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要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_葛振华

合集下载

2022年未来十年中国煤炭进口格局分析

2022年未来十年中国煤炭进口格局分析

未来十年中国煤炭进口格局分析据宇博智业市场讨论中心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但近年来,随着我国煤炭需求的较快增长和国际国内煤炭市场形势的变化,我国煤炭进口量开头快速增加,并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进口国。

我国煤炭进口大幅增加出口明显下降2022年之前我国始终是煤炭出口大国,其中,2022年我国煤炭出口量高达9388万吨。

“十五”中后期以来,随着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重化工业快速进展,由此带动煤炭需求的持续快速增长。

2022年以来,我国煤炭进口量开头逐年增加,出口量趋于下降。

到了2022年,我国已经开头成为煤炭(煤及褐煤)净进口国,且进口量和净进口量均持续快速增长。

到2022年,我国煤及褐煤进口量已达到32708万吨,比2022年增加了31625万吨;出口量则下降到751万吨,比2022年削减了86422万吨;净进口量达到31957万吨,比2022年增加了40267万吨。

煤炭进口主要集中在少数国家我国煤炭进口来源较为广泛,特殊是2022年以来随着进口量大幅增加,进口来源地也明显增多。

了解到,依据海关数据,2022年我国煤炭主要进口来源是: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朝鲜和越南,从这6个国家的进口量占当年全部进口量的88.15%。

此外,从加拿大、美国、南非和哥伦比亚等国也进口了肯定数量的煤炭。

虽然煤炭进口来源总体呈增加趋势,但我国煤炭进口量仍主要集中在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少数国家,且进口格局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2022年,我国共进口煤炭32708万吨,其中从印度尼西亚进口12570万吨,从澳大利亚进口8819万吨,从俄罗斯进口2728万吨,从蒙古进口1749万吨,从以上四个国家的进口量占煤炭全部进口量的比例达到79%。

2022年以来,我国从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和蒙古等国的进口量增加较多,但近年来从越南的进口量则开头削减。

将来10年进口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一)全球煤炭资源分布状况和生产状况将对将来我国进口状况带来较大影响1.全球煤炭分布并不均衡煤炭在全球的分布并不均衡。

中国能源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中国能源贸易的现状及对策

国际贸易地理课程论文题目:中国能源贸易的现状与对策分析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班级:2011230801学号:02姓名:李婷萱任课教师:王浩然中国能源贸易的现状与对策分析李婷萱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的血液和动力,能源安全直接影响到国家安全、可持续发展及社会稳定。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二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第三大石油消费国、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本文通过对中国能源进出口量和能源贸易逆差等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世界能源供需形势,深度剖析了中国能源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能源贸易的趋势和对将经济的影响。

同时,还分析了现状随之带来的潜在和负面的问题。

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能源外交政策解决方法以及国家战略方向。

关键词:能源贸易,能源外交,国际贸易,能源供需。

前言:随着全球制造业涌人中国,中国日益成为世界性的制造基地,这固然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契机,但这也使得中国的能源消耗问题越来越严重。

从1993年起,中国已经为能源净进口国。

近年来,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等能源的进口更是急剧增长。

2000—2004年我国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进口几乎年年大幅增加,2004年进口原油数量为1999年2.3倍,金额增加6.3倍。

从1994年我国变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原油消费不断飘升,原油进口依存度也由1995年的7.6%增加到2003年的34.9 %,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

2004年我国对原油的进口依存度进一步攀升至42.8%,原油消费占世界6.9%。

(见表1)表1 :2000—2004我国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的进口情况%一、能源贸易的现状分析(1)能源贸易占对外贸易份额显著加大具体来看,1990—2000年,中国能源贸易占整个对外贸易中的份额在3%~5%之间徘徊,而且呈缓慢递减的态势。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能源进出口贸易无论是自身规模,还是在对外贸易中的份额都快速增加。

其中,2000年,中国能源总额达到284.92亿美元,较1999年同比增长了1.1倍,并且在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超过了6%。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双边贸易概况分析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双边贸易概况分析

鏗ST摘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能源瓶颈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也为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

文章首先对2007-2017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能源生产与消费概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能源供需缺口增大,同时沿线国家具有较大的出口潜力。

接着分析2007-2017年我国与沿线国家在能源方面的双边贸易情况,得出我国与沿线国家在能源贸易合作上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我国应加深双边的能源贸易合作,加强能源重点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形成新型能源格局$关键词:一带一路;能源贸易;双边贸易21世纪以来,国际能源形势和地缘政治局势不断变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但是国内能源生产的增速却跟不上消费的增速,供需缺口逐渐扩大,当前能源供求面临着比较严峻的形势。

“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的提出,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能源安全等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为中国的能源贸易的,在寻求能源贸易上也提供了新的。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生产与消费概况当前,中国一次能源源具有“富煤,贫油,少气”的特征,这对济的发展,没有的。

上,中国能源供不求,能源发和有提。

、中%非、东%中等是油气能源的地,是全能源的中。

的生产消费,上国的生产大于消费,有较大的能源出口力。

,是全能源出口增长的,是我国能源安全的供源地。

(一)石油概况1.中国石油供需情况紧张,对外依存较当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面临的能源瓶颈,经济的增于能源消。

2018(BP世界能源》的出,中国在2017油为35,占世、比例1.5%,产比为18.3,油储备水平较低,难以同步中国快速增长的石油消费速*由表1可知,近10年中国石油产量维200百万左右,有较大的涨幅,2017年中国石油产量为191.5百万,仅世生产比例4.4%,但消费表12007-2017中国石油生产与消费情况(单位:百万吨油当量;%)年份中国产量世界总产量产量中国占世界比重中国消费量世消费量消费中国世比进口依存度2007186.33954.2 4.71370.74039.19.1849.74 2008190.43999 4.76378.140229.4049.64 2009189.53892.6 4.87392.83950.39.9451.76 20102033981.4 5.10448.5407611.0054.74 2011202.94009.5 5.06465.14117.111.3056.37 2012207.54120.8 5.04487.14167.911.6957.40 20132104125.3 5.09508.14219.512.0458.67 2014211.44223 5.015284252.612.4259.96 2015214.64355.2 4.93561.84331.612.9761.80 2016199.74377.1 4.565744408.613.0265.21 2017191.54387.1 4.37595.54469.713.3267.84已增长至595.5百万,占世界消费总量比例13.3%,同时对石油进口依存度已达67.84%,可见当前中国石油生产与消费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随着中国济的发展,石油的供需缺口将进一步扩大,我国石油的生产产量也已难以满当前巨大石油消费需求,因此我国石油对将进一步增大*2.沿线国家石油资源丰富,出口潜力巨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油资源储量丰富,全球的几大石油国都国*由2018版(BP世能源鉴》的,截至2017年底,国油1349,世油58.7%,沿线国油世界比超一半,石油备充足*国的层面,排在前5位的国是、伊朗%沙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详见图1)*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2018经济观察1997. 2007和257年探明储甘布■中东■中團美洲・北姜洲图$世界石油探明储量分布情况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8》(单位:百万吨油当量;%)表2 2007-2017#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石油生产与消费情况年份沿线国家 产量世界总产量沿线国家产量 占世界比重沿线国家 消费量世界总消费量沿线国家消费量占世界比重20072203.53954.255.731110.94039.127.5020082277.8399956.961148.5402228.5620092203.13892.656.601168.13950.329.5720102269.73981.457.011203.5407629.5320112366.64009.559.021251.54117.130.4020122395.54120.858.131292.64167.931.0120132376.94125.357.621323.24219.531.3620142397.9422356.781358.64252.631.95201524964355.257.311380.94331.631.8820162598.54377.159.371420.64408.632.2220172583.34387.158.8814454469.732.33数据来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2018》年底消费总量为1445百万吨,占 世界比重32.33%。

我国能源进出口贸易分析

我国能源进出口贸易分析

金 融危机 使得 能 源 贸易的 重要性 进 一步 凸显 2008年 上半年 ,受美 元贬值 、供 求关 系趋 紧、地缘 政治和投机 资金炒作 等因素影 响,国际能源价格急剧飙升。 随着下半年 国际金融危机 影响 ,全球 经济衰退加剧 ,能源 需求预期下滑 ,国际能源价格又普遍 下跌。受本 轮美国金 融危机 影响 ,中国能源产 品出 口也呈现 不 同的变化趋势。 目前我国 以煤炭 为主要能源资源 的消费 结构 ,使 得能源利 用效率低 下和严重的环境污染等 问题难 以避免 。同时 。随 着石油、天然气消费的增加 ,国内供给严重不足 ,若单纯 依赖进 El石油、天然气 以弥补 国内消费缺 口,将使能源进 口的依存度不断提高 ,石油安全问题会 日益凸现。
的使 用。我 国是 目前世界 上第 二位 能源 生产 国和 消费 国。 能源 产 品 的 进 出 口贸 易 一 直 作 为 我 国 利 用 国 内外 两 种 资 源 和两 个 市 场 的 最 主 要 方 式 ,它在 保 证 我 国 能 源 满 足 国 民经 济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 GDP持 续高速 增长,经济 发展 对能源、原材料及其相 关产 品的需 求量 不 断 增 大 ,受 国 内 资源 条 件 和 生 产 能 力 的 约 束 ,我 国 油 气 能源 产 品 对 进 口的依 赖 程 度 进 一 步 上 升 ,进 口额 逐 步 增加 ;加之能源产 品价格持 续走高、海运价格 的上涨 ,使 得我 国能源产 品进 1:3额大幅度上升 ,其 净进 口额不断扩大。
量 的 持 续 稳 定 增 长 , 是 其 贸 易 额 不 断 创 出 新 高 的 重 要 原 因 , 同时 ,能 源 产 品价 格 的上 涨 更是 导致 能 源 产 品 贸 易 额 不 断增长的重 要原 因。石油 对进 13的依 靠程度 不断提 高 , 2010、2020年 ,中国的石油进 口依存度将分 别达 到 50% 和 60%。 因 此 , 中 国 未 来 能 源 供 应 安 全 问题 主 要 是 油 气 可 靠供 应 问题 。

我国能耗和能源密集型产品贸易关系分析(全文)

我国能耗和能源密集型产品贸易关系分析(全文)

我国能耗和能源密集型产品贸易关系分析XX:1002-2848-20XX(03)-0086-06一、引言能源消耗和经济进展之间的相互影响问题一直是能源经济研究的重点。

开放条件下,当一国贸易部门对能源投入有较强的依赖性时,能源投入和贸易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变得尤为重要。

简单来说这种关系至少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能源投入对出口尤其是能源密集型行业出口的制约性,另一个是能源密集型产品进口对节约国内能源投入的贡献性或是出口加剧国内能源消耗的可能性问题。

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上升,贸易行业对能源投入的依赖也逐年提高。

针对这种情况,分析近年我国能源消费和能源密集型产品进出口的关系问题,可以探查我国贸易模式对能源消费的可能影响,也可以从能源消耗的角度分析我国贸易格局的可持续进展问题。

能源和贸易关系的理论研究集中于两个领域。

一是资源作为一种要素投入对贸易模式的影响问题,另一个是开放经济体对资源的跨期最优化治理问题。

Vousden,Kemp和Long,Hrris,Ono等人从第一个角度出发研究可耗竭资源的贸易模式问题[1-5]。

Kemp和Long的文章则是对这些研究的一个经典总结,文章在传统的HO贸易理论基础上进行扩展,建立了包含可耗竭资源投入和传统生产要素投入的模型,得出类似HO定理的命题,即相对资源丰富的GJ会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而相对资源稀缺的GJ则会进口资源密集型产品[6]。

Djjic将资源品贸易动因扩展到资源禀赋之外,试图从需求、偏好和技术的角度解释国际间资源品的流向问题[7]。

XX认为贸易模式是各种贸易动因影响力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而得出了在不同作用结果下相当复杂的贸易模式的结论。

对于开放经济体贸易条件下的能源治理问题,能源丰裕国的研究重点在生产和出口的跨期选择上,而能源贫乏国的研究重点则是消费及进口的跨期选择。

Dsgupt,Estwood和Hel计算了一个资源丰裕的GJ开放条件下的资源治理问题,即该国是将资源作为投入使用还是将其作为产品出口换汇的选择问题[8]。

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能源含量分析

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能源含量分析

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能源含量分析
三 、研究方法和数据
分析能源贸易格局时 ,单纯分析几种能源产品或是
能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模式 ,都是不完全的 ,任何普通
商品的跨国流动中都蕴含着能源的输入输出 。为了更
细致地了解我国能源的输入输出情况 ,有必要深入分析
我国普通商品贸易中所蕴含的能源量 。投入产出表描
绘了一国所有生产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 ,为进行贸
Kemp和 Long(1984)认识到 ,由于能源产品既是一 种商品 ,又是一种重要的要素投入 ,同时它还具有可耗 竭 、不可再生性等特点 ,因此能源贸易理论并不完全等 同于传统的贸易理论 。通过将可耗竭资源作为一个重 要的投入要素纳入传统的 H - O 模型 , Kemp 和 Long (1984)得到了和传统 H - O 理论相似的结论 ,从而构建 了能源贸易的理论基石 ,即能源丰裕国会出口能源或能 源密集型产品直到资源耗竭 。在这之后 ,一些研究对其 理论进行了扩展 ,如 D jajic ( 1988 )同时考虑了资源禀赋 差异和需求差异这两个可能的贸易动机 ,指出需求 、技 术水平等因素对能源贸易有同样的有力影响 ,使得能源 贸易在各种力量的对比中会呈现更复杂的模式 。
吨标准煤 /万元 。De = [ de, ij ]m ×n矩阵表示能源产品之间 的内部转换 , de, ij表示生产单位能源产品 j所消耗的第 i 种能源的数量 , 其单位为吨标准煤 /吨标准煤 。Ae = [ ae, ij ]n ×m矩阵表示能源产品对非能源产品的消耗构成 , ae, ij表示生产单位能源产品 j所消耗的第 i种非能源产 品的数量 ,其单位为万元 /吨标准煤 。
1. 混合型能源投入产出表编制
以能源为重要的分析对象 ,我们把整个国民经济部

化工行业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分析

化工行业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分析

化工行业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分析化工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其进口和出口贸易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将对化工行业的进口和出口贸易进行分析,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贸易竞争力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贸易规模分析化工行业的进口和出口贸易规模庞大。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化工产品贸易额近年来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以中国为例,2019年中国化工行业进口总额超过50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0%;出口总额超过600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8%。

可以看出,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规模巨大,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巨大。

二、贸易结构分析化工行业的进口和出口贸易结构复杂多样。

一方面,进口化工产品主要包括原材料、中间产品和关键设备。

这些产品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满足了国内化工行业生产的需求。

另一方面,出口化工产品主要包括塑料制品、橡胶制品、化学纤维等,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贸易顺差。

三、贸易竞争力分析化工行业的进口和出口贸易竞争力较强。

一方面,由于化工行业的技术门槛较高,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进口化工产品往往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满足了国内化工产业的需求。

另一方面,中国化工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价格竞争力和质量竞争力。

中国化工产品在塑料制品、橡胶制品、染料颜料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国际市场需求旺盛。

四、未来趋势分析化工行业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在未来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化工产品的国际贸易将进一步增长。

其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化工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将进一步提高。

然而,化工行业的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环保要求的提升、市场竞争加剧等。

因此,中国化工行业应积极应对这些挑战,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化工行业的进口和出口贸易在国家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该行业的贸易规模庞大,贸易结构复杂多样,贸易竞争力较强。

中国能源消耗与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国能源消耗与出口贸易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
1 .数 据 的 选 取 考 虑 到 数 据 的代 表性 、可 获 得 性 以及 数 据 波 动 的频 繁 性 ,本 文 选 取 的是 2 0 0 0年 至 2 0 1 1年 间 出 口 贸 易 总 额 数 据 以及 能 源 消 耗 总 额 数 据 来 进行 计 量 分 析 。
在 我 国这 个 视 野 范 围 内 ,出 口贸 易 总 额 比进 口数 据 、进 出 口总 数 据 更 能 体 现 依 赖 生 产 要 素 而 生 产 的产 出 ( 因为 进 口产 品 在 国外 生 产 ,而 出 口产 品 必 须 依 赖 本 国 范 围 内 必 要 的 生 产 要 素 投 入 才 能 生 产 出来 ,所 以我 国贸 易 出 口总 额 包 含 于 并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相 当 于 柯 布一 道 格 拉 斯 生 产 函数 中 的产 出 ) ; 我 们 将 能 源 消 耗 视 作 一 种 生 产 要 素 投 入 ,它 用 来 解 释 能 源 对 于 出 口商 品 产 出 的 贡 献 程 度 ,相 当 于 柯 布一 道 格 拉 斯 ( c—D) 生产 函数 中 的 劳动 力 要 素 投 人 量 L 。 本 文 所 选 取 的数 据 均 来 自于 《 中国统计 年 鉴》 各 年 ,贸易 数 据 单 位 为人 民币 亿 元 ,能 源 数 据 单 位 为 万 吨 标 准 煤 ,具体 数 据 见 附 录 1 。 2 .数 据 的 平 稳 性 检 验 对 于 时 间 序 列 数据 ,首 先 应 对 其 进 行 平 稳 性 检 验 以避 免 伪 回归 。 2 . 1 趋 势 相 关 对2 0 0 0年 至 2 0 1 1年 间 出 口贸易 总额 和能 源 消耗 总额 数 据 ,作 图分 析 其 走 势 。
赖 弹性 为 2 . 2 0 5 2 6 7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 esource Industr i a l Econo my 资源产业经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N a tu ra l Re so u rceE co n om i cs o f Ch ina 2007/5 9我国主要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葛振华1,吴元元1,徐荣华2(1.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2.湖北省鄂东南地质大队,大冶435100)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和贸易量大幅度增长,在全国货物贸易和矿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特点:能源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贸易结构趋于合理;对石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贸易伙伴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石油进口的比重偏大,而利用效力高、又清洁的天然气和电力等能源进口比重较低;煤炭和石油进出口量大幅度增长,给我国的交运、港口转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此,文章提出:要进一步加强资源外交;加快我国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步伐;提高管道石油和天然气的进口量;建立与IEA的合作关系等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关键词:能源;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进出口;贸易中图分类号:F407.2;F752.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 6995(2007)05 0009 04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能源及其相关产品的贸易飞速发展,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长率达到两位数以上,其进出口贸易总额已占全国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的约4.8%和矿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23.8%。

能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一直作为我国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的最主要方式,它在保证我国能源满足国民经济需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内能源资源经济效益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产品贸易大国。

1 能源产品贸易快速增长,在矿产品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1.1 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增长迅猛据海关统计资料,2005年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总额已达到817.2亿美元(见图1),是1990年的12.5倍,年均增长了18.4%,比全国对外贸易额平均增速高0.2个百分点。

其中出口贸易额达176.22亿美元,是1990年的2.4倍,年均增长率达到8.4%,进口贸易额达640.98亿美元,是1990年的50倍多,年均增长率达29.9%,比全国对外贸易进口额增速高11.6个百分点。

从不同的时期看, 十五期间我国能源产品的贸易额图1 1990~2005年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总额增长态势增长最为迅速。

九五期间的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额为838.94亿美元,比 八五期间增长了90.6%,而 十五期间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2382.92亿美元,比上一个五年计划增长184%。

1.2 能源产品贸易量增加及其价格上涨是导致贸易额大幅增长的重要因素自1990年以来,我国主要能源产品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贸易量,一直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

2005年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量达到29953万吨,是1990年的5.3倍,年均增长11.8%(见图2)。

能源产品贸易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其贸易额不断创出新高的重要原因。

*作者简介:葛振华(1965-),男,安徽省宣城县人,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副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职博士生,主要从事国内外矿产资源形势、市场、进出口贸易以及政策等方面的研究。

资源产业经济R esource Industrial Econo my10中国国土资源经济N a tu ra l Re so u rce E co no m ics o f Ch ina2007/5图2 1990年以来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量变化趋势另外,能源产品价格的上涨也是导致能源产品贸易不断增长的因素之一。

20世纪90年代,能源产品价格总体上比较平稳,只是在1998年和1999年能源产品的价格明显走低。

因此,可以看出1998年以前,能源产品的贸易额因贸易量的不断增加,贸易额也逐渐增长,而在1998年至1999年期间,由于价格下降,贸易量减少,贸易额也随之减少。

2000年后,由于需求上升,价格上涨,贸易量增加,导致贸易额大幅度增长。

根据能源产品贸易额、贸易量和贸易价格的数据计算,1990-2005年间,贸易量的增长对贸易额增长贡献率为64.1%,而能源产品价格的上涨对贸易额的增长贡献率为35.9%。

1.3 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在矿产品贸易中举足轻重目前,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在矿产品贸易中占居重要的地位,其进出口贸易额约占全国矿产品进出口贸易额的26.6%。

其中,出口额占全国矿产品出口总额的15.2%;进口额占全国矿产品进口额的33.5%。

从发展的趋势上看:1995年以前,能源产品贸易总额占矿产品贸易总额的比重不断走低,1995年后则出现振荡走高的态势;1990年以来,能源产品出口额占矿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逐渐下降,而进口额占全国矿产品进口额的比重呈现振荡上行的态势(图3)。

这表明,1995年以前,我国能源产品以出口为主,出口额大于进口额,多年是贸易顺差;1995年以后,能源产品的进口不断增加,进口额开始大于出口额,贸易逆差不断扩大。

图3 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在全国进出口贸易中的比重2 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特点2.1 进出口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从1990年以来,我国能源产品贸易出现出口额逐年下降,进口额不断上升的趋势,特别是进入21世纪,这种趋势进一步放大(见图4)。

在20世纪90年代的头5年,我国能源产品贸易出口占主导地位,基本上表现为净进口(1993年除外),但其净进口额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

1995年以后,我国能源产品进口额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出口额的增长速度,导致进出口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近两年的逆差更是大的惊人。

1995-2005年能源产品累计进口额达1410亿美元,2005年当年的净进口额为464.76亿美元,年均增长74.3%。

1995-2000年能源产品贸易逆差增长了126.47亿美元,年均增加25.29亿美元。

2001-2005年能源产品贸易逆差增长了373.64亿美元,年均增加93.41亿美元。

这种变化不仅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而且与国际能源产品市场的价格有着内在的联系。

一方面随着我国GDP 持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对能源、原材料及其相关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受国内资源条件和生产能力的约束,我国油气能源产品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进一步上升,进口额逐步增加;另一方面随着能源产品价格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能源产品价格的持续走强和海运价格的上涨,使得我国能源产品进口额大幅度上升,其净进口额不断扩大。

图4 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变化趋势在我国能源产品的进出口贸易中,石油在1993年以后出现贸易逆差,并逐渐扩大,是我国矿产品贸易逆差最大的品种,2005年净进口额达492亿美元,1990-2005年累计净进口额达到1607亿美元。

天然气贸易一直是逆差,2005年净进口额为26亿美元,1990-2005年累计净进口额139亿美元。

1994年以前,我国电力的贸易主要是逆差,从1994年开始,电力出口逐渐增长,而进口有所下降,R esource Industr i a l Econo my资源产业经济中国国土资源经济N a tu ra l Re so u rce E co n om i cs o f Ch ina2007/511电力净出口额逐年上升。

煤炭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能源产品,1990年以来,累计净出口额达352亿美元,2005年净出口额达48.7亿美元。

2.2 能源产品贸易结构趋于合理近年来,我国能源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总体上已由高(附加值产品)进(口)低(附加值产品)出向低进高出转变,向着较合理的方向发展,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统计资料显示,初级能源产品的进口贸易额在不断上升,而其出口贸易额则呈下降趋势(见图5)。

如2005年初级能源产品出口贸易额在全国能源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比1990年下降了37.84个百分点,而初级能源产品进口贸易额所占比重则上升了37.47个百分点。

图5 初级能源产品和加工制品进出口贸易额占整个能源产品进出口额比重的变化趋势与此相反,能源产品的深加工产品出口所占份额相对增加,进口所占份额有所下降。

其出口额在全国能源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由1990年的22.55%上升到2005年的60.39%;其进口额所占比重则由1990年的60.85%下降到2005年的23.38%。

这也表明中国能源产品加工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并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2.3 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出口能源产品多年来,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优势矿产,也是最重要的能源出口产品之一,其出口量和出口额持续增长,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2005年我国煤炭出口量达8462.74万吨,是1990年的3.55倍,年均增长10.6%,占当年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出口总量的77.7%,占当年世界煤炭出口量的10%。

2004年以来,由于国内能源供应紧张,对煤炭的需求增长强劲,导致我国煤炭出口量持续两年减少,而进口量不断增加。

2.4 石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已对国际石油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许多大宗矿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尤其是对石油的消费非常强劲,我国石油进口量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比重越来越大,我国石油进口量的增量在全球石油出口增量中占有较大比重,已对国际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占全球石油出口总量的6.43%,比2000年提高了2.21个百分点,2000-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增量占全球石油出口增量的22.4%。

由于我国石油消费量的大幅度增加,在某种程度上看,也是刺激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因素之一。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对石油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受国内供应能力的约束,我国石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进一步上升。

1991年我国成品油开始出现净进口,1993年我国石油有了净进口,到1996年我国开始了原油的净进口,至此我国石油产品全面净进口(见图6),而且进口量持续增加。

图6 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变化趋势2.5 进出口贸易伙伴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逐渐与世界经济融合,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能源产品贸易在全球进一步扩大,贸易伙伴正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煤、石油、天然气和电力进出口贸易涉及的国家或地区有200多个。

其中既有发达国家(或地区),也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贸易伙伴的多元化保障了我国出口能源产品市场和进口能源产品货源的稳定供应。

2005年我国能源产品进口来自89个国家或地区,比1993年增加了2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