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5 我的童年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doc
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导学案

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并注音释义,查找资料,整理作者的常识。
明确:注意以下字音和字形:
一垄lǒng 教谕yù龙肝凤髓suǐ蹿房越脊cuān 门楣méi 椽子chuán 注意以下词语解释:
肃然起敬:恭敬地产生敬仰或钦佩的感情。
万象更新: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我们走进了季羡林先生的童年,相比之下,我们的童年生活是何其幸福,让我们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吧!
四、作业
板书设计:
我的童年
季羡林
贫忆 心酸的回忆
童年的伙伴 深远的影响
离乡到济南
教学反思:
明确:能激励我前进,鼓舞我振作;促进我养成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良好习惯;提醒做父母的爱护子女要得法。
4、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真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试结合文章内容,品析季羡林散文“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特点。
明确:“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概可想见”,虽无过多的描述,只是平平淡淡的陈述事实,读来却让人心酸。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聊城市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季羡林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他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5我的童年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我的童年》导学案导学案序号:5 课型:新授总课时: 1 分课时: 1—1 主备人:xxx 审核人:xxx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伶仃”“相依为命”“不折不扣”“溺爱”“不以为然”“家徒四壁”“光大门楣”“浑浑噩噩”,了解作者。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童年生活对作者的影响。
学习重点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童年生活对作者的影响。
学习难点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童年生活对作者的影响。
学法指导阅读及重点语句分析法知识准备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但他他待人十分谦和。
备课组补充学习流程导入新课一、走近大师,引童年播放2006年《感动中国》季羡林先生部分:(屏显)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
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
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
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吗?认识他吗?被人们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季羡林先生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怎样的童年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大师,一起去感受他的童年岁月吧!(板书标题、作者)呈现学习目标用多媒体呈现学习目标:预习检测同学们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 第5课 我的童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

第5课我的童年【导学目标】1.理解、积累“生疏、溺爱、肃然起敬、孤苦伶仃、家徒四壁、浑浑噩噩”等词语。
弄清重点句子“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掌握冰糖葫芦式串联全文的写作技法。
3.体会本文表达的情感。
在对季老苦难童年悲哀的同时,要正视眼前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居安思危,感恩图报。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符却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多彩的画面。
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诵——“童年啊,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季羡林先生的童年是怎样的呢?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梵.文(fàn) 教谕.(yù) 孤苦伶仃.(dīnɡ)腌.咸菜(yān) 盐碱.(jiǎn) 造诣.(yì)椽.子(chuán) 私塾.(shú) 光大门楣.(méi)浑浑噩噩..(è) 龙肝凤髓.(suǐ) 蹿.(cuān)房越脊.(jǐ)(2)词义博古通今:通晓古今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课《我的童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5课我的童年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伶仃”“相依为命”“不折不扣”“溺爱”“不以为然”“家徒四壁”“光大门楣”“浑浑噩噩”,了解作者。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童年生活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童年生活对作者的影响。
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学界泰斗”、“国宝”。
但他他待人十分谦和。
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
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本文选自《季羡林自传》。
该书分为为“我的童年”“小学记忆”“中学时光”“清华学子”“教书谋生”“去国途中”“留德十年”“滞留欧洲”“游子途中”“在北京大学”“耄耋之年”等章节,请叙自己从一个贫苦家民家庭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经历,记叙了他九十多年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感情世界。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课《我的童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我的童年补充材料: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1]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
课堂检测: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沉浸(jìn)衣冠整齐(guàn)面面厮觑(qù)辛苦恣睢(suī)B.朴刀(pō)恪尽职守(kè)气冲斗牛(dòu)怒不可遏(è)C.拮据(jū)吹毛求疵(cī)媚上欺下(mèi)润如油膏(gāo)D.模样(mó) 味同嚼蜡(jiáo)衣服褴褛(lǚ)妄自菲薄(fěi)2.下列语句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陶渊明四次为官却也四次辞官,纵使回到他热爱的田园,嗜酒的他却家徒四壁....只能以菊花为伴。
B.参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后,这些英雄的事迹不由得让我们肃然起敬....。
C.他是一个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选手,这次在奥运会上夺冠,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
D.有些人对于闯红灯总是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与汽车撞上总会没事的。
3.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本想这次能在家乡同你见面,回家后才知道由于你正忙着搞科研,不回来了。
B.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C.无论干部和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5 我的童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我的童年》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积累“生疏”“琐事”“孤苦伶仃”“相依为命”“不折不扣”“溺爱”“肃然起敬”“不以为然”“家徒四壁”“光大门楣”“浑浑噩噩”等词语,了解作者,掌握相关的文学常识。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理解童年生活对作者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教材分析《我的童年》是人教版新课标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五篇课文,本单元都是名家之作,或追述难忘经历,或展现生活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我的童年》是自传性质的散文,主要写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反映了作者童年生活的辛酸、苦涩、童趣、温情,语言朴实、但包含真情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童年生活对作者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五.教学准备:做好预习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激趣引入:(课件2)有人说童年是一首歌,欢快的音符却难以唱尽它丰富的旋律;有人说童年是一幅画,绚丽的色彩却难以描尽它多姿的回忆。
冰心曾在《春水》中深情地吟诵——“童年呵,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那么,季羡林先生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呢?季羡林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在东方学。
文学翻译等方面造诣精深。
他所研究的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文字,是几近失传的“绝学”。
他还致力于散文创作,自成一格。
这样一位大师,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经历了怎样的童年?读到他的经历,你又会有哪些感触呢?就让我们走进大师的童年去看一看吧!2、作者简介。
(课件3)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聊城市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
【语文8 下】学案:5 我的童年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5﹡我的童年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2.品味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重点难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味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并注音释义,查找资料,整理作者的常识。
2.快速默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内容。
明确:①贫穷的家庭;②艰辛的父辈;③吃白面的回忆;④童年的伙伴;⑤离乡的。
合作探究细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 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明确: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
2.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明确:作者的童年可以说是苦难的童年。
作者出生的家庭极度贫穷,一年到头,只能“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偶尔吃一回白面馒头如同吃“龙肝凤髓”一般;为吃一块白面饼子,竟被赶到水坑中。
作者在6岁时便不得不离开家乡,离开父母,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无疑也是极为残酷的事情。
这些都是作者童年苦难生活的表现。
3.“每天最高的享受”这一部分中,作者写道:“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作者写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
明确:能激励我前进,鼓舞我振作;促进我养成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良好习惯;提醒做父母的爱护子女要得法。
4.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真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试结合文章内容,品析季羡林散文“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特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课《我的童年》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5课我的童年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伶仃”“相依为命”“不折不扣”“溺爱”“不以为然”“家徒四壁”“光大门楣”“浑浑噩噩”,了解作者。
2.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童年生活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基本内容,理解童年生活对作者的影响。
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为“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学界泰斗”、“国宝”。
但他他待人十分谦和。
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一些人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有一个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
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谢过老人,两人分别!几日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本文选自《季羡林自传》。
该书分为为“我的童年”“小学记忆”“中学时光”“清华学子”“教书谋生”“去国途中”“留德十年”“滞留欧洲”“游子途中”“在北京大学”“耄耋之年”等章节,请叙自己从一个贫苦家民家庭的孩子一步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经历,记叙了他九十多年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感情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5 我的童年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季羡林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
(重点)
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重点、难点)
3.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资料链接】
季羡林(1911年8月6日-2009年7月11日),字希逋,又字齐奘,山东聊城市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翻译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曾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北京大学唯一的终身教授。
季羡林早年留学国外,通英、德、梵、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生前曾撰文三辞桂冠: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
2009年7月11日北京时间8点50分,季羡林在北京301医院病逝,享年98岁。
他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著有散文集《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自学检测】
1.自读课文,掌握生字词,为加粗字注音。
生疏()琐事()溺爱( )肃然起敬()万象更新()孤苦伶仃( ) ( ) 家徒四壁( ) 浑浑噩噩( ) ( ) ( ) (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肃然起敬:万象更新:
孤苦伶仃:相依为命:
不以为然:家徒四壁:
浑浑噩噩:习以为常: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个小标题下的内容。
2.细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围绕“我的童年”,作者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2)作者的童年生活有什么特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这一特点的?
(3)“每天最高的享受”这一部分中,作者写道:“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结合本文内容,探究作者写这些事情有什么意义。
【合作探究】
1.开头第一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
”联系全文内容,谈一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作者是怎么介绍父亲和叔父在济南的经历的?
3.作者详写举人太太给我拿白面馒头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拓展提升】
学者钟敬文这样评价季羡林的散文“浮花浪蕊岂真芳,语朴情醇是真行;我爱先生文品好,如同野老话家常”。
试结合文章内容,品析季羡林散文“语朴情醇”、“野老话家常”的特点。
【当堂检测】
1.下列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在我诞生前似乎也曾有过比较好的日子。
B.我吃起来,仿佛是龙肝凤髓一般,我不知道天下还有比白面馒头更好吃的东西。
C.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花朵当然要爱护。
D.乡下人一提到它,好像都肃然起敬,我当然更是如此。
2.品味下面句子,注意加点词语,思考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悟。
(1)这些芝麻绿豆般的小事是不折不扣的身边琐事,使我终生受用不尽
....。
(2)我每次想到这样一个光着屁股游玩的小伙伴竟.成为这样一个“英雄”,就颇有骄傲
..之意。
(3)尽管此时不但能吃上白面馒头,而且还能吃上肉,但是我宁愿
..再啃红高粱饼子就哭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