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过程中优化护患关系的方式和技巧
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儿科护理工作中的沟通技巧【摘要】近几年,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健康观念的转变,患儿家长对孩子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许多纠纷发生的原因,均与护患沟通不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为此,如何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做好护患之间的沟通就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沟通技巧;儿科;护患关系儿科护士的工作很繁重,因为面对的不仅是无法表达或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病情和需要的患儿,而且要面对焦虑、烦躁、对孩子倍加关爱的家长等等。
因此,儿科护理工作中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建立新型的护患关系,良好有效的沟通技巧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金钥匙。
护士可通过恰当的沟通技巧获得满意的效果。
1护患沟通技巧的两种方式1.1语言式沟通语言交流具有特殊的魅力,准确而亲切的语言是感情交流的重要段。
语言还应该是亲切、美好、精炼幽默。
美好的语言不仅使人感到亲切温暖,而且还有治疗疾病的作用。
1.1.1主动介绍与患儿初次见面的交谈儿科护士与患儿第一次接触时,首先应作自我介绍,然后向患儿及家长介绍住院环境,疾病宣教,再询问患儿的一般情况,使患儿和家长明确你将负责患儿的护理工作。
1.1.2耐心倾听和交谈沟通时适时给予适当反应,如“是”或点头,表示你已接受他们所诉内容,并希望继续说下去,在交谈中,护士要成为有效的聆听者。
1.1.3诚信绝大多数患儿因生病与熟悉的人分开接受治疗时,容易恐惧不安。
这时应耐心抚慰,不能应用一些小谎话哄骗患儿接受治疗。
一旦这样,患儿再次治疗时会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的感觉。
1.1.4鼓励与表扬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患儿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
1.2非语言式沟通在沟通中借助动作、手势、等来帮助表达思想、感情、兴趣及用意的方式,是一种比语言信息更为真实的信息。
护士的热情微笑、举止文静、操作认真无形给患儿一种温馨、圣洁和心理安慰,这本身是一种良好的沟通。
1.2.1仪表护士的仪容、服饰、精神状态等给患儿及家属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对沟通起着重要作用。
儿科病房护患沟通的技巧

儿科病房护患沟通的技巧引言:儿科病房是一个特殊的医疗环境,需要医护人员与小患者及其家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够增强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家属的满意度,并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体验。
本文将介绍儿科病房护患沟通的技巧,包括建立信任关系、运用简单明了的语言、积极倾听和提供情感支持。
一、建立信任关系1.1 介绍自己:在与患者及家属首次接触时,医护人员应主动介绍自己的姓名和职位,并简单说明自己的工作内容。
这样可以让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有所了解,增加信任感。
1.2 关注患者的需求:医护人员应倾听患者及家属的关注和需求,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
例如,可以提供舒适的环境、提供详细的治疗计划等,以增加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
1.3 保持透明度:医护人员应及时向患者及家属提供治疗发展和相关信息,如病情变化、治疗方案等。
透明的信息传递可以减少误解和焦虑,增加信任感。
二、运用简单明了的语言2.1 避免医学术语:医护人员应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而是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及家属交流。
可以通过比喻、类比等方式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语言,提高沟通效果。
2.2 使用简短的句子:医护人员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时,应使用简短明了的句子,避免长篇大论。
这样可以避免信息过载,提高信息的接受度。
2.3 多次重复关键信息:医护人员应多次重复关键信息,确保患者及家属正确理解。
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重复,如口头交流、书面资料等,以增加信息的记忆和理解。
三、积极倾听3.1 赋予充分时间:医护人员在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时,应赋予充分的时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不要急于打断或者提前下结论,要耐心倾听。
3.2 使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展示自己的关注和理解,如微笑、眼神接触等。
这样可以增加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促进有效的沟通。
3.3 提问和澄清:医护人员在倾听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提问和澄清,确保自己正确理解患者及家属的意思。
浅谈儿科护理中护患关系改善的措施

浅谈儿科护理中护患关系改善的措施发表时间:2016-05-14T16:44:20.00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作者:巴哈西?扎甫尔郭翠[导读] 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人民医院新疆哈密 839200)在儿科护理当中,因为具有患儿年龄小、自主意识差、疾病可变性大、护理操作琐碎、所以更是存在很大的护理风险。
巴哈西?扎甫尔郭翠(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人民医院新疆哈密 839200)【摘要】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每个家庭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视,对儿科护理工作要求极高,儿科护患纠纷多发。
因此,儿科护士务必要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业务能力,强化责任心和法律意识,善于沟通,努力改进护患关系,为广大患儿及家长提供优质的护理。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患关系【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300-02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医疗法规建设的不断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增高,尤其是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以后,医疗事故概念的内涵扩大,更增加了医务人员的执业风险。
在儿科护理当中,因为具有患儿年龄小、自主意识差、疾病可变性大、护理操作琐碎、所以更是存在很大的护理风险。
1.儿科护理中护患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1.1 患儿病情多变难预料。
儿科患儿的病情往往发病急、变化快、易反复,所以预见性难,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容易工作忙乱,态度急躁,解释工作不及时、不仔细,不到位,或者对病情处理不及时,导致患儿及家属产生不满,容易引起护理差错和纠纷。
1.2 患儿家属期望与护理质量之间的矛盾。
由于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旦生病,全家都会很紧张,如果患儿病情严重,或者对某些医疗护理行为不理解,家属就会焦虑、忧闷甚而向护理人员发泄不满。
患儿家属最容易对护理人员提出较高要求,如静脉穿刺,期望的输液一定要一针见血,注射时应没有疼痛,一旦操作不成功,家属都难以正确对待,认为把他的孩子当作“实验品”,认为孩子受了大罪,难以接受。
儿科护患沟通技巧

儿科护患沟通技巧儿科护患沟通技巧合集8篇儿科护患沟通技巧1病人来自四面八方,年龄的差异,文化程度的不同,要求我们每名护士在护患沟通中要对病人有所了解,才能采取不同的方法,抓住契机和病人进行沟通。
在临床护理中,经常能遇到很多患同样疾病的病人,但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差距非常大,这是因为,文化层次高的病人,经常阅读自身所患疾病的书籍,而且他们对自己所服药物的作用、副作用了解得非常清楚,因此,对每日更改治疗药物非常敏感,护士应抓住这一时机,给这类病人讲解所更改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并且就病人提出的问题进行准确的回答。
然而,对文化程度低的病人,在与病人沟通中,抓住病人对所患疾病不了解,不知道经常诱发疾病的原因,及更想知道自己预后的这一心理,耐心地给病人讲解一些病人能接受的医学知识,引导病人提问,针对病人提问,进行回答,让病人树立良好的战胜疾病的信心。
文化层次较低的或老年人沟通要尊重他们,而且要通俗易懂,必要时可重复。
在回答病人提问题时,应以事实求是的态度,知道多少回答多少,不知道的,查阅有关资料后再回答。
与同龄患者沟通应平等相待,看成自己的朋友;与患儿沟通应爱护、关心、抚摸。
总之,护士依据不同的患者,扮演不同角色进行沟通,使患者予以接纳达到沟通目的。
对不同患者,只有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沟通,才能达到有成效的沟通。
儿科护患沟通技巧2治疗护理前,护士应做好解释宣教工作,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感。
操作中,要不断地询问和关注患者的感觉和要求。
如“您认为这种饮食如何?”等,以增加亲切感、信任感和安全感。
如果患者因疼痛烦躁不安,护士应耐心解释、劝慰和疏导。
儿科护患沟通技巧3当患者询问病情时,护士应逐一耐心地做出解释,做到恰如其分的告知病情,又能让患者满意。
这就要求护士针对患者的思想知识水平、个体心理特征,用不同的安慰性、解释性和暗示性语言,由浅入深地让患者了解病情,对特殊病如癌症患者,应遵循保护性的医疗制度,不可直言相告,可用委婉的用辞把“癌”字说成“溃疡”或“肿块”等,避免患者产生恐惧心理。
儿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

儿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儿科护理工作是医疗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着儿童的健康和成长。
为了提供更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提升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特制定以下儿科优质护理工作计划。
一、加强护理人员培训与教育1、专业知识培训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儿科专业知识讲座和培训课程,涵盖儿童生长发育、常见疾病护理、护理技术操作等方面,确保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沟通技巧培训开展沟通技巧培训课程,教导护理人员如何与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包括使用温和的语言、倾听技巧、安抚情绪等,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3、应急处理能力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如突发病情变化、急救操作等,通过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优化护理服务流程1、入院流程优化为患儿及家属提供清晰的入院指引,包括办理手续的地点、所需资料、病房安排等,安排专人协助,减少入院过程中的繁琐和困惑。
2、护理操作流程标准化制定并完善各项护理操作的标准流程,如静脉输液、采血、雾化吸入等,确保护理操作的规范和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3、出院流程简化提前告知家属出院手续办理流程和注意事项,协助办理相关手续,提供出院后的护理指导和复诊预约服务。
三、提升护理环境舒适度1、病房布置打造温馨、充满童趣的病房环境,使用色彩鲜艳的装饰、卡通图案的床单被罩等,减轻患儿的恐惧感。
2、设施配备完善病房内的设施配备,如儿童专用的桌椅、玩具、图书等,为患儿提供娱乐和学习的条件。
3、保持环境整洁加强病房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空气清新、环境整洁,为患儿创造一个舒适、卫生的治疗环境。
四、开展个性化护理服务1、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根据患儿的病情、年龄、性格特点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护理措施、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等。
2、关注患儿心理需求安排护理人员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通过陪伴、游戏、讲故事等方式,缓解患儿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3、家庭参与护理鼓励家属参与患儿的护理过程,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让家属更好地照顾患儿,增强家庭的支持和信心。
儿科护患沟通的技巧

浅谈儿科护患沟通的技巧【摘要】在实施整体责任制护理中,我们认识到如果没有过硬的穿刺技术和与患儿家属有效的沟通力,很容易发生冲突,作为一个儿科护理工作者,掌握相关的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
【关键词】护患沟通;儿科;技巧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34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394-02护患沟通是指护士与病人、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
护患沟通不仅是双方对医疗护理活动中的各种信息传递过程,是收集病人资料的有效手段,也是进行护理程序的基础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
依据目前对护士沟通现状调查结果及研究现状,笔者认为促进及培养医护人员的沟通技巧非常重要,如果护患沟通不当,就容易产生护理纠纷[1]。
因此,护士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与交流技巧。
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由原来的功能制护理转变为责任制护理,要做好这项工作护患之间有效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实施整体责任制护理中,我们认识到如果没有过硬的穿刺技术和与患儿家属有效的沟通力,很容易发生冲突,作为一个儿科护理工作者,掌握相关的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
现将工作中积累的一些沟通技巧写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1 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1.1 个人因素1.1.1 年龄和文化背景由于双方年龄、文化背景存在差别,对很多事情看法不一致,再加上患儿的父母及长辈对孩子的疼爱,孩子一旦生病,家长们就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可能出现词不达意,非语言性的行为过多,从而影响沟通过程和结果。
1.1.2 特殊环境因素儿科护士常处于患儿哭闹的嘈杂环境中,除要付出较大的体力外,还要承担沉重的心理压力,易造成负面心理负担,有时难免会因服务态度、语气、用词不当等,影响有效沟通。
儿科病房护患沟通技巧

儿科病房护患沟通技巧儿科病房是一个对于儿童和他们的家庭来说非常关键的环境。
在这个环境中,护士们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与孩子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以确保提供最佳的护理。
以下是一些儿科病房护患沟通的技巧。
1.建立信任关系:与孩子和家长建立信任关系是建立有效沟通的基础。
护士需要表现出友善和耐心,以让孩子和家长感到舒适和放心。
耐心地倾听他们的问题、忧虑和需求,并尽可能提供帮助和支持。
2.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交流:记住,儿科病房的患者是孩子,他们可能对医疗术语和复杂的信息理解能力有限。
护士应该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解释医疗术语,并尽可能以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病情和治疗计划。
3.使用非语言沟通:除了口头沟通外,护士还可以使用非语言沟通来与孩子和家长进行交流。
例如,通过身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来表达关心和理解,使用手势和示意图来解释复杂的概念,以及通过接触来传达安抚和安全感。
4.尊重孩子和家长的隐私:尊重孩子和家长的隐私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应该在交流过程中尊重他们的私人空间和个人信息,并且在其他人面前避免公开讨论细节。
5.提供情感支持:儿科病房的患者和他们的家长通常会面临很多情绪上的困扰和压力。
护士应该尽力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包括倾听他们的担忧并提供安慰,鼓励他们表达情感,并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的建议。
6.重视家庭的参与:儿科护理强调家庭的重要性。
护士应该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护理中,包括提供反馈、观察和记录孩子的情况,并参与制定治疗计划。
护士还可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以便家长能够更好地照顾孩子。
7.清晰而准确地传达信息:护士在与孩子和家长进行交流时需要确保信息的清晰和准确。
他们应该清楚地解释病情、治疗计划和医嘱,并确保家长对这些信息有充分的理解。
同时,护士还应该鼓励家长提出问题和疑虑,并提供必要的解答和辅导。
总结起来,儿科病房护患沟通技巧是一项关键的护理技能。
通过建立信任关系、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使用非语言沟通、尊重隐私、提供情感支持、重视家庭的参与、清晰而准确地传达信息和有效的团队沟通,护士可以与儿童和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以提供最佳的护理。
护患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故事、 问学 习、 询 生活方 面的需求 , 节医患关系及患儿精 神 调
和心 里 状 态 , 快 消 除 陌 生感 和恐 惧 感 。 尽
贴, 消除不 良情绪 。护士在应用触摸时 , 清楚 自己触摸的意 应
流 的重要段 。语 言还应该是亲切 、 美好 、 精炼幽默。美好 的语
言 不 仅 使 人 感 到 亲切 温暖 , 且 还 有治 疗 疾 病 的 作用 。另 外 , 而 重 应 发 自肺 腑 , 患 儿 感 到 护士 亲 切 、 蔼 。 使 和 护 士 与 患 者 沟 通 时 , 蹲 下 来 或 是 坐 在 椅子 上 , 患儿 的 应 与
视 线 成 ~ 水 平 , 话 时 音 调柔 和 、 音 平 静 而 不急 促 地 轻 声 细 讲 声
。
体姿势发生变化或是起立或是下蹲与之谈话 。韩 国加 图立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曾就 此 对 全 院护 理 人 员 逐 一 培 训 , 过 实 际 演 练 , 通
护患关系还应该建 立在真诚 的基础上 , 对患儿关心 、 体贴 、 尊
义 , 渐 地 对 患儿 进 行 治疗 性 的 触 摸 。 逐
护士根据不同年龄段患儿语 言发展特点 , 用词简单 明确 、
通 俗 易 懂 , 注 意 倾 听 , 出 积 极反 应 , 随 意 打 断他 的对 话 。 并 做 不
3 抽 象 式 沟通
例如 : 患儿人院时护士应 热情迎接患儿 , 用安慰性 的语 言表 达 对他生病的同情 , 用告知性 的语言告诉他治疗时应注意什 么, 用鼓励性的语 言来激发他的好胜心 , 而主动配合就 医¨。 。 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护士 2015 年 6 月下旬刊
㊃ 77㊃
37 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护理报告
吁㊀ 婕
摘要㊀ 总结了 37 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的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新生儿窒息复苏㊁气胸㊁肺不张㊁液体治疗㊁新生儿持续性肺动 脉高压( PPHN) 等的护理㊂ 认为及时进行评估及对症支持处理,尽早发现并积极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㊂ 关键词:新生儿;羊水;胎粪吸入;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72㊀ ㊀ ㊀ ㊀ ㊀ 文献标识码:B㊀ ㊀ ㊀ ㊀ ㊀ 文章编号:1006-6411( 2015) 06-0077-02 ㊀ ㊀ 临床上,产前或产时最为常见的吸入性肺炎为新生儿胎粪 吸入综合征( Neonatal meconium aspiration syndrome,MAS) ;由于 amniotic fluid,MSAF) ,宫内或产时吸入被胎粪污染的羊水而出 现新生儿呼吸困难
当代护士 2015 年 6 月下旬刊
㊃ 75㊃
җ 儿科护理
儿科护理过程中优化护患关系的方式和技巧
刘玉玲
摘要㊀ 总结了儿科护理过程中优化护患关系的方式和技巧㊂ 包括游戏,语言技巧,情感交流,体态语言等内容,认为合理地应用沟通 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㊂ 关键词:儿科护理;护患沟通;技巧交流 中图分类号:R473������ 72㊀ ㊀ ㊀ ㊀ ㊀ 文献标识码:B㊀ ㊀ ㊀ ㊀ ㊀ 文章编号:1006-6411( 2015) 06-0075-03 ㊀ ㊀ 儿科素称 哑科 ,护士面对的不仅是无法表达或不能完全 表达自己病情和需要的患儿,而且要面对焦虑烦躁㊁对孩子倍加 疼爱的父母等, 因此, 儿科经常是医院满意度较低, 医疗纠纷的 多发部位,护理工作难度较大, 同时也是医患关系最紧张的地 方㊂ 儿科护士肩负着重大的使命,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工作,我对 儿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1] ㊂ 现对本人在儿科 1㊀ 游戏的运用 供大家参考和讨论㊂ 护理工作常用的游戏㊁ 语言㊁ 体态和情感等交流方式做一陈述, 1.1㊀ 游戏的作用 童磁带㊂ 这样当患儿被送进病房后, 护士用与患儿相适应的语 言介绍病区环境, 可以和患儿一起唱歌讲故事, 沟通感情, 使患 儿见到护士后不再具有强烈的恐惧心理, 输液打针的哭叫行为 1.2㊀ 游戏的运用 明显减少㊂ 1.2.1㊀ 建立娱乐室 ㊀ 护患共同参与游戏是小儿护理工作的重 要一环,日本 2% 的小儿病房设置游戏室 [2] ㊂ 我科也设置了一 间宽敞明亮㊁饶有趣味的娱乐室,内设有滑梯㊁翘翘板,并配有各 种卡通玩具㊁ 布娃娃㊁ 皮球㊁ 电视㊁CD 等, 每天有固定的游戏时 间,每个孩子可以玩自己喜欢的玩具,护士经常扮演成老师或朋 友,甚至是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气氛与幼儿园十分相似㊂ 通过这 些游戏进行交流, 患儿对护士的恐惧逐渐消失, 治疗时也变得 1.2.2㊀ 邀请家长加入游戏 ㊀ 对于患儿来说, 来到 顺从㊂ 境,家长就成了他 ( 她 ) 唯一的依靠, 家长的语言和行为就显得 尤其重要㊂ 这时要鼓励家长加入游戏,帮助缓解小儿情绪,从而 创造 1.3㊀ 合理的游戏方式 ㊀ 根据患儿的年龄心理特点选择游戏的 种类很多, 常运用的有体育游戏, 角色游戏, 表演游戏和音乐游 戏㊂ 在游戏过程中应根据其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游戏方式; 在 选择玩具时除了考虑小儿的年龄特点外, 还应评估玩具的安全 性,不给小儿玩带有危险性的玩具,如小纽扣㊁金属物品等,同时 要根据病情和环境确定活动量以及提供游戏材料, 对于要限制 1.4㊀ 体会 活动量的患儿可给予他一些图画和积木等㊂ 1.4.1㊀ 合理选择㊀ 对患儿要给予足够的游戏时间, 同时让患儿 有反映其感受的机会㊂ 当患儿玩耍时,要尊重患儿,不能态度粗 暴地中断游戏,在游戏结束前要适时地进行提醒,如果患儿不喜 欢你所提供的玩具或游戏方式, 可允许患儿自由表达, 选择他 1.4.2㊀ 适度使用 ㊀ 使用游戏疗法应有分寸, 应有所节制, 方能 产生良好的效果㊂ 首先患儿入院是因其身体疾病的缘故, 而游 戏是辅助治疗方案的方法,所以要分清主次,注意游戏的时间及 尺度,不能一味地满足患儿需求而耽误了治疗;其次要根据患儿 的病情采取不同的游戏手段, 比如过敏性哮喘的患者就不能给 ( 她) 所喜欢的游戏方式㊂ 理操作的进行㊂ 个良好的氛围,使患儿对护士充满友善和信任,以利于护 个陌生的环
3.1㊀ 情感交流的形成与技巧
3.1.1㊀ 语言性情感交流 ㊀ 语言是护士与患儿交流思想和磨合 感情的最佳载体,美好的语言能够调动患儿的积极情绪,使其主 动配合治疗,起到治病的作用;反之,生硬粗俗的语言,会对患儿 产生不良刺激,引起致病的恶果;因此,在儿科护理工作中,我们 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 主动与患儿交流, 有针对性地做好情感 3.1.2㊀ 非语言性情感交流㊀ 非语言性情感交流, 即使用体态语 言进行交流㊂ 它包括手势㊁姿态㊁面部表情㊁眼神㊁仪表等㊂ 它对 语言性交流起形容和强化作用,仪表与举止应得体规范,护士的 仪表㊁行为㊁ 举止可以直接影响语言交流的效果, 护士的仪表应 端庄㊁稳健㊁大方,服装应整洁㊁ 合体, 护士站或坐的姿势应该自 目光与表情要和谐㊁ 自然, 护士与患儿及家长交流过程中, 要注 意目光平视对方,同时注意对方的面部表情,以便及时掌握其心 理活动, 有针对性地进行情感交流, 护士的目光柔和, 给病人以 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宽慰,从而减轻其精神和躯体上的痛苦㊂ 慈善与亲切的感觉㊂ 患儿及其家长讲话时,护士要认真倾听,并 用点头㊁微笑表示理解和赞许,必要时作出耐心的解释,这样易使 然文雅㊁ 庄重, 这样才能使患儿及其家长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㊂ 交流㊂
TODAY NURSE,June,2015,No.6 3.2㊀ 护理工作中情感交流的作用与效果 3.2.1㊀ 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必须突出整体 心理㊁社会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和信息,进而制定出一系列完整 可靠的护理计划和健康教育计划, 对病人实施了身心方面的整 3.2.2㊀ 进一步融洽了护患关系, 护士与患儿及其家长交流, 保 证了宣教沟通的质量,从而满足了患儿身心需求,增加了患者对 护士的信任感,从而进一步融洽了护患关系㊂ 中护士发现了自身不足, 积极主动学习有关知识㊂ 情感交流也 调动了患儿的积极性,面对白衣天使他们不再恐慌,注射时他们 能主动配合,总之,情感交流能使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能很好地配 4㊀ 合适的体态 合,并能得到家长的支持和好评㊂ 4.1㊀ 塑造外在形象美,注重第一印象 ㊀ 第一印象是建立良好护 患关系的基础,第一印象主要是外表和举止㊂ 入院是护士和患 儿的首次接触,护士应着装整洁㊁举止大方㊂ 儿科护士服装的色 彩应用粉色系列,使患儿感到温暖, 产生亲切感㊁ 信任感㊂ 做三 测时动作轻柔㊁ 目光柔和注视患儿, 并护送患儿到床前, 详细作 入院介绍, 并用手势加深印象, 如洗脸间的位置等, 使患儿感到 4.2㊀ 温和的面部表情, 缩短护患距离 ㊀ 儿科护理工作的繁忙, 加上患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 使护士与患儿的语言交流受到 制约,这就需要体态语言来弥补, 平时巡视病房除观察病情㊁ 液 量㊁滴速外,目光应巡视病房的每个患儿, 使患儿感到 阿姨很 有句名言: 含蓄的微笑, 往往比口若悬河更为珍贵 ㊂ 加上亲 切的目光交流,对患儿来说胜过千言万语,缩短了护士与患儿的 距离,减少了患儿的恐惧感和陌生感, 这就是 此时无声胜有 4.3㊀ 优美的体态㊀ 美的护士是医院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 美化了医院,温暖了患儿,活跃了病房的气氛㊂ 通过对儿科上岗 护士进行礼仪规范㊁ 形体训练㊁ 沟通交流技巧等培训, 一改过去 走路慢吞吞, 用脚开门, 与患者交流时双手抱肩, 两手插口袋等 消极的体态,做到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 走路轻稳㊂ 各种体态 语言的互相配合,表现出护士优雅的风度和气质,给患儿以美的 享受,病房里出现了患儿让漂亮阿姨扎针的现象㊂ 可见良好的 4.4㊀ 护理时动作轻柔㊀ 测体温㊁脉搏时, 要亲自为患儿挟试, 同 时用手抚摸患儿, 使患儿感到护士不仅仅打针㊁ 发药时带来痛 苦,而且还有温柔的一面, 也很关心㊁ 爱护她们㊂ 扎头皮针注射 不但可以提高成功率,还可体现我们高度的同情心和对患儿的 关心㊁爱护之情, 同时易被患儿家属接受, 让他们与我们建立友 好合作关系,给患儿精心的护理,从而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这 就是 于无声处见精神 ㊂ 时,取合适的体位轻轻搬动患儿头部, 翻转头部时动作要轻柔, 并用手指抚摸头皮, 仔细认真地选择合适的血管, 轻柔的动作, 形象可密切护患关系,增强病儿战胜疾病的信心㊂ 声 的效果㊂ 喜欢我 ㊂ 在病区内无论何时遇到他们都应友好地点头微笑, 自己被重视㊂ 3.2.3㊀ 调动了护士积极性及患者的主观能动性, 情感交流过程 体护理,提高了护理质量㊂
护理观念, 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情感交流, 收集有关患儿生理㊁
2.2.2㊀ 讲解法㊀ 对性情胆怯,容易悲伤的患儿,护士要给予温暖㊁ 体贴㊁爱护,告之打针并不可怕,就像小蚊子咬了一下,不痛,如能 好好配合阿姨,就给你轻轻地打㊂ 再给予解释为什么要打针,打 2.2.3㊀ 分散法 ㊀ 护士在操作过程中, 要尽量分散患儿注意力, 减轻患儿的恐惧感, 例如提问你几岁了? 属什么? 幼儿园里做 什么游戏? 班里的同学等㊂ 3㊀ 情感的交流 针有什么效果,从而使其配合,用关爱之心感化患儿敏源的玩具;在具体的操作中,要针对具 1.4.3㊀ 通过对小儿适时实施游戏护理, 护理人员充分发挥职 能,促进了服务质量的提高, 改善了护患关系, 从而也大大提高 了患儿对医务人员的信赖㊂ 另外,通过游戏的实施活动,增加了 2㊀ 语言的技巧 患儿及其家属的参与意识,促进患儿早日康复㊂ 2.1㊀ 语言交流㊀ 首先作为儿科病房的布局要合理, 温㊁ 湿度要 适宜,四壁设置卡通画, 使患儿对医院不产生恐惧; 其次在与患 儿的交流中要注意语言富有情感㊁ 朴实㊁ 自然㊁ 诚恳; 语调要适 中,语句要清晰,通俗易懂;交流时语言要有逻辑性㊁系统性㊂ 对 患儿的语言要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患儿要温柔地触摸,耐心地陪 伴;不能用刺探性的提问,说出不恰当的保证,轻视患儿,要用慈 2.2㊀ 语言技巧㊀ 根据患儿的心理行为, 不同年龄, 不同性别, 不 同个性的特点, 采取比较法㊁ 讲解法㊁ 分散法等技巧对患儿进行 心理护理㊂ 儿感到护士和蔼可亲,又让患儿感到护士的操作是不能改变的, 同室患儿之间进行比较,可以设一个患儿为好孩子,再设一个患 儿为勇敢者,比比谁听话等进行语言护理㊂ 2.2.1㊀ 比较法㊀ 对个性倔强的患儿, 宜取宽严并济, 既要让患 母之心同情患儿,让患儿对护士阿姨充满信任 [3] ㊂ 体病情具体分析,方能使游戏产生良好的效果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