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化
云南人文风情

云南人文风情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一个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独特风情的地方。
云南的人文风情既包括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也融入了多元的民族文化。
让我们一同探索云南的人文魅力。
第一章:历史传承云南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中国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之一。
在距今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云南就有人类居住。
在历史的长河中,云南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连接着东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古代丝绸之路的痕迹、重要的交通要道和边塞城堡等历史遗迹仍可在云南找到,这些遗迹见证了云南的辉煌历史。
第二章:多民族文化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有25个少数民族在此定居。
这里的不同民族共同演绎出云南独特的多元文化。
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多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音乐、舞蹈和民间艺术。
游览云南,你可以近距离感受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欣赏到不同民族艺术的精髓。
第三章:神奇的古建筑云南的古建筑景观也是其人文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滴石穿的岁月中,云南留下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其中,以大理洱海边的崇圣寺和丽江古城最为著名。
崇圣寺是佛教名刹,被誉为中国佛教圣地之一;丽江古城则是世界文化遗产,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第四章:文化艺术之乡云南是一个文化艺术氛围浓郁的地方。
民间艺术形式如山歌、舞蹈、剪纸等在云南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尤其是著名的云南大理才乃木雕、纳西族的金石铜器制作等工艺品,融合了多民族的智慧和美学,成为了展现云南文化独特魅力的代表作。
第五章:美食文化云南的人文风情不仅在建筑和艺术中得以体现,更体现在美食文化中。
云南的美食以多元化、味道独特而著称。
过桥米线、烤全羊、酸汤鱼等各具特色的菜品,既融汇了云南的地方特色,又兼具不同民族的烹饪技艺,给人一种美食的享受。
结语:云南的人文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这里的历史、少数民族文化、古建筑、文化艺术和美食,都构成了云南独特的人文景观。
无论是感受云南的历史沉淀,还是欣赏其多民族文化的绚烂,云南都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感动。
第三章云南民族文化中

火把节
节期:农历六月二 十四或二十五
火把节期间的活动
燃火把
载歌载舞
火把节期间的活动
摔跤
斗牛
彝族的宗教信仰:
1、思考: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表现为哪些形式?彝族的 巫师称谓是什么?他们同时还肩负着那些职责?
* 宗教信仰形式:万物有灵和祖先崇拜 * 彝族的巫师:毕摩 * 他们既是巫师,又是传授古老彝族文化的知识分子, 所以,毕摩虽是从事宗教活动 的巫师,但他们对于传授知识, 继承彝族民族文化也曾起着很大的作用。
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 火把、妇女用凤仙花染红指甲、跑马
耍海会
饮食
土豆 荞面粑粑
坨 坨 肉
转 转 酒
彝族服饰
彝族男女服饰袖口、 领口、襟边都镶有花 边。
彝族服饰
彝族男子发型:“天 菩萨”、“英雄结”
彝族服饰
彝族披衫“擦瓦尔”、 子:颜 色鲜艳(红黄蓝绿黑 白);裙式腰小摆大, 裙边绣花;
彝族服饰
思考:从我们刚才了解的彝族的服饰来看,彝 族是一个崇尚什么颜色的民族?
《云南导游基础知识》
第三节 云南部分少数民 族介绍
一、彝族
彝族的概况: 云南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云南以楚雄、红河和哀牢山区、 小凉山一带比较集中。 彝族的称谓很多,例如:诺苏、 纳苏、米撒泼、撒尼、阿细、 阿乌、阿西。 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语 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 支。
彝族的历法
十月太阳历的纪年方式:
古老的十月太阳历
太阳历一年为十个月、一月为三十 六天。以十二生肖循环记日,每月 三个生肖周,一年为三十个生肖周, 合计三百六十天,余下五至六天为 过年日,不计在月内。每年有大小 两个新年,汉族称为星回节和火把 节。
云南的传统文化

云南的传统文化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多民族的共存,为这片土地注入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元素。
以下将为您介绍云南的传统文化,带您领略这片神奇土地的魅力。
云南的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历史悠久。
数千年来,这片土地上的先民们秉承着勤劳智慧与崇尚自然的精神,培育和传承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深深地烙印在云南人民的血脉中。
首先,云南的传统文化与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紧密相连。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之一,汉、彝、白、傣、哈尼、藏、佤等56个民族在这里共同生活。
各个民族都保留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如建筑、工艺品、服饰等方面均有各自的特色。
其中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三等传统节日更是享誉中外,成为云南文化的象征。
云南的传统文化也离不开其壮丽的自然景观。
云南自然资源丰富,山水之间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基因。
滇池、丽江古城、石林、虎跳峡等著名景点都成为了云南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和游客前来感受云南的魅力。
云南的传统文化在艺术表演方面也有着独特的魅力。
大理白族的三弦、彝族的芦笙、傣族的傣剧等民间艺术形式,展现了丰富多样的云南传统音乐和舞蹈。
而影响深远的泼水节、东巴文化等也构成了云南独特的传统文化符号。
此外,云南还以茶文化而闻名。
云南是中国茶叶的重要产区之一,以普洱茶为代表的云南茶文化深深影响着这片土地的人们。
茶文化贯穿于云南人民的日常生活,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礼仪和生活态度的体现。
云南的传统文化在许多领域都有着独特的贡献和影响力。
云南的传统医学(中医药)、文学艺术、建筑风格等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底蕴和特色。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云南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总结起来,云南的传统文化是一片多彩而又独特的文化沃土。
无论是多民族文化的交融,还是自然景观与传统艺术的结合,云南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这些传统文化不仅是云南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征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征云南是中国的一个多民族省份,拥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如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等。
这些少数民族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下面将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征。
一、语言文字:云南的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样的语言文字。
其中,彝族的彝文、白族的白文、哈尼族的哈尼文等都是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字。
这些文字系统独特,有自己的语法、词汇和曲调。
这些文字都是表达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工具,对于守护和传承他们的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服饰:云南的少数民族服饰多样且色彩鲜艳,展示了他们的文化特征。
彝族的传统服饰以“苍花”为特色,女性穿着以黑色为主,以绣金、银、珠为装饰。
傣族的传统服饰以色彩鲜艳、图案繁多而著称,通常由长袍、短裤、围巾、头巾等组成。
而白族、纳西族等也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服饰,体现了这些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观念。
三、音乐舞蹈:云南的少数民族音乐和舞蹈也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彝族的“三月三”节日上将举办传统歌舞比赛,人们会身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展示民族的音乐才华。
傣族的“泼水节”中,人们手持花球,围成一个圈,载歌载舞地跳起花儿舞,舞姿翩翩起舞。
这些音乐和舞蹈都传承了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代代相传,成为云南人民的精神寄托。
四、民俗风情:云南的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民俗风情,例如彝族的“火把节”,人们手持火把,在夜晚里燃烧起来,跳火把舞庆祝丰收的到来。
白族的“三月街”是白族传统节日活动,人们会在大街上集会,唱歌跳舞,展示白族的风俗。
傣族的“泼水节”是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相互泼水,象征着洗净一年的晦气。
这些民俗风情充满了浓厚的民族色彩,是少数民族文化的特征。
五、饮食习俗:云南的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多样,独特的调味和制作工艺是这些饮食的特点。
傣族的饮食以辣、酸、苦、甜、香为特色,酸辣水、糯米饭、火锅等都是傣族的传统美食。
彝族的饮食注重野味,野山鸡、野鸭、野兔等都是他们的传统菜肴。
这些饮食习俗体现了少数民族对美食的独特追求,并且与其文化密不可分。
云南方言介绍PPT课件

云南方言的分布和特点
• 分布:云南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境内,根据方言特点可以划分为滇、黔、川、 桂四个方言区。其中,滇方言是云南方言的主要代表,分布于以昆明为中心的 滇中地区;黔、川、桂三个方言区则分别分布于滇东北、滇西北和滇南地区。
• 语音:云南方言语音变化较大,有许多音节和声调与普通话不同,如“波”读 作“bo”,“摸”读作“mo”。
韵母数量
云南方言的韵母数量比普通话更 为丰富,包括了许多普通话中没 有的韵母。例如,部分方言中存 在喉塞音、前响复元音等。
韵母发音
云南方言中的一些韵母发音与普 通话存在明显差异。例如,部分 方言中的后响复元音在普通话中 可能为单元音。
声调特点
声调数量
云南方言的声调数量比普通话多。普通话中只有四个声调(平、上、去、入), 而云南方言中则存在更多的声调,如降升调、升降调等。
和句子,使得交流更为顺畅。
形象生动
02
云南方言中常常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述事物,使得表达更
为鲜明、具体。
地域文化特色
03
云南方言的表达方式深受地域文化影响,常常融入了地方特色
的元素,反映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
05
云南方言的文化内涵
方言与文化的关系
方言是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地域文化 和民族文化的结晶。
方言的演变与文化的 发展相互影响,共同 推动地域文化的传承 与创新。
方言的差异性反映了 不同地域和民族文化 的独特性。
云南方言中的文化元素
云南方言中保留了许多古汉语的词汇和发音,反映了中原文化对云南地区的影响。
云南方言中还融合了多个少数民族的语言元素,如彝语、傣语、苗语等,形成了独 特的语言风格。
文化活动
云南民族语言

彝语 (Yi language)
属汉藏语系 藏缅语族 彝语支。中国的彝语,分北 部、东部、南部、东南部、西部、中部 6个方言,其中包 括5个次方言,即东部方言又分滇黔次方言、滇东北次方 言和盘县次方言;北部方言又分北部次方言和南部次方言 。还分25个土语。北部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的大、小凉 山地区,东部方言分布在贵州和云南东北部,南部方言分 布在云南和广西,其余 3个方言都分布在云南。使用人口 约400万。彝族原有一种音节文字(也有人认为是表意文 字),1956年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凉山彝族拼音文字 方案。1975年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制订了四川《彝文规范 试行方案》,共确定819个规范彝字,1980年国务院批准 在四川彝区推行使用(见彝文)。彝语在国外,主要分布 在缅甸、泰国和越南。
藏语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布在中国西藏自治区、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甘肃甘南藏 族自治州、青海和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四个地区。巴基斯 坦、印度、尼泊尔、不丹四个国家,也有人操藏语。藏语 分成三大方言:卫藏方言(即拉萨话)、康方言(德格话、 昌多话)、安多方言。
普米语(Primi language)
怒语Nu language
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未定。分布于中国云南省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碧江、福贡、兰坪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 维西等县。使用人口约1.8万(1982)。此外,还分布于缅甸喀 钦邦北部恩梅开江流域。 语言特点(以碧江县知子罗话为代表):有60个声母,其 中单辅音声母45个,塞音、塞擦音、鼻音分清浊,擦音分 送气与不送气;有15个复辅音声母,如p惏、f惏、g惏、 妱m、妱l等;有85个韵母,其中单元音韵母38个,复元音 韵母47个。元音分松紧,有鼻化元音和卷舌元音,无辅音韵 尾。有4个声调:55、53、35、31。虚词和词序为表达语法 意义的主要手段。在指人的名词后加后加成分表示复数, 在名词前加前加成分表示不同人称的人称领属。
《云南民族文化》教学大纲

《云南民族文化》教学大纲编写说明本课程是旅游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云南素以丰饶的民族文化享誉国内外,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本课程通过研究和介绍云南民族文化的历史、语言、艺术、宗教、习俗、节庆、服饰、手工艺及建筑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云南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熟悉云南民族的各类风俗民情,培养出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实用型的旅游人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文化及民族文化的内涵,了解和认识云南民族文化的特征和生存环境;云南民族文化的历史演进过程;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化,包括语言文字的分类特点和文化价值,包括各民族的神话史诗、传说故事、叙事长诗、歌谣谚语;云南民族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云南民族的原始宗教及人为宗教;云南民族的生产、饮食和人生礼仪习俗;云南民族的节日类型及其文化意义;云南民族的服饰类型和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云南民族的各类手工节品及其传承与发展;云南民族建筑的文化意蕴及民居建筑和宗教建筑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实践性较强,理论性相对较弱,在教学中应突出民族文化的适用性及应用性。
2、本课程综合性较强,需要相关的文化、历史、艺术、宗教及建筑等相关的基础知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材的所涉及的内容外,还应适量补充相关的知识,以增进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3、教学过程中配合图文声像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
4、有效检验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材每章都附有思考题、案例分析和附读文献等,以此作为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同时还可增加案例分析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本课程建议教学学时为36个学时。
课时分配表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安排第一章云南民族文化概述一、民族与民族文化的内涵二、云南民族文化的形成三、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4第二章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化一、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字二、云南民族的神话与史诗三、云南民族的传说与故事四、云南民族的叙事长诗五、云南民族的歌谣与谚语4第三章云南民族的艺术文化一、云南民族音乐二、云南民族舞蹈三、云南民族绘画五、云南民族雕塑4第四章云南的宗教文化一、原始宗教二、人为宗教四、宗教文化与艺术5第五章云南民族的习俗文化一、生产习俗文化二、饮食习俗文化三、人生礼仪习俗4第六章云南民族的节庆文化一、云南民族节日的类型二、云南民族节日的文化意义4第七章云南民族的服饰文化一、氐羌族系服饰类征二、百越族系服饰类征三、百濮族系服饰类征四、苗瑶族系服饰类征六、云南民族服饰的多重文化意蕴5第八章云南民族的手工艺文化一、陶石工艺二、铜银锡工艺三、木竹工艺四、纺织(染色)工艺五、云南民族手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4目录第一章云南民族文化概述第一节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内涵第二节云南民族文化的形成第三节云南民族文化的特点第二章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化第一节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字第二节云南民族的神话与史诗第三节云南民族的传说和故事第四节云南民族叙事长诗第五节云南民族的歌谣和谚语第三章云南民族的艺术文化第二节云南民族音乐第三节云南民族舞蹈第四节云南民族雕塑第四章云南民族的宗教文化第一节原始宗教第二节人为宗教第五章云南民族的习俗文化第一节概述第一节生产习俗文化第二节饮食习俗文化第三节人生礼仪文化第六章云南民族的节庆文化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云南民族节日的类型第三节云南民族节日的文化意义第七章云南民族的服饰文化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氐羌族系服饰类征第三节百越族系服饰类征第四节百濮族系服饰类征第五节苗瑶族系服饰类征第八章云南民族的手工艺文化第一节概述第二节陶石工艺第三节铜银锡工艺第四节木竹工艺第五节纺织(染色)工艺第六节云南民族手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第一章云南民族文化的概述一、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文化的内涵;掌握民族与民族文化的概念;掌握云南民族文化的内涵及其个性特征;了解云南民族文化的生存环境,认识到云南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变的社会历史条件,多种族群的迁徙、交汇、碰撞,是众多云南民族形成的条件,同时也是丰富多彩的云南民族文化形成的条件;掌握云南民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及其现代意义。
云南方言文献综述

云南方言文献综述内容摘要:云南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方言丰富,保留了大量的古语词。
广泛地搜集研究这些方言古语词,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云南的历史文化和民风民俗。
同时,利用方言词汇来考释古词,也是训释古词、整理古籍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选择了云南方言中有代表性的古语词做了些整理和考释,希望通过对云南方言中古语词的保留情况,体察古语词在云南方言中的发展演变,追溯云南居民移民的轨迹及解读古代历史文献等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云南方言古语词考释一、云南方言概况云南是中国多民族的边疆省份。
曾经生活着百濮、百越、氐羌等三大部落群体。
在经历了多次历史进程后形成了现在的以汉族人口为主、2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或杂居的民族格局。
在汉文化(中原文化)与各少数民族文化的漫长交流融合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云南方言。
据文献记载,由战国末期的“庄开滇”进入云南的内地移民是最先进入云南的一批汉族人。
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以兵临滇”,将云南正式纳入汉王朝版图,第一批内地汉族人民,主要是戍边军人和屯田农民,陆续进入云南。
在东汉时,汉族移民进一步深入到滇西地区。
两汉至元代期间,陆续有内地汉族移民迁入云南。
到了元朝,忽必烈带兵从滇西北经丽江、大理进入昆明,在云南设行省。
明初短短30年,移民近40万人,大都是江淮子弟,到云南屯垦开发。
汉族人口比例第一次超出了云南当地的土著居民。
云南大部分坝区成为屯区,建立了汉族居民点,构建和确立了汉语方言和汉文化的主流文化地位。
云南汉语方言是汉语的地域分支,它隶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
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与北方方言基本一致。
由于历史和地理上的原因,以南京话为代表的江淮官话以及湖广、四川等地的西南官话曾先后在明、清两代对云南方言的形成与发展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云南方言具有综合性,容纳了许多地区和各少数民族的方言俗语,又因动植物种类繁多,云南方言词汇十分丰富。
由于交通长期闭塞,对外交流不足,云南方言受到的外来影响比较小,语言变化慢,保留了许多古语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化第一节概述一、云南民族语言:是云南各民族主体所创造传承使用的有意义的文本集合体,它包括语言与文字两个部分。
二、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
原因:1.是一个民族表达交流与传递信息和情感的方式和手段,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和手段。
2.一个民族的文化主要是靠语言传承。
三、民族语言的两个层面:1.形式结构层面:云南民族语言多样性十分突出,从宏观上看分别属于汉藏和南亚两大语系。
而且就算是同一民族,因为“搭载局,大杂居,小聚居”的原因,也会存在一些分歧。
比如,我们墨江的哈尼族就有八个不同的直系,而且他们的语言在一些细小的地方还是有差距的。
2.内容意义层面:民族的民间文学创作四、常常与音乐舞蹈相伴随,并在某些特定场合传唱讲述。
五、云南民族语言分属于汉藏和南亚两大语系。
22个民族使用着26 种语言,有的民族使用着两种以上的语言,例如基诺族,布朗族,德昂族除了使用本民族语言外,还使用傣语和景颇语;怒族还使用傈僳语,这种现象是文化交流和交融的重要方面。
第二节云南民族的语言文字一、云南民族语言1、使用特点:语种多,分布广,差异大出现不一致的交叉现象内部差异存在不同特点,有的差异小,例如景颇语,基本无方言;有的差异大,如彝语分六大方言,互相不能通话,其他还有哈尼语,苗语也属于这种现象。
有的语言在亲属关系上既有这一语群特点,又有那一语群特点,如普米语既有羌语支的特点又有彝语支的特点。
有的民族使用的语言是独立语言,还是方言音,难以确定二、云南民族的文字1、从性质上分:表形:纳西东巴象形文。
表意:云南规范彝文,方块白文,方块瑶文,方块壮文;表音:四川规范彝文,藏文,傣文,哈尼文等。
2、从语言渊源上分:汉字系婆罗米字母系拉丁系。
其中值得提一下的是拉帝国系统的文字分为三种类型:原有的拉丁文字,改进的拉丁字母文字,新创的拉丁字母文字。
3、从文字产生的年代分:传统文字近代文字新中国成立后改进或创制的文字三、云南民族语言文字的文化价值文字是记录历史文化的重要工具。
揭示各民族文的化个性;重构逝去的历史;表现民族世界观。
例如:白族人称死为小房子,表达白族对死的乐观豁达的态度。
白族人不惧死,认为死是人生命的回归,因此他们吧棺材这个汉语名词翻译成一个很亲切的白语词。
4.还有,不同民族的语言传达着不同的审美特性和风格特征,例如,傣语温柔委婉,多长句;彝语宏亮急速,多短语。
等等。
第三节云南民族的神话与史诗云南是富饶的神话王国,中国的神话,北方分布较少,大多分布在南方,而且南方尤以云南最为集中。
“狭义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关于神的故事和传说。
“广义神话”:人们直至现代社会所创造的一切关于神的故事和传说。
云南特色史诗-----迁徙史诗。
以云南民族迁徙为叙述对象,迁徙史诗是从创世史诗到英雄史诗的过渡形式,从内容上看,它既有创世史诗的成分,也有英雄史诗的因素。
云南民族创世神话史诗代表作品,著名的有彝族的,《开天辟地史》,《查姆》《梅葛》《啊细的先基》《万物的起源》,纳西族史诗《创世纪》;白族史诗《开天辟地》等。
第四节云南民族的传说和故事一、传说1、史诗和人物传说:以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为背景的传说故事,它主要反应人民对历史事件的态度和看法,寄予了人民大众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理想。
云南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古往今来,各民族历史上发生了不少重大事件,形成大量的历史传说。
2、川风物传说:指那些与山川名胜,地方古迹,自然风物有关的传说故事。
云南各地山水秀丽,文化风物多样,自然现象独特,呈现出绚丽诱人,多姿多彩的景象,因而在各民族的传说中,这类传说特别丰富3、生活习俗传说:这是指那些与民族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日祭礼等习俗有关的历史传说。
包括,服饰,饮食,婚丧等。
二、故事1、幻想故事,也被称为民间童话。
2、动植物故事,教人们认识动植物的特征。
3、生活故事,又称为世俗故事,是指那些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按生活本身所具有的形式来反映生活的故事。
4、机智人物故事,这是云南民间广为流传的幽默故事,内容广泛,风趣逗乐,表现个民族人民不畏权贵,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第五节云南民族叙事长诗民事间叙诗:是流传在人民口头上或职业歌手演唱中的叙事体韵文以讲述生动曲折的故事为主,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深刻的社会主题。
一、云南民族民间叙事长诗的产生与发展是各民族自然环境,社会状况,生产方式,思维模式,文学传统以及文化的产物。
云南民族的叙事诗从来源上可分为四大类:1,尤神话演化而来2,由情歌演化而来3,由民间广泛流传的故事演化而来4,歌手根据新生活编写二、云南民族民间叙事长诗的主要内容及价值取向1、反映善恶美丑,如彝族的《赛玻嫫》2、歌颂纯真爱情,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阿诗玛》3、描述统治者的凶残和战争的残酷,表现对贤明君主的追求傣族的《兰嘎西贺》第六节云南民族的歌谣和谚语一.歌谣(民歌和民谣的统称),云南各个少数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唱歌时云南民族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内容。
1、劳动歌:起源与劳动,歌咏劳动,传授劳动经验,表达对劳动成果的某种愿望和情感,是云南各民族歌谣的一个重要内容。
2、情歌:云南各民族歌谣中做多彩的一部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风俗习惯不同,各民族唱情歌的方式完全不同。
从形式上看,有对唱,有独唱;3、风俗歌:祭祀歌:大部分由德高望重的祭祀或长者演唱。
礼俗歌:与风俗礼仪有密切联系的歌,被称为,礼俗歌、二、谚语谚语是短小精悍的语言艺术形式。
云南各民族的语言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谚语,他们是个民族语言的精华,也是各族民间文学中的一支奇葩。
第四章云南民族的宗教文化第一节概述一、类型1、产生于云南本土,与云南各民族的原初生存状态密切相连的原始宗教2、从中原或国外传入云南并产生深刻影响的人为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二、原始宗教的表现形态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崇拜三、原因1.经济发展:不同发展阶段的民族,不同程度的保留保存着原始宗教的内容。
主要表现形式有自然崇拜,动植物崇拜,鬼魂崇拜,祖先崇拜,生殖器崇拜等。
2.开放程度:受到外来的影响相对小一点的民族,原始宗教色彩相对浓一点,如独龙族,怒族等。
四、基本特征1、多元并存佛教教派齐全,内容丰富道教土生土长,西晋时期传入云南基督教在清末,民国时期传入云南伊斯兰教,忽必烈征服大理后开始传入2、多元混融一个地方有着许多教派共存。
第二节原始宗教云南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协调自身所处的生存环境,与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一起,形成了对宇宙世界社会人生心灵情感的实用解释系统。
一.自然崇拜山崇拜:云南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山区,因此山崇拜是主要的崇拜方式。
水崇拜:水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在云南许多少数名族看来水是有灵性的。
石崇拜;云南少数民族对石的崇拜十分普遍。
火崇拜:火给人温暖,火给人特殊的食物享受,火也给人以畏惧,自从人类有了火以后,便用心守护着它。
二.动植物崇拜图腾,动植物崇拜其实就是图腾崇拜的原型。
如,富宁县的彝族以兰竹为图腾,哀牢山彝族普遍供奉祖灵葫芦。
三.鬼神祖先崇拜灵魂崇拜:在原始的宗教崇拜中,灵魂崇拜是最重要的内容形式之一。
祖先崇拜:云南各民族对祖先的崇拜主要表现为停丧。
保护,出丧,祭祀,安葬,扫墓等仪式行为上。
四.生殖崇拜繁衍五.原始巫术法术巫术占卜神判禁忌惯例第三节人为宗教一、佛教1、汉传佛教西汉末传入中国,隋唐完成中国化历程。
一般认为约于公元8世纪中叶从中原和蜀地传入云南。
特点:显密交融,与儒道交融,除汉族外,受到白族彝族纳西族等民族的信奉。
2、南传上座部佛教约于公元8世纪从泰国缅甸初传西双版纳德宏傣族地区,13世纪兴盛。
3、藏传佛教云南藏族聚集的迪庆高原,与西藏接壤,历史上就是西藏王朝统辖地区。
传入云南藏族,纳西族,普米族的藏传佛教,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个性。
二、道教汉晋时期传入云南,明清时期兴盛。
当时云南多建道观,明代103所,清代142所,至清末,云南道观达465所。
傩戏三、基督教在云南的活动概貌有五大派别:内地会循道公会浸会五旬节派教会安息日会三、伊斯兰教两类不同派别:一类是重视教乘宗教功修的派别一类是注重道乘宗教功修的派别。
第五章云南民族的节庆文化第一节概述1.节日:各民族依据传统的宗教祭祀农事生产历法等因素而形成的有相对凝固时间及地点活动方式的社会群体活动日。
2.具有集体性传承性综合性等。
3.节日的基本构成要素:确定的日期一定的仪式衍生的民俗事象4.从发展形态看,云南民族节日在总体上呈序列性发展,即从较为原始古朴到较为现代精致,从原始单一意义到衍生复合意义的完整节目系列,不同民族间相互借鉴,相互影响,具有浓重的审美性特点(服饰,歌舞,神话传说)第二节云南民族节庆的类型一、年节1.主题:驱旧迎新2.举办活动,如独龙族的剽牛二、宗教节日纪念祭祀等三、农事节日沧源新米节傈僳族刀杆节四、娱乐节日五.商贸节日大理三月街第三节云南民族节庆的文化意义1、崇尚平等,团结的价值取向2、对神灵的敬畏,对自然的尊重3.对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传承4.推动经济发展第六章云南民族的习俗文化第一节概述民族习俗文化:一个民族风俗习尚的文化,是该民族群体成员所创造的想用和传承的日常生活生产的文化。
特点:多样性全民性自然性第二节生产习俗文化一、采集渔猎补充生活调剂傈僳族,狩猎月,即农历十二月。
怒族,农闲时节,狩猎习俗。
云南有六大水系,三十多个高原湖泊,是个天然渔场。
二、农耕刀耕火种梯田三、畜牧丽江迪庆放牧养马第三节饮食习俗文化自然条件优渥:气候地理位置森林河流一、传统食物品种1、山果野蔬2、虫类3、鲜花4、稻作食品二.独特的烹制方法烤石蒸生食三.饮酒习俗无酒不成宴四.饮茶习俗五.饮食中的礼仪相邀会饮长街宴第四节人生礼仪习俗文化一.诞生礼二.成年礼三.恋爱习俗四.婚礼五.葬礼第七章云南民族的服饰文化第一节概述服饰,是一个民族最为显著和直接的外在标志。
云南众多的民族服饰由于族源的差异,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氐羌系民族服饰类型2.百越系民族服饰类型3.百濮系民族服饰类型4.苗瑶系民族服饰类型一、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实用多元性二、服饰审美突出重点,强调对比1、形制:重上轻下2、色彩:对比强烈3.装饰:繁简互补三、民族文化交融中的变异性第二节氐羌族系服饰类征第三节百越族系服饰类征第四节百濮族系服饰类征第五节苗瑶族系服饰类征第六节云南民族服饰的多重文化意蕴直观反映出一定地区一定民族乃至一定时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和工艺技术水平,浓缩积淀着历史的社会的习俗的文化的宗教的诸多内涵意蕴,体现出穿着者本人和周围人们的审美情趣审美习惯审美追求和审美理想,甚至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社会文化模式民族心理结构和礼仪伦常制度。
一.信仰崇拜的体现二.口承历史的记录三.年龄角色的标志四.天人和谐的象征第八章云南民族的艺术文化第一节概述云南号称“歌的海洋”“舞的世界”“歌舞之乡”,生活在云南的民族都是能歌善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