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商品经济(政治经济学课件-复旦大学,高帆)
合集下载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PPT课件

(商品=劳动产品+交换)
精选PPT
23
2、价值
不同的商品之间之所以能够进行交换,是 因为它们在本质上具有相同的东西。这个相 同的东西决定了不同的商品按一定的比例进 行交换。例如:
1只羊=2把斧子;1只羊=10斤谷子。
那么,这个相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精选PPT
24
归根结底:不同的商品,抛开具体的形
历史范畴:变化的,或者说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远存 在,或者说有条件地存在。
精选PPT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更替与一般规 律 二、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精选PPT
4
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更替与一般规律
(一) 社会经济制度更替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奴隶社会:奴隶主直接占有大量奴隶使较大规模的 生产协作成为可能。
封建社会: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农民具有一 定的人身自由。
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通过雇 佣劳动制度对工人进行剥削。
(运用一定的工具、使用一定的方法、加 工一定的劳动对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
缝衣、织布、砍材……(不同的工具、不 同的动作、不同的劳动对象、不同的生产 目的、不同的劳动产品)——具体的形式 不同。
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 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精选PPT
41
2、抽象劳动——生产商品时抛开了具体形 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生产商品 时人们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或消耗。
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
低级阶段——简单商品经济: 市场只是商品交换的场 所.
精选PPT
13
简单商品经济是以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 础的商品经济,交换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自 身的消费需要,商品交换仅在较小的范围内存 在。主要存在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占主 导地位的自然经济的补充。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原理第2章商品经济基本原理-PPT文档资料

第一节 商品
二、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1、商品的含义 • 所谓商品,就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 首先必须是劳动产品;其次,劳动产品要成为商 品,必须通过交换。
二、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 • • • • • •
2、商品的使用价值 ①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的能够 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商品使用价值的特征 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b、不同的商品,由于商品体的自然属性不同, 使用价值也不同; c、商品的使用价值总是构成一定经济制度下社 会财富的物质内容,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d、商品的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 ③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
二、商品的两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4、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其统 一性表现在:两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缺一不 可;其对立性表现在:二者是互相排斥的,它们 不能同时存在于卖者或买者手中。
第Hale Waihona Puke 节 商品三、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1、具体劳动 • ①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就叫做具体劳 动。 • ②具体劳动的特征 •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作为创 造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它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 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条件;c、具体劳动反 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与社会形态无关;d、 具体劳动是社会分工的基础。
•
四、商品的价值量
• 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 ②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区别具有相对性 • 二者的区别不是由自然或生理条件决定的,而是由社会 条件,主要是由社会分工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距及其在 生产中的应用程度决定的。在某个时期或某个国家是复 杂劳动,而在另一个时期或另一个国家可能只是简单劳 动,因此,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的区别具有相对而言性。 • ③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 • 少量的复杂劳动可以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少 量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可以等于倍加的简单劳动创造的 价值。它们的比例不是由商品生产者自觉计算出来的, 而是在商品生产者的千百次交换比较过程中自发地形成 的。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一是待售商品总量 二是商品的价格水平 三是货币的流通速度
4 .货币流通的一般公式:
流通中所 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 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二)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1 .纸币的流通规律 (1)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 (2)纸币流通规律——-就是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
中所需的贵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2 .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流通中所
必须的金币量,纸币就会贬值,引起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的类型:温和型、奔腾型、恶性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4)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需求、成本 、结构
3.通货紧缩
(1)通货紧缩——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叫通 货紧缩. (2)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与货币政策有关,但更多地是与 有效需求不足、
等份
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W—G—W ◆商品流通公式与物物交换公式的区别
形式上的区别 物物交换的形式W—W 商品流通公式W—G—W
内容上的区别 ◆商品流通的后果
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货币当作财富而被贮藏起来或 积累起来的职能
◆作为贮藏手段的特点:足值的货币 ◆作为贮藏手段的作用: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一、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 (一)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 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的特征是 自给自足 封闭保守
(二)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以及货币流通的统称,
是一种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社会分工 二是不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4 .货币流通的一般公式:
流通中所 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 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二)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1 .纸币的流通规律 (1)纸币——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货币符号. (2)纸币流通规律——-就是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通
中所需的贵金属货币量为限度. 2 .通货膨胀 (1)通货膨胀——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流通中所
必须的金币量,纸币就会贬值,引起通货膨胀. (2)通货膨胀的类型:温和型、奔腾型、恶性通货膨胀 (3)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 (4)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需求、成本 、结构
3.通货紧缩
(1)通货紧缩——货币供应量少于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叫通 货紧缩. (2)通货紧缩的成因:主要与货币政策有关,但更多地是与 有效需求不足、
等份
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W—G—W ◆商品流通公式与物物交换公式的区别
形式上的区别 物物交换的形式W—W 商品流通公式W—G—W
内容上的区别 ◆商品流通的后果
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货币当作财富而被贮藏起来或 积累起来的职能
◆作为贮藏手段的特点:足值的货币 ◆作为贮藏手段的作用:
第二章 商品和货币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一、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 (一)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 与较低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以自然分工为基础, 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的特征是 自给自足 封闭保守
(二)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以及货币流通的统称,
是一种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有两个: 一是社会分工 二是不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
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ppt课件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
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映
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
属性。
PPT课件
11
劳动二重性理论的意义
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形成
提供了科学依据。
PPT课件
12
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理论
交换
共同的质
劳动产品
凝结着人类劳动
价值
PPT课件
体力 脑力 耗费
8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 二者不可兼得。
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PPT课件
9
(二)劳动二重性
具体劳动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马克思 也称之为有用劳动。
PPT课件
22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主要有: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 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 以及自然条件等。
PPT课件
23
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
商品的价值量同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有密切的关 系。 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 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 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PPT课件
16
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 的研究和认识
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
拓展创造价值的领域
物质生产领域
非物质生产领域
PPT课件
17
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途径
第一,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 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 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为个别劳动和社会 劳动的矛盾。 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 济的基本矛盾呢? 第一,这一矛盾是商品内在各种矛盾的根源。 第二,这一矛盾决定了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的 全过程。 第三,这一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二)交换价值和价值
交换价值是指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 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人类 劳动。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则是 价值的表现形式。
(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其统一性表现在: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互相依 存,互为条件,缺一不可。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 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价值,有使用价 值不一定有价值。 其矛盾性表现在:对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对于生产者来 说,他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为了取得价值,而要取 得价值,他必须让渡使用价值。对消费者来说,他购 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为此,他 必须支付商品的价值。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 不能既占有某种商品的使用价值,又同时实现商品的 价值。
二、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从自然经济过渡到商品经济以及商品经济的充分 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这是因为, 商品经济的存在是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联 系的,只要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是高度发达,多 种经济所有制并存对社会生产力发展还有促进作用, 商品经济就应该存在并充分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过 程中,尤其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国家里进行社会主义建 设,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可以逾越,但商品经济的发展 阶段是不可逾越的。
第二章
高一政治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28页PPT

13、遵守纪律的风气的培养,只有领 导者本 身在这 方面以 身作则 才能收 到成效 。—— 马卡连 柯 14、劳动者的组织性、纪律性、坚毅 精神以 及同全 世界劳 动者的 团结一 致,是 取得最 后胜利 的保证 。—— 列宁 摘自名言网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高一政治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 义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Thank you
Hale Waihona Puke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高一政治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 义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
Thank you
Hale Waihona Puke
政治经济学 第二章 商品经济一般理论new

统治 私有制
统治 公有制
第二节 商 品
一、商品的二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三、商品的价值量 四、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什么是商品?
用来交换 劳动产品 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你们现在用的文具是不是商品?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 劳动产品也一定是商品, 这种说法对吗?
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 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
2个/小时 30分钟/个
部门劳动 生产率 劳动 生产 率
同类生产 者平均的 劳动生产 率 个别生 产者的劳 动生产率
社会 必要 劳动 时间
个别劳动 生产率
个别 劳动 时间
价值量
社会 必要 劳动 时间
劳 动 生产率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使用价值量 成正比,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与价值总量无关。
(二)扩大的价值形式
= = = = = 2把石斧 20斤大米 1两黄金 5斤茶叶 一定量其他商品
1只羊
比简单价值形式更充分反映价值性质 3把斧子 5斤盐
1只羊 价值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凝结
1两黄金 10斤茶叶 1担米
会使交换经常发生困难
3把斧子
1只羊
5斤盐
会使交换经常发生困难
3把斧子
1只羊
5斤盐 1担米
7、农民收了1000斤粮食,700斤自己 吃,剩下的300斤去市场上出售,这 些粮食是不是商品,为什么? 8、一个学生从商店买回一支钢笔,把 它作为礼物送给同学,这支钢笔是不是 商品,为什么? 议一 议
第三节
货币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三、货币流通规律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政治经济学课件(复旦大学_高帆)

2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
一、“经济”的词义变化
人类社会从开始就有经济活动,即从事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 活动,但作为描述这些活动的特定词汇——“经济”概念的提出却有 一个过程。
尤其是词源学的角度讲,“经济”在古代和现代几乎有着意义大相 径庭的解释。
冯天瑜:《汉字术语近代转换过程中误植现象辨析—以“经 济”“封建”“形而上学”为例 》当代哲学网 2005年。
(法)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 (英)西尼尔《政治经济学大纲》(1836) (英)约翰.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
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
(英)马歇尔《经济学原理》(1890)
当代中西方关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
(英)凯恩斯《通论》(1936)
2019/12/5
(美)萨缪尔森《经济学》(1948)
2019/12/5
《政治经济学》导论
15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
——马克思制定了社会总量再生产与国民收入的宏观理论,分析了 实际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内在机理。同时,在其他具体问题上,马 克思也留下了具有洞察力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时空背景发生了变化: 资本主义:自发调整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时间的继起转化为空间的并存。
24
第二节 《资本论》的框架及其逻辑
二、《资本论》各部分的内容
1.《资本论》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主要研究剩余价值的生产和 资本本身的生产。 共七篇二十五章:
第一部分:第1篇(1-3章)劳动价值理论 第二部分:第2-6篇(4-20章)剩余价值理论 第三部分:第7篇(21-25章)资本积累理论
2019/12/5
《政治经济学》导论
1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稳定性(对其质材等提出特别的要求)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25
第二节 货币
商品交换的第一阶段:偶然的、简单的交换
2只羊 (相对价值形式)
1把石斧 (等价形式)
思考: ——羊和石斧的地位是平等的吗?
——羊和石斧交换的等号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是羊和石斧的交换比例是2:1? ——这种交换是一种经常的行为吗?(供求的双向耦合问题)
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 人类劳动
体现了商品的 社会属性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11
第一节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 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相矛盾的: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23Fra bibliotek第一节
商品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力成反比,而与体 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一定。 要区分劳动生产力的高低对于不同的生产部门(一个部门的整体 劳动生产力水平)与同一个部门内部(不同的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力 水平)不同的作用。
产物,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和现代形态。 ——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开放化的商品经济。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8
第一节
(二)商品两重性
商品
根据你的理解,请问下列哪些是商品,为什么? A.人们从商店或农贸市场买来的粮食、蔬菜、鸡蛋和肉; B.从百货商店买来的电视机、录音机、书和本; C.工厂买来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 D.农民买来的化肥、农药和拖拉机; E.阳光、空气; G.氧吧里的氧气;
商品
举例:情形一:同种产品(皮鞋)、产量相同(均为100) 甲:20小时/双 乙:30小时/双 丙:40小时/双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0*100+30*100+40*100)/300=30
情形二:同种产品(皮鞋)、 产量不同 甲:20小时/双 (100双) 乙:30小时/双 (200双) 丙:40小时/双 (500双)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0*100+30*200+40*500)/800=35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18
第一节
商品的价值:
商品
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 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 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第一节
劳动两重性的重要性:
商品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
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个体农民基本 是农业和手工业结合 的家庭经济,表现为 “男耕女织”这种耕织 结合型的自然经济
原始社会氏族部落 共同体是一种自然经济 单位
奴隶社会、奴隶主的 庄园经济也是一种自 然经济单位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4
第一节
商品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一、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7
第一节
商品
引申问题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一样吗? 判断:商品经济是通过价格、供求、工资、利率、竞争等市场机制来运行的, 而市场经济的涵义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两者有着共同的机
制 。然而,商品经济不等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察,不能将生产条件的“例外”当作普遍状态。 ——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意味着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对劳动“质”的规定具有平均化的特征。
—— “某种使用价值”,意味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考察是针对 同种产品(产品之间存在竞争性或替代性)而进行的。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20
第一节
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也叫自给自足经济。
自然分工的两种情形: ——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所形成的生理分工。
——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地域资源的差异及自然产品差异性基础
上形成的分工,即自然地域分工。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3
第一节
自然经济的三个社会阶段:
商品
自然经济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17
第一节
商品
商品价值的确定: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 如何理解此处的劳动量?
个别劳动 时间 商品 的价 值量 生产商 品的劳动 耗费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在同一商品 上的各自的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数量程度和劳动 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 劳动时间
具、以特定的操作方法作用于特殊的劳动对象、以及生产出特殊的产品等方
面。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着人类支配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 —— 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劳动的特点,表现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即人
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的耗费)的劳动。这种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因而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着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一切劳动,从一个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 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一切劳动,从另 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 具体的有用的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60页。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16
属性,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
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是历史的范畴。
——对于生产者来说,重要的是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只有让渡使用价值才 能得到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重要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只有支付了 价值才能得到使用价值。
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社会分工。它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基础。因为社会分工,才提出了 进行交换的要求。(生产的专业化和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它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因 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才发生了交换行为。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第二、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
第三、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第四、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第五、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5
第一节
商品
商品经济:相对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言的,以直接以市场交换为
目的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
H. 江河湖水;
I.自来水; G.农民自种自吃的粮食蔬菜; K.朋友互赠的礼物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9
第一节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
(1) 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 自然界的物品如阳光、空气、河流 不是商品。 (2) 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 如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 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 朋友互赠的礼物虽是劳动产品但不是买卖关 系,所以不是商品。河、湖、井水是自然资源,不是劳动产品;而城镇
6
第一节
商品
引申问题一:如何理解自然经济演化为商品经济? 判断: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在逻辑和经验上可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但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要运行有效必须使 社会交易成本的持续下降。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 代 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 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 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的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 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6页。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26
第二节 货币
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在价值关系中起着主动的作用,是 主动地要表现自己价值的商品。相对价值形式的考察要从质和量两个 方面来进行。 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在价值关系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以其自 己的商品体反映另一商品的价值,起着价值镜的作用。等价形式的三 个特点: a、使用价值表现价值; b、具体劳动表现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表现社会劳动。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12
第一节
商品
一个命题: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或只有价值而不具使用价值的物品 均不是商品,只有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物品才是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而交换的基础是不同商品均有人
类无差别的劳动的耗费。据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 价值的表现形式。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21
第一节
关于劳动的“质”的讨论:
简单劳动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25
第二节 货币
商品交换的第一阶段:偶然的、简单的交换
2只羊 (相对价值形式)
1把石斧 (等价形式)
思考: ——羊和石斧的地位是平等的吗?
——羊和石斧交换的等号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是羊和石斧的交换比例是2:1? ——这种交换是一种经常的行为吗?(供求的双向耦合问题)
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价值
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一般 人类劳动
体现了商品的 社会属性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11
第一节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统一的。价值的存在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 提,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使用价值与价值又是不同的、相矛盾的: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23Fra bibliotek第一节
商品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力成反比,而与体 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 在一定的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价值量一定。 要区分劳动生产力的高低对于不同的生产部门(一个部门的整体 劳动生产力水平)与同一个部门内部(不同的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力 水平)不同的作用。
产物,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和现代形态。 ——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 ——市场经济是开放化的商品经济。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8
第一节
(二)商品两重性
商品
根据你的理解,请问下列哪些是商品,为什么? A.人们从商店或农贸市场买来的粮食、蔬菜、鸡蛋和肉; B.从百货商店买来的电视机、录音机、书和本; C.工厂买来的机器、设备和原材料; D.农民买来的化肥、农药和拖拉机; E.阳光、空气; G.氧吧里的氧气;
商品
举例:情形一:同种产品(皮鞋)、产量相同(均为100) 甲:20小时/双 乙:30小时/双 丙:40小时/双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0*100+30*100+40*100)/300=30
情形二:同种产品(皮鞋)、 产量不同 甲:20小时/双 (100双) 乙:30小时/双 (200双) 丙:40小时/双 (500双)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0*100+30*200+40*500)/800=35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18
第一节
商品的价值:
商品
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 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 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 间。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第一节
劳动两重性的重要性:
商品
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劳动二重性理论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
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封建社会
封建社会个体农民基本 是农业和手工业结合 的家庭经济,表现为 “男耕女织”这种耕织 结合型的自然经济
原始社会氏族部落 共同体是一种自然经济 单位
奴隶社会、奴隶主的 庄园经济也是一种自 然经济单位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4
第一节
商品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第一、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7
第一节
商品
引申问题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一样吗? 判断:商品经济是通过价格、供求、工资、利率、竞争等市场机制来运行的, 而市场经济的涵义就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两者有着共同的机
制 。然而,商品经济不等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
察,不能将生产条件的“例外”当作普遍状态。 —— “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意味着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对劳动“质”的规定具有平均化的特征。
—— “某种使用价值”,意味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考察是针对 同种产品(产品之间存在竞争性或替代性)而进行的。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20
第一节
是为了交换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也叫自给自足经济。
自然分工的两种情形: ——按性别和年龄的差别所形成的生理分工。
——氏族部落共同体之间,在地域资源的差异及自然产品差异性基础
上形成的分工,即自然地域分工。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3
第一节
自然经济的三个社会阶段:
商品
自然经济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17
第一节
商品
商品价值的确定:商品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 如何理解此处的劳动量?
个别劳动 时间 商品 的价 值量 生产商 品的劳动 耗费 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
各个商品生产者耗费在同一商品 上的各自的劳动时间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 在社会平均的劳动数量程度和劳动 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 劳动时间
具、以特定的操作方法作用于特殊的劳动对象、以及生产出特殊的产品等方
面。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着人类支配和改造自然界的能力。 —— 抽象劳动:撇开具体劳动的特点,表现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即人
的脑、肌肉、神经、手等的耗费)的劳动。这种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
形成商品的价值,决定着商品交换的比例,因而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着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一切劳动,从一个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 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一切劳动,从另 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 具体的有用的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第60页。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16
属性,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属性。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包括商品所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
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经济的范畴,是历史的范畴。
——对于生产者来说,重要的是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只有让渡使用价值才 能得到价值;对于消费者来说,重要的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只有支付了 价值才能得到使用价值。
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社会分工。它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基础。因为社会分工,才提出了 进行交换的要求。(生产的专业化和需求多样性之间的矛盾)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它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因 为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才发生了交换行为。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第二、自然经济是封闭型经济。
第三、自然经济是保守型经济。 第四、自然经济是以简单再生产为特征的经济。
第五、自然经济中劳动者的私人劳动直接成为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5
第一节
商品
商品经济:相对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而言的,以直接以市场交换为
目的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
H. 江河湖水;
I.自来水; G.农民自种自吃的粮食蔬菜; K.朋友互赠的礼物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9
第一节
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
(1) 凡是商品都必须是劳动产品。 自然界的物品如阳光、空气、河流 不是商品。 (2) 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 如农民种的粮食、蔬菜,留着 自己用的部分就不是商品。 朋友互赠的礼物虽是劳动产品但不是买卖关 系,所以不是商品。河、湖、井水是自然资源,不是劳动产品;而城镇
6
第一节
商品
引申问题一:如何理解自然经济演化为商品经济? 判断: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在逻辑和经验上可极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但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要运行有效必须使 社会交易成本的持续下降。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 代 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 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 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的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能 够料想到有这样的生产力潜伏在社会劳动里呢?”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6页。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26
第二节 货币
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在价值关系中起着主动的作用,是 主动地要表现自己价值的商品。相对价值形式的考察要从质和量两个 方面来进行。 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在价值关系中处于被动的地位,以其自 己的商品体反映另一商品的价值,起着价值镜的作用。等价形式的三 个特点: a、使用价值表现价值; b、具体劳动表现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表现社会劳动。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12
第一节
商品
一个命题: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或只有价值而不具使用价值的物品 均不是商品,只有同时具备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物品才是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而交换的基础是不同商品均有人
类无差别的劳动的耗费。据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 价值的表现形式。
2014-1-9
〈政治经济学〉第二章
21
第一节
关于劳动的“质”的讨论:
简单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