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式论与语篇理解
浅谈图式理论在中学英语阅读中的运用

浅谈图式理论在中学英语阅读中的运用浅谈图式理论在中学英语阅读中的运用众所周知,目前阅读理解部分在中学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阅读学习一直是中学生的薄弱环节。
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
以图式理论为理论框架,探析如何把该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外语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外语阅读能力,应该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
一、图示理论的定义“图示”第一次最早是由康德提出来的。
他把图式看作是“潜藏在人类心灵深处的一种技巧。
”图示是人脑中已具有的经验知识网络,是一种包含了有关客体和事件的一般信息的知识结构。
[1]正如Rumelhat所说,图示是认知的基石,一切信息加工都要建立在图示的基础上。
[2]这种理论认为:语言材料本身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它只提供一种指导,如何根据先前已有的知识经验把意思从材料中提取出来。
后来Widdowson等人又进一步丰富了Rumelhat的理论,提出了语言知识图示,包括读者对词汇,语法,句法等方面的掌握。
二、图示理论的三种类别就阅读而言,图示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语言图式(linguistic schema)、内容图示(content schema)和形式图示(formal schema)。
(一)语言图式语言图式是指读者在进行阅读材料时已具有的语言知识。
目前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一定的词汇、语法等知识,而一名优秀的学习者是应具备这方面的知识。
这些语言知识可以辅助在阅读中对相关的词汇及语法结构进行更好的解码。
但是作为一名外语学习者,在处理这方面的信息上的能力是有限的。
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阅读教学和培养解码的能力同时结合起来。
(二)内容图式内容图式指读者对阅读材料的背景信息、主题的了解程度,它包括风俗习惯、行为方式、文化、政治等内容。
许多研究表明,在阅读过程中,具有一定背景知识的读者要比没有任何背景知识的读者表现得优秀。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图示内容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图式理论在书面语篇解读中的功用

书面语篇同 口语 语篇 一样 , 向人 们讲 述现 实生 活 是
的一种手段 , 是对现实生活 的反 映 和描 述 , 是对作者 想象 中所发生事情 的写 照。如果 说作者 创作 了一个连贯 的语 篇, 将其 目的和意图通过语篇传 达给读 者 , 么读者就 可 那 以根据该语篇构建一个连贯 的世界 … 。读者 通过 阅读 重 新创造那 个世界 。与此 同时 , 读者 在 对语篇 理解 和领 悟 的基 础上 会在思想 、 情感 、 度或行 为上受到 一定 的影 响 态 并作 出积 极 反 应 和 创 新 。 鲁梅 哈特 ( u lat提 出阅读 是 “ R me r) h 自上而 下” 和“自 下而上 ” 这两种 模式 相互作 用和 同时 加工文 字信 息的 过
GAO Yi ( eat n o oeeE s s ecig Z n i om l o ee Z  ̄i G i o , 60 2 D pr t f l g nlhTahn , u y N r a U g , u y, u hu 53 0 ) me C l i C z
Ab t a t T e 8 h ma t e r od h t e e pe t o c mp e e d s meh n e t e a e t o n c t o sr c : h c e o y h l st a h wh n p o l r t o rh n o ti g n w, h y h v o c n e ti t y t e b c g o n n w e g .P p e o rh min a d e pa ai n o e ti g r e ie y te s h maa e it g h a k r u d k o ld e e l  ̄c mp e e o n x ln t f w n s ac d cd d b c e t x s n o o n h h i i erb an .T e ra e s i tr r tt n o e ti e it r c o ft erl g it n w e g d t e s h ma nt i ri s h d r ne p ai fat x st n ea t n o i n u s c k o l e a c e t i h e e o h i h i i d n h a n t erb an .S h maa C r moe r a es o n t e ifr n e a d if e c er c mp h n i e a i t .Di e n h i r is c e t a p o t e d r c g i v n ee c n n u n e t i o r e sv b l y n i l h e i fr t e s h m t a a o df r n n e r tt n .Re d r a n a g d r f s e rs h m t r n h r a i g c e a c n l d t i e tit r ea o s a e e p i a es c l e l re a r h t i c e a t o d n . l n e e h a h g e Ke r s T x a n ;S h maT e r ;C g i v n e e c ;S h ma R f s me t y wo d : e t Re d g c e h y i o o nt e I f r n e c e e r h n i e
大学英语语篇理解与图式理论及其运用

占 32% , 连接 占 1 % , 2 省略占 1 % , 0 替代 4% 。由此可见, 词汇衔接是语篇衔接最重要的衔接纽带, 它对语篇以内各 种语义关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阅读书面语篇的过程中, 人们用从世界知识中衍生 出来的信息给情景模式补充细节 , 在有关图式的槽道中嵌 人新的成分 。由于语篇必须是衔接和连贯的, 词汇之间存 在多种语义关系, 可以作由此及彼的推理。在实际阅读过 程中, 很有可能理解了文章的每一个词, 却不理解文章的整 体意义, 这就说明, 每个词项的意义取决于它周 围的词项, 所以要学会寻找语境线索来进行语篇阅读理解。 在阅读时可以按照类似、 对比、 联想等方式对所学的词 汇加以系统地记忆和储存 , 使词汇进人网络, 即语义场 , 建 立图式。学生只要掌握了某些语义图式, 产生语义记忆, 就 可以将图式的推论作用和语义记忆的推论作用相结合 , 去 激话语义场图式 , 做到牵“ 一词” 而动“ 一场”提高记忆效 ,
语篇这一术语在语言学上经 常使用 的英译有两种 ,
“ , discourse”其中“ text, 和“ , text” 通常指书面语言,dis“
o r e 则常指 口头语言, c us ” 本文主要探讨书面语言的认知过 程和认知方法。 语篇是语言交际最基本的语义单位 , 是语言交际的产 物, 它必须依赖一定 的语境才能存在, 同时必须具有明确 的交际功能, :传递信息、 如 发布命令 、 描述事件等等。尽管 人们写出的每一个句子都能表达一个相对独立完整 的意 思, 但是, 脱离交际语境的任何句子都不能单独完成交际的 任务 , 所以句子不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语篇可长可短, 长可洋洋万言, 短则一句两句, 甚至一个词。判断一个语言 单位否是为语篇的标准是看其是否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了 应有的含义或具有实际的交际功能。比如加油站墙上 的 “ 严禁烟火” 就是一个语篇。
图式理论和语篇分析对优化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启示

的激 活是 多层 次 的 、 复 的 , 反 只有 激 活 正 确 的 图 式 才 能 帮 助人 们 正 确理 解 信 息 。 人 们 的 阅读 是 一 种 主 动 的 “ 测 一 证 实 ” 过 程 , 一 种 猜 的 是 心理 语 言 的揣 摩 过 程 , 一 种 作 者 与 读 者 “ 互 交 流 的过 程 ” 是 相 。 读 者 对 文 章 的 理 解 及 他 们 的语 言 知识 和 图 式 知 识 相 互 作 用 的 结 果 。 笔 者认 为 在 精 读 课 程 的设 计 上 以 “ 自上 而 下 ” 式 为 突 模 破 口 . 分 发 挥 阅读 时 的 预 测 功 能 , 有 效 调 动 学 生 的 自主 能 充 可 力 . 图式 “ 激 活 ” 使 被
就 其 长 度 而 言 , 的可 以 是 一 句 话 、 首 诗 . 的 可 以是 一 篇 短 一 长 文 、 卷 书 。 语 篇 分 析 是 将 语 篇 看 作 一 个 整 体 , 求 学 习 者 从 一 要 其 结 构 和 内容 人 手 ,最 大 限 度 地 获 取 和 掌 握 文 章所 传 递 的 信 息 , 时 逐 步 培 养 其 准 确使 用语 言 的 能 力 。 此 这 种 方 法 可 以 同 因 把 掌 握 语 篇 结 构 、打语 言 基 本 功 和 培 养 交 际 能 力 个 教 学 目 的有 机 地 结 合 在 一 起 。 语 篇 分 析 理论 的 两 大 重 要 标 记 是 衔 接 与 连 贯 。衔 接 的 实 现依 赖 语 法 和词 汇 两 大 手 段 。语 法 衔 接 包 括 照 应 、 代 、 略 替 省 和连 接 成 分 : 汇 衔 接 包 括 词 汇 重 述 和 搭 配 。 词 连贯 则侧 重逻 辑 推理 和 直 接 判 断 。 它 是 一 种 心 理 现 象 人 们 只 有 根 据 句 子 内 部 、 间 及 段 落 间 的 相 互 联 系 , 握 文 章 的 结 构 和 主 题 , 得 句 把 获 最 大信 息量 , 能 对 输 入 信 息 有 深 层 次 的理 解 。 篇 分 析实 现 才 语 了 既 见 森林 又 见树 木 图 式 理论 对 大 学 精 读 课 的启 发 主 要 体 现 在 其 从 内容 角 度 促 进 阅 读 理 解 , 内容 图式 对 新 旧知 识 之 间 的催 化 作 用 。 而 即 然 中国 大 关 知 识 . 而 导 致 又 从 理 解 困难 ,使 得 单 一 图式 理 论 在 实 际 精 读 课 程 教 学 中 的 运 用 受 限 。语 篇 分 析 理 论 对 精 读 课 的 启 发 则 主 要 体 现 在语 言 因 素 的方 面 , 求 学 生将 课 文 看 作 一 个 整 体 , 仅 仅 停 留 在 词 句 学 要 不 习 的 水 平 上 , 而是 从 课 文 的 结 构 和 内容 人 手 ,对 课 文 进 行 理 解 、 析和评 价 , 分 在语 境 中学 习 和 提 高 词 汇 , 时 培 养 学 生 的 同 交 际 能 力 。将 这 两 个 理 论 结 合 在 一 起 . 现 了优 势 互 补 。一 方 实 面 , 挥 图 式 的 预 测 内 容 、 取 记 忆 、 合 外 部 信 息 与 已 有 知 发 提 整 识 等 功 能 , 助 学 生 同 化 吸 收 课 本 内容 : 一 方 面 , 用 语 篇 帮 另 利 分 析 理 论 理 解 课 文结 构 的 衔 接 、 义 的 连 贯 , 作 者 如 何 谋 篇 语 从 布局 的角 度 去 解 读 用 于 交 际 中 的语 篇 .从 而 实 现 学 生 与 作 者
图式理论框架下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篇理解

摘
要: 图式 理 论 的 价 值 主 要 体 现在 对 语 言 学 习者 的 理 解过 程 进 行 分析 上 , 语 篇 理 解 本 身 属 于较 为 复 杂 的 心 理 活 动 过
程, 依 托 于该 理 论 对 英语 专 业 学 生的 语 篇 理 解进 行 探 讨 真 有 重 要 现 实意 义 。文 章 时 图 式理 论 进 行 简 单介 绍 。 结合 图式 理论 框 架对 英 语 专 业语 篇 理 解 进 行 深 入 分 析 。 在 此 基 础之 上 探 讨 英 语 语 篇 理 解 的动 态 图式 认 知模 式 。
第2 1 卷 第 6期
V0 1 . 2 1 N o . 6
鄂
州 大
学
学
报
2 0 1 4年 6月
J u n . 2 01 4
J o u na r l o f E z h o u Un i v e r s i t y
图式理 论框 架下英语专业学生 的语篇理解
杜 开 群 , 陈 蓉 蓉
具 体 到英 语 专 业 而 言 .语 言 图式 指 学 生 在 与 语 境 及 百
相对 于常规 意义上 的词 、 句 以及段的理解 , 语 篇 理 解 可谓 是 质 的发 展 , 并且信 息接受者 ( 主要是指读者及听者 ) 的参 与性 程 度 极 大 提 升 。语 篇 理 解 过 程 中 。 信 息 接 受 者 受 到一 系 列 因素 的影 响 .这 些 因 素 既包 括 自身 的 语 言 知 识 、 专 业 知 识 以及 常识 等 。 还 包 括 自身 积 累 的主 观经 验 。从 一 定 意 义上 讲 . 信 息 接 受 者 对 语 篇 反 映 的敏 感 性 程 度 与 其 生 活积 累量 之 间 呈 正 相 关 关 系 。I l l 图示 理 论 对 于 语 篇 理 解 过 程 具有 重 要 意 义 。对 于 信 息
英语阅读中图式和语篇之间的关系

英语阅读中图式和语篇之间的关系语篇阅读并非文章在读者头脑中的直接内化的单向过程,而是文章与读者、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情感等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因此,图式理论将阅读过程解释为读者所具备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
探讨图式知识理论对语篇解读的作用,从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角度来分析图式对语篇解读的影响,有助于提高读者英语阅读的效果。
一,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哈特为代表的一派心理学家提出了“相互作用阅读模式”。
该模式认为,在阅读过程中,语义、句法、词汇以及视觉的各种信息都能影响读者对阅读材料的理解:1.阅读并非是文章在读者头脑中的直接内化的单向过程,而是文章与读者、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情感等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在此过程中,读者除了受语言知识、专业知识的影响与制约外,还受到本身积淀的经验的影响和制约。
经验形成各种各样的图式储存在读者的记忆库中,帮助读者在解读时检索出所需的意义。
在处理文本时,读者从记忆中重新获得相关的图式,在与文本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这些图式帮助读者理解文本。
因此,图式理论将阅读过程解释为读者所具备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
2.图式理论与阅读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用以解释心理过程的一种理论,它以康德的认识二元论作为重要来源,经皮亚杰和巴特利特)等人发展成了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
后来,如美哈特经过大量实验,进一步完善了该理论。
图式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事物与已知的概念、过去的经历即背景知识联系起来。
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解释取决于头脑中已经存在的图式,输人的信息必须与这些图式相吻合。
图式是阅读者对世界认识的总和,是阅读者从不同经历中获取经验与知识,并按情景分门别类储存于大脑的知识结构的立体网络。
根据图式理论,阅读理解就是给合适的图式填充新信息而使图式具体化的过程,填充的内容可以是直接理解的或推断出的新信息。
所以,阅读应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读者需具备与文章相应的图式,二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成功地激活该图式。
图式理论在语篇理解中的应用

收 稿 日期 :2 1 — 3 1 0 20 —9
作者简介:吴卓桐 (9 8 ) 18 一 ,女 ,哈尔滨人 ,硕士研究生,从事外 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
圈 B J GN I W H I I J JUE U AA I Y NA NN G
2 1 第 6期 0 2年 ( 总第 12期 ) 0
边疆 经 济与 文化
THE BOP , DER ECONOMY AND CUL TURE
No 6 2 l . . 02
Ge e a . .0 n r1 No 1 2
L旧口^ 】 【 语言 文化 J
⑧ 武 理 论 在 语 篇 理 解 中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应 用
一
、
图式理论 与语篇理 解
也称 为图示 理论模 式 。这种 模式认 为 ,阅读者 总 是 同时使 用 自上而 下 和 自下 而 上两 种 方式 处 理信 息 , 阅读的过程是已有知识构架与文本信息相互作用的
图式理论在文学语篇解读中的功用

“ 世界” 。如果说作者创作 了一个连贯 的语篇 , 将其 目的和
家 B re , a lt他在其 著作 R me b r g 13 :3—9 ) 用 tt e m en(926 i 5 中, 近似于中国的传声简 游戏 ( h e i e) 要求 被试者 C i s Whs r , ne p
脑 中的储存单位 , 是一种抽象 的知识结构 , 它包括各种各样
的知识 。图式 的总 和便是一个人 的全部知识。语 言学家 曾
收稿 日期 :09— 5— 0 20 0 2 基金项 目: 文为遵义师院教研课题“ 关联理论看书面语篇 中的语境选择 ” 本 从 的部份研 究成果。 作者简介 : 高 翼( 97一) 女 , 州遵义人 , 17 , 贵 硕士 , 遵义 师院 大外部讲 师。
步完善了图式理论 , 他把 图式理论解 释为以等级形式储存 于长期记忆里 的一组 “ 相互 作用 的知 识结构 ” 或 “ , 构成 认 知能力 的建筑砌块” 。他认为人们 头脑 中 已有 的图式会 影 响或支配其对于新信息的理解 。因而人们认识事物时总是 设法将其与 已知的事物联 系起来 , 找到其 中的关联 , 从而促
外语学研究
使用 过 的 术 语 , 框 架 (rm ) 世 界 概 念 ( l l C n 如 f e 、 a Go e o. b cp) 剧本 脚 本 ( cn r s 和 百 科 条 目( nyl ei e— et 、 S ea o ) i ecc pdc n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张琦(1956-),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语篇分析收稿日期:2003-06-202003年第12期总第177期外语与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2003,l 12Serial l 177图式论与语篇理解张 琦(湖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湖州 313000)摘 要:本文从图式理论出发探讨语篇理解,包括图式论信息处理方式、图式构建意义显现以及图式引发认知推理三方面。
语篇理解仅凭语篇的表层结构和意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储存于读者记忆中不同层次知识结构的投射。
也就是说将长期记忆中的各类图式作为语篇理解的参照框架,使语篇和读者过去储存的知识结合起来,相互作用、相互验证,从而对语篇做出智能分析和认知推理,构建意义,深化理解,这就是图式论对语篇理解的作用。
关键词:图式论;语篇理解;信息处理;意义显现;认知推理Abstract:The present paper discuss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chema theory and discourse comprehension,which is classified into three aspects:i nformation processing pattern of schema theory,meaning manifestation set up by schemata and cognitive inference educed from schemata.As a matter of fact,i t .s far from enough to comprehend any di scourse chiefly depending upon its surface structure.Better compre -hension needs to be projected by readers .stratified knowled ge stored in their memory,that i s,various schemata inreaders .long -ti me memory should be seen as referntial frames for discourse comprehension.Thereby,discourse and readers .memory -stored knowledge can be integrat -ed,can act upon,can verify each other.As a result,sensible analysis,cogni tive inference can be made,and meaning formati on,complete comprehension be attained.This is what the schema theory justifies the function on discourse comp rehension.Key words:schema theory ,discourse comprehension,information processing,meaning manifestation,cognitive inference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3)12-0018-04一、引言语篇理解,相对传统的词、句、段的理解堪称一场革命,而且是由读者参与的一项活动。
在此活动过程中,除了受其语言知识、专业知识的影响和制约外,读者对语篇的理解还受到本身积淀的经验的影响和制约。
就某种程度而言,一个人积淀的经验越厚实,对语篇理解的反应就越迅速、越积极。
经验形成各种各样的图式(schema)储存在读者记忆库中,帮助读者在阅读语篇时检索出所需意义。
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Rumelhart ,D,1980)曾对图式与语篇理解之间的关系提出过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图式就是/以等级层次形式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0,或者是/构成认知能力的建筑砌块0。
其实质是/系统深入探讨长时记忆在理解过程中的作用的一种理论模式0。
它/不仅指导我们理解各种事物和经历,而且还有助于我们理解对这些事物和经历的语言描述0(王初明,1990:151)152)。
可见,图式论对语篇理解具有指导意义。
笔者拟从图式论信息处理方式、图式构成意义显现以及图式引发认知推理几方面探讨图式论如何在语篇理解中产生作用。
二、图式论信息处理方式语篇理解并非语篇在读者心中直接内化,因为它不是一个单向过程,而是语篇与读者,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情感,语言与想象等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dynamic process)。
换言之,读者的一系列内心活动由语篇引发,但又不完全受语篇的制约。
语篇理解过程中,读者会随着自己的思维轨迹,将语言知识与自身经验的不同层面相联,激活记忆库中的知识)))图式,以此预测、推想和判断语篇意义,其中既有印证,又有修正;既有评判,又有联想,逐步完成语篇和读者之间的调和、修正、扩展和转化,最终理解语篇。
以诗歌欣赏为例,阅读令读者的脑海中形成或优美雄浑;或壮丽典雅;或粗犷清新;或清醇质朴;或凝重深刻的心理共鸣。
比如:读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克利斯多弗#马洛的诗作,令读者感受到字里行间充满了斑斓的历史想象,充满了恢弘的气势。
而读莎士比亚的作品时,就会觉得诗歌与戏剧水乳交融般地结合在一起。
其中既有激越咏叹,又有浅唱低吟;既有联翩浮想,也有屏息深思;既有理智力量,又有情感涟漪;既有哲学思辨,又有柔情万状;既有灵魂煎熬,又有精神飞跃;既有千古名句,又有街谈巷议,等等。
总之,阅读激活我们头脑中与诗歌欣赏有关的各种图式,随着图式的展开,创造出想象序列,最终促使读者从不同视角去鸟瞰诗歌、诠释诗歌、体味诗歌,使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获得的各种认知得以展开,得以演绎,得以升华。
鉴赏诗歌如此,阅读其他文学作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所著的短篇小说5一杯茶6中的一个语段:The discreet door shut with a click.She was outside on the step,gazing at the winter afternoon...There was a cold bi tter taste in the air,and the newly-lighted lamps looked sad.Sad were the ligh ts in the houses opposite.Dimly they burned as if regretting something.And people hurried by hidden under their hateful um-brellas,Rosemary fel t a strange pang.译文:店门轻轻地关上了。
她站在店外的台阶上,久久地注视这冬日的黄昏。
空气寒冷,似乎弥漫着痛苦,刚亮起来的路灯灯光昏暗,似乎散发着悲哀。
对面屋子里的灯光也不例外,灯光闪烁的同时,似乎还闪烁着遗憾。
人们步履匆匆,头顶着讨厌的伞。
罗斯玛丽感到一阵奇特的痛楚。
罗斯玛丽,本语段描写故事中的女主人,在一个冬日的下午逛商店时,看上了小古玩店里一件精美艺术品,但苦于囊中羞涩,无法购而得之,只得走出店门,心存遗憾,情绪低落。
此时的罗斯玛丽眼中的一切都顿时改变了颜色!空气、灯光、甚至雨伞,,这段文字极富感染力,何也?因为借助储存在我们大脑里的图式,即长时记忆中的深层信息,激活了联想,读者透过文字的表面,自然而然地真切感受到罗斯玛丽此刻的沮丧和失落。
值得补充的是,图式,因人而异,入世尚浅者与饱经风霜者,读以上文字的感受是不同的,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时间越久,经历越复杂,信息越丰富,图式信息也就越丰裕,便越能受到感染。
由此可见,语篇的理解仅凭语篇的表层结构与意义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读者既利用语言知识,又利用头脑中的图式对语篇进行智能性的筛选、分析和演绎。
这也正是图式论关于信息处理的两种基本方式:一种是/自下而上0(bottom-up)的处理方式。
这种方式是指读者根据语篇的表层结构,如文字、文字的基本意义(denotation)、文字出现的频率、句子结构等等,来处理输入的信息,即所谓/information processing based on linguistic inpu t from the text is called bottom-up or tex-t based processing0(Sandra Silberstein,1987:31)。
阅读时,当语篇表层结构所产生的信息与我们头脑中的图式相吻时,这种方式就会产生,就会帮助我们理解语篇。
这种受语言符号影响的处理方式亦可称之为/受数据支配0(data-driven)方式。
另一种信息处理的方式是/自上而下0(top-down)。
它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身的经历、经验以及已掌握的知识对输入的信息作出预测,乃至作出判断,因而,这种方式亦可称之为knowled ge-based or concep-t driven processing。
上例5一杯茶6说明这两种信息处理方式在语篇理解中的作用。
采用/自下而上0的方式,是指我们一读完这个语段时,头脑中便产生了最基本的具体图式,如昏暗阴冷的天气,沮丧低落的情绪等。
然而,随着理解的深入,这些具体的图式又被合成为较大的高层次图式。
我们将其激活,让其发挥作用,就进一步透过文字表面,发现了新信息,挖掘了新内涵。
采用/自上而下0的方式,是指在语篇理解中,我们首先用头脑中已有的高层次图式预测要输入的信息,以此加快信息的吸收。
当输入信息与我们头脑中已有的高层次图式吻合时,我们就会立刻对输入信息予以肯定;反之,就是否定。
若输入信息产生歧义,高层次图式也会帮助我们作出选择。
总之,这两种信息处理方式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功能在语篇理解过程中的各个层次上同时发生,帮助我们提高语篇理解时的智能分析及认知推理,充分认识意义在语篇中的显现。
三、图式构成意义显现了解了图式论中信息处理的方式后,我们会有新的发现:每当我们打开书,接触书中文字时,无言的声音便从字里行间跃出。
它或轻声软语,娓娓道来;或满腔悲愤,揪心断肠;或怒不可遏,慷慨激昂;或飘逸悠扬,空灵幽怨;或重重叠叠,向纵深递变;或曲曲折折,向远方伸张。
其实,这就是我们在语篇理解过程中所经历、所体会、所感受到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