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的多样性学案2

合集下载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学案第二课时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学案第二课时

第一节碳的多样性学案(第二课时)【基础知识巩固】1、关于金刚石、石墨、C60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B.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C.金刚石硬,石墨质软D.它们里面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E.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石墨F.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G.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H.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2、下列俗称表示同一物质的是 ( )A.苏打、小苏打B.胆矾、绿矾C.火碱、烧碱D.纯碱、烧碱3、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一氧化碳,最常用的方法是( )A.通过澄清的石灰水B.通过灼热的碳层C.通过水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粉末4、区别固体Na2CO3和NaHCO3,最好的方法是( )A.加热B.两者分别与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C.溶于水,比较其溶解性D.两者分别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学习目标】1、了解Na2CO3和NaHCO3的相关性质。

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和在生产中的循环。

3、通过探究活动完成对Na2CO3和NaHCO3的鉴别。

【课内探究】1、通过阅读P64和P65页相关内容,请整理Na2CO3和NaHCO3的所有性质和化学方程式2、请试着把1题中的化学方程式改成离子方程式3、阅读P65页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画出碳循环的网络图4、阅读P68内容,请写出所有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并找出还原剂。

【重点知识整理】【巩固练习】1、以下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碳酸盐的是( )①纯碱②蛋白质③大理石④方解石⑤胡萝卜素⑥菱铁矿⑦淀粉A.只有①③④⑥B.只有①②③④⑥⑦C.只有①③④⑤D.只有②③④⑤⑥2、当下列物质分别滴加醋酸时,会产生相同气体的是( )①大理石②钟乳石③贝壳④锅垢⑤白云石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④⑤C.只有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3、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 )A.氯化钙溶液B.石灰水C.饱和碳酸钠溶液D.次氯酸钙溶液4、下列关于碳酸氢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一种白色粉末,易溶于水B.其分子式为NaHCO3·10H2O,在空气里易风化C.可以跟氢氧化钠起反应,生成正盐D.与碳酸钠相比,若质量相同,分别跟足量的盐酸反应,碳酸氢钠得到的CO2多5、要除去硫酸钠里混有少量的碳酸钠,应加入的物质是( )A.氯化钡溶液B.稀硫酸C.石灰水D.氢氧化钠6、关于NaHCO3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酸反应放出等量的CO2所消耗的酸比Na2CO3少B.相同温度下溶解度比Na2CO3要大C.热稳定性比Na2CO3小D.NaHCO3只能和酸作用不能和碱作用7、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Na与H2O反应:Na+2H2O====Na++2OH-+H2↑B.Na2O与盐酸反应:O2-+2H+====H2OC.NaH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CO32-+2H+====CO2↑+H2OD.NaOH溶液与小苏打溶液混合:HCO3-+OH-==== CO32-+H2O8、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HCO3-+H+====H2O+CO2↑的是 ( ) A.NaHCO3+HCl溶液B.Na2CO3+HCl溶液C.NaHCO3+Ca(OH)2(少量)溶液D.NaHCO3+NaOH溶液9、向碳酸钠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二氧化碳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变化趋势可能是()A.逐渐变小B.逐渐变大C.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D.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10、可以说明溶液中大量存在CO32-的理由是()A.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B .加入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C .加入氯化镁时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且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无色无味气体D .加入B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反应现象如C 所述11、为制备干燥、纯净的CO 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中分别盛放 ( )A .水;无水CaCI 2固体B .饱和NaHCO 3溶液;浓H 2SO 4C .浓H 2SO 4;饱和NaHCO 3溶液D .饱和NaHCO 3溶液;稀H 2SO 412、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 学案-word文档

化学鲁科版必修1 第3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 学案-word文档

第1节 碳的多样性1.碳单质的多样性(1)三种重要的碳单质每个碳原子均与相邻的四个碳原子以强的碳原子呈层状排列,每一层上的碳原子以强的相互作用形成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层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碳原子在球的表面,同素异形体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

例如:氧元素可形成氧气(O 2)、臭氧(O 3)两种同素异形体;碳元素有金刚石、石墨、C 60等多种同素异形体;磷元素有红磷和白磷两种同素异形体。

释疑点 剖析同素异形体:①“同素”指同种元素,“异形”指结构不同,“体”指单质。

②金属元素无同素异形体,部分非金属元素有同素异形体。

③同素异形体的形成原因是由于形成单质的原子个数及排列方式不同。

④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⑤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

该转化过程虽有单质参加和生成,但没有化合价的变化,故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如3O 2=====放电2O 3。

【例1-1】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仅由碳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B .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C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不属于化学变化D .只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解析:仅由同一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叫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单质与单质之间为不同的物质,因而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金刚石为纯净物,而金刚石、石墨、C 60混在一起就为混合物。

既然金刚石和石墨属于不同的单质,因而它们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由于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所以金刚石和石墨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也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答案:B【例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和C60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所含碳原子的数目不同B.金刚石、石墨和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C.C60和P4互为同素异形体D.H2O和H2O2互为同素异形体解析:金刚石、石墨和C60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结构不同,与所含碳原子数的多少无关,A项错误;同素异形体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而C60和P4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故二者不属于同素异形体,C项错误;H2O和H2O2属于化合物而非单质,D项错误。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导学案2

高中化学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导学案2

第3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导学案2 学习目标1.了解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2.掌握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习过程一、预习案1。

回顾初中知识,碳、CO、CO2分别有哪些化学性质?用化学方程式分别表示出来。

2。

碳在自然界中的转化阅读课本P65—P66,用物质化学式(或名称)表示出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预习自测】1。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自然界消耗二氧化碳的反应主要是()A .CO 2+2NaOH===Na 2CO 3+H 2OB .CaCO 3+CO 2+H 2O===Ca (HCO 3)2C .6CO 2+6H 2O 6O 2+C 6H 12O 6(葡萄糖)D .CO 2+C △2CO二、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实验探究】现用以下试剂:石灰水 导管 酒精灯 火柴 试管夹设计模拟“溶洞”形成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实验内容实验现象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拓展应用】1。

自来水往往含有碳酸氢钙,因此水壶、热水管道内壁常常积有水垢,由此推断水垢的成分中一定含有哪种物质?它是怎样形成的?如何除去水垢?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光 叶绿体___________.2. 试用化学原理解释“滴水穿石”的自然现象。

【思考总结】完成右图中CO 2、碳酸盐、碳酸氢盐之间的相互转化三、生产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

请结合P65交流 · 研讨 ,探究下列两个过程中是怎样体现和利用碳及其化合物之间转化的? ①在木炭燃烧②高炉炼铁2。

你知道在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碳及其化合间转化的实例?【小结】在箭号上填上相应的物质化学式实现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并 分别用一个化学方程式表述上述转化过程,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分析出CO 2COC碳“三角”还原剂。

四、【迁移·应用】除杂问题(1)若CO2混有CO,除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是;(2)若CO混有CO2,除去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际是;(3)若CO2混有HCl,要得到纯净的CO2,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3.1《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3.1《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碳的多样性》第二课时教案
课程标准
通过实验了解碳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课标解读(教学目标)
1. 知道含碳化合物种类及其分类,能说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并比较其差异,
2.通过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培养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自主归纳,多媒体教学。

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 教案

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 教案

第三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既能加深对前面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也能为以后要学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等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通过学生对两种物质的观察,设计的实验现象的观察,总结,归纳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为促进社会进步的发展,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与目标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初步掌握设计探究实验的技能,对比学习法,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通过化学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意识;通过实验探究,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五、教学用具碳酸钠(固体和溶液)、碳酸氢钠(固体和溶液)、稀盐酸、药匙六、教学过程一、复习:二、Na2CO3与NaHCO3的化学性质【设问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它们属于哪类物质?这类物质可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反应?【设问2】从物质组成的角度看,它们溶液中含有哪些离子?这些离子可能与哪些物质反应?1、与酸的反应a、写出它们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Na2CO3 +2HCl===2NaCl+H2O+CO2↑ NaHCO3+HCl===NaCl+H2O+CO2↑2H++CO32-=H2O+CO2 H++HCO3- =H2O+CO2↑(生成CO2速率更快)b、既然他们都能与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谁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更快呢?实验:现象:都生成气体,气球变大,碳酸氢钠的气球胀的快且大结论: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比碳酸钠快C、将它们滴入盐酸有什么现象?将盐酸滴入它们现象是否相同?离子方程式又如何书写?实验:进行碳酸钠和稀盐酸互滴实验(叫两个学生到讲台是观察)现象:(学生归纳)碳酸钠滴入盐酸,马上产生气泡;盐酸滴入碳酸钠,刚开始没有气泡,后面产生气泡。

碳的多样性

碳的多样性

第三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和性质,并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

2 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新课预习:三.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自然界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含碳化合物可分为和。

含碳无机物中有两种重要的氧化物CO和CO2。

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CO2,通过作用将CO2释放到大气中。

由于人类活动经由多途径增加大气中的CO2,使CO2的含量猛增,从而导致效应。

2.模拟溶洞的形成实验方案与记录:实验内容实验现象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将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继续向上述悬浊液中通入过量的CO2将所得上述溶液小心地加热碳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创造了许多奇迹,自然界溶洞中美妙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的形成,都与这种转化密切相关。

3.生产和生活中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1)高炉炼铁原料:、、还原剂CO生成的方程式为:、。

CO还原铁的氧化物的反应方程式:(2)木炭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转化过程:①、②、③、④。

(3)水垢的形成我们使用的自来水中往往含有碳酸氢钙,因此水壶内壁常含有水垢。

写出形成水垢的主要化学方程式,用食醋浸泡,再用水清洗可除之,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4)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828年,德国化学家用无机物NH4CNO合成出有机物(填化学式)。

4. CO2与NaOH反应产物的确定与计算:①2NaOH+CO2=Na2CO3+H2O ②NaOH +CO2=NaHCO3反应情况生成物<1:2 NaOH过量,只发生反应①,(余NaOH) Na2CO3=1:2 恰好发生反应①Na2CO3①②两个反应均有Na2CO3 、NaHCO3=1:1 恰好发生反应②NaHCO3>1:1 只发生反应②,CO2剩余NaHCO3针对性练习:1.自然界中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 ) A .O B .N C .C D .H 2.在①植物的光合作用 ②植物的呼吸作用 ③岩石的风化 ④海水的吸收 ⑤工业上制干冰⑥使熟石灰变石灰石等这些过程中,属于自然界消耗CO 2的主要过程是 ( ) A .仅① B .仅①⑥ C .①②③ D .①③④3.大理石可以用作墙面、地面和厨房桌面,其主要成份是碳酸钙。

3.1碳的多样性学案

3.1碳的多样性学案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1、同素异形体由相同的组成的的几种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碳的同素异形体有、、,氧的同素异形体有、,磷的同素异形体有、。

解读:同素异形体的性质不同是指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单质具有不同的结构(1)与O2反应O2充足:_______________。

O2不足:_________________。

(2)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如CuO)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非金属氧化物(如H2O、CO2等)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碳元素是组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

1.CO__色、__味的气体,__毒,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

(2)化学性质①可燃性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___,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②还原性___________________ ____(3)用途作为_______的主要成分,冶炼金属的还原剂。

2.CO2(酸性氧化物)(1)物理性质色、无味的气体,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固体时俗称____。

(2)化学性质①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不助燃。

②氧化性CO2与C、Mg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④与Na2O2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与某些盐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法①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的多样性导学案

碳的多样性导学案

碳的多样性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有三种同素异形体,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较大的差别,导致物理性质相异的主要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知道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种类繁多,一般分为无机含碳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两大类;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体会它们性质的差异。

3.通过活动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进一步熟悉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学会利用实验科学探究的能力;并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发扬合作学习的精神、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

课前延伸一、填写下表【思考】我国著名文房四宝包括笔墨纸砚。

你知道墨的主要成分什么吗?我国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这是为什么?现在用的碳素墨水的有效成分是什么?从物质分类的角度讲,墨水属于哪一类?【思考】你知道碳在自然界中存在形态还有哪些?请列举你所知道的含碳物质写出来。

并请把自己写出的物质加以分类。

【练习题】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世界范围内的人工采伐使森林面积锐减,导致大气中CO2浓度迅速增加;同时生物的新陈代谢也产生大量CO2。

大气中的CO2对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不吸收,因而地表能受到太阳的辐射而增温;另一方面对从地表射向太空的长波,特别是红外辐射有强烈的吸收作用,从而阻碍了地球向太空辐射能量。

(1)人们习惯上把大气中以CO2为主的气体所产生的效应称为(选择);这种效应会使(填空)。

A 光热效应B 光气效应C 温室效应D 光电效应(2)大量采伐森林会使大气中CO2浓度增加的原因是。

(3)为了减缓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除了植树造林,主要有效可行的措施还有等。

A.优化能源结构B.减少地球上的生物,因为它们的新陈代谢要产生大量CO2C.对燃料及燃烧进行优化处理D.将燃油汽车改为燃液化气汽车E.降低工业化程度阅读材料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除金刚石、石墨外,还有一些新的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碳。

其中发现较早并已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的是C60分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第一节碳的多样性(2)
【学习目标】
1.了解碳元素在自然界及生产、生活中的转化,能写出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能从原理上解释钟乳石、溶洞的形成,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高炉炼铁、木炭燃烧过程的有关反应。

3.了解碳单质、碳的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的性质及转化关系。

4.通过了解CO2的排放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

【知识回顾】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实验室制取CO2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以及离子方程式,并分析该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写出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2所发生化学反应的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分析该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自主学习】
仔细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课本,尝试用图表的形式分析和概括碳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中的转化。

2.结合课本的活动·探究,完成下列表格,体验溶洞的形成过程。

3.结合课本交流·研讨,分析在炼铁过程中发生哪些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请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问题探究】
探究活动:CO2与碱溶液的反应
1.若向澄清石灰水中逐渐通入CO2至过量,如何用图像来表示沉淀的变化关系?
2.结合上面的有关内容思考:如何用50ml 1mol/L NaOH溶液与CO2制备纯净的Na2CO3溶液?
3.往100 mL NaOH溶液中通入CO2,充分反应后,
在减压和较低温度下,小心将溶液蒸干,得白色固体
M。

通入CO2的体积V(CO2)/mL(标准状况下,下同)
与M的质量W/g的关系如图。

(1)A点时,白色固体M的化学式为________,
通入CO2的体积为________mL。

(2)C点时,白色固体M的化学式为________,
通入CO2的体积为________mL。

(3)推算B点时M的组成________(用化学式表
示)及通入CO2气体的体积为________mL。

4.向100 mL 3 mol·L-1的NaOH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O2,充分反应,测得最后溶液的pH >7。

(1)此时溶液的溶质如果是单一成分,可能是__;
(2)如果反应后溶液中有两种溶质,然后逐滴缓慢滴加1 mol·L-1的盐酸,所得气体(不考虑溶解于水)的体积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①加入盐酸200 mL之前,无气体产生,写出OA段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

②产生的C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_mL。

③B点时,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mol·L-1(溶液体积的变化忽略不计)。

【课堂练习】《同步练习册》P43—P44,1—9
【课堂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