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原理图

合集下载

实验八_乙醚的制备

实验八_乙醚的制备

乙醚实验室制法[实验原理]CH 3CH 2OH +H 2SO 4CH 3CH 2OSO 2OH +H 2OCH 3CH 2OSO 2OH +CH 3CH 2OH CH 3CH 2OCH 2CH 3+H 2SO 4CH 3CH 2OH +CH 3CH 2OCH 2CH 3H 2O CH 3CH 2OH 170CH 2CH 2+H 2O CH 3CHO +SO 2+H 2OCH 3CHO H 2SO 4CH 3COOH +SO 2+H 2O SO 2H 2O +H 2SO 3100-130。

C 。

C 。

C 135-145140。

C [O]H 2SO 4H 2SO 4主反应:副反应::总反应式[实验步骤] 按图安装好装置12.5ml95%乙醇当反应液温度上升到140℃,开始滴加(控制135-140℃)6mL95%乙醇6mL 浓H 2SO 4边反应边蒸馏馏出液4mL5%NaOH 洗涤4mL 饱和NaCl 洗涤4mL 饱和CaCl 2洗涤两次无水CaCl 2干燥蒸馏热水浴收集33-38℃馏分,称重,计算产率,测折光率[注意事项] 1.在反应装置中,滴液漏斗末端和温度计水银球必须浸入液面以下,接受器必须浸入冰水浴中,尾接管支管接橡皮管通入下水道或室外。

2.控制好滴加乙醇的速度(1D/S )和反应温度(135-145℃)。

3.乙醚是低沸点易燃的液体,仪器装置连接处必须严密。

在洗涤过程中必须远离火源。

制备乙醚实验装置图乙醚的制备.1. 乙醚的制备①在干燥的三角烧瓶中加入12ml乙醇,缓缓加入12ml浓H2SO4混合均匀。

①滴液漏斗中加入25ml乙醇。

②如图连接好装置。

③用电热套加热,使反应温度比较迅速升到1400C。

开始由滴液漏斗慢慢滴加乙醇。

④控制滴入速度与馏出液速度大致相等(1滴/s)。

⑤维持反应温度在135-1450C内30-45min滴完,再继续加热10min,直到温度升到1600C,停止反应。

2. 乙醚的精制①将馏出液转至分液漏斗中,依次用8ml5%NaOH,8ml饱和NaCl洗涤,最后用8ml饱和CaCl2洗涤2次②分出醚层,用无水CaCl2干燥。

实验八 大麦减数分裂观察

实验八  大麦减数分裂观察

实验八大麦减数分裂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减数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

2.学习用大麦幼穗观察减数分裂过程的原理与方法。

二、实验原理
大麦幼穗中的花药比较大,取材方便。

大麦的染色体数目少(n=14),且染色体较大,适宜用来观察减数分裂过程。

三、实验材料
大麦幼穗
四、实验步骤
1.取大麦幼穗一个,从近中部选取一朵小花,用镊子拨开颍壳,夹取其中的一个雄蕊。

2.将雄蕊置一干净的载玻片上,滴上一滴醋酸洋红染色,盖上盖玻片,用镊子轻压雄蕊至扁平,再用解剖针对准雄蕊部位垂直敲击,使花粉囊中的花粉母细胞散出,然后用拇指压片。

3.观察幼穗中部减数分裂所处时期。

4.依次向两端挑取小花的雄蕊,压片,观察减数分裂的时期。

五、作业
为什么选取小花要从幼穗中部开始?。

实验八抽样定理

实验八抽样定理

实验八抽样定理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信号的采样方法与过程以及信号恢复的方法。

2 验证抽样定理。

二原理说明1 离散时间信号可以从离散信号源获得,也可以从连续时间信号经抽样而获得。

抽样信号f S(t)可以看成是连续信号f(t)和一组开关函数s(t)的乘积。

即:f S(t)= f(t)×s(t)如图8-1所示。

T S为抽样周期,其倒数f S =1/T S称为抽样频率。

图8-1 对连续时间信号进行的抽样对抽样信号进行傅里叶分析可知,抽样信号的频谱包含了原连续信号以及无限多个经过平移的原信号频谱。

平移后的频率等于抽样频率f S及其各次谐波频率2 f S、3f S、4f S、5f S ……。

当抽样信号是周期性窄脉冲时,平移后的频谱幅度按sinx/x规律衰减。

抽样信号的频谱是原信号频谱周期性的延拓,它占有的频带要比原信号频谱宽得多。

2 正如测得了足够的实验数据以后,我们可以在坐标纸上把一系列数据点连接起来,得到一条光滑的曲线一样,抽样信号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恢复到原信号。

只要用一截止频率等于原信号频谱中最高频率f max的低通滤波器,滤除高频分量,经滤波后得到的信号包含了原信号频谱的全部内容,故在低通滤波器的输出可以得到恢复后的原信号。

(a)连续信号的频谱(b)高抽样频率时的抽样信号及频谱(不混叠)(c)低抽样频率时的抽样信号及频谱(混叠)图8-2冲激抽样信号的频谱图3 信号得以恢复的条件是f S>2B,其中f S为抽样频率,B为原信号占有的频带宽度。

而f min =2B为最低的抽样频率,又称为“奈奎斯特抽样率”。

当f S <2B时,抽样信号的频谱会了生混叠,从发生混迭后的频谱中,我们无法用低通滤波器获胜者得原信号频谱的全部内容。

在实际使用中,仅包含有限频谱的信号是极少的,因此即使f S=2B,恢复后的信号失真还是难免的。

图8-2画出了当抽样频率f S>2B(不混迭时)及f S<2B(混迭时)两种情况下冲激抽样信号的频谱图。

西工大数电实验八-数码管显示控制电路设计

西工大数电实验八-数码管显示控制电路设计

实验八:数码管显示控制电路设计一、设计任务与要求:能自动循环显示数字0、1、2、3、4、0、3、0、3、4。

二、实验设备:1、数字电路实验箱;2、函数信号发生器;3、8421数码管;4、74LS00、74LS90。

三、实验原理图和实验结果:1、逻辑电路设计及实验原理推导:将0、1、2、3、4、0、3、0、3、4用8421码表示出来,如下表:表一用8421码表示设想用5421码来实现8421码表示的0、1、2、3、4、0、3、0、3、4,故将0、1、2、3、4、5、6、7、8、9用5421码表示出来以与上表做对比:表二 用5421码表示:观察表一,首先可得到最高位全为0,故译码器的“8”直接接低电平即可;对比表一和表二得,“4”位上的数字两表表示的数字是一样的,故“4”直接与5421码的“4”输出相连即可,即译码器的“4”连74LS90的“Q 3”端;数码管的“2”对应的无明显规律,列卡诺图如下:可得F2=1020Q Q Q Q ;最后一位与5421的“1”相同,故74LS90的Q1直接接数码管的“1”。

至此,实验原理图即可画出了.2、实验原理图:3、实验结果:编码器上依次显示0、1、2、3、4、0、3、0、3、4。

四、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果为编码器上依次显示0、1、2、3、4、0、3、0、3、4,满足实验设计要求。

五、实验心得:在实验之前我用仿真软件,使用同样的实验器件仿真了序列0、1、2、3、4、1、3、0、2、4,已经把利用74LS90产生序列的原理掌握了,所以在实验时老师布置了本次的实验目的之后,我很快的设计出了如何连接电路,但是实验过程却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实验电路板和仿真软件毕竟不同,实验中可能出现插线不紧或者松动的现象,函数发生器的相关参数的设置,偏移量的设置等等问题都会出现。

这就给实验的进行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查了几遍连线完全没有错误,但就是出不来想要的序列,最后重新安了一遍线,保证插线完好,并用了输出比较稳定的函数发生器产生序列,终于调出来了。

实验八小鼠脊髓半横断

实验八小鼠脊髓半横断
注意事项:
1.针刺点要选择准确,下针垂直,以免伤及对侧脊髓 2.麻醉要适感,适应性差,强光或噪声刺激时,可能导致哺乳母鼠 神经紊乱,发生食仔现象。温度过高或多低时,生殖能力下降,严重时会发 生死亡; 2.对多种毒素和病原体易感,百万分之一的破伤风毒素能使小鼠死亡; 3.对致癌物敏感,自发性肿瘤多。 解剖学特点: 1.小鼠下颌骨的喙状突较小,髁状突发达,运用下颌骨形态的分析技术, 可进行近交系小鼠遗传监测; 2.小鼠无汗腺 ; 3.淋巴系统发达,外界刺激可使淋巴系统增生,因此易患淋巴系统疾病。 生理学特点: 1.小鼠成熟早,繁殖力强,适配鼠龄为出生后60~90天; 2.交配后10~12小时,雌鼠在阴道口形成一个白色的阴道栓,这是受孕的标 志; 3.小鼠生长发育快慢与品系、营养、环境、带仔数的多少、生产胎次有密切 关系; 4.生育期为一年,寿命达2~3年; 5.染色体为20对。
实验目的:观察小白鼠脊髓半横断后的表现, 加深对脊髓功能的认识
实验原理:脊髓是高位中枢与外周的感觉、 运动功能联系的传导道。在正常情况下痛觉、 温度觉、部分触-压觉的传导路径先交叉再上 行。肌肉本体感觉和部分触-压觉传导路径先 上行再交叉。脊髓损伤时,外周血管平滑肌 紧张性下降,血管扩张。
实验方法:
--计划生育研究 小鼠繁殖力强,性周期和妊娠期短,生长快,适合计划生育研究。如常 用小鼠做抗生育、抗着床、抗早孕、抗排卵等实验应用上的首选动物。
不宜采用小鼠制作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研究体温变化的试验,因为小鼠体温变化不稳定; 慢性支气管炎的试验,因为小鼠气管及支气管腺不发达; 催吐试验,因为小鼠无呕吐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试验,因为小鼠不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遗传学和遗传性疾病的研究 许多小鼠具有遗传疾病,如小鼠黑色素瘤、糖尿病肥胖、遗传性贫血、 尿崩症、肌肉萎缩症、骨骼硬化症、自身免疫缺陷症等。这些疾病与人 类发病相似,可用作人类遗传疾病的动物模型。

实验八动物细胞融合

实验八动物细胞融合

种内杂交细胞(intraspecific hybrid cell): 同种细胞融合而成的细胞
种间杂交细胞(interspecific hybrid cell): 不同种的细胞融合而成的细胞
人工诱导细胞融合
病毒诱导融合 化学诱导融合 细胞融合,如疱疹病毒、 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仙台病毒等。
①亲本细胞表面性质影响较大
②细胞种类不同,融合效果也不同,如腹水癌及株
化细胞较易融合,而淋巴细胞或血球细胞几乎不融合。
③细胞融合时需要适宜温度和运动状态。
如仙台病毒诱导-腹水癌细胞融合时,于37℃ 振摇时易于 融合,且融合效率与病毒量呈正比。但在34℃振摇则融合 率下降。在37℃时不振摇则-不融合。
本实验材料为鸡红细胞,其核结构紧密,易于观察。
PEG 融合实验步骤
鸡红血球的洗涤: 每人取用0.9%生理盐水稀释100倍的鸡血1ml于1支 Ep管中,以1000r/min离心3min,去上清;再依 次用1ml生理盐水和1ml GKN溶液各洗一遍(洗涤 离心)加0.5mlGKN悬浮细胞(10-12滴)。37 ℃ 水浴锅中温育5min。
具有融合频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 确、可重复性好等优点。难控制一对细 胞间的融合。
4、激光诱导融合
利用激光俘虏法或者低浓度的融合剂PEG (5% ) 发使细胞聚集,然后利用激光微束可 以对相邻细胞的接触区细胞进行破坏, 从而 诱导许多细胞中所需的两个相邻细胞融合。
具有控制性好、融合频率高、无毒性、作 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法的原 理:PEG分子能改变各类细胞的膜结构,使两细 胞接触点处质膜的脂类分子发生疏散和重组,由 于两细胞接口处双分子层质膜的相互亲合以及彼 此的表面张力作用,使细胞发生融合。

实验八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八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八 环己烯的制备计划学时:4学时实验目的:1、学习以浓硫酸催化环己醇脱水制备环己烯的原理和方法;2、学习分馏原理及分馏柱的使用方法;3、巩固水浴蒸馏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实验室中通常可用浓硫酸或浓磷酸催化环己醇脱水制备环己烯。

本实验 是以浓硫酸作催化剂来制备环己烯的。

主反应式:一般认为,该反应历程为E 1历程,整个反应是可逆的:实验装置:见P.91图3.22右下图:反应装置图实验试剂:15.0g (15.6ml ,0.15mol )环己醇、1ml 浓硫酸、氯化钠、无水氯化钙、5%的碳酸钠水溶液实验步骤:1、投料在50ml 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15g环己醇、1ml 浓硫酸和几粒沸石,充分摇振使之混合均匀(见【注释】),按P.91图3.22安装反应装置。

2、加热回流、蒸出粗产物产物 OH H OH 2-H 2O H O H OH H 2SO 4165-170o C + H 2O将烧瓶在石棉网上小火空气浴缓缓加热至沸,控制分馏柱顶部的溜出温度不超过90℃(见【注释】),馏出液为带水的混浊液。

至无液体蒸出时,可升高加热温度(缩小石棉网与烧瓶底间距离),当烧瓶中只剩下很少残液并出现阵阵白雾时,即可停止蒸馏。

3、分离并干燥粗产物将馏出液用氯化钠饱和,然后加入3—4ml 5%的碳酸钠溶液中和微量的酸。

将液体转入分液漏斗中,振摇(注意放气操作)后静置分层,打开上口玻塞,再将活塞缓缓旋开,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的活塞放出,产物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入一干燥的小锥形瓶中,用1—2g无水氯化钙干燥(见【注释】)。

4、蒸出产品待溶液清亮透明后,小心滗入干燥的小烧瓶中,投入几粒沸石后用水浴蒸馏(见【注释】),收集80—85℃的馏分于一已称量的小锥形瓶中。

实验关键步骤:1、投料时应先投环己醇,再投浓硫酸;投料后,一定要混合均匀。

2、反应时,控制温度不要超过90℃。

3、干燥剂用量合理。

4、反应、干燥、蒸馏所涉及器皿都应干燥。

参考书目:1、韩广甸赵树纬李述文等编译《有机制备化学手册》上卷2、曾昭琼主编《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3、周科衍吕俊民主编《有机化学实验》(第二版)习题:1、实验报告2、P.124【思考题】(1)(2)(3)(4)预习:P.129—131 正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八 用光栅测He-Ne激光波长

实验八  用光栅测He-Ne激光波长

实验三用光栅测 He-Ne 激光波长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光的衍射和光栅分光作用基本原理的理解; 2.学会用透射光栅测定光波的波长及光栅常数; 3.学会利用透射光栅演示复色光谱。

二、实验仪器 He-Ne 激光,光栅,光具座。

三、实验原理图 1 激光衍射示意图,θ 为衍射角 光栅上每厘米长度上含狭缝 3000 条以上,a 为缝宽,b 为缝距,令 d=a+b,称 为光 栅常数,利用波长为 λ 的单色平行光线垂直投射于光栅上,到达光栅表面的平面光波是 同 位相的, 它们被狭缝衍射后会聚在光屏上形成衍射图样, 如图 1 所示。

如果衍射角满足光 栅 方程:Kλ=dsinθ(K=0,± 1,±2……)通过测定 θ,即可算出波长值。

四、实验方法 a、在光具座上调节光栅与光屏至等高,分别用 He-Ne 激光器和 半导体激光作光源。

b、调节光栅使其与入射激光平行(以反射光与入射光重合为标准)。

c、调整光屏至光栅的距离 D,测量 10 组数据。

d、计算波长 e、求百分误差 计算 λ=± d/k sin(arctg L/D) (d=1/6000cm,k=1)X %  (  标准 ) / 标准 100%五、测量结果 改变 D 值 10 次(由 3.3cm 至 13cm),测量 L 值(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计算 λ,并 求百分误差。

要求自绘表格,并作相应的误差处理。

六、讨论 能否用半导体激光能替代 He-Ne 激光进行“光栅测波长”的实验? 半导体激光波长在 6300A° -6500A° 之间,而没有一个标准值,故不能证明半导体激光的精确 度高于 He-Ne 激光,因此,在精密的科研工作中不宜使用半导体激光,而实验室运用半导 体激光则有显著优势,两种激光器的对比见表。

①He-Ne 激光的波长平均值为(λ 1+λ 2+……λ n)/n=6393.6(A°)标准值为 6328A° 故百分误差 X%=|6393.6-6328|/6328×100%=1.04%②半导体激光的波长平均值为(λ 1+λ 2+……λ n)/n=6366.4(A°) 半导体激光公认值在 6300A°-6500A°之间: 取其下限 6300A°时,X%=|6366.4-6300|/6300×100%=1.05%; 取其上限 6500A°时,X%=|6366.4-6500|/6500×100%=4.1 0% 当 λ =6366.4 时,百分误差最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