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多尔衮之所以没能称帝 并非与孝庄关系过密

合集下载

多尔衮为何没有篡位称帝

多尔衮为何没有篡位称帝

多尔衮为何没有篡位称帝作者:来源:《新传奇》2019年第12期从种种迹象来看,多尔衮是有称帝野心的,之所以没有称帝,主要是时机不成熟,所以对皇位持观望态度。

同时,他当时还不到40岁,认为自己还有充裕的时间,但他终究没有等到那一天。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是努尔哈赤、皇太极之后大清第三代政权的核心人物。

他16岁统兵,征蒙古、伐朝鲜、讨大明,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33岁统兵入关,所向披靡。

他后半生手握兵权、一人之下,是距离大清皇位最近的人。

他若想夺取皇位,易如反掌。

然而,多尔衮为什么没有称帝呢?自小缺少“唯我独尊”的底气多尔衮的母亲深得努尔哈赤宠爱。

可惜,年少的多尔衮并没有获得父汗的特别好感,至少不及他的哥哥阿济格和弟弟多铎。

1620年,努尔哈赤“立阿敏台吉、莽古尔泰台吉、皇太极、德格类、岳托、济尔哈朗、阿济格阿哥、多铎多尔衮八贝勒为和硕额真”。

细心人一看,这不是9个人吗,怎么称为“八贝勒”呢?查看《旧满洲档》原件,发现多铎和多尔衮之间没有隔点,原来努尔哈赤是把多铎、多尔衮作为一个人来计算的,并且弟弟多铎排在哥哥多尔衮的前面。

当时,多尔衮8岁,而多铎仅6岁。

可以看出,多铎在父汗心里的地位,要高于多尔衮。

1624年正月初一的朝贺仪式,也显示了多尔衮与哥哥阿济格、弟弟多铎身份、地位的不同。

“辰时出御八角殿,大贝勒先叩头,其次恩格德尔额驸率众蒙古贝勒叩头,第三阿敏贝勒,第四莽古尔泰贝勒,第五四贝勒,第六阿济格阿哥,第七多铎阿哥,第八阿巴泰阿哥、杜度阿哥,第九岳托阿哥、碩托阿哥……第十一吴讷格巴克什率八旗众蒙古官员叩头。

”多尔衮不仅不能像阿济格、多铎那样单独叩贺,甚至连随弟之后,并列叩首的资格都没有。

在这份叩贺名单中,还可以发现,当时只有身为旗主的贝勒才可以单独叩贺。

而不是旗主、只拥有若干牛录的“执政贝勒”,则排在旗主贝勒之后并列叩拜。

阿济格、多铎、多尔衮与努尔哈赤同在两黄旗,阿济格已是旗主贝勒,多铎虽然只有9岁多,但也是旗主贝勒。

历史趣谈:摄政王多尔衮为什么没有取代顺治自己做皇帝

历史趣谈:摄政王多尔衮为什么没有取代顺治自己做皇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摄政王多尔衮为什么没有取代顺治自己做皇帝
导语: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是一个历史上争议很大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屠杀汉人、摧毁中国的刽子手;还有人认为他是辅佐幼帝顺治的有功之臣。

有一个
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是一个历史上争议很大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屠杀汉人、摧毁中国的刽子手;还有人认为他是辅佐幼帝顺治的有功之臣。

有一个问题一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多尔衮拥有着强大的势力,他为什么不取代顺治那个小孩自己做皇帝呢?
一、顺治在位的初期,多尔衮的实力不足
1643年9月,大清国的第一任皇帝皇太极骤然离世。

他的死立刻是清朝的上层发生了动摇和内斗。

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已经34岁,并且战功赫赫,完全可以继承皇位;不过他也有竞争对手那就是多尔衮,虽然多尔衮是豪格的叔叔,但是年龄比豪格还小4岁,此人同样战功赫赫,并且在处理政务的能力上要远远强于豪格。

两个人都有军队的支持,而且二人的军队数量差不多,一时之间清朝有爆发内战的可能(没打起来,太可惜了)。

起初二人谁也不肯退让,最后说话分量很重的代善提出了拥立皇太极的其他儿子为皇帝的建议。

经过认真思考和挑选,决定拥立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为帝。

多尔衮立刻表示同意,豪格虽然心里不同意,但是见皇位没有落到多尔衮的手里也就不说什么了。

在这个时期,很难说多尔衮不想做皇帝,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如果二人真打起了内战,谁胜谁负还很难说。

二、出于大局的考虑他也不能怎么样
小皇帝顺治刚刚登基几个月,南边的明朝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李自成率领着农民军攻入了明帝国的首都北京,清朝的老对手崇祯皇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多尔衮不做皇帝 是为了孝庄还是甘愿做周公?

历史趣谈:多尔衮不做皇帝 是为了孝庄还是甘愿做周公?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多尔衮不做皇帝是为了孝庄还是甘愿做周公?导语:多尔衮是清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完成大清统一的关键人物;清军入关以后他先后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是清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完成大清统一的关键人物;清军入关以后他先后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身份显赫的人物,为何没能当上皇帝?有人说多尔衮没有称帝是因为和孝庄皇后的个人感情,为了美人,而放弃了江山;也有人认为多尔衮是一个忠臣,是大清的“周公”。

那么孰真孰假?孰是孰非?针对这几个说法,我简单说一下自己的见解。

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暧昧关系,有没有还没有定论那,说多尔衮是为了孝庄而放弃皇位的,岂不是太轻率了。

据《清史稿》来看,书中从未提及多尔衮与孝庄有特殊关系。

(从一些影视资料和众多野史来看,多尔衮与孝庄皇后的关系似乎是大家公认了的,但是据《清史稿》的记载,并未对多尔衮和孝庄皇后的“特殊关系”有所提及),对于太后下嫁多尔衮一事,更是无中生有。

清史大家孟森先生所写的《太后下嫁考实》一书中针对太后下嫁的各种所谓依据,一一予以驳难。

因此多尔衮为了孝庄而放弃帝位的说法并无现实根据,只不过人们对于风流韵事,更愿信其有罢了。

福临执政前期,多尔衮确是尽心尽力地拥护和培养,没有不忠的表现。

但是在辅政期间,多尔衮重用宗室,擅权执政,尤其是顺治二年(1647年),多尔衮继续做当皇帝的美梦,他竟然把国政当成家政,将议政王会议内容,随便告诉自己的侍卫等人。

自己也以朝廷自居,所以种种行为表明,多尔衮根本不是什么“周公”。

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驾崩,皇室中争夺皇位的行动都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多尔衮之所以没能称帝 并非与庄太后关系过密

历史趣谈:多尔衮之所以没能称帝 并非与庄太后关系过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多尔衮之所以没能称帝并非与庄太后关系过密
导语: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暴死”在沈阳清宁宫后,由于他对身后事未做任何安排,所以,接下来由谁来继承皇位,便成了王公大臣们在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暴死”在沈阳清宁宫后,由于他对身后事未做任何安排,所以,接下来由谁来继承皇位,便成了王公大臣们在为皇太极举丧的同时,不得不快速做出选择的头等大事。

而在这时,在众人选中,其实也只有二人最具备继承皇位资格,一个就是35岁的皇太极长子豪格;另一个便是皇太极的弟弟,32岁的多尔衮。

这二人,不但都手握重兵,在八旗王公贵族中的威望也旗鼓相当,且都有继承皇位的野心。

接下来,皇位之所以没有落到二人任何一方之手,也没有落到皇太极其他皇子身上,而最终落在了皇太极众皇子中排行第七的6岁福临身上,也就是后来的顺治身上。

不能不说是双方为避开争夺皇位招致内乱而妥协的结果。

不过,在妥协的同时,多尔衮也提出了必须由他做辅政王(同年十二月改为摄政王)的要求。

而做为回应,豪格也推举一人,也就是一直支持自己的济尔哈朗(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儿子)与多尔衮一起为摄政王。

目的当然是为制约多尔衮的权力。

就这样,6岁的福临便成为双方斗争的获利者,戏剧性地登上皇位。

不过,实权当然是掌握在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手中。

但接下来的局势变化,却很快倒向了对多尔衮更加有利的一面。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在关内,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开始很快入太原、占大同,陷宣府,破居庸、掠昌平,并于同年三月十九日黎明攻陷北京城,崇祯帝朱由检在疯狂杀死、砍伤自己的妻女后,也很快在煤山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多尔衮能力出众却拒称帝真的是因为孝庄原因吗

历史趣谈:多尔衮能力出众却拒称帝真的是因为孝庄原因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多尔衮能力出众却拒称帝真的是因为孝庄原因吗
导语:多尔衮在历史上是一位著名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多尔衮一生骁勇善战,跟随父亲、兄长,征战南北,立下赫赫战功。


多尔衮在历史上是一位著名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多尔衮一生骁勇善战,跟随父亲、兄长,征战南北,立下赫赫战功。

在皇太极去世后,多尔衮成为有力的皇帝人选,但是他去辅佐了福临成为了顺治皇帝。

关于多尔衮之谜,在民间广泛流传。

在编剧的笔下,多尔衮是一位多情的人物,他与大玉儿、小玉儿、海兰珠的爱情故事,更被演绎和很多版本。

印象最深的就是《孝庄秘史》中的多尔衮,在这部电视剧中,马景涛饰演了摄政王多尔衮一角,女主角由宁静饰演。

马景涛塑造的多尔衮长相英俊帅气,善于骑射,跟随父亲四处征战,赢得父亲的喜爱。

他和大玉儿相见充满了戏剧色彩,因为机缘巧合的缘故,俩人从相知到相识再到相爱,奈何俩人只是有缘无分。

大玉儿得知多尔衮在前方战死,内心十分痛苦,不得已之下,嫁给了皇太极,等到多尔衮回来之时,大玉儿已经成为了他的嫂子。

多尔衮后来没有深爱过任何一名女子,后来即使娶了小玉儿,心中还是爱着大玉儿。

皇太极去世后,福临还很年幼,皇位之争暗藏涌动。

但是,由于大玉儿的请求,多尔衮拥护福临成为皇帝,他成为摄政王辅佐福临治理国家政事。

多尔衮和大玉儿的爱情故事成为了《孝庄秘史》最大的看点,而关于孝庄太后是否下嫁了多尔衮,才换来了福临的皇位这一说法,至今仍成为坊间的趣谈。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多尔衮权倾朝野娶皇太后为妻 为何至死不称帝

历史趣谈:多尔衮权倾朝野娶皇太后为妻 为何至死不称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多尔衮权倾朝野娶皇太后为妻为何至死不称帝
导语:多尔衮大家都知道有名的清朝军事家和政治家,从小就骁勇善战,非常睿智也有自己的政治见地。

当父亲努尔哈赤死亡后,本来多尔衮是有力的继承
多尔衮大家都知道有名的清朝军事家和政治家,从小就骁勇善战,非常睿智也有自己的政治见地。

当父亲努尔哈赤死亡后,本来多尔衮是有力的继承者之一,因为其母亲当时已经成为了努尔哈赤的大妃,所以在继承者上,多尔衮却有很大的优势,但为什么最后继承王位的是皇太极呢,皇太极的母亲可是敌人之女。

原来因为多尔衮当时在外大战,再加上得到了代善的支持,便轻而易举的登上了王位。

多尔衮失去王位本来就痛心疾首了,他还听到了另外一个噩耗,那就是自己的母亲要陪葬,双亲都离去的打击让多尔衮瞬间成长了起来,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想活下去只能打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必须要拥护皇太极,并取得他的信任。

骁勇善战的多尔衮,年仅17岁便跟随皇太极南征北战,平定蒙古察哈尔部,更是寻回失传百年的传国玉玺,拥护皇太极在沈阳称帝,建立清朝,在其24岁的时候就因为他战功赫赫被封为睿亲王,成为皇太极的左膀右臂,但多尔衮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深仇大恨。

皇太极去世后,由于没有明确表明下一任继承者是谁,许多有心之人都在蠢蠢欲动,其中为首的两大派就是多尔衮和皇长子豪格。

皇长子豪格也是征战无数,立下了不少了汗马功劳,又是皇太极的长子,按照习俗,都是传位嫡长子的,因此得到了不少了大臣的支持,但多尔衮也是有一大批的忠实粉丝,全力支持,一时间两大派搞的是水火不容。

但多尔衮的志向并不仅仅局限在当一个关外的皇帝,他同样和努尔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顺治清算多尔衮险情 痛恨母亲孝庄与其有染?

历史趣谈:顺治清算多尔衮险情 痛恨母亲孝庄与其有染?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顺治清算多尔衮险情痛恨母亲孝庄与其有染?
导语:顺治皇帝将此归罪于多尔衮,肯定有他的道理。

从多尔衮的角度看,将他们母子隔开,固然有皇家制度的因素在,不过,他和孝庄之间的私情可能是
顺治皇帝将此归罪于多尔衮,肯定有他的道理。

从多尔衮的角度看,将他们母子隔开,固然有皇家制度的因素在,不过,他和孝庄之间的私情可能是更重要的原因。

顺治三年正月,已经牢牢控制住朝局和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多尔衮,任命在小皇帝第二次登基时恢复了肃亲王爵位的豪格为新的靖远大将军,前往四川对付张献忠。

当年十一月,在四川南充地区的凤凰山金山铺,张献忠主力被豪格击败,张献忠本人也被一箭射死。

从此,这两支号称具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大军的农民军,大体星散。

李自成、张献忠的一部分部下与明朝残余力量合流,试图共同抵抗咄咄逼人的清军。

无奈,强弩之末,不能穿缟,他们再也没有能够形成足够的力量。

而多尔衮则十分顺利地实现了各个击破的总体战略目标。

中国,在他的手里大局已定。

在此期间,清朝迅速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除军事上以八旗制度为其根本之外,其余几乎全部沿袭了明朝的制度设计。

多尔衮率大军入关时,一再宣称自己的天下是得自李自成,而不是夺明朝之天下。

与此异曲同工的是,顺治三年,以顺治皇帝的名义作序,将朱元璋的《洪武宝训》颁行天下,直截了当地自认为是明朝的继承人,将与天下共同遵守大明祖训。

这是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时从未有过的景象,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收拾人心的功效。

这种情形也直接影响到了小皇帝福临的日常生活。

譬如,按照大明祖制,皇家子女出生后,不能由亲生母亲抚养,要交由宫中女官、乳
生活常识分享。

揭秘: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之迷

揭秘: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之迷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秘: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之迷
导语:多尔衮简介:多尔衮(1612 11 171650 12 31),即爱新觉罗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完成大
多尔衮简介:多尔衮(1612.11.17—1650.12.31),即爱新觉罗·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后金(清朝的前身)的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十四个儿子,努尔哈赤一共有十五个儿子,他临终的时候,曾经指定他最疼爱和器重的十四子多尔衮作继承人。

可那时多尔衮才十五岁,年纪太小。

八子皇太极依仗自己掌握后金八旗中的正黄旗和镶黄旗,势力强大,夺得了继承权。

多尔衮简介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之迷
努尔哈赤在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去世,临终前曾召见爱妻乌拉氏阿巴亥,似乎要授以遗命。

但众贝勒早就担心多尔衮三兄弟力量迅速壮大,便在拥戴皇太极继位为汗之后九个时辰,迫令阿巴亥自尽殉夫,声称是太祖的“遗命”。

这时候,多尔衮三兄弟的处境最为艰难,他们既失去了政治依靠,又面临着兄弟们对其所领旗分的攘夺,谁知道今后又会有什么灾祸降临?
皇太极继位之后,虽未向他们开刀,但也通过三份效忠的誓词把他们的地位贬低很多,特别是皇太极在后来一系列加强皇权的行动中,更是都处压制他们的两白旗势力。

连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三大贝勒都处处受挤,多尔衮兄弟又怎能幸免。

但是,皇太极知道,若要削弱最威胁皇权的三大贝勒的权力,自己的实力还不够,还必须拉拢和扶植一些跟他无甚利害冲突的兄弟子侄,其中就有多尔衮。

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多尔衮之所以没能称帝并非与孝庄关系过密
导语: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暴死”在沈阳清宁宫后,由于他对身后事未做任何安排,所以,接下来由谁来继承皇位,便成了王公大臣们在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皇太极“暴死”在沈阳清宁宫后,由于他对身后事未做任何安排,所以,接下来由谁来继承皇位,便成了王公大臣们在为皇太极举丧的同时,不得不快速做出选择的头等大事。

而在这时,在众人选中,其实也只有二人最具备继承皇位资格,一个就是35岁的皇太极长子豪格;另一个便是皇太极的弟弟,32岁的多尔衮。

这二人,不但都手握重兵,在八旗王公贵族中的威望也旗鼓相当,且都有继承皇位的野心。

接下来,皇位之所以没有落到二人任何一方之手,也没有落到皇太极其他皇子身上,而最终落在了皇太极众皇子中排行第七的6岁福临身上,也就是后来的顺治身上。

不能不说是双方为避开争夺皇位招致内乱而妥协的结果。

不过,在妥协的同时,多尔衮也提出了必须由他做辅政王(同年十二月改为摄政王)的要求。

而做为回应,豪格也推举一人,也就是一直支持自己的济尔哈朗(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儿子)与多尔衮一起为摄政王。

目的当然是为制约多尔衮的权力。

就这样,6岁的福临便成为双方斗争的获利者,戏剧性地登上皇位。

不过,实权当然是掌握在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手中。

但接下来的局势变化,却很快倒向了对多尔衮更加有利的一面。

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在关内,李自成率领的农民军开始很快入太原、占大同,陷宣府,破居庸、掠昌平,并于同年三月十九日黎明攻陷北京城,崇祯帝朱由检在疯狂杀死、砍伤自己的妻女后,也很快在煤山自缢,大明正式走向灭亡。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