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事迹感想
海瑞断案读后感

海瑞断案读后感提起海瑞,脑海中首先浮现出的便是他那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形象。
读完有关海瑞断案的种种事迹,心中更是感慨万千。
海瑞断案,那可不是一般的精彩!他从不畏惧权贵,无论对方是达官显贵还是豪绅恶霸,只要犯了事,在他这儿都讨不到半分便宜。
这让我想起了曾经在老家经历的一件小事,虽远比不上海瑞断案那般惊心动魄,但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那是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村里发生了一场小小的纠纷。
老李家的鸡跑到了老王家的菜园子里,把刚长出来的嫩菜苗糟蹋得不成样子。
老王气冲冲地拎着那几只鸡就找上了老李家的门,非要老李给个说法。
老李呢,觉得老王小题大做,不就几只鸡嘛,能把你那点菜苗祸害成啥样?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最后闹到了村长那里。
村长一听这事儿,也是一个头两个大。
按理说,这不是什么大事,可两家互不相让,都觉得自己占理。
村长先去了老王家的菜园子看了看,那菜苗确实被啄得东倒西歪,不少都断了茎。
“哎呀,老李啊,你看看这菜苗,都被糟蹋成这样了,老王生气也是应该的嘛。
”村长对着老李说道。
老李不服气地嘟囔着:“鸡又不懂事,我总不能时时刻刻盯着它们吧。
”村长又耐心地跟老王说:“虽然老李有错,但是他家鸡也不是故意的,大家都是邻里邻居的,各退一步好不好?”老王梗着脖子:“那不行,这不是第一次了,我这菜苗长起来多不容易啊!”村长思来想去,最后想出了一个法子。
让老李给老王重新补种上一些菜苗,并且保证以后把鸡看管好。
同时,老王也别揪着这事不放,以后大家还是好邻居。
这事儿解决得不算完美,但双方也都勉强接受了。
想想海瑞断案,那可比这复杂得多,也严峻得多。
但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以公正为准绳,不偏不倚。
不管是多么棘手的案件,他都能抽丝剥茧,找到真相。
在他的断案过程中,有一个特点让我特别佩服,那就是他特别注重实地调查。
不像有些官员,坐在大堂上听几句口供就妄下判断。
海瑞会亲自到案发现场去查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比如有一起土地纠纷的案子,双方都各执一词,都说那块地是自己的。
中国纪录片海瑞观后感

中国纪录片海瑞观后感
摘要:
一、纪录片《海瑞》简介
二、海瑞的形象特点
1.廉洁奉公
2.敢于直言
3.为民请命
4.铁面无私
三、海瑞在明朝的历史地位
四、海瑞观后感
1.感慨于海瑞的廉洁品质
2.反思现实社会的廉政建设
3.倡导学习海瑞的精神风貌
正文:
纪录片《海瑞》通过讲述明朝清官海瑞的一生,向观众展现了这位廉洁奉公、敢于直言、为民请命、铁面无私的杰出人物。
影片详细描绘了海瑞在任职期间,坚持正义,抵制腐败,努力改善民生,为百姓谋求福祉的事迹,让我们对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海瑞的形象特点鲜明,令人敬佩。
首先,他以廉洁奉公著称,坚决抵制官场上的腐化堕落,力求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品质。
在任职期间,他坚决反对封建官僚的奢侈享乐,坚决不沾染世俗之风。
其次,他敢于直言,勇于向皇帝上
书,指出国家政治中的弊端,呼吁进行改革。
即使面临生命危险,他也毫不退缩。
再次,他为民请命,关心民生,努力解决百姓生活中的困难。
在任上,他大力推行农田水利、废除苛政、减轻赋税等举措,深受百姓爱戴。
最后,他铁面无私,公正执法,对待违法犯罪行为毫不手软,彰显了正义之威。
在明朝的历史上,海瑞无疑是一位杰出的人物,他的品行和精神风貌为后人树立了楷模。
观看纪录片《海瑞》后,我们不仅感慨于其廉洁品质,更应反思现实社会的廉政建设。
在当下,反腐倡廉依然是社会的重要课题,我们需要从历史中汲取力量,倡导学习海瑞的精神风貌,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共同努力。
总之,纪录片《海瑞》为我们呈现了一位崇高的历史人物,他的事迹和精神值得我们深入学习。
清官海瑞的廉政事迹精彩

历史评价篇一海瑞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清廉正直,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
据说听到他去世的噩耗时,当地的百姓如失亲人,悲痛万分。
当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时,长江两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
很多百姓甚至制作他的遗像,供在家里。
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更广为流传。
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编成了著名的长篇公案小说《海公大红袍》和《海公小红袍》,或编成戏剧《海瑞》、《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
海瑞和宋朝的包拯一样,是中国历史上清官的典范、正义的象征。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李贽对海瑞的评价: “先生如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而不可充栋梁”,入骨三分。
《明史》记海瑞“秉刚劲之性,憨直自遂,盖可希风汉汲黯、宋包拯,苦节自励,诚为人所难能”。
著名历史家黄仁宇在他的名著《万历十五年》中对海瑞的评价和《明史》有所不同,他写海瑞的标题是:《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海瑞的人物事迹篇二1、智斗御史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六月,海瑞被提升到浙江淳安县任知县。
淳安山多地少,百姓十分穷困,税役负担很重,更不合理的,农民没地和少地,却要负担虚数的土地的税役,而大地主有权有势,虽有土地几百亩,却无“分厘之税”,海瑞对这种不合理现象,十分不平,决定重新清丈土地,按实际土地征税、征役,从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为淳安县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海瑞在淳安任内,制定兴革条例,在整顿社会治安,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方面做了许多工作,政绩为时人所称许。
但最使百姓称快的有两件事,一是搏击权贵,二是断案精细。
当时海端的上司,浙江总督胡宗宪是权相严嵩的羽党,出巡时到处敲剥百姓。
公开宣扬要节约驿费,减少百姓负担。
实为巧立名目敲诈勒索。
他的儿子胡衙内依仗父亲的权势,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人们敢怒不敢言。
有一次,胡衙内带领随从一行人路过淳安时,驿站招待过简,胡衙内竟吊打驿吏。
海瑞一听,气得七窍生烟,想收拾一下这个恶棍,就想了一条妙计,命令部下将胡公子抓起来痛打一顿,没收其敲剥来的全部银两。
清官海瑞

看了《清官海瑞》一书令我感慨颇深。
从书中的介绍,我知道了,海瑞是明朝著名清官,他的祖先从福建晋江垵边迁居海南琼山。
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他母亲非常重视海瑞的教育,初期,海瑞妈妈自己教他攻读诗书经传,后来,母亲教不了,吃饭都成问题的母亲送海瑞上名校。
(人家说,咱们现在的择校热都是海瑞妈妈和孟母惹的祸。
)海瑞从小苦读书籍,博学多才,于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被派到福建南平任教渝,也就是现在称呼的校长,但是个从八品的芝麻小官。
海校长进行教育改革,把南平学校办成了一个名校,名声远扬。
于是就有了知县带着一班官员来视察之事。
海瑞得到“山笔架”的外号气得要辞职:话说知县带着一班官员到海校长学校来视察,全体师生列队出迎时,大家都行跪拜之礼,唯独海瑞不跪。
知县大人没说什么,可是知县大人的副手说:“哪来一个山笔架?!”结果“山笔架”之外号被传开了,海瑞对这个十分形象的“山笔架”外号大为老火,于是写了辞职报告,报告刚好落到人家知县副手的手上,立马就批复准予辞职。
此时,海瑞生平中的第一个贵人出现了。
辞职报告批准后,恰巧被知县看到,认为海校长是个人才,不应该让这样好的人才流失了,于是赶紧改为:不予辞职。
海校长看到批复,开心极了!——原来他是不想辞职的!但就是递交了辞职报告。
是不是很冲动啊?由此可见,海瑞是个非常不畏惧权贵之人,他为人刚正不阿。
这个性格造就了一代清官海瑞。
我非常敬佩如此正直清廉的海瑞,也时常用他的事迹督促自己。
但是,从我所受的教育来看,换个角度看,海瑞个性中应该说有过于冲动的一面,用现在的话语说:就是不善于控制情绪吧。
我领会到了“情商要高,首先必须学会控制情绪。
”在书中介绍,海瑞这种个性是他母亲严厉教育的结果。
她的母亲不允许海瑞有任何放纵的时候。
有一次,海瑞放学回家,将学校里听到的一个笑话讲给母亲听,他一边讲一边笑,可是,她的母亲非但没有笑,脸色是越来越沉,海瑞一看,害怕得不敢讲下去了。
母亲非常严厉地教训了他一通,自此,海瑞再也不敢如此言笑了。
《刚正不阿海瑞》读后感

《刚正不阿海瑞》读后感
《刚正不阿海瑞》是一本深入探讨海瑞的生平和思想的书籍。
海瑞以其正直清廉、不畏强权,为民请命的形象,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被后人美其名曰:“海青天”。
书中详细介绍了海瑞的家族溯源、成长背景、经历的事件、心理变化以及对历史的贡献等。
这不仅让我们对海瑞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文化符号。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被海瑞的刚正不阿所打动。
他以一个官员的身份,却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两袖清风,一心为民请命,为民除害。
他对于权贵的态度更是坚定不移,不畏强权,敢于直言不讳。
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也正是这种精神让他的形象在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海瑞的同僚中的批评者却认为他奇特、怪癖而执拗,想方设法抑制他升官。
即使他升官了大部分也选择自己提前隐退,不想与他共事。
这也许是因为他们没有理解到海瑞和张居正那种上下而求索的精神,他们只不过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寻找一种治国理念,使帝国能够纳入他们的政治规范之内。
总的来说,《刚正不阿海瑞》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不仅让我了解了海瑞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品格,更让我感受到了他的精神魅力。
他的刚正不阿、清廉正直以及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都让我深受启发。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精神来引导我们前行,无论在何种岗位上都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
海瑞的故事50字

海瑞的故事50字
海瑞,字学,号铁冠,明代政治家、文学家。
他的一生,充满
了传奇和坎坷,留下了许多令人感慨的故事。
海瑞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家,从小聪慧好学。
他勤奋好学,博
览群书,深得经史之学。
他曾说,“吾虽生于鱼腹,必当穷通达达。
”这句话也成了他一生奋斗的座右铭。
海瑞年轻时,曾在乡试中落榜,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更加努
力地学习。
终于在第二次乡试中考中了举人。
他在任职地方官时,
以清廉正直著称,深得人民爱戴。
海瑞的故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在任官徐州知府时的故事。
当时,徐州民风淳朴,但官场腐败。
海瑞上任后,立即整顿官场,严明法纪,惩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
海瑞还有一段著名的“剃发律己”故事。
有一次,他在街上看
到一个穷人因为欠债被逼剃发,他深受触动,回到家后也主动剃发,以示对民众的关怀和对自己的要求。
海瑞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挫折,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
不为名利所动,为民请命,为国尽忠,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海瑞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他的一生告诉我们,
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坚守自己的原则,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情怀的人。
他的故事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读《海瑞的故事》有感

读《海瑞的故事》有感读《海瑞的故事》有感1晚上,我像往常一样做完作业,又开始看书了。
打开目录,一个熟悉的名字――“海瑞”映入我的眼帘,赶快把书翻到第19页认认真真地看起《海瑞的》。
看完,合上书,海瑞智斗鄢懋卿的情景总浮现在我的眼前:嘉靖四十年,大奸臣严嵩的爪牙鄢懋卿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来浙江查办盐务。
一路上,他搜刮民脂,无恶不作。
鄢懋卿路过淳安那天,海瑞率领衙门大小官员,郊迎40里,到地界线上去迎接鄢懋卿。
鄢懋卿见海瑞率领一大群官员和百姓正摆香案迎接,非常得意,海瑞就说出他出京以来,收贿万千,甚至便溺也用黄金壶的事。
鄢懋卿的手下大声呵斥,他不但不退缩,而且还令县衙登船搜舱。
鄢懋卿抽出尚方宝剑威胁道:“我的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海瑞毫不畏惧,正色道:“尚方宝剑虽然厉害,但不能斩无罪之人!”鄢懋卿想到贸然杀害海瑞这样的清官与己不利,只好灰溜溜地离开了淳安地界。
好一个为官刚直,不附权贵,又体恤民情,爱戴百姓的“海青天”,难怪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景仰!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像海瑞这样正直无私的人和事举不胜举:屈原、贾谊、吴晗、任长霞、牛玉儒他们一身正气斗邪恶,刚直无私为人民;他们不被金钱美色所诱惑,不因亲朋好友徇私情,不向权势高压低头即使个人和家庭遭到恶势力的打击报复也毫不动摇。
作为新时期的少年儿童,们要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刚直的性格、正派的.作风、公正无私的品德,从小做一个正直的人。
不因他是班干部做了有损集体的事而袒护他,也不因他是调皮生而故意找他的茬;不因他的威胁而去做有损他人的事,也不因他给玩具、零食的诱惑而去做违反校规校纪的事。
读《海瑞的故事》有感2晚上,我像往常一样做完作业,又开始看故事书了。
打开目录,一个熟悉的名字――“海瑞”映入我的眼帘,我赶快把书翻到第 9页认认真真地看起《海瑞的故事》。
看完故事,合上书,海瑞智斗鄢懋卿的情景总浮现在我的眼前:嘉靖四十年,大奸臣严嵩的爪牙鄢懋卿以钦差大臣的身份来浙江查办盐务。
海瑞罢官读后感

海瑞罢官读后感《海瑞罢官》这出戏,我看完之后心里那是五味杂陈,感触颇多。
海瑞,在历史的长河中那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
他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为了老百姓那是操碎了心。
这出戏里展现的他的形象,让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个时代,亲眼目睹了他的种种作为。
戏中的海瑞,面对权贵的欺压,他没有丝毫的退缩。
那场景,就好像是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所有人都对那黑暗习以为常,甚至觉得那就是应该的。
可海瑞不一样,他就像一道闪电,硬生生地撕开了那黑暗,让光明透了进来。
记得有那么一个情节,某个权贵为了自己的私利,想要强占老百姓的土地。
那老百姓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被夺走。
这时候,海瑞出现了。
他没有被权贵的权势吓倒,而是挺直了腰板,跟那些人据理力争。
他的眼神里透着坚定,声音里带着愤怒,仿佛在说:“你们休想在我这里得逞!”那股子气势,真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还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海瑞在调查案件的时候,那可是一丝不苟。
他不放过任何一个蛛丝马迹,亲自去现场查看,询问每一个相关的人。
有一次,为了弄清楚一个关键的证据,他在大太阳底下站了好几个时辰,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但他连眉头都没皱一下。
他跟身边的人说:“这事儿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咱们一点儿都不能马虎。
”就这么一句话,让我感受到了他对老百姓的那份真心,那份责任。
再说海瑞对待下属的态度,也是让人称赞不已。
他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官架子,而是和大家平等相待。
有个小吏犯了错,心里害怕得不行,以为海瑞会狠狠责罚他。
可海瑞呢,把他叫来,耐心地跟他讲道理,告诉他错在哪里,应该怎么改正。
最后还鼓励他说:“只要你以后好好做事,过去的就过去了。
”这让那个小吏感动得热泪盈眶,发誓以后一定好好干。
看这出戏的时候,我就在想,要是现在多一些像海瑞这样的官员该多好啊!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了能给老百姓办点实事,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如今,我们的生活虽然比过去好了很多,但也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公平的事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瑞事迹感想
篇一:我们身边的名人_海瑞的故事
扶棺进谏
明朝后期,官场腐败,世道险恶,使得海瑞愁眉不展,忧心忡忡。
海瑞开始琢磨怎样给嘉靖皇帝写奏疏。
入夜,海瑞拉上窗帘,点亮油灯,铺开笔墨纸砚,伏案疾书。
海瑞在奏折中替民请愿:升仙求道邪术,纯粹是无稽之谈,祸国殃民,有百害而无一利,劝诫嘉靖革除仙术弊端。
奏折中,海瑞还引用了一句流传在民间的讥讽:“嘉靖嘉靖,把家家户户弄得干干净净。
”
奏折洋洋洒洒写了一大本。
海瑞又仔细修改,反复推敲,最后誊抄定稿。
写完这份奏折,海瑞的心犹如走过一次地狱,长长地嘘了一口气。
他最后又看了一遍奏折,只觉得字字匕首,句句利剑,便把几句刺耳的词句稍作修饰,以便昏君能听得下去。
写好奏疏,海瑞计划寻找进谏的机会。
他找到好友王洪海,将后事托付给这位值得信赖的朋友。
“洪海兄,你是我的多年旧交,我海瑞有事不瞒你。
明天上朝,我将给圣上呈交一份针砭时弊的奏折,必然会触怒圣上。
圣上若判我死罪,家中后事还请洪海兄相助料理。
”海瑞诚恳地说。
“不行啊,圣上有言在先,明日早朝,只准表贺成仙成道之事,不准
谈论政事,违者斩首。
刚峰兄执意触君,凶多吉少啊。
”王洪海提醒道。
“洪海兄不必多虑,我早已准备好一口棺材,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老母和妻子不服京城水土,我已安置在琼山老家。
如果海瑞身遭不测,只求洪海兄关照料理后事,安慰琼山老母,请求她老人家宽恕海瑞的不孝之罪!”
面对如此耿直忠义之臣,王洪海还能说什么呢?他只能反复提醒海瑞小心谨慎,见机行事,并答应鼎力相助,以尽故交之谊。
海瑞买好棺材,安排好后事,沉着冷静,只待上奏谏君。
第二天设了早朝,这是嘉靖皇帝20多年来的第一次。
原来,嘉靖皇帝迷信仙术,四处派人访求长生不老之术。
奸滑的道士投其所好,给嘉靖皇帝买来一对白兔,说若是玉兔生子,皇帝就可成道成仙。
结果玉兔果然生子,嘉靖皇帝命文武百官设早朝庆贺。
四更时分,前来祝贺的文武官员早已恭恭敬敬地等候在朝房前面。
为了写好贺表奏章,不少官员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巴不得把天下最肉麻的溢美之词献给皇上,以求加官进爵。
钟鼓齐鸣,欢呼山动,嘉靖皇帝在太监、宫娥、道士的簇拥下走进早朝大殿,坐上那个象征着皇权和威严的宝座。
海瑞看了一眼远处的嘉靖皇帝,坐在九龙御座上,神情倦怠,疲惫不堪,就像一具行将就木的僵尸。
这样的昏君,再也不能让他误国误民了!
“启禀万岁,臣海瑞有本启奏一”这一声如惊雷滚过大殿,洪钟之声压倒了那些阿谀之臣“嗡嗡嗡”的声音。
那一声惊雷般的大喊差点让嘉靖皇帝从御座上跌下来,他睁开昏花的眼睛,有气无力地说:“将奏章呈上来。
”他在准奏的一瞬间就对海瑞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反感。
那份呕心沥血写成的奏折,此刻在海瑞手里显得十分沉重。
他一字一句朗声读来,词恳意切,句句打动了殿中的文武百官。
开头还有几句顺耳的话,到后来,嘉靖皇帝越听越纳闷,怎么通篇没有一句升仙成道的词句?
嘉靖皇帝不愿再听下去,他让海瑞退下,吩咐太监把那份奏折带回后宫。
“退朝——”嘉靖皇帝有气无力地说。
奏折总算递上去了,海瑞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退朝回来,海瑞来到好友王洪海家里。
王洪海担心地埋怨道:“当年杨继盛也没敢直接指责万岁,就那样也惨遭杀害,你难道真的不怕圣上赐死吗?”
“王兄言之有理。
”海瑞坦然地说:“这次上书是冒死进谏,我已备好棺木,为了朝廷社稷,死不足惜。
”
第二天,海瑞就被锦衣卫关进大狱。
宰相徐阶出于多方考虑,多次为海瑞求情,也未能奏效。
4天以后,何以尚闯宫谏君,为海瑞鸣冤,也当即被收进大狱,和海瑞关在一起。
嘉靖皇帝迷信邪术,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可是他还是打算处死海瑞。
此外,刑部也拟了一份将海瑞斩首的奏疏和圣旨。
这道奏疏和圣旨经
过徐阶手里时,正值嘉靖皇帝病重不起,徐阶冒着欺君之罪把奏疏和圣旨有意搁置下来了。
不久,嘉靖皇帝呜呼哀哉,果真升天了。
徐阶等人扶持太子登基,宣布大赦天下,并以先帝遗诏的名义把海瑞、何以尚等释放出狱,官复原职。
篇二:(启迪青少年成长的故事)启迪青少年增强处世能力的故事_海瑞顺势减钱粮
明朝的海瑞为官清正,不畏权势,敢于“为民请命”,人称“海青天”。
嘉靖年间,全国赋税繁重,民不聊生,连中小地主也纷纷破产。
闹得民怨沸腾,天下不安。
而嘉靖皇帝却迷信道教,不仅不理朝政还讨厌别人进谏。
朝中大臣大多明哲保身,也不敢规劝皇帝。
有一天,海瑞与嘉靖皇帝对弈。
他惦记着民间的疾苦,无心下棋,没走几步,就处于劣势。
“将军!”嘉靖皇帝得意地喊道,海瑞这才注意到自己的棋子已经非常被动了。
接着他力挽被动,很快就占了上风。
轮到海瑞“将军”了,他突然灵机一动喊道:“‘将军’,天下钱粮减三分。
”嘉靖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管注意自己的棋。
过了一会儿,海瑞又找到“将军”的机会了。
这一回,他一字一板地喝道:“‘将军’,天下钱粮减三分。
”这一回皇帝听清楚了,可他仍未在意海瑞没头没脑的话,反倒(:海瑞事迹感想)觉得有趣,念着顺口、好听。
所以,等到嘉靖“将军”的时候,他也学着海瑞的腔调高声喊道:“‘将军’,天下钱粮减三分!”
皇帝的话音刚落,只见海瑞弃棋离座,趴在地上说:“微臣领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