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1、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一、管理心理学的定义: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

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满足员工需要,充分

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

生产与技术系统

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市场营销与公关系统

财务经济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系统

研究与发展系统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包括输入、转换与输出过程。

三、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突出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思想、机制与方法。

根据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规律、行为规律;运用动机与激励、竞争与压力、规范与约束、保证与保障、选择与培养、组织与团队环境影响等形成与建立有效的人本管理机制;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主观能动性、生命的价值、生存的需要、团队意识、个人素质)2、在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智力资本转化的过程中,智力资本作为企业组织的重要资

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理念,发挥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3、组织结构资本与人力资本是紧密联系并相互作用的。

强调员工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强调其主体地位。依靠员工个人、团体、组织和领导行为来实现企业目标。

4、关系资本(市场资本)作用的发挥,必须以人力资本为核心与结构资本形成良好的互动

关系。

内部人际关系、市场与公共关系、团队心理气氛、组织形象、文化建设。

2、管理心理学的内容范围

(一)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基本理论,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

(二)关于个体心理研究(核心)

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核心是激励及核心创造力问题,即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问题。他涉及个体的需要、动机、态度等;同时还涉及人的认识差异、能力差异、个性差异等问题。

(三)关于团体心理研究

团体行为及其效率、效益,往往取决于团体人际交往(核心课题),人际关系的状况及性质。团队意识、精神、凝聚力、沟通、决策、合作等也是重要研究课题。

在一个团队中,过于优秀的人和过于落后的人所受到的待遇是无差别的。效率和效益取决于团体内部的一致性

(四)关于组织心理研究

组织是一个较大的系统,是有两个或多个不同层次、不同职能的团体,为实现共同目标而结合起来的结构系统。组织是团体或个体实现某种目标的工具,组织状况直接影响团体或个体的行为效率。

(五)关于领导行为研究

领导行为是影响组织、团体、个体行为,进而影响生产效率与熊阿姨的一个关键因素。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领导的所做作为影响到组织的工作效率;什么样的领导方式、管理模式才是最有效的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任务

1、管理心理学的首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效率,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服务。

创造更大的财富。

2、管理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对员工进行管理教育,与素质教育,强化企业文化建设、

形象建设、社会心理气氛建设,为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并推动政治文明与生态环境文明的建设与发展。(树立参管意识)。

封建制度的长期影响是中国人的服从意识根深蒂固,缺乏创新意识和参管意识

第四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实验法目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自然条件下严格控制影响心理活动的因素,使自变量尽量单一化,其他无关因素尽

能力测量,人格测试

心理测量是采用标准化的测验工具(即测验量表),施测被试者,然后对测验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从而对人的能力(智力与才能)、个性、品德、态度等作出评价判断的方法。问卷调查的科学性和标准化程度要低一些。具体方法有态度、需要、评价、满意、民意调查、人才调查等。这两种方法对于企业中的人事选用、人员培训、企业诊断及领导行为测评等都有重要意义。

三、经验总结与个案分析方法(对特殊事件进行分析)

四、模拟法(通过测试的人工作的胜任度高)

1、公文包测验用于基层管理,模拟办公环境中的常见事件,检查应聘者得处理顺序

以及是否存在越权行为。

2、角色扮演用于中级管理者,主试者扮演下级,向应聘者提出管理问题

3、小组相互作用

如:

由主试者宣步问题,要求每人

设计方案,最终小组要拿出一个

完整的方案来,看谁有能力说服

别人,说服力最强。

第二章管理心理学及其理论思想的发展简史

第一节外国管理科学及管理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早期文明与工业化前后的管理

工业革命标志着社会文明新纪元的来临。工业革命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环境和一批与以前不同的管理问题。这时的工厂企业有了新特点:①作业场所集中与劳动分工,组织本身也在发生较大的变换。②市场经济要求企业组织有创新、发展、竞争意识;③机械化和作业专业化使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二、古典管理理论的形成(分阶段)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是“古典管理理论”形成的时期。

●泰勒等人的“科学管理”理论。

他建议用新制度来取代当时的工资制:①通过工时研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确定工资率(即工资标准)。②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③把钱奖给员工而不是职位。

●理论体系:

①时间和动作研究。把劳动和工作的作业分解为基本动作,然后用秒表测出完成这些基本动作的时间;规定一种作业的标准时间:T=(a+b+c+d)×(1+P)(abcd为各个动作的标准时间,P为疲劳与机器故障造成的额延迟)。

②任务管理:㈠高标准的规定一天的任务定额。㈡标准化的条件,原材料、工具、机器

标准化。㈢实行奖励工资制。㈣失败了要承担损失。

泰勒理论的局限性:①其理论基础是经纪人的人性假设;②机械的管理模式。实质上忽视了人的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③劳资关系协调缺乏社会基础与规律,

其实质是为资本家剥削工人效劳;④其工人观是错误的,他认为工人不

能也不必参与管理。

(二)法约尔的管理理论(管理职能化)

1916年出版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第一次重大转折所有者与管理者二者分离

法约尔认为企业经营中管理活动是最重要的。所有的行政管理活动职能都是由五种要素组成的:

1、计划。研究现有条件、预测将来发展,拟订行动计划。

2、组织。包括建立一个从事活动的人的机构和物的机构。

3、指挥。维持组织中人员的活动。

4、协调。使企业的活动和工作和谐一致以取得好的效益。

5、控制。使所有事情都按已定的计划和指挥来完成。

(三)韦伯的组织理论——官僚模型(科层结构模型)

构成韦伯的“理想组织机构模式”(官僚模型)的主要管理理念有:

1、明确分工;岗位职责,承担责任,享有权利,利益回报。

2、职位阶层;组织结构中分层。

3、法规条例;强调规章制度,照章办事。

4、不讲人情;赏罚分明。

5、支薪用人;

6、书面案卷;档案资料收集。

7、资源控制;合理使用资源。

(四)厄威克和古利克的管理原则

三、工业心理学的诞生

胡戈*敏斯特伯格是工业心理学主要创始人,被称为“工业心理学之父”,1912年他出版了《心理学与经济生活》一书,此书在1913年被译成《心理学与工业效率》,改善包括三大部分内容:①最合适的人(合适的员工);②最合适的工作;③最理想的效果;

要实现高效率就应该实现让合适的人从事合适的工作

他指出心理学在工业中的作用应该是:

①重点放在个人身上,帮助发现最适合于某项工作的工人;②强调效率,决定在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下,每个人才能够达到最高产量;③在人的思想中形成有利于管理效率的影响,强调用科学方法的得到社会利益。

他建议通过心理测验来改进雇员的甄选工作。

四、人际关系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产生(梅奥等人:标志着管理上第二次重大转折:以人

为本的管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良好工作关系)

1、照明实验

人际关系理论:2、福利实验

3、访谈实验

4、团体实验

霍桑实验的有价值的管理的新结论:

1、工人不是单纯的追求金钱收入,他们还有社会、心理需要。企业管理应该注意从社

会心理角度调动人的积极性。

2、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员工积极性的提高由主要取决于员工的态度,

以及企业的人际关系。

3、非正式团体的作用,他有自己的特殊的感情、规模和倾向,并影响其成员的行为。

“非正式团体”与管理者的目标一致,会促进生产;不一致,会妨碍生产。

4、通过“工人参与管理”“倾听员工的意见”“沟通人际关系”“改善工人对公司的态度”

等来提高管理的效果。

梅奥等人提出的人际关系理论闻名于世后,成为行为科学研究的先导。195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莱维特正式用“管理心理学”这个名称来取代原来沿用的工业心理学名称。管理心理学便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五、现代“管理科学”学派

(一)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运筹学

利用时间节点合理的配置资源。

(二)现代“管理科学”的特点——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就是从整体出发去研究事物,是复杂的管理问题条理化、简单化,以帮助我们理解问题、实现计划、方案、设计、办法的最优选择法。

任何一个环节的处理都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

技术系统

相互配合任何一个技术系统改革和创新都会影响到社会心理系

统的配合

社会心理系统

(三)现代“管理科学”的灵魂——决策论

决策正确与否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有限理性决策理论:完全理性面对问题,提出两种以上的方案,对其进行选择。

选择标准:最佳标准,尽可能多的获得相应的信息材料。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观与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假设

第二节西方管理心理学的人性假设

一、“经济人”的假设(X理论---任务管理)(人的行为目的在于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一)什么是“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也叫“唯利人”和“实利人”。

1、麦格雷戈在《企业中的人性方面》一书中将这种人性假设及其指导下的管理理论概括为X理论。其要点如下:

⑴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

⑵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任责任。

⑶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

⑷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

⑸人们已受欺骗,常有盲目举动。

基于这种人性假设提出的X管理理论要点是:

⑴管理者从经济利益出发来使用生产中的人力、物力、财力。

⑵管理者的任务在于指导与激发员工的工作表现,并时常控制与修正员工的行为,以符

合组织之需要。

⑶管理者必须管制其下属,并需要利用说明、奖赏、处罚与控制等方法。

雪恩,概括的“经济人”的特征:

⑴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并为谋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而行动、工作。

⑵经济诱因在组织控制之下,认识被动地受组织操纵、激发额控制而工作的。

⑶人的感情是非理性的,因此必须加以防范,必须善于干涉他所迫求的私利。

⑷组织设计与管理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情感。

(二)“经济人”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

1、管理重点是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完成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

2、认为管理的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经营、指导、控制、监督。

3、领导方式是专制型的,认为管理工作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员工无关。

4、在奖惩制度方面主要是“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

二、“社会人”的假设(人际关系理论——参与管理)

(一)什么是“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也称社交人。这种假设认为:人们在工作中得到的物质利益对于调动生产积极性只有次要意义,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语周围人的友好关系。

梅奥把重视社会需要和自我尊重需要,而轻视物质需要与经济利益的人称为“社会人”。

1、梅奥的社会人假设的基本要点。

⑴传统管理把人性假设为“经济人”这是不完全的,人应该是社会人。除了物质条件外,社会心理的因素对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

⑵传统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与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霍桑实验表明: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而士气取决于员工在家庭、企业级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是否协调一致。

⑶注意非正式团体、无性组织的作用,其有着特殊的规范,影响团体成员的行为。

⑷提出了新型领导的必要性,这种领导善于倾听和沟通员工的意见,时正是团体的经济需要和非正是团体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第五章个性差异与管理

第一节能力的差异与管理(学校管理尽可能授权式,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一)重视创造力的管理,发挥核心竞争力作用

(二)掌握好各类员工的能力标准,合理招聘选择人才。

(三)根据人的能力差异,对员工实施职业技术教育和进行能力的培训。

(四)根据人的能力差异合理分工,强化自主意识,做到人尽其才,量才录用。

1、企业领导应考察每个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并据此安排适当的工作,特别是对不

同层次管理者的技术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和管理能力应了如指掌。

2、摆正文凭也才能的关系。(做起来比较困难,东方国家资历管理而非能力管理)

3、应注意智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

4、应注意性别与年龄的差异。

5、应给予员工一定的自主性、选择性,以利其创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五)全面了解人的能力特点,便于贯彻正确的用人原则与方法。

第二节气质的差异与管理

不平衡(不可遏制型)…………………………胆汁质

强型灵活性高(活泼型)………………多血质

高级神经平衡型

活动类型灵活性低(安静型)………………粘液质

弱型(抑制性)……………………………………………抑郁质

气质差异与管理:

(一)有助于员工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合理匹配提高工作效率。

(二)不通气质类型的人组成团体,可以产生互补作用,有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

(三)期指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影响。

(四)气质类型与员工的思想和管理工作。

第三节性格的差异与管理

性格是人的个性特征的核心成分,后天养成,因此具有好坏之分。

科学研究与管理实践表明:人的良好的性格特征,如原谅、支持、友谊、团结、诚实、谦虚、热情等式使企业和单位人际关系和谐,有凝聚力的重要心理品质;相反,对人冷淡、刻薄、季度、高傲,容易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出现扯皮、、拆台、凝聚力差与士气低落的局面。(以社会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为依据)。

性格与创造力、竞争力、效率、领导类型。

第六章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

第二节需要与激励P161

需要:有机体与周围环境不平衡的状态,产生欲望动机。来源于需要,推动人的行为。需要是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的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应,他通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体验。

人的需要有以下特征:

1、需要内容与对象的复杂性。

2、需要的个体生存发展的相关性。(不同的年龄,不同需要占主导)

3、人类需要的共同性与个别差异性。

4、人类需要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需要的产生:

1、需要产生的生理状态。脑及神经系统的活动与产生需要有关,特别是与某些欲望产生关

系更为密切。

2、需要产生的自然情境与社会因素。在自然和社会情境中产生需要的最强有力的因素是目

标对象。

3、个人认知因素的影响。

4、成长性需要发生的理论。

激励:激励就是之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是的意愿程度,简言之,激励就是激发与鼓励并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过程。

(一)激励原则

①贯彻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同步的激励原则,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处理好员工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之间的关系。

②切实贯彻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兼顾公平,效率优先的激励原则。

③贯彻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兼顾的原则。

④贯彻实事求是的激励原则。

(二)激励机制的设计

①激励机制设计的出发点事满足员工需要,设计奖酬形式,形成一个诱因集合群,以满足员工需要。

②激励机制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其终极目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谋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一致。

③激励机制设计的效率标准是激励机制的运行效率。

④激励机制设计的核心是分配制度和行为规范。

⑤激励机制运行的最佳效果是在较低成本的条件下达到激励相容。

(三)具体的激励方法与处理激励方法的几个辩证关系

1、奖励与惩罚之间的关系。

奖励被称为正强化,能使符合社会期望和组织要求的行为加强、保持、巩固和推广。惩罚有事被称为是负强化,能使不符合社会期望和组织要求的行为得到尽快控制、减弱、消除、矫正。

2、个人奖励和集体奖励的关系。

3、内部激励和外部激励的关系。

内部激励也称直接激励,即指工作本身直接含有能家法行为动机的激励因素。

4、报酬性激励和非报酬性激励的关系。

非报酬性激励即指存在于员工生活和工作环境中的一种“保健性”激励。

5、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的关系。

物质奖励即指以工资、奖金或实物的形式出现的激励,具体有计时工资、计件工资、月薪或年薪制、浮动工资、结构工资等。精神奖励主要指表扬、表彰、奖状、勋章、授荣誉称号等形式的激励。只要勇于满足人的尊重、成就、自我实现等高级水平的需要。

车丽萍《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5章)【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管理心理学笔记整理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 第一节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1、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一、管理心理学的定义: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 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通过协调人际关系,满足员工需要,充分 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与效益的科学。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 生产与技术系统 企业的内部结构系统市场营销与公关系统 财务经济管理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系统 研究与发展系统 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包括输入、转换与输出过程。 三、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1、突出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思想、机制与方法。 根据人的个体与社会心理规律、行为规律;运用动机与激励、竞争与压力、规范与约束、保证与保障、选择与培养、组织与团队环境影响等形成与建立有效的人本管理机制;通过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改善人际关系等方法,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和管理效率。(主观能动性、生命的价值、生存的需要、团队意识、个人素质)2、在面临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智力资本转化的过程中,智力资本作为企业组织的重要资 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企业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理念,发挥人力资源的核心竞争力。 3、组织结构资本与人力资本是紧密联系并相互作用的。 强调员工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强调其主体地位。依靠员工个人、团体、组织和领导行为来实现企业目标。 4、关系资本(市场资本)作用的发挥,必须以人力资本为核心与结构资本形成良好的互动 关系。 内部人际关系、市场与公共关系、团队心理气氛、组织形象、文化建设。 2、管理心理学的内容范围 (一)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基本理论,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 (二)关于个体心理研究(核心) 个体心理与行为研究的核心是激励及核心创造力问题,即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问题。他涉及个体的需要、动机、态度等;同时还涉及人的认识差异、能力差异、个性差异等问题。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

管理心理学学习笔记: 1.心理由哪几部分构成? 人的心理基础分为生理基础和社会基础,其中的自然属性指的是由神经元构成神经系统进而形成一个人的中枢系统;其中的社会基础指的是社会属性,它是社会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社会影响决定着心理的形成和发展。社会属性影响和制约着自然属性。 答案要点:心理构成包括三部分内容:动力系统、指向系统和特征系统,动力系统和指向系统属于个性倾向性特征, 特征系统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其中,个性倾向性特征包括个人的动机、需要、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等内容;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气质的概念与类型及各类气质的行为特征。能力的概念和能 力差异与类型。性格的概念、性格差异与类型。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的不同,其次是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上的差异。 2.如何评价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 "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 理论曾风行于20 世纪初到30 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 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我国目前 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但"经济人"假设及X 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 1、"经济人" 假设是以享乐主义哲学为基础的,它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 是20 世纪初个人主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 把人看成机器.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 2、"经济人"假设的管理是以金钱为主的机械的管理模式,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 性、创造性与责任心.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 以便促使 他们达到组织目标. 3、"经济"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 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 答案要点: “经济人”假设及其相应的X 理论曾风行于20 世纪初到30 年代的欧美企业管理界。这种理论改变了当时放任自流的管理状态;加强了社会上对消除浪费和提高效率的关心,促进了科学管理体制的建立。这对我国目前的管理实践,有一定借鉴作用。但“经济人”假设及X 理论,也有很大局限性。 (1)“经济人”假设把人看成是非理性的,天生懒惰而不喜欢工作的“自然人”。这是20 世纪初个人主 义价值观点统治思想的反映,泰勒从企业家与工人都有的营利心来录求提高效率的根源,把人看成机器。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本质就是社会关系总和的观点相对立的。 (2)“经济人”假设把人当做机器的附属品,而忽略了人类的精神需要,如情感需要、尊重的需要等。否认了人的主人翁精神,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他们认为由于人是天性懒惰的,因此必须用强迫、控制、奖励与惩罚等措施,以便促使他们达到组织目标。 (3)“经济人”假设认为大多数人缺少雄心壮志,只有少数人起统治作用,因而把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绝对对立起来,反对工人参与管理,否认工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与作用,其人性观是完全错误的。 3.如何评价社会人假设及其相应的管理模式? 1、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和企业劳资关系的紧张,使得管理者开始重新认识"人性" 问 题. 从" 经济人"的假设到" 社会人"的假设;从以工作任务中心的管理到以职工为中心的管理无疑是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上进了一步.资本家实行参与管理,满足工人一些需要,在企业中确实起到了缓和劳资矛盾的效果. 在这方面,西方尤其是许多企业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尽管如此,"社会人"假设也存在不可摆脱的局限性. 2、假设中的人际关系,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雇佣关系、剥削关系,也没涉及到社会生产关系的改变,因此它 不能解决资本主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与冲突.如,我们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之群体的沟通_毙考题

管理心理学复习笔记之群体的沟通 第九章群体的沟通 一、沟通的一般概述 (一)沟通的过程 1、信息源; 2、编码; 3、信息; 4、通道; 5、解码; 6、接受者; 7、反馈; (二)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特殊性 1、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 2、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仅限于信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交流。 3、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交流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 4、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过程中,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 (三)信息沟通的重要性 1、信息沟通是决策的基础。 2、住处沟通是实施科学管理的基础。 3、良好的沟通也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保证。 二、沟通的种类

按目的分类:工具式的沟通满足需要的沟通 按组织层次的沟通:个人与个人的沟通;个人与团体的沟通;团体与团体的沟通。 按组织系统分类:正式与非正式沟通 按信息流动的方向分类: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按沟通者有无地位转移分类: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一)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效率的比较 1、单各沟通比双向沟通快。 2、双向沟通比单向沟通准确 3、在双向沟通中,接受信息的人对自己的判断比较有信心,知道自己对在何处、错在何处。 4、在双向沟通中,传达信息的人感到心理压力较大,因为随时会受到住处接受者的批语或挑剔; 5、双向沟通容易受到干扰,并缺乏条理性。 按是否经中间环节:直接沟通和间接沟通 按语言沟通的形式分类: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 按是否使用语言分类: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 三、沟通的障碍及其改善

(一)造成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 1、语义上的障碍 2、知识经验水平的限制 3、知觉的选择性障碍 4、心理因素引起的障碍 5、组织结构层次的影响 6、信息过量的影响 (二)改善沟通的方法 1、重视双向沟通 2、重视面对面的沟通 3、重视利用附加信息的沟通 4、正确使用语言文字 (三)良好沟通的十诫 1、沟通前先澄清概念

心理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得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与个性过程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意识过程 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 二、心理学得研究领域 理论研究: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 应用研究: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测量心理学、学校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 三、心理学得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二、)测验法 (三、)实验法 (四、)调查法 四、心理学得前世今生 今日心理学得两大热点:认识心理学、神经心理学 五、心理得实质 △心理就是脑得机能,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能动得反映。 (一)、脑就是心理得器官,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1、(生理学、临床学)脑损伤影响与之相应得心理机能; 2、(生物演化)心理活动水平与脑得发展水平呈正比; 3、(个体生长发育)脑得发育成熟程度影响到人心理发展水平。 (二)、客观现实就是心理活动得源泉与内容 1、脑作为心理器官,不会自己发展产生心理。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人才会产生心理。 2、人得心理活动得一切内容都可以在客观现实中找到依据。 3、客观现实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其中社会生活对人得心理发展有更为重要得影响。 (三)、心理对客观现实得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 1、心理反应具有主观性 2、心理反应具有能动性 3、心理反应既受自然规律制约,又受到道德规范制约 (四)、心理学在实践中发展 1、通过实践活动使客观现实真正作用于大脑,导致相应心理活动得发生与发展 2、实践检验人对客观现实得反映 作业: 1、心理学研究得对象就是什么?心理现象有哪些方面? 答案:(1)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现象得一门科学,既研究动物得心理也研究人得心理,而以人得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与社会心理。 (2)人得个体心理现象得三个重要方面:认知、情绪与动机、能力与人格。 2、用事实说明心理就是脑得机能。 答案:(1)人得心理就是在与客观现实接触中才产生得,离开了客观现实就没有人得心理。(2)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得能动得反映,不同得人在面对同一事件时会有不同得反映。3、怎样理解人得心理就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得主观反映。 答案:人得心理来源于客观现实,主要就是社会现实。人得心理就是对客观现实得主观映象。人得心理就其反映内容来说,就是客观得;就其反映形式如感知、思维、情绪、意志来说却就是主观得,就是对客观得主观映象。 4、实验法得优缺点各有哪些?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本文是关于心得体会的《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感谢您的阅读!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这一学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我选择了自修区,虽然我承认有时候听课不怎么投入,但是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也是有些体会的,不是很深入却也是我自己的想法。 第一堂课就被老师的规矩给“折服”,怎么说呢,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分法,那时侯就想到底是关于管理的课程。从这里我也明白大家应该要互相尊重,最后一堂课同一个评分标准我也很欣赏,我不明白那同学是怎么想,我是乐于接受这样的结果的,我还觉得老师是很尊重我们的呢。 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真觉得怎么那么象呢,我好好的反省了下,我要好好努力的,我得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真不得不承认网络的强大,我晚上回忆了一晚上,总觉得自己有很多想说,可是真的动手不知道怎么下笔,担心写杂了偏题,专业的东西我又不知道怎么写,也许是我太在乎了吧。我记得最多的是《士兵突击》,还有些例子影片,还有SWOT

2014年湖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347真题

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应用心理学专硕347 真题回忆版及真题简析 题型:名词解释(5分/个)、简答题(15分/个)、论述题(30分/个) 框架:普心、人格、发展、临床、变态、社会、管理七个学科,其中临床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放在一起考,真题分为六个部分,每个部分50分,总分300分。 普通心理学50分 一.名词解释:1【.反应时】;2.声音的心理维度;3.选择性注意4.;推论统计 二.简答题:1.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2.思维的定义和种类 简析: 14年普心部分真题有大部分调整,从11年至13年,每年普心都是一个名词解释、一个简答、一个论述,而14年真题有大变化,名词解释从一个变为四个,没有论述题,增加一个简答题。其中11年简答是“视知觉组织原则主要有哪些”、12年简答是“简述视觉中加色法和减色法的异同”今年14年简答“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多次强调视觉相关知识作为真题热点。 人格心理学50分 一.名词解释:1.根源特质;2.主题统觉测验;3.个人中心;4【.负强化】 二.简答题:1【集体无意识的原型及作用】;2.场独立-场依存的性质和测量方法(重复考) 简析: 今年的“场独立-场依存”在11年出了名词解释,今年出简答题,笔记上就有标准的真题答案。回顾历年人格心理学部分的真题,其中精神分析流派年年考。 发展心理学50分 一.名词解释:守恒 二.简述题:【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设计的优缺点】 三.论述题:【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 简析: 14年的发展心理学部分真题较前三年来说除了名词解释比较偏外简答、论述算非常容易了,算是整个卷面里的送分题。但是在论述题答题过程中,各发展阶段的答题关键点需要答到位,30分的论述必须让卷面十分饱满,答题全面,所以这也要求大家在备考15年中一定要整理出一份全面的专业课笔记来。 临床心理学50分 一.名词解释:1.【积极关注】;2.发展咨询;3.物质依赖;4.人格障碍 二.简答题:1.【治疗关系的影响因素】;2.如何看待【心理异常】(名词解释压中) 简析: 很多考生对今年临床心理学的内容抱怨很大,因为前三年湖师大的真题都是一个名词解释、一个简答、一个案例分析题,而今年该部分同普心一样反压题,调整了出题模式,这也反映了自命题高校的出题的不规律性。

车丽萍著《管理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 绪 论【圣才出品】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一、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一)管理的含义 1.定义 广义的管理不仅包括组织中的管理活动,而且还包括个人对自己活动的安排;狭义的管理仅指组织中的管理活动。管理学中所提到的管理一般是指狭义的组织内的管理。因此,可以把管理界定为: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2.特征 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看出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通过各种职能体现出来。具体的管理活动就表现在各种管理职能活动上,避开职能谈管理是没有意义的; (3)管理的对象是组织中人的活动,即通过人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组织的目标。 (二)心理学的含义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为知、情、意。 (1)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也称认知过程,是心理活动的起点,是指人们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 ①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或个别特征的直接认识。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解释的过程,它反映事物整体及其联系和关系。感觉和知觉通常是同时发生的,因而合称为感知。 ②记忆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感知所获得的经验被记忆在人脑中,并且在需要时能够再现出来,记忆中储存的信息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 ③思维是个体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间接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揭示客观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心理过程。 ④想象是指通过他人的描述,人脑想出从未感知过的新形象。 ⑤言语是指将认识活动的成果与他人交流,并接受他人的经验的过程。

★精品★自考《学校心理学》学习笔记

★精品★自考《学校心理学》学习笔记 选择填空类 ★ ★ ★ ★学校心理学家的首要角色是:心理卫生的保健者 ★ ★ ★ ★学校心理学从其产生到发展,理论年中心一直在:美国 ★ 系统方法的出发点和首要特征是整体性 ★ ★学校心理学的起源时间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学校心理学服务出现的准确时间是:1896年 ★ ★ ★ 学校心理学在美国得到全国性承认的时间是:1969年 ★ ★ ★被认为是第一个拥有学校心理学家职位的心理学家是:格赛尔 ★ ★ ★ 被称为临床和学校心理学之父的心理学家是:威特默 ★被称为1899年儿童研究运动之父的心理学家是:霍尔 ★ ★ ★ 按照学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将之划分为:四个阶段 ★ 按照学校心理学发展历程,学校心理学的发展期经历的年代是:1940-1969年 ★ 促进学校心理学事业发展的塞耶会议的召开时间是:1945年 ★ 学校心理学第一次以心理学家分会的形式达到全美性的统一组织1945年 ★ 美国开始颁发学校心理学家证书的时间是:1945年 ★ ★在危机期问题的讨论上,心理学家何林渥斯将青少年期描述为:心理断乳期霍尔将青少年期描述为疾风怒涛 ★ ★ ★ 根据布朗芬布伦纳的四系统观同伴群体属于儿童生态环境中的:微观系统 ★ 父母的职业特点属于儿童生态环境中的:外部系统 ★ ★ 儿童成长所处的社会环境及其意识形态是一种:宏观系统 ★ ★ 以下哪些课题属于学校心理学家的研究范围:儿童多动症矫治的研究,青少年抽烟问题的研究,离异子女心理特点的研究 ★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中包含:12个分测验 ★ ★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的适用对象的年龄为:6-16岁 ★ 《中国比纳测验》适用的被试年龄为:2-18岁 ★ ★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共有多少张图案组成:60张 ★ 美国学校心理学会是美国心理学会的:第16个分会 ★ 从心理过程障碍说的病理机制假设出发而设计的学习障碍干预方法是:神经系统功能训练 ★ ★ 以下哪种矫正模式对有学习障碍的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神经系统功能训练模式 ★ 根据儿童是否知道如何表现某种技能,以及情绪唤醒反应的出现与否,可将社会技能问题划分为:四种类型 ★ ★一小学生上课扰乱课堂,教师将他带入隔壁的空房间,一人坐5分钟,然后再让他回到教室,这时教师使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暂停 ★有些孩子做家庭作业时,总要开电视、听听音响,摆摆小玩具,为了改变这种不良学习习惯,将电视音响玩具等从孩子做功课的房间搬走的方法是:排除 ★ ★ ★一小学生上课扰乱课堂,教师和同学们对他的行为不予理睬,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以使他安静下来,这时教师使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消退 ★ 从测验的方式分,常见的心理测验可以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 ★ 智力测验及人格测验是按照哪类测验标准划分?测验功能 ★ ★下列哪种研究设计不属于发展性研究:时间序列研究 ★如果要对儿童表现出的攻击行为施加干预研究,最尝试用的研究设计是:时间序列设计 ★ ★ ★在学校心理学的研究中,最常用到的准实验研究设计方式是:时间序列研究 ★ 学校心理咨询的时间一般规定为:50分钟左右 ★ 电话咨询原则上限定为:30分钟

《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

《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 很多东西,无论是知识还是生活,在未接触之前,我们都似乎对其有着某些浅显的认知,然而,在深入接触之后,我们才知道当初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知,然后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认为管理心理学就是讲领导是如何管理员工的,也就是所谓的领导心理,或者说还包括了之前接触过的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和组织管理心理,我所知道的仅限于此。然而,翻开目录,我发现管理心理学是一门非常丰富的学科,它不仅包括领导心理、人力资源管理心理、组织管理心理,还涵盖了目标管理心理、信息管理心理、时间管理心理以及环境管理心理。我想,自己之所以对管理心理学有着简单的认识,是因为我对管理的内涵不够了解。那么,到底什么是管理呢? 美国著名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说过:“管理是任务,管理是纪律,但管理也是人。”管理,看似单一的两个字,却有着巨大魅力,它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左右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首先,管理的主体并不仅仅是企业或组织,也就是我前面浅显的认识,它也包括个体的自我管理。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管理者,个体为了提高自己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效率所从事的任何活动都是管理活动。其次,管理的客体也是丰富多彩的,它不仅包括个体心理的自我控制与调节,也包括个体和组织对于时间、环境、信息等资源的管理,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信息管理心理、时间管理心理、环境管理心理等。 因此,朱永新写的《管理心理学》这本书给管理下了这样一个定

义:管理是个人或组织为了实现目标,提高自身的效率所进行的活动。由此可见,管理科学有包括两个子系统:个人的自我管理系统和组织的自我管理系统。个人的自我管理系统又包括学习管理、生活管理及工作管理,组织的自我管理系统又包括家庭管理、医院管理、学校管理、城市管理等等。 充分认识了管理的内涵之后,再转回头看一下管理心理学,什么是管理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有哪些?哪些内容是生活中容易忽略但又有很大的作用的呢? 管理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及其规律,使个人或组织提高效率的一门科学。看到定义,再结合之前对管理的定义,我们就很荣翻译理解管理心理学了,它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目标管理、人力管理、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和信息管理。人力管理和时间管理之前老师都详细讲过,在这里,我想就自己涉猎未深的几点展开探讨,分别是目标管理心理、环境管理心理以及信息管理心理。 第一,目标管理心理。目标管理是对组织(或个人)活动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综合管理的科学方法,它是管理者以预先确定最优的最终效果为目标,并通过实施和评价等手段调动和激励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使组织的各项管理都围绕目标的实现而统筹运动。通俗来说,它也就是研究个人或组织如何设计、选择、确定和实现目标的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目标管理呢?目标管理有何好处? 其实,在生活中,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如果没有一个明确可行

管理心理学论文心得3篇

管理心理学论文心得3篇 只有在群体主义的组织中存在公开论辩的公共领域,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才不会被神话。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管理心理学论文心得,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管理心理学论文心得范文1: 通过这一学期的《管理心理学》的学习,虽然我选择了自修区,虽然我承认有时候听课不怎么投入,但是一学期的学习下来我也是有些体会的,不是很深入却也是我自己的想法。 第一堂课就被老师的规矩给“折服”,怎么说呢,第一次遇到这样的分法,那时侯就想到 底是关于管理的课程。从这里我也明白大家应该要互相尊重,最后一堂课同一个评分标准我也很欣赏,我不明白那同学是怎么想,我是乐于接受这样的结果的,我还觉得老师是很尊重我们的呢。 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

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认识了我自己,虽然不是很全面但是对自己还是有了小小的了解的。关于“经济人”假设的基本观点那点,人类多数趋于天生懒惰,不愿多做工作。人类多数缺乏雄心,希望依赖他人,而不喜欢担负责任。人们多数喜欢以自我为中心而忽视组织目标。多数人安于现状,习惯于抵抗变革。人们易受欺骗,常有盲从举动。看到那么几条,我真觉得怎么那么象呢,我好好的反省了下,我要好好努力的,我得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规划。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我真不得不承认网络的强大,我晚上回忆了一晚上,总觉得自己有很多想说,可是真的动手不知道怎么下笔,担心写杂了偏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管理心理学》第九章课堂笔记 第九章团体行为与管理 第一节团体的概述 一、团体的概念 团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以一定的社会活动方式和一定的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二、团体的特征 团体的主要特征是: ①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心理上相互意识到对方; ②团体各成员之间,通过活动与交互作用,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彼此影响; ③团体各成员在情感上有“我们同属一群体”的感受。 由个体构成团体的基本条件是: 1.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目的。 2.为了达到和实现团体目标,团体有公允的规范和规则。 3.团体要满足各个成员的归属感。 4.团体有一定的结构,每个成员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 5.团体成员之间有工作、信息、思想、感情上的交流。 三、团体的种类 (一)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二)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 (三)固定性团体和临时性团体 (四)其他团体分类 四、团体的功能 (一)团体对组织的作用 团体能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来实现组织的总目标,这是正式团体对组织来说最主要的功能。团体是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办法的手段,有利于促进复杂的决策;团体在各部之

间起联络作用,有利于形成“一条龙”流水作业;它也是有效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途径和手段。 非正式团体的特点之一是信息传递快,沟通灵敏,管理者可以通过它了解情况,掌握动态,改进工作。不仅如此,某些非正式团体对正式团体的工作任务也有积极作用,其对完成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也是有效的。 (二)团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1.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自己和其它成员保持友谊和紧密联系,心理协调,彼此都体会到大家同属某一团体。 2.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认同感。 3.团体对个人能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 4.团体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与相互激励。 5.团体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 6.团体可能满足成员的其它心理需要。 (三)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 2.社会标准化倾向。 3.社会顾虑倾向。 4.从众行为倾向。 五、团体的结构 1.同质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同质结构。 2.异志结构:是指团体成员在年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个性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这种结构称之为团体的异质结构。 第二节团体的凝聚力、士气和高效率 一、团体的凝聚力 (一)什么是团体的凝聚力 团体的凝聚力即指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高凝聚力的团体有以下特征:

范逢春_ 管理心理学_ 重点笔记

四川大学考研重点笔记 管理心理学 范逢春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导论 1、管理心理学:综合运用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伦理学、生理学的基本理论来研究一定组织体系中的人或群体的心理行为活动规律、人际关系以及人的积极性,借以解释、预测和激励组织中的人的行为,以达到提高工效为目的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意义 个体管理心理(知觉与信息加工;能力、技能、个性和工作价值取向;工作激励的内容理论和过程理论;工作态度) 群体管理心理(群体动态发展;群体间动力学;团队管理;群体沟通和协调) 组织管理心理(领导行为与管理决策;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组织文化;组织发展和战略管理) 3、管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是人的一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见课件 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区别:研究的侧重点、理论基础、形成背景 联系: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研究内容、研究目的上的联系。 4、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工业心理学—霍桑试验与人际关系理论—关系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管理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未来趋势:组织变革和发展是管理心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强调对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更加关注国家目标. 5、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问卷调查、相关研究、试验和发展研究)P19 观察法、访谈法、实验法、测验法(罗夏氏、主题统觉)、问卷法、个案法 第二章个体心理的原理 个体认知原理 个体情绪与感觉原理 个体意志原理 1、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首先,它是一种直接反映,其次,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感觉的一般规律: 1)感觉的适应性—指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感觉器官的感受性的变化,表现在感受性的提高和降低。 2)感觉对刺激强度的依赖性:感受性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能力,即感觉灵敏程度。感觉阈值是指能引起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激量。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阈值。(E=1/R,E-绝对感受性,R-绝对感觉阈值) 3)感觉的相互作用性—指同一感受器接受的其他刺激以及其他感受器的技能状态对感受性产生的影响.(同一感觉中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 感觉的意义: 感觉是我们身体安全的保障系统、是我们心理安定的保障系统、 是我们的认知兴趣和探究行为的最初推进器 2、常见的错觉 错觉是指特定条件下所产生的对外界事物歪曲的知觉。如视错觉、形重错觉、大小错觉、方位错觉、运动错觉。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 通过学习《管理心理学》,让我学到不少的心理学知识,受益匪浅。 管理心理学是运用普通心理学提示的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并使之在管理活动中具体化,了解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是企业主体,是人、财、物诸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因而也是管理的核心。管理心理学以分析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为重心。人是一切事业的基础,人是管理的基础,也是所以需要管理的原因及目的。现代管理的特点之一就是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掌握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的规律。而管理心理学就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学习管理心理学的知识,不仅有助于管理者掌握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性知识,而且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管理领域中的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它是和活动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互相联系的。2、联系性原则:人的心理现象与外部环境的刺激、主体的状况和反应活动紧密地联系着。3、发展性原则: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处在运动与发展之中,所以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也要贯彻发展性原则。 管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是在日常的不作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的研究方法。2、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主动地引起被试者的行为变化。3、调查法:是通过搜集各种有头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调查的方法有谈话法、问卷法等。4、测验法:是根据预先制定的标准化的测量表对人的心理品质进行测量的方法。5、个案法:也叫案例法。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管理者树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念。2、有助于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统一。3、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4、有助于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其中,我觉得在《管理心理学》中,沟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沟通:指在管理中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通过一定的联络渠道,传递和交换各自的意见、观点、思想、情感与愿望,从而达到相互了解、相互认知的过程。而人与人的沟通有着很多特殊性:主要是通过语言来进行的;不仅限于信息的交流,而且包括情感、思想、态度、观点等的交流;交流动机、目的、态度等心理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会出现特殊的沟通障碍。因此,不管是面对上司或下属,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使事情进展顺利。以上是我学了《管理心理学》以后的一些肤浅的归纳和心得。深深体会到管理心理学的博大性和必要性,以后将更加注意将管理心理学在工作中的应用,不断地学习理解,使之更好的为工作带来成功。 管理心理学学习心得(2): 总觉得心理学是一门玄奥的学问.这种想法主要源自于少年时代读书中的惊讶与崇拜,如诸葛孔明的空城计,赵子龙将军的偃旗息鼓, 诸如此类的等等.经过简单初步的管理心理学学习,还是有一点收获,算是揭开了玄奥的表皮.关于管理心理学,我觉得它是把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与分析,说明和指导管理活动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工业心理学分支.它能有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改善组织结构和领导绩效,提高工作生活自量,达到提高管理水平和发展生产的目的.管理心理学,中国古代就有.孙武在《孙子兵法》一书中就写道: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武强调领导与下属之间意愿协调一致的重要性,这在今天看来也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心理学原则.行军打仗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要有绝对的纪律素质.所以自古以来军队都有从大至小的建制,都有系统的监督和执法人员.但汉飞将军李广带的部队就没有,李广才气天下无双.他的才气在他带兵的奇特方略上表现的格外突出.他行军不按建制不成行列;驻扎不按建制,各随其便;夜间不打更巡逻;大帐很少使用文书.军队的战斗力

组织管理心理学读书笔记之三:激励

激励 一、激励的内涵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心理学术语,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的意义。它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激励指的是调动人的积极性,即通过某种方式使人的心理过程处于兴奋状态而促进行为水平的提高。狭义的激励则指的是一种刺激,意在给人一个刺激,使其产生某种心理因素并达到一定的水平而出现相应的行为表现。根据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激励就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在某种内部或外部刺激的影响下维持兴奋状态的心理过程。 当个体受到某些来自内部或外部的刺激影响时,会对这些刺激变量产生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并维持其兴奋状态。外部刺激可表现为外部环境中的推动力或吸引力,个体由于受到这些力量的作用并产生机体内部的自动力,从而引发动机,引起行为变化,如下图所示: 图1人的行为激励模式 一个人的行为在受到外界的推动或吸引下,并通过个体自身的消化、吸收,产生出自动力,使个体的行为由消极、被动性变成积极主动性,将组织的目标要求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因而,自动力越大,行为就越强烈。而自动力的大小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外界的推动力和吸引力的强度;二是自身的因素。如修养、素质、心理品质等。所以,同样强度的推动力和吸引力对于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激发作用。也就说明组织的管理方式、措施等不可能对所有人起作用。 综上所述,激励是使人成功的关键。一个好的领导管理者就是要尽全力使员工取得成功。员工的成功就是领导管理者的成功,而要使人成功,就必须使用激励,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其才能。 二、激励的心理机制 行为科学家认为,人的意志行动开始于人的需要以及由需要而引发的动机;人的需要的产生是由于受到某种刺激,一旦人的动机被引发出来,个体就会用积极的行动去寻求目标,以满足需要。这是人的行为规律,是人的行为模式。 图2人的行为模式 需要、动机是人的行为的重要心理基础,没有需要、动机,行为就失去了动力而不复存在。可见,在管理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激励可以有两个途径:第一,是通过在管理中人为地提供一些刺激因素,使人受到刺激后产生需要,转化成动机而引发人的相应行为。

管理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2012年4月自考《管理心理学》串讲笔记一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绪论 本章在整个教材体系中处于次要地位。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为主。 第一节管理与心理 一、管理的概述 1、管理的概念 管理与人类劳动、群体活动、社会活动同步,是人类协作劳动的产物,是人类社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领导的活动方式。管理是组织与团体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了解各类管理的概念。 2、管理对象 主要指采购、生产、营销、人事、财务、研究与发展等关键职能部门在内的企业的生产活动与经营活动。 3、管理的职能 管理者应该做什么? 总职能:指一切单位或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等传统职能以及信息、决策、激励、研究与发展、变革与创新等现代职能,使他人同自己一道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具体职能:传统职能和现代职能 「例题」关于管理的职能说法不正确的是: A管理职能可以划分为传统职能和现代职能两类 B管理的传统职能包括了计划、组织、指挥、激励、发展与创新 C激励,指从指挥职能独立出来的,激发动机与调动下属和员工积极性的职能 D组织,指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则与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的过程 答案:B

解析:说法均正确,B答案中管理的传统职能不包含激励和发展与创新,这两者是现代职能的范畴 4、管理的目的 充分利用一切资源,完成企业的各项目标与任务,取得最好的效率与效益,并维持企业、组织和成员持续、稳定的发展。 5、实现管理目标应遵循的客观与心理规律 管理活动必须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生产活动、经营活动和行政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及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二、心理的概述 心理学、心理过程、个性(人格) 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活动,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范围主要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两方面。心理过程即心理活动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世界动态的反映过程。个性是具有一定的倾向性的、人的心理特征的总合。 三、心理与管理的关系 1、人本管理与人的心理 人本管理涉及以下内容:(1)管理应以尊重人、关心人、关爱人与人的生命、改善与提高人的生活工作质量为出发点;(2)管理应强调弘扬人性、给人以尊严,尊重人的人格,维护人的健康与和谐生存、发展的权力,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与主观能动性作用;(3)管理要提倡开发人的潜能、创造与体现人的价值、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4)管理要实现人员、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并实现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改善与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目标。 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一、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1、什么是管理心理学 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地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并通过改善环境条件,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效益和促进组织发展的一门科学。 2、管理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特点 研究对象特点:(1)研究对象主要是企业与行政管理的内部结构系统;(2)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编号: 学习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甲方: 乙方: 签订日期:年月日 X X公司

管理心理学是在管理学科与心理学科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以研究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为主的科学,随着社会的发展,管理心理学对人们心理健康发展的作用更为突出。下面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学习管理心理学的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学习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节课,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对于我而言,选择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的主要原因在于我认为无论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还是在未来要加入社会,开始工作后,管理心理学都是应用最广泛,对我最有帮助的一门科目。“在21世纪,当社会变革、国际交流、信息技术、个性发展等诸多挑战与机遇降临到社会分工的每一位参与者面前时,无论我们是否身处领导者的职位,都应该或多或少地具备某些领导力”,这是毋庸置疑的。管理心理学可以应用在我对自己日常生活、学习,合理安排时间等这些方面,更能帮助我更好的与身边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相处。同时,当我们身处某一个团体时,管理心理学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对团队成员进行管理,更有效地挖掘每一个成员的价值,使团队工作更顺利地进行。

一、如何做好团体工作 激励是管理心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问题之一。想办法激发动机,强化动机,运用动机的机能,影响职工行为。把组织目标变成每个职工自己的需要,把企业的利益与满足职工个人的需要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职工积极地、自觉地努力工作。这就是激励在团体工作中的功能。 激励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大一时我加入了某院科协秘书部,我在这一年里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科协在安排干事工作时没有能够统筹安排好各个人的具体工作,一有事情就是谁有空谁去做。结果每次做事的都是那几个人,有些人总是没空,但所有人得到的待遇都是一样的。而且在下一任部长的人员选择上,它过早地透露出了倾向,导致其他成员消极怠工,甚至辞职。在下学期就已经有三分之二的人退出了,造成人员缺乏,很多工作都无法及时完成。该院科协没有重视激励的作用,更没能充分利用激励的功能,导致日常工作的不顺利。然而怎样正确运用激励也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首先我们看一个企业管理的案例。 日本富士xerox公司从1988年就开始实施”关于事业风险投资与挑战者的纲领计划”。如果公司员工的新事业构思被公司采纳,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