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如下是作者爱岗的小编帮家人们分享的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方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读9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以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你家乡中造型美观的建筑物。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生字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2、教师进行简介。

3、过渡: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2、检查自读情况:(1)师生共同检查认字、识字情况,出示本课生字,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三、读词写字1、读生字(词)卡片;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四、课堂练习郊( )坦( )攻( )设( )检( )记( )效( )担( )功( )没( )俭( )纪( )五、作业:1、完成书写练习;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较佳答案。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5篇)教案的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品味人性的美与丑2.学习文章使用的对比手法在人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3.体会本文精巧的构思二、重点、难点的突破:以分组讨论、编故事的形式显示人物性格的对比写法和小说的结局艺术三、教学流程:1.由作者、文题、体裁直接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小小说,这就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写的《窗》。

2.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3.用一句话说明从小说中你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学生:美与丑;对丑恶灵魂的无情鞭挞和对美好心灵的热情赞扬;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4.这一篇小说最精彩的地方在哪儿?(学生:最后一句话)——“短篇小说是写高潮的艺术,小小说是写结局的艺术。

”5.假如这时又进来一位病人,将会发生什么故事?(编故事,分组进行)6.为什么这样编?有没有依据?结局坏:“纹丝不动”§9结局好:“他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样想”§6(良知未完全泯灭)7.由此总结出两个人物性格:私欲膨胀,冷酷无情;关心他人,道德高尚8.为什么将两个人物对比着写?(扬善贬恶)9.讨论结尾:“窗”是心灵的窗口,“墙”是道德的丰碑,如果写窗外不是一堵墙,而是公园,那里确实有……有什么不好?四、学习情况检测练习:迁移训练:续结尾“第二十一位应聘者”五、布置作业:创作一篇小小说,注意结局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六、教后反馈、反思得失:教学设计方案篇二一、教材分析《称赞》是九年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18课,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

”爱听好话,这是人们的正常心理,获得他人和社会的认可,这是人的正常需要。

文中的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想不到的效果。

要想获得别人的称赞,得先学会称赞别人。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_7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_7

教学设计方案范文5篇教学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⑵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⑶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2、能力目标:⑴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⑵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⑶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法,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⑷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⑸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⑹初步学习推销的方法,增强竞争意识。

3、情感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2、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3、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教学难点】1、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2、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

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屏风的图片,并辅以简单介绍。

(课件展示)2、这些图片很漂亮,有谁知道它们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也许我们有的同学家中还在使用,但对于我们大数同学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它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说“屏”。

二、走近作者陈从周:(1918~),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通过预习说说你对作者感兴趣的地方。

)三、检查预习四、整体感知1、在生活中,你见过屏风吗?在哪里?2、教师配古筝乐曲,学生听音乐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课文并思考:⑴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5篇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5篇

教学设计方案参考5篇教学设计方案参考5篇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往往需要预先制定好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教学设计方案参考,希望大家喜欢!教学设计方案参考1教学目标1、会认“江、南”等9个字,认识三点水、草字头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背诵诗歌。

3、结合插图,通过吟诵,体会诗歌的意境美,真切感受江南水乡的美景以及人们采莲的欢乐场景。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背诵诗歌。

学习吟诵,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准备PPT课件,生字卡,小鱼道具教学流程第一板块:理解题目,认识汉字;看图说话,了解诗文。

“江”字的构成,学偏旁“三点水”,说一说“三点水”的汉字,写“水”的甲骨文,理解“象形字”。

“南”的读音,与“蓝”天的“蓝”字区别,学习方位词“东、西、南、北”,理解生活中的方位以及地图上的方位。

看地图,风景图理解“江南”。

看课文插图,说一说图意。

听古诗读诵,了解内容。

第二板块:认读汉字,理解字义;读诵诗文,读准读熟。

出示带拼音的汉字:江南可采莲鱼东西北,读准音。

去掉注音,再次朗读。

学习“鱼”(复习“象形字”),学习“采”(理解“会意字”)学习“莲”(学习“草字头”;莲花、莲叶、莲蓬、莲子的图片)看图理解“何田田”练习读诵诗文(强调“an”韵拖长;采用多种方法读熟练)第三板块:欣赏音画,涂色听吟;角色表演,打开诗境。

观看动画介绍“汉乐府”(乐府诗是“唱”出来的)欣赏音画视频(水墨版《江南采莲图》:荷塘风景优美,采莲的男童天真可爱,小鱼活泼灵动;吟诵声音优美)给采莲图涂色(同步反复播放《江南》的吟诵)分角色表演(全体参与,整个教室就是荷塘。

主唱在中间,和唱站四方。

大部分学生表演莲叶莲花,随风摇曳。

选几位同学表演小鱼,自由穿梭。

这样吟诵起来就穿越回汉朝热闹的采莲场景里了。

)课后作业:背诵或吟诵《江南》给家人听和家长一起学习白居易的《小池》和小伙伴一起用吟诵的方式排演《江南》(选做)教后反思进入古诗去学习,而不是“在诗外”学习。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7篇】篇一:教学设计方案篇一一、指导思想:《观潮》(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十三课)是一篇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

本课的设计旨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观看录像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感受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积累材料的习惯。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五、课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13课《观潮》。

(齐读课题)教师提问课文写的是什么潮呢?(板书:钱塘江潮)教师介绍:钱塘江是浙江省最长的一条河流,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解释“观潮”与“天下奇观”中的“观”有什么不同)。

(二)汇报交流1.请同学们谈一谈通过预习对这“天下奇观”有何初步的了解?2.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课本,说说预习时你是怎样给课文分段的?能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吗?(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三)放录像(潮来时一段)。

初步感知“天下奇观”的壮丽与雄奇。

1.过渡:钱塘江大潮气势非凡,那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让人惊心动魄。

难怪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在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汇集了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他们争先恐后地早早赶到,盼望一度钱塘江大潮的风采。

同学们,你们见过那种景象吗?想不想亲眼看一看?老师这里有一段录像,请同学们戴上耳机,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来初步感受一下这“天下奇观”。

2.学生谈看录像后的感受。

(四)理解课文内容过渡:刚才我们在录像上看到的景象书上也有,同学们看看是哪一段?(学生通过看书找出是3、4自然段)1.学生自读3、4自然段。

划出能写出潮来时气势的语句,把不明白的问题用问号标出,对特别喜欢的句子就努力读精彩些。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

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

下面是书包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编的教学设计方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小伙伴们。

教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茨威格作品特别是其女性小说的艺术成就和艺术特色2,让学生体会本文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心理刻画教学重难点:1,独特的观察视角及其作用2,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20世纪的欧洲文坛上,有三位作家被公认是出类拔萃的中短篇小说家,他们是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里哀和奥地利的茨威格。

而作品译文的语种之多,销售量之大,则以茨威格为最。

有人评价茨威格的文学成就:一个试图揭示人类心灵奥秘,深入挖掘并精确展示复杂人性的魔术大师。

(“灵魂的猎手”)一个把理智与激情、爱与憎、严格的逻辑性与神秘感应完美融入表达的语言大师。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1881年出生于维也纳,父亲是富有的犹太工厂主,母是银行家的女儿。

17岁已在文坛崭露头角。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三,作家作品茨威格在诗歌、小说、戏剧、人物传记、文学评论等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是一个文学全才,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见长。

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传记《巴尔扎克传》、《罗曼罗兰传》、《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

教学教案设计(优秀6篇)

教学教案设计(优秀6篇)

教学教案设计(优秀6篇)教学教案设计篇一教学内容:教材104~105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本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初步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能够列出简单实验中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

合作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过程:一、活动引入新课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可能性)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一)教学例题1请同学们看前面,这里有个盆:1号盆、2号盆。

(实物:例题上的装有不同颜色小球的盆)咱们来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颜色的球。

展示两盆中球的颜色、数量。

1、从1号盆里面任意摸出一个球,一定是红球吗?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各小组都已讨论好了,谁想代表小组发言?(依次指名学生说)(依次板书:一定可能不可能)师:小朋友讨论得都非常好。

下面,我们实际来摸一摸,验证一下。

1号盆,谁来?(学生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摸下去,结果怎么样?)2、从2号盆里任意摸一个呢?请小组讨论请学生摸一摸(摸出3个后提问,如继续措下去,能摸到红球吗?那可能摸出什么球?为什么?)(老师可根据盆里剩下的球随机提问,如:接下去可能摸出什么颜色的球?接下去一定能摸到什么球?)3、活动小结(二)教学例题21、生活中有许多的可能性例如:(请学生举例几个)2、自已阅读书本例题2谁理解题目意思了,给大家解释一下。

独立完成3、汇报、讲评4、练习108页练习二十四第一题。

三、全课总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可能性的知识,把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想一想生活中哪些事是一定会发生的,哪些事是不可能发生的,而哪些事是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呢?你能举出一些例子,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吗?请同学们先下位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6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6篇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6篇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六篇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的重要工具,它是教学活动的具体指导和规划。

下面将介绍六篇不同类型的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以供参考。

1. 模板一:课堂讨论活动的教学设计方案(注意:此处为示例文章,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教学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将能够:1. 掌握相关概念和知识点;2. 提高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入讨论主题,激发学生兴趣;2. 组织:将学生分为小组,确保每个小组有明确的讨论角色和任务分配;3. 讨论过程:学生根据提供的问题或材料展开讨论,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4. 总结:总结各小组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5. 反思:鼓励学生对讨论过程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

评价方式:1. 个体评价: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2. 集体评价:根据小组合作精神和讨论效果等进行评价;3. 反馈: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鼓励他们不断改进。

2. 模板二:实验课教学设计方案(注意:此处为示例文章,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完善。

)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课,学生将能够:1. 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2. 学会操作实验仪器和设备;3. 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科学结论。

准备工作:1. 准备实验材料和设备;2. 制定实验流程和操作步骤;3. 准备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模板。

1. 导入:引入实验主题,激发学生兴趣;2.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按照实验流程进行操作,注意安全事项;3. 数据记录:要求学生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4. 结论提取: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科学结论,并进行讨论;5.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报告模板撰写实验报告。

评价方式:1. 实验操作评价: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和安全意识等进行评价;2. 数据分析评价:根据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进行评价;3. 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叶圆圆》
设计者王晓华铁岭县种畜场小学
一、概述
《荷叶圆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4课。

本课共需2课时。

课文中描写了圆圆的、绿绿的荷叶。

荷叶是小水珠的摇篮;是小蜻蜓的停机坪;是小青蛙的歌台;是小鱼儿的凉伞……课文洋溢着童真、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想像;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让他们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夏天、大自然的美好。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能准确读出生字卡片上的生字字音并且认清字形。

(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

2.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

(2)教师具体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然后3-5自然段,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3)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对课文的理解感悟用语言表达出来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愿望,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注意到读书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联系生活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感受夏天和大自然的美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在6~7岁的年龄段中,学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较好地接受活泼有趣、直观形象以及贴近生活实际的知识。

2.在学习活动中,学生能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出有个性的学习方法,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3.学生有较好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学生情况、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以及认识水平,因此确定主要运用启发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策略,运用“自主读──合作读──练习说”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不但能领悟课文的情境和主要内容,而且能培养他们熟读能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合作意识。

通过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和进行创新表达,提高学生的阅读识字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加工。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

2.资源准备:教师所用的荷叶、字词贴图、网络课件、教材,学生所用的教材。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四课《荷叶圆圆》。

(板书14、荷叶圆圆)瞧,圆圆的荷叶多漂亮啊,词语库中的词语宝宝们都已经站出来想看看这圆圆的、绿绿的荷叶了,我们快来帮帮它们吧!你们能说出它们是谁吗?(课件出示词语)
〔设计理念:通过认读词语来检查学生的阅读、识字情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你瞧,满池的荷叶绿绿的,圆圆的。

上节课已经我们了解到荷叶有许多小伙伴,他们之间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去听一听吧!
师课件展示图片,同时范读。

学生认真仔细地听
〔设计理念:播放生动有趣的课文图画,教师范读,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为学习下文埋下伏笔〕。

2、师:我们的书中也讲述了荷叶与四位好朋友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情。

下面就让我们来读一读,比一比谁读的最流利、最通顺。

3、生自由读课文。

4、咦!老师该请几个小朋友来接读课文?其它同学认真听,我们等会来评一评他们读得怎么样?
5、读完后,指名评一评。

6、谁来告诉老师荷叶上都有哪些小伙伴?(老师根据学生地说,快速画出小水珠、小青蛙、小蜻蜓、小鱼儿的简笔画)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并指导学生评议,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我们先一块跟着小水珠去和美丽的荷叶玩一玩。

谁来读这一自然段。

A、指导朗读,小水珠把荷叶当成了什么?贴“荷叶摇篮”
B、为什么小水珠把荷叶当成自己的摇篮?
C、小水珠是怎样和荷叶玩的?你在生活中还看到什么东西是亮晶晶的?
D、同学们,你们就是可爱的小水珠,想象一下,躺在夏日池塘的荷叶上能看到什么?
E、你们喜欢这摇篮吗?让我们再一次跟小水珠一起去感受这美妙的摇篮,我们一起再来这一段读一读。

2、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那小蜻蜒、小青蛙、小鱼儿又是怎么说的呢?学生自学
3-5自然段提出要求:
A、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读给同组的小伙伴听,要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B、说说它把荷叶当成了什么?它在荷叶上是怎么玩的?
C、同学们汇报学习情况。

预设:学生自主学习情况
a、我喜欢小蜻蜓。

(学习第3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指导朗读
②小蜻蜓把荷叶当成了什么?贴“荷叶停机坪”
③“停机坪”是什么意思?
④小蜻蜓怎样和荷叶玩耍,请找出动词。

板书“立”
⑤哪只“小蜻蜓”愿意立起来,展开你那透明的翅膀让大家看看。

(指名表演)
⑥想当飞行员的“小蜻蜓”一起立起来,让我们边读课文边做动
作(朗读第3自然段)
b 、我喜欢小青蛙(学习第4自然段)
①小青蛙把荷叶当成了什么?贴“荷叶歌台”
②小青蛙在荷叶上怎样玩?你能做个“蹲”的动作吗?
③既然小青蛙蹲在荷叶上放声歌唱,你觉得声音应该怎样?(大) 那我们一块放声歌唱吧!(学青蛙叫三声)
④快乐的小青蛙让我们一起把这段读一读 c 、我喜欢小鱼儿(学习第5自然段)
①哪些同学们喜欢小鱼儿,老师也喜欢这一段,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师范读) ②谁想来读一读?(指名读)
③荷叶是小鱼儿的什么?贴“荷叶凉伞”
④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小鱼儿?我们从哪个词可以感受到小鱼儿很快乐、很高兴? ⑥让男女同学比赛读一读,看看谁是快乐的小鱼儿。

3、多美的荷叶呀!多么快乐的“小伙伴”呀!它们要一起玩得可开心啦!(说板书)
4、让我们一块来美美地把这篇课文读一读(同学们可边读边做动作)然后再练习背一背吧!
〔设计理念:以学生的阅读为主,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成就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开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四)创设语言情境,学写生字“美”
师: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它给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带来了无限的欢乐,让它们感受到了夏日池塘荷叶的“美”,同时也让我们欣赏大自然的“美”,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写一个:“美”字。

(1)师在田字格中范写一个“美”字。

(2)让学生说说写“美”字时须注意什么? (3)学生书空“美”字。

(4)在田字格中描红一个,写一个看看谁写得漂亮。

(五)归纳总结、想象、拓展延伸
1、这些美丽的荷叶吸引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除了它们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到荷塘和荷叶一起玩?它们会对荷叶说什么?点击CAI出示______说:“荷叶是我的______。

”(学生汇报)
2、今天我们学写了一手漂亮的好字,还会背诵了一篇美丽的文章。

让我们把这么美的文章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把这么美的景色画下来送给爸爸妈妈,或者读一读有关夏天的儿歌、唱一唱有关夏天的歌曲好吗? 板书设计:
14、荷叶圆圆
小水珠(简笔画) 躺
小蜻蜓(简笔画) 立
小青蛙(简笔画) 蹲
小鱼儿(简笔画) 游 停机坪 歌 台 凉 伞
摇篮
教学过程流程图
本堂课主要评价学生达到课标要求的程度。

第1课时侧重于识字教学的评价,第2课时侧重于课文教学的评价,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学生的及时反馈进行评价,(1)课堂参与情况较好,学生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参与面较广。

(2)识字:认读生字,用生字正确组词、造句。

八、帮助和总结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因此,对课文的理解只需要多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积累语言,领悟情境,附之配乐朗读,增强语感。

这篇课文对话比较多,便于分角色朗读。

我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参与到学生活动当中去,面向全体,维持好活动次序。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人的童年时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最佳时期,犹如农事的节气,是不能错过的。

《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这就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挖掘教材,借助教学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因此,我及时地给已经在阅读课文中得到许多启示的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比如创设情景,“还有谁会喜欢荷叶,会把它当做什么”,让学生自己当成小伙伴,进行口语交际,引发学生想象。

这样的话题,有利于调动学生和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了他们综合应用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