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最新国际乙肝防治_河南乙肝专科医院

合集下载

我每天坚持服用恩替卡韦5年多了,为什么还会得肝癌?

我每天坚持服用恩替卡韦5年多了,为什么还会得肝癌?

如果肝癌已经是晚期,欧美国家的相关指南认为抗病毒治疗意义不大,但是不少中国肝病专家 的临床经验显示,即使发展至肝癌晚期,抗病毒治疗仍然能够改善肝脏功能,仍然有助于延长 患者的生存时间。所以说,抗病毒治疗应该贯穿慢性乙肝治疗的全过程。(这已经是9年的案例 了,现在再次翻出来给大家看看,因为最近经常有患者问吃着恩替卡韦抗病毒,为啥病情还是 严重了呀?)
三个月后老孙按时来复查,HBVDNA定量已经低于100拷贝/ml了,肝功能基本正常(谷氨酰转 肽酶仍然偏高94),甲胎蛋白6。我建议老孙的用药方案改为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硒酵 母片。此后老孙坚持每4个月左右来复查一次,肝功能基本正常(唯有谷氨酰转肽酶仍然偏高, 一直波动在50~~90之间),HBVDNA定量持续低于检测下限,乙肝表面抗原定量也在持续、缓 慢下降,甲胎蛋白正常,血小板在缓慢升高,
持续低于检测下限,为什么您的谷氨酰转肽酶仍然偏高,一直波动在50~~90之间,这是为什 么,您知道吗?每次来复查,我反反复复、复复反反地要求您降体重、戒烟,您认真听过吗? 踏踏实实去做过吗?”面对我一连串的发问,老孙沉默了很久,他低声问我:“您说我以后该怎么 办?我一定照您说的去做!“
我告诉老孙:“您通过坚持服用恩替卡韦持久抑制了乙肝病毒的复制,这肯定有助于显著降低乙 肝相关肝癌的发生率。如果这五年多来,您没有服用恩替卡韦,病毒持续复制、肝脏炎症持续 存在、肝脏纤维化持续进展,肝硬化也会要了您的命!您一直超重,谷氨酰转肽酶一直偏高, 说明脂肪性肝炎持续存在。您抽烟40多年,每天至少一包香烟,烟草燃烧后的烟雾中至少有一 百多种致癌物质。所以说,脂肪肝和吸烟是导致您发生肝癌最主要的原因,如果不能减重和戒 烟,您的肝癌可能还会反复发作!“这次的长谈真正是吓到老孙了,老孙铁了心一定要减肥和戒 烟。

恩替卡韦的副作用

恩替卡韦的副作用

恩替卡韦的副作用编辑整理:编辑:吴玉祥来源:武汉东方肝泰肝病医院---------------------------------------------------------------------------------------------------------------------- 恩替卡韦的副作用有哪些呢,武汉东方肝泰肝病医院专家介绍恩替卡韦是一种抗病毒治疗乙肝药物,但是很多对恩替卡韦副作用望而却步,虽然恩替卡韦治疗乙肝效果显着,但是恩替卡韦的确产生了很多而且是不容忽视的副作用,为以后的治疗带来了很多不便,所以乙肝患者在选择药物的时候一定要引起重视,最好是在医生的嘱咐下用药,切不可乱用药物,否则对已肝病的治疗可能会适得其反,是病情更加严重或者对于今后的治疗留下布朗后果。

恩替卡韦的副作用有以下几种:长期服用可能有耐药发生;出现一些生理性症状和不良反应:例如,失眠、浑身乏力、恶心呕吐等;长期的耐药性,使得患者还不能随便停药,一旦停药可能会出现病情加重的后果,严重时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等。

恩替卡韦的副作用。

鉴于恩替卡韦的副作用有很多,所以我们不建议乙肝患者经常服用此药来进行治疗,乙肝治疗推荐武汉东方肝泰肝病医院最新引进的乙肝治疗最新进展--“911生物疫苗疗法”,该院是湖北地区最权威专业的肝病医院,独家引进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乙肝病毒变异耐药检测技术,能够以最高的精确度诊断出不同种类的乙肝病情,从而为乙肝对症治疗提供了条件,配合最先进的乙肝治疗“911生物疫苗疗法”,大大提升了乙肝治疗的效果,已使上万名肝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值得广大肝病患者的信赖。

恩替卡韦的副作用大家都了解了,乙肝治疗武汉东方肝泰肝病医院以病人为中心,以救死扶伤为己任是武汉东方肝泰中西医结合医院办院宗旨,温馨的诊疗环境、免费全程陪同导医服务、免去繁杂的就医程序,全力实现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透明合理的收费,让患者走进武汉肝病医院,大厅就会感到一股温温的、暖暖的、轻松的气氛,就会感到患者至上的被尊重感。

最新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最新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2016年版)一、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ICD-10:K74.100)伴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疾病编码。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十二版)、《内科学》(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二版)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2):888-905)。

《欧洲营养指南》(临床营养2006,25(2)285-294)。

1.根据影像学诊断或肝组织病理学诊断,肝脏弹性扫描检查、肝功能生化学、凝血功能以及Child-Turcotte-Pugh评分等检查评估肝脏功能。

影像学、生物化学或血液学检查有肝细胞合成功能障碍或门静脉高压症证据,或肝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不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2.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可伴或不伴HBV DNA阳性和肝功能异常。

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十二版)、《内科学》(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第二版)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2):888-905)。

《欧洲营养指南》(临床营养2006,25(2)285-294)。

1.隔离:血液与体液消毒隔离。

2.评估肝硬化为代偿期(Child-Pugh分级为A级);或按五期分类法评估肝硬化并发症情况,1期:无静脉曲张,无腹水;2期:有静脉曲张,无出血及腹水。

3.评估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

4.若HBVDNA阳性,应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

5.中医中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9–10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硬化(ICD-10:K74)伴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疾病编码。

乙肝防治有了新指南

乙肝防治有了新指南

龙源期刊网 乙肝防治有了新指南作者:来源:《家庭医学》2016年第01期近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在京共同发布2015年《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庄辉指出,新版《指南》首次提出,新生儿在出生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后,可以接受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哺乳。

同时明确,首选以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为代表的高效低耐药药物,不推荐高耐药药物。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侯金林教授指出,新版《指南》首次强调,对于部分合适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血清中持续检测不到乙肝病毒DNA,乙肝表面抗原消失,并伴有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变。

《指南》提出,慢性乙肝治疗总体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肝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肝纤维化,延缓和减少肝硬化、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存活时间。

2010年版《指南》未对乙肝患者治疗周期进行明确限定。

新版《指南》则明确提出,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的总疗程建议至少4年,在达到乙肝病毒DNA检测低于下限值,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乙肝e抗原血清学转换后,再巩固治疗至少3年(每隔6个月复查1次)仍保持不变者,可考虑停药,但延长疗程可减少复发。

世界肝脏病学会主席贾继东教授表示,由于我国饮食、生活方式等习惯影响,不少人的谷丙转氨酶水平会出现一过性升高。

为避免过度治疗,《指南》提出,对于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发现谷丙转氨酶水平升高后,建议观察3~6个月,如谷丙转氨酶仍不正常,才建议考虑抗病毒治疗。

此外,《指南》提出,持续性乙肝病毒DNA阳性、谷丙转氨酶达不到诊断标准的患者,如果年龄大于30岁,也建议进行肝组织活检或者无创性检查,明确肝纤维化情况后进行抗病毒治疗。

(卫文供稿)。

乙肝检测实验报告

乙肝检测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乙肝检测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乙肝病毒的基本知识。

2. 掌握乙肝病毒检测的方法和原理。

3. 学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

三、实验原理乙肝病毒(HBV)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播。

为了预防乙肝病毒的感染,我国已将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乙肝病毒检测是预防和控制乙肝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包括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

ELISA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学检测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标本中的相应抗原(或抗体)特异性结合,通过酶催化底物反应的生物放大作用显示免疫复合物的存在,从而提高检测的敏感性。

四、实验材料1. 标本:待测血清样本。

2. 试剂: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的ELISA试剂盒。

3. 仪器:酶标仪、微量加样器、移液器、离心机、恒温水浴箱等。

五、实验步骤1. 标本处理:将待测血清样本进行室温下平衡,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稀释。

2. 标本加样:将稀释后的样本加入ELISA试剂盒的反应孔中,每孔100μL。

3. 加入试剂: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加入相应的试剂,包括抗原包被板、酶标记抗体、底物等。

4. 避光孵育:将反应板放入恒温水浴箱中,避光孵育一段时间。

5. 洗板: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洗板操作。

6. 显色:加入底物溶液,混匀,室温避光反应一段时间。

7. 终止反应: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

8. 比色:使用酶标仪在特定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结果判定:根据试剂盒提供的标准曲线或参考值,判断标本是否阳性。

2. 结果分析:分析标本中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结果,了解乙肝病毒感染情况。

七、实验讨论1. 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待测血清样本中乙肝病毒标志物的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转阴后肝功能异常原因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转阴后肝功能异常原因分析

ChineseHepatology,Oct.2020,Vol.25,No.10·短篇论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转阴后肝功能异常原因分析杨道坤 梁海军 王燕平 高海丽 王新伟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资助(182102311234)作者单位:453100 河南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疾病科通信作者:杨道坤,Email:dk13949620669@163.com 【摘要】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转阴后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为临床早期预防、干预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均为经过规范NAs抗病毒后乙肝病毒转阴,但肝功能仍异常者,并对其临床病例特点、病因进行分析。

结果 200例患者中,发现合并脂肪肝的有46例,占23%,自身免疫性肝病17例,占8.5%,丙型肝炎、戊型肝炎、EB及巨细胞病毒感染分别占2%、1%、2.5%、1.5%,其他感染性疾病22例,占11%,原因未查明者71例,占35.5%。

结论 慢乙肝患者经规范NAs抗病毒后,病毒转阴,但肝功能仍异常的原因主要是合并脂肪肝、其他感染性疾病及原因未明者,这为今后的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治思路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NAs抗病毒;肝功能异常;原因分析 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高发地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15%~40%将发展为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癌[1 2]。

现阶段慢性乙型肝炎主要通过核苷类药物(Nucleosideandnucleotideanalogs,NAs)抗病毒治疗,疗效已得到广泛的认可。

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过规范的NAs抗病毒治疗后,血液中HBVDNA已低于临床检测下限(<2.0E+1IU/mL),但肝功能仍异常,这给临床工作带来了困扰。

本研究选取200例经过规范NAs抗病毒后乙肝病毒转阴,但肝功能仍异常的患者,分析其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为临床提供诊治依据。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2016)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2016)

附59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09-2016)Regul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e2016-12-27发布2017-06-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王力红、吴安华、安友仲、李卫光、赵霞、张京利、李六亿、杜斌。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筑布局与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人员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手卫生要求、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有关规定设置的ICU。

传染病医院ICU及儿科和新生儿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可结合专业特点,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2003年版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原卫生部2003年版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原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版消毒管理办法原卫生部2002 年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乙肝化验单乙肝预防终极大全郑州肝病医院ppt课件

乙肝化验单乙肝预防终极大全郑州肝病医院ppt课件

过分强烈的细胞免疫
大面积肝细胞损伤
爆发型肝炎(重症肝炎)
免疫功能正常
隐性感染或急性肝炎
免疫功能低下
慢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
免 疫 系 统
潜伏期:1-6个月,平均3个月。
1.急性肝炎(急性黄疸型和急性无黄疸型)
(1)急性黄疸型 a.黄疸前期 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 油,腹胀,肝区疼痛,尿色加深,ALT升高。持续1 -21天。 b.黄疸期 尿色黄而深,巩膜和皮肤黄疸,肝大,压 痛,ALT和胆红素升高。持续2-6周。 c. 恢复期 症状消失,黄疸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 正常。持续2-4个月。
乙肝病毒Dane颗粒结构模式图
HBV的基因组结构
3.2Kb不完全双链环状DNA,含4个ORF。 短正股 双股的DNA 长负股
S区
C区
负股DNA核酸
HBsAg、PreS1、PreS2 HBcAg、HBeAg DNA多聚酶
HBxAg
P区
X区
(二)HBV的复制
(三)乙肝病毒的抗原组成
PreSI抗原
PreS2抗原—有多聚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位点

细胞免疫具双重性 细胞免疫是彻底清除病毒的主要因素。 过度的细胞免疫反应引起大面积的肝细胞损伤,导致重症肝炎。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有效清除病毒,导致慢性感染。
2.体液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 特异性抗体HBsAb、PreS1-Ab和PreS2-Ab直接清除血循环中游离的病毒。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关节滑液囊等处,激活补体,导致Ⅲ型超敏 反应。 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肝内,可使肝毛细管栓塞,导致急性肝坏死,表现为重症肝 炎。
医源性传播
母婴传播 血液
血液
血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时开始治疗?

延迟治疗的患者
-免疫耐受期的年轻患者 -无活动携带状态患者

需要治疗患者
-处于免疫耐受状态且年龄>40岁 -HBV DNA及ALT波动的患者 -有HCC家族史患者

需要立刻治疗的患者
-急性肝衰竭 -失代偿性肝硬化 -慢性肝炎急性进展期 -代偿性肝硬化且HBV DNA >2000IU/ml -肝硬化前期,生化学/组织学提示有炎症活动或者纤维化,并持续高HBV DNA
总结(2)

替比夫定目前资料有两方面
1.对免疫方面有促进作用(武汉,徐州,重庆) 2.对HBsAg下降消失及s抗原血清转换

Warsthorn在2009年欧洲肝病年会上报到:
162例病例,9例s抗原消失(5.6%),其中有s血清转换5例 有三个模式:(1)快速下降,(>1log10IU/ml)有18名,其中 8例3年后s抗原消失 (2)缓慢下降占47%,其中1例3年后消失 (3)波动下降占35%
治疗终点&何时停止治疗
建议 9
对HBeAg (+) 患者, 当HBeAg 血清转换后,同时相隔
至少6个月的2次HBV DNA检测不到时可停止治疗
(II) 对HBeAg (-) 患者, 如果相隔6个月3次HBV-DNA检测 不到时可考虑停止治疗 (II)
欧洲肝病研究协会(EASL) 慢乙肝指南
哪些患者应该治疗
EASL指南建议治疗疗程
聚乙二醇干扰素: 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均为48周
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在获得e抗原血清学转换后,应再延 长治疗6到12个月(优先考虑) HBeAg(-)患者、没有获得e抗原血清学转换HBeAg(+)患者、
肝硬化患者( 包括已出现e抗原血清转换的肝硬化患者) 应接受
PEG IFN HBV DNA<7log ALT<3U
NAs 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 或替比夫定
在12周时 ↓HBV DNA<1log
如果在24w或48w HBV DNA仍然+换NAs
治疗终点


1.HBsAg血清转换 2.HBeAg血清转换 3.NAs:HBV DNA检测不到,预防耐药 4.IFN: HBV DNA<10 000copies/mL
长期治疗
HBeAg阳性患者能用 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有限治疗

HBeAg 血清学转换: 是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有限 治疗的目标 研究表明,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治疗时, 在HBV DNA 检测不到的条件下,如果获得HBeAg血清学 转换,可以在继续治疗24周到48周后停止治疗
HBeAg血清学转换后,应每隔6个月检测HBsAg
最新国的展望

用更好的治疗手段以获得停药后疾病持续缓解,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血清转换 乙肝病毒(HBV)DNA检测不到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血清转换 缩短治疗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降低核苷类似物耐药风险
采用标准方法定量检测病毒抗原 更个体化的治疗乙肝 研究出更合理,更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案
何种药物开始治疗
建议 5
患者可用a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 恩替卡韦, 阿 德福韦酯, 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治疗 (I) 胸腺肽a 也可应用 (I). 对于可能出现或已有肝功能失代 偿的患者推荐用拉米夫定(II). 恩替卡韦及替比夫 定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可以用 (III)
*考虑疗程, 成本, 起效速度 及不良反应


各指南的热门话题

AASLD, APASL 及EASL指南热点话题 哪些患者需要治疗? 选择何种药物治疗? 何时能够停止治疗?
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 慢乙肝指南
哪些患者应该治疗

哪些患者应该治疗,这并不是主要问题,重要的是何时开始治疗: 立刻治疗还是继续监测? 等到有治疗指征时治疗? 所有HBV携带者都是潜在需要治疗的患者 现在不需要治疗的患者将来还是有可能需要治疗 -HBV复制状态改变、肝脏炎症活动程度的改变 -可以提供更多、更好的治疗方案
选择何种药物治疗?
治疗 用药途径 抗病毒活性 HBsAg转阴 耐药突变 不良反应 费用/年(美元) 干扰素 非口服 中等, 有免疫作用 1年后1-3% 无 常见 18000 核苷酸类似物 口服 强抗病毒活性: ETV>LdT>TDF>LAM>ADV 少见,1年后0-1% 1年后0-25%: LAM>LdT>TDF/ETV 少见, ADV-肾毒性:5年后3% ~2500-9000
EASL指南建议的治疗终点
理想的治疗终点: (HBeAg阳性及HBeAg阴性患者) 持续的HBsAg消失伴/不伴HBsAg血清转换,标志炎症完全缓 解,长期预后改善 满意的治疗终点: (HBeAg阳性患者) 持续的HBeAg血清转换, 能改善预后
基本的治疗终点:(HBeAg阳性及HBeAg阴性患者) NRTI治疗维持的HBV DNA 检测不到 或IFN 治疗后持 续的HBV DNA检测不到
何时停止治疗?

Pegylated干扰素
-有限疗程:12月(HBeAg + & HBeAg - )

核苷(酸)类似物
HBeAg血清转换 ≥6月巩固治疗 - HBeAg- 治疗终点不清,HBsAg转阴后 -代偿性肝硬化 终身; HBsAg转阴后, HBeAg血清转 换后 巩固治疗 -失代偿性肝硬化 终身
3年后有91/162病人e抗原消失(占56%)中,同时伴 有s抗原消失占9%(其中包括血清转换)
K.Wursthorn,et.al,KINETICS of HBsAg decline in HBeAg+, Copenhagen EASL,2009
治疗终点&何时停止治疗
a干扰素: 对 HBeAg (+) 患者治疗 4-6个月而对 HBeAg (-) 患者至少治疗1年 (I) 聚乙二醇干扰素: 对 HBeAg (+) 患者至少治疗6个月 (II) 而对 HBeAg (-) 患者至少治疗 12个月(I) 胸腺肽 a1: 6 个月(I)
建议 8
* 治疗后观察6-12个月


何时开始治疗
利 益
-确切疗效 -长期持续应答
风险
不良反应 药物耐药
患者年龄及费用选择
如果不治疗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 如果治疗可能出现的长期获益
AASLD慢乙肝患者治疗指南
HBeAg + HBV DNA (IU/mL) >20,000 ALT (×ULN) < 2× 建议 观察 如果年龄>40岁,ALT持续高于正常- 2× ULN,或有HCC家族史考虑肝活检;如 果有中/重度炎症活动/纤维化应考虑治疗 观察3-6月,如无自发HBeAg血清转换需 要治疗;如果出现黄疸或失代偿立即治疗
- HBeAg+
亚太肝病研究协会(APASL) 慢乙肝指南
建议的证据等级
I级 II级 III级 IV级
至少1个设计良好的随机对照试验 设计良好的队列或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系列,病例报告或有缺陷的临床试验 受敬重的权威人士根据临床经验,描述性 研究或专家委员会报告给出的意见
那些患者应该治疗&何时开始

HBeAg+ 和 HBeAg-患者治疗指征相同 治疗指征依赖于 HBV DNA ALT 肝组织活检
特殊人群




免疫耐受患者 无需治疗 轻度慢乙肝患者 无需治疗 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且HBV DNA检测不到 治疗 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 迫切需要治疗
如何治疗
HBeAg+或HBeAg-
建议 4 ALT>2x ULN且HBV-DNA >2.0x104 IU/ml (1x105拷贝 /ml)HBeAg (+)患者 或 > 2x103 IU/ml (1x104拷贝/ml的HBeAg (–)患者应考虑 治疗 (I) • 患者 ALT 进行性升高或ALT>5x ULN可能是病情进展并 恶化,随后: • 重型肝炎 或 肝功能失代偿: 尽可能早开始治疗 (II) • 自发 HBeAg 血清转换/清除: 观察3-6 月 (II)


EAS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Manage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In Press
总结(1)



替比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疗效是满意的 HBeAg(+)患者24周有45%HBVDNA检测不到 2年有88%HBVDNA检测不到 e抗原血清转换可达29% 3年e抗原消失可达56% HBV复制中间体cccDNA,核苷(酸)类耗尽此复 制中间体需14.5年,有难度 现有资料证明替比夫定对HBsAg下降,消失,s抗 原血清转换有作用,因而有希望
+
>20,000
>2×
-
>20,000
2,00020,000 <2000
>2×
1- >2× <ULN
治疗
考虑肝活检;如果有中/重度炎症活动/纤 维化应考虑治疗 观察
AASLD肝硬化患者治疗指南
HBeAg 代偿性 +/HBV DNA(IU/mL) >2000 <2000 检测不到 失代偿性 +/+/可以检测到 检测不到 建议 治疗 如ALT升高治 疗 监测 治疗并做肝移 植评估 做肝移植评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