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

第1章旅游规划与开发概述一、旅游规划相关概念1、旅游区域:是指以旅游资源特征为基础,由组织旅游活动的相应机构和若干旅游设施、旅游区等因素组合而成的一个整体地域范围。
★相对的,可大可小;★具有特色突出的旅游资源★具备高水平的旅游管理2、区域旅游:是一种以区域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接待旅游者、组织安排旅游活动的经营服务方式,是在特定空间存在的旅游活动及其经济关系的总和。
3、旅游资源:是指经过开发后,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带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形及无形因素。
4、旅游规划:从学术角度定义为: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划,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
从通俗角度理解为:通过适当的方式把旅游资源改造成吸引物,并使旅游活动得以实现的技术经济活动过程。
5、旅游规划与旅游策划有什么联系:旅游策划作为策划的一种,是依据旅游市场的需求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和旅游地的资源优势,对该旅游地的旅游项目进行定向、定位的过程,是在旅游规划基础上对旅游产品的研制、发展、优化的过程。
二、旅游规划特点与原则1、旅游规划六大特点:主题性、协调性、目的性、战略性、技术性、综合性2、旅游规划五大原则:形象原则、市场原则、美学原则、效益原则、保护原则三、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关系1、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关系的理解:1)从发展角度看,城市规划较旅游规划产生的年代早,编制旅游规划时应在适应城市规划的前提下,保证旅游业的顺利发展,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从创新角度看,旅游规划不能一味妥协于城市规划,旅游规划与城市规划应该建立一种互动的关系,即在编制旅游规划的时候邀请一些城市规划专家参与,也可主动向城市规划部门提出建议。
3)从实际角度看,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是统一的,只不过城市规划具有更强的系统性和综合性,旅游功能是城市功能之一,所以旅游规划只是城市规划的一个方面。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复习重点

二、名词解释旅游业:就是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要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旅游资源:指经过开发可对旅游者产生旅游吸引力,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形及无形要素。
旅游规划: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
专题规划:又被称为部门规划,是在区域旅游综合规划的基本思想的指导下,针对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部门而提出的专题计划,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旅游中心地的市场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旅游业的生态环境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最小值。
“门槛值”:指的是生产一定产品或提供一定服务所必需的最小的需求量。
高级旅游中心地:为较大市场围提供旅游服务的中心吸引物。
区域的增长极: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资金、物资、能量、信息、人才会逐渐集到少数条件优越的区域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
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的某种干扰时,能够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旅游人类学:就是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科学。
生态旅游:是指通过利用未被人类开发的自然生态资源而开展的旅游活动。
主题公园:是指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假日旅游: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外出旅游所引发的游、购、娱、食、住、行等消费活动的总称。
分目标:就是将旅游规划与开发期分成若干个阶段,然后以总目标为方向,以基础条件和可能的手段为依据,预测和识别发展状态的有序性变化。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复习重点

二、名词解释三、旅游业:就是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要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四、旅游资源:指经过开发可对旅游者产生旅游吸引力,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形及无形要素。
五、旅游规划: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
六、专题规划:又被称为部门规划,是在区域旅游综合规划的基本思想的指导下,针对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部门而提出的专题计划,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七、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旅游业的生态环境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最小值。
八、“门槛值”:指的是生产一定产品或提供一定服务所必需的最小的需求量。
九、高级旅游中心地:为较大市场范围提供旅游服务的中心吸引物。
十、区域的增长极: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资金、物资、能量、信息、人才会逐渐集到少数条件优越的区域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
十一、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的某种干扰时,能够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十二、旅游人类学:就是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科学。
十三、生态旅游:是指通过利用未被人类开发的自然生态资源而开展的旅游活动。
十四、主题公园:是指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十五、假日旅游: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外出旅游所引发的游、购、娱、食、住、行等消费活动的总称。
十六、分目标:就是将旅游规划与开发期分成若干个阶段,然后以总目标为方向,以基础条件和可能的手段为依据,预测和识别发展状态的有序性变化。
(完整版)《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题1.旅游资源调查从其实践的程序上可分为三个阶段:调查准备阶段、实地调查阶段、数据整理阶段。
2. 旅游区空间开发的“三区结构模式”中的三区分别是服务区、娱乐区、自然区。
3. 分析开发地区位状况主要从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旅游区位。
4、旅游项目的更新与创新,都必须遵循一个总体原则,即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6.旅游规划与开发的营销组合战略中,4P理论的组合要素包括:产品、价格、渠道、促销。
7.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是一个由三大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
其中区域发展目标是根本性的决定因素,是实质性主体;旅游区的发展功能则是由发展目标决定的内在功能;旅游区发展形象是发展目标的外在表现。
8、根据旅游者的来源地不同可以将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分为本地客源市场、国内客源市场和国外客源市场。
9.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包括建设施工条件、区位条件、客源条件和投资条件。
10.旅游形象制胜战略的内容包括旅游形象设计和旅游区形象推广。
11.根据旅游规划与开发效益产生的效果,旅游开发的效益评估大致分为有利影响、不利影响。
12.旅游资源所处的社会环境指旅游资源所在区域的政治局势、社会治安、医疗保健和当地居民对旅游者的态度等内容。
13.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可以简单地用“旅游需求----旅游市场---旅游供给”模型来描述。
14. 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主题定位是分别对旅游项目、旅游功能、旅游形象等三方面加以设计15、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分区原则包括:突出分区的原则、集中功能单元、协调功能分区原则、合理规划动视线、保护旅游环境原则。
16.有人预测,主题公园将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并列为21世纪的三大新兴旅游消费增长点。
17、.对旅游规划与开发市场环境产生影响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和旅游区位。
18、按属性组合分类,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和意愿特征,旅游线路大致可分为周游型和逗留型。
19、旅游资源概查以定性为主,主要目的是确定旅游资源的类型、规模、分布和开发程度。
旅游规划与开发复习资料

旅游规划与开发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第一节旅游系统一、旅游业的系统化特征1、旅游产业的构成要素涉及广泛:食住行游购娱与众多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有间接联系2、旅游产业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影响营运方面:旅游业与相关产业间形成合作发展关系;空间上: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间存在营销关系;经济上:旅游目的地与旅游者之间存在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二、旅游系统的概念PPT: 旅游系统是指直接参与旅游活动的各个因子相互依托、相互制约形成的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
三、旅游系统的结构(一)旅游系统的组织结构旅游客源市场子系统、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子系统、旅游企业子系统、旅游支撑与保障子系统(二)旅游系统的经济结构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市场(三)旅游系统的空间结构(PPT)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四)旅游系统的层次结构宏观层次的旅游系统、中观层次的旅游系统、微观层次的旅游系统第二节旅游规划概述一、旅游规划的概念以调查评价为基础、以预测和管理为手段、以优化和持续发展为目的,在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以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Z)二、旅游规划的功能(P)1、在市场中合理配置旅游资源2、制定区域旅游发展的战略目标3、推进区域相关部门的协作4、保障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注(PPT):旅游规划的目的:(1)提高游客满意度(2)提高经济效益(3)可持续的利用资源(4)社区与地区的整合三、旅游规划的分类(一)按旅游规划的时空二维尺度分类(PPT)1、空间尺度分类:区域规划->目的地规划->场地规划2、时间尺度分类(二)按旅游规划的内容分类(旅游专题规划、旅游综合规划)(三)按旅游规划的深度要求分类(即旅游规划层次)1、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1)景观保护控制:规划用地界线(六线一高)(2)旅游项目控制:主题统一,符合实际(3)建筑建造控制:建筑设施高度、建造后备、风格等(4)设施配套控制:旅游设施、标示解说设施等(5)环境质量控制:植被景观、环境卫生等(6)旅游容量控制:空间容量、设施容量、生态容量、社会心理容量等。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复习重点

八、“门槛值”:指的是生产一定产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二、名词解释代旅游目的地。
品或提供一定服务所必需的最小的需求量。
就是以旅游者为服务对:三、旅游业十五、假日旅游:是指人们利用节假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日或双休日外出旅游所引发的游、为较大市场范购、九、高级旅游中心地:供其所需要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娱、食、住、行等消费活动的总称。
围提供旅游服务的中心吸引物。
业。
十六、分目标在区域经济发展十、区域的增长极::就是将旅游规划与开指经过开发可对旅游四、旅游资源:发期分成若干个阶段,然后以总目标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资金、过程中,者产生旅游吸引力,并能为旅游业所为方向,以基础条件和可能的手段为物资、能量、信息、人才会逐渐集到利用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依据,预测和识别发展状态的有序性少数条件优越的区域使之成为区域经态环境效益的有形及无形要素。
变化。
济增长的中心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五、旅游规划:十七、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评价的基础上,到外界的某种干扰时,能够保持其生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
根据社会、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产率的能力。
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十一、可持续性:十八、旅游资源的评价:是在旅游资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到外界的某种干扰时,能够保持其生源调查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规模、体实施。
产率的能力。
质量、等级、开发前景及开发条件进是:六、专题规划又被称为部门规划,行科学的分析和可行性研究,为旅游十二、旅游人类学:就是从文化和美在区域旅游综合规划的基本思想的指资源的开发规划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导下,针对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部依据。
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门而提出的专题计划,主要是基础设科学。
十九、定性评价: 施建设计划。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

《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旅游规划与开发》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旅游规划:在旅游系统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旅游系统的发展规律,发优化总体布局、完善功能结构以及推进旅游系统与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战略设计和实施的动态过程。
2.生态旅游:通过利用未受人类开发的自然生态资源开展的旅游活动。
在旅游过程中人们可以了解旅游区的文化和生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并以此为旅游区的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利用贡献力量。
3.可持续发展:旅游可持续发展可以被认为是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目前游客和旅游地居民当前的各种需求。
4.旅游度假区:一个相对独立的封闭区域能提供广泛的设施与服务,尤其用于娱乐、休闲、学习体验、健身等旅游目的的地区。
5.主题公园:是根据某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6.旅游资源定性评价法:也称综合评价法,是对某一个被调查的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以后,针对旅游资源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以求在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中得出一个综合性、全面性的结果。
7.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促动其实现旅游活动,可为旅游业发展所利用,并由此产生一定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效益的一切自然存在和社会创造。
8.假日旅游: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或者双休日外出的旅游所引发的游、购、娱、食、住、行等消费活动的总称。
广义假日旅游指的是人们在各种年节、纪念日、公休假日以及寒假、暑假的旅游活动狭义假日旅游则是特指我国公民在春节、“五一”和“十一”等长假(黄金周)的旅游活动。
9.旅游规划产品开发阶段:是指旅游业发展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之后,人们不仅仅满足于简单观光型的旅游活动和旅游资源的浅层次开发,而是需要更具有吸引力的旅游项目和主题活动的阶段。
10、可行性分析:是在项目开发建设前,对与项目相关的市场、资源、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问题进行全面分析、论证、评价、以确定该项目是否具有可行性的技术方法。
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复习重点

二、名词解释三、旅游业:就是以旅游者为服务对象,为其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要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
四、旅游资源:指经过开发可对旅游者产生旅游吸引力,并能为旅游业所利用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有形及无形要素。
五、旅游规划:是指在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资源的属性、特色和旅游地的发展规律,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趋势,对旅游资源进行总体布局、项目技术方案设计和具体实施。
六、专题规划:又被称为部门规划,是在区域旅游综合规划的基本思想的指导下,针对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各个部门而提出的专题计划,主要是基础设施建设计划。
七、旅游中心地的市场范围上限:就是由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吸引力、旅游业的社会容量、经济容量以及旅游业的生态环境容量四者共同决定的客源市场范围或接待游客数量,上限值不能超过上述四个变量中的最小值。
八、“门槛值”:指的是生产一定产品或提供一定服务所必需的最小的需求量。
九、高级旅游中心地:为较大市场范围提供旅游服务的中心吸引物。
十、区域的增长极: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性,资金、物资、能量、信息、人才会逐渐集到少数条件优越的区域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中心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
十一、可持续性:是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的某种干扰时,能够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十二、旅游人类学:就是从文化和美学的角度,研究旅游地居民、社会团体、旅游开发者与旅游者之间关系的科学。
十三、生态旅游:是指通过利用未被人类开发的自然生态资源而开展的旅游活动。
十四、主题公园:是指根据一个特定的主题,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多层次空间活动设置方式,集诸多娱乐活动、休闲要素和服务接待设施于一体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十五、假日旅游:是指人们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外出旅游所引发的游、购、娱、食、住、行等消费活动的总称。
十六、分目标:就是将旅游规划与开发期分成若干个阶段,然后以总目标为方向,以基础条件和可能的手段为依据,预测和识别发展状态的有序性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资源与开发期末复习资料
第三章
第二节 地质地貌与旅游的关系
1、 地质地貌影响旅游环境
2、 地质地貌条件是自然景观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3、 地质地貌可以单独构景,直接形成旅游资源
4、 在某些地区通过地质地貌的配景可以增加美感
5、 地质地貌条件对风景区意境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第三节 旅游吸引因素与旅游功能
1、 具有形态美,可以开展观赏性旅游活动(雄伟美、奇特美、险峻美、幽静美、畅 美)
2、 具有科学文化属性,可以开展求知、科学考察旅游
3、 具有空间载体特征,可以开展休闲、娱乐、体育活动
第四章
第二节 旅游吸引因素与旅游功能
一、 吸引因素
1、 水形
2、 水声
3、 水色
4、 水味
5、 水影
6、 水态
二、 旅游功能
1、 审美
2、 疗养
3、 品茗
4、 娱乐
5、 文化内涵
三、 河川旅游资源功能
1、 河川是山水相映、景观和谐、动态美感强烈、最易激发游人兴趣的风景走廊。
2、 河川常是经济发达、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荟萃、景观丰富多彩之地。
3、 河流两岸交通发达,物产丰富,旅游供给条件优越。
4、 在河流上适宜开展多种旅游项目,从而使游客能扑捉到更多的水景为主题添加美。
第五章 太空旅游景观
一、概述:指非宇航界的普通人前往空间站体验登入太空的感觉的旅游方式。
二、功能:具有太空教育的功能;是科技文化和神话传说的客体。
三、开发类型:太空遨游旅游景观;宇宙星体旅游景观;天文观测旅游景观;陨石旅游景观。
第六章
第二节 生物旅游资源吸引因素分析
1、 风采美
2、 珍稀美
3、 寓意美
4、 嗅味美
5、 起特美
6、 疗养和健身
第三节 植物旅游资源功能
1、 观赏
2、 美化、净化环境
3、 造园
第四节 动物旅游资源功能
1、 观赏
2、 造园
第八章
第一节 历史古迹在旅游业中的作用
1、 社会历史的真实写照
2、 人类文化的集中凝聚
3、 古代科技的高度浓缩
4、 景观美学的形象展示
第三节 古代建筑
一、 旅游功能
1、 与历史进程密切相关,满足游客访古心理
2、 是凝固的艺术,满足游客求美心理
3、 是科学技术的凝聚,满足游客的求奇心理
4、 类型多样,内容丰富,满足游客求异心理
二、 封建社会建筑技术发展表现出了:
1、 建筑类型不断丰富
2、 建筑材料多样化
3、 建筑技术不断提高
4、 建筑艺术日益精美丰富
三、 艺术特征
1、 木构梁柱式构架的科学性
2、 优美柔和的轮廓造型艺术
3、 整齐而又灵活的平面布局艺术
4、 丰富绚丽的建筑装饰艺术
5、 天人合一的环境艺术
四、 主要构件
1、 建筑基座
2、 开间
3、 斗拱
4、 屋顶和屋檐
5、 彩画装饰
五、 主要形式
1、 宫殿建筑
2、 楼阁建筑
3、 亭台建筑
4、 军事防御工程(古城墙和长城)
5、 古代桥梁
6、 水利工程
第九章 宗教文化与旅游(宗教文化对旅游的功能)
1、透过宗教文化遗产,旅游者不仅能获得大量宗教知识,同时还能了解到一个国家或
地区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科技、文学艺术的发展面貌,满足求知的欲望。
2、饱含和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为旅游者提供多种美感享受。
3、宗教仪式活动可以满足旅游者猎奇的心理。
4、宗教能满足人们宗教式的情感需求。
第十章 园林构景艺术
一、园林主要构景原则
1、贵在自然
2、重在曲折
3、精在特色
二、主要构景手法
1、主景与配景
2、前景、中景、背景、全景
3、借景
4、对景与分景
5、框景、夹景、漏景、添景
6、点景
三、园林主要景观建筑
1、中国园林建筑类型:厅、堂、楼、阁、榭、轩、馆、斋、室、舫、廊、亭、塔。
2、园林建筑小品(归类):园门、景墙、景窗;花架、花坛;园林雕塑;梯级、蹬道、
园路、铺地;园桥、水池、 步;园凳、园桌。
附:
1、 旅游资源开发定义
以发展旅游业为前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资源为核心,以发挥、改善和提高
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为着力点,有组织有计划的对旅游资源加以利用的经济技术
系统工程。
2、 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定义
从区域理论的角度讲,开发模式是根据区域资源、生产的现有状况和发展潜力,确定
人与自然协调和发展的组织。
3、 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分类
自然风景类;文物古迹类;社会风气类;宗教文化类;消遣类
4、 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分类
1、 兴建
2、 利用
3、 提高
4、 改善
5、旅游规划定义
在旅游系统要素发展现状调查评价的基础上,针对旅游系统的属性、特色和发展规律,
并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趋势,改善与协调旅游系统的总体布局。系统内部要素功能
结构以及旅游系统与外部系统发展为主的战略策划和具体实施。
20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