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合集下载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2、文学成就:(1)是一种新体诗歌,时出现,经过发展,成为的主要文学形式。宋朝的杰出词人是哪三位?说出他们的代表作及风格?
代表词人
生活年代
风格即特点
代表作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2)元曲包括和组成。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其写作风格怎样?
3、艺术成就: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突出地体现在、、的创作中。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的出现并日益增多这是两宋绘画的一大特色。
教学反思
初一年级历史学科教学设计
第2单元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课时(总第课时)
主备教师:王士军执教教师:
(一)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掌握宋元时期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等的相关知识。
2、通过对“文献资料”、插图的鉴赏,培养审美能力,了解相关历史并理解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2、两宋绘画的特色是()
A、山水画开始出现B、宗教画占主导地位
C、人物、花鸟画占主导地位D、风俗画的出现日益增多
3、下列宋朝词人中,风格豪放的是①苏轼②辛弃疾③李清照④柳永()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张择端B、吴道子C、苏轼D米芾
5.下列各项,对应错误的是:
3、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宋代文学美在关怀民族屈辱、抒发爱国情感,具有撼人心魄的魅力。
二、预习重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宋词和元曲
三、预习过程
(一)整体感知
本课涉及到宋元文化的史学、文学、艺术三大领域
(二)局部揣摩
生阅读77-81页“导入框”和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

赵孟頫《闲居赋》,行书,书西晋著名文学家潘岳《闲居 赋》一首,56行,凡627字,款署子昂。无年月。笔意安 闲,气韵清新,通篇行楷结合,方圆兼备,体态优雅,体 现赵氏书法艺术书卷气和富贵气。
书法 “宋四家”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苏轼
(1037----1101),字 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县) 人,北宋杰 出文学家,书画家,二十一 岁中进士。与父苏洵,弟苏 辙并称“三苏”,都在唐宋 八大家之列。他博学多才, 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 医药,数学,金石,美学, 烹饪等方面 都有重要成就。
念奴娇·赤壁怀古
(北宋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
李清照
(公元1084-约1 151)南宋女词人。自号 易安士,齐州章丘(今属山 东济南历城)人。靖康之难 后,经历了离乱,丈夫赵明诚 病逝,本人颠沛流离于江浙 皖赣一带,无依无靠,在孤寂 凄苦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 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 家,而以词的成就最高.所作 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 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蜀 素”是四川造的丝绸织物,上织有 乌丝栏,制作讲究。此卷相传为邵 氏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 子孙,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 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 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 津。而米芾见了却"当仁不让",一 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 真似如鱼 得水一般。另外,由于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 声。沙场点秋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 名。可怜白发生!

初三历史灿烂的宋元文化试题

初三历史灿烂的宋元文化试题

初三历史灿烂的宋元文化试题1.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答案】×【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资治通鉴》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司马光和《资治通鉴》2.若归纳《史记》和《资治通鉴》的相关点,下列所述正确的是()①都是司马氏家族的史著②都记载了战国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③都是体裁相同的通式④既是史书也是文学作品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记》与《资治通鉴》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史记》为汉代司马迁所著纪传体通史,所述的历史时期是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到汉武帝时期,《资治通鉴》为北宋司马光所著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所述的历史时期是战国到五代时期,因此共同涉及的历史时期是战国到汉武帝时期,据此分析可知②④的表述符合题意,故选D。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3.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和北宋主持编著的《资治通鉴》,并称为我国古代史学成就的“双壁”。

【答案】《史记》司马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史学著作的知识,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著作是《史记》,北宋司马光编著的著作是《资治通鉴》,故答案是《史记》和司马光。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4.“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发明——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对这段材料不正确的理解是A.火药的使用为资产阶级摧毁中世纪封建堡垒提供了武器B.西方世界利用指南针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指南针的使用,成就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D.印刷术的推广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知识,关于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指南针的使用,成就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是不正确的,指南针只是为郑和下西洋创造了条件,故答案选C。

吉林省东辽县安石镇第二中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吉林省东辽县安石镇第二中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 会绘制表格和填写表格情感态度价值观: 会成就欣赏文化学习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疑、探、展、评、用教具:教学过程;一、设疑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快熟阅读教材,梳理重点知识以问题形式提出来,师生归纳整理,形成自探提纲。

教师预设问题:1司马光是哪朝的,著作是什么?特点及叙述的是哪段历史?2、填写下表:(1)宋词:(2)元曲由哪两部分组成的?元曲的代表人物及著作是什么? 什么是词?3、《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他是哪朝的内容是什么?4、赵孟頫是哪朝的?代表作有什么?书法的特点是什么?当时人称他的画属于什么?宋四家指谁?二、探究(一)学生自探自探提示:回答以上4题(一)小组合探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维解决的问题。

2、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三、展示学生展示(板书、口述或随机展示)四、评价(一)学生评价(二)教师评价、点拨或精讲五、运用(一)质疑再探教师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1、《资治通鉴》是谁的著作?作者生活在什么时代?该著作被视为与哪部史学名著并列?2、这两部史书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什么相同之处?(三)教师精选题(当堂训练题)1、司马光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

”“此书”是指()Α、《史记》Β、《二十四史》С、《三国志》 D、《资治通鉴》2、北宋时期,开创了“豪迈奔放”词风的词人()Α、白居易Β、柳永С、苏轼 D、李清照3、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

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Α、《窦娥冤》Β、《西厢记》С、《牡丹亭》 D、《桃花扇》4、在某校组织的一次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当主持人说道:“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画作被誉为”神品“。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推荐13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推荐13篇)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推荐13篇〕篇1: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这节课是一节文化课,本课可以根据初中生活泼好动、热爱新奇的心理特点及以形象思维才能为主的认知习惯,角色扮演、词句接龙、播放《清明上河图》视频等情境,激发了学生对宋元文化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更深化地感悟宋元时期的历史,生发对宋词等文学艺术作品的热爱。

由于文化课头绪较多,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搜集和梳理信息的才能,通过学生自主互动学习,积极参与来开展思维,张扬个性发挥才能,培养学生浓重的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教学理论,也确实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到达了教学目的的要求;在课堂上,同学们学习的兴趣、参与的热情很高,课堂中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以小组为单位进展知识擂台,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到课堂练习,让学生们最快乐的上好这节课。

学会与别人合作、共同探究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挑战权威、勇于创新、积极思维,分享探究成果。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真正做到了在师生互动的同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整个教学过程表达了学生的动与学,老师尽量不讲,少讲,凸显了新课改的'要求。

课下也发现了一些缺乏之处,主要表如今两个方面:第一,问题的设计。

问题设计过粗,没有充分表达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学生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的教学原那么。

比方“列表比照《史记》和《资治通鉴》”,应设计哪些问题,才能引导学生完成此项教学目的呢?第二,对历史学科特色凸显不够。

类似于这种不同朝代的文学成就课,假如没有正确的教育目的,稍不注意,就会成为文学赏析课。

在今后的教学中,做为解惑者的我还要不断进步自己的教学才能,多从教学设计入手,认真地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学有所得,在知识、行为、习惯等方面有所改良,使学生更加喜欢上历史课。

篇2: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教学反思本课教材上约略讲了四大创造中三大创造的不断完善与应用,并提到了宋元两位科学家的成就。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灿烂的宋元文化(含答案)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灿烂的宋元文化(含答案)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34)——灿烂的宋元文化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注:昏暗;阴暗)观指南针。

”材料二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指出哪些方面?(2分)(2)指南针发明后是什么时候被传入欧洲的?对此起桥梁作用的国家是哪个?(2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与新航路开辟之间的关系。

(2分)答案(1)方面:主要应用在航海(导航)、迷信活动(看风水)(2分)(2)时间:南宋;国家:阿拉伯。

(2分)。

(3)关系:为新航路开辟(或环球航行和新大陆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2分)2、阅读下列材料:他们一行从威尼斯出发,先到达地中海东岸,然后大致沿“丝绸之路”东进。

他们时而乘船,时而骑马,时而骑骆驼,时而步行。

一路上经过叙利亚和两河流域,跨过伊朗高原,穿越中亚沙漠,翻过帕米尔高原,再经由喀什、敦煌等地,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1275年到达中国。

请回答:这位到达中国的旅行家是谁?(2分)他是哪国人?(2分)1275年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2分)他到达中国后得到了哪位皇帝的赏识?(2分)记述他在东方经历和见闻的著作是什么?(2分)这部著作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世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哪一种方式?(2分)答案(1)马可·波罗(2分)意大利(2分)(2)元朝(2分)元世祖(2分)(3)《马可·波罗行纪》(2分)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2分)(4)和平交往(2分)3、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面貌。

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

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一个宗教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宋元文化(二)导学案1

宋元文化(二)导学案1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如梦令》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书法
①“宋四家”指的是、、、四个书法家
②元代著名的书法家是。
友情提示:元朝的既是画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
检测反馈:
一、选择题:
1、著名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A、纪传体通史B、编年体通史C、纪传体断代史D、编年体断代史
2、两宋之交最著名的女词人是()
A、陶渊明B、王昭君C、李清照D、辛弃疾
3、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3、历史地位:全书取材,叙事,文笔,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合作探究:比一比看《史记》和《资治通鉴》有何不同,小组内讨论完成下表
史学家
朝代
著作
体例
内容
特点
司马迁
司马光
二、文学成就
1、宋词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78-79页有关宋词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词是一种,唐朝时已出现,经过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宋代的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等。
金钥匙:我们来欣赏,欣赏完之后,我们来总结出这三位词人的风格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宋元文化(一)(二)

宋元文化(一)(二)

卷人大 起道江 千是东 堆〄去 雪三〄 。国浪 江周淘 山郎尽 如赤〄 画壁千 〄。古 一乱风 时石流 多穿人 少空物 豪〄。 杰惊故 。涛垒 拍西 岸边 〄〄
苏 轼
辛弃疾发扬宋词的豪放风格
醉 里 挑 灯 看 剑 〄 梦 回 吹 角 辛 连 弃 营 疾 。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政治
行省制度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宣政院 加强对琉球的管辖:设澎湖巡检司
1.表现: 汉人开发边疆;
三.民族融合的发展
四.元朝的灭亡(1368年)
边疆各族内迁; 契丹、女真等族汉化; 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2.作用: 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促进了各
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中国古代文化发展阶段
请回答: (1)我国最早在何时制造了指南仪器?材料一 中两种指南仪器的名称分别叫什么? 你从材料二、三中分别获得了什么信息,突出的 变化是什么? ⑶请你结合材料四想象一下,指南针是如何传入 欧洲的?
⑴战国时期,司南、罗盘针 ⑵北宋时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特别是在阴晦天时要 靠指南针辨其方向,而在晴天仍是观测日月星辰。南 宋时则完全靠指南针来定方向。 ⑶阿拉伯商人经常搭乘我国的海船往来贸易,也学会 使用指南针。他们又把指南针传入欧洲。
三、科学家沈括和郭守敬
北宋科学家 1.著有《梦溪笔谈》;
数学、地理、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
2.创制“十二气历”;
和农业气候紧密结合,是当时先进的历 法。八百多年后英国才采用相似历法
3.最早使用石油这一名称。
郭守敬及其《授时历》
元朝天文学家和水利学家
1.编写《授时历》,比 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 300年; 2.主持开凿通惠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