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与施肥1
植物营养与施肥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0*2分)20分1、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某种养分能够发挥其最大增产效果的时期2、最小养分定律:在植物各生长因子中,植物产量的高低决定于最小的养分因子,其他生长因子即使丰富,也难提高其产量。
3、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4、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某一离子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离子的吸收的现象。
5、土壤供氮能力:指当季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积累的氮和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所矿化释放的氮量总和。
6、土壤缓效钾:被粘土矿物固定的非交换性的钾。
7、根际:是指作物根系对土壤理化、生物性质能产生显著影响的那部分特殊的“根区域”通常指根表周围1-4mm土壤。
8、闭蓄态磷:被铁铝胶膜包闭的磷酸盐。
9、作物营养临界期:指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各种营养比例失调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10、土壤养分强度因素:存在土壤溶液中有效养分的浓度,是根系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
11、根外营养:除了根系以外,植物地上部分(茎、叶片、幼果等器官)也可以吸收少量矿质元素,这个过程称为根外营养。
12、养分归还学说:只有用矿质肥料将植物吸收的矿质养分归还给土壤,就能保住土壤的肥力。
13、生理酸性肥料:凡是施入土壤经作物吸收后,呈现酸性反应的肥料,叫生理酸性肥料。
14、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体与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及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转化过程的科学。
15、施肥学:将肥料施于土壤或植物,以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并保持和增进土壤肥力的农业措施。
16、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质,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的物质,都可以称作肥料。
17、报酬递减定律:从一定土地上所得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亦即最初的劳动和投资所得到的报酬最高,以后递增的单位投资和劳力所得报酬是渐次递减的。
)18、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才出现的,而不是在植物出现以前,因此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
植物营养与施肥

植物营养与施肥
植物营养与施肥是指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及其在土壤中的转化、吸收和利用规律,以及如何通过施肥来满足植物营养需求的学科。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包括氮、磷、钾、钙、镁、硫、铁、锌、锰、铜、硼、钼等。
这些营养元素在土壤中以不同的形态存在,有些是可溶的,有些是难溶的,有些是可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有些则需要经过土壤微生物的转化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施肥是为了满足植物营养需求,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但是,如果施肥不当,可能会导致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作物品质下降等问题。
因此,植物营养与施肥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需要深入研究植物营养需求和土壤肥力状况,制定合理的施肥方案,以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环境的目的。
植物营养与施肥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营养物质能产生最大效率的时期。
2、最小养分定律:植物产量的高低决定于最小的养分因子。
3、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4、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某一离子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离子的吸收的现象。
5、土壤供氮能力:指当季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积累的氮和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所矿化释放的氮量总和。
6、土壤缓效钾:被粘土矿物固定的非交换性的钾。
7、根际:是指作物根系对土壤理化、生物性质能产生显著影响的那部分特殊的“根区域”通常指根表周围1-4mm土壤。
8、闭蓄态磷:被铁铝胶膜包闭的磷酸盐。
9、作物营养临界期:指营养元素过多或过少甚至营养元素间不平衡,对植物生长发育产生明显不良影响的时间。
10、土壤养分强度因素:存在土壤溶液中有效养分的浓度,是根系可以直接吸收利用的养分。
11、根外营养:除了根系以外,植物地上部分(茎、叶片、幼果等器官)也可以吸收少量矿质元素,这个过程称为根外营养。
12、归还学说:只有用矿质肥料讲植物吸收的矿质养分归还给土壤,就能保住土壤的肥力。
13、生理酸性肥料:凡是施入土壤经作物吸收后,呈现酸性反应的肥料,叫生理酸性肥料。
14、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体与环境之间营养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过程,及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能量的转化过程的科学。
15、施肥学:将肥料施于土壤或植物,以提高作物产量、品质,并保持和增进土壤肥力的农业措施。
16、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质,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的物质,都可以称作肥料。
17、报酬递减定律:从一定土地上所得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所增加,但随着投入的单位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加,报酬的增加却在逐渐减少。
(亦即最初的劳动和投资所得到的报酬最高,以后递增的单位投资和劳力所得报酬是渐次递减的。
)18、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才出现的,而不是在植物出现以前,因此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
植物营养与施肥

植物营养的实用方面就是施用肥料。
肥料是提供植物营养的物质。
研究肥料问题在我国农业现代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1.植物营养1.1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三条标准:1.如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生活史;2.必需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他营养元素所能代替,在其缺乏时,植物会出现专一的、特殊的缺素症。
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才能恢复正常。
3.必需营养元素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例如酶的组分或酶促反应。
根据以上三条原则,确定了16种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锌(Zn)、铜(Cu)、钼(Mo)、硼(B)、氯(Cl)。
1.2植物必需元素的分类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前者即植物需要量较多的元素,有9种,它们是:碳、氢、氧、氮、磷、钾和钙、镁、硫。
后者即植物需要量较少的元素,有7种,它们是:铁、锰、锌、铜、钼、硼、氯1.3肥料与植物营养1.3.1肥料的定义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统称为肥料。
1.3.2肥料的分类1、无机肥料:化学合成肥料,是以矿物、空气、水等为原料,经化学及机械加工制成的肥料。
特点:养分含量高、肥效快、施用和贮运方便。
种类:氮肥、磷肥、钾肥、微量元素肥料等等。
2、有机肥料:一切含有有机物质,经发酵分解能释放出无机养分,供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机废弃物。
收集、积制和栽种的肥料,如人畜粪尿、厩肥、堆肥、绿肥等。
特点:养分含量低而完全,肥效迟缓,并有改良土壤的作用。
3、菌肥:含有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接种剂,施用后通过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能改善植物营养状况。
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菌根真菌的接种剂、有些具有抗菌作用和刺激植物生长作用的放线菌。
生物性肥料肥效不明显、不稳定。
2.氮素营养与氮肥氮是植物的主要营养元素,植物的氮素营养状况是关系到其生长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
植物营养与施肥名词解释集合

1、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其品质的物质。
2、有机肥:来源于植物或动物以提供养分为主要功效的含碳物料,或称能用作肥料的各种有机物质。
3、绿肥:翻埋入土做肥料的栽培或野生植物绿色体(对于改良土壤、固定氮素、植物营养有重要作用)4、复混肥:肥料成分中同时含有N、P、K三种或任意两种养分的化学肥料。
5、复合肥:通过化合作用或氨化造粒过程制成的有明显的化学反应,也称为化成复合肥料。
6、混合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质化肥或用一种复合肥料与一两种单质化肥通过机械混合的方法制得不同养分配比的肥料。
7、绿肥的激发效应:新鲜绿肥施入土壤后能促进原有有机质矿化。
8、硝化作用:通气良好条件下,土壤中的NH4-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成硝酸盐的现象。
9、反硝化作用: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硝态氮在反硝化细菌作用下还原为气态氮从土壤中遗失的现象。
10、有益元素:对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良好的刺激作用或为某些有机物种类,在某些特定条件下所必须但不是所有植物所必须的元素。
11、必需元素: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必需性、不可替代性和作用直接性的化学元素称为植物必须营养元素。
12、矿质营养学说:腐殖质是在地球上有了植物后才出现的,而不是在植物出现之前,所以植物的原始养分只能是矿物质。
13、营养临界期:指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各种营养比例失调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14、养分递减律:即其他养分充足时,由于增施某种养分,而产量也随之增加,但增加并不完全是直线的,随着养分的不断增加而产量的增加率却逐渐下降,即在达到最高产量后,产量则不再增加15、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分,每次收获必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使土壤中养分减少,土壤贫化。
要维持地力和作物产量,就要归还植物带走的养分。
对恢复和维持土壤助力有积极作用。
16、报酬递减律:从一定土地上所得到的报酬随着向该土地投入的劳动和资本量的增大而有增加,而单位面积的报酬却随着投入的增加而降低17、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指某种养分能够发挥其最大增产效果的时期18、肥料利用率:是指施在土壤中的肥料,在一定时期内,某种营养元素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数量,占总施肥量中该元素施入量的百分比19、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最小养分的支配,在植物各生长因子中,如果有一个因子含量最少,其他生长因子即使丰富,也难提高其产量。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节约利用技术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节约利用技术植物营养和施肥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植物营养和施肥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还可以减少化肥的使用量,保护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植物营养与施肥的节约利用技术,以期帮助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实现更可持续的农业生产。
一、土壤调查与合理施肥1.1 土壤养分测试在施肥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土壤养分测试,了解土壤中养分的含量及其平衡状况。
通过土壤样本分析,可以获得土壤的pH值、含水量、有机质含量等基本信息,同时也可以了解土壤中氮、磷、钾等关键养分的含量。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避免养分过剩或缺乏的情况。
1.2 施肥计划制定与管理根据土壤养分测试结果,制定合理的施肥计划是保证植物正常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关键。
在制定施肥计划时,需要考虑作物的生长时期、品种特性以及土壤条件等因素。
采用科学的施肥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施肥效率,避免养分浪费和环境污染。
1.3 有机肥料的应用有机肥料是一种有效的植物营养补充源,其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并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
合理应用有机肥料,既可以满足作物的养分需求,又能够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
农民可以通过堆肥、发酵等方式制备有机肥料,并根据作物需求进行适量施用。
二、肥料的合理选择与利用2.1 控释肥料的应用控释肥料是一种能够缓慢释放养分的肥料,可以满足作物的长时间养分需求。
相对于传统的速效肥料,控释肥料的使用不仅可以减少肥料的投入量,还能够避免过度施肥和养分的流失。
农民可以根据作物类型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合的控释肥料,并根据肥料的使用说明进行施用。
2.2 微量元素肥料的补充微量元素是植物生长和发育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虽然其在数量上只是微不足道,但对于作物的正常生长却至关重要。
通过补充微量元素肥料,可以帮助作物充分吸收和利用其他养分,提高作物的抗性和产量。
在使用微量元素肥料时,应根据作物和土壤的需要进行施用,避免过量使用造成的浪费和环境风险。
植物营养与施肥详解

B、Ca 缺素症状出现在新叶顶端分生组织 再利用程度很低
13
二、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
14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氮素分布与吸收
1、植物体内氮素的含量与分布 含量:占植物干重的0.3~5。植物种类:豆科植物>非豆科植物。 品种:高产>低产。器官:叶>根。 2、分布变化:营养生长期在营养器官。生殖生长期到贮藏器官。 3、植物对氮的吸收形态:无机态、有机态。 4、植物对尿素同化途径:脲酶途径、非脲酶途径:直接同化 5、植物对氨态氮的吸收与同化机理 : 被动渗透 、接触脱质子。 6、酰胺意义: a贮存氨基 ; b解除氨毒 ; c参与代谢。 7、尿素的毒害:当介质中尿素浓度过高时会出现受害症状
12
植物营养原理——营养最大效率及缺素表现
1、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 发挥其最大效能的时期
2、缺素症状表现部位与养分再利用程度之间的关系:
N、P、K、Mg
缺素症状出现在老叶 再利用程度高
S
缺素症状出现在新叶 再利用程度低
Fe、Zn、Cu、Mo 缺素症状出现在新叶 再利用程度低
2、氮过量外观表现:a营养体徒长贪青迟熟;b叶面积增大叶色浓绿 叶片下披互相遮荫;c茎杆软弱抗病虫,抗倒伏能力差;d根系短而 小,早衰。
18
植物的氮素营养与氮肥——氨态和硝态氮素
1、氨态氮素: a带正电荷,是阳离子。 b能与土壤胶粒上的阳离子交换而被吸附。 c被土壤胶粒吸附后移动性减少,不随水流失。 d进行硝化作用后。转为硝酸态氮,不降低肥效。 2、硝态氮素: a带负电荷,阴离子。 b不能进行交换而存在土壤溶液中。 c在土壤溶液中随水运动而移动,流动性大,易流失。 d进行硝化作用后形成氮气或氧化氮气而丧失肥效。
[课件]第一章 植物营养学与施肥原理PPT
![[课件]第一章 植物营养学与施肥原理PPT](https://img.taocdn.com/s3/m/8d0efc6ee518964bce847c15.png)
植物的种类、生育期
土壤水分 气候(温度、光)
②土壤溶液中离子态养分的多少
硝态氮、钙、镁主要是由质流供给的,而 且钙、镁供应量常能满足一般作物的需要。 29
3、扩散(diffusion):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顺着浓度 梯度,由高到低向根表移动的过程。 影响因素:① 养分扩散系数
② 土壤养分离子浓度及梯度
1、有益元素:不是所有高等植物都必需的,但是对某些植 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某些植物在特定条件下所必需的营 养元素称有益元素。
Na — 盐生植物
Si — 水稻
甜菜
芹菜
Co — 豆科植物 Se — 黄芪 Al — 茶树 V — 删列藻 24 黄芪属的其它品种
2、有害元素:某些非必需元素和过量的必需元素。
36
离子泵学说
37
外部溶液
细胞膜
细胞质
液泡膜
液泡
阳离子
反向 运输?
反向 运输
协同 运输 pH5.5 阴离子
协同 运输? pH7.0~7.5
-120 -180mV
pH5.5
-100mV
植物细胞内电致质子泵(H+-ATP酶)的位置及作用模式
38
四、根系对有机养分的吸收
1 现代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植物可以直接吸收利用某些 有机化合物。
肥料:是提供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或兼有改变土壤性
质提高土壤肥力功能的物质。 作物 品质
肥料 有机肥料 氮肥 化学肥料 磷肥 生物肥料 钾肥 复肥 微肥
产量
肥料分类:
植物利用 直接肥料 间接肥料
基肥(底肥) 施肥时间 种肥(口肥) 追肥:根部追肥、叶面追肥7
有机肥料:含有大量有机质和多种植物所需养分 的改土肥田物质。 化学肥料(矿质肥料):含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的无机化合物。(合成、天然矿物) 微生物肥料(生物肥):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的 微生物制剂。(可提供营养元素、激素、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