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品德教案大自然,谢谢您(9)_人教(新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第8课大自然,谢谢您(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大自然,谢谢您》名师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感恩自然。
2.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
3.通过活动与自然交流,共在中成长。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户外活动照片2.教师准备:(1)PPT课件(2)大自然的自然馈赠实物和图片、户外活动的安全和环保教育案例课时安排:共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主题话题“大自然的礼物”。
第二课时完成主题话题“大自然中的快乐”和绘本“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感知大自然与人类物质生活的紧密联系。
2.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有共在感,感恩自然。
活动一:“礼物”的来源(板书:礼物)导语:小朋友们,你们平时收到过礼物吗?都有些什么呢?收到礼物时你的心情怎样?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PPT,呈现P30-31上部的四组关系图。
出示任务:辨别米饭、丝绸、房屋、水果是谁送来的“礼物”?思考人类为获取这些“礼物”又做了些什么?反馈指导:1.交流:说说米饭、丝绸、房屋、水果分别是谁送来的“礼物”。
土地、春蚕、泥沙、钢材、木材、阳光、水都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所以说是大自然给我们送来了这些“礼物”。
(板书:大自然)2.讨论:人类为获取这些“礼物”又做了些什么?小结:人类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既来自于人们辛勤的劳动创造,也离不开大自然的无私馈赠。
活动二:寻找新“礼物”导语: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也是大自然给人类的“礼物”呢?出示任务:举例说说大自然还给人类送来了哪些“礼物”,并试着说出“礼物”的来源。
反馈指导:1.交流:你还知道大自然给人来送来了哪些“礼物”?2.追问:这些“礼物”是怎么来的?3.展示:教师补充介绍大自然送给人类的其它“礼物”,相机出示实物或图片。
4.激情:欣赏乐曲《感恩大自然》。
小结:大自然的“礼物”对人类来说非常重要,可以说没有大自然的这些馈赠,人类就无法生存,我们应该对大自然常怀感恩之心。
活动三:课外再寻“礼”导语:我们在课堂上了解到的“礼物”只是大自然所有馈赠中的一小部分,要想充分感受自然的慷慨馈赠,还需要我们走出课堂,走进自然。
一年级下册品德教案大自然,谢谢您人教(新版)

一年级下册品德教案大自然,谢谢您人教(新版)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1)了解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毫不相关,给予辛勤休息的人民丰厚的报答。
(2)增强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力、感受力和欣赏力,自动去维护环境。
2.情感与态度(1)情愿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
(2)经过了解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培育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3.行为与习气(1)能积极地投人到学习活动中去,逐渐培育爱提问、爱实验的习气。
(2)体会大自然的美,进而培育维护大自然、维护环境的看法。
4.进程与方法经过小组交流、课件展现、观看视频资料,了解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做到感谢大自然,维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知道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毫不相关,给予辛勤休息的人民丰厚的报答。
(2)体会大自然的美,进而增强环保看法。
2.难点:经过了解大自然的信息,培育热爱自然的情感,体会大自然的美,增强环保看法。
教学设计:教学预备教员预备:多媒体课件、大自然的视频资料景色。
先生预备:跟家长一同搜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物。
入手制造献给大自然的礼物。
教学进程活动一:故事导入,激起学习兴味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下面我们就来听故事吧。
边听边想这里讲的故事通知了我们什么呢?〔出示视频资料: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谁来通知教员这个故事通知了你什么?〔孝敬感恩父母〕师:是啊,父母是生育我们的亲人,我们都应该心胸感恩之心,感谢他们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让我们悄然得说声:爸爸妈妈,谢谢您!父母生育了我们,我们要感谢,那么我们每团体都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生活的环境,我们应不应该对大自然也说声:谢谢呢?〔应该〕〔师贴课题:大自然,谢谢你〕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悄然地和大自然打个招呼吧〔大自然,谢谢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第三课大自然,谢谢您活动二:大自然的礼物师:孩子们,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无私的大自然给了我们丰厚的礼物,接上去就让我们享用自然景色,感受一下自然之美!猜一猜大自然给了我们什么呢(课件展现画面) 画面一:教材第30页图一图二图三师:你知道画面通知我们什么了吗?生:农民伯伯在稻田里插秧。
一年级下册品德教案大自然,谢谢您人教(新版)

《大自然,感谢您》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知识与技术(1)认识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有关,赐予勤劳奋动的人民丰厚的回报。
(2)加强对自然现象的察看力、感觉力和赏识力,主动去保护环境。
2.感情与态度(1)愿意亲密大自然,喜爱在大自然中活动,感觉大自然的美。
(2)经过认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品,培育热爱自然、亲密自然的感情。
3.行为与习惯(1)能踊跃地投人到学习活动中去,逐渐培育爱发问、爱实验的习惯。
(2)领会大自然的美,从而培育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4.过程与方法经过小组沟通、课件展现、观看视频资料,认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品,做到感谢大自然,保护环境。
教课重难点1要点:(1)知道大自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有关,赐予勤劳奋动的人民丰厚的回报。
(2)领会大自然的美,从而加强环保意识。
2.难点:经过认识大自然的信息,培育热爱自然的感情,领会大自然的美,加强环保意识。
教课方案:教课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自然的视频资料风景。
学生准备:跟家长一同收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礼品。
着手制作献给大自然的礼品。
教课过程活动一: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师:孩子们,你们喜爱听故事吗?(喜爱)下边我们就来听故事吧。
边听边想这里讲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出示视频资料: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谁来告诉老师这个故事告诉了你什么?(孝敬感恩父亲母亲)师:是啊,父亲母亲是生养我们的亲人,我们都应当心胸感恩之心,感谢他们对我们的关怀和照料,让我们轻轻得说声:爸爸妈妈,感谢您!父亲母亲生育了我们,我们要感谢,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给我们供给了生计的环境,我们应不该该对大自然也说声:感谢呢?(应当)(师贴课题:大自然,感谢你)孩子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轻轻地和大自然打个招呼吧(大自然,感谢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单元第三课大自然,感谢您活动二:大自然的礼品师:孩子们,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无私的大自然给了我们丰厚的礼品,接下来就让我们享受自然风景,感觉一下自然之美! 猜一猜大自然给了我们什么呢( 课件展现画面 )画面一:教材第30 页图一图二图三师:你知道画面告诉我们什么了吗?生:农民伯伯在稻田里插秧。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8课《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

3.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珍惜人们的劳动成果,珍惜大自然的礼物,跟大自然和谐相处。
环节四:
阅读绘本
体会自然
1.绘本故事:你们知道吗?大自然不仅给我们带来快乐,还会用语言向我们传递讯息呢!(出示30-33页绘本《大自然的语言》)
2. 课后实践:小朋友们,大自然的语言随处可见,你还听懂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呢? 听听这几位小朋友怎么说?
最后,让我们用一首儿歌结束今天的学习,老师读一句,你们跟着读一句。
(出示儿歌)
学生读儿歌
以读儿歌的形式,提高学生兴趣,把学生带到一个浪漫的境界,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快乐并懂得感恩大自然
达标检测
利用节假日走进大自然,找一找还有大自然馈赠我们的礼物?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
板书
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涉及了三条线索:第一,熟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来源于自然界的馈赠;第二,通过一年四季的户外活动,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第三,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用自身的勤劳与努力回报大自然的馈赠,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情趣。围绕三条线索,教师设计了基本问题:“大自然带给我们什么?”“我们该怎么感谢?”从而将课文的框架脉络通过其余的小问题得以建构。而这些问题正是围绕每一课的课时目标而设计,从课时目标出发设计评价要求,构建相应的教学活动,形成“以终为始”的教学设计。
1.学生观看视频《小米粒的自述》
第8课 大自然,谢谢您 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8课大自然,谢谢您(教案)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与自然对话,在大自然中嬉戏、玩耍,感知大自然的多重馈赠,体会因为人们的辛勤劳作才使大自然更富有生机与活力。
2.道德修养:听懂大自然的语言,了解与大自然交流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增强对自然的敬畏感,体会与同伴回归自然的快乐。
3.责任意识:感受大自然给勤劳的人们丰厚的回报,感恩自然,感恩劳动者。
体会与自然共存的美好,产生亲密接触大自然的意愿。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寻找大自然的礼物,了解人类的衣食住行用都离不开大自然。
(重点)2.认识到人类对大自然的依存关系,知道人类通过自身的勤劳与努力回报大自然的馈赠,懂得感恩自然。
(难点)教学过程一、接触大自然的礼物1.引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大自然当中的风、花草树木和动物,它们都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礼物,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大自然,和大自然亲密接触。
(板书:8 大自然,)2.提问从早晨起床到进学校,你做了哪些事?用了哪些物品?预设:穿衣、洗漱、吃饭、出行、读书。
3.思考我们穿的衣服、洗脸刷牙时用的水、吃的饭、乘的车、读的书……这些物品中,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礼物?预设1:水是来自大自然的礼物。
预设2:米饭是来自大自然的礼物。
4.追问我们穿的衣服住的房子、乘的车、读的书和大自然有没有关系呢?二、认识大自然的礼物1.米饭的来历(1)出示:出示教材第30页第一组图(一碗白米饭的来历)。
(2)提问:谁知道白白的米饭来自哪里吗?预设1:来自锅里。
预设2:来自超市里。
预设3:来自稻田里。
(3)播放:播放视频“一粒米的来历”。
视频内容:我是大米,属于稻米家族。
每年春天,我从一粒种子孕育成秧苗,再从温暖的育苗棚里搬家到稻田里。
农民伯伯帮我施肥、浇水、拔草、除虫。
我吸收着水分、沐浴着阳光,长啊,长啊……到了秋天,我从一粒种子变成金黄的稻米,剥去外壳,我就成了白白的大米。
(4)思考:仔细观察教材第30页第一组图,一粒种子长成稻米,离不开什么?预设1:离不开阳光、水、土壤、空气。
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与反思-8. 大自然 谢谢您|部编版

果农叔叔开春之前剪枝、捉虫、施肥,为了给大家奉献出绿色无污染的果子,秋天才会有如此香甜的果子。
6、展示家乡北海的风景图片和渔民们打来的各种海产品。
这是我们的家乡北海,每到开始捕捞的季节,渔民就会驾着小船顶着风浪,驶到很远的海面上,撒下网,打捞上来许多新鲜的海产品,让我们享用。所以在我们品尝每一道海鲜的时候,想想那些风里来,浪里去的渔民们!
二、学情分析:
学生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经历了半年的学习生活,对客观事物有一些粗浅的认知,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外界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但由于年龄偏小,而且大都居住在城镇,平日里接触的都是城市里的生活,置身于乡村的机会较少,所以对教材中出现的衣、食、住等图片了解不多。因此,课前我布置了收集大自然礼物的任务,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在这种体验中真切地感知大自然。
家乡的北海渔民创设生活教师讲述工人叔叔顶捕鱼的课件情境学着烈日爬上高高的架子上辛苦地工作有时会生结合自25分30秒己的生活有些危险但他们认真盖每一座房子这样才有我们美好的家园
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
课题:大自然,谢谢您
版本
人教版版
年级
一年级
学校
教师姓名
课时
第一课时
2、结合本课的特点,我充分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进行教学,给学生以较强的感性认识,增强学生爱护大自然的责任感。师生共同准备了数量颇多的大自然礼物,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提升了学生对自然的情感与认知,实现了对日常生活的意义引导与建构。
3、儿童对于大自然充满了好奇,他们渴望了解大自然,渴望在自然中体验。但是对于刚跨进校门才半年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不太明白我们与自然互相依存的关系,更不懂得保护地球家园是每一个地球成员的责任。因此,最直观的教学是将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直观的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与保护意识。这一设想由于各方面原因没能实现,所以只能在课前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然后利用多媒体辅助来辅助教学。这是不足之处。
大自然,谢谢您-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大自然,谢谢您-部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概念和重要性。
2.理解大自然的美好和丰富多彩。
3.明确自己在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
二、教学重点1.了解大自然的概念和重要性。
2.明确自己在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
三、教学难点1.如何通过生动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大自然的重要性和美好之处。
2.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的责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听歌曲等方式,了解大自然的美好和丰富多彩。
2.引导学生讨论大自然对我们的生活和发展的重要性。
2. 了解大自然的概念和重要性1.通过展示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概念。
2.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进一步了解大自然的重要性。
3. 明确自己在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1.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
2.分组讨论,展示自己的想法和措施。
3.展示与学生思路相似的实际案例,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运用到实际中。
4. 活动设计1.组织学生到社区或学校附近的公园、花园等地实地观察大自然。
2.让学生每人拍摄一张与大自然相关的照片,并写下该照片的相关感受和思考。
3.在课堂上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照片和思考。
五、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度认识大自然的重要性和美好之处,并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等方面应该承担的责任。
活动设计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性,是一节富有成效的课堂。
一年级下册品德教案大自然,谢谢您_人教(新版)

《大自然,谢谢您》教学设计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教学目标: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大自然,谢谢您
一、教学目标:
1.亲近大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2.在与大自然共在中成长,领悟大自然的博大,形成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感恩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欣赏大自然的美好,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小手拉大手,追根溯源,寻找大自然的礼物。
1、诗歌导入,齐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
辛苦。 畅谈对诗歌的领悟。
2、引入寻找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
让学生共同探讨教材图例中呈现的内容,从自己的吃、穿、住、行、学习等方面,
选定合适的生活用品或学习用品,以小组为单位,与小组同学一起追根溯源,寻
找他们的“老家”。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人们的吃、穿、
住都来自自然,让学生了解人类对大自然依存关系;由于人类的积极
活动,使得大自然更加有生机与活力。
3、让学生感受丰富、博大的大自然用空气、阳光、水、土地等诸多资源养育
了人类。同时感知“大自然只对勤劳的人们赋予丰厚的回报”,劳动成果来之不
易,使用者要倍加珍惜。
4、大自然给予人们的智慧启迪。
(1)、天上的白云飘得高,明天可能是晴天;
(2)、地上的蚂蚁忙着搬家,可能要下雨,出门要带雨伞。
(3)水里的蝌蚪,就像黑色的“逗点”。在水面上写着:
第 2 页
春天已到人间。
(4)大雁集队南飞,就像“人”字一般。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已在眼前。
活动二:感受大自然中的快乐
1、在大自然中,我们收获了很多东西,也感受到了很多快乐。大家一起谈一
谈自己在大自然中活动时感受到的快乐吧。
2、齐诵教材33页。引导学生在熟读成诵的过程中关注小诗
中的细节,感受与自然亲密接触时美好愉快的心情。
3、引导学生结合春游、假期交游以及前期活动进行回忆畅谈,让学生细品一年
四季中与大自然相处时的快乐,交流自己的独特体验,感受大自然对人类慷慨赠
与的美好,并以大家喜爱的小诗做小结。
大自然,谢谢你
谢谢你的风,
谢谢你的雨,
谢谢你造化四季。
春天迈着轻快的步子来了,
百花吐艳,竹林有些生气,
哗哗的唱歌,花草印着竹林。
显得很有生机勃勃的景色。
夏天带着炙热来到人间,
夏天花儿朵朵艳丽,
第 3 页
红,白,紫,
空气清香,
风哗哗的吹过, 花儿多美。
秋高气爽的天, 轻棉的云。
洁白的云, 冬天来了,
花儿调谢了, 叶儿黄了。
森林沉睡了,
树木孤零零的一个在冬天肃立着。
谢谢你交换四季, 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 不同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