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理)试题(附解析)
湖南省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含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题答要不内线封密号位座____________ 号场考____________ 号学____________ 名姓__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_ 级年(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湖南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时量:90分钟满分:150分得分:____________第Ⅰ卷文理科必做题(共100分)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60分)1.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指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体液 D.组织液2.人体成熟红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A.细胞内液 B.血浆 C.淋巴 D.组织液3.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组织液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淋巴和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很少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4.下列物质中,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消化酶 B.血红蛋白 C.神经递质 D.呼吸酶5.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时,必将引起A.酶促反应速率减慢 B.渗透压升高C.细胞代谢紊乱 D.糖尿病6.反射是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A.效应器 B.感受器 C.神经中枢 D.反射弧7.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B.神经元一般包含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C.神经元的突起称为神经D.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8.如图为膝跳反射弧示意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刺激Ⅲ处,小腿突然抬起,属于反射B.刺激Ⅲ处,可在Ⅰ处检测到电位变化C.剪断Ⅰ处,敲击Ⅱ处,小腿不能抬起D.Ⅳ处的神经元不受大脑皮层的控制9.右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是从突触小泡扩散到②处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D.由①和③构成突触10.醉酒的人往往语无伦次、呼吸急促、行动不稳,这些现象依次与下列哪些结构有关A.大脑、下丘脑、小脑 B.大脑、垂体、脑干C.大脑、脑干、小脑 D.大脑、小脑、脑干11.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肌肉处于痉挛状态(骨骼肌持续收缩),原因可能是农药抑制A.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B.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C.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 D.结合于突触后膜受体上的神经递质分解12.胰腺分泌的激素对血糖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2017-2018学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时量:90分钟满分:90分得分:____________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蛋白质分子能被肽酶降解,至于哪一个肽键被断裂则决定于肽酶的类型。
肽酶P能断裂带有侧链R4的氨基酸和相邻氨基酸的羧基基团之间的肽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肽酶P可以催化⑤处的化学键断裂B.该肽链中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各一个C.如图所示肽链一定由六种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D.在肽酶P的作用下,经过脱水缩合可以形成两条多肽链2.近年来的研究初步表明,β-AP(p-淀粉样蛋白)沉积是Alzheimer型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
β-AP是由其前体蛋白APP(一种含695个氨基酸的跨膜蛋白)在病理状态下异常加工而成的。
APP形成β-AP的过程如图所示。
根据上述信息所作的推论错误的是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β-AP会产生紫色反应B.一个β-AP分子中至少含有39个肽键C.β-AP的作用效果可能是引起大脑功能异常D.β-分泌酶很可能是突变基因表达的产物3.生物膜上不同类型的蛋白质行使不同的功能。
下表中依据膜蛋白功能,对其类型判断错误的是( )选项,膜蛋白的位置、功能,膜蛋白的类型A .,位于突触后膜,识别并结合神经递质,受体B .,位于靶细胞膜,识别并结合激素,载体C .,位于类囊体膜,催化ATP 合成,酶D .,位于癌细胞膜,引起特异性免疫,抗原4.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
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核孔复合物是位于核孔上与核孔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物质)。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A .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B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C .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D .tRNA 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 5.下列关于叶绿体和线粒体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二者都与细胞的能量代谢有关,都含有少量染色体B .[H]在叶绿体中随水的分解而产生,在线粒体中随水的生成而产生C .叶绿体中发生CO 2→C 3→C 6H 12O 6的变化,线粒体中发生C 6H 12O 6→C 3→CO 2的变化D .线粒体内产生的CO 2到达相邻细胞的叶绿体用于光合作用至少需要通过6层生物膜 6.酶A 、B 、C 是大肠杆菌的三种酶,每种酶只能催化下列反应链中的一个步骤,其中任意一种酶的缺失均能导致该菌因缺少化合物丁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题(附答案)$846033

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第Ⅰ卷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Ⅱ卷时量:30分钟满分:50分得分:____________第Ⅰ卷(共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细菌被归为原核生物的原因是A.细胞体积小B.单细胞C.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没有DNA2.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B.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因含量极少而不如大量元素重要C.氧元素是最基本的元素,原因是其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D.核酸中的N存在于碱基中,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酸的R基中3.纤维素与纤维素酶的基本组成单位分别是A.葡萄糖、氨基酸B.氨基酸、葡萄糖C.碱基、氨基酸D.乳糖、葡萄糖4.下列可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试剂及反应呈现的颜色是A.苏丹Ⅲ染液;橘黄色B.斐林试剂;砖红色C.碘液;蓝色D.双缩脲试剂;紫色5.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主要吸收A.红光和黄绿光B.黄光和蓝紫光C.红光和橙光D.红光和蓝紫光6.右图示某同学在实验课上拍到的图像,请判断他是做的下列哪个实验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B.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C.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D.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7.在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既是植物光反应的产物,又是植物暗反应所必需的物质A.[H]和ATP B.O2和ATPC.CO2和酶D.酶和[H]8.下列关于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光反应离不开色素的作用B.暗反应必须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C.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 D.暗反应的主要产物是有机物9.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A TP最多的阶段是A.不确定B.第三阶段C.第二阶段D.第一阶段10.若判定运动员在运动时肌肉细胞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应监测体内积累的A.ADP B.乳酸C.CO2D.O211.下面是某植物的细胞有丝分裂图像,其中属于后期的是12.下列关于癌细胞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B.癌细胞的新陈代谢减慢C.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D.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13.下列性状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早熟和晚熟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人的高鼻梁与塌鼻梁D.绵羊的长毛和细毛14.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是A.DNA B.RNAC.DNA和RNA D.DNA或RNA15.杂交实验中,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的性状是A.相对性状B.隐性性状C.显性性状D.优良性状16.为鉴别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体,最简便的方法是A.自交B.正交C.反交D.任选一高茎豌豆杂交17.某DNA片段一条链上的碱基序列为…A-T-G-C…,其互补链上对应的碱基序列是A.…T-A-C-G… B.…A-T-G-C…C.…A-U-C-G… D.…A-U-G—C…18.某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

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数学试卷一、单选题1.已知全集为U ,集合M ,N 满足M N U ,则下列运算结果为U 的是( ). A .M N ⋃ B .()() U UN M ⋃痧C .() U M N ⋃ðD .() U N M ⋃ð2.已知α为锐角,且1cos sin 5αα-=,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A .ππ,42α⎛⎫∈ ⎪⎝⎭B .4tan 3α=C .12sin225α=D .sin co 7s 5αα+=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直线//a b ,//a 平面α,则//b 平面αB .若直线a 与b 异面,则过空间任意一点与a 和b 都平行的平面有且仅有一个C .三个平面两两相交于三条直线,则它们将空间分成7个或8个区域D .已知直线a 与b 异面,不同的两点,P a Q a ∈∈,不同的两点,M b N b ∈∈,则直线PM 与QN 可能相交4.“函数()()12log 3f x ax =-在区间[]1,2上单调递增”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 .()0,a ∈+∞B .()0,1a ∈C .30,2a ⎛⎫∈ ⎪⎝⎭D .30,2a ⎛⎤∈ ⎥⎝⎦5.2023年11月16日,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空间站近日完成了一项重要的科学实验——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的首批样品已经返回地面.这项实验旨在研究在太空中长时间存在的辐射对人体和微生物的影响.已知某项实验要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实验开始时,某物质的含量为31.2mg /cm ,每经过1小时,该物质的含量都会减少20%,若该物质的含量不超过30.1mg /cm ,则实验进入第二阶段,那么实验进入第二阶段至少需要( )小时?(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lg 20.30≈,lg30.48≈) A .12B .8C .10D .116.已知M 是ABC V 所在平面内一点,满足3145AM AB AC =+u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则ABM V 与BCM V 的面积之比为( ) A .3B .4C .58D .1257.已知495ln ,log 3log 17,72425b b c a a b -==++=,则以下关于,,a b c 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a >>B .a c b >>C .b a c >>D .a b c >>8.已知函数()21log 2,1,(0(1)4,1a x x f x a x a x ⎧+-≤=>⎨-+>⎩且)1a ≠在R 上为单调函数,若函数()2y f x x =--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不可能是( )A .116B .14C .12D .1316二、多选题9.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是( )A .在复数集C 中,方程210x x ++=有两个根,分别为12-,12-B .若三个事件,,A BC 两两独立,则()()()()P ABC P A P B P C =C .若OP xOA yOB z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则1x y z ++=是,,,P A B C 四点共面的充要条件D .复平面内满足条件i 2z +≤的复数z 所对应的点Z 的集合是以点()0,1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10.已知函数()()sin f x x ωϕ=+,如图,A B 是直线12y =与曲线y =f x 的两个交点,若π6AB =,则( )A .()0f =B .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7π12C .若1291π12x x +=,则()()12f x f x =D .若12π24x x -=,则()()12f x f x -的最大值大于111.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1111,,,2AC BC B C BC AC B C BC CB AC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有( )A .平面11BCCB ⊥平面11ACC AB .直线1AA 与1BC 所成的角的正切值是13C .三棱锥111C A B 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12πD .该三棱柱各侧面的所有面对角线长的平方和等于它所有棱长的平方和的3倍三、填空题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角α的终边与以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相交于点34,55P ⎛⎫- ⎪⎝⎭,角β满足()cos 0αβ+=,则sin2cos21ββ+的值为.13.某高中有学生500人,其中男生300人,女生200人,现希望获得全体学生的身高信息,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容量为50的样本.经计算得到男生身高样本均值为170cm ,方差为217cm ,女生身高样本均值为160cm ,方差为230cm .则每个女生被抽入到样本的概率均为,所有样本的方差为2cm .14.如图,棱长为3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P 为棱1CC 上一点,且12CP PC =u u u r u u u u r,M 为平面1BDC 内一动点,则MC +MP 的最小值为.四、解答题15.从一张半径为3的圆形铁皮中裁剪出一块扇形铁皮(如图1阴影部分),并卷成一个深度为h 米的圆锥筒(如图2).若所裁剪的扇形铁皮的圆心角为2πrad 3.(1)求圆锥筒的容积;(2)在(1)中的圆锥内有一个底面圆半径为x 的内接圆柱(如图3),求内接圆柱侧面积的最大值以及取最大值时x 的取值.16.已为,,a b c 分别为ABC V 三内角,,A B C 的对边,且cos sin a C C b c =- (1)求A ;(2)若2c =,角B 的平分线BD =ABC V 的面积S .17.某高校的特殊类型招生面试中有4道题目,获得面试资格的甲同学对一~四题回答正确的概率依次是34,12,23,13.规定按照题号依次作答,并且答对一,二,三,四题分别得1,2,3,6分,答错1题减2分,当累计积分小于2-分面试失败,不少于4分通过面试,假设甲同学回答正确与否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1)求甲同学回答完前3题即通过面试的概率; (2)求甲同学最终通过面试的概率.18.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菱形,DCP V 是等边三角形,π4DCB PCB ∠∠==,点M ,N 分别为DP 和AB 的中点.(1)求证://MN 平面PBC ; (2)求证:平面PBC ⊥平面ABCD ; (3)求CM 与平面PAD 所成角的正弦值.19.已知()22,f x ax bx x =++∈R .定义点集A 与()y f x =的图象的公共点为A 在()f x 上的截点.(1)若(){}1,,3,,b L x y y x L =-==∈R ∣在()f x 上的截点个数为0.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2)若()(){}1,,2,0,2,a S x y y x S ===∈∣在()21f x x +-上的截点为()1,2x 与()2,2x . (i )求实数b 的取值范围; (ii )证明:121124x x <+<.。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7.5分)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A. £19.15.B. £9.18.C. £9.15.答案是C。
1.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A. Cathy will be at the party.B. Cathy is too busy to come.C. Cathy is going to be invited.2. When does the second film start?A. At 5:00 p. m.B. At 7:20 p. m.C. At 7:00 p. m.3. How did the woman know about the fire?A. She read about it.B. She heard about it.C. She witnessed it.4. What does the man imply?A. He is challenged.B. He is faced with danger in Tibet.C. He needs some excitement.5. What is the woman trying to do?A. Finish some writing.B. Print an article.C. Find a newspaper.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
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2018-2019学年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一、单选题1.不等式x2-5x+6<0的解集是A.{x|-2<x<3} B.{x|-3<x<2}C.{x|2<x<3} D.{x|-3<x<-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得到答案.【详解】不等式x2-5x+6<0等价于(x-2)(x-3)<0,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得到,解集是(2,3),故选C【点睛】与集合元素有关问题的思路:(1)确定集合的元素是什么,即确定这个集合是数集还是点集.(2)看这些元素满足什么限制条件.(3)根据限制条件列式求参数的值或确定集合元素的个数,但要注意检验集合是否满足元素的互异性.2.在等差数列{an}中,若a5,a7是方程x2-2x-6=0的两根,则{an}的前11项的和为A.22 B.-33 C.-11 D.11【答案】D【解析】【分析】a5,a7是方程x2-2x-6=0的两根,则a5+a7=2, S11==11 a6进而得到结果.【详解】等差数列{a n}中,若a5,a7是方程x2-2x-6=0的两根,则a5+a7=2,∴a6=(a5+a7)=1,∴{a n}的前11项的和为S11==11a6=11×1=11.故选D.【点睛】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基础的计算题,对于等差数列的小题,常用到的方法,其一是化为基本量即首项和公差,其二是观察各项间的脚码关系,即利用数列的基本性质.3.在△ABC中,c=,A=75°,B=45°,则△ABC的外接圆面积为A.B.π C.2π D.4π【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正弦定理可得2R=,解得R=1,故△ABC的外接圆面积S=πR2=π.【详解】在△ABC中,A=75°,B=45°,∴C=180°-A-B=60°.设△ABC的外接圆半径为R,则由正弦定理可得2R=,解得R=1,故△ABC的外接圆面积S=πR2=π.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及余弦定理的应用以及三角形面积公式,属于难题.在解与三角形有关的问题时,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两个主要依据. 解三角形时,有时可用正弦定理,有时也可用余弦定理,应注意用哪一个定理更方便、简捷一般来说,当条件中同时出现及、时,往往用余弦定理,而题设中如果边和正弦、余弦函数交叉出现时,往往运用正弦定理将边化为正弦函数再结合和、差、倍角的正余弦公式进行解答.4.设x,y满足约束条件则z=x+y的最大值为()A.0 B.1 C.2 D.3【答案】D【解析】如图,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则目标函数经过时z 取得最大值,故,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问题,首先由不等式组作出相应的可行域,并明确可行域对应的是封闭区域还是开放区域、分界线是实线还是虚线,其次确定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是求直线的截距、两点间距离的平方、直线的斜率、还是点到直线的距离等等,最后结合图形确定目标函数的最值取法或值域范围.5.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特殊值法判断即可.【详解】A.取a=1,b=-3,c=2,d=1,可知不成立,B.取c=0,显然不成立,C.取a=-3,b=﹣2,显然不成立,D.根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显然成立,综上可得:只有B正确.故选:D.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举反例否定一个命题的方法,考查了推理能力,属于基础题.6.在△ABC中,若AB=,BC=3,∠C=120°,则AC=()A.1 B.2 C.3 D.4【答案】A【解析】在△ABC中,设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由c2=a2+b2-2ab cos C,得13=9+b2-2×3b×,即b2+3b-4=0,解得b=1(负值舍去),即AC=1.故选A. 7.已知数列{an}满足:a1=-13,a6+a8=-2,且an-1=2an-an+1(n≥2),则数列的前13项和为A.B.-C.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变形可得到数列{a n}为等差数列,再由等差数列的公式得到通项,最终裂项求和即可.【详解】a n-1=2a n-a n+1(n≥2),可得a n+1-a n=a n-a n-1,可得数列{a n}为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由a1=-13,a6+a8=-2,即为2a1+12d=-2,解得d=2,则a n=a1+(n-1)d=2n-15.,即有数列的前13项和为=×=-.故选B.这个题目考查的是数列通项公式的求法及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数列通项的求法中有常见的已知和的关系,求表达式,一般是写出做差得通项,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检验n=1时通项公式是否适用;数列求和常用法有:错位相减,裂项求和,分组求和等。
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 理(理科)时量:90分钟 满分:150分得分____________第Ⅰ卷(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下列物理量是矢量的是A .电流B .电势差C .磁通量D .电场强度 2.关于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根据磁感应强度定义式B =FIL 可知,磁感应强度B 与F 成正比,与IL 成反比B .一小段通电直导线放在磁感应强度为零的地方,它所受到的磁场力一定为零C .一小段通电直导线在某处不受磁场力作用,则该处的磁感应强度一定为零D .磁场中某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与通电导线在该处所受磁场力的方向相同3.如图所示,在真空中把一绝缘导体向带电(负电)的小球P 缓慢地靠近(不相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B 端感应出正电荷 B .导体内电场强度越来越大C .导体的感应电荷在M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恒大于在N 点产生的电场强度D .导体的感应电荷在M 、N 两点的电场强度相等4.在真空中,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电荷量数值均为q ,相距r ,两点电荷连线中点处的电场强度为 A .0 B.2kqr 2C.4kq r 2 D.8kq r25.如图所示,a 、b 、c 、d 是四根长度相同,等间距地被竖直固定在同一平面上的通电长直导线,当它们通以大小相等、方向如图的电流时,各导线所受磁场力的合力是A .导线a 受力方向向右B.导线b受力方向向左C.导线c受力方向向右D.导线d受力方向向右6.如图所示,回旋加速器是用来加速带电粒子使它获得很大动能的装置.其核心部分是两个D形金属盒,置于匀强磁场中,两盒分别与高频电源相连.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带电粒子从磁场中获得能量B.带电粒子加速所获得的最大动能与加速电压的大小有关C.带电粒子加速所获得的最大动能与金属盒的半径有关D.带电粒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随半径增大7.如图所示,用静电计可以测量已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U,静电计指针张角会随电势差U的变大而变大,现使电容器带电并保持总电量不变,下列哪次操作能让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A.仅将A板稍微上移B.仅减小两极板之间的距离C.仅将玻璃板插入两板之间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铜质小闭合线圈静置于粗糙水平桌面上.当一个竖直放置的条形磁铁贴近线圈,沿线圈中线由左至右从线圈正上方等高、快速经过时,线圈始终保持不动.则关于线圈在此过程中受到的支持力N和摩擦力f的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N先小于mg,后大于mgB.N一直大于mgC.f一直向左D.f先向左,后向右9.如图所示,一段长方体形导电材料,左右两端面的边长都为a和b,内有带电量为q的某种自由运动电荷.导电材料置于方向垂直于其前表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内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当通以从左到右的稳恒电流I时,测得导电材料上、下表面之间的电压为U,且上表面的电势比下表面的低.由此可得该导电材料单位体积内自由运动电荷数及自由运动电荷的正负分别为A.IB|q|aU,正 B.IB|q|aU,负C.IB|q|bU,正 D.IB|q|bU,负10.矩形导线框abcd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的方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规定磁场的正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若规定顺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i的正方向,则下列i-t图象中正确的是答题卡11.(6分)读出下列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示数:游标卡尺的示数为________mm;螺旋测微器的示数为________mm.12.(15分)在“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用米尺测出金属丝的长度L,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 Ω,先用伏安法测出金属丝的电阻R,然后根据电阻定律计算出该金属材料的电阻率.为此取来两节新的干电池、开关和若干导线及下列器材:A.电压表0~3 V,内阻10 kΩB.电压表0~15 V,内阻50 kΩC.电流表0~0.6 A,内阻0.05 ΩD.电流表0~3 A,内阻0.01 ΩE.滑动变阻器,0~10 ΩF.滑动变阻器,0~100 Ω(1)要求较准确地测出其阻值,电压表应选______,电流表应选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______.(填序号)(2)实验中某同学的实物接线如图所示,请指出该同学实物接线中的两处明显错误.错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错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计算题(共29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13.(9分)用绝缘细线将质量m=4×10-3 kg的带电小球P悬挂在O点,空间有方向为水平向右,大小E=1×104N/C的匀强电场,小球偏转θ=37°后处于静止状态.(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1)分析小球的带电性质;(2)小球的电荷量q的大小;(3)细线的拉力F的大小.14. (10分)如图所示,MN、PQ为光滑金属导轨(金属导轨电阻忽略不计),MN、PQ相距L=50 cm,导体棒AB在两轨道间的电阻为r=1 Ω,且可以在MN、PQ上滑动,定值电阻R1=3 Ω,R2=6 Ω,整个装置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1.0 T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整个导轨平面,现用外力F拉着AB棒向右以v=5 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求:(1)导体棒AB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和AB棒上的感应电流方向;(2)导体棒AB两端的电压U AB.15. (10分)如图,一个质子和一个α粒子从容器A下方的小孔S,无初速地飘入电势差为U的加速电场.然后垂直进入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MN为磁场的边界.已知质子的电荷量为e、质量为m,α粒子的电荷量为2e、质量为4m.求:(1)质子进入磁场时的速率v;(2)质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t;(3)质子和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r H∶rα.第Ⅱ卷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部分正确的得3分,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16.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根平行导电导轨,放置在斜向左上方、与水平面成60°角范围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现给出这一装置的侧视图.一根通有恒定电流的金属棒正在导轨上向右做匀速运动,在匀强磁场沿顺时针缓慢转过30°的过程中,金属棒始终保持匀速运动,则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变化可能是A .始终变大B .始终变小C .先变大后变小D .先变小后变大17.如图所示,一个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甲,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的O 点,电荷量为-q 、质量为m 的点电荷乙从A 点以初速度v 0沿它们的连线向甲运动,到B 点时速度最小且为v. 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 ,点电荷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 间距离为L.则A .OB 间的距离为kQqμmgB .从A 到B 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点电荷乙做的功为W =μmgL +12mv 20-12mv 2C .从A 到B 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点电荷乙做的功为W =μmgL +12mv 2-12mv 2D .在点电荷甲形成的电场中,AB 间电势差U AB =μmgL +12mv 2-12mv 2q18.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内电阻为r ,R 1、R 3、R 4均为定值电阻,电表均为理想电表.闭合开关S ,将滑动变阻器R 2的滑片向左滑动,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变化量的大小分别为ΔI 、ΔU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 .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B .电阻R 1被电流表短路 C.ΔU ΔI<rD.ΔU ΔI>r19.用一段截面半径为r 、电阻率为ρ、密度为d 的均匀导体材料做成一个半径为R)的圆环,圆环竖直向下落入如图所示的径向磁场中.圆环的圆心始终在N 极的轴线上,圆环所在的位置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 ,当圆环在加速下落时某一时刻的速度为v ,则A .此时整个环的电动势为E =2Bv πRB .此时圆环的加速度a =B 2vρdC .忽略电感的影响,此时圆环中的电流I =2B πRvρD .如果径向磁场足够长,则圆环的最大速度v m =ρgdB220.如图所示,EF 和MN 两平行线将磁场分割为上、下两部分,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 ,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现有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电粒子(不计重力)从EF 线上的A 点以速度v 斜向下射入EF 下方磁场,速度与边界成30°角,经过一段时间后正好经过C 点,经过C 点时速度方向斜向上,与EF 也成30°角,已知A 、C 两点间距为L ,两平行线间距为d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粒子不可能带负电B .磁感应强度大小可能满足B =mvqLC .粒子到达C 点的时间可能为7πm 3Bq +4dvD .粒子的速度可能满足v =(L -23nd )Bqm(n =0,1,2,3,…)答题卡二、填空题(每空221.某兴趣小组要精确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他们找来了如下器材: A .电流表G(量程为30 mA 、内阻未知)B .电阻箱R(0~999.9 Ω)C .滑动变阻器R 1(0~20 Ω)D .滑动变阻器R 2(0~1 k Ω)E .开关、导线若干F .电源E(电动势约10 V)(1)要完成实验,首先需测量电流表G 的内阻.测量电流表G 内阻的实验电路如图甲所示: ①将下述实验过程补充完整.a .选择器材,滑动变阻器R′应该选取______(选填“R 1”或“R 2”);b .连接好电路,R ′的滑片应调到______(选填“a”或“b”)端;c .断开S 2,闭合S 1,调节R′,使电流表G 满偏;d .保持R′不变,闭合S 2,调节电阻箱R 的阻值,当R =10 Ω时,电流表G 的示数为20 mA ; ②如果认为闭合S 2前后干路上电流不变,则电流表G 的内阻R g =________Ω.(2)在测出电流表内阻R g 后,测定该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的电路如图乙所示.闭合开关S ,调整电阻箱R ,读取相应的电流表示数I ,记录多组数据(R ,I),得到如图丙所示的1I -R 图线,则电源的电动势E =________V ,内阻r =________Ω.三、计算题(共10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2.如图所示,一面积为S单匝圆形金属线圈与阻值为R的电阻连结成闭合回路,不计圆形金属线圈及导线的电阻.线圈内存在一个方向垂直纸面向内、磁感应强度均匀增加且变化率为k的磁场B t.电阻两端并联一对平行金属板M、N,N板右侧xOy坐标系(坐标原点O在N板的下端)的第一象限内,有垂直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磁场边界OA和y轴的夹角∠AOy=45°,AOx区域为无场区.在靠近M板处的P点由静止释放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不计重力),经过N板的小孔,从Q(0,a)点垂直y轴进入第Ⅰ象限,经OA上某点离开磁场,最后垂直x轴离开第Ⅰ象限.求:(1)平行金属MN获得的电压U;(2)yOA区域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3)若只改变Ⅰ象限内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带电粒子进入磁场偏转后能打到N板的右侧,设粒子与N 板碰撞前后电量保持不变并以相同的速率反弹,不计粒子与N板碰撞的作用时间,则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极限时间是多少?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物理(理科)参考答案第Ⅰ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二、填空题11.100.25 5.699±0.001(均可) 12.(1)A C E(2)导线连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 采用了电流表内接法【解析】(1)因两节新的干电池的电动势为3 V ,电压表应选0~3 V ,故选A ;因金属丝的电阻大约为5 Ω,流过电流表金属丝的电流大约I =U R x =35 A =0.6 A ,电流表应选C ;由I =ER +r ,结合电流表读数原理,应满足13I A ≤E R +r ≤23I A ,可求得15 Ω≤R ≤30 Ω,可见滑动变阻器可以用限流式,应选E ;(2)因R V R x >R xR A,所以电流表应用外接法,所以该同学实物接线中的两处明显错误1采用了电流表内接法,2导线连接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上.三、计算题(共29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13.(9分)(1)正(3分) (2)3×10-6C(3分) (3)5×10-2 N(3分)14.(10分)【解析】(1)导体棒AB 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BLv =2.5 V(2分) 由右手定则,AB 棒上的感应电流方向向上,即沿B →A 方向(2分) (2)R 并=R 1×R 2R 1+R 2=2 Ω(2分)I =E R 并+r =56 A(2分) U AB =I·R 并=53V(2分)15.(10分)【解析】(1)质子在电场中加速,根据动能定理得 eU =12mv 2(2分)v =2eUm(1分)(2)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evB =m v2r (2分)T =2πr v (1分)t =12T =πmeB (1分) (3)r =mv eB =1B2mUe(2分) r H r α=12(1分) 第Ⅱ卷一、多项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6.AD 【解析】以金属棒为研究对象,受重力、安培力、弹力和摩擦力. 安培力F =BIL两角的关系θ=90°-α f =μN由平衡条件得:G =N +BILsin θ,f =BILcos θ 解得:B =μG IL (cos θ+μsin θ)在B 转过30°的过程中,安培力与沿顺时针转动,所以θ从30°减小到0°,由数学知识可知:磁感应强度可能始终变大,也可能先变小后变大,故AD 对.17.AC 【解析】当速度最小时有:μmg =F 库=k Qqr2,所以解得:r =kQqμmg,A 正确,点电荷从A 运动B 过程中,根据动能定理有:U AB q -mg μL 0=12mv 2-12mv 20,解得,W =μmgL +12mv 2-12mv 20,B 错误,C 正确,U AB =μmgL +12mv 2-12mv 2-q,电荷带负电,D 错误.18.AC 【解析】设R 1、R 2、R 3、R 4的电流分别为I 1、I 2、I 3、I 4,电压分别为U 1、U 2、U 3、U 4.干路电流为I 总,路端电压为U ,电流表电流为I.当滑动变阻器R 2的滑动触头P 向左滑动时,R 2变小,外电路总电阻变小,I 总变大,由U =E -I 总r 知,U 变小,则电压表示数变小.U 变小,I 3变小,由I 总=I 3+I 4且I总变大知,I 4变大,U 4变大,而U 1=U -U 4,U 变小,则U 1变小,I 1变小,I 总变大,又I 总=I +I 1,I 变大,故A 正确;由图可知电阻R 1与R 2并联后再与R 4串联,然后再与R 3并联,明显R 1未被电流表短路,B 错误;电源的内电阻r =ΔU ΔI 总,I 总=I +I 1,I 总变大,I 变大,I 1变小,所以ΔI 总<ΔI ,则ΔU ΔI 总>ΔUΔI ,故C 正确;D 错误,故选AC.19.AD 【解析】圆环落入径向磁场中,垂直切割磁感线,磁感应强度为B ,则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Blv =B·2πRv ,选项A 正确;圆环的电阻为R 电=ρ2πR πr 2,圆环中感应电流为I =E R 电=B πr 2vρ,选项C 错误;圆环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F =BI·2πR ,此时圆环的加速度为a =mg -F m ,m =d ·2πR ·πr 2,得a=g -B 2vρd ,选项B 错误;当圆环做匀速运动时,安培力与重力相等时速度最大,即有mg =F ,则得d·2πR ·πr 2g =B·B πr 2v m ρ·2πR ,解得v m =ρgdB2,选项D 正确.20.BCD 【解析】若粒子带负电,粒子可沿图甲轨迹通过C 点,所以选项A 错误;如果粒子带正电,且直接偏转经过C 点,如图乙所示,则R =L ,由Bqv =mv 2R 得B =mvqL ,所以选项B 正确;在图丙所示情形中粒子到达C 点所用时间正好为7πm 3Bq +4dv ,则选项C 正确;由于带电粒子可以多次偏转经过C 点,如图丁所示,由几何知识可得,L =2ndtan 60°+2Rsin 30°,则R =L -23nd ,根据R =mv Bq 可得,v =(L -23nd )Bqm (n =0,1,2,3,……),选项D 正确.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21.(1)①R 2 a ②5 (2)9 40【解析】(1)电源的电动势约为10 V ,电流表的满偏电流为30 mA ,则电路总电阻的最小值为R min =EI =100.03Ω=333.3 Ω,则滑动变阻器应选择R 2;闭合开关S 1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调到最大,因此连接好电路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a 端;闭合S 2后,由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I g -I)R =IR g ,则R g =5 Ω.(2)根据题图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知E =I(R +r +R g ),则1I =1E R +r +R gE ,则图象的斜率k =1E ,图象的截距为b =r +R g E ,又由图象可得k =19、b =5,由以上可解得E =9 V 、r =40 Ω.22.【解析】(1)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知感应电动势为 E =ΔΦΔt =ΔB ΔtS =kS ①1分(2)因平行金属板M ,N 与电阻并联,故M 、N 两板间的电压为 U =E =kS ②1分带电粒子在M 、N 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有 qU =12mv 2③1分带电粒子进入磁场区域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有 qvB =m v2r ④1分由几何关系可得r +rcot 45°=a ⑤1分联立②③④⑤得B =2a 2mkSq⑥1分 (3)设粒子运动圆周半径为r′,r ′=mvqB ,当r′越小,最后一次打到N 板的点的越靠近O 点,在磁场中圆周运动累积路越大,时间越长,当r′为无穷小,经过n 个半圆运动,最后一次打到O 点,有:n =a2r′⑦1分 圆周运动周期:T =2π·r ′v ⑧1分最长的根限时间:t m =n T2 ⑨1分由②③⑦⑧⑨式得:t m =π·a 2v =π·a2m2qkS⑩1分。
湖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湖南师大附中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物1.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A. 高台跳水动作的完成需要多种细胞密切合作B. 缩手反射活动的完成需要神经细胞的参与C. 甲型HN流感病毒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D. 草履虫仅靠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摄食等生命活动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
详解:A、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细胞密切合作,正确;B、缩手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需要多种神经细胞密切合作,正确;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错误;D、变形虫、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只靠一个细胞就可以完成摄食、分裂等多种生命活动,正确。
故选C。
点拨: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表现在:①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进行生活;②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③不能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2. 细胞学说揭示了A.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B.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C. 细胞之间的差异性D. 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答案:D解析:细胞学说没有揭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A错误;细胞学说表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但没有揭示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B错误;细胞学说没有揭示细胞之间的差异性,C错误;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说明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D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名师点睛:细胞学说是由德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生 物(理科)1. 一个碱基可加到DNA分子上或从DNA分子上除去,这种生物体DNA碱基数目的变化是A. 细菌转化B. 基因自由组合C. 基因突变D. 等位基因分离【答案】C【解析】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
所以,这种生物体DNA碱基数目的变化是基因突变。
故选C2.生物体内的基因重组A. 能够产生新的基因B. 在生殖过程中都能发生C.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D. 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答案】D【解析】【分析】考点是基因重组,包括基因重组的类型和意义,主要考查通过比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异同,把握知识要点形成知识网的能力,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
【详解】基因重组不能够产生新的基因,A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B错误.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错误.基因重组包括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D正确.【点睛】基因突变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组合;基因突变是变异的根本利用,基因重组是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重组既有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组,也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组。
3.下图是果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染色体1、2、4、5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B. 染色体3、6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 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2号染色体上D. 果蝇的正常体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组是指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功能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基因重组包括:交叉互换型和自由组合型,此处的交叉互换是指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片段交换;而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是指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的交换。
【详解】图中1和2、3和4、5和6、7和8属于同源染色体,所以染色体1、3、5、7或2、4、6、8组成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A错误;染色体3和6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它们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B错误;控制果蝇红眼或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2号是Y染色体,C错误;果蝇为二倍体生物,其正常体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D正确。
故选D。
4.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下列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图中字母代表染色体的相关基因,“•”代表着丝点)A. abc•def→abc•fB. abc•def→abc•DefC. abc•def→abcbc•defD. abc•def→aed•cbf【答案】B【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异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重复、缺少、倒位和易位。
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个别或少数几个的改变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
【详解】图中de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A不符合题意;图示中d基因变成了D基因,属于基因突变,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符合题意;图示中bc重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C不符合题意;图示中bcde片段颠倒,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已知人类某种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病的孩子,由此可知A. 该病孩的祖父母一定是正常的B. 该病孩的母亲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 该病孩一定是女孩D. 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病孩的概率是1/2【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说明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又因为该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所以为伴X隐性遗传病,以此分析答题。
【详解】已知人类某种病的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病孩子,可依据“无中生有为隐性”的规律判断该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母亲为杂合体:X B X b,父亲为显性纯合:X B Y,该患病孩子的父亲正常,不能给孩子致病基因,患病孩子只有一个来自母亲的致病基因就表现患病,只能是男孩,故患病孩子基因型为X b Y,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病孩的概率是1/4,患病孩子的母亲含有该病基因,此基因可能来自孩子的外祖父或者外祖母,无法判断其祖父母的表现类型,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6.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育种方法是A. 诱变育种B. 杂交育种C. 基因工程育种D. 多倍体育种【答案】C【解析】【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审清题意,“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由于不同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一般的育种方法不可取。
【详解】基因工程育种是指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使其表达的技术手段,基因工程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从而使动物基因在植物细胞中表达,综上所述,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 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 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 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具有很强的抗药性【答案】B【解析】害虫的群体本身就有一些个体因为突变而具有抗药性,故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不是杀虫剂诱发的结果,而是本来就存在的,A项错误;当使用某种杀虫剂后,绝大多数害虫被杀死,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
抗药性害虫大量繁殖后,再用该种杀虫剂,会有比以前更多的个体生存下来。
因此,杀虫剂对害虫起到一个定向选择的作用,B项正确;使用杀虫剂后害虫不死,不是因为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而是因为在杀虫剂的选择作用下能存活的都是抗药性的个体,C项错误;设抗药基因是显性A,那么Aa自交的后代可能有aa(不抗药),所以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不一定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D项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易错点是容易误选A项。
这就需要考生一定要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害虫种群中本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和不抗药性个体。
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因而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
8.下列成分或结构,属于内环境的是A.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B. 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C. 线粒体、CO2和水D. 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答案】A【解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又叫内环境,A正确;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线粒体是细胞内的细胞器,不属于内环境,C错误;递质小泡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D错误。
9. 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A. 线粒体基质中pH的相对稳定B. 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C. 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D. 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答案】A【解析】线粒体基质属于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A正确;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B错误;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属于理化性质的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C错误;血浆渗透压的相对稳定属于理化性质的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D错误。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稳态【名师点睛】学生对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及意义理解不清内环境的稳态、调节机制及意义(1)下图是内环境的概念模式图,请完善下图所示内容。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B. 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起缓冲作用C. 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D. 人体的内环境由体液构成【答案】B【解析】【分析】考点是人体内环境及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组成、无机环境对内环境的影响和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属于基本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
【详解】葡萄糖以主动运输方式从消化道进入内环境,A错误.H2CO3、NaHCO3分别能够中和碱性和酸性物质,因此对血浆pH相对稳定起缓冲作用,B正确.人体对体温有调节能力,气温的变化时内环境的温度保持稳定,C错误.人体的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D错误.【点睛】葡萄糖等较大分子以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出细胞;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稳态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
11.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 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 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 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①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但③通过排泄系统来完成,A错误;B、人体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内液,B错误;C、④进入细胞,应该为养料和氧气,C正确;D、⑥表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通过内环境间接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故选:C.12. 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B. 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C. 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D. 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答案】B【解析】体液调节不需要反射弧的参与,所有的稳态是相对的,高级神经调节中枢是在大脑中,所以B选项正确。
13.反射和反射弧的关系是A. 反射活动可以不通过反射弧来实现B. 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C.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D. 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
【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反射活动需要通过反射弧来实现,A错误;反射活动的出现,除了反射弧完整,还要有足够强的刺激,B错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C正确;反射是对刺激做出的反应,反射弧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的结构,二者性质不同,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反射的相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熟记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
14. 下列有关突触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B. 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C. 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D. 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步的【答案】D【解析】A.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有间隙叫突触间隙,是组织液;正确。
B.兴奋由电信号转变成化学信号,再转变成电信号;正确。
C.兴奋在突触处只能由前膜传向后膜,因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正确。
D.突触兴奋由前膜传向后膜,不是同步的;错误。
,15. 在血糖的调节中,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A.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C. 胰岛素和肾上腺素D. 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答案】B【解析】在血糖的调节中,具有协同作用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