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U脑出血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分析_骆飞

合集下载

急性脑出血术后罹患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

急性脑出血术后罹患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
mo n i a a f t e r a c u t e c e r e b r a l h e mo r r h a g e s u r g e r y .M e t h o d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1 7 5 p a t i e n t s r e c e i v e d a c u t e c e r e b r a l h e mo rh a g e s u  ̄e y ,a r mo n g 5 8 o f wh o m a c q u i r e d p n e u mo n i a a s t h e s t u d y g r o u p,we r e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ly a z e d.Al l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f o l l o w e d u p f o r 6 mo n t h s ,a n d t h e r a t e f o r e — b l e e d i n g a n d mo r t a l i t y we r e c o mp  ̄e d b e t w e e n t h e t wo
管切开治疗 、 泌尿道插管治疗 ) 及机械通 气时间 、 I C U住院时间等方面 比较 , 结 果具有显著性 差异 ( P< 0 . 0 5 ) ,
给 予 两 组 患 者 为 期 6个月 的 随访 , 对 两 组 患 者 预 后 进 行 比较 发 现 , 观 察 组 患 者 术 后 发 生 再 出 血 及 病 死 比 例 明
s u r g e r y WE I D i — d a i ,C H E N J 讥,Z H E N G W e n — mi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o fN e u r o s u r g e r y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fS o a n y a 、

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一、患者情况介绍ICU脑出血患者常常存在多种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脑出血后的患者往往处于昏迷状态,呼吸机辅助呼吸,肺功能受损,体液紊乱等因素容易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

对于ICU脑出血患者的肺部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尤为重要。

二、危险因素分析1. 免疫功能受损:脑出血患者常常处于应激状态,体液紊乱、营养不良等因素直接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2. 导尿管、呼吸机管道等侵入性操作:ICU患者需要长期插管,导尿管、气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容易引起细菌感染。

3. 长期卧床:脑出血患者一般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缺乏运动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滞留,易引起感染。

4. 长期使用抗生素:脑出血患者常因感染需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引起耐药菌感染。

5. 肺功能损害:脑出血患者常常需要进行呼吸机辅助治疗,肺功能受损,易引起肺部感染。

三、护理对策1. 维护患者免疫功能:合理调控患者的营养供给,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给予充足的休息,促进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2. 患者管路护理:对于气管插管、导尿管等管路进行定期更换,保持管路通畅,减少细菌感染。

3. 促进患者活动:尽早进行被动活动,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分泌物排出,减少感染的发生。

4.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敏感结果,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菌感染。

5. 呼吸机护理:定期清洁呼吸机管道,保持呼吸机通畅,减少呼吸机相关感染的发生。

四、护理效果评估通过对ICU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还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护理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脑出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脑出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
・பைடு நூலகம்
28 ・ 1
P e e t na d T e t n f adoC rba V s u r i a e J n2 1 . V l 0 N rv ni n rame t ri e e r1 a c l s s u 0 0 o 1 . o3 o oC - . a D e
1 资料和 方 法
GS, C )分为 G S< C 8分组 与 G S 8分组 ; C> 1 ⑤根 据住 院 时间 , 为住 院 时 间 >7 分 d组 与 住 院 时 间 ≤7 d组 等 。 () 3感染 组采集 呼吸 道分泌 物 , 病原 菌培 养 , 病 进行 对 原 菌种类及 抗生 素耐药率 进行 分析 。 13 统计学方法 : . 应用 SS 1. 统计软件。计量资 PS00 料用 均数 ± 准 差 (-±s表 示 , 内及 组 间 比较 采 标 X ) 组 用 t 验 ; 资 料采 用 检 验 , 检 计数 P<O0 .5为差 异 有 统计 学意义 。
2 结果
11 一般 资 料 : 择 20 . 选 02年 1 月至 20 09年 1 2月我 院 IU收治 的脑 出血患者 9 , C 8例 经头颅 C T或 M I R 确 诊, 均符合全 国第 四届脑血管病会议 修订的诊 断标 准。其 中有 3 例并发 H P 诊断标准参考 1 9 6 A, 9 年中 9 华 医学会 呼吸病学 分 会 制订 的 医院获 得 性肺 炎 诊 断 和治疗指南 中的标准【 。其中女 2 例 , 7 例 , 2 I 6 男 2 年 龄 4 ~9 岁 , l 2 大于 6 岁 有 5 o 5例 , 均( 1-4 岁 。 平 6 1 ) 4 12 方 法 : . 回顾 性 分 析 9 8例 脑 出 血 患 者 的 临床 资 料 , 中并 发 H P的 3 脑 出血 患 者 为 感染 组 , 其 A 6例 余 未并 发 H P的 为对 照 组 。( ) 计 两组 患 者 的 3d A 1统 0 病死 率 。() 2 比较 两组 的危 险 因素 : ①年龄 , 以年龄 > 6 为老年 组 , o岁 年龄 ≤6 o岁为非 老年 组 ; 根据 有无 ② 糖尿病病史, 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组; ③根据有无 慢性 阻 塞性 肺 疾 病 ( O D 病 史 , 为 C P CP ) 分 O D组 与非 CP O D组 ; ④根据 Gagw昏迷量表 ( lgwcn oe l o s Ga o ' s r, s ol c a

脑出血并发院内肺部感染132例临床分析

脑出血并发院内肺部感染132例临床分析

痰培养和咽拭子培养共检 出 7 3株病 原菌 , 阳性率为 5 5 . 3 ,
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 , 为4 9株 , 占6 7 . 1 , 革 兰 阳 性 菌
2 1 株, 占2 8 . 8 , 真菌 3株 , 占4 . I ; 病 原菌 主要为铜 绿假
单胞菌 、 鲍曼 不动杆菌 、 大肠埃希 菌 、 肺 炎克雷伯 菌 、 阴沟肠
a、 ^ r o r 8 e o u t c o me i n y o u n g Ch i n e s e p a t i e n t s wi t h a c u t e c e r e br a l 来自( 编辑羽飞)
脑 出血并发院 内肺部感染 1 3 2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 脑 出血 肺部感染 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 : R 7 4 3 文 献 标识 码 : B 文章编 号: 1 0 0 1 — 7 5 8 5 ( 2 0 1 3 ) 1 9 — 2 5 6 6 — 0 2
脑出血是 神经 内科 的常见 病 、 多发病 , 常 并发肺 部感 染
而导致 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脑 出血肺部感染具有 多发性 、
[ 6 ] 叶斌, 郑岚. 超敏 c反应蛋白、 血尿酸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
究[ J ] . 中华全科医学 , 2 0 1 2 , 5 ( 1 O ) : 7 1 9 — 7 2 0 .
[ 7 ] Z h a n g B , G a o C , Y a n g N, e t a 1 . I s e l e v a t e d S U A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2 . 6 肺 部 感 染与 病 原 学 检 查 结 果 关 系 1 3 2例 脑 出 血 患 者

脑出血患者并发院内肺部感染诊治分析

脑出血患者并发院内肺部感染诊治分析
s e l e c t t h e s b i o t i c t h e r a p y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g u i d i n g p r i n c i p l e s o f b a c t e r i o l o g y ; h h a s i mp o r t a n t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e r e b r a l h e mo r r h a g e f o r c l i n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 a n d s u mma r i z e 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 o f t r e a t me n t . Me t hod s 6 2 c a s e s o f c e r e b r a l h e mo r r h a g e c o mp l i c a t e d wi t h n o s o c o mi a l p u l mo n a r y i n f e c t i o n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w e r e s e l e c t e d ,a n d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a l l p a t i e n t s w 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a n a l y z e d . Re s ul t s T h e s p u t u m b a c t e r i a l c u l t u r e o f 6 2 c a s e s o f c e r e b r a l h e mo r r h a g e c o mp l i c a t e d wi t h n o s o c o mi a l p u l mo n a r y i n f e c t i o n we r e d o n e , a n d t h e G— b a c i l l u s wa s ou f n d a s t h e ma i n

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急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有效 的防治措施 , 改善急性脑 出血术后患者 的预后.
1 资 料 和 方 法
1 . 3 统计学方法
应用 S P S S 1 7 . 0统 计软 件 . 计 量 资料 用均 数 ±标 准差
( x 4 - S ) 表示 , 计数资料 采用 x 2 检验 , 应用 多因素 L o g i s t i c回 归模型 分析急性脑 出血术后 医院获得性肺 炎 的影响 因素 ,
第3 0卷 第 2期 ( 上)
2 0 1 4年 2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 o u r n l a o f C h i f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以年龄 > 6 0岁 为老年组 , 年龄 6 O为对 照组 ; ( 2 ) 根据 有无

糖尿病史 , 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 ; ( 3 ) 根据有无饮水呛 咳, 分 为饮水呛 咳组 与非饮水 呛咳组 ; ( 4 ) 根据 G l a s g o w昏迷 量表 ( G l sg a o w c o m a s c o r e ,G C S ) 分为 G C S 安8分组 与 G C S
床表现及头颅 C T ,进行急性脑出血术后并发 HA P诊断 , 排 除合并有 消化 系统 、 严重心力 衰竭及慢性肺部系统疾病.
1 . 2 方 法
2 . 1 脑 出血患 H A P的危险 因素致病率的 比较 急性脑 出血术后患者 并发 H A P的相关危险 因素 : 结果 显示 ,年龄 >6 0岁的急性脑 出血术后 患者 , HA P的感染率
Vo I . 3 0N o . 2 F e b . 2 01 4

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重症监护室(ICU)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

重症监护室 (ICU)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采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对ICU脑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在预防其肺部感染发生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则联合运用ICU护理干预。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0.00%,对照组为8.11%,P<0.05;观察组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于ICU脑出血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其肺部感染的发生,并可缩短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且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脑出血;ICU;肺部感染;护理干预重症监护室(ICU)是对各类危重患者予以治疗、护理的重要场所,脑出血属于ICU病房常见的重症疾病类型,该类患者由于脑实质血管发生破裂,诱发头晕、功能障碍以及恶心呕吐等一系列症状。

由于患者的卧床时间长,与此同时病情较重,使得肺部感染发生风险增加,进一步影响患者的预后,也导致其ICU住院时间进一步延长,所以采取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来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1]。

以下将分析对ICU脑出血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在预防其肺部感染发生中的护理效果。

1资料以及方法1.1临床资料抽取2018年10月~2020年11月本院ICU的74例脑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52~83岁,均值为(69.6±0.3)岁。

对照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53~82岁,均值为(69.5±0.4)岁。

2组各项基础资料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主要为生命体征指标监测,用药护理,环境清洁护理以及患者清醒后的护患沟通等;观察组则联合运用ICU护理干预,方法为:(1)由于脑出血患者往往病情较重,所以为了确保其健康与安全,还需在护理服务前进行学习及培训,提升无菌意识以及责任意识。

在患者的护理中遵循管理制度,并依据科室规范进行相关护理操作,并严格执行无菌规程,从而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确保脑出血患者在治疗期间可处于无菌环境当中,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2)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并做好记录,动态化评估患者的病情状况,如发现异常需要立即上报医生并积极配合处理。

NICU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NICU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临床分析

N I C U 内重 型 颅 脑 损 伤 患 者 发 生 肺 部 感 染 的 临床 分 析
封林森 , 马建华 , 季海明, 刘艺春 , 季爱平
【 摘要 】 目的 对神经外科重症监 护病 房( N I C U ) 内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发 生肺部感 染的相关 危险 因素
及病原学分 析 , 为防治肺 部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 析 N I C U内收住 的 2 9 7例 重型颅 脑损 伤患者 的 临床 资料 , 统计 院内肺部感染 的发生率并 分析发生的危险 因素 , 对病原 学检测结 果进行分 析 , 采取针对性 防 治措施 。结果 N I C U内重 型脑损伤患者 院内肺部感 染 5 9例 , 发生率 为 1 9 . 9 %, 肺 部感染 的发生 受到患 者 针对重 型颅脑损 伤患者发 生肺部感 染的危 险因素 ,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r i s k f a c t o r s o f p u l m o n a r y i n f e c t i o n i n s e v e r e b r a i n i n j u r y p a t i e n t s i n
【 关键词 】颅脑 损伤 ;感染 ;神经外科 ; 重症 监护室 ;危险因素
【 中图分类 号】 R 6 5 1 【 文献标 识码 】A
Ri s k f a c t o r s a n a l y s i s o f p u l mo n a r y i n f e c t i o n i n NI CU p a t i e n t s
N e u r o s u r g e y r I n t e n s i v e C a r e U n i t( N I C U) , a n d t o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 c l i n i c a l m e a s u r e s t o p r e v e n t p u l mo n a y r i n f e c t i o n s . Me t h o d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2 9 7 s e r i o u s b r a i n i n j u y r p a t i e n t s h o s p i t a l i z e d i n t h e N I C U o f T a i x i n g H o s p i t a l A il f i 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ICU脑出血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特点分析骆飞1,黎燕群2(赣州市人民医院1.神经外科;2.呼吸内科,江西赣州341000)摘要:目的:探讨NICU脑出血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易感因素、病原学及防治方法。

方法:对42例NICU 脑出血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NICU脑出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几率较高,占28.57%。

高龄、机械通气、气管切开、常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是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常见危险因素。

痰培养显示病原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结论:脑出血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检测病原体,正确使用抗生素,有利于减少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关键词:NCIU;脑出血;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药敏中图分类号:R65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5779(2012)06-0887-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在脑血管疾病中,脑出血是一种病死率最高的疾病,占43% 51%[1],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医院获得性肺炎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之一,其发生常常影响病情与预后[2]。

因此控制和预防此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极其重要,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2011年8月 2012年7月收治的脑出血病例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分布及药敏情况,探讨NICU脑出血患者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特点及其防治对策。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8月 2012年7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脑出血患者147例。

其中住院期间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42例,占28.57%,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62.3ʃ10.6)岁。

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下述两条之一:(1)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啰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①发热;②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③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3]。

1.2方法1.2.1标本采集与处理常规晨间留痰或采用一次性无菌吸痰管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内吸痰取痰标本,所有标本通过镜检筛选。

痰液标本行常规革兰染色,将痰标本中每低倍视野鳞状上皮细胞小于10个和中性粒细胞大于25个者为合格痰标本,争取标本在10min内送实验室。

将合格的痰标本接种于培养基,从人工气道吸引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出的病原菌浓度大于或等于10cfu/mL,细菌学诊断应该为连续2次分离出相同的病原菌。

1.2.2仪器情况法国梅里埃公司半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

1.2.3药敏试验的质量控制以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作为质控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的质控。

2结果2.1脑出血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特点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42例患者中,男31例,女11例,平均年龄(62.3ʃ10.6)岁。

其中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11例,颅内动静脉畸形出血6例,其他原因引起的脑出血3例。

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24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基础慢性疾病的患者36例。

2.2菌株分布情况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42例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85株,主要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4.7%(21株),鲍曼不动杆菌占16.4%(1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占14.1%(12株),大肠埃希菌占9.4%(8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9.4%(8株),其他G-杆菌占4.8%(4株,包括粘质沙雷氏菌、短黄杆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脑膜黄杆菌各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1.7%(10株,其中有3株为MRSA),可以看出G-杆菌占总数的83.5%,而G+球菌只占16.5%,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其中有3例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3药物敏感性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表现多重耐药,除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均对亚胺培南最敏感,铜绿假单孢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的敏感性较高,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敏感性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包括3例MRSA)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均敏感,对利福平、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基糖苷类的敏感率也较高。

3讨论肺部感染是脑出血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肺部感染可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由于脑出血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生,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影响了预后,增加了脑出血的病死率[5]。

本组资料显示我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为28.57%,与文献报道相似[5],远高于卫生部规定的三级甲等医院的院内感染率(10%),显—788—第32卷第6期赣南医学院学报Vol.32NO.6 2012年12月JOURNAL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DEC.2012示NICU脑出血患者易于合并院内肺部感染。

本组研究中,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患者平均年龄(62.3ʃ10.6)岁,有36例患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等基础慢性疾病,占85.7%。

其中24名患者实施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后由于支气管和外环境直接联系,打破了鼻腔和咽部等黏膜免疫屏障,不能湿润吸入的气流,使呼吸道过分干燥,容易导致细菌入侵[6],发生院内感染。

Johanson等[7]发现,口咽部G-菌的定植率与基础疾病的严重程度呈线性关系。

老年人呼吸系统解剖上屏障功能削弱,加之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或处于疾病的严重状态,如糖尿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低蛋白血症、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都可引起防御机制的破坏及免疫功能的降低,增加了病原菌繁殖和入侵的机会,更易发生院内感染。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我院神经外科急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菌中,占优势的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种属组成的G-杆菌,G+球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文献报道相符[8-9]。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第3代头孢菌素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应用,大量耐药菌株的出现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本组研究发现,多数G-杆菌对无酶抑制剂的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曲南都表现出多重耐药。

而对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加入酶抑制剂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明显提高。

尤其是对碳青霉烯类敏感性极高,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亚胺培南100%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性也达90.5%,大肠埃希菌为87.5%(其中12.5%表现为中介)。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天然耐药,在本组研究中发现对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较高。

因此,NICU严重肺部感染者,建议碳青霉烯类、头孢菌素类、加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宜与氨基糖苷类抗菌或喹喏酮类药物联合使用。

此外,由于碳青霉烯类、第3代头孢菌素的大量应用可抑制G-杆菌,使G+球菌过度生长。

随着呼吸机应用时间的增加,G+菌过度生长更为严重,其多重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随之升高。

本组检出的1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就有3株MRSA。

药敏结果显示,所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率达100%,也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利福平、氯霉素、复方新诺明、氨基糖苷类等,并可联合用药。

因此,根据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动态监测抗生素耐药情况对患者积极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

总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脑出血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严格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监控和管理是预防措施的重中之重,必须针对主要的危险因素及薄弱环节采取针对性措施[10]。

在严格落实各项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尽量避免或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无菌操作,做好相关用品与器具的消毒灭菌工作的基础上,需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控制慢性基础疾病,加强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并发肺部感染早期应尽快获得病原学诊断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健全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规章制度,既要有效治疗,又要预防,有针对性的选择抗生素,不宜盲目、频繁更换,减少耐药菌株的出现,从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1]Wangme KR,Xi G,Hua Y,et al.Early metabolic altera-tions in edematoks perihematomal brain regions fonoeingexpeximeata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J].J Neurosurg,1998(88):1058-1065.[2]刘新峰.脑卒中内科并发症的处理[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1996,4(1):36.[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现代实用医学,2003,15(7):460-465.[4]龚万新,邓秋杭,黄建军,等.机械通气治疗脑出血并肺炎致呼吸功能障碍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8,9(7):61-64.[5]方志荣,邵缀芬,朱春雷,等.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病原学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0,26(12):1288-1290.[6]HeIling TS,Evams IL,Fowler DL,et al.Infectious compli-cations in patient with severe head injury[J].J Trauma,1988,28(11):1575-1577.[7]Johanson WG Jr,Pierce AK,Samford JP,et al.Nosiocomi-al respiratory infections with gram-negative bacilli:the sig-nificance of coloniration of the respiratory tract[J].AnnIntern Med,1972,77(5):701-706.[8]文细毛,任南,徐秀华,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41-244.[9]张波,刘刚,府伟灵,等.呼吸病房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监测及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6):1302-1304.[10]李媚珍,陈玉琴,李少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4):491-493.(收稿日期:2012-07-14)—888—赣南医学院学报2012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