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分类汇编带译文鉴赏版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分类汇编一、【2018年高考新课标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14.B15.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精准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
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考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
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
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望,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野歌《野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
此诗前四句紧扣诗题叙事,后四句诗人脱口抒怀,表达了诗人“屈穷心不穷”的高远志向,寄寓了诗人对未来的热情向往。
全诗以写景收结,寓议论、抒情于景物描写之中,意境深远,脉络清晰,音节浏亮,基调昂扬,充满了激情。
作品名称野歌创作年代中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七言古诗作者李贺作品原文野歌1鸦翎羽箭山桑弓2,仰天射落衔芦鸿3。
麻衣黑肥冲北风4,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5,枯荣不等嗔天公6。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蒙蒙7。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野歌:在田野中放声高歌。
鸦翎羽箭:用乌鸦羽毛做成的箭。
山桑:即桑树,木质坚韧,可制弓箭。
2024届北京市高三上期末语文分类汇编(师生版):《论语》(《红楼梦》)阅读

《论语》(《红楼梦》)阅读(师生版)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卷11.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共10分)子夏【1】之门人问交【2】于子张。
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注释:【1】子夏:子夏与后文的子张都是孔门弟子。
【2】交:交朋友。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①嘉:②矜:(2)以下孔子言语可以支持子夏说法的是,可以支持子张说法的是。
(填序号即可)(2分)①泛爱众,而亲仁。
(《论语·学而》)②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3)子夏、子张之言皆闻于孔子。
针对同一个话题,孔子对子夏与子张的教导为何有所不同?这体现了怎样的教育思想?请分别结合以下两则材料分析。
(6分)①商(子夏)也宽,……师(子张)也褊,……(蔡邕《正交论》)②本章子夏之教门人,盖初学所宜守;子张之言,则君子大贤之所有事。
(钱穆《论语新解》)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共10分)①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论语·公冶长》)②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论语·雍也》)③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论语·述而》)④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为政》)⑤黄诚甫问“女与回也孰愈”章。
03 文言文阅读(高三上)-三年模拟(2018-2020年)北京市各区高三语文试卷分类汇编

第一:试题部分海淀区2018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2题。
萧氏梅亭记文天祥庐陵贡生萧元亨,江西帅平林公之孙,赣州龙南县丞之子。
早孤,有立,克肖厥.世。
于其读书游息之暇,有自得焉,乃作亭于屋之西偏,周之一径,被.径一梅。
亭后有廊,有诗画壁间,前方池,广五尺,饲鱼而观之。
邻墙古树,蔽亏映带,清风徐来,明月时至。
君领客于此,上下谈笑。
客多乃祖父旧游,而君乐从之,称其家儿也。
君名亭曰“梅”,而属其客请记于予。
予昔者登平林公之门,入其园台,观沼渚卉木竹石。
曲折靡景,登览幽远。
公缓步徐行,杯酒流行,古君子也;退从赞府①,与其次子江陵支使,昂然野鹤,粲然华星,南金荆玉②,应接不暇,佳公子也。
今是园也,亭馆日以完美,草木日以茂密,元亨兄弟又从而增大之。
夫高台曲池,百岁倏然,此孟尝君之所以感慨于雍门周者也。
予于君不十年间,俯仰三世。
昔也念其门之遭,今也贺斯国之幸,则告于元亨曰:天地闭塞而成冬,万物棣通而为春。
方其闭塞也,阴风觱篥③,寒气赑屭④,众芳景灭,万木僵立,何其微也。
及其棣通也,木石所压,霜露所濡,土膏坟起,芽甲怒长,何其盛也。
天地生意,无间容息。
当其已闭塞之后,未棣通之前,于是而梅出焉。
天地生物之心,是之谓仁,则夫倡.天地之仁者,盖自梅始。
今君之乐斯亭而赏斯梅也,其何以哉?天地莫不有初,万物莫不有初,人事莫不有初,人心莫不有初。
君从其初心而充之,无非仁者,梅而.有知,吾知其为君欣然矣。
昔东坡记灵璧张氏园亭,推本其先人之泽,而拳拳然望其子孙,且将买田泗上,以与张氏游焉。
予里人,辱君好旧矣,宜甚于坡之爱张氏也。
【注释】①赞府:古代对县丞的别称。
②南金荆玉:南方的金石和荆山产的璞玉。
③觱篥(bìlì):古代乐器,声似大风触物。
④赑屭(bìxì):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形似龟,常做奋力昂首状。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克肖厥.世厥:他的 B.被.径一梅被:覆盖C.则夫倡.天地之仁者倡:倡议 D.梅而.有知而:如果8.下列诗句中所咏之梅与文中所赞之梅的品格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东风才了又西风,群木山中叶叶空。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训练(训练版+教师版)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训练(训练版+教师版)高考语文诗歌比较鉴赏(教考融合类试题)分类训练一、比较鉴赏点(内容理解)登赏心亭①陆游蜀栈秦关岁月道,今年乘兴却东游。
全家稳下黄牛峡,半醉来寻白鹭洲。
黯黯江云瓜②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
孤臣老抱忧时意,欲请迁都③涕已流。
①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陆游奉召从四川回临安,是年秋天路过建康。
②瓜步:即瓜步山。
与建康隔长江相对。
③迁都:南宋初年,主战派主张建都建康,主和派主张建都临安,建都问题成为两派斗争的一个焦点。
问题: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是登楼抒怀之作,还写了“涕流”的情状。
试比较这两首诗中“涕流”原因的异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相同点:都因时局动荡、国家安危而忧伤落泪。
不同点:①所见之景不同:杜甫面对恢宏气象,引发个人孤独无依之感;陆游面对肃杀凄凉之景,由喜转忧,深感前途渺茫。
②个人境遇不同:杜甫暮年独自漂泊西南,处境困顿;陆游奉召东游,虑及迁都之策难以实现。
二、比较鉴赏点(形象意象)满江红·赤壁怀古(宋)戴复古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
形胜地,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___ 问题: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描绘了周瑜的形象。
请从手法与用意两个角度分析两首词塑造周瑜形象的不同点。
答案:手法:①正面描写:《念奴娇》使用了外貌、神态描写,形象地展现了周瑜的儒雅;《满江红》则总括性地概写周瑜气度不凡。
②侧面描写:《念奴娇》用小乔来正衬周瑜的英雄风度;《满江红》则用曹操反衬周瑜的英雄气概。
用意:《念奴娇》借周瑜表达自己华发早生、功业难就的苦闷;《满江红》则借周瑜来表达对时世的感伤。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其二) 李商隐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语文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元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传统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给景德镇的制瓷工业带来空前的繁荣,为景德镇成为中国瓷都奠定了基础。
青花瓷青白相间的色彩体系蕴含了一种传统审美的意趣。
在古代,受道家朴素主义色彩观的影响,素色契.合了大众的心理,而青花瓷是一个从素色到彩色过渡的瓷器品种,它以青白二色的协调白雪,处理让这一过渡变得温和而不至于过激。
在青白之间,有一种宁静之感:白色的纯洁如皑皑..给人无限遐.思;而青色则让人的灵魂超逸。
这种审美意趣,使青花瓷的色彩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简净雅逸之气。
青花中的白色不是苍白,这种色彩是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成,所以这种白色有一种白里泛青如玉般莹润的色泽;青花中的青色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加入铬、锰、铜等元素调配而成的,蓝得深邃、沉静。
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青花瓷作品通过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将青花雅逸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是乾隆官窑摹古创新的珍品器物。
它在参照传统抱月瓶器型制作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创新,整体造型端庄隽.秀,束口圆腹,张弛有度。
瓶口为蒜头式样,上绘青花缠枝莲纹;腹部前后台面以青花卷草纹饰钩边,并将豆青釉填于其中。
主体画面大量留白,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
从整体来看,它在青白相间的色彩空间里展现了艺术家独有的东方神韵,青花画面透出的那种淡淡的禅意,使人顿感幽雅清逸的仙风道骨之美。
(取材于应海燕的相关文章)1.下列对材料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元代之前,中国的传统制瓷业以烧制素瓷为主B.青花瓷的青白二色协调温和,具有简净雅逸之美C.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表现青花瓷之美D.官窑青花瓷的主体画面布局繁密,彰显肃穆之感2.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契.合:“契”读作qiè意思是“符合”B. 皑皑..白雪:“皑”读作ái 意思是“洁白”C. 无限遐.思:“遐”读作xiá意思是“空闲”D. 隽.秀:“隽”读作juàn 意思是“清秀”材料二景德镇制瓷史上具有特色的产品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宋代的青白瓷,第二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第三是清代的粉彩瓷。
2018届高三古诗鉴赏试题24道题(含答案)

2018届高三古诗鉴赏试题高三语文备课组吴国秀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甫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
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
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
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得一官。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尽情饮酒。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节极力状写韦曲的夏日景色。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对“爱煞人”的反说,有曲折之妙。
E.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盛衰之感,本诗也通过眼前景物的描绘而抒物是人非之感。
2.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 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
”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③。
【注】①玉垒:山名。
②西山寇盗:指吐蕃。
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3.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春望》)一样,同是正衬手法。
“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
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D.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2018届北京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2018东城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送别高适昨夜离心正郁陶,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送友人远行,内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
B.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
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
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16.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赠汪伦》)B.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
(黄滔《马嵬二首》)C.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李约《观祈雨》)D.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
(李中《思九江旧居三首》)17.《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①本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白居易《琵琶行》也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其诗云:“_______,________。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②本诗写送别,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场景:“乃瞻衡宇,_______,僮仆欢迎, ________。
”③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之作,王诗云:“城阙辅三秦,________。
与君离别意,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B16.D17.(6分)要点一:《送别》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惆怅不舍的心情;《别董大》写诗人对朋友的鼓励,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
2018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讲评版)

3、强调作文要有体验 (1)微写作在此突出了名著阅读中“读”的重要性; (2)《论语》怎么考?海淀的期中、期末试卷似乎指明了 方向; (3)大作文的第一个记叙文设置与2017年高考记叙文命题 极其相似; (4)议论文的命题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 台。 如果我们平时对社会生活没有感悟思考的话,这则作 文题完成起来,是很困难的。我们除了需要对材料做系统 的梳理和提取外,还要针对具体要求,逐层理,完成作文 要求。
(1)强调阅读能力在解题中的体现,注重考查学生阅读过程中 的逻辑思辨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学以致用。 (2)信息筛选题型不仅注重文本信息的比对更加突出对学生语 言转换能力的考查; (3)小标题的选择有利于强化学生对中心思想的重视; (4)图表与链接材料的组合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5)文言文阅读中的最后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 延伸能力; (6)诗歌鉴赏结合比较阅读来赏析人物形象则是考查学生的文 学鉴赏能力。 (7)文学类文本《把他送到树上去》的读后感鲜有出现,考生 如能将后面设置的各个题型做出理想答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理 清文脉,看清作者行文思路和作者对所阅读文本原作者的创作背 景、心灵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分析,而且着意引导学生注重重点 词句的“赏析”和归因分析。 分析语言特色是小说类文本阅读的常考点,在读后感中出现具有 新意。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734字) 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 电望远镜,还未正式运行就新发现6颗脉冲星。中国 科学家在北京发布了它取得的首批成果。 “中国天眼”是中国“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 施之一,基于选址方法、索网主动反射面、柔性索结 合并联机器人的馈源支撑这三项中国自主创新技术, 它突破了射电望远镜工程的极限。在未来可预见的二 三十年内,它将是我们这个星球最先进、最灵敏的射 电望远镜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各区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教师版2018东城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8题。
送别高适昨夜离心正郁,三更白露西风高。
萤飞木落何淅沥,此时梦见西归客。
曙钟寥亮三四声,东邻嘶马使人惊。
揽衣出户一相送,唯见归云纵复横。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送友人远行,心惆怅郁结,夜已三更,难以入眠。
B.夜晚萤虫飞舞、秋叶飞落,秋雨连绵,诗人梦中又见友人。
C.报晓的钟声从远处传来,声声马嘶,把诗人从睡梦中惊醒。
D.诗人匆忙出门想送别友人,但驻足遥望,却不见友人身影。
16.诗人借钟声、马嘶衬出了清晨的宁静。
下列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白《赠汪伦》)B.铁马嘶风一渡河,泪珠零便作惊波。
(黄滔《马嵬二首》)C.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约《观祈雨》)D.犬吠疏篱明月上,邻翁携酒到茅堂。
(中《思旧居三首》)17.《送别》与《别董大》都是送别诗,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及抒情方式有所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①本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白居易《琵琶行》也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色,其诗云:“_______,________。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②本诗写送别,而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写到了自己与家人团聚的场景:“乃瞻衡宇,_______,僮仆欢迎, ________。
”③本诗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之作,王诗云:“城阙辅三,________。
与君离别意,_________。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B16.D17.(6分)要点一:《送别》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表达了惆怅不舍的心情;《别董大》写诗人对朋友的鼓励,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心态。
要点二:《送别》借秋天萧瑟的景物衬托了作者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别董大》借冬天的景色反衬作者的心情,后两句直抒胸臆。
18.(6分)①浔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②载欣载奔稚子候门③风烟望五津同是宦游人2018西城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氏东山草堂①杜甫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栗,饭煮青泥坊②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③,柴门空闭锁松筠。
注释:①东山:即玉山,又名蓝田山。
氏草堂与王维的蓝田辋川别业邻近。
②白鸦谷、青泥坊:地名,皆位于蓝田。
③王给事:指王维。
此时王维在朝中任给事中之职,而其辋川别业“柴门空闭”。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中的“汝”指“氏”,本诗是诗人到氏东山草堂做客而作。
B.作者在山中偶闻钟磬之声,日落时分望见暮归的渔樵,宁静祥和。
C.颈联写山中日常餐食难以下咽,以此反映出隐居生活的简朴粗陋。
D.前三联从所闻、所见、所食等多角度写山中生活,尾联发出感慨。
16. “有时自发钟磬响”一句,通过钟磬之声写出了宁静的氛围。
下列句子中对钟声的描写没有..体现宁静氛围的一项是(3分)A. 疏钟清月殿,幽梵静花台。
(储光羲《苑外至龙兴院作》)B. 楼影挂斜阳,钟声出深竹。
(于石《宿栖真院》)C. 落日钟声鸣远树,半空塔影倒寒汀。
(林票《题西湖山岩二首》)D. 斗转星移天渐晓。
蓦然听得鹈鹕叫。
山寺钟声人浩浩。
(净端《渔家傲》)17. 杜诗中“柴门空闭锁松筠”一句和朱庆馀《归故园》中“柴门无事日常关”一句都写到了“柴门关闭”。
结合诗句容,简析两诗中这一描写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6分)竹径有时风为扫,柴门无事日常关。
于焉已是忘机地,何用将金别买山。
(朱庆馀《归故园》)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①本诗首句就直接表达喜爱山中草堂,渊明的《归园田居》也在开篇直接表达对山野田园的热爱,其诗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②本诗描写了山中秋景,王勃的《滕王阁序》也写秋景,其文曰:“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诗中写到“渔樵”,轼的《前赤壁赋》也有所提及,“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18分)15.(3分)C 16.(3分)D17.(6分)【答案示例】①杜甫诗中“柴门空闭”指王维将山园关闭,离开蓝田,而赴官场任职。
此句中的“空”字,表达了作者对王维虚置山园、白白辜负清静美好生活的不解和遗憾。
②朱庆馀诗中“柴门无事日常关”指作者即使白天也关闭家门,表达了作者忘记纷扰得失,独自享受故园生活的闲适和满足。
【评分标准】杜诗:王维关闭柴门1分,辜负田园1分,情感答“不解”“遗憾”或“不认同”均可得1分;情感若答出“表达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或“表达作者对王维归老田园的规劝”亦可。
朱诗:自己关门1分,独享1分,闲适或满足1分。
不结合诗句酌情扣分。
意思对即可。
18.(6分)【参考答案】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②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③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评分标准】每空1分。
句中有错字、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2018海淀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8题。
开愁歌①贺秋风吹地百草干,华容碧影生晚寒。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如枯兰。
衣如飞鹑②马如狗,临歧击剑生铜吼。
旗亭③下马解秋衣,请贳④一壶酒。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
主人劝我养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⑤。
【注释】①本诗为作者途经华山时所作。
②衣如飞鹑:衣衫褴褛。
③旗亭:酒肆。
④贳(shì):抵押。
⑤豗:冲击。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写景:秋风萧瑟,百草干枯,华山苍碧的身影在傍晚中寒意愈浓。
B.三、四句中,“枯兰”形象写出了人生失意的悲苦,也喻指诗人高洁的品格。
C.九、十句乐景写衷情,白昼万里、浮云悠闲,诗人却愁绪满怀、把酒唤天。
D.最后两句点题,写酒肆主人劝解诗人应保养身心,不要为世俗之物所困扰。
16.“临歧击剑生铜吼”句借“击剑”这一动作抒发情感。
下列诗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所抒情感与“临歧”句最接近的一项是(3分)A.一言不合龙额侯,击剑拂衣从此弃。
(颀《别梁锽》)B.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
(高适《送浑将军出塞》)C.尔奋空拳彼击剑,水纵长澜火飞焰。
(咸用《西门行》)D.拔剑舞,击剑歌,青云路遥心奈何。
(咏《淮西有答》)17.本诗七、八两句与下面诗句都写到以物换酒,从中可看到诗人的形象。
请结合这些诗句,分析诗人形象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6分)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白《将进酒》)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愁”是中国古代文人笔下常见的主题,愁在心底,诉诸笔端。
如轼借主客问答,抒发了人生短暂之愁①“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赤壁赋》);陆游情深难已时抒发了书信难传之愁②“ , 。
莫!莫!莫!”(《钗头凤》);辛弃疾在傍晚听到凄苦的鸟啼时抒发了报国无门之愁③“ , ”(《菩萨蛮·书造口壁》)。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5.(3分)C 16.(3分)D17.(6分)答案要点:相同之处:都是借酒浇愁、志不得伸的失意者。
(2分)【评分标准】形象,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意思对即可。
不同之处:贺诗,潦倒困顿(2分);白诗,狂放豪迈(2分)。
【评分标准】形象,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
意思对即可。
18.(6分)①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②山盟虽在,锦书难托③江晚正愁予(余)山深闻鹧鸪【评分标准】写对一句,1分。
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2018丰台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6~19题。
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唐代)长卿汀洲暖渐渌,烟景淡相和。
举目方如此,归心岂奈何。
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
北渚生芳草,东风变旧柯。
江山古思远,猿鸟暮情多。
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
注:此诗是长晚年被贬转任途中之作。
16.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汀洲”四句:早春时节,江中小洲日渐回暖,湘水清澈,美丽春色淡雅和谐;举目所见如此春景,不禁起思乡之情。
B.“日华”四句:春阳普照,旷野雪地浮映一片光辉,湘江清波,春意尽染;春风吹拂,北渚萌生香草,枯枝萌发新绿。
C.“江山”两句:面对亘古不变的江山,不禁泛起悠远的怀古之思;听到凄清的猿鸣鸟啼,又勾起人到暮年的无尽感慨。
D.“君问”两句:湘江中渔人唱歌,其乐融融;君若问渔人为何如此逍遥快乐,渔人定会说,歌唱是为消解捕鱼的辛劳。
17.“日华浮野雪,春色染湘波”两句中,“浮”“染”二字化静为动,使静态景物给人一种动态的美感。
下列诗句没有..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A.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B.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沁园春·雪》)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D.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王禹偁《村行》)18.同样是写“渔人”形象,本诗与下列诗句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6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幕谜》)1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分)①本诗写到“渔歌”,王勃《滕王阁序》中也写到“,;雁阵惊寒,声断之浦。
②本诗写到“江山古思远”,古代文人观景,往往引发很深远的思考。
如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也提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③本诗与白居易《琵琶行》都写到猿鸟悲呜,白诗云:“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6. D(3分)17. C(3分)18.答案示例:“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表现隐者渔夫的自得其乐,表达诗人经历官场坎坷之后,欲纵情山水的隐逸之情。
而“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则表现了柳宗元被贬之后,穷则独善其身的高洁而狐独的情怀。
周诗中的“忆”“梦”则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6分。
每句2分。
)19.①渔舟唱晚,响穷蠡之滨②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③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6分。
填对一句得1分,句中有错别字、多字、少字,则该句不得分。
)2018石景山期末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离亭燕昪【1】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