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4材料科学基础B答案12

814材料科学基础B答案12
814材料科学基础B答案12

河南科技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试科目代码: 814 考试科目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B

1. 画出Cu 晶胞质点模型,计算出其晶胞中的原子数、原子半径和体积致密度。图1为Cu 的

一个滑移面上的三个滑移方向,写出其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12分)

答:晶胞质点模型2分,晶胞中的原子数2分,原子半径2分,体积致密度2分。 在面心立方(FCC )Cu 晶胞中,结点在立方的角上和立方的面的中心,晶胞中的原子数: 42168

18)=个面)(

(个角)(

晶胞

结点+

面心立方结构,r a 42=。(其中a 为晶胞边长,r

为原子半径)4

r ∴=

Cu 滑移面)111(, (4分) 滑移方向晶向指数:

B 晶向]101[]101[或,

C 晶向]110[]011[或

D 晶向]011[]101[或

2. 若在液体中形成一个半径为r 的球形晶核时,试证明其形核功c G ?与临界晶核表面积c A 之

间的关系为c c A G σ3

1-=? (σ为单位面积表面能)。说明形核功和临界晶核半径的意义。 (15分)

答: (4分)

(3分)

(3分)

晶向

C 2

22

424143

33

c c v c c c

v G r G r r A G σππσπσσ?

??=

-

?+== ???

?v G V G A σ

?=?+32

443v G r G r ππσ

?=?+0d G dr ?=2c v

r G σ

=-

?

形核功:在液相内形成临界晶核时,体积自由能差只补偿所需表面能的2/3,而另外1/3则依靠液相中存在的能量起伏提供,即需外界作功。(3分)

临界晶核半径:当晶胚尺寸< 临界晶核半径, 晶胚不稳定,会重新溶化,即在结构起伏中消失。当晶胚尺寸≥临界晶核半径时,可以形核。(2分)

3.在铸造生产中细化晶粒的途径有哪些?分析细化晶粒的原理。(15分)

答:

细化铸件晶粒的措施主要有三种:

(1)提高过冷度:

一般金属结晶时的过冷范围内,过冷度越大,N/G越大,所以晶粒细小。(4分)

(2)变质处理

变质剂为活性质点,满足点阵匹配的原理,可以降低晶核和变质剂质点之间的表面能,降低接触角,降低形核功,增加非均匀形核的形核率。从而有效细化晶粒。

加入抑制晶粒长大的变质剂也可细化晶粒。(8分)

(3)振动、搅动

一方面依靠从外面输入能量促进晶核提前形成,另一方面是使成长中的枝晶破碎,使晶核数目增多。(3分)

4.塑性变形对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有何影响?塑性变形的金属材料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又

会产生哪些变化?举例说明其退火应用。(20分)

塑性变形对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5分)

1)晶粒外形变化:随变形方向拉长(或压扁)

2)位错胞亚结构形成,位错密度急增

3)大变形量条件下形成形变织构

4)产生内应力

5)产生加工硬化

塑性变形的金属材料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会产生的变化(9分)

1)回复;光学显微组织不变,消除内应力。

2)再结晶:等轴晶形成,消除加工硬化。

3)晶粒长大:力学性能下降。

去应力退火:消除内应力,保持加工硬化。冷卷弹簧退火(6分)

再结晶退火:消除加工硬化,以利于继续变形。冷轧工艺中间退火。

5.何谓固溶强化?请用位错理论说明固溶强化的机理。(10分)

答:

固溶强化:固溶体中随溶质的加入量的提高,材料强度随之提高的现象。(2分)

晶体的滑移是金属塑性变形的最主要的方式。滑移的本质是位错运动的结果。 固溶体中溶质原子与位错的产生弹性交互作用、电交互作用和化学交互作用,阻碍了位错的运动。溶质原子聚集在刃位错的周围,形成“柯氏气团”。柯氏气团对位错有“钉扎”作用,增大了位错运动的阻力,从而提高了固溶体合金的塑性变形抗力,从而提高强度。 (8分)

6. 根据Fe -Fe 3C 相图(图2)回答下列问题:

1) 用相组成物填写相图各区。(图画在答题纸上后填写) 2) 写出相图中三条水平线发生的转变的温度、类

型和反应式。

3) 用结晶冷却曲线分析45钢的平衡结晶过程(标

明各阶段的组织组成物、反应式)。 4) 计算

45钢室温下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的相

对量。

5)

3中哪个是45钢的室温平衡组织? (共30分)

图2

A) B) C) D)

图3 铁碳合金室温平衡组织(4%硝酸酒精腐蚀)

答:(1) (6分)

(2)(6分) 1495℃ 包晶转变 L+δ→γ;1148℃ 共晶转变 L→ γ+Fe 3C ;

727℃ 共析转变 γ→ α+ Fe 3C (3)(10分) (4)(6分)

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0.770.45

α(%)100%41.6%0.770.0008

-=

?≈-,P(%) =1?41.6% ≈58.4%。

相组成物的相对量: 6.690.45

α(%)100%93.3%6.690.0008

-=

?≈-,Fe 3C (%) =1?93.3% ≈6.7%。

(5)图B是45钢的室温平衡组织。(2分)

7.简述钢中的常见的两种马氏体的组织形态及亚结构和形成条件,说明这两种马氏体性能的差

别及其原因。(15分)

答:

淬火马氏体的显微形态有2种:

1)板条马氏体:是由许多成群的、相互平行排列的板条所组成。亚结构为位错。奥氏体中含碳

量低于0.2%,形成全部板条马氏体。

2)片状马氏体:马氏体片之间互不平行,而呈一定角度分布。亚结构为孪晶,奥氏体中含碳量

高于1.0%,形成全部片状马氏体(6分)

由于高碳片状马氏体碳浓度高,晶格畸变大,因此硬度高。片状马氏体的塑性和韧性差是由于其亚结构主要为孪晶,滑移系大大减少;碳浓度高,晶格畸变大,淬火应力大以及存在高密度的显微裂纹。

而板条马氏体中含碳量低,可以发生“自回火”,且碳化物分布均匀;其次是胞状位错亚结构中位错分布不均匀,存在低密度位错区,为位错运动提供了活动余地。由于位错运动能缓和局部应力集中,延缓裂纹形核及削减已有裂纹尖端的应力场,故对韧性有利。此外,淬火应力小,不存在显微裂纹,裂纹通过马氏体条也不易扩展,(9分)

8.直径为10mm的45钢,AC1:730℃,AC3:780℃。画出其过冷奥氏体的TTT曲线。填写

表格(写在答题纸上),将各相应的冷却曲线画在TTT曲线合适的位置上。(18分)

答:

TTT曲线(4分)

填写表格(8分)

冷却曲线(6分)

9.采用40CrNiMo钢制造某一主轴(直径为100mm),要求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HRC30~35),

轴颈表面要求耐磨(≥55HRC)。解答下列问题:

1)编写简明加工工艺路线。

2)说明加工工艺路线中的热处理的作用。

3)分析其使用态的表层组织和心部组织。

4)分析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共15分)

答:1)加工工艺路线如下:

下料→锻造→完全退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轴颈表面感应加热淬火+低温回火→磨削(3分)

2)完全退火:为了改善锻造组织,细化晶粒,降低硬度,有利于切削加工,并为随后调质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调质:得到回火索氏体,保证心部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感应加热淬火:提高表面的硬度,耐磨性、疲劳强度。

低温回火:在保持高硬度、高耐磨性前提下,减少淬火应力、降低脆性、稳定组织。(6分)

3)最终热处理后的表面组织为M回。心部:回火索氏体(3分)

4)此钢合金元素Cr、Ni主要起提高淬透性的作用。Mo主要起抑制高温回火脆性的作用。(3分)

材料科学基础-张代东-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张代东-习题答案 第1章习题解答 1-1 解释下列基本概念 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氢键,晶体,非晶体,理想晶体,单晶体,多晶体,晶体结构,空间点阵,阵点,晶胞,7个晶系,14 种布拉菲点阵,晶向指数,晶面指数,晶向族,晶面族,晶带,晶带轴,晶带定理,晶面间距,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立方,多晶型性,同素异构体,点阵常数,晶胞原子数,配位数,致密度,四面体间隙,八面体间隙,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空位,间隙原子,肖脱基缺陷,弗兰克尔缺陷,点缺陷的平衡浓度,热缺陷,过饱和点缺陷,刃型位错,螺型位错,混合位错,柏氏回路,柏氏矢量,

位错的应力场,位错的应变能,位错密度,晶界,亚晶界,小角度晶界,大角度晶界,对称倾斜晶界,不对称倾斜晶界,扭转晶界,晶界能,孪晶界,相界,共格相界,半共格相界,错配度,非共格相界(略) 1-2原子间的结合键共有几种?各自特点如何?答:原子间的键合方式及其特点见下表。 类型特点

分子键借助瞬时电偶极矩的感应作用,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依靠氢桥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1-3问什么四方晶系中只有简单四方和体心四方两种点阵类型? 答:如下图所示,底心四方点阵可取成更简单的简单四方点阵,面心四方点阵可取成更简单的体心四方点阵,故四方晶系中只有简单四方和体心四方两种点阵类型。 1-4试证明在立方晶系中,具有相同指数的晶向和晶面必定相互垂直。 证明:根据晶面指数的确定规则并参照下图, 离子键以离子为结合单位,无方向性和饱和 共价键共用电子对,有方向性键和饱和性 金属键电子的共有化,无方向性键和饱和性

(hkl )晶面ABC 在a 、b 、c 坐标轴上的截距分 别 为ab 、2 , AB 空 h k l 1 h 晶向指数的确定规则, 利用立方晶系中 a b L AB (ha kb lc)( ) h k a c L AC (ha kb lc)( ) h l 由于L 与ABC 面上相交的两条直线垂直, 所以L 垂直于ABC 面,从而在立方晶系具有相 同指 数的晶向和晶面相互垂直。 1-5面心立方结构金属的[100]和[111]晶向间的 夹角是多少? {100}面间距是多少? 答:设[100]和[111]晶向间的夹角为 _____ 5U 2 V ]V 2 WM _________ 10 0 cOS ,U 12 V 12 wj.U 2V 2W 2 1 0 0 1 1 1 [100]和[111]晶向间的夹角为arccos 3/3, b — a c k , h 7, [hkl]晶向L a=b=c , 0 BC 冷;根据 ha kb lc 。 90的特点,有 氛则 3 3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习题课

一、判断正误 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金属中典型的空间点阵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三种。 2、位错滑移时,作用在位错线上的力F的方向永远垂直于位错线并指向滑移面上的未滑移区。 3、只有置换固溶体的两个组元之间才能无限互溶,间隙固溶体则不能。 4、金属结晶时,原子从液相无序排列到固相有序排列,使体系熵值减小,因此是一个自发过程。 5、固溶体凝固形核的必要条件同样是ΔG<0、结构起伏和能量起伏。 6三元相图垂直截面的两相区内不适用杠杆定律。 7物质的扩散方向总是与浓度梯度的方向相反。 8塑性变形时,滑移面总是晶体的密排面,滑移方向也总是密排方向。 9.晶格常数是晶胞中两相邻原子的中心距。 10.具有软取向的滑移系比较容易滑移,是因为外力在在该滑移系具有较大的分切应力值。11.面心立方金属的滑移面是{110}滑移方向是〈111〉。 12.固溶强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溶质原子被吸附在位错附近,降低了位错的易动性。13.经热加工后的金属性能比铸态的好。 14.过共析钢的室温组织是铁素体和二次渗碳体。 15.固溶体合金结晶的过程中,结晶出的固相成份和液相成份不同,故必然产生晶内偏析。16.塑性变形后的金属经回复退火可使其性能恢复到变形前的水平。 17.非匀质形核时液体内部已有的固态质点即是非均匀形核的晶核。 18.目前工业生产中一切强化金属材料的方法都是旨在增大位错运动的阻力。 19、铁素体是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强度、硬度不高,塑性、韧性很好。 20、体心立方晶格和面心立方晶格的金属都有12个滑移系,在相同条件下,它们的塑性也相同。 21、珠光体是铁与碳的化合物,所以强度、硬度比铁素体高而塑性比铁素体差。 22、金属结晶时,晶粒大小与过冷度有很大的关系。过冷度大,晶粒越细。 23、固溶体合金平衡结晶时,结晶出的固相成分总是和剩余液相不同,但结晶后固溶体成分是均匀的。 24、面心立方的致密度为0.74,体心立方的致密度为0.68,因此碳在γ-Fe(面心立方)中的溶解度比在α-Fe(体心立方)的小。 25、实际金属总是在过冷的情况下结晶的,但同一金属结晶时的过冷度为一个恒定值,它与冷却速度无关。 26、金属的临界分切应力是由金属本身决定的,与外力无关。 27、一根曲折的位错线不可能是纯位错。 28、适当的再结晶退火,可以获得细小的均匀的晶粒,因此可以利用再结晶退火使得铸锭的组织细化。 29、冷变形后的金属在再结晶以上温度加热时将依次发生回复、再结晶、二次再结晶和晶粒长大的过程。 30、临界变形程度是指金属在临界分切应力下发生变形的程度。 31、无限固溶体一定是置换固溶体。 32、金属在冷变形后可形成带状组织。 33、金属铅在室温下进行塑性成型属于冷加工,金属钨在1000℃下进行塑性变形属于热加工。

北科材科科学基础814-2013真题(带图)

北京科技大学 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试题编号:814试题名称:材料科学基础(共4页) 适用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说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题或草稿纸上无效。 ============================================================================================================= 一、简答题(8分/题,共40分) 1.超点阵; 2.玻璃化转变温度; 3.伪共晶; 4.脱溶; 5.二次再结晶。 二、图1是立方ZnS结构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共20分): 1.Zn2+的负离子配位数是多少?4 2.Zn2+占据以S2-密排结构的间隙位置,写出Zn2+占有位置的坐标; 3.计算ZnS结构的晶格常数(已知Zn2+和S2-的离子半径分别为0.06nm和 0.18nm); 4.计算ZnS结构的致密度。 图1立方ZnS结构示意图(第二题图)

三、图2是在同一滑移面上三组相互平行的相距为d的直位错,它们的柏氏矢 量b的模相等,箭头指向是柏氏矢量b和位错线t的方向。问每组的位错之间是相互吸引还是相互排斥,为什么?(共15分) 图2三组相互平行的直位错及其柏氏矢量(第三题图) 四、示意画出图3所示的A-B体系中各相在T1、T2、T3和T4温度时的Gibbs 自由焓-成分曲线。(共10分) 图3A-B二元合金相图(第四题图) 五、图4为某三元合金系在T1和T2温度下的等温截面。若T1>T2,确定此合金 系中存在哪种类型的三相平衡反应?说明判断理由,并写出三相反应式。 (共10分)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答案章

第一章 8.计算下列晶体的离于键与共价键的相对比例 (1)NaF (2)CaO (3)ZnS 解:1、查表得:X Na =0.93,X F =3.98 根据鲍林公式可得NaF 中离子键比例为:21(0.93 3.98)4[1]100%90.2%e ---?= 共价键比例为:1-90.2%=9.8% 10 1.(1)(2) (3) 解:1、 2.有一正交点阵的a=b,c=a/2。某晶面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分别为6个、2个和4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密勒指数。 3.立方晶系的{111},1110},{123)晶面族各包括多少晶面?写出它们的密勒指数。 4.写出六方晶系的{1012}晶面族中所有晶面的密勒指数,在六方晶胞中画出[1120]、[1101]晶向和(1012)晶面,并确定(1012)晶面与六方晶胞交线的晶向指数。

5.根据刚性球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以点阵常数为单位,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中的原子半径及四面体和八面体的间隙半径。 (2)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胞中的原子数、致密度和配位数。 6.用密勒指数表示出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中的原子密排面和原子密排方向,并分别计算这些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密度。 解:1、体心立方 密排面:{110} 2 1 14 1.414a-+? = 2 3 7. (1(2) (3) 8. (1 (2 (110),(132)的晶带轴为[112]3×1+1×1-2×1=2≠0或(132),(311)的晶带轴为 [158]-1×1+1×5-0×8=4≠0 故(110),(132),(311)晶面不属于同一晶带 2、根据晶带定律,hu+kv+lw=0,可得 2u+v+w=0 u+v=0 联立求解,得:u:v:w=-1:1:1,故晶带轴为[111] 属于该晶带的晶面:(321)、(312)、(101)、(011)、(431)等。 9.回答下列问题: (1)试求出立方晶系中[321]与[401]晶向之间的夹角。

材料科学基础作业解答

第一章 1.简述一次键与二次键各包括哪些结合键这些结合键各自特点如何 答:一次键——结合力较强,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二次键——结合力较弱,包括范德瓦耳斯键和氢键。 ①离子键:由于正、负离子间的库仑(静电)引力而形成。特点:1)正负离子相间排列,正负电荷数相等;2)键能最高,结合力很大; ②共价键:是由于相邻原子共用其外部价电子,形成稳定的电子满壳层结构而形成。特点:结合力很大,硬度高、强度大、熔点高,延展性和导电性都很差,具有很好的绝缘性能。 ③金属键:贡献出价电子的原子成为正离子,与公有化的自由电子间产生静电作用而结合的方式。特点:它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具有良好的塑性;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④范德瓦耳斯键:一个分子的正电荷部位和另一个分子的负电荷部位间的微弱静电吸引力将两个分子结合在一起的方式。也称为分子键。特点:键合较弱,易断裂,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材料的性能;低熔点、高塑性。 2.比较金属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在结合键上的差别。 答:①金属材料:简单金属(指元素周期表上主族元素)的结合键完全为金属键,过渡族金属的结合键为金属键和共价键的混合,但以金属键为主。 ②陶瓷材料:陶瓷材料是一种或多种金属同一种非金属(通常为氧)相结合的化合物,其主要结合方式为离子键,也有一定成分的共价键。 ③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中,大分子内的原子之间结合方式为共价键,而大分子与大分子之间的结合方式为分子键和氢键。④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二种或者二种以上的材料组合而成的物质,因而其结合键非常复杂,不能一概而论。 3.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稳态与亚稳态结构的区别 晶体与非晶体区别: 答:性质上,(1)晶体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2)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不变;(3)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

814材料科学基础B答案11

河南科技大学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试科目代码: 814 考试科目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B 一、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 1) 配位数:是指晶体中与任一个原子最近邻、并且等距离的原子数。 2) 过冷: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 3) 非均匀形核:晶核在母相中不均一处择优(非自发)形核。 4) 变质处理:在浇铸时向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以达到细化晶粒的目的处理。 5) 热变形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变形加工。 6) 攀移:刃位错垂直于滑移面的运动。 7) 孪生:是在切应力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与晶向产生一定角度 的均匀切变。 8) 淬透性:钢获得淬火马氏体的能力。 9) 高温回火脆性:淬火钢在450~600℃高温回火时出现冲击韧性明显下降的现象。 10) 红硬性:钢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二、综合分析(共130分) 1. Ni 的晶体结构为面心立方结构,画出其晶胞质点模型。其原子半径为r=0.1243nm ,Ni 的相 对原子质量为58.69mol g /。试求Ni 的晶格常数和密度。(10分) 解: (3分),nm r a 3516.02 1243 .042 4 == = ?(3分); )/(967.83 23 10 02.63)810516.3(69.58434cm g A N a Ni M == = ??-???ρ (4分) 2. 假设过冷液体中出现一个球形晶胚,证明形核功13 c c G A σ?= (c A -临界晶核表面积)。 (10分) 解:σ ππσ2 33 4 4r G r S G V G v v +?= +?=? (1) (3分) 令0=?dr G d ,则v G c r ?-=σ 2 (2) (3分) 将(2)式代入(1)式:2 22 424143 33 c c v c c c v G r G r r A G σππσπσσ? ??= - ?+== ??? ? (4分)

材料科学基础2复习题与参考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2复习题及部分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再结晶:指经冷变形的金属在足够高的温度下加热时,通过新晶粒的形核及长大,以无畸变的等轴晶粒取代变形晶 粒的过程。 2、交滑移:在晶体中,出现两个或多个滑移面沿着某个共同的滑移方向同时或交替滑移。 3、冷拉:在常温条件下,以超过原来屈服点强度的拉应力,强行拉伸聚合物,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达到提高其屈服点 强度和节约材料为目的。(《笔记》聚合物拉伸时出现的细颈伸展过程。) 4、位错:指晶体材料的一种内部微观缺陷,即原子的局部不规则排列(晶体学缺陷)。(《书》晶体中某处一列或者若 干列原子发生了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5、柯氏气团:金属内部存在的大量位错线,在刃型位错线附近经常会吸附大量的异类溶质原子(大小不同吸附的位 置有差别),形成所谓的“柯氏气团”。(《书》溶质原子与位错弹性交互作用的结果,使溶质原子趋于聚集在位错周围,以减小畸变,降低体系的能量,使体系更加稳定。) 6、位错密度:单位体积晶体中所含的位错线的总长度或晶体中穿过单位截面面积的位错线数目。 7、二次再结晶:晶粒的不均匀长大就好像在再结晶后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中又重新发生了再结晶。 8、滑移的临界分切应力:滑移系开动所需要的最小分切应力。(《书》晶体开始滑移时,滑移方向上的分切应力。) 9、加工硬化:金属材料在再结晶温度以下塑性变形时强度和硬度升高,而塑性和韧性降低的现象,又称冷作硬 化。(《书》随塑性变形的增大,塑性变形抗力不断增加的现象。) 10、热加工:金属铸造、热扎、锻造、焊接和金属热处理等工艺的总称。(《书》使金属在再结晶温度以上发生加 工变形的工艺。) 11、柏氏矢量:是描述位错实质的重要物理量。反映出柏氏回路包含的位错所引起点阵畸变的总积累。(《书》揭 示位错本质并描述位错行为的矢量。)反映由位错引起的点阵畸变大小的物理量。 12、多滑移:晶体的滑移在两组或者更多的滑移面(系)上同时进行或者交替进行。 13、堆垛层错:晶体结构层正常的周期性重复堆垛顺序在某二层间出现了错误,从而导致的沿该层间平面(称为 层错面)两侧附近原子的错排的一种面缺陷。 14、位错的应变能:位错的存在引起点阵畸变,导致能量增高,此增量称为位错的应变能。 15、回复:发生形变的金属或合金在室温或不太高的温度下退火时,金属或合金的显微组织几乎没有变化,然而性能 却有程度不同的改变,使之趋近于范性形变之前的数值的现象。(《书》指冷变形金属加热时,尚未发生光学显微组织变化前(即再结晶前)的微观结构及性能的变化过程。) 16、全位错:指伯氏矢量为晶体点阵的单位平移矢量的位错。 17、弗兰克尔空位:当晶体中的原子由于热涨落而从格点跳到间隙位置时,即产生一个空位和与其邻近的一个间 隙原子,这样的一对缺陷——空位和间隙原子,就称为弗兰克尔缺陷。(《书》存在能量起伏的原子摆脱周围原子的约束而跳离平衡位置进入点阵的间隙中所形成的空位(原子尺度的空洞)。) 18、层错能:单位面积层错所增加的能量。(《书》产生单位面积层错所需要的能量。) 19、表面热蚀沟:金属长时间加热时,与表面相交处因张力平衡而形成的热蚀沟。(《书》金属在高温下长时间加热时, 晶界与金属表面相交处为了达到表面张力间的平衡,通过表面扩散产生的热蚀沟。) 20、动态再结晶:金属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再结晶。 二、填空题 1、两个平行的同号螺位错之间的作用力为排斥力,而两个平行的异号螺位错之间的作用力为吸引力。 2、小角度晶界能随位向差的增大而增大;大角度晶界能与位向差无关。 3、柏氏矢量是一个反映由位错引起的点阵畸变大小的物理量;该矢量的模称为位错强度。 4、金属的层错能越低,产生的扩展位错的宽度越宽,交滑移越难进行。 5、螺型位错的应力场有两个特点,一是没有正应力分量,二是径向对称分布。 6、冷拉铜导线在用作架空导线时,应采用去应力退火,而用作电灯花导线时,则应采用再结晶退火。 7、为了保证零件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热加工时应控制工艺使流线与零件工作时受到的最大拉应力的方向 一致,而与外加的切应力方向垂直。 8、位错的应变能与其柏氏矢量的模的平方成正比,故柏氏矢量越小的位错,其能量越低,在晶体中越稳定。 9、金属的层错能越高,产生的扩展位错的宽度越窄,交滑移越容易进行。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原子排列与晶体结构 1. f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 ,致密度 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把原子视为刚性球时,原子的半径r 与 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bcc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致密度 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 是 ;hcp 结构的密排方向是 ,密排面是 ,密排面的堆垛顺序是 , 致密度为 ,配位数是 ,,晶胞中原子数为 ,原子的半径r 与点阵常数a 的关系是 。 2. Al 的点阵常数为0.4049nm ,其结构原子体积是 ,每个晶胞中八面体间隙数 为 ,四面体间隙数为 。 3. 纯铁冷却时在912e 发生同素异晶转变是从 结构转变为 结构,配位数 , 致密度降低 ,晶体体积 ,原子半径发生 。 4.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211晶面和]211[晶向,指出﹤110﹥中位于(111)平面上的 方向。在hcp 晶胞的(0001)面上标出)(0121晶面和]0121[晶向。 5. 求]111[和]120[两晶向所决定的晶面。 6 在铅的(100)平面上,1mm 2有多少原子?已知铅为fcc 面心立方结构,其原子半径 R=0.175×10-6mm 。 第二章 合金相结构 一、 填空 1) 随着溶质浓度的增大,单相固溶体合金的强度 ,塑性 ,导电性 ,形成间 隙固溶体时,固溶体的点阵常数 。 2) 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 ;(2) ; (3) ;(4) 和环境因素。 3) 置换式固溶体的不均匀性主要表现为 和 。 4) 按照溶质原子进入溶剂点阵的位置区分,固溶体可分为 和 。 5) 无序固溶体转变为有序固溶体时,合金性能变化的一般规律是强度和硬度 ,塑 性 ,导电性 。 6)间隙固溶体是 ,间隙化合物 是 。 二、 问答 1、 分析氢,氮,碳,硼在a-Fe 和g-Fe 中形成固溶体的类型,进入点阵中的位置和固 溶度大小。已知元素的原子半径如下:氢:0.046nm ,氮:0.071nm ,碳:0.077nm ,硼: 0.091nm ,a-Fe :0.124nm ,g-Fe :0.126nm 。 2、简述形成有序固溶体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纯金属的凝固 1. 填空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答案

第二章 思考题与例题 1. 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并解释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高的原因? 2. 从结构、性能等面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3. 谓理想晶体?谓单晶、多晶、晶粒及亚晶?为什么单晶体成各向异性而多晶体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谓空间点阵、晶体结构及晶胞?晶胞有哪些重要的特征参数? 4. 比较三种典型晶体结构的特征。(Al 、α-Fe 、Mg 三种材料属种晶体结构?描述它们的晶体结构特征并比较它们塑性的好坏并解释。)谓配位数?谓致密度?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从原子排列紧密程度等面比较有异同? 5. 固溶体和中间相的类型、特点和性能。谓间隙固溶体?它与间隙相、间隙化合物之间有区别?(以金属为基的)固溶体与中间相的主要差异(如结构、键性、性能)是什么? 6. 已知Cu 的原子直径为2.56A ,求Cu 的晶格常数,并计算1mm 3 Cu 的原子数。 7. 已知Al 相对原子质量Ar (Al )=26.97,原子半径γ=0.143nm ,求Al 晶体的密度。 8 bcc 铁的单位晶胞体积,在912℃时是0.02464nm 3;fcc 铁在相同温度时其单位晶胞体积是0.0486nm 3。当铁由bcc 转变为fcc 时,其密度改变的百分比为多少? 9. 谓金属化合物?常见金属化合物有几类?影响它们形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性能如? 10. 在面心立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向。在面心立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面。 11. 设晶面()和(034)属六晶系的正交坐标表述,试给出其四轴坐标的表示。反之,求(3121)及(2112)的正交坐标的表示。(练习),上题中均改为相应晶向指数,求相互转换后结果。 12.在一个立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

814材料科学基础B答案12

河南科技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试科目代码: 814 考试科目名称: 材料科学基础B 1. 画出Cu 晶胞质点模型,计算出其晶胞中的原子数、原子半径和体积致密度。图1为Cu 的 一个滑移面上的三个滑移方向,写出其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12分) 答:晶胞质点模型2分,晶胞中的原子数2分,原子半径2分,体积致密度2分。 在面心立方(FCC )Cu 晶胞中,结点在立方的角上和立方的面的中心,晶胞中的原子数: 42168 18)=个面)( (个角)( 晶胞 结点+ 面心立方结构,r a 42=。(其中a 为晶胞边长,r 为原子半径)4 r ∴= Cu 滑移面)111(, (4分) 滑移方向晶向指数: B 晶向]101[]101[或, C 晶向]110[]011[或 D 晶向]011[]101[或 2. 若在液体中形成一个半径为r 的球形晶核时,试证明其形核功c G ?与临界晶核表面积c A 之 间的关系为c c A G σ3 1-=? (σ为单位面积表面能)。说明形核功和临界晶核半径的意义。 (15分) 答: (4分) (3分) (3分) 晶向 C 2 22 424143 33 c c v c c c v G r G r r A G σππσπσσ? ??= - ?+== ??? ?v G V G A σ ?=?+32 443v G r G r ππσ ?=?+0d G dr ?=2c v r G σ =- ?

形核功:在液相内形成临界晶核时,体积自由能差只补偿所需表面能的2/3,而另外1/3则依靠液相中存在的能量起伏提供,即需外界作功。(3分) 临界晶核半径:当晶胚尺寸< 临界晶核半径, 晶胚不稳定,会重新溶化,即在结构起伏中消失。当晶胚尺寸≥临界晶核半径时,可以形核。(2分) 3.在铸造生产中细化晶粒的途径有哪些?分析细化晶粒的原理。(15分) 答: 细化铸件晶粒的措施主要有三种: (1)提高过冷度: 一般金属结晶时的过冷范围内,过冷度越大,N/G越大,所以晶粒细小。(4分) (2)变质处理 变质剂为活性质点,满足点阵匹配的原理,可以降低晶核和变质剂质点之间的表面能,降低接触角,降低形核功,增加非均匀形核的形核率。从而有效细化晶粒。 加入抑制晶粒长大的变质剂也可细化晶粒。(8分) (3)振动、搅动 一方面依靠从外面输入能量促进晶核提前形成,另一方面是使成长中的枝晶破碎,使晶核数目增多。(3分) 4.塑性变形对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有何影响?塑性变形的金属材料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又 会产生哪些变化?举例说明其退火应用。(20分) 答 塑性变形对金属材料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5分) 1)晶粒外形变化:随变形方向拉长(或压扁) 2)位错胞亚结构形成,位错密度急增 3)大变形量条件下形成形变织构 4)产生内应力 5)产生加工硬化 塑性变形的金属材料在加热时组织和性能会产生的变化(9分) 1)回复;光学显微组织不变,消除内应力。 2)再结晶:等轴晶形成,消除加工硬化。 3)晶粒长大:力学性能下降。 去应力退火:消除内应力,保持加工硬化。冷卷弹簧退火(6分) 再结晶退火:消除加工硬化,以利于继续变形。冷轧工艺中间退火。 5.何谓固溶强化?请用位错理论说明固溶强化的机理。(10分) 答: 固溶强化:固溶体中随溶质的加入量的提高,材料强度随之提高的现象。(2分)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答案章

第 一章 8.计算下列晶体的离于键与共价键的相对比例 (1)NaF (2)CaO (3)ZnS 解:1、查表得:X Na =0.93,X F =3.98 根据鲍林公式可得NaF 中离子键比例为:21 (0.93 3.98)4 [1]100%90.2%e ---?= 共价键比例为:1-90.2%=9.8% 2、同理,CaO 中离子键比例为:21 (1.00 3.44)4 [1]100%77.4%e ---?= 共价键比例为:1-77.4%=22.6% 3、ZnS 中离子键比例为:2 1/4(2.581.65)[1]100%19.44%ZnS e --=-?=中离子键含量 共价键比例为:1-19.44%=80.56% 10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决定转变是否可行,是结构转变的推动力,是转变的必要条件;动力学条件决定转变速度的大小,反映转变过程中阻力的大小。 稳态结构与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两种状态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材料得到的结构是稳态或亚稳态,取决于转交过程的推动力和阻力(即热力学条件和动力学条件),阻力小时得到稳态结构,阻力很大时则得到亚稳态结构。稳态结构能量最低,热力学上最稳定,亚稳态结构能量高,热力学上不稳定,但向稳定结构转变速度慢,能保持相对稳定甚至长期存在。但在一定条件下,亚稳态结构向稳态结构转变。 第二章 1.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001)与[210],(111)与[112],(110)与[111],(132)与[123],(322)与[236]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3)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同时位于(101).(011)和(112)晶面上的[111]晶向。 解:1、 2.有一正交点阵的a=b,c=a/2。某晶面在三个晶轴上的截距分别为6个、2个和4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密勒指数。 3.立方晶系的{111},1110},{123)晶面族各包括多少晶面?写出它们的密勒指数。 4.写出六方晶系的{1012}晶面族中所有晶面的密勒指数,在六方晶胞中画出[1120]、[1101]晶向和(1012)晶面,并确定(1012)晶面与六方晶胞交线的晶向指数。 5.根据刚性球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1)以点阵常数为单位,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体中的原子半径及四面体和八面体的间隙半径。 (2)计算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晶胞中的原子数、致密度和配位数。 6.用密勒指数表示出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结构中的原子密排面和原子密排方向,并分别计算这些晶面和晶向上的原子密度。 解:1、体心立方

【考研】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答案

Test of Fundamentals of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库 郑举功编

东华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一、填空题 0001.烧结过程的主要传质机制有_____、_____、_____ 、_____,当烧结分别进行四种传质时,颈部增长x/r与时间t的关系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_____。 0002.晶体的对称要素中点对称要素种类有_____、_____、_____ 、_____ ,含有平移操作的对称要素种类有_____ 、_____ 。 0003.晶族、晶系、对称型、结晶学单形、几何单形、布拉菲格子、空间群的数目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 0004.晶体有两种理想形态,分别是_____和_____。 0005.晶体是指内部质点排列的固体。 0006.以NaCl晶胞中(001)面心的一个球(Cl-离子)为例,属于这个球的八面体空隙数为,所以属于这个球的四面体空隙数为。 0007.与非晶体比较晶体具有自限性、、、、和稳定性。 0008.一个立方晶系晶胞中,一晶面在晶轴X、Y、Z上的截距分别为2a、1/2a 、2/3a,其晶面的晶面指数是。 0009.固体表面粗糙度直接影响液固湿润性,当真实接触角θ时,粗糙度越大,表面接触角,就越容易湿润;当θ,则粗糙度,越不利于湿润。 0010.硼酸盐玻璃中,随着Na2O(R2O)含量的增加,桥氧数,热膨胀系数逐渐下降。当Na2O含量达到15%—16%时,桥氧又开始,热膨胀系数重新上升,这种反常现象就是硼反常现象。 0011.晶体结构中的点缺陷类型共分、和三种,CaCl2中Ca2+进入到KCl间隙中而形成点缺陷的反应式为。 0012.固体质点扩散的推动力是________。 0013.本征扩散是指__________,其扩散系数D=_________,其扩散活化能由________和_________ 组成。0014.析晶过程分两个阶段,先______后______。 0015.晶体产生Frankel缺陷时,晶体体积_________,晶体密度_________;而有Schtty缺陷时,晶体体积_________,晶体密度_________。一般说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半径相差不大时,_________是主要的;两种离子半径相差大时,_________是主要的。 0016.少量CaCl2在KCl中形成固溶体后,实测密度值随Ca2+离子数/K+离子数比值增加而减少,由此可判断其缺陷反应式为_________。 0017.Tg是_________,它与玻璃形成过程的冷却速率有关,同组分熔体快冷时Tg比慢冷时_________ ,淬冷玻璃比慢冷玻璃的密度_________,热膨胀系数_________。 0018.同温度下,组成分别为:(1) 0.2Na2O-0.8SiO2 ;(2) 0.1Na2O-0.1CaO-0.8SiO2 ;(3) 0.2CaO-0.8SiO2 的三种熔体,其粘度大小的顺序为_________。 0019.三T图中三个T代表_________, _________,和_________。 0020.粘滞活化能越_________ ,粘度越_________ 。硅酸盐熔体或玻璃的电导主要决定于_________ 。 0021.0.2Na2O-0.8SiO2组成的熔体,若保持Na2O含量不变,用CaO置换部分SiO2后,电导_________。0022.在Na2O-SiO2熔体中加入Al2O3(Na2O/Al2O3<1),熔体粘度_________。 0023.组成Na2O . 1/2Al2O3 . 2SiO2的玻璃中氧多面体平均非桥氧数为_________。 0024.在等大球体的最紧密堆积中,六方最紧密堆积与六方格子相对应,立方最紧密堆积与_______ 相对应。0025.在硅酸盐晶体中,硅氧四面体之间如果相连,只能是_________方式相连。

中科大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02材料科学基础 考研专业课内部辅导班( 历年分数线 考试大纲 考研真题)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信息班 第一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考研专业课辅导班系列课程 材料科学基础(802) 科大科院考研网

第一讲《材料科学基础》——考研信息班 本讲目录 ?1.学校、院系、专业情况介绍 ?2.就业前景分析?3.历年分数线分析?4.考试大纲简介?5.试卷分析 ?6.录取情况分析?7.本专业报考难度分析 ?8.考研流程图

第一讲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信息班学校、院系、专业情况介绍 一、中科大简介 1、211 、985 院校,自主划线 2、未曾大规模扩招,学校国内外信誉好 3、地处安徽合肥接近一线城市 4、研究生人数超过本科人数,相对公平 5、校内调剂方便,机会多 6、硕博连读方便

第一讲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信息班 材料系情况介绍 硕士研究方向硕士考试科目覆盖范围 1.材料设计与计算2.光电转换过程与材料 3.燃料电池与燃料处理 4.储能电池5.热电转换 6.生物材料 7.纳米功能材料8.高分子材料 101思想政治理 论201英语一 302数学二 802材料科学基 础或813高分子 化学与物理或 815固体物理或 832普通物理B或 846综合化学 1.材料科学基础:晶体 学基础,常见的晶体结构, 晶体结构缺陷,化学热力 学基础,相平衡与相图, 相变,晶体中的扩散,成 核生长理论等。 2.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综合化学:参考化学院 070300化学专业相关科目。

第一讲 《材料科学基础》——考研信息班学校、院系、专业情况介绍 二、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专业简介 1.在科大,材料类专业归属化学院,学院实力强大,同行认可度高。 2.就业前途广阔,相关行业均可。本专业毕业之后继续深造的机会(读博,出国)较多。 更多详细情况可以登录科大网站浏览

814材料科学基础B试题

河南科技大学 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代码:814 考试科目名称:材料科学基础B (如无特殊注明,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以“0”分计算) 1.已知室温下α-Fe的晶格常数为 2.866×10-8 cm,实际密度为7.87 g/cm3,原子量为55.847 g/mol,阿佛加德罗 常数为23 6.02310 原子。 1)分别求出(100)、(110)和(111)的晶面间距;(9分) 2)指出晶面间距最大的晶面和其特性;(4分) 3)计算α-Fe的理论密度和每立方厘米晶胞中的空位数目。(12分)(共25分)2.画出金属材料的强度与位错密度的关系曲线的示意图。根据塑性变形的位错理论解释之。举例说明它在实际 中的应用。(15分) 3.比较再结晶、二次再结晶、二次结晶和重结晶这四者之间的不同点。写出三种类型的重结晶。(15分) 4.画出Fe-Fe3C相图,用相组成物填写相图各区。(7分) 1)用结晶冷却曲线分析3%C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写出各阶段发生的转变的类型和反应式,写出各阶段的组 织组成物。(14分) 2)计算3%C的合金室温下组织组成物和相组成物的相对量。(7分) 3)图1中哪个是3%C的合金的室温平衡组织? (3分) 4)平衡结晶下,2.15%C的合金在1148℃反应后的组织特征有何特点?为什么?(4分) (共35分) A) B) C) D) 图1 铁碳合金室温平衡组织(4%硝酸酒精腐蚀) 5.已知直径为10mm的T10钢试样,AC1:730℃,AC cm:800℃。 1)画出该钢的TTT曲线和CCT曲线的示意图。说明两者的不同点。(8分) 2)填写表1,将各工艺的冷却曲线画在相应的过冷A转变曲线上(表作在答题纸上后填写)。(14分) 3)此钢能否采用油冷却淬火?能否采用更高的加热温度淬火?为什么?(8分) 4)说明该钢淬火马氏体的显微形态、亚结构和性能特点。(5分) (共35分) 表1 T10钢的热处理工艺和组织 6.何谓淬透性?何谓红硬性?高速钢W18Cr4V和W6Mo5Cr4V2的淬透性、红硬性和耐磨性与主要与什么合 金元素有关?比较这两种钢的性能。为什么铸态高速钢中会出现粗大鱼骨状的碳化物?其反复锻造的主要作用是什么?高速钢为什么要进行1200℃以上高温淬火和560℃三次高温回火?(25分) 第1页(共1页)

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答案

- 第二章 思考题与例题 1. 离子键、共价键、分子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并解释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高的原因 2. 从结构、性能等方面描述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 3. 何谓理想晶体何谓单晶、多晶、晶粒及亚晶为什么单晶体成各向异性而多晶体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各向异性何谓空间点阵、晶体结构及晶胞晶胞有哪些重要的特征参数 4. 比较三种典型晶体结构的特征。(Al 、α-Fe 、Mg 三种材料属何种晶体结构描述它们的晶体结构特征并比较它们塑性的好坏并解释。)何谓配位数何谓致密度金属中常见的三种晶体结构从原子排列紧密程度等方面比较有何异同 5. 固溶体和中间相的类型、特点和性能。何谓间隙固溶体它与间隙相、间隙化合物之间有何区别(以金属为基的)固溶体与中间相的主要差异(如结构、键性、性能)是什么 6. 已知Cu 的原子直径为A ,求Cu 的晶格常数,并计算1mm 3Cu 的原子数。 ( 7. 已知Al 相对原子质量Ar (Al )=,原子半径γ=,求Al 晶体的密度。 8 bcc 铁的单位晶胞体积,在912℃时是;fcc 铁在相同温度时其单位晶胞体积是。当铁由 bcc 转变为fcc 时,其密度改变的百分比为多少 9. 何谓金属化合物常见金属化合物有几类影响它们形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其性能如何 10. 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向。在面心立方晶胞中画出(012)和(123)晶面。 11. 设晶面(152)和(034)属六方晶系的正交坐标表述,试给出其四轴坐标的表示。反之,求(3121)及(2112)的正交坐标的表示。(练习),上题中均改为相应晶向指数,求相互转换后结果。 12.在一个立方晶胞中确定6个表面面心位置的坐标,6个面心构成一个正八面体,指出这个八面体各个表面的晶面指数,各个棱边和对角线的晶向指数。 13. 写出立方晶系的{110}、{100}、{111}、{112}晶面族包括的等价晶面,请分别画出。

复旦大学材料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搭配_石德珂《材料科学基础》教材)

材料科学导论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材料科学概论 1.氧化铝既牢固又坚硬且耐磨,但为什么不能用来制造榔头? 答:氧化铝脆性较高,且抗震性不佳。 2.将下列材料按金属、陶瓷、聚合物和复合材料进行分类: 黄铜、环氧树脂、混泥土、镁合金、玻璃钢、沥青、碳化硅、铅锡焊料、橡胶、纸杯答:金属:黄铜、镁合金、铅锡焊料;陶瓷:碳化硅;聚合物:环氧树脂、沥青、橡胶、纸杯;复合材料:混泥土、玻璃钢 3.下列用品选材时,哪些性能特别重要? 答:汽车曲柄:强度,耐冲击韧度,耐磨性,抗疲劳强度; 电灯泡灯丝:熔点高,耐高温,电阻大; 剪刀:硬度和高耐磨性,足够的强度和冲击韧性; 汽车挡风玻璃:透光性,硬度; 电视机荧光屏:光学特性,足够的发光亮度。 第二章材料结构的基础知识 1.下列电子排列方式中,哪一个是惰性元素、卤族元素、碱族、碱土族元素及过渡金

属? (1) 1s2 2s2 2p6 3s2 3p6 3d7 4s2 (2) 1s2 2s2 2p6 3s2 3p6 (3) 1s2 2s2 2p5 (4) 1s2 2s2 2p6 3s2 (5) 1s2 2s2 2p6 3s2 3p6 3d2 4s2 (6) 1s2 2s2 2p6 3s2 3p6 4s1 答:惰性元素:(2);卤族元素:(3);碱族:(6);碱土族:(4);过渡金属:(1),(5) 2.稀土族元素电子排列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它们处于周期表的同一空格内? 答:稀土族元素的电子在填满6s态后,先依次填入远离外壳层的4f、5d层,在此过程中,由于电子层最外层和次外层的电子分布没有变化,这些元素具有几乎相同的化学性质,故处于周期表的同一空格内。 3.描述氢键的本质,什么情况下容易形成氢键? 答:氢键本质上与范德华键一样,是靠分子间的偶极吸引力结合在一起。它是氢原子同时与两个电负性很强、原子半径较小的原子(或原子团)之间的结合所形成的物理键。当氢原子与一个电负性很强的原子(或原子团)X结合成分子时,氢原子的一个电子转移至该原子壳层上;分子的氢变成一个裸露的质子,对另外一个电负性较大的原子Y表现出较强的吸引力,与Y之间形成氢键。 4.为什么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高?

最新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4. 简述一次键和二次键区别 答:根据结合力的强弱可把结合键分成一次键和二次键两大类。其中一次键的结合力较强,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一次键的三种结合方式都是依靠外壳层电子转移或共享以形成稳定的电子壳层,从而使原子间相互结合起来。二次键的结合力较弱,包括范德瓦耳斯键和氢键。二次键是一种在原子和分子之间,由诱导或永久电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副键。 6. 为什么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密度比离子键或共价键固体为高? 答:材料的密度与结合键类型有关。一般金属键结合的固体材料的高密度有两个原因:(1)金属元素有较高的相对原子质量;(2)金属键的结合方式没有方向性,因此金属原子总是趋于密集排列。相反,对于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原子排列不可能很致密。共价键结合时,相邻原子的个数要受到共价键数目的限制;离子键结合时,则要满足正、负离子间电荷平衡的要求,它们的相邻原子数都不如金属多,因此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的材料密度较低。 9. 什么是单相组织?什么是两相组织?以它们为例说明显微组织的含义以及显微组织对性能的影响。 答:单相组织,顾名思义是具有单一相的组织。即所有晶粒的化学组成相同,晶体结构也相同。两相组织是指具有两相的组织。单相组织特征的主要有晶粒尺寸及形状。晶粒尺寸对材料性能有重要的影响,细化晶粒可以明显地提高材料的强度,改善材料的塑性和韧性。单相组织中,根据各方向生长条件的不同,会生成等轴晶和柱状晶。等轴晶的材料各方向上性能接近,而柱状晶则在各个方向上表现出性能的差异。对于两相组织,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当,两者均匀地交替分布,此时合金的力学性能取决于两个相或者两种相或两种组织组成物的相对量及各自的性能。如果两个相的晶粒尺度相差甚远,其中尺寸较细的相以球状、点状、片状或针状等形态弥散地分布于另一相晶粒的基体内。如果弥散相的硬度明显高于基体相,则将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同时降低材料的塑韧性。 10. 说明结构转变的热力学条件与动力学条件的意义,说明稳态结构和亚稳态结构之间的关系。 答:同一种材料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构,其中能量最低的结构称为稳态结构或平衡太结构,而能量相对较高的结构则称为亚稳态结构。所谓的热力学条件是指结构形成时必须沿着能量降低的方向进行,或者说结构转变必须存在一个推动力,过程才能自发进行。热力学条件只预言了过程的可能性,至于过程是否真正实现,还需要考虑动力学条件,即反应速度。动力学条件的实质是考虑阻力。材料最终得到什么结构取决于何者起支配作用。如果热力学推动力起支配作用,则阻力并不大,材料最终得到稳态结构。从原则上讲,亚稳态结构有可能向稳态结构转变,以达到能量的最低状态,但这一转变必须在原子有足够活动能力的前提下才能够实现,而常温下的这种转变很难进行,因此亚稳态结构仍可以保持相对稳定。 第二章材料中的晶体结构 1. 回答下列问题: (1)在立方晶系的晶胞内画出具有下列密勒指数的晶面和晶向: 32)与[236] (001)与[210],(111)与[112],(110)与[111],(132)与[123],(2 (2)在立方晶系的一个晶胞中画出(111)和(112)晶面,并写出两晶面交线的晶向指数。 解:(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