地下停车库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立体车库开题报告

立体车库开题报告

立体车库开题报告1. 引言立体车库是一种创新的停车场设计,它通过利用垂直空间来提供更多的停车位。

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现有的地面停车位已经无法满足需求。

传统的平面停车场往往占地面积大,使用不方便,而立体车库则可以在有限空间内提供更多的车位,并且停车更加方便。

本文旨在讨论立体车库的设计原理和实施方案,以及其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办法。

2. 立体车库设计原理立体车库的设计原理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2.1 垂直堆栈式停车立体车库采用垂直堆栈式停车的方式,通过将车辆垂直堆叠在一起,从而节省了水平空间。

每个停车位由一个汽车升降机或者电梯提供服务,车辆在进入停车库后被升起到合适的位置停放。

2.2 自动化系统控制立体车库的运行需要一个自动化系统来控制升降机或者电梯的运行,以及停车位的分配。

该系统需要实时监测每个停车位的使用情况,并且能够自动调配空闲停车位给新来的车辆。

2.3 安全性和可靠性立体车库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安全性和可靠性。

首先,升降机或电梯必须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保证车辆在堆栈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情况。

其次,自动化系统需要设计成可靠的,以确保车辆在进入和离开车库时不会出现故障。

3. 立体车库实施方案3.1 建筑结构立体车库的建筑结构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以确保车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首先,建筑结构应具备足够的承重能力,能够承受堆栈的汽车重量。

其次,建筑结构需要考虑到防火和防灾的要求,保证车库的安全。

3.2 自动化系统立体车库的自动化系统是实现车辆停放和交流的关键。

自动化系统应能够实时监测每个停车位的使用情况,并且能够根据需求分配空闲停车位给新来的车辆。

此外,自动化系统还需要配备相应的传感器和控制设备,以确保车辆在进入和离开车库时的安全。

3.3 应用领域立体车库的应用领域包括市区公共停车场、商业地下停车场、大型居民小区等。

立体车库的设计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更多的停车位,有效缓解城市停车位紧张的问题。

4. 立体车库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办法城市交通拥堵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城市窄空间立体停车库本科开题报告

城市窄空间立体停车库本科开题报告

缓解交通压力。

这类车库的不足是结构设计比较复杂,平均车位成本高,且故障率较高,必须设计有完备的闭锁和监控系统。

图1 圆周存取式垂直升降立体车库
(9)、汽车专用升降机
这种设备的作用是移动不在一个平面内的车辆,而且只有移动功能,不具有一般停车场的用途。

它仅仅只是汽车进出不同地方的斜坡道的替代品,不做详细论述。

5、个人见解
目前的立体停车库国家规定为以上9类,各种设计方案各有优劣。

本次设计考虑车辆安全性,存取车工作效率以及对占地面积的需求,考虑圆周存取式垂直升降立体车库为最优。

它作为全封闭式停车库,可抵御恶劣天气和人为因素的破坏。

整体结构紧凑,对地形的要求比较低,适合在较小的面积上建设。

主要的移动机构为中央电梯和旋转平台,易于维护,能耗低,最符合要求。

立体车库是解决现在都市停车难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而这个设计的难点在于如何更好的利用有限的土地面积,容纳更多的车辆,同时保证存取车的效率。

在此基础上还要能够尽量做到节能减排,可以说这个课题不但具有非常高的实用价值,还具有相当的挑战。

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城市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有效管理停车场的运作成为了保障城市交通秩序和市民交通出行的重要一环。

由于传统的停车管理方式存在着很多弊端,如管理不规范、停车场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研发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

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智能感知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停车场进行智能化管理,具有信息化、智能化、实时化、安全化和高效化等特点,能够提高停车场的车位利用率、提高客户满意度、减少车辆排队等待时间。

因此,研发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对于提高城市交通管理的水平,提高停车场管理的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本文旨在对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信息化特点;2.研究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功能设计,包括系统的基本功能、运营功能、管理员功能、用户功能等;3.研究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的系统架构设计,包括数据库、业务逻辑模块、前端界面设计等;4.研究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实现,包括智能识别、车位监控、支付等技术的实现。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本文将通过分析和设计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从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技术实现等多个角度展开,具体内容如下:1.需求分析通过对用户、管理员以及停车场企业的需求进行分析,确定系统的基本功能、运营功能、管理员功能和用户功能。

2.系统架构设计概括系统架构设计是将需求分析结果转化为具体的实现方案,本文中的架构设计主要包括数据库设计、业务逻辑模块设计和前端界面设计三个层次。

3.技术实现本文将主要分析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实现,包括车牌识别、车位检测、支付系统等。

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文献调研、数据收集、模型设计等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

对于系统架构设计和技术实现,使用代码编写和实验分析等方法来加以实现和验证。

自动化立体停车库现代信息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自动化立体停车库现代信息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自动化立体停车库现代信息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1. 选题背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停车难问题逐渐成为城市面临的一个难题。

而传统的停车场在面临着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的情况下亦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空间利用率较低、管理维护成本较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自动化立体停车库已经逐渐被广泛应用。

自动化立体停车库通过将机械化设备与智能化系统相结合,能够实现高效、便捷的停车服务。

然而,随着立体停车库的普及,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停车场信息化管理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

2. 选题意义自动化立体停车库的信息化系统对于提高停车服务水平和降低管理成本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一个完善的停车场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车辆信息的实时管理、维修预警的及时处理、停车场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等一系列功能,从而降低停车服务的延时,提高服务效率,并且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降低停车场管理成本。

3. 研究内容本研究拟围绕自动化立体停车库信息系统设计展开研究,具体包括:(1)停车场信息化管理系统需求分析通过对停车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确定系统所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和技术需求。

(2)停车场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设计一套完整的停车场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设计、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控制和调度等模块。

(3)系统实现与测试利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开发技术,实现停车场信息化管理系统,并进行测试和评估。

4. 预期成果本研究的预期成果如下:(1)完成一套基于自动化立体停车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需求分析(2)设计一套完整的停车场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数据库设计、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控制和调度等模块。

(3)完成系统实现与测试,评估系统在提高停车服务水平和降低管理成本方面的效果。

5.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对于现有的自动化立体停车库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文献研究,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已经实施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企业进行调研和对比,进一步确定本文所研究的系统设计方案。

(完整word版)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完整word版)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完整word版)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山西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姓 名 学 号 所在专业 软件工程(服务与外包方向) 论文(设计)题目 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科学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汽车持有量在不断的增加,小区内住产车辆也是大幅度的增加,为了使小区停车场安全、快速的运转,一套完善的停车场管理系统显得非常重要。而另一方面,科技日益进步的今天,自动化、设备检测、信息处理、电子通信等技术已经深入到了人们日常生活里的方方面面,用这些现代化技术实现停车场的系统化管理就是我这次的主要目的。 小区停车场管理系统是以小区的停车场智能化为目的,针对建设安全文明小区的管理需要,对小区内的车位做到时刻了解,确保小区内住户及到小区来访车辆的快捷、安全、方便,这对小区提高管理层次与综合服务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型的智能的停车场将信息技术、建筑艺术、生活理念和电子技术等现代的高科技完美结合到一起,给人们提供的是一种使用方便、功能先进、操作简单的人性化系统。它以人为本,依靠高科技,采用人机图形化操作界面,提供给人一种更加安全、方便、舒适、开放、快捷和信息化、智能化的生活空间,大大的促进了人文环境的健康发展。 系统主要实现对小区所有停车场及车位的实时信息的追踪与统计,确保车辆的安全与小区交通的畅通与便利. (完整word版)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等,并列出所查阅的主要国内外参考文献,要求3000字以上): 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的汽车量也在迅速增加,城市交通的瓶颈不仅仅体现在道路交通的拥挤上,同时也体现在传统的停车场管理效率与安全性大大滞后于社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不便。尤其,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停车场作为交通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交通运输的繁忙与不断发展,人们对停车场的管理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希望管理能够达到快捷、方便、安全的效果。根据停车场规模的不同,对其管理的模式也有各有不同,管理者需根据自身的条件,选择相适应的管理程序,停车场管理系统于是应运而生.停车场管理系统本着可扩充性、可靠性、智能化、安全性、高效性、实用性、开放性的指导思想与分布式结构进行设计,并规划好系统硬件与软件功能模块的分工、协调。 停车场管理系统说到底也就是对停车场信息的数据化并进行统一系统化的管理,离不开数据库的操作与前台web页面的显示,我此次用到的就是这样的技术. 主体 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是现代化停车场车辆收费及设备自动化管理的统称,是将车场完全臵于计算机管理下的高科技机电一体化产品。据恒业国际控股集团有限产品经理罗海江介绍,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兴起于2001年,发展到现在系统正日趋完善,功能越来越面向国内的实际需求,系统操作也更加人性化.如今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已经经过了从早期对国外产品的跟随和模仿阶段,进入到了一个产品创新,紧随市场需求并不断壮大的阶段.目前国内停车场系统生产企业有400多家,其中国产停车场系统产品约占市场份额的80%左右,国外停车场系统市场占20%.而在欧美地区,据了解,欧洲一些国家的停车产业发展已有50年的历史,并已达到一种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停车产业也已成为年产值数十亿美元的大产业。美国的停车产业每年收入约达260亿美元,占全美GDP的3。25%。而我国的 (完整word版)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山西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PLC控制的立体化停车库系统设计开题报告21

PLC控制的立体化停车库系统设计开题报告21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一、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和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拥有私家车的家庭越来越多, 截至2011年8月底,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19亿辆。

其中, 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辆。

而早在2000年,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仅为1249万辆, 汽车保有量为625万辆。

通过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短短10年里, 中国的机动车辆增加了17倍汽车增加了16倍。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城市停车状况的尴尬。

以北京市为例, 截止2007年底, 市区仅有公共停车场828处, 共计车位5.7万个, 仅占市区机动车拥有量的8.6, 停车环境与城市规划的矛盾十分突出。

上海的情况也让人无法乐观, 仅有的229个地下车库使用面积不足60万平方米, 只能满足1.3万辆机动车停放的要求, 路边停车渐呈泛滥之势, 比例高达64, 而且还有继续上升之势。

据建设部城市交通工程技术中心对全国15个大城市停车现状的调查城市机动车保有量与停车位之比平均为4: 84: 1, 这一比值对于渴望“车者有其位”的车主来说, 形式不容乐观。

停车难产生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建设规划上的准备不足。

上世纪80年代初期, 北京市权威部门对2000年北京汽车发展数的预测仅仅是70万—80万辆, 而事实上到新世纪钟声敲响之前, 北京市汽车总量则足足比预期多了100万辆, 其中私人小客车的数量就高达45万辆。

面对迅速发展的城市车流, 停车设施建设的落后也就不足为奇。

据建设部停车技术开发推广中心介绍北京市停车设施的“欠账”最保守估计应为2%—30%。

停车问题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静态交通问题, 静态交通是相对于动态交通而存在的一种交通形态, 二者相互联系, 互相影响, 停车设施是城市静态交通的主要内容,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 各种车辆的不断增加, 对停车设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如果两者之间失去平衡, 城市里就会出现停车难的一系列问题。

数据显示, 最近几年我国城市机动车辆平均增长速度在15%-20%, 而同时期城市停车基础设施的平均增长速度只有2%—30%, 特别是大城市的机动车拥有量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停车基础设施的增长速度, 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城市停车难的问题, 并积极探求解决的措施。

(完整word)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完整word)停车场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开题报告
停车场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正在逐步加深,关注重点也由出入口车牌自动识别及后续的出入口车辆特征、堵塞检测演变到场区内车辆人员安全、个人监控等。库区部分一般由车辆引导装臵、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电子巡查系统、紧急报警系统等组成,根据安全防范管理的需要选用相应系统.
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汽车保有量与停车位之比远低于国际公认的1∶1。3的合理比例,加之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作为国家支柱产业的汽车工业和汽车市场还将保持高速成长的态势,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必将带来对停车市场的需求增长,可见,只要城市有关政策给予适当支持,停车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其发展规模和潜力巨大。
山西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国内停车场的发展趋势
站在技术角度审视,国内停车场并非毫无瑕疵.据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市场部副经理郭晓强介绍,目前国内停车场产品成熟度较低,技术水平和可靠性实际上还不能满足更高的要求,设备没有形成主流品牌,能提供成套设备的厂商更少,用户在设备选型时存在困难。一般的制造商生产规模都较小、技术力量弱,在品质管理和生产成本上都有一定难度。当然,停车场管理系统的发展并没因此而止步,反而更为迅速.
山西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11] Robert.H.Dependahl:《Database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Gotterer M.H: Visual Basic 6.0,2010
人性化在停车场智能管理系统设计上,工程开发人员更多居于便捷性和车辆人员安全的考量。据捷顺的郭晓强介绍,停车场管理系统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 人、机的交互及互动性增强。例如在读卡器上实现手机短信联动、手机一卡通;
• 基于联营的平台性产品型产品或商业模式将出现。例如消费折扣管理、VIP积分管理等;

立体车库开题报告

立体车库开题报告

立体车库开题报告立体车库开题报告一、背景与市场需求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交通和停车问题越来越突出。

传统的平面停车场往往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使用效率低下。

为解决这一问题,立体车库应运而生。

立体车库通过垂直停车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停车位的使用效率,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汽车,解决城市停车难题。

目前,市场对于立体车库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汽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停车位紧缺已成为城市管理和居民的头疼问题。

传统的地下停车场和平面停车场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而立体车库作为一种新兴的停车解决方案,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开发一种高效、节省空间的立体车库系统,通过对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分析,设计并测试一种满足现代城市停车需求的立体车库方案。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⒈市场需求分析:调研并分析目前市场对立体车库的需求状况,了解用户对停车场容量、安全性和舒适性等方面的要求。

⒉技术研究:研究立体车库的设计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升降机械结构、横向移动装置、智能控制系统等。

⒊方案设计:基于市场需求和技术研究结果,设计一种适用于现代城市的立体车库方案,包括结构设计、电气设计、控制系统设计等。

⒋系统测试与评估:对设计的立体车库系统进行模拟与实际测试,评估其性能和可靠性,并进行性能改进和优化。

三、项目进展计划⒈需求分析阶段(预计完成时间:一个月)●调研市场需求,了解用户对立体车库的要求。

●分析现有立体车库系统的优缺点,确定本项目的技术目标。

⒉技术研究阶段(预计完成时间:两个月)●研究立体车库的设计原理和关键技术。

●调研相关的专利和技术文献,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

⒊方案设计阶段(预计完成时间:三个月)●基于需求分析和技术研究结果,设计立体车库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

●进行系统性能评估和优化。

⒋系统测试与评估阶段(预计完成时间:两个月)●对设计的立体车库系统进行模拟测试,验证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性能改进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停车库广告的全面推广商业计划书 页脚内容1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黄石万达广场地下停车库的设计

二、课题来源: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增加、交通拥挤、土地紧张、

车辆多、行车难、停车难等问题越来越突出,迫切需要地下停车库的空间。

三、研究目的意义: 为了满足停车需求的同时而不影响城市形象,停车用地向地下发展。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地下车库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着资金人力投入不足,规划设计不深入和后期管理不到位等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把宝贵的地面面积用作区内的绿化、改善居住小区环境质量。 随着人们对地下停车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停车空间的许多弊端也逐渐浮出水面,如地下停车场系统规划欠缺,空间缺乏天然光线,用户不易直观发现空缺车位,不易快速实现定位停车等,以至于人们宁可占道停车也不选择地下停车,相对于地上停车空间的利用率,地下停车空间的停车率非常低。 规划、设计作为影响地下车库建设和使用的一个重要因素,对它的系统分析和深入研究,对促进城市健康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对城市地下车库的设计进行研究,以此来提升城市地下车库的整体使用品质。 主要以黄石市为例,从当前地下车库普遍存在的问题入手,列举出其车位配比不足、停车利用率低、内部空间人性化缺失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等方面的问题,并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归纳总结设计方面的解决途径,提出安全性、便捷性、经济性、人性化四个影响地下车库设计的重要原则。 总之,通过本次设计黄石万达地下停车场,达到减少万达广场停车压力,优化万达广场交通以及保障道路交通畅通与安全的目的,实现地下停车库车位状况的动态显示,优化停车行驶路线,以便提高地下车库的停车率,方便、快捷地满足人们的停车需求。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综述: 地下停车库广告的全面推广商业计划书 页脚内容2 车辆增长是导致停车需求增长的最重要因素。除了配置车辆的专用停车位外,还应满足车辆行驶中产生的停车需求(公共停车泊位),据有关研究成果的宏观分析结论,城市中每增加一辆注册车辆,就应增加1.2~1.5个停车泊位。如果与此相对应,我国各大城市的现状停车场地是杯水车薪。近年来城市中心停车难已成为大城市交通的一个突出问题,资料显示,全国36个大中城市停车位满足率不足20%,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城市每5辆机动车辆只有1个停车位。在北京市的200万辆机动车中,有128万辆为私家车。 由于缺少相应的停车设施,占路停车的现象越来越多,致使道路通行能力大为减弱。各个大城市路外停车位普遍不足,使得路内占道停车的情况相当严重,从而影响到正常的动态交通组织。据统计,上海市 市中心区占路停车的比例高达64%;南京市市中心区占路停车泊位占总停车位的67%。各大城市大部分停车的表现形式是占路停车。而据美国大城市的统计,占路停车只占16%;在日本,占路停车现象很少见,属被取缔的范畴;香港的占路停车只占17%。 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大城市中,地下空间得到了广泛的利用,进行了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把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做为缓解城市发展中各种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建设现代化城市和未来城市的一个重要内容。

五、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设计方案: 1.总平面设计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与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坡道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 2.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等,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单车道不小于4.0m,双车道约9.0m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的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舒适内径约为5.5~6m。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和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是相切的关地下停车库广告的全面推广商业计划书 页脚内容3 系,不应有折线。 3.剖面设计 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0.72m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1.08m时,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更经济。当条件允许时,汽车坡道的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曲线坡道还应在横向设计2%~6%的超高坡度,利用汽车重力平衡向心力,增加舒适性。汽车坡道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通过实践,汽车坡道如设三道截水沟效果非常好。 在坡道开始站设一道截水沟,在设计0.1m~0.15m高反坡段,有效防止室外水漫流进车道内。中间坡道开口部位以内设计一道截水沟,把开口部位的雨水排出,坡道末端设一道截水沟,把其它溅进或汽车带进的雨水排出。 4.汽车坡道做法设计 汽车坡道面层的主要做用是防滑,防滑做法不外乎两种情况 (1)材质本身外麻面,利用材质的凹凸不平达到防滑效果,如麻矿场砖面层、毛面花岗石面层,环氧防滑涂料等面层,防滑效果一般。 (2)材质本身平滑,设计中通过特殊处理或嵌入水泥砂浆、缸砖面层等防滑效果中等; 设计施工中做出宽度和深度不同的凹槽,以此达到防滑效果。

六、研究基础: 对于地下停车库的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以下具体的设计要求 1.设置原则 (1)地下车库与楼道地下室宜结合统一设置。 (2)地下车库尽量避免设置于消防车道下。 (3)非采暖地区和有可利用地形条件的地形,宜考虑设计自然通风采光的地下车库。 (4)为减少地下室车道出入口数量及实现人车分流,宜设置大型地下室。 (5)人防地下室设置在工程的最后一期,并应与楼道地下室统一设置。 2.设计要求 (1)适应一定的车型(主要为小型汽车)的停车方式、停放方式和通道布局,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地下停车库广告的全面推广商业计划书 页脚内容4 (2)保障一定的安全距离,避免遮挡和碰撞 (3)尽量作到充分利用建筑面积; (4)设计做到施工方便、经济、合理; (5)尽可能减少柱网尺寸,结构完整统一; (6)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合理组织各种管线,尽量缩小建筑层高。 设备用房:主要有库内消防水房、风机房、水泵房等,发电房应与地下停车库分丌配置,不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 设计车型:对于住区地下停车库的设计车型一般为小型车,停车间的主要设计依据较好确定,有利于建筑面积和停车空间的充分利用。 安全距离:车辆停放时,除本身所占空间外,周围还须留有一定的辅助空间,以保证在存、取车时能打开一侧车门和在行驶、调车过程中不发生碰撞和摩擦。 车辆停放在车位时,必须要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 停放方式:指车辆在车位上停放后,车的纵向轴线与车道中心线所成的角度。一般有平行式、垂直式、锐角式。 停驶方式;指车辆进、出车位时所需采取的驾驶措施,主要有:前进停车、前进出车;前进停车、后退出车:后退停车、前进出车车辆在停车间内的停放方式和停驶方式,对于停车的方便程度和每台车所需占用的建筑面积多少,都有一定的影响。

七、预期达到的目标及进度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名称 起 止 日 期 下发任务书 2015年11月14号~2015年11月20号 查找收集资料,理解论文题目内涵; 2015年11月21日~2015年12月10日 开题报告、文献翻译 2015年12月11号~2015年12月26号 确定类型和级别,进行初步工艺计算; 2016年2月27日~2016年3月15日 毕业实习 2016年3月9号~2016年3月20号 对装置进行平面布置设计,绘制平面图; 2016年3月26日~2016年4月15日 技术设计并进行技术经济概算。 2016年4月16日~2016年4月30日

整理设计资料、完成论文、做答辩准备; 2016年5月1日~2016年5月21日 答辩 2016年5月20号~2016年5月21号 地下停车库广告的全面推广商业计划书 页脚内容5 八、参考文献 1)王文卿.城市汽车停车场(库)设计手册.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67. 2)刘建荣.建筑构造.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37. 3)童林旭.地下汽车库建筑设计.第一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68—78. 4)佳隆,王丽颖.都市停车库设计,第一版.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2—36. 5)刘怡.对城市住区汽车交通规划的调查与思考.南方建筑,2002,80-83。 6)束昱.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77—88. 7)耿永常,赵晓红编著.城市地下空间建筑.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8)孙钧.地下工程设计理论与实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9)夏明耀,曾进伦.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10)中国工程院课题组.中国城市地下空问开发利用研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1)颜宏亮.建筑构造设计.第一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54—55. 12)童林旭.地下建筑学.第一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4—38. 13)叶如棠.在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地下空间, 1998.18(4):193-204. 14)童林旭.地下建筑学.第一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耿永常,赵晓红.城市地下空间建筑.第一版。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1). 15)王有为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设计施工技术若干问题的讨论.建筑科学,2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