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常见并发症

合集下载

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的原因及处理

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的原因及处理

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的原因及处理脑溢血又称脑出血,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为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

脑出血并发症的处理是否及时、正确,对脑出血的预后非常重要。

脑出血的并发症常见于:发热、上消化道出血、呼吸道感染、神经源性肺水肿等,现主要讨论脑出血并发症发热的原因及处理。

1感染性发热主要由肺部感染引起。

伴有意识障碍、吞咽困难、言语障碍以及异常咳嗽的患者,呕吐或口腔分泌物堵塞气管可发生吸入性肺炎或坠积性肺炎。

此外,肺部感染还可源于机械辅助呼吸措施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感染,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导致的二重感染以及长时间住院引发的交叉感染等。

防治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措施如下:①患者白天尽可能抬高床头30度,进食时则为90度。

鼓励患者经常咳嗽与深呼吸,饮水不要用吸管。

有明显意识障碍者应取侧卧位并将口角放低,或取仰卧位,以利咽部分泌物的排出。

对昏迷呕吐患者,呕吐后应将口腔内异物用床边吸引器吸干净,以防吸入气管。

②为防止鼻饲饮食返流,鼻饲速度不应过快,并须注意温度适宜,鼻饲前先充分吸痰,鼻饲后将床头抬高30度持续2小时,短时间内尽量不吸痰,以防引起呕吐。

在出现胃液返流时,可适当减少每日鼻饲量,严重者暂勿进食。

拔管时要注入少量气体,以免管头食物在抽出时落入气管。

③加强呼吸道护理,意识障碍不能进食者必须加强口腔护理,每2~3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更应重视吸痰问题,并发肺炎患者痰多如果不能彻底吸出,即使使用大量抗生素,亦不能使肺炎得到满意控制。

④严重的肺部感染造成体温高、痰黏稠不易咳出,并且意识障碍在短时间内不能恢复,经药物治疗无效或有窒息者,可考虑气管切开,以利排痰、气管内给药和减少经咽部吸痰所造成的黏膜损伤。

⑤积极治疗脑出血,控制脑水肿,争取早期恢复意识,以利肺部感染早期控制。

⑥如已有肺部感染,则必须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治疗。

脑出血并发呼吸道感染多为医院内病原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最多见(50%~60%),如大肠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等,葡萄球菌约占10%,肺炎球菌较少见(5%)。

浅谈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浅谈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浅谈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摘要】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脑水肿、颅内感染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

采取预见性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预见性护理包括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并发症,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监测病情变化,保持床位干燥清洁,避免侧躺时间过长等。

预见性护理的实施不仅可以减轻患者和家属的心理负担,提高护理质量,而且有助于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加强预见性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重要性再次得到证实。

未来的研究方向应该在于探索更有效的护理方法,提高预见性护理的效果,以更好地帮助脑出血患者的康复。

【关键词】脑出血患者、并发症、预见性护理、重要性、方法、注意事项、意义、研究方向、结论、预见性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重要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动脉或静脉破裂导致的出血现象。

脑出血不仅会给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还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脑水肿、脑梗死、脑疝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效果。

针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通过对脑出血患者的早期识别和全面评估,制定相应的预见性护理方案,包括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定期的康复评估和及时的干预措施等,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开展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预见性护理的研究,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脑出血患者并发症预见性护理的重要性,介绍预见性护理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预见性护理在临床护理中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脑出血患者是一类常见的急性脑血管事件患者,其常见并发症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及时有效的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心理负担,降低医疗资源的浪费,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脑出血护理问题及护理难点

脑出血护理问题及护理难点

脑出血护理问题及护理难点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不仅需要及时有效的治疗,而且在护理上也有一定的难度。

以下是脑出血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及难点。

1.维持生命体征稳定:脑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血压不稳定、心率失常等生命体征问题,需要密切监测并进行及时处理。

同时,需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和缺氧。

2.控制颅内压:颅内压升高是脑出血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脑疝等严重后果。

因此,控制颅内压是脑出血护理的重要问题。

护理中需要注意控制患者的液体摄入量,保持患者安静,避免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

3.预防并发症:脑出血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褥疮等并发症,需要加强护理和预防措施。

定期给患者翻身拍背、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口腔护理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4.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可能存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需要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给予关心和鼓励,可以帮助患者缓解心理压力,提高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

5.康复训练:脑出血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康复、认知训练等。

6.营养与饮食:脑出血患者需要注意营养与饮食的调节,保持营养均衡和适当的体重。

给予高蛋白、低脂肪、低盐、低糖的饮食,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7.家庭护理指导:家庭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家属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掌握相关的护理技能和注意事项。

指导家属给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总之,脑出血患者的护理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的问题和难点。

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脑出血昏迷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脑出血昏迷病人常见并发症及护理
wo me n wi t h p l a c e nt a p r e v i a i n r e l a t i o n t o t h e n u mb e r o f pr i o r c e —
6 5例 病 人 在 严 密 监 测 下 期 待 治 疗 后 , 均 有效延长 了孕周 , 其 中 6例 不 足 3 6 周娩 出 , 5 9例 妊 娠 3 6周 后 娩 出 ; 5 7例 剖 宫 产 , 8例 顺 产 。新 生 儿 出生 Ap g a r 评 分 均 > 8分 , 无 新生儿 窒息等 , 经新生儿科积极配合 , 新 生 儿 均 顺 利 出院 ; 产 妇 均 未 出 大 量 出 血 及 官 腔感 染 等 并 发 症 。
报, 2 0 1 1 , 3 2 ( 4 ) : 6 3 0—6 3 1 .
E 5 ] 石娟. 持 续 健康 教 育 对 前 置 胎 盘 孕 妇 期 待 疗 法 的影 响 [ J ] . 护 理 研
究, 2 0 1 2 , 2 6 ( 5 B ) : 1 3 2 5 —1 3 2 6 .
胎盘前置具 有严重潜在 风险 , 发展迅速 , 出现 宫 内感 染 、 胎 盘早 剥 、 大 出血 等 极 易 危 及 母 婴 生 命 安 全 。积 极 治 疗 、 密 切 监 测、 优质护 理 , 可 有效预 防各种并发症 的发生 , 最 大 程 度 降 低 该
2 0 11 , 9( 7 B): 1 8 4 0—1 8 4 1 .
病的风险 , 提 高 新 生 儿 成 活 率 。要 求 护 理 人 员 不 仅 要 保 证 遵 医
嘱 准 确用 药 , 更 要 求 掌 握 该 病 的发 病 机 制 , 了 解 该 病 的 发 展 与 宫
作 者简 介

脑出血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

脑出血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

脑出血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脑出血是指脑血管破裂导致血液渗出到脑组织中,引起脑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该疾病发病率高,病情危重,给病人带来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困扰。

脑出血病人的死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脑出血导致脑组织损伤严重,可能引起脑水肿。

脑出血后,由于脑内的血液渗出,血液对脑组织造成了压迫,进而引起脑水肿。

脑水肿严重影响脑部功能,如神经元的传导,因此使病人出现神经系统功能损害。

当病人出现严重脑水肿时,可能会导致脑干受损,进一步引发呼吸衰竭或心脏骤停,最终导致患者死亡。

其次,脑出血可能引起颅内压增高。

由于血液渗出到脑组织中,血液积聚增加了颅内压力。

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可以造成脑组织缺血和缺氧,导致脑细胞死亡。

此外,颅内压增高还可能压迫和破坏脑干,导致病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和心脏骤停。

再次,脑出血可能引起脑血管痉挛。

当脑组织受到血液渗出的刺激后,脑血管会出现痉挛反应,导致血管管径变窄,血流减少。

脑血管痉挛可能导致脑组织缺血和缺氧,引发脑细胞的死亡。

脑血管痉挛也可能是由于脑出血后的血液中的一些物质的释放引起的,如血栓素、血管紧张素等。

脑血管痉挛会进一步加重脑组织的损伤,增加病人病情恶化以及死亡的风险。

此外,脑出血还会引发并发症,如感染、肺炎、肾功能损害等。

脑出血后,病人可能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导致体力衰退,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

感染不易治愈,可影响病人的生理恢复,进一步加重病情。

此外,脑出血本身可能会导致肾功能损害,特别是在病情较为严重时,脑出血会引起全身循环和肾灌注的不足,进而造成肾功能衰竭,加大了患者的死亡风险。

总而言之,脑出血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一种严重疾病。

脑组织损伤、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脑血管痉挛以及并发症等,都是脑出血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

因此,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和积极预防并发症,对于提高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普及脑出血的相关知识,加强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会有哪些后遗症

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会有哪些后遗症

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会有哪些后遗症发布时间:2021-01-28T09:54:12.24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11月11期作者:唐健[导读] 脑出血是因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引起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的疾病。

唐健(巴中市通江新区医院;四川巴中636700)脑出血是因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引起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的疾病。

通常会在情绪异常激动、寒冷等情况下突然发病,患者会感觉到恶心、呕吐、剧烈的头疼、血压上升甚至出现偏瘫、语言障碍等表现。

急性期患者病情更为严重,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

患者家属以及病人本人可能会因此进入极度紧张、焦虑的情绪之中,此时医护人员需要给患者和家属充分的关心和安慰,对病情进行解释,合理安排陪护,避免患者在受到不良因素的刺激。

而在恢复期患者常出现生活不能自理、悲观失望等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给予一定的关心和安慰,知道患者进行肢体、语言功能训练,增强患者的信心,积极面对疾病。

如果脑出血患者对其他器官造成了影响,那么在临床上也会出现其他疾病的相应症状,为了避免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后相关后遗症,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该重视自己的脑血管情况,定期到医院进行血压、全身情况的诊断,如果发现有什么异常情况应及时治疗。

脑出血后的症状表现(1)呕吐症状。

在脑出血即将发生之前,很多患者就会感觉到恶心出现呕吐症状,这是因为脑出血之前颅内高压产生对中枢神经的刺激引起的,在呕吐的同时患者可能感觉到头痛、头晕等症状,如果呕吐物中有咖啡色物,则说明存在消化道的出血,此时应该积极治疗。

(2)语言障碍症状。

在脑出血发生后,部分患者出现语言障碍,比如和人交流口齿不清,也表现为与人说话时突然讲话中断、断断续续、舌头发硬,甚至出现流口水等症状。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积极诊断。

(3)眩晕症状。

脑出血发生会对大脑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发病之前很多人会感觉到眩晕,天旋地动、无法站立等等,此时需要及时诊断,明确病因,积极治疗。

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

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

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脑出血是指血管破裂导致大脑组织内出血的一种疾病,常见并发症包括瘫痪、语言障碍、认知功能下降等。

为了帮助脑出血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制定一套全面的康复护理计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脑出血患者的康复护理计划,包括康复目标、康复计划及护理措施。

一、康复目标1. 恢复运动功能:通过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提高运动协调性和力量,减少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2. 改善语言障碍:通过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表达能力,改善发音和流利度,提高沟通能力。

3. 提高认知功能:通过认知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注意力、记忆力、计划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改善认知功能下降等问题。

4. 改善情绪状态:通过心理支持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应对情绪变化,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提高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二、康复计划1. 运动康复:(1)早期阶段: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由康复医师进行评估并设计个性化的运动康复计划。

主要包括被动运动、主动动作训练等,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2)中期阶段:逐渐引导患者进行主动性的康复训练,如步态训练、平衡练习、柔韧性训练等,以提高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3)晚期阶段: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复杂度,开展适量的抗阻力锻炼,以进一步提高运动功能。

2. 语言康复:(1)言语治疗:由专业的语言治疗师进行个性化的言语治疗,采用口腔肌肉锻炼、语言游戏等方法,帮助患者改善发音和流利度。

(2)语言训练:通过读写训练、语言理解训练等方式,提高患者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认知康复:(1)注意力训练:通过环境的调整和专注力训练,帮助患者提高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2)记忆力训练:采用记忆游戏、联想记忆法等方式,帮助患者提高记忆力和信息处理速度。

(3)问题解决训练:通过模拟实际问题,引导患者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4. 心理康复:(1)心理支持:护士和医师进行沟通,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提供情感疏导和安抚,帮助患者积极应对康复过程中的情绪波动。

脑出血

脑出血

脑出血颅内出血包括硬脑膜外出血、硬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

后者可分成脑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混合性出血。

(一)脑内出血高血压病是脑内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的最常见原因,其发生机制详见高血压病。

此外此类出血也可见于血液病、血管瘤破裂等。

大块型脑出血常急骤起病,患者突感剧烈头痛,随即频繁呕吐、意识模糊,进而昏迷,神经系统体征依出血的部位和出血范围而定。

基底核外侧型出血常引起对侧肢体偏瘫,内侧型出血易破入侧脑室和丘脑,脑脊液常为血性,预后极差。

脑桥出血以两侧瞳孔极度缩小呈针尖样为特征。

小脑出血则出现出血侧后枕部剧痛及频繁呕吐。

脑内出血的直接死亡原因多为并发脑室内出血或严重的脑疝。

(二)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约占脑血管意外的10%~15%。

临床表现为突发剧烈头痛,脑膜刺激症状和血性脑脊液,其常见的原因为先天性球性动脉瘤,好发于基底动脉环的前半部,并常呈多发性,因此有些患者可多次出现蛛网膜下腔出血。

先天性球性动脉瘤常见于动脉分支处,由于该处平滑肌或弹力纤维的缺如,在动脉压的作用下膨大形成动脉瘤。

动脉瘤一旦破裂,则可引起整个蛛网膜下腔积血。

大量出血可导致患者死亡,机化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则可造成脑积水。

(三)混合性出血常由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s)引起,AVMs是指走向扭曲,管壁结构异常,介于动脉和静脉之间的一类血管,其管腔大小不一,可以成簇成堆出现。

约90%AVMs分布于大脑半球浅表层,因此其破裂常导致脑内和蛛网膜下腔的混合性出血。

患者除出现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表现外,常可有癫痫史。

不同部位脑出血的临床表现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即为脑出血。

该病是出血性中风中最常见者。

脑出血后,血液在脑内形成凝血块,称为脑血肿。

由于脑血肿的占位及压迫,影响脑血液循环而产生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所以绝大多数患者出现头痛、呕吐、昏迷及偏瘫等共性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脑出血常见并发症
一、脑出血常见并发症二、脑出血应该注意什么三、平时怎么注意才能远离脑出血
脑出血常见并发症1、脑出血常见并发症
术后再出血:进一步加重神经功能缺损,可致昏迷不醒,随时危及生命。

术后脑水肿:一般3-5天脑水肿达高峰,持续两周甚至更长,随时颅内高压急剧增高,致脑疝形成、神经功能缺损更严重,甚至危及生命。

应激性溃疡,可出现消化道出血,胃肠功能紊乱、甚至出现胃肠道麻痹,肠梗阻、肠道感染等。

亦可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危及生命。

感染:可出现肺部、泌尿系、皮肤、肠道等处的感染,感染加重可能无法控制,出现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危及生命,感染可迁延不愈延长病程。

继发性癫痫:随时可能因脑出血后神经细胞异常放电,脑功能紊乱,出现癫痫发作,发作时可致气道痉挛、痰堵、窒息等风险。

2、脑出血的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CT检查,颅脑CT扫描可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态、是否破入脑室以及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

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边界清楚,脑室大量积血时多呈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大。

1周后血肿周围有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呈低密度或囊性变。

动态CT检查还可评价出血的进展情况。

3、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