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课件:第三章货币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第3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件(第3章)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 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点: 资本家是生产的指挥者;劳动产品归 资本 家所有 2、价值形成过程 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和新价值的创造 二、价值的增值过程 1、剩余劳动和必要劳动 2、剩余价值的本质: 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价值而被 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体现着资本家对 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1、矛盾的内容:等价交换和价值增
值的矛盾
2、解决矛盾的条件:既在流通领域,
又不在流通领域
三、矛盾的解决:劳动力的买和卖

1、劳动力的定义:人的劳动能力,人的脑力 和体力的总和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1)劳动者是自由人 (2)劳动者一无所有 3、劳动力的商品的价值:维持劳动者生存所 必需的消费资料的价值 4、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 它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超过维 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消费资料价值的价值

A、剩余一般:产出品大于投入品的余额, 即剩余产品 B、剩余特殊:产出品价值大于投入品价值 的余额,即剩余价值 C、剩余个别:剩余价值如果被要素所有者 自己占有,就是额外收入;如果被他人无偿占 有,就是剥削收入 注: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即为“剩余个 别”
六、剩余价值的来源

A、价值是多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 B、剩余价值也是由各种生产要素共同创造的 C、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都是在劳动生产力有 了一定发展之后才产生的,它的存在和发展本 身,就离不开非劳动要素的作用 《资本论》第一卷 完
补充
一、马克思对资本积极作用的认识
1、首先,从资本生产的方式和目的来看, 以价值增值、获取剩余价值为目的,不同,它是无止境的。马克思认 为:“资本的伟大的历史方面就是创造这种 剩余劳动”,它为人“发展丰富的个性创造 出物质要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PPT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商品与货币PPT

商品价格的的变动,既取决于商 品价值的变动,也取决于货币价值 的变动。 1 匹 绸 价 格
1匹绸价值(100小时)
=
1两金价值(100小时)
=
1 两 金
商品价格的变化,同商品 本身价值的变化成正比例,而 同货币价值的变化成反比例。
货币在给其他商品规定价格时, 只需要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
第一章 商 品 经 济
劳 动 二 重 性
具体劳动
抽象劳动
1.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 劳动叫做具体劳动。 2.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 值。
3.具体劳动体现着人与自然的 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
抽象劳动
是抽掉了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 的人类劳动
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是劳动的特殊社会形式,反映人 与人之间一定的社会关系
支付手段
指货币作为交换价值而用于 清偿债务、缴纳赋税和租金等方 面的职能。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时,必须以交换 双方的信用为前提,并借助一定的契 约形式。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的出现, 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又加深了商 品经济的矛盾。
均有力支付 可以相互抵销


欠100元

均有力支付 可以相互抵销
=3把斧子或 =5斤盐或
3把斧子 5斤盐
1只羊
待交换物
=1担米或 =10斤茶叶或 =1两黄金或 =或其它
1担米 =1只羊 10斤茶叶 1两黄金 一般等价物 或其它商品
以等价物为 媒介的交换
物与物 直接交换
一般价值形式不是扩大的价 值形式等式的简单颠倒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还是 不固定的
3把斧子
相对价值形式 等价形式
等式两极商品处于不同地位,起着 不同作用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2013-9-22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6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
理解货币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是理解劳动力商品的 特殊性。
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 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1,劳动力商品价值 受到道德、历史因素 的影响。 2,劳动力商品价值不 是固定不变的。 3,劳动力商品价值 受到降低和提高两种 因素的作用。
剩余劳动时间(剩余劳动) 必要劳动时间(必要劳动)
2013-9-22
德语商 品为 waren
W (商品)
G (货币)
W (商品)
注意:1,此流通形式中,货币充当了交换的媒介。 2,此流通形式中,两端均是商品,但商品类型不同。 3,此流通过程中,交换的目标是获取不同使用价值。 4,此流通过程中,两个交换均遵循了等价交换原则。
2013-9-22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3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率m’ =
必需生活资料价值
由于必需生活资料价值采取工资形式,对企业而言,支付的工资 表现为可变资金,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可变资金转化为可变资本,即:
2013-9-22 27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第二节
资本的增殖运动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m)
剩余价值率m’ =
可变资金
=
可变资本(v )
本质上,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现在,因 为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通过购买劳动力占有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 动),包括占有剩余劳动。被资本占有的劳动力也就转化为可变资本v, 剩余劳动m表现为可变资本的增殖部分,所以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m’ 的实质是资本对剩余劳动的占有程度。
2013-9-22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24

政治经济学第3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政治经济学第3章(货币与货币流通量)
流通中的货币量多了——退出流通进入 贮藏;
流通中的货币量少了——退出储藏进入 流通。

贵金属货币在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起的是调节流通中
货币供应量的蓄水池的作用。当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时,
一般价值形式的本质
从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过渡到一般价值形式是一 次质的飞跃,它使商品之间直接的物物交换发展成为 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随着商品交换的进 一步发展,某种商品自发地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充当 一切商品的一般等价物,于是产生了一般价值形式。 在一般价值形式中,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唯一商品, 就成了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这种商品的 使用价值,成为商品价值的一般形式;生产这种商品 的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一般形式,它可以和其 他一切劳动相对等;生产这种商品的私人劳动,直接 当作一般的社会劳动而存在。
二、货币的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它的本质的具体体现。
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执行的各种职能,
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这些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
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
尺度和流通手段是最基本的职能,货币首
先就是作为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而
存在的,其他三个职能都是在这两个职能
中派生出来的。
(一)价值尺度
1.定义——货币充当衡量一切商品价值量 大小的尺度的职能。
尺子有长度,所以可以衡量物体的长短; 砝码有重量,所以可以衡量物体的轻重; 货币为什么可以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2.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有价值。 3.价格——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或用货
币把商品价值表现出来的结果)。 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 商品的价值决定价格,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政治经济学 商品和货币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 商品和货币ppt课件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因此个别劳动 时间对商品生产者没有意义。
14
某企业
当时社会劳动生产率 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
1倍

社会必要时间 生产的商品数量 单位商品价值量 创造的价值总量
8小时/件
1件 160元/件
160元
8小时/件
2件 160元/件 2×160=320元
4小时/件
①它的产劳生动,产必品须的交具换备既两然个是条等件价。的商品交换,那 社会分工是么,商生品产经者济的产生生产的过程基就础成。为以直接交换为
目的商品生产过程。
所有权不同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
商品经济既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又是私有制的
产物。
20
+ 从人类社会发生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就出现了早期的商品经济, 然后随着第二次、第三次社会大分工的发展,社会生产的不断提高, 商品经济的规模和范围也就逐步扩大,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27
(1)三种商品经济: 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 个体私有和个体劳动为基础 的商品经济。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以生产 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和雇佣 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生产 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 济。
28
简单商品经济: ①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存
在 ②以生产资料个体小私有制
1.商品生产的农业产和生畜牧过业的程分发离展出,来促,进形了成手了工第业一的次发社展会,大各分种工手。工
自技艺然越经来济越复杂,因而促使手工业脱离了农业,这就是 第一次社会大剩分余工产第第现人二二,的品↓↓次次因出及社社而现交会会出称换大大现为分分了第工工专三。后门次,从社出事会现经大了营分商活工品动。生的产商, 人原阶始层货,币恩也格开斯始将出商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货币

政治经济学第三章货币
❖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1、含义:指商品的价值通过与它 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表现出来
2、形式 1只羊
二、总和的和扩大的价值形式
=3 把斧子 =5 斤盐 =1 担米 =10 斤茶叶 =1 两黄金 =若干其它W
二、总和的和扩大的价值形式
3、优点
比简单价值形式更充分反映价值性质
3把斧子
5斤盐
1只羊
1价两值黄金是无差别人类劳动的1担凝米结
一、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3)价格
B.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 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1
1匹绸价值(100小

时)
1

=
=两



1两金价值(100小时)
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式
一、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3) 价格
C.商品价格的的变动,既取决于商 品价值的变动,也取决于货币价值 的变动。
三、一般价值形式
• 石币
•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中提及在太平洋加罗林群 岛中有个雅浦岛,岛上不出产金属,所以人把谁 也搬不走的6600块大石头认作货币。岛上使用打 制成圆形的石头作为交换媒介,岛民们管这种当 货币使用的圆形石头叫做费(fei)。用石头作货 币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值得说道的是岛民们用 石头作交易的方式。与世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 这个岛上的居民在完成一笔交易后,竟然可以不 用搬走石币。
四、货币形式 3、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原因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是 价值形式的完成形态。
4 货币的本质
货币无非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 特殊商品,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 的生产关系,这就是 货币的本质
货币是 特殊商品
四、货币形式 4、货币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经济学货币

思想政治教育政治经济学货币



欠500元

货币作为支付手段职能可以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
一方无力支付 相互拖欠债务


欠500元

形成连锁的债权、债务关系, 加深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 使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扩大。
货币的职能
贮 贮 贮 藏 藏 藏 手 手 手 段 段 段
价 值 尺 度
流 通 手 段
支 付 手 段
商品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 市场供求关系也影响价格
市场价格的波动不违背价值规律 价格机制
商品市场价格总是以价值为基础,各种
商品之间总有一定的比价 商品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 从商品价格变动的平均数上看,商品价 格与价值是一致的 市场供求关系也影响价格 从商品价格变动的长期看,商品价格与 价值是一致的。
世 界 货 币
世界货币
在国际市场上充当一般等价物 支付国际收支差额
职 能
购买外国商品 作为财富在国家间转移
贵金属 在现代国际经济中,某些纸币如美元 美元、 欧元等,在一定程度上也执行世界货币 的作用。
货币的职能
贮 贮 贮 藏 藏 藏 手 手 手 段 段 段
价 价 值 值 尺 尺 度 度
流 通 手 段
支 付 手 段
世 界 货 币
基本职能
选择题练习:
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这是商品经济必须遵 循的一条原则。下列选项中对等价交换的正确认识 有( ) A、交换双方的商品在使用价值量上相等 B、交换双方的商品在价值量上相等 C、货币出现后,要求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D、价格上下波动,不能与价值相一致 E、它只存在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并不一定存 在于每个个别场合
这是什么职能:
1、市场的苹果一块钱一斤——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第三章)

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知识点第3章货币与信用☆[识记]简述货币的含义与本质?答案:(1)货币的含义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货币的出现使商品世界分为对立的两极:一极是普通的商品,另一极是货币。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现在进一步表现为商品和货币的对立。

货币的具体形式发展过程为:贵金属的条块、铸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2)货币的本质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货币的本质是通过货币的职能表现出来的。

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不随货币的形式变化而变化。

☆[领会]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答案: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这一本质说明:(1)货币也是一种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3)普通商品只具有由它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使用价值,而货币除了具有普通商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外,还具有作为一般等价物这种社会职能所产生的特殊使用价值。

(4)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货币才能表现出来,而货币自身则作为直接的价值体现而存在,是价值的一般代表。

☆[领会]简述货币的产生?答案:货币的产生过程就是价值形式(即交换价值)的发展过程。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一种商品上。

其公式是: 1只绵羊=2把石斧这种价值形式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的偶然交换关系。

在这一价值形式中,“绵羊”处在相对价值形式,它的价值在石斧这一商品上相对地表现出来,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石斧”(称作个别等价物)处于等价形式上,用它自身的使用价值去表现“绵羊”的价值。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经常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相对价值形式:是指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 商品的价值,相对地表现在处于等价形式上 的商品的使用价值。
• 等价形式:就是某种商品充当价值的代表, 能够与另一种商品直接相交换的形式,这样 的商品叫做等价物,也称为价值镜。
• 相对价值形式与等价形式是对立统一的 关系。
• 统一性:它们互相依存,少了一方就不 能成为价值形式了。
• 商业信用的特点:
• 第一,商业信用的对象是处在产业资本 和商业资本循环一定阶段上的商品资本。
• 第二,商业信用主要是职能资本在商品 买卖中相互提供的信用。
• 第三,商业信用的发展程度直接依存于 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状况。
• 商业信用的局限:
• 第一,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期限受单个资 本拥有的资本数量和资本周转状况的限 制。
•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待 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
通速度成反比。
货币支付手段与货币流通量的变化
流通中商品 赊售商品 到期支 互相抵销 一定时期内流通 价格总额 价格总额 付总额 支付总额 中需要的货币量 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二、纸币流通规律与通货膨胀、通货紧缩
货币产生后 W---G---W 商品流通 买卖分离
3. 贮藏手段
贮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 作独立的价值形式和社会财富的一般 代表而被保存起来。
贮藏货币的“蓄水池”功 能
流通中的货币












贮藏货币
4. 支付手段
货币的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赊 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来 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 等的职能。
•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流通中所需的货币 量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数 量;二是商品价格水平;三是货币流通速度。
•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 格总额(待售商品ⅹ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 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一定时间内流通
流通中商品价格总额
中需要的货币量 同一货币单位的平均流通速度(次数)
•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 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 三、一般价值形式 • 四、货币形式
一、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 等式左端的商品“绵羊”处于主动地位,它 的价值在石斧这一商品体上相对地表现了出 来,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
• 等式右端的商品“石斧”则处于被动地位, 用它自己表现出“绵羊”的价值,起着等价 物的作用,处于等价形式上。
1. 纸币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规律对纸币流通的制约作用在于:
纸币的发行只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 的实际流通的数量。
纸币流通规律是货币流通规律的特 殊表现形式。银行信用货币流通规 律与纸币流通规律具有等同的意义。
违背货币流通规律发行纸币所产生 的后果是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2.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 第二,商业信用也要受商品使用价值流 转方向的限制。
二、货币形式及演变
• 商的货币 贝壳 安阳出土
• 东周环钱
• 三晋布币
• 秦半两

北 宋 交 子
• 南宋会子
晋商票号
信用货币—银行券
• 支票
现代纸币—钞票
• 电子货币-银行卡
第三节 货币流通规律与纸币流通规律
一、货币流通规律
• 货币流通规律即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 币量的规律。其基本内容是:
它是随着信用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而 产生的。
债务链条
赊欠


赊 欠
赊 欠

5. 世界货币
世界货币是指货币在世界市场充当一 般等价物的职能。
世界货币的作用
一般支付 手段
世界货币
一般购买 手段
社会财富 代表
• 某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 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 [A] 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0万元。 • [B]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万元。 • [C]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 • [D]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万元。
通货膨胀是指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实际需要的 金属货币量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货 币现象。
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 是由于流通中的纸币供应不足、流通量下降而 导致的单位纸币升值、物价持续下跌的现象。
第四节 信用
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 信用:信用是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 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第三章
货币
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 解货币的产生、发展过程,把握 货币的本质、货币流通规律以及 纸币流通规律;培养和提高同学 们运用货币流通规律分析现实经 济问题的能力。
第一节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
• 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 就是交换价值。
• 与商品交换的发展相适应,价值形式的 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是信用产生 的基础。
二、信用的形式和社会信用体系
• 1. 商业信用 • 商业信用是以赊帐方式出售商品(或提供
劳务)时买卖双方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 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工具。 • 商业信用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就已经
产生,真正意义的商业信用是适应商品 生产和流通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货币在它的价值尺度功能上,本来也只 是作为观念的或想象的货币”
——马克思
2. 流通手段
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 介的职能。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货币。
贵金属条、块
铸币
纸币
比较货币出现前后商品交换的不同点:
交换公式 交换形式 交换过程
货币产生前 W——W 物物交换
买卖同时进行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和货币形式的演变
一、货币的职能
世界货币 支付手段 贮藏手段
价值尺度Biblioteka 流通手段• 1. 价值尺度 • 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衡量商品所包含的
价值量大小的尺度。 • 商品的价值表现在货币上,就是商品的价
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1700元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这一职能时,不需要实 在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中的货币。
• 对立性:在同一价值关系表现中,处于 等式两边的商品都只能或者处于相对价 值形式上,或者处于等价形式上,不能 同时既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又处于等 价形式上。
二、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三、一般价值形式
四、货币形式
五、货币的本质
•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 品,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 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