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综合预测
川东北元坝气田须家河组主力储层参数测井精细解释

1 区域 地 质 概 况
工 区位 于 四川 盆地 东北 部 , 南 为 川 中部 低 缓 构造 带北 部 斜坡 , 东通 南 巴构造 带西 南端 、 北 靠 近 九龙 山背斜 南 端 . 【 r 研 究 区须 家 河 组 地 层 处 于 盆 地内 , 缺 少 山前 相 , 主要 表 现 为 三角洲 相 , 沉 积 物
川东北 元坝气 田须家河 组主 力储层参 数测井精细解释
张 冲 , 谢 润成 h , 朱 涛 , 姚 勇 , 王 喻 , 张 万 茂
( 1 . 成都 理 工大 学 能 源 学院 , 四 川 成都 6 1 0 0 5 9 ;
2 . 成 都理 工 大学 油气 藏地质 及 开发 工程 国家重点 实验 室 , 四川 成 都 6 1 0 0 5 9 )
第2 4卷 第 5 期
Vo 1 . 2 4 No . 5
四川 文理 学 院学报
S i c h u a n Un i v e r s i t y o f Ar t s a n d S c i e n c e J o u r n a l
2 0 1 4年 9月
Se p . 2 01 4
摘 要: 以常规测 井和储 层参数岩心 实测资料为基础 , 建立 了储 层物性 参数单参数拟合模型和 多元回 归线
性解释 模型 , 基 于岩 电分析测试 资料建 立 了阿尔奇含 水饱和度 解释模 型, 利 用非线性 B P网络 法 , 构建 了须 家 河组主力储 层各参数精细解释模型. 对 多种储层参数解释 模型进行优 选. 结果表 明非线性 的神 经 网络 解释模 型 与 实际测试资料 吻合性最 高, 能对该地区复杂的致 密储层参数进行准 确解释. 关键词 : 储 层参数 ; 精细解释 ; 元坝气田 ; 须家河组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二段储层差异性分析

D OI :1 0 . 3 8 6 3  ̄ . i s s n . 1 6 7 4—5 0 8 6 . 2 0 1 3 . 0 2 . 0 0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1 . S c h o o l o f Re s o u r c e s a n d En v i r o n me n t En g i n e e r i n g, S o u t h we s t P e t r o l e u m Un i v e r s i t y, Ch e n g d u, S i c h ua n 61 0 5 0 0, C h i n a 2 . Ch u a n z h o n g Oi l & Ga s F i e l d , S o u t h we s t Oi l & Ga s F i e l d Co mp a n y, P e t r o C h i n a , S u i n i n g ,S i c h u a n 6 2 9 0 0 0, Ch i n a
Fo r ma t i o n i n No r t he a s t S i c hua n Ba s l ’ n
Zh a ng Ch u n , J i a ng Yu q i a n g , Wa ng Li e n , Xu Ho u we i , Wa n g Me n g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2 0 1 3年 4月 第 3 5卷 第 2期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e s t P e t r o l e u m U n i v e r s i 哆(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 y E d i t i o n ) 钭 替{ I : 崴 缸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

作者简介:钱治家,1966年生,高级工程师,博士;长期从事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现任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矿长。
地址:(635000)四川省达州市南外通达西路278号工行15楼川东北气矿。
电话:(0818)2639718。
E 2mail :qzj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钱治家 钟克修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川东北气矿 钱治家等.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天然气工业,2009,29(6):9212. 摘 要 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地层具有较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长久以来对该地层的研究甚少,沉积相和储层研究已成为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样品分析测试工作,根据岩石特征及测井相分析方法,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沉积相类型、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以及影响储层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相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及前三角洲3类亚相;储层低孔低渗,主要孔隙空间为次生孔隙和裂缝,裂缝—孔隙型是主要的储集类型;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控制。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东北 晚三叠世 沉积岩相 孔隙结构 储集层特征 油气藏形成 DOI :10.3787/j.issn.100020976.2009.06.003 川东北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是目前勘探领域发展较快的新区之一。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目前虽不是川东北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目的层段,但在钻井过程中遇到了很好的油气显示,表现出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
由于长久以来对该地层的研究甚少,因此,沉积相和储层研究已成为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油气开发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由于缺少资料,笔者主要依据地表地质露头剖面取样、少数取心资料以及测井数据[123],对须家河组沉积相、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等特征进行研究和评价,为今后该地区须家河组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川东北马路背须四段储层裂缝预测

须家 河组 主要 发 育 湖 相 与 河 沼相 的陆 相 碎 屑 岩 , 可
划分 为须 五 段 、 须 四段 、 须三 段 、 须 二 段及 须 一 段 共
5个岩 性 段 J 。 须 四段 上 部 为 杂 色 、 深 灰 色砾 状
砂岩 ; 中部黑色泥岩 、 灰色中砂岩互层 , 下部灰色含
马路 背构 造 须家河 组 四段底 界 由马 1断鼻 和 马 2断背斜 组 成 , 主要存 在 北东 向和 北 西 向 2组 断层 ,
它们 是 多期构 造运 动 的结果 。马路 背构造 上 三叠 统
马路 背位 于 通 南 巴构 造 带 涪 阳坝 次 级 构 造 上 ( 图1 ) , 通 南 巴构造 带 位于 四川 盆地 东北 缘 , 米 仓 山 冲断构 造带 位 于 其北 侧 , 东 北侧 为大 巴 山前 缘 弧形 推 覆构 造带 , 南 邻川 中平 缓构 造带 , 北 西与 米仓 山前 缘 凹陷带 相 接 , 东南与通 江凹陷带相 连, 是 古 生 代
第 1 6卷 第 1期
重庆 科技 学 院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
2 0 1 4年 2月
川 东北 马 路 背 须 四段储 层 裂 缝预 测
刘聪 颖 梅 梓 陶佳 丽 刘志毅 蔺明阳 罗梦原。
( 1 .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成都 6 1 0 5 0 0 ; 2 . 长庆油田公 司采油三厂 , 银川 7 5 0 0 0 0 ;
3 . 西 南油 气 田分公 司川 中油 气矿 ,四川 遂 宁 6 2 9 0 0 0 )
摘 要: 根据 马路背须 四段 现今 构造特征 , 建立起该地 区的地 质模 型 , 利用数值分 析技术 , 模拟计 算马路背 须四段气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通南 巴为一大 型 背斜构 造 ,位 于 四川 盆地 川东 北 褶 皱 带 的东北 段 ( 图 1 , 见 ) 细分 为 仁 和 场 、 坝 场 、 河 马 路背、 黑池 梁 4个 次级 构造 单元 。 中马路 背构造 位于 其 通 南 巴构造 带 的中部 ,已在 须 四段 和须 二段测 试 获得 工 业气 流 , 以须 四段 为 主要产 层 , 二段 次之 。 并 须
岩, 潮控 三角 洲前缘 沉 积 。须 二 段 以灰 色 、 白色 细一 灰
粗 粒 岩屑 砂岩 、 岩屑 石英 砂 岩 为 主 , 深 灰 色泥 岩 、 夹 碳 质 泥页 岩及 煤线 , 状 河三 角洲前 缘沉 积 ; 辫 通南 巴地 区
1 m , 均 00 5 1 m , 体 上 属 于低 孔 、 渗 O 平 . x0 4 总 低
砂 岩单 层 厚 度 3 2 一 般在 4 1 须 四段储 层 岩 ~ 1m, ~ 5m; 性 以杂色 中砾 岩 、 砾 岩 、 砂 岩 和 中砂 岩为 主 , 隙 砂 粗 孔 度 为 3 %~ . , 均 48 , . 68 平 5 % . 渗透 率 为 ( . 2 00 5 × % 00 ~ . ) 2 5
积 。须 五段 为深灰 色 泥岩 、 黑 色碳 质泥 页岩 、 层 夹 灰 煤 岩 屑砂岩 , 滨浅 湖相沉 积 。 家河 组顶 部 因印支 晚幕 为 须
第 1 8卷 第 4期
盘 昌 林 , 川 东 北 地 区 须 家 河 组 天 然 气成 藏 主控 因 素分 析 等.
川东北元坝地区须家河组凝缩层的归属及成因

3 地 层对 比 与层 位 标 定
地震剖面 的同相轴具有较好 的等时意义 ,通过
2 元 坝 地 区凝 缩 层 特 征
21 岩 性特 征 .
在 元 坝 地 区 ,该 暗 色 泥 岩 段 厚 度 为 2 0~3 0m, 具 有 与上 下 地 层 不 协 调 的 特 征 ,颜 色 上 多 为 深 灰
中部 ,对 应于J『 “ I 西 腰带 子” 1 者 赞 成 后 一 种 观 ”2 。笔 点 ,理 由如 下 。
色 一 黑 色 ,而 其 下 地层 颜 色 均 为浅 灰 色 、灰色 或 灰 白色 ;岩 性 上 为 富 含 有 机 质 的 泥岩 、页岩 夹 粉 砂 岩 、细 砂 岩 ,而 其 下 地 层 均 为 偶 夹 碳 屑 的 较 纯
中 一 粗 粒岩 屑 石英 砂 岩 ,部 分 为细 粒石 英 砂岩 ,泥
及 对 比一 直 存 在 标 准 混乱 、区块 问对 应 关 系 不 明确 的 问题 。其 主要 分歧 在 于元 坝 地 区须 家 河 组 中下 部
巨厚砂 岩段 中所 夹 厚度 为 2 0~3 色泥 岩段 ( 称 0m暗 又 凝 缩层 ) 的归 属 问题 。对 此 ,一种 观 点认 为应 划 入 须 家 河 组 须 三段 ( 以下 简 称 “ 须 段 ” ) ,另 一 种 观 点 则 认 为 应 划入 须 家河 组 须 二 段 ( 以下简称 “ 须二段 ”)
砂泥 比的明显降低和含煤线 的明显增加进行 区分。
1 通 南 巴地 区 . 2 通 南 巴 地 区 地 层 划 分 方 案 和 元 坝 地 区 基 本 一
收 稿 日期 :2 1 0 0—0 3一l 8 修 订 日期 :2 1 0 0 0— 5—1 0
均值 为 9 .A I 6 P ;电阻率值最 高为 1 2 . n・ ,最 8 80 i 7 9 n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及沉积体系特征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及沉积体系特征周霞;王威;杜红权;王涛【摘要】综合运用古水流法、岩矿分析法及重矿物法3类物源分析方法对川东北地区须四段沉积期的物源方向进行分析,恢复了各物源区母岩性质.通过对研究区及周缘露头须四段古水流方向、砂岩类型、岩屑类型及含量变化、重矿物组合和重矿物ZTR指数等资料的研究表明,须四段沉积期川东北地区各个区块具有不同的物源方向:元坝西部沉积物主要来自于龙门山造山带,母岩类型主要为碳酸盐岩、次为硅质岩,少量低级变质岩;通南巴地区沉积物主要来自于米仓山-北大巴山造山带,母岩类型主要为沉积岩,次为火山岩,少量的低-中高级变质岩;元坝东部沉积物可能来自大巴山东缘,母岩类型主要为沉积岩,次为低级变质岩,以富含长石为特征;元坝中部呈混合物源的特征.根据物源分析、沉积环境、野外露头、岩心观察、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将须四段沉积期川东北地区划分为3大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以三角洲平原辫状河道和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主,河道砂体全区发育.【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5(036)004【总页数】7页(P443-449)【关键词】四川盆地;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分析;辫状河三角洲【作者】周霞;王威;杜红权;王涛【作者单位】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研究院,成都610041;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研究院,成都610041;中国石化勘探分公司研究院,成都610041;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红山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1.32012年以来,四川盆地东北部(以下简称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以下简称须四段)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多口井测试获高产工业气流,显示出良好的勘探潜力。
由于川东北地区须四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频繁,多个造山带相互作用,具有多物源、物源变化明显的特点。
前人对龙门山造山带、东北米仓山—大巴山造山带对研究区的影响范围及不同物源区的特征等进行了研究并已取得初步成果,但尚不能完全满足勘探的需要,因此需要进一步对大区域进行精细研究。
四川盆地东北部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高产机制

四川盆地东北部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气藏高产机制王威;林良彪【期刊名称】《天然气工业》【年(卷),期】2017(037)012【摘要】四川盆地东北部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致密砂岩气藏具有“高产、稳产、不含水、可动用程度高”的开发特点.为推进其所属通南巴构造带须家河组气藏的勘探工作,基于大量的分析化验资料,从烃源岩、储集体、断裂输导体系等方面深入探讨了马路背地区须二段气藏的高产稳产机制.结果表明:①海、陆相优质烃源岩双重供烃,提供了天然气的资源保障,是该气藏形成的基础;②规模网状裂缝与大面积致密储层叠加形成网状有效储渗体,为天然气的赋存提供了场所,是该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③断裂输导体系有效沟通深层海相烃源与陆相网状有效储渗体,是该气藏形成的关键.结论认为:考虑到通南巴构造带总体表现为一个被断层切割复杂化的大型特殊构造,类似于马路背的构造成排成带分布,因而寻找在烃源岩、储集体、断裂输导体系等方面与马路背须二段气藏类似的气藏,是该构造带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向.【总页数】7页(P11-17)【作者】王威;林良彪【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分公司;“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四川盆地西部新场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构造裂缝的分布规律 [J], 王莹;张克银;甘其刚;周文;熊亮;魏力民;史洪亮2.四川盆地东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物源分析 [J], 毕亦巍;张昌民3.四川盆地东北部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 [J], 杜红权;王威;时志强;谈健康;曹环宇;殷雪峰4.四川盆地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成因分析 [J], 孙海涛;钟大康;王威;王爱;杨烁;杜红权;唐自成;周志恒5.致密砂岩裂缝测井识别特色技术及其应用效果——以四川盆地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为例 [J], 刘志远;李浩;武清钊;南泽宇;苏俊磊;金武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成文中参阅了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南方公司 《四川盆地东北部二叠 — 侏罗系沉积与层序地层研究》)
参考文献 [1] 丁玉兰,李爱国,李海涛,等. 川西南部须家河组气藏勘
1 川东北须家河组油气地质特征
川东北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主要发育于须 一段、须三段,现分别进行描述。
须一段:主要为海相和海陆交互相沉积的黑色 页岩与褐灰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不等厚互层,夹深 灰色泥岩,泥质粉砂岩。
须三段:含大量的煤层和煤线,上部为黑色页 岩与灰色中 — 细粒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不等厚 互层,中部以灰色中粒岩屑砂岩为主夹黑色页岩, 下部为黑灰色细粒岩屑砂岩,岩屑石英砂岩不等厚 互层,间夹簿煤层,底部为灰黑色页岩。
Natural Gas Supply Safety and Govern⁃ mental Responsibility System Construc⁃ tion
By YANG Lei, LIN Tian, DU Xu-chang and WANG Liang-jin Abstract: Natural gas supply safety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na⁃ tional energy safety. Not only government, but also all sections for natural gas production, transportation and marketing, and even the customers have responsibilities to take measures to prevent gas supply disruptions. Taking Sichuan and Chongqing area as an ex⁃ ample, we analyzed the gover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of gas supply safety. Moreover, to actually guarantee gas supply safety, govern⁃ ment should implement a series of measures, including regulatory authorities on gas supply safety, making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 tions and speeding up gas pricing reform and so on. Key Words: natural gas, supply safety, governmental responsibil⁃ itie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探开发评价[J].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8, 31(1):1- 4. [2] 古俊林,郑荣才,罗平,等. 川西坳陷中 — 南段须家河 组层序地层格架与生储盖组合[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4,31(3):282-290. [3] 谢继容,张健,唐大海,等.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天然气有 利勘探区带与目标优选评价研究[R]. 成都:中国石油西 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2006. [4] 李耀华.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带 [J]. 天然气工业,2003,23(增刊):6-9. [5] 李耀华,李宗银,李红亮,等. 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圈 闭评价[J]. 天然气工业,2005,25(增刊): 10-13. [6] 张庄,曾伟. 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成岩相划分[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6,28(6):13-16. [7] 陈义才,蒋裕强,郭贵安,等.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香溪群 烃源岩热演化史模拟[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7,29 (2):57-60. [8] 乐绍东. AVA 裂缝检测技术在川西 JM 构造的应用[J]. 天 然气工业,2004,24(4):22-24. [9] 甘其刚,高志平. 宽方位 AVA 裂缝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J]. 天然气工业,2005,25(5):42-43. [10] 何又雄,钟庆良. 地震波衰减属性在油气预测中的应用 [J]. 江汉石油科技,2007,17(3):9-11.
天然气技术/ 17
第4卷
肖继林,等:川东北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综合预测
第3期
该层反射呈弱振幅及双波峰现象。从工区的相位检 测平面图可以看出,马 101 井打在了分支河道上。在 相位检测平面图上,河道的存在以红蓝色的条带来 表示,从图中可见有两个河道系统 (图 2)。
发育而且富含气时,地震波中高频能量的衰减要比 低频能量的衰减大。通过提取度量高频端能量衰减 程度的衰减梯度属性,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储层的流 体属性 。 [10]
天然气技术·勘探与开发
2010 年
较好的对应关系(图 4)。
种方法得到的异常应该可靠。
3 结论
用 AVA 梯度和频谱成像衰减属性中的衰减梯度 在该地区须家河组底段进行油气预测能够取到较好 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砂体 — 有利储层的思 路,先用频谱相位反演预测出有利河道砂体的分布 范围,然后对其进行吸收衰减属性和 AVA 梯度反 演,最后在砂体内部分析出有利储层位置,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2.2 频谱成像衰减属性
理论研究表明,与致密的地质体相比,当地质 体中含流体如油、气或水时,会引起地震波的散射 和地震能量的衰减。实验证明,当储层中孔隙比较
工区内目的层段主要有 2 个,分别为须一段和须 四段,须一段和须三段为海陆过渡相层序,须四 段 — 须五段为陆相层序,岩性比较复杂。本次研究 就以须一段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来进行油气检测,相 对于其它层位须一段的沉积相对简单。
须家河组底段以砂泥岩交互为主,因为岩性相 对较纯,砂泥分得较开,另外工区断,认为衰减梯度属性在几个属性中与油气对应关 系最好。因此,最终选择衰减属性来进行油气检测。
对过马 101 井进行 AVA 梯度和衰减梯度提取发 现两者具有较好的吻合性,AVA 梯度低值部位(红黄 色)和衰减梯度的低值部位相一致,这都与马 101 井 须家河组底含气储层相对应(图 3)。
图 4 须家河组底段 AVA 梯度平面图
对研究区进行须家河组底层内衰减梯度属性的 提取,蓝绿色表示高衰减,即有利部位。蓝绿色部 分对应于相位检测平面图中河道沉积的位置,这样 就可以了解河道的有利储层段(图 5)。
图 5 须家河组底段衰减梯度平面图
通过图 4、图 5,可以大致了解本工区河道的分 布与物源的来向,衰减梯度平面图比较清楚地反映 出工区河道的分布形态,由几个分枝河道合并成一 个大的河道,从工区的南边流出区外,且这两张平 面图对油气的检测吻合性较好。马 101 井都打在了这 两种属性反演成果的有利部位。
2010 年 第 4 卷·第 3 期
文章编号:1673-9035(2010)03-0017-03
天然气技术
Natural Gas Technology
Vol.4,No.3
Jun.2010
川东北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综合预测
肖继林 胡伟光 肖 伟 赵卓男
(中国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研究院,四川 成都 610041)
对马路背地区的沉积特征研究后,根据多次的 油气预测经验,拟采用 AVA(振幅随炮检距变化)和 频谱成像衰减属性这两种方法来研究须家河组底段 含油气情况。
2.1 AVA(振幅随炮检距变化)
AVA 分析是研究反射波振幅随炮检距的变化 。 [8-9] AVA 梯度与截距,能较好地反映储层流体特征相关 的地震波衰减特征。在储层分布范围内的低的 AVA 梯度值往往与所含的流体性质有关,尤其是在存在 有裂缝方向发育的储层内。这就是说,对于岩石储 集层,孔隙空间含流体或不含流体,其地震波的振 幅衰减特征是不一样的。同样,如果储层内含流体 的裂缝方向发育(一组或多组方向),地震波的振幅 在裂缝方向要比在裂缝法向方向衰减得慢。也就是 说,在裂缝法向方向,地震波的振幅衰减最大。
图 3 过马 101 井衰减梯度剖面图
对研究区须家河组底段层内进行 AVA 梯度属性 提取后发现,马 101 井位于梯度低值区内,且这样的 低值异常区在工区内有几个,这为以后的井位论证 提供了依据。低值区与裂缝 — 孔隙型含气储层具有
18 /Natural Gas Technology
总第 21 期
摘 要 川东北马路背地区陆相油气成藏地质条件复杂,储层沉积微相变化大,有效储层的分布受多重因素
联合控制,识别难度大,造成该地区油气勘探进程缓慢。利用现有储层预测的成熟技术手段,采用 AVA 梯度和吸
收衰减属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进行反演,得出该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底部储层以河道沉积的砂
体作为储集体,且裂缝较为发育,为裂缝 — 孔隙型含气储层的结论。
(编辑:胡应富)
天然气技术/ 19
ABSTRACTS AND AUTHORS
Review on 2009 Global Gas Supply and Demand
By QIN Yuan, WANG Bei, HU Ao-lin, CHEN Xiao-ying and LUO Xuan-yu Abstract: This is a survey on global gas reserve, output, consump⁃ tion, price and trade in 2009. In 2009, strongly affected by world⁃ wide financial crisis, an historic recession in natural gas marketed production. In parallel with shrinking gas consumption of Industri⁃ alized countries, international gas trade returns to the 2006’s lev⁃ el. Meanwhile, international gas price slumped to the level of early 21st century. While it is worth noting that some highlights oc⁃ curred in 2009 global gas Industry despite the global poor econom⁃ ic context, such as estimated gas proved reserves in 2009 recorded the highest growth in past 6 years and international LNG trade keep a sustainable expansion and so on. Key Words: natural gas, supply and demand, reserves, output, tr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