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人教政治复习学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含答案
高考政治一轮专练【专题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含答案)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1.马克思说:“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这种二重性,是首先由我批判地证明了的。
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内容是什么?(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解析】本题通过材料引出问题,考查劳动二重性学说的内容和意义。
第(1)问,考查“是什么”,直接回答内容即可。
第(2)问,“为什么”类问题一般要回答必要性和重要性,本题侧重回答重要性。
【答案】(1)①人们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②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
③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
④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2)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价值规律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马克思看来,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发挥作用。
(1)简述马克思关于价值规律作用的观点。
(2)马克思对价值规律作用的阐释,对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何启示?【解析】第(1)问,从三个方面,分别说明积极作用、消极作用。
第(2)问,为了发挥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既要建立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又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答案】(1)①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流动,一方面有利于社会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调节具有局限性,也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但在私有制条件下也容易形成技术垄断,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③实现优胜劣汰,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效率的提高,但在私有制条件下会导致两极分化。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2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word学案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一、劳动价值理论1.商品、货币理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产品。
和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物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称为,是商品的属性;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属性,是商品的属性;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即价值,是由商品的决定的,在货币产生以后,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即。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动时间决定的。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
在同样时间里,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比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大。
货币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其本质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的商品。
货币的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评价: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首先发现的,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价值规律理论价值规律是经济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商品的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相等的原则进行。
受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
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自发地使社会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流动。
②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有利于和的发展。
③实现,实现社会资源的,在私有制条件下会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3.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家组织的生产中,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两部分:劳动时间和劳动时间。
雇佣工人在劳动时间内形成的价值等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即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资本主义工资实际上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
;工人在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是。
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劳动力自身的价值是两个不同的量。
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
剩余价值是由雇用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占有的超过劳动力自身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的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工作日的长度)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提高,缩短)。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选修2).doc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考点展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重大意义;2.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3.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主要作用;4.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5.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实现;6.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核心考点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1.正确理解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1)商品二因素:商品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能满足人们需要的属性,称为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本质属性、社会属性、特有属性。
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劳动二重性学说及其意义: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
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种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由马克思创立的。
这一学说不仅科学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而且为剩余价值论等其他理论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3)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的联系: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2.正确认识价值规律的作用(1)辩证地看待价值规律的作用①价值规律会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这一方面有利于社会资源在各部门的配置,另一方面由于这种调节具有局限性,也会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②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技术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但是,在私有制条件下,也容易形成技术垄断,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运用,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③价值规律能实现优胜劣汰。
这一方面会使社会资源从效益差的企业转入效益好的企业,从而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也会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高中政治 《经济学常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 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教学重点、难点本专题教学重点有三个: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意义,二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三是“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经济学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一生中两大发现之一。
劳动价值论是剩余价值论的基础,剩余价值论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搞清楚这两大理论的意义。
本专题的教学难点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及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意义。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抽象、最难理解的两部分内容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急需发展的内容之一。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认识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意义是一个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本单元内容的结构框架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条件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暴露,为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这一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
②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欧洲最发达的国家提到了首位,工人运动的发展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起来。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在欧洲最发达国家已经发展起来,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独立开展政治斗争的新阶段。
工人运动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
③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法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社会做出了淋漓尽致的批判,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天才的设想。
他们的思想同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一同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2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练习题

专题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暴露,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性②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历史进入了无产阶级独立开展政治斗争的新阶段,工人运动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③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同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成果一同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④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其直接理论来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是人类经济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
这种变革体现在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 A.科学地揭示了物的背后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B.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国民财富的生产和分配C.运用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科学方法研究生产关系D.进一步使劳动价值论科学化,创立了剩余价值等理论3.空想社会主义的根本缺陷在于 ( )①没有看到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阶级对立②未能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根源③未能提出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的生产关系④未能找到通向未来社会的正确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甲经过数十年的学习、钻研和实践,成了火箭的成功制造者;而乙未经过专门学习、训练,成了植树工人。
则甲和乙的劳动 ( )①甲是复杂劳动,乙是简单劳动②甲是简单劳动,乙是复杂劳动③同等时间内,甲乙创造的价值一样多④同等时间内,甲创造的价值比乙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马克思指出,劳动二重性学说是《资本论》的崭新因素之一,是“批判地理解全部问题的秘密所在”,“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A.商品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B.生产商品的劳动过程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C.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D.同样时间内,复杂劳动比简单劳动创造更多的价值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归所在企业资本家所有B.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归农业资本家所有C.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D.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全部新价值7.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付给一天的工资,可见资本主义工资是( ) A.劳动的价格B.工人的全部劳动报酬C.剩余劳动的报酬D.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8.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①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②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③使资本主义看到了自己的危机和灭亡④揭示了两大阶级的对立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 A.商品流通领域中商品的加价B.商业店员所创造的剩余价值C.商业资本家在商品买卖中贱买贵卖D.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10.在同一时空条件下,生产同样的商品,不同生产者有的赚钱有的赔钱,其根本原因在于( ) A.生产技术条件不同B.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不同C.出售产品的价格不同D.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高中政治选修二精品学案: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1)

专题总结学案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商品的二因素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二因素,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劳动二重性学说的主要内容①生产商品的同一个劳动过程包括两个方面,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形式上各不相同的劳动叫具体劳动;人的体力和脑力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叫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②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
具体劳动创造出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名师点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使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名师点拨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质,也揭示了资本主义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三、剩余价值的分割(1)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未必全部归他所在企业的资本家所有,它要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银行资本家等各类资本家中分割。
(2)农业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和土地所有者获得的地租都来自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也就是说,农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要在农业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分割。
四、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
名师点拨产业资本家要使其资本循环顺利进行,一方面他必须把全部资本按一定比例分成三个部分,使三种形式的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存在;另一方面,他还必须使不同部分的资本依次从一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保持资本的三种形式在时间上相继转化。
五、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名师点拨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尖锐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
1.(2014·天津高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工业大省正在兴起一股“机器人换人”的浪潮。
高二政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二政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试题答案及解析1.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三种形式分别是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生产资本B.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D.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答案】D【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产业资本。
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
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三种形式分别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2.生产相对过剩是A.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B.经济增长与发展的一般规律C.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D.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答案】D【解析】本小题考查的是生产相对过剩。
没有难度,只是对基础知识的再现。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生产相对过剩。
3.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是 ( )A.靠延长工作目的长度来获得B.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平均劳动生产率的结果【答案】C【解析】略4.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从它的某一种形式出发,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实现价值增殖,再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
资本循环依次采取的资本职能形式有 ( )①商品资本②借贷资本③生产资本④货币资本A.①③④B.④①③C.④③①D.①②③【答案】C【解析】略5.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随着对它的消费()A.其使用价值消失,价值也消失B.其使用价值和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C.只能再生产出和自身价值相等的价值D.能生产出大于其自身价值的价值【答案】D【解析】略6.产业资本循环中,属于流通领域的阶段是()A.购买阶段和生产阶段B.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C.销售阶段和消费阶段D.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答案】D【解析】略7.某工商银行发放工业贷款4000万元,平均年利率为6%;全年吸收存款3000万元,平均年利率为4%。
全年支付给职工工资30万元。
该银行在该年度获得的利润是( )A.80万元B.90万元C.100万元D.120万元【答案】B【解析】略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A.危机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高涨阶段B.萧条阶段、复苏阶段、危机阶段、高涨阶段C.危机阶段、高涨阶段、萧条阶段、复苏阶段D.危机阶段、萧条阶段、高涨阶段、复苏阶段【答案】A【解析】略9.剩余价值是( )A.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和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之间的差额B.商品的价值和新价值之间的差额C.商品的价值和购买生产资料的价值之间的差额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差额【答案】A【解析】略10.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在于( )A.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B.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劳动价值C.在商品流通中贱买贵卖D.采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答案】A【解析】略11.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根本方法是( )A.坚持唯物论B.坚持唯物辩证法C.坚持科学的研究方法D.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答案】B【解析】略12.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 )①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剩余价值②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物质资料的生产③资本主义条件下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④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增加剩余价值的主要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答案】D【解析】略13.某资本家经营的企业通过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其生产商品花费的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10%,由此形成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那部分是A.超额剩余价值B.绝对剩余价值C.相对剩余价值D.剩余价值【答案】C【解析】略14.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A.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C.社会购买力的降低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遭受破坏【答案】A【解析】略1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告诉我们A.每一次交换,商品的价格都与价值相符合B.价值只能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C.价格受价值和供求的决定D.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答案】B【解析】略16.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其不同点是 ( )A.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把国民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他们所研究的只是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关系。
高考政治总复习 专题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课

点 阐 释
自 主 梳 理
名 师 讲 坛
考 向 聚 焦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重大意义
考 点
阐
释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对象,不仅 自
使劳动价值理论进一步科学化,而且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社会资
主 梳
理
本再生产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和
名
方法的变革。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无产阶级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
会生产力的发展。
名 师
讲
第三,实现优胜劣汰。
坛
考
向
聚
焦
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
考 点
阐
释
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马克思认为商品和价值体现的是 自
主
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生产关系,都是历史的产物。马克
梳 理
思揭示了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与商品的二因素之间的关系,使
名 师
讲
坛
劳动价值论成为科学。并在其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科学地揭示了 考
向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聚 焦
1.价值规律理论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在
考 点
阐
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 释
自
主
相等的原则进行。
梳
理
(2)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挥
名 师
作用的表现。
讲 坛
考 向 聚 焦
(3)价值规律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考 点
阐
第一,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伟大贡献》学案主讲教师:朱勇一、考点提示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2、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3、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二、知识框架三、课堂在线【情景引导】当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
结果,得票高居榜首者是马克思,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排在第二位,以下是具体的排名。
1)卡尔·马克思;2)阿尔伯特·爱因斯坦;3)艾萨克·牛顿爵士;4)查尔斯·达尔文;5)圣托马斯·阿奎纳(中世纪意大利神/哲学家);6)史蒂芬·霍金;7)伊曼纽尔·康德;8)雷内·笛卡尔;9)詹姆斯·麦克斯韦尔;(物理学家)10)弗里德里希·尼采。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创立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创立的时代背景(1)创立的经济条件:_________________。
(2)创立的政治条件:_________________。
(3)创立的理论来源: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的变革(1)内容上的变革:不不仅使劳动价值论进一步__________,而且创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了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变革。
(2)研究对象的变革:资产阶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__,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__。
(3)制定了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研究方法: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根本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1、商品理论(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来_______的_________。
(2)商品的二因素: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商品的二因素。
_________ 是商品的自然属性,___________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劳动的二重性:______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_____创造商品的价值。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4)商品的价值量及其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1)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______________决定的。
2)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_______________成反比。
2、货币理论(1)含义:货币是从_______中分离出来,________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本质是___________。
(3)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货币的两大基本职能。
3、价值规律理论(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_________________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____________相等的原则进行。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_________围绕_________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
(3)价值规律的作用。
1)自发地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有利于资源的________;但这种调节具有局限性,也会导致社会资源的___________。
2)促使商品生产者提高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发展;但在私有制条件下,也容易形成技术垄断,阻碍新技术的推广和利用,不利于_________的发展。
3)实现__________,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效率的提高;但在私有制条件下,也会使商品生产者________。
4、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意义(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_________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古典学派劳动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与斯密、李嘉图把商品、价值等看成是永恒的范畴不同,马克思认为它们都是_________,从而科学揭示了它们所体现的_______________ 的生产关系。
(3)他科学回答了古典学派没有回答、也不可能回答的问题,使劳动价值论成为_____。
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联系及其发展趋势。
(二)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情景引导】布鞋厂的老板比特为了组织生产,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佣了鲍波等众多工人,并按其劳动力的日价值量,支付给鲍波日工资10美元。
在厂里,鲍波一方面使用生产工具加工原材料,生产出新的商品,把生产资料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另一方面,他消耗劳动力形成新价值。
鲍波一天工作8小时,他创造的新价值是16美元。
(1)比特为了组织生产,除了雇佣鲍波等工人以外,还需要从市场上购买什么?(2)鲍波每小时的劳动形成了多少新价值?鲍波在多长时间内所创造的新价值相当于比特支付给他的工资?(3)在本例中,鲍波自身劳动力的日价值和鲍波日创造的价值分别是多少?(4)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什么?1、剩余价值理论含义(1)含义:剩余价值就是雇佣工人在_______内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____________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2、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
【情景引导】比特为了从鲍波身上赚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决定每天劳动时间延长2小时,这样鲍波每天创造的新价值增加到20美元,从而使比特获得的剩余价值由过去的每天6美元增加到每天10美元。
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必要劳动时间就缩短了。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比特不延长工人劳动时间,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在_____________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
(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时,由于缩短____________,相应延长_______________而进行的剩余价值生产。
3、剩余价值的实现【情景引导】比特为了维持企业正常生产,必须使购买、生产和销售同时进行。
这样,他的资本必须一部分以货币的形式存在(称为货币资本),一部分以生产要素的形式存在(称为生产资本),还有一部分以商品的形式存在(称为商品资本);他还必须使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者之间能够顺利地依次转化,否则他的企业运行就要出问题。
如果比特加强管理,同时市场上对鞋的需求量上升,比特制鞋厂的产品就会出现供销两旺的状况。
这时,比特发现他的资本周转速度大大加快,他获得的剩余价值也更多了。
(1)产业资本在它的一个运动过程中,要经过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上,它的存在形式是什么?(2)产业资本的运动要顺利进行下去,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什么?(3)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资本周转速度加快,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有何影响?(1)剩余价值在________中创造,还要在__________过程中才能实现。
(2)经过资本(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实现剩余价值。
1)产业资本的含义:投资于__________的资本。
2) 产业资本的三个阶段:产业资本在它的运动过程中,要以次经过_____、______、_______ 三个阶段,分别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形式。
3) 资本循环: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从他的某种形式出发,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实现价值________,再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
4、剩余价值的分割(1)在资本主义工商业领域分割:产业利润、______、_____、_______。
(2)在资本主义农业领域分割:地租、________。
5、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评价)(1)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组织生产的目的是获得_______,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__________的生产。
(2)该理论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条件下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___ ,揭示了两大阶级之间的____。
这对工人认清自己的地位、提高阶级觉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情景引导】镜头一:牧场主将牛奶倒入大海,将奶牛大批杀掉,农场主将土豆翻入地下当作肥料,拿玉米棒子当作燃料,织布厂将成匹的布烧掉。
镜头二:企业纷纷倒闭,工人因失业而失去收入来源,生活异常窘迫。
(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什么?(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哪里?1、经济危机理论的主要内容(1)实质:_______的危机。
不是生产的______过剩,而是________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足的过剩。
(2)根源:资本主义的________。
即生产的_______和生产资料的_______ 占有之间的矛盾。
(3)基本矛盾的表现:1)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_______和整个社会生产的________状态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生产_______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_______ 之间的矛盾。
2、经济危机理论的意义(1)批判了萨伊“_____________”理论;(2)指出李嘉图“______________”的错误;(3)科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________及其________;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__________,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
【思维探究】材料1:某华人科学家和他的团队研发出“纸电池”。
纸电池使用印刷与压层技术进行生产,厚度仅0.5毫米,可以任意弯曲和裁剪。
纸电池作为音乐贺卡、智能卡、电子标签等低功率消耗电子产品的工作电源,应用领域十分广泛。
材料2:A4纸大的纸电池的成本价为1元人民币,小的只有几毛钱甚至几分钱。
纸电池的使用寿命达两三年。
纸电池环保的材质避免了传统电池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可作为一般废物加以处理。
材料3:该华人科学家携“纸电池”研发成果回国,在政府部门等主办的2009中国科技创业计划大赛中,获得了百万元的创业基金(来自社会投资)。
对他而言,成立新公司只是一个起点,在中国创建世界上最大的可印刷电子工业基地才是真正目标。
根据价值规律理论,分析该“纸电池”新公司应怎样继续吸引投资。
参考答案:(1)价值规律促使社会资源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之间流动。
该公司应通过产品推广,引导和扩大市场需求。
如果纸电池供不应求,价格高于价值,获利增加,会吸引投资流入纸电池生产领域。
(2)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刺激他们提高劳动生产率。
该公司应通过改进技术、加强经营管理、降低个别劳动时间,使自己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赢得投资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