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文皇后传译

合集下载

清代孝庄文皇后生平简介

清代孝庄文皇后生平简介

清代孝庄文皇后生平简介孝庄文皇后简介孝庄文皇后本名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是清太宗皇太极的侧福晋、庄妃,顺治帝福临的生母。

早在孝庄嫁给皇太极之前,她的姑姑哲哲也就是孝端文皇后就已经嫁给皇太极了,而之后她的姐姐海兰珠即敏惠恭和元妃也嫁给了皇太极,姑侄三人共侍一夫。

公元1613年,孝庄出生在蒙古科尔沁,十三岁时被送到盛京,成为了皇太极的侧福晋。

皇太极承汗位,哲哲为大妃,称中宫大福晋,而孝庄为西侧妃,称西宫福晋。

后其姐姐海兰珠与林丹汗的遗孀都陆续嫁给了皇太极,孝庄在后宫中的地位下降。

后皇太极采用皇帝制,改国号为清,册封五宫后妃,孝庄被封为庄妃,为五妃之末。

公元1643年,皇太极驾崩,未定皇储,和硕睿王多尔衮与肃亲王豪格为争皇位僵持不下,最终决定拥立孝庄之子福临为帝。

于是六岁的福临即位,改年号为顺治,尊哲哲为母后皇太后、孝庄为圣母皇太后。

顺治亲政后,为孝庄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

顺治驾崩后,孝庄又扶持孙子玄烨继位,被尊为太皇太后。

孝庄一生培养、扶持两代皇帝,手掌重权,却没有武则天的野心,也没有慈禧的贪心,可谓是一代贤后。

孝庄于公元1688年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被葬于昭西陵,经过康熙、雍正、乾隆加谥,最终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活了多少岁公元1613年,孝庄皇后出生在蒙古科尔沁部落。

在入宫之前过了12年的草原生活。

或许这里寒苦了些,但应该也是她最为自由的日子。

公元1625年,孝庄皇后嫁给了皇太极,开始了她的后宫生涯。

公元1629年至1633年,孝庄皇后先后诞下三位公主。

又于1638年,诞下爱新觉罗·福临。

公元1643年,皇太极暴毙,福临登基成为顺治帝。

孝庄皇后被称为圣母皇太后。

公元1648年,多尔衮被称“皇父摄政王”,孝庄皇后和他的绯闻,从这时开始愈演愈烈,著名的“太后下嫁”之谜,也由此而起。

公元1650年,顺治帝亲政,为孝庄皇后屡上徽号: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皇太后,简称昭圣皇太后。

孝庄皇后简介3篇_学习总结

孝庄皇后简介3篇_学习总结

《孝庄皇后简介》孝庄皇后简介(一):孝庄皇后简介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蒙古科尔沁部(在今通辽)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之次女,孝端文皇后之侄女,敏惠恭和元妃之妹。

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帝即位后,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养、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孝庄皇后简介(二):孝庄文皇后中文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孛儿只斤布木布泰)别名:孝庄文皇后,昭圣(太)皇太后国籍:清朝民族:蒙古族出生地:蒙古科尔沁出生日期:1613年3月28日逝世日期:1688年1月27日职业:侧福晋庄妃皇太后太皇太后主要成就: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陵墓:清东陵之昭西陵(孝陵之南)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孝庄文皇后早年经历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初八日(3月28日),布木布泰出生。

后金天命十年二月,十三岁的布木布泰,由她哥哥吴克善护送到盛京,嫁给皇太极,为其侧福晋。

其姑哲哲为大福晋。

后金天聪初,皇太极即汗位,其姑哲哲被封为大妃,称中宫大福晋;布木布泰被封为西侧妃,称西宫福晋。

但当时没有东宫福晋,所以布木布泰在后宫位居第二位,仅次于其姑哲哲。

天聪三年正月初八日生皇四女雅图(后封为固伦雍穆长公主)。

后金天聪六年二月,巴雅尔戴青之女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嫁皇太极为东侧妃,称东宫福晋。

孝庄太后人物生平

孝庄太后人物生平

孝庄太后人物生平她顺治帝福临的生母,是康熙帝玄烨的祖母,一生培养并辅佐顺治、康熙两代皇帝,在擒捉鳌拜、平定三藩等改写清朝命运的历史事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清朝初期政权的奠定、发展、强盛作出了重大贡献,她就是有着清朝“开国太后”之称的孝庄文皇后。

让我们打开尘封的历史画卷,去感受这位才华出众的女政治家波澜壮阔的传奇人生。

孝庄文皇后,全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于1613年出生在蒙古科尔沁的一个显赫家庭,是科尔沁部贝勒博尔济吉特·布和最小的女儿,亦是家中的掌上明珠。

在纷乱的清朝初期,满蒙联姻是清朝政府一项增强民族联合与团结的国策。

天命十年(1625年),十三岁的布木布泰嫁给了年长自己二十一岁的后金汗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其侧福晋,与姑姑哲哲共侍一夫。

九年后,布木布泰二十六岁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并深得宠爱。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沈阳)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册封崇德“五宫”后妃,亦称五大福晋。

皇太极封海兰珠为东宫大福晋宸妃,位居第二,仅次于皇后哲哲,并赐居“关雎宫”,可见皇太极对海兰珠的独特钟爱。

彼时已为皇太极生育三女一子的布木布泰,仅仅受封为永福宫庄妃(直译“庄重福晋”),不仅妃位为第三等的侧福晋,且居“五宫”之末。

不难看出,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 1 —的孝庄文皇后起初在后宫的地位并不显著。

但布木布泰并未因此自怨自艾,她天资聪慧,热爱学习并嗜读史书,凭借精明练达的个性以及过人的胆识和谋略,获得了皇太极对她与众不同的认知和欣赏。

皇太极不但与她谈论朝堂之事,还会听取一些她的意见和建议,并以“赞助内政,既越有年”盛赞其多年来在内政方面的贡献。

松锦之战(1640年)后,后世更广泛流传布木布泰劝降洪承畴的故事。

这些足可证明关于她“佐太宗文皇帝,肇造丕基”评价的出现绝非偶然。

1643年皇太极去世后,孝庄文皇后利用自己在后宫的影响力,联合多尔衮等重臣,确保了自己年幼的儿子福临能够继位,是为顺治帝。

中职文言文阅读题

中职文言文阅读题

中职文言文阅读题1. 跪求10篇初中古文阅读理解题及答案第一篇阅读《三峡》,完成1-4小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湖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囐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词的用法、意思相近的一组是()A.之:春冬之时而城居者未之知也B.其: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其境过清D.故:故渔者歌曰故自号曰醉翁也2.试解释加点词的词义。

①略无阙处()②不见曦月()③良多趣味()④晴初霜旦()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②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4.(链接题)选出下面不是写“水清”的一项()A.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B.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C.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

D.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第二篇阅读《小石潭记》(节选),完成第1—4题。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庄妃--孝庄文皇后

庄妃--孝庄文皇后

庄妃--孝庄文皇后庄妃孝庄文皇后姓氏:博尔济吉特氏出生: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八日属相:牛父亲:寨桑丈夫:崇德帝皇太极子女:3女1子出嫁:天命十年(1625)二月初二日封庄妃:崇德元年(1636)七月十日最痛心:福临英年早逝最得意:玄烨治国有方,成为名君卒年:康熙二十六年(1687)十二月享年:75岁二十五日陵寝:昭西陵徽号: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孝庄文皇后,蒙族,姓博尔济吉特,名本布泰(也可翻译为布木布泰)。

她是蒙古科尔沁大草原贝勒寨桑的第二个女儿,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二月初八日。

她13岁的时候,就已经出落得如花似玉、楚楚动人了。

她的祖父莽古思为了加强与后金的政治联盟,维护自己部落的利益,决定将自己的孙女本布泰嫁给皇太极。

天命十年(1625)二月初二日,13岁的本布泰带着她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在兄长吴克善的护送下,来到了后金的新都辽阳。

皇太极亲自迎接到沈阳城外的北岗,在那里举行了盛大宴会,欢迎送亲队伍的到来。

快到辽阳城时,大金汗努尔哈赤亲率众后妃、贝勒、大臣出城迎接。

入城后,“设大宴以礼成婚”。

本布泰从此成了34岁的皇太极的侧福晋。

早在11年前,即万历四十二年(1614),莽古思就已将自己的女儿、本布泰的姑母哲哲嫁给皇太极作大福晋。

在本布泰出嫁后的第九年,即天聪八年(1634),她的姐姐海兰珠也嫁给了皇太极。

亲姑侄三个女人同事一夫,这在有清一代是空前绝后的,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十分罕见。

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称帝,完善后妃制度,并建五宫,分别是: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

其中,大福晋哲哲为清宁宫中宫皇后;海兰珠位列第二,为关雎宫宸妃;第三位麟趾宫贵妃那木钟,为蒙古阿霸垓郡王额齐格诺颜之女;第四位衍庆宫淑妃巴特马·璪,原是蒙古察哈尔林丹汗的窦土门福金;本布泰名列第五,被封为永福宫庄妃。

孝庄文皇后简介 历史上多尔衮和孝庄皇后的情史

孝庄文皇后简介 历史上多尔衮和孝庄皇后的情史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孝庄文皇后简介历史上多尔衮和孝庄皇后的情史
导语:孝庄皇后简介中国历史上曾有两位皇后被称为“孝庄皇后”。

其一,明英宗皇后钱氏,称“孝庄钱皇后”;其二,清太宗妃子,博尔济吉特氏,
孝庄皇后简介——中国历史上曾有两位皇后被称为“孝庄皇后”。

其一,明英宗皇后钱氏,称“孝庄钱皇后”;其二,清太宗妃子,博尔济吉特氏,康熙朝追尊皇后,称“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1613年3月28日-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寨桑之次女。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之妃,孝端文皇后的侄女,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的生母。

是史上有名的贤后,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此外,这位三代帝王背后的女人——孝庄皇后的情史究竟如何?多尔衮和孝庄真的有情吗?历史上孝庄皇后下嫁多尔衮了吗?
孝庄是蒙古显赫的科尔沁部贝勒寨桑的二女儿,13岁就成了34岁的皇太极的新娘。

孝庄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笼络各方势力,在皇太极驾崩后让自己唯一的儿子福临登上了皇位。

孝庄痛失爱子后,辅佐幼孙康熙继承大业、开创盛世、殚精竭虑、鞠躬尽瘁。

这便是孝庄,一个清初三代帝王背后的女人。

说起孝庄的事迹,无论野史、正史都有了很多的记载和传说,被历史的尘埃遮盖,她许多传奇性的故事也显得扑朔迷离起来,比如她是否与多尔衮相恋于青梅竹马,她是否曾经乳名叫“玉儿”,她是否在尊为太后时下嫁了多尔衮等等……
不管如何,后人们根据史料记载,剥开历史的迷雾,还是能清楚地生活常识分享。

后宫故事-辅佐三朝帝王的孝庄太后简介 孝庄为什么叫大玉儿?

后宫故事-辅佐三朝帝王的孝庄太后简介 孝庄为什么叫大玉儿?

后宫故事-辅佐三朝帝王的孝庄太后简介孝庄为什么叫大玉儿?孝庄太后,也就是孝庄文皇后,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之女,生于公元1613年,公元1688年去世,享年75岁。

清初乱世,一大批能人异士,杰出人才纷纷涌现而出,而能以一女子之身在这个时代,占据重要地位的,就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用自己的政治谋略,辅佐了三朝帝王的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全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其名为天降贵人的意思。

孝庄这个人也正应了她的名一样,一生用其非凡的才华和谋略,帮助大清走下强大。

她先以卓越的眼光帮助她的夫君皇太极,广纳人才。

后又在夫君死后,辅佐自己的儿子坐稳皇位。

最后在儿子英年早逝的情况下,以年迈的身体,帮助自己的孙子康熙帝治国除奸,缔造出康熙盛世的局面。

她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太后和太皇太后,一生培育、辅佐顺治、康熙两代君主,是清初杰出的女政治家。

她的一生伴随着传奇,伴随着争议。

万历四十一年,孝庄在科尔沁草原出生,长到12岁时,嫁给了自己姑姑的男人,那个人就是皇太极。

嫁与皇太极后,她的姑姑对她颇有照顾,在后宫里的地位也仅次于她的姑姑,生活还不错。

不如意的只有一件,就是她连生了三个女儿,没有生下儿子。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她的姐姐海兰珠入宫了,海兰珠刚一入宫就得到了皇太极所有的宠爱。

当时的布木布泰在宫中的地位一下从位居第二,降为第五。

中宫皇后,称国君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哲哲,居首位。

东宫关雎宫?宸妃,称东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名海兰珠,居第二位。

西麟趾宫贵妃,称西大福晋,阿霸亥博尔济吉特氏,名娜木钟,居第三位。

次东宫衍庆宫淑妃,称东侧福晋,阿霸亥博尔济吉特氏,名巴特玛·璪,居第四位。

布木布泰居次西宫永福宫,为庄妃,称西侧福晋,居第五位。

虽然地位有所下降,不过睿智的布木布泰并没有像其他女人那样,对自己的姐姐怀恨在心。

科尔沁的女人能得到皇太极的喜爱,总比其他部落的女人得宠来的好。

因此她只是更尽兴的用自己的才能帮助皇太极,为他招贤纳士。

孝庄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
四大臣辅政时期,仍以“效法太祖、太宗”作为施政纲领,恢复部分入关前的旧制,立场趋于守旧。约从康 熙四年(1665年)起,开始出现裂痕。索尼资望最高,居四大臣之首,最受布木布泰倚信。康熙四年(1665年) 初,朝廷议立索尼孙女(即孝诚仁皇后)为康熙帝皇后。鳌拜声称“若将噶布喇(索尼子)之女立为皇后,必动 刀枪。满洲下人之女,岂有立为皇后之理?”并会同遏必隆、苏克萨哈启奏布木布泰。布木布泰断然回答说: “满洲之女如何立不得皇后!我意已定,不必再议。”这才平息了立后风波。在这之后,出身镶黄旗的鳌拜以及 依附他的遏必隆因强行更换清初圈定的八旗土地而与正白旗的苏克萨哈发生尖锐冲突。索尼不愿卷入他们的纷 争,......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布木布泰以七十五岁的高寿在慈宁宫去世,临终前她嘱 咐康熙说:“太宗山陵奉安已久,不可为我轻动,况且我心中也舍不得你们父子,就在孝陵附近择地安葬。” 在临终前的遗诏中,布木布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嘱咐康熙帝“勉自节哀,以万几为重”。
康熙帝给祖母上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简称孝庄文皇后。根据布木布泰的遗愿,她的灵 柩没有运往盛京与皇太极合葬,而是暂安在京东清东陵,并将布木布泰生前居住的慈宁宫东王殿五间拆建于昌瑞 山下,称“暂安奉殿”,停灵其中。直至雍正三年(1725年),才在暂安奉殿原处就地起建陵园,葬入地宫。因 其陵在盛京太宗皇太极昭陵之西,故称“昭西陵”。
有学者认为,是多尔衮考虑到代善、济尔哈朗、豪格等诸王贝勒不赞成他称帝的现实,为避免家族内乱,才 决定退让,拥立福临。但能顺利登基为帝,也要归功于布木布泰与代善、多尔衮等人的斡旋。她与多尔衮的联系, 还引发了所谓“太后下嫁”的故事。关于此事的真伪,后世众说纷纭(见人物争议目录)。
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布木布泰与顺治帝一同至燕京(今北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谨以此文送给风霞。

孝庄文皇后传译《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传一·太宗孝庄文皇后传》赵月舜编译姓名: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别名:本布泰、野史又名大玉儿生年: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1613年03月28日)卒年:清康熙二十六年腊月廿五(1688年01月27日)出嫁:清天命十年二月(公元1625年)寿岁:76岁生肖:牛星座:白羊座民族:蒙古族籍贯:蒙古科尔沁职业:清太宗庄妃、世祖皇太后、圣祖太皇太后信仰:佛教祖父:莽古思,被皇太极追封为和硕福亲王祖母:姓名不详,清人称其为科尔沁大妃,被皇太极册封为和硕福妃。

父亲:寨桑(一说寨桑为官职名,真实名字为:布和)母亲:博礼(蒙语:平安),清人称其为科尔沁次妃,被皇太极册封为和硕贤妃。

姑妈:孝端文皇后(哲哲)兄长:吴克善姐姐:敏惠恭和元妃(海兰珠)丈夫:皇太极儿女:皇四女固伦雍穆公主(雅图)、皇五女固伦淑慧公主(阿图)、皇七女固伦端献公主(名字不详)、顺治帝(福临)陵寝:清东陵之昭西陵徽号: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谥号: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最得意:历经四帝,躬助三朝,两扶幼主最不幸:青年亡夫,中年亡子最擅长:韬略(一)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

天命十年二月,来归。

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

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

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

顺治十一年,赠太后父寨桑和硕忠亲王,母贤妃。

十三年二月,太后万寿,上制诗三十首以献。

上承太后训,撰内则衍义,并为序以进。

原文: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端皇后侄也。

译文:孝庄文皇后,姓博尔济吉特,是蒙古科尔沁贝勒寨桑的女儿,孝端皇后的侄女。

月舜曰:蒙古大帝国,曾在十三、十四世纪期间,一时叱咤亚欧、战无不胜。

但短短百年间,灰飞烟灭。

明末,蒙古分化成为漠南、漠北和漠西三大部落。

孝庄的娘家科尔沁部落,是蒙古漠南东边的一个分支。

科尔沁部落一直生存于夹缝之中:东有建州女真、西有察哈尔、南有明朝,在众多强邻中,它最终选择了依附于建州女真。

无疑,联姻是最好的依附方式。

而与此同时,建州女真方面也需要笼络蒙古势力,以此对抗大明朝。

满蒙联姻,用今天最合适的词汇来评价,即是“双赢”。

原文:天命十年二月,来归。

译文:(清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十年(明熹宗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二月,来嫁(由她的哥哥吴克善伴送至新都辽阳,嫁给了努尔哈赤第八子时年34虚岁的皇太极为侧福晋。

孝庄时年13虚岁,下文岁数皆按传统虚岁计)。

月舜曰:早在11年前(公元1614年),孝庄的姑妈孝端皇后(哲哲)就已嫁与皇太极为大福晋。

在孝庄出嫁9年后(公元1634年),已继承汗位的皇太极又娶了她的姐姐敏惠元妃(海兰珠)。

姑侄三人同侍一夫,孝庄的父亲寨桑把两个女儿嫁给妹夫,这家人真不知见面该怎么称呼。

孝庄婚后接连为皇太极生下三个女儿: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孝庄时年17岁)生皇四女(雅图),后来受封为固伦雍穆长公主。

初号固伦公主。

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许配给孝庄的哥哥,也就是公主舅舅吴克善的第三子,表哥弼尔塔哈尔。

后来吴克善有罪,皇太极十分生气,欲断此婚姻,由于吴克善入朝服罪,仍维持其婚配。

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时年13岁出嫁。

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闰二月去世,时年50岁。

天聪六年(公元1632年,孝庄时年20岁)二月十二日,生皇五女(阿图),后来受封为固伦淑慧长公主。

崇德六年(1641)正月,许配给喀尔喀蒙古额驹博尔济吉特氏恩格德里之子索尔哈。

崇德八年(1643),时年12岁出嫁。

康熙三十九年(公元1700年)正月初十卒于京师,时年69岁。

天聪七年(公元1633年,孝庄时年21岁)十一月十六日,又生下皇七女,初号淑哲公主。

崇德六年(公元1641年)许配给蒙古扎鲁特博尔济吉特氏内大臣俄尔齐桑之子铿吉尔格。

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13岁时出嫁。

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去世,年仅16岁,赐谥固伦端献长公主。

《清史稿》在孝庄的传中,没有记载她的三个女儿的生年,而是在她出嫁后直接出现“崇德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

13岁出嫁,26岁生了儿子,13年间不提生育情况,是很让人感到困惑的。

原文:崇德元年,封永福宫庄妃。

译文:(清太宗皇太极)崇德元年(明思宗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孝庄时年24岁,皇太极于本年称帝,改国号金为清,称帝前史称“天聪汗”),被封为永福宫庄妃。

月舜曰:天命十一年(公元1626年)八月十一日,努尔哈赤因病逝世。

其诸贝勒在争夺汗位中,皇太极巧用计谋,在努尔哈赤的次子、和硕礼烈亲王代善,及代善的两个儿子的支持下,被拥举为大汗。

九月一日,皇太极在盛京沈阳大政殿正式继承汗位。

对于孝庄而言,刚刚出嫁,第二年老公就做了大汗,妻也以夫贵了起来。

所以说,好女人真旺夫啊!皇太极继承汗位以来,为了极力笼络蒙古贵族势力。

他先后娶了蒙古的一后四妃。

一后四妃,都姓博尔济吉特,分属于蒙古科尔沁部和察哈尔部,在盛京沈阳立五宫安置之。

位居第一的是中宫孝端皇后,即孝庄的姑妈哲哲。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大福晋遂成为中宫皇后。

位居第二的是关雎宫(东宫)宸妃,即孝庄的姐姐海兰珠。

天聪八年(1634年)同皇太极结婚,比孝庄晚嫁9年。

海兰珠时年26岁,皇太极也已43岁。

海兰珠宠冠后宫,是皇太极最为宠幸的妃子。

位居第三的是麟趾宫(西宫)的贵妃娜木钟,蒙古阿霸垓郡王额齐格诺颜之女。

她原是蒙古察哈尔汗林丹的多罗大福晋,林丹汗死后,投顺后金,皇太极娶其为妻。

那木钟贵妃后生下一子一女。

位居第四的是衍庆宫(次东宫)淑妃巴特马·璪,蒙古阿霸垓塔布囊博第塞楚祜尔之女,原是蒙古察哈尔林丹汗的窦土门福晋。

林丹汗死后,她携部众降金,不久被皇太极纳娶。

她抚养蒙古一女,皇太极将这个女儿嫁给了命睿亲王多尔衮。

最后一位,位居第五(次西宫)的即是孝庄。

历数一后四妃,比孝庄早来的只有自己的姑妈,其他都比自己晚来。

从位居第二沦落为位居最后一位,孝庄此时的情绪一定很复杂,很低落。

原文:三年正月甲午,世祖生。

译文:崇德三年正月甲午(明思宗崇祯十一年正月三十戌时,公元1638年3月15日,孝庄时年26岁),生了(皇九子)世祖(顺治帝)。

月舜曰:《清史稿本纪四世祖本纪一》载: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讳福临,太宗第九子。

母孝庄文皇后方娠,红光绕身,盘旋如龙形。

诞之前夕,梦神人抱子纳后怀曰:“此统一天下之主也。

”寤,以语太宗。

太宗喜甚,曰:“奇祥也,生子必建大业。

”翌日上生,红光烛宫中,香气经日不散。

上生有异禀,顶发耸起,龙章凤姿,神智天授。

在正史中,但凡大人物的降生都是这一套,不足为奇。

清世祖顺治帝,名福临,寓“福从天临”之意。

福临的降生,是孝庄嫁给皇太极这个人生转折点,之后的第二次人生转折点。

原文:世祖即位,尊为皇太后。

译文:世祖(顺治帝)即位称帝(崇德八年,明思宗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孝庄时年31岁),尊孝庄为(孝庄文)皇太后。

月舜曰:因皇太极谥号为文皇帝,故称孝庄为孝庄文皇太后。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初九夜亥刻,在那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漆黑夜晚,皇太极突发脑溢血猝死于盛京后宫,时年52岁。

《清史稿本纪四世祖本纪一》载:八年秋八月庚午,太宗崩,储嗣未定。

和硕礼亲王代善会诸王、贝勒、贝子、文武群臣定议,奉上嗣大位,誓告天地,以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

《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八列传五诸王四太祖诸子三睿忠亲王多尔衮传》载:八年,太宗崩,王与诸王、贝勒、大臣奉世祖即位。

诸王、贝勒、大臣议以郑亲王济尔哈朗与王同辅政,誓曰:“有不秉公辅理、妄自尊大者,天地谴之!”郡王阿达礼、贝子硕讬劝王自立,王发其谋,诛阿达礼、硕讬。

寻与济尔哈朗议罢诸王贝勒管六部事。

关于皇太极猝死,顺治登基的前一夜发生了什么,《清史稿》中,《太宗本纪》、《世祖本纪》、《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均无详细记载,只有上面这两段轻描淡写的描述。

清史专家阎崇年先生对此在《正说清朝十二帝》中考证如下: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夜亥刻,皇太极带着“储嗣未定”的遗憾猝死。

皇太极在白天还处理政务,夜里就离开人世。

他死之前,没有留下任何遗言,也没有交代由谁继位。

由于事出突然,诸王贝勒也没有一点准备。

经过一段时间的忙乱和哀悼,一场激烈的皇位争夺战在皇宫崇政殿打响。

那一天是八月十四日,也就是皇太极死后的第六天。

努尔哈赤有遗诏,规定皇位的继承要满洲贵族来讨论。

当时主要有七个人的意见举足轻重:四个亲王,就是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肃亲王豪格;还有三位郡王,就是英郡王阿济格,豫郡王多铎和颖郡王阿达礼。

当时,最有希望夺得大位的是肃亲王豪格和睿亲王多尔衮。

豪格(1609~1648年)的有利条件主要是:第一,为皇太极长子,35岁(比多尔衮年长3岁),正值壮年;第二,人才出众,史称他“容貌不凡,有弓马才”,“英毅,多智略”;第三,久经战阵,屡获军功;第四,皇太极生前亲掌的正黄、镶黄和正蓝三旗大臣拥护豪格继位,尤其是两黄旗贝勒大臣更是誓死效忠。

多尔衮(1612~1650年)的有利条件主要是:第一,是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时年32岁;第二,受到父亲的钟爱。

史载,努尔哈赤曾留下遗言:九王子(多尔衮)当立而年幼,由代善摄位。

而代善鉴于当时情势,转而拥立皇太极;第三,多尔衮兄弟为正白旗和镶白旗的旗主贝勒,这两个旗支持多尔衮;第四,有二位胞兄弟阿济格和多铎的支持,在上述七王中,多尔衮兄弟占了三个席位;第五,多尔衮多次统军出征,“倡谋出奇,攻城必克,野战必胜”,屡立大功。

八旗甲胄从实力对比看,豪格有正黄、镶黄和正蓝三旗的支持,多尔衮有正白、镶白两旗的支持。

那么,其余三旗——代善父子掌管的正红和镶红两旗、济尔哈朗掌管的镶蓝旗——的意见就至关重要。

十四日黎明,两黄旗大臣在大清门盟誓,拥护豪格继承皇位,并部署两黄旗巴牙喇(即护军营,为禁军中护卫皇帝的部队)张弓挟矢,环卫崇政殿。

图尔格、遏必隆又传令其牛录下的护军,备好甲胄弓矢,护卫大清门。

议商皇位继承人的贵族会议在崇政殿的东庑殿举行,由年纪最长(61岁)、地位最高的礼亲王代善主持。

黄旗索尼和鄂拜首先倡言“立皇子”,多尔衮以其资历不够,令他们退下。

索尼和鄂拜虽然退出,但两黄旗巴牙喇包围了宫殿。

两黄旗暂时占了上风。

但两白旗并不示弱,豫郡王多铎、英郡王阿济格弟兄发言,力劝多尔衮即帝位。

多尔衮见形势紧张,正在犹豫。

多铎声言:“你如果不答应,应当立我。

我的名字在太祖遗诏!”多尔衮不同意立多铎,说:“肃亲王(豪格)的名字也在遗诏里,不独王(多铎)也!”多铎又说:“不立我,论长当立礼亲王(代善)!”礼亲王代善表示自己老了,提出豪格为“帝之长子,当承大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