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章五章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教案-4.5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33

附件1课堂教学设计表板书设计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除,第一课时考试易错字1.出汗:水、无机盐、尿素肾脏囊、泄、一、排泄 2.排尿:水、无机盐、尿素二、泌尿系统输尿管肾膀胱3.呼吸:水、二氧化碳尿道关于教学策略选择的阐述和教学环境设计本课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在教师的启迪引导下,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充分体现“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学习内容呈现方式☑基于主题的□基于案例的□基于问题的□基于项目的学习(教学)模式□传递接受模式☑探究发现模式☑问题解决模式☑自主体验模式学习活动方式□集体化学习□个别化学习☑小组合作式学习□小组协作式学习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白板教室□网络教室□移动网络教室□自定义课堂教学结构设计课型☑新授课□实验(实践)课□练习课□复习课□讲评课教学环节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教学媒体(资源)的作用和运用设计意图、依据复习巩固、知识链接 1、学生上黑板展示体循环和肺循环路线图2、根据老师设问的肾动脉及肾静脉的颜色变化引发思考血液循环图直观形象,目的明确展示帮助学生巩固已学过的知识,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为本节课做好铺垫自主学习多媒体呈现学生要找的知识:1、什么叫排泄?排泄的废物有哪些?2、通过观察和思考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功能?3、排泄的途径有哪些?汗液的成分与尿液相同吗?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72-76的内容,注意观察课本上的插图及下面的文字,找出下列思考题的答案并勾划出来,3分钟后,比一比谁回答的快又好。
然后回答。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丰富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认知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直观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合作释疑【图形分析】泌尿系统结构图1.泌尿系统主要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2.注意观察肾动脉和肾静脉以及肾的颜色,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想像一下肾脏里血管的分布状况是怎样的?血液是怎样进出肾脏的?3.你认为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没有关系?4.猜想:静脉血、动脉血、尿液三者有什么关系?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丰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认知活动,并且更加直观的理解所学知识。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四单元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案

右心房右心室 左心房 左心室主动脉 肺动脉 肺静脉肺静脉 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课题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课型 复习课教学 目标1.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能区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4.概述循环系统的系统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过程。
5.通过血液循环系统的学习,形成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教学 重难点重点:血细胞、毛细血管、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难点:血液在心脏处的流向;血液循环途径。
教 学 过 程一、考点梳理 1.血液的组成血浆 :主要功能是 运输养料和废物,运载血细胞 ;血液 红细胞 : 无 细胞核,呈 两面凹的圆饼状 ,功能 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 ; 血细胞 血小板 : 无 细胞核,个体 最小 ,功能 止血和加速凝血 ; 白细胞 : 有 细胞核,数量少,功能 吞噬消灭病菌 。
2.血管的类型动脉 :将血液从 心脏 输送到 全身各处 。
管壁较 厚 ,弹性 大 ,血流速度 快 ;静脉 :将血液从 全身各处 送回 心脏 。
管壁较 薄 ,弹性 小 ,血流速度 慢 。
(四肢的静脉内有 防止血液倒流 的 静脉瓣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
管壁非常薄,由 一层 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血流最慢 。
管腔 最小 , 红细胞单行 通过。
便于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 物质交换 。
3.心脏的结构壁:由 肌肉组织 组成(心室比心房厚,左心室比右心室 厚 )左心房:与 肺静脉 相通(填血管)右心房:与 上、下腔静脉 相通(填血管) 左心室:与 主动脉 相通(填血管)血管 血管心脏下腔静脉右心室:与 肺动脉 相通(填血管)4.心脏功能:血液循环的 动力器官 。
5.知识回顾:概述血液循环① 肺部毛细血管 ② 肺静脉 ③ 主动脉 ; ④ 组织处毛细血管 ⑤ 组织细胞 ⑥ 上下腔静脉 ; ⑦ 肺动脉 ;A 右心房B 右心室C 左心房D 左心室 ; 体循环的途径(序号) D —③—④—⑥—A ; 肺循环的途径(序号) B —⑦—①—②—C ;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网→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 6.血液循环 ( 动脉血 --→ 静脉血 )肺循环 : 右心室 → 肺动脉 → 肺部毛细血管网 → 肺静脉 → 左心房( 静脉血 --→ 动脉血 )7.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动脉血 :含氧 丰富 ,颜色 鲜红 。
初中七年级生物第4章教案

初中七年级生物第4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认识不同类型的组织,掌握基本生物学术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激发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同类型的组织。
2. 难点:生物学术语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料:教科书、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实验准备:可以设置细胞观察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3. 教学环境:保持教室清洁整洁,方便学生观察实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与学生讨论生物学的重要性以及细胞和组织在生物学中的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例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同时讲解不同类型的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等。
3.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实验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细胞和组织的特点。
4.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讨论所学知识,引导他们思考细胞和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5.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更多生物学知识,并鼓励他们参与课外科学活动,提升科学素养。
6. 总结反馈:与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作业:1. 完成教科书相关知识点的习题。
2. 选择一个细胞学习资料,做一个小研究。
3. 做一个关于细胞和组织的PPT,展示给同学。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细胞和组织的认识更加深入,观察实验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采用案例教学、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初中生物第四单元复习教案

初中生物第四单元复习教案一、课时安排本次复习课程将安排为两个课时,主要涵盖植物生活方式和生态平衡两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植物的基本生活方式,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输送作用等;2. 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与重要性,掌握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三、教学内容1. 植物的基本生活方式a.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b. 呼吸作用的过程和意义c. 输送作用的过程和意义2. 生态平衡a. 生态平衡的概念b. 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植物的基本生活方式和生态平衡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
2. 实践法:通过实验观察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加深学生对植物生活方式的理解。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1. 引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植物的基本生命活动。
2. 讲解:讲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输送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3. 实验: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并记录。
4.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植物生活方式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1. 引入:通过生态平衡的例子引出生态平衡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和调节机制。
3. 讨论: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生态平衡的破坏和保护措施。
4. 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为保护生态平衡贡献自己的力量。
六、作业安排1. 复习植物的基本生活方式和生态平衡的知识点;2. 完成与植物生活方式和生态平衡相关的练习题。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次复习课的教学,学生对植物的基本生活方式和生态平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注重保护生态平衡,为构建美丽的家园做出自己的贡献。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教案设计(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教案设计(人教版)一、设计思路:顺利完成本节教学,需要学生充分掌握呼吸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相关内容并且在本节中灵活运用。
这一节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肾单位的结构以及尿液的形成过程。
在学生巩固“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尿液的形成过程。
再从资料分析以及图文讲解得出尿液的形成过程,理解肾单位的结构、泌尿系统的作用、人体其他排泄途径。
最后回到前提出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尿毒症以及血液透析的原理。
二、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人教版义务教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的内容。
这节的内容主要涉及《生物程标准》“生物圈中的人”一个一级主题。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第三章人体的呼吸”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内容之上的学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一部分内容“尿的形成与排出”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本节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探求新知前首先复习‘’泌尿系统的组成“和血液的组成,有利于知识的衔接,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与关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对象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人体八大系统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并在不久前刚刚学习了《人体的呼吸》和《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的内容,为本节的学习打下了一定基础。
本节内容涉及很多与自身相关的知识与实例,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教学条分析: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学校各教师已安装了多媒体电子白板,教学更加多样化,教学效果更加灵活。
教师可使用传统的黑板,也可使用多媒体电脑和电子白板。
图片、音频以及动态视频等普遍使用于教学中。
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肾单位的结构及其功能;2、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学难点:尿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描述其他排泄系统。
2、能力目标: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七年级下册第四章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教学设计复习目标:1、复习血液的组成和各成分的主要功能,能解读血常规化验单2、复习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与功能3、复习心脏的结构与功能4、正确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5、正确画出血液循环的途径复习重难点:1、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功能2、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3、心脏的结构与功能4、血液循环的途径一、预习案(知识梳理)学习建议:先复习书本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完成本章的知识填空,梳理清楚本章的知识脉络。
3、心脏结构图结构①是_____________;结构②是_____________;结构③是_______________;结构④是_____________;结构⑤是___________;结构⑥是______________。
与①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_______;与②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_______与③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_____;与④相连的血管是________________。
4、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心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输血与血型(1)、输血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
(2)、人类的血型主要有四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输血关系表(见书本70页)二、探究案------大雄人体探险记一、探险背景:暑假的一天中午,大雄爸爸上班去了,妈妈也去出去买东西,哆拉A梦因为昨天晚上看到一只老鼠,吓得一晚上没有睡觉,现在正在午睡,只有大雄一个人在无聊地发呆。
这个暑假大雄已经要求哆拉A梦带他去进行了宇宙探险、非洲探险、恐龙时代探险等等。
“下一次去哪里探险好呢?”大雄心里想。
突然,手上感到一阵疼痛,看着红肿的手臂,令大雄想起了昨天因为不肯借最新的漫画书给胖虎,害得被他狠狠地K了一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复习教学设计

3.讲解气体交换的原理,强调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引导学生理解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体内的运输。
4.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以及血液凝固和纤溶过程。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有哪些变化?
b.气体交换是如何在肺部和体内细胞之间进行的?
c.心脏、血管和呼吸系统如何协同工作,保证人体内物质的正常运输?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题目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2.作业完成后,请同学们互相检查,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鼓励同学们持续进步。
2.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利用图表、模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和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设计具有梯度的问题和练习,使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血液循环、淋巴循环和气体交换的基本原理,特别是心脏、血管、呼吸系统等关键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2.把握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理解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章
课标要求:1描述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2概述血液循环
【复习目标】1.结合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和实验,说岀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2.通过实验,说岀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3.通过观察与思考,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4.通过观察与思考,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5.通举例,认识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
【复习重难点】重点:1描述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2概述血液循环。
难点: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课前复习】任务一1.结合教材中59页的资料分析和实验,说岀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1、血液分层后,上层是色的半透明液体。
其中含有多种_______________ 的重要物质,主要有,还有一些的废物,血浆的主要作用是 __________
(连通)左心室(连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通-----------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通过观察与思考,任务4.
T主动脉T各级动脉T毛细血管网T各级静脉T上下腔静脉T体循环:
名师精编优秀教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液成分变化:血变成血
肺循环途径:T肺动脉T肺部毛细血管网T肺静脉T
血液成分变化:血变成血
课中实施
小组成员要相互纠正错误,梳理出共性问题,为展示做一、预习交流展示
分任务完成。
提岀小组内形成的共性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如图是用显微
镜观察的人体血涂片时,在视野中看到的血液情况,请据图回答:
[]
o
(
1)人体某处受伤化脓,脓液主要是死亡的_____________ 中的血红A A
是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氧进入人体后,在处与( 2 )蛋白结合。
血常规化验报告单是
有如下的内容:精神萎靡,3)某成年男性常常头晕、(912 (血红Hb个/ L, C)7.0 X 10ARBC(图中)4.86 X 10个/ L ,WBC(图中建医。
生病可能患有人克蛋白)106/ L据此判定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议:
、动脉与静脉的分类动脉血与静脉血2的是静脉血;的是动脉血,含氧、颜色含氧、颜色
静脉中的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流向两种血管:动脉中的血液由_________ ______ ,由分支到主干。
流向是由_______________ ___
供给组织:体循环强调的是物质交换,即把 3. 两条血液循环路线__________ 少带走,而
⑦肺动脉⑧肺静脉A. ①④⑥⑦ B.②④⑥⑦ C.①③⑤⑦
D.②③⑤⑦
2.A、B、C三图分别代表人体的三种类型的血管,箭头代表血管内血液流动方向,关于这三种血
C是动脉;A是静脉;BB管壁厚;A管壁较薄,弹性较小 B 、A、是毛细血管后,必定有某
好准备。
二、成果
三、精讲点拨1
肺循环强调的是气体交换,即把含
多的动脉血。
的静脉血变成含葡
注静前病1从人臂脉入
)
细胞,并把产生的
四、反思拓展
⑥右心室⑤左心室
是的途径所流萄糖,经肺部经过
④右心房③左心房②下腔静脉
些物质含量发生改变、血液流经 CC 中流的中流的是动脉血, BAA B 都是参与肺循环的血管,则
D 若是静脉血
五、系统总结注意从知识和方法方面总结
见卷子)六•限时作业(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五章
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课标要求:1描述其他排 泄途径3【复习目标】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结合教材中的图片,描述 1.读图,概述 尿液的形成。
通过2.通过阅读文字,说出尿液的排出过程。
3.描述其他排泄途 径通过列举和分析实例,4.【复习重难点】 尿液的形成过程重点:说岀 尿液的形成过 程。
难点:说岀 【课前复习】 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结合教材中的图片,描述 1.任务一.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排泄概念:人体内所产生的 、 和多余的 等代谢废物排岀 _____________
______ 体外的过程
泌尿系统的组成:( )( )( )( )2.读图,概述尿液的形 成 通过2.任务二:3.通过阅读文字,说出尿液的排出过程。
任务三1.过程:肾脏
T T
T 尿道—体夕卜 _________ ____
2,意义:排岀
,调节体内 的平衡,维持 的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功能。
3人粪尿的处理
价值:
、
、
、
、
__________
无害化处理:沼气池法、 、生态厕所 _____________
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通过列举和分析实例,四
4.任务 系统排二氧化碳 预习诊断 1.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 血液除了
和
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过滤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重吸收
、
、 ---------- 无机盐、尿素等形成了尿液。
课中实施
小组成员要相互纠正错误,梳理岀共性问题,为展示做
一、预习交流 好准备。
二、成果
展示 分任务完成。
提出小组内形成的共性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1.三、精讲点拨.
名师精编 优秀教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原尿中除了没有 夕卜,其它成分都与血浆几乎相同。
原尿由肾 __________ 小囊流入肾
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
、部分 、 _________________ 全部 ,被
重吸收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中, 而剩下 ___________________ 的 等就形成
了尿液。
_________________ 四、反思拓展
1.下表列岀了 3种液体中各主要成分的含量,请根据该表回答有关问题。
排汗、2
外,其余的水、 __________
,剩下的水、 __________ .
0 0.03 0.90 A 0.004 0.10
0 1.8 B 0.89 0 0.05
8.0
0.10
0.004
0.90
0.03
C
⑴指岀A、B、C三种液体分别是血浆.尿液和原尿中的哪一种?
A ________ 、
B _______ 、
C __________ 。
⑵[C]中的蛋白质含量为8.0,而A.B中的为0,这说明
⑶[A]中的尿素含量与C中的一样为0.03,而B中的却为1.8,这是由于
⑷[B]中的无机盐略少于A,这说明。
原尿中吸收量最多的成分________ 是⑸A中的葡萄糖为
0.1 ,而B中的为0,这说明
五、系统总结注意从知识和方法方面总结六•限时作业(见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