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青山不老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青山不老》精品教学反思资料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6课《青山不老》精品教学反思资料

(教学反思参考1)青山不老《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即通过了解老人创造的奇迹,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感受老人与青山共存的精神。

课上完了,我结合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的精神,反思自己这节课的得与失。

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我紧紧抓住课文的三个问题: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的,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

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且层层深入,感受老人的精神。

教学过程清晰,流畅,重点突出。

二、课堂动静结合,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以大问题统领,“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故事”,“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老人在怎样的环境下创造了奇迹”,“老人为什么一定要种树”,“为什么青山是不老的”。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默读走进文本,思考问题,通过有感情地读、悟,领会老人不屈的种树精神,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情怀。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完成了学习任务。

三、巧设铺垫,难点突破水到渠成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从老人创造的奇迹到老人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我设计了一个过渡性的问题,即老人在15年的种树岁月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挫折,并以排比句的句式呈现,“老人15年如一日地种树,面对一切困难与痛苦,他不改初衷。

当五位志同道合的老人相继离世时,他继续种树;当风雨同舟一生的老伴过世时,他仍在种树;当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要接他去享清福时,他还是选择种树;……”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马上能理解老人身上执着的精神,紧接着追问老人为什么要如此执着地种树,通过默读相关的语段,学生也能快速地理解老人身上的保护家园,造福他人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此基础上,说说为什么青山是不会老的,就水到渠成了。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选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个词概括大、小环境的特点等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在充分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概括,既训练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也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

五、课堂反馈及时课堂上还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反馈,课堂的最后5分钟,出示自己设计的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16青山不老》公开课课件_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16青山不老》公开课课件_1
老人还有宏伟设想……
1970年3月5日 春天的晋西北,还是一派荒凉的土尘。去年的霜冻还在我们
的黄土地上盘旋,西伯利亚大风像冬日般肆虐着。 老人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了……
1974年9月21日 老人唯一的女儿又从城里回来,劝他回城了。他可敬的老伴,
与他风雨同舟一生;没见着最后一面,就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乡 亲们也觉得老人该享享清福了,种树的活儿太苦了。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 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 么了不起的奇迹。
3700亩相当于2467900平方米 相当于65个实验小学的总面积。 相当于12000个报告厅的总面积 相当于50000个普通教室的总面积
受各种恶劣气候影响,400万亩 土地沙化,1000万亩水土流失。
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 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
一位山野老农,一座杨柳青山,一 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他——植树老人 高富,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 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花儿永远这么红!青山永远不会老!
一位山野老农,一座杨柳青山,一 个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他——植树老人 高富,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 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颁奖词】
花儿永远这么红!青山永远不会老!
【入选主题】
这是一个关于(
【入选理由】
【颁奖词】
)的故事
推荐阅读: 《从伐木劳模到植树英雄——马永顺》 《吕梁“植树英雄”传——乔建平》 《“野人”——张侯拉》
【入选主题】 这是一个关于(
)的故事
【入选理由】 找一找文中哪些文字、哪些叙述让你产
生这样的感受,划一划,再想一想为什么?
1974年9月21日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课后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课后习题含答案

第16课《青山不老》课后习题含答案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二、一锤定音(在划线字的正确读音后画“√”)。

所处环境(chǔchù)情不自禁(jīn jìn)参天杨柳(cēn cān)创造奇迹(jījì)生命归宿(sùshù)波光粼粼(pōbō)三、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炕()稍()肆()载()坑()梢()律()栽()四、词语点将(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任意的残杀或迫害。

()2.非法占据、霸占。

()3.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4.一再,多次。

()5.对人谦恭有礼貌。

()6.以财物帮助。

()五、添枝加叶(补充词语)。

()的大树()的波光()的狂风()的环境()的设想()的波浪六、指出破折号的不同用法(填序号)。

A.表解释说明B.表语意转换C.表声音断续1.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为止。

()2.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以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3.丁——冬——丁——冬……()七、字斟句酌。

1.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1)在括号内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__ 逆:__________ 擎:__________ 坠: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几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上册16课《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6课《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16课《青山不老》优秀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我能掌握“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我要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学习重难点:我会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从中受到启发。

知识宫阅读闯关探新知闯关一:初读,扫清字词障碍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准下列词语的字音,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肆虐盘踞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劲挺淤泥荡漾领悟不紧不慢闯关二:再读,知大意、理脉络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思考:本文通过描述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和生活条件的(),义无反顾地()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地区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赞扬了(),()的精神和()的情怀。

闯关三:三读,细品味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生动形象,情景交融、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走进青山,欣赏风光美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青山的总体印象:空气()、天空()、草原()。

1、我发现作者是通过这些景物依次描写出了青山的美丽风光:等。

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2、作者是为什么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3、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闯关四:四读,有提升(默读全文)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青山是不会老的”的意思通关卡:(检测)同学们,让我们来展示本节课的收获吧!(达标,时间为5分钟)听写词语知识宫闯关须知:1、自学闯四关,闯过一关,画一个笑脸。

2、没有完成任务先与同桌一起探究。

3、最先闯过四关的同学帮助没有完成导学案的同学闯关;同桌不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写到小黑板上。

4、过关小组组长报到得分。

反思栏:我的不会、易错点是:已解决:待解决:欢迎来到演练场大显身手,相信你的大胆展示会给小组带来荣誉,给课堂带来精彩生成!加油啊!演练场展示提升秀技能演练一:画出本课的知识树。

16青山不老解析

16青山不老解析

品读课文 思考问题
默读课文,想想这位老人创 造了怎样的奇迹?
(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加以说明)
1.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 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 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
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3.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
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 了这片绿洲,这种执着的精神不 会随岁月的流逝而消失,老人的 精神不老,难道青山还会老吗?
被黄沙逐渐吞没的村庄
沙尘满天的城市
原来——狂风肆虐、沙尘暴盘踞的山沟
现在——绿意荡漾的青山
1、说话练习:
我想对这位老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那么创造奇迹的是一个什 么样的人呢?
就在如此险恶 的地方,我对面这 p 个手端一杆旱烟袋
的瘦小老头,竟创造
了这块绿洲。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 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 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 是不会老的。
联系课文内容, 想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
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 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
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 情况下创造的呢?
❖ 1、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 肆虐的地方。
❖ 2、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 物盘踞之地。
❖ 3、过去,这里风沙吹起,能一直埋到城头。 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 擎之高二三丈而坠。”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青山不老》教案及反思

第16课《青山不老》一、教材分析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二、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三、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导入新课1.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2.谈话: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在晋西北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齐读课题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指导阅读,感受“奇迹”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①“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16《青山不老》PPT课件

16《青山不老》PPT课件

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的?
四人小组分工合作,结合 课文内容分析:老人在种树 造林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 难?
要点点拨
1.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2.老人年老、瘦小。 3.生活条件艰苦。 4.同伴、老伴相继逝世。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大家一起 来读一读,体会老人植树的艰辛和 精神的可贵。
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人说 点什么吗?
• 看着这片青山,我想对(**)说:——— —————————————————— —————————————————— —————————————————— —————————————————— —————————————————— —————————————————— ———————————
2.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 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 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开辟山沟、 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 知道这条山沟需要他不断地种 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 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 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 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 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
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 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 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 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 做的巨大贡献。
2.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 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 奇迹。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 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 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 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 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知识链接
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 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 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 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县 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 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 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 迫搬迁一次。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6课《青山不老》(完整版)PPT课件

最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16课《青山不老》(完整版)PPT课件

现在——绿意荡漾的青山
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的?
要点点拨
1.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2.老人年老、瘦小。 3.生活条件艰苦。 4.同伴、老伴相继逝世。
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体会老人植树的艰 辛和精神的可贵。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青山不老”的含义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 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
肆虐 盘踞 淤泥 归宿 奇迹 价值 治理 荡漾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不紧不慢
肆虐: 盘踞: 风雨同舟: 劲挺: 荡漾:
任意残杀或迫害。 非法占据。 比喻共同度过困难。 坚强有力地挺立着。 (水波)一起一伏地动。
老农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加以说明)
1
2
3
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树梢卷过涛声,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 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 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 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 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
会老的”?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 这片绿洲,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 中延续,而且随着青山万古长青。
抚着这块石碑,我想____地对马爷 爷说__________
看着这片树林,我想____地告诉全 世界__________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16课《青山不老》(完整版)
知识链接
晋西北气候恶劣,植被稀少,土地沙 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 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 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右玉县老 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 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 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 搬迁一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者:李伟
课题16* 青山不老
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的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过程与方法:
1.根据阅读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带动全文的学习。

2.通过读课文、质疑问难、朗读想象等途径,深化课文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
教学准备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使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学课时1课时
主备教师李伟使用教师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及设计批注个性修改
一、看图导入,认识“植树”。

1、记得我们学过一篇文章——《白杨》,高大挺秀的白杨树挺立在戈壁滩上,阻挡风沙的侵袭,为铁路立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2、出示沙尘暴的图片。

3、引导学生谈感受。

师:我国的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

沙尘暴给当地居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不利影响。

植树造林成了保护家园,绿化家园,美化家园的重要举措。

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晋西北的老人,感受他将荒山变为青山的感人故事。

4、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使学生有初步的感性认识,懂得我国晋西北地区环境整治工作迫在眉睫、刻不容缓,进而认识植树造林的意义,为下文理解老农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坚定决心和可贵精神做下铺垫。

二、了解内容,感受“奇迹”。

1、自由读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部分词语。

3、思考: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加以说明)
4、师生交流。

课件出示句子:“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要点:引导学生抓住数字,朗读体会,让学生感受老人创造的奇迹,继而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课件出示句子:“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点拨要点: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再通过朗读课文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盎然的山林景观,促使学生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从而深刻的感受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

三、朗读句子,品味“艰辛”。

1、师:奇迹是喜人的,但是,奇迹的背后,又是怎样的艰辛?
2、再读课文,思考问题: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了这样的奇迹的?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体会老人植树的艰辛和精神的可贵。

3、师生交流。

4、点拨要点:
①、山沟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②、老人年老、瘦小。

③、生活条件艰苦。

④、同伴、老伴相继逝世。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想象理解,使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山沟所处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老农才坚定了改造的决心;尽管老农生活条件艰苦,甚至自己的老伴和奋斗者相继离世,但他依然不懈地努力进行改造,造福大家。

通过老师的引领,使学生从对他
们所取得成绩的惊
叹转移到对老农以
及其他山林改造者
的敬佩,以此来深
化理解课文
四、领悟“背影”,深化人物。

1、师:多么可爱可敬的老
人!他的高尚,他的坚持,让来
访的作者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别时,作者有段精彩的描写。

2课件出示句子:“老人拄着拐
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
小院。

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
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师:一个酸字,蕴含着作者太多
太多的情感!想想:作者为什么
会“酸”?
3、师生交流。

(点拨要点:酸,一为“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作者感到伤感,二为老人的精神,老人的付出,老人的坚持让作者感动不已。


4、师:老人深知: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为了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为了造福子孙,老人就这样在山沟里默默坚守着。

5、出示老人背影图,师配乐深情朗读:望着老人瘦小的背影,多少往事涌上了心头:那一次,狂风大作,老人顶着大风,扶起那倒下的一棵棵树苗;那一次,老伴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料理完丧事,老人又扛起铁锹走进了山沟里;那一次,女儿又来接他到城里去享清福,老人只是摇头,他说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6、看到老人的背影,你还想起了什么?请用笔写下来(可仿照以上排比句式)
一是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引领学生体味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古诗文;二是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立志为中华的繁荣富强而努力!
7、学生小练笔。

8、全班交流。

(四)解读奇迹
师:那么为什么老人能创造这样的一个奇迹呢?是什
么力量支撑着他创造了这个奇迹呢?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学生可能会说到的三句话:
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2、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

”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外一种东西,他是真的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课件出示)
学生说说是什么支撑着老人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简单理解句子的意思。

(对土地的热爱、对家园的热爱、坚持不懈的毅力)重点理解最后一句话:“另一种东西”是指什么东西?什么叫“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他真的能与“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吗?那么是什么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说“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你怎么理解“青山是不会老的”?不会老的除了青山还有什么?
此设计意图有三:一、以一个“酸”字做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对老农的感情,联系上下文,再次深化老人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引起学生的再次共鸣。

二、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是对课文句子的再次练习和对文本的拓宽,对学生也是一次不错的练笔的机会。

三、大大的强化了老人的形象,使得老人的形象、老人的精神更加的立体化,更加的深入学生的心里,为后面学生对关键句子的理解做好铺垫
五、理解文意,升华主题。

1、师:把贫瘠的山沟变为如今葱郁的青山,老农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青山,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

当告别老人的时候,除了感动,一番肺腑之言涌上了作者心头。

引导学生理解“另一种东西”的深刻含义,感悟老人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片绿意盎然的青山,而更应该是改造山林、绿化
2、出示句子:“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3、点拨要点:“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4、有感情的朗读。

家园的决心和不畏艰辛的高尚精神,课文最后一句“青山是不会老的”是统领全篇的中心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的感悟和这句话的含义,点明文章所表达的意旨。

作业设计①、为学校的花圃、宣传栏、植物园、饭堂等地方设计宣传标语,号召大家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②、爱护环境,我从小事做起:
板书设计
16* 青山不老
大环境──险恶
青山不老创造奇迹
小环境──艰苦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