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大整理文物(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在西大整理文物

(一)闻消息申请入伙得任务初尝艰辛

听同学说学院最近有整理文物的工作,可以近距离了解文物,想我学了快三年的考古看到的文物都是透过玻璃柜或者照片传到到我的眼睛里来的,还没有大量摸过文物,于是便联系了管理这件事情的郭老师。恐怕微信不够及时,我立马拨打了她的电话,郭老师告诉我安排好了会通知我,于是便静候消息。

郭老师是大二考古班的班主任,去年给他们讲授了陶瓷史的时候我也去听了,蹭课的快乐倒是比上课强烈许多。因为这是新课改之后才有的课,故我们这一级和以前的学生都未曾上过,所幸我们课少(或许是全校课最少的专业吧)。之后还有幸和他们在新建的陶瓷实验室里学习了制陶的基本原理并只做了平生最初的不堪入目的陶器。而今听说能有机会去整理文物,对我这个与文物接触颇少的考古学生来说确属幸事,而且现在课程非常少,有时间去干这件事。

话说后来我便被拉近了一个群,半天之后我才搞明白里边除了我都是研一的,还包括其中一个本以为是学妹的学姐,原因是在另一个群里他的备注是15文博王某某,本以为是大一的,后来才知道是研一的,心想幸亏没有给“指教”。不多时,研究生卜学长排了班,名单中没有我,郭老师便找了负责排班的他,我告诉了他我没课的时间,一看我时间这么多,便让去掉找对象、睡觉、写作业的时间,回答曰:没对象、不睡懒觉、作业晚上写。这么一想,还真是有些洒脱。

第一天去“上班”,地点在文博学院四楼的最西边。这里以前也来过,是历史学院老师的办公室和教室,也来听过几次讲座,却不曾知道这就是我们考古文物的库房。四楼之西,一口气跑上来大家已经到了,进入了这个对我来说还一无所知的工作地区。穿好了白大褂,戴好了线手套和口罩,准备干活。话说这白大褂似乎就是所谓的实验服,很像是农村办丧事时孝子身上说穿的白布逢成的,今日见到还有些亲切。四下一看,此处有三个房间和一个过道,郭老师让我们把一个房间里的装有文物的箱子搬到另一间屋子里去,箱子很重,一个人绝对搬不动,至少要两个,搬完以后有的人额头上已经渗出了几粒汗珠,果真是体力活。

此处甚是封闭,似乎数年不曾开启,一打开门,一股浓厚的“历史的味道”便迎面扑来。闻前期已经有人收拾过了,我们又打扫了一遍,毕竟几十年的灰尘夹杂着千年的地层的土非一次能搞定的。

四楼之西,我们打扫完了教室,魏老师过来了,给我们交代了任务。魏老师是我们学院的文物专家,给我们教授过博物馆学,是个很和蔼很有学识的老师。听说这里的文物,从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直到近些年都有,我随便一瞥,满眼都是陶器,大概有八成吧,偶尔有件青铜器令人眼前一亮,魏老师说这是教学用的高级仿制品,看这年头和灰烬也是多年没有使用了。听说我们学院打算建立一个文物陈列室,所以这些文物需要进行整理,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清理,所用工具为洗脸盆、小刷子、抹布、橡胶手套等。

四楼之西,就这样我们的任务开始了,十个研究生加上我一个本科生就这么抱着脸盆开工了,其后大二的也来了几个。文物室并不大,然而东西却不少,都是我们专业历史上发掘而来的,其中大部分交给了其他的文物部门,剩下的一些,囚禁在这暗无天日的库房里,阴气逼人,他们不知是在为无人打扰而欣喜,还是为寂寞苍凉而伤心,隐约记得以前有个文物陈列,具体不知道。前几年我校一百一十年校庆的时候建立了西北大学博物馆,其中的历史馆文物很多便是从这里被请出去的,故最好的都拿走了。说道校庆,我们这一届算是巧妙地错过了,而今伫

立在化工院之北地皕庆亭就是在我校建校一百周年时同为百年老校的南京大学捐赠,听闻我校当时赠送的是披毛犀化石一具。

我拿起刷子和陶罐,对着灰烬仔细刷去,就这样我们的工作开始了。忽然听见一阵急促的咳嗽从储藏架子上传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