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实验—第八单元(Word 完美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目录精选全文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实验目录精选全文完整版

9

3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
探究1
验为基础的科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 演示
的探究
分组
12

4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
验为基础的科学
探究2 对人体吸入的空 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演示 分组
14

5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实验1-3 取块状、粉末 状药品
演示
探究16
酸的化学性质
演示 分组
54

27
第十单元酸和碱溶液课 题1常见的酸和碱
实验10-5
观察氢氧化钠 演示
55

28
第十单元酸和碱溶液课 题1常见的酸和碱
实验10-6 氢氧化钙的性 质
演示
55

29
第十单元酸和碱溶液课 题1常见的酸和碱
探究17
碱的化学性质
演示 分组
56

30
第十单元酸和碱溶液课 题1常见的酸和碱
选做
2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 料课题1金属材料
课外实验:淬火和回火
分组
7

3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 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

探究10 金属与盐酸、稀 硫酸的反应
演示 分组
10

4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 料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 探究11

金属活动性顺序
演示 分组
11

5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 料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

36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 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
氧化碳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实验—第一单元(Word 完美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实验—第一单元(Word 完美版)

黔西县思源实验学校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实验大全编写者:白晋阳编写时间:2014.09—2015.05版权所有,真诚奉献!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实验大全编写人:白晋阳实验分类:含演示实验53个、探究实验18个、实验活动8个,课外实验5个,补充实验19个,总共103个补充实验:即教材未要求开展的某些实验。

如: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实验室制取氢气等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11月第3次印刷《九年级化学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义务教育电子教科书》框架结构:教材页码、实验类别、实验编号、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用品、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实验分析、实验结论、注意事项、探究活动、实验小结、实验拓展应用范围:对教师制作PPT课件、拟写实验教案、实验专题复习、编写试卷、开展实验课、学生实验操作、教师拟写实验预约单、学生拟写实验报告单以及准备上级对实验室检查的相关资料都很实用。

文档字体:主体宋体,5号字编写软件:Word 2007 (兼容模式)编写时间:2014.09.—2015.05.编者简介:贵州省中学化学高级教师。

从事中学化学教育教学18年,在《中学生学习报》、《初中生辅导》、《化学周刊》等教育类报刊发表论文近20篇。

工作单位:黔西县思源实验学校邮政编码:551500(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教材P6演示实验实验1-1-1 水的沸腾【实验目的】描述和认识物质的物理变化【实验用品】铁架台、酒精灯、试管、玻璃片、火柴【实验现象】试管口产生的蒸汽遇到玻璃片凝结成水滴。

【实验分析】该实验中,水仅仅是从液态变为气态(气化)及从气态变为液态(液化),但并无新物质生成,因此是物理变化。

【实验结论】水的沸腾是物理变化。

(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就是物理变化)教材P7演示实验实验1-1-2胆矾的研碎【实验目的】描述和认识物质的物理变化【实验用品】研钵、胆矾【实验现象】蓝色块状的胆矾变为蓝色粉末状块状的胆矾粉末状胆矾研钵【实验分析】该实验中,胆矾仅仅是从块状变为粉末状,但并无新物质生成,因此是物理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单元教学计划教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教学计划教案一、教学目标•熟练掌握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

•了解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学会运用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命名方法和化学式的写法。

•掌握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非金属元素的特性和命名1.非金属元素的基本特性–非金属元素的电子结构–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非金属元素的命名方法–单质的命名:以元素名或者地名作为前缀–二元化合物的命名:前一个元素名加”-“加后一个元素名,同时将元素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3.实例演练–列举几个非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给出几个非金属元素的命名示例第二课时:非金属单质的应用1.非金属单质的常见应用–碳的应用:作为燃料、制造材料等–氮的应用:制造硝酸等化学物品–氧的应用:维持生命活动、作为氧化剂等–磷的应用:制造肥料、药品等2.探究实验–实验1:观察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实验2:制备非金属的氧化物第三课时:非金属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1.非金属化合物的命名方法–两种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命名:前一个元素名加后一个元素名,同时将元素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包含氧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命名:氧化物表示成”氧化”+元素名+化合价。

如二氧化硫表示为”氧化硫(IV)”2.非金属化合物的化学式的写法–非金属间的化合物:根据化合价确定元素的比例,写出化学式。

–包含氧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根据氧化物的名称确定氧和其他元素的比例关系。

第四课时:非金属化合物的应用1.非金属化合物的常见应用–二氧化硫的应用:用作脱硫剂、制造二硫化碳等–二氧化碳的应用:用于饮料、灭火等–氨的应用:用于制造肥料、制冷剂等2.实验操作–实验1:观察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实验2:制备非金属化合物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教师利用课堂展示和学生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化学实验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化学实验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化学实验
本文档旨在介绍《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中的化学实验内容。

通过进行化学实验,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观察和探索化学现象,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以下是本教材中一些典型的化学实验实例:
实验一: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过程。

实验材料:稀盐酸、稀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

实验步骤:
1. 取一些稀盐酸溶液倒入试管中。

2. 滴加少量酚酞指示剂。

3. 逐滴加入稀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4. 当试管中液体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记录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

实验结果: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水。

实验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实验目的:观察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现象。

实验材料:锌粉、稀盐酸。

实验步骤:
1. 将一些锌粉放入试管中。

2. 慢慢加入稀盐酸,观察气体的产生及现象。

3. 记录锌粉完全消失时加入的盐酸体积。

实验结果: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气体。

实验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目的:观察金属与氧气反应产生的现象。

实验材料:镁条、打火机或火柴。

实验步骤:
1. 点燃打火机或火柴,使其燃烧产生火焰。

2. 将镁条靠近火焰,并注意观察。

实验结果:金属与氧气反应会产生明亮的光和火焰。

以上仅为《人教版初三化学全册》中的部分化学实验内容。

通过实验的亲身体验,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化学原理和反应过程。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八单元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word版有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八单元 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word版有答案)

实验活动4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1.[2021·南京]常温下为紫红色固体的是()A.锌B.铁C.铜D.银2.下列关于银的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银是银白色的B.银不易与氧气反应C.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D.银具有良好的延展性3.[2020·无锡]将一根洁净的铜丝放入Ag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铜丝表面生长出如图所示的白色“树枝”,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白色“树枝”的成分是银B.溶液变为蓝色,表明Cu转变为Cu2+C.所得溶液中肯定不含有Ag+D.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的强4.[2021·福建]据文献报道:一种特殊的铜纳米颗粒具有与金、银极其相似的反应惰性,可替代黄金作精密电子元器件。

下列对该铜纳米颗粒的判断,正确的是()A.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B.在空气中容易锈蚀C.能与硫酸亚铁发生置换反应D.具有良好的导电性5.小明将未经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密闭容器中,用压强传感器测得容器内压强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AB段表示铝与稀盐酸反应B.铝与稀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氢气的质量:C点>D点D.盐酸的浓度:C点>D点=E点6.小思通过以下几个方案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铜丝在空气中灼烧,锌与稀硫酸反应,铝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图是他实验操作中的部分情景。

(1)图中有一处错误的操作,该操作是(填字母)。

(2)实验A的现象是。

(3)他将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未出现任何现象,其原因是。

7.[2020·济宁]小雨同学为验证镁、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小雨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镁>锌>铁。

(2)小明还补充了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得出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铁(填“>”“=”或“<”)铜。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第8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教案:第8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了解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

⑶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合金,以及合金比纯金属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⑷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⑴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实物性质的讨论入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物理性质,并学会区分金属和非金属。

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金属制品材料选择的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并形成以下认识: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

⑶通过实验比较黄铜片和紫铜片、焊锡和锡及铅的多种性质,认识加入其他金属可以改良金属特性,以及合金具有更广泛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金属材料等具体事例,认识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⑵在了解金属性质的基础上,了解材料选择要考虑的问题:如价格、资源、是否美观、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等。

【教学重点】1、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

2、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金属制品、金属制品的图片、铁架台、铁片、酒精灯、焊锡、铅、火柴等。

学生用具:大小形状相同的铁、铜,干电池,小灯泡,导线,酒精灯,火柴,黄铜,铜,与钛有关的资料和新型合金的资料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回顾、交流【学习情景】展示金属制品的图片。

【提问】图片中的制品主要由什么材料制成?【讲解】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新课引入】本单元我们就来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

【展示】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板书】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1金属材料【设问】根据生活经验,你所知道的金属有哪些?你见过哪些金属制品?我所知道的金属…我所见过的金属制品…【学生回答、交流】让学生感知学习的对象,激发学习的兴趣,导入新课。

初三化学第八单元教案

初三化学第八单元教案

初三化学第八单元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初三化学第八单元教案初三化学第八单元教案5篇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九年级化学八单元教案

九年级化学八单元教案

九年级化学八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燃烧、爆炸的原理以及灭火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爆炸的原理和防范措施。

3.环保意识与化学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爆炸的原理。

2.难点:燃烧条件的判断、灭火方法的选择、爆炸的防范措施。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燃烧的条件与灭火方法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化学知识,如:什么是化学反应?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2.讲解燃烧的条件燃烧的三要素:可燃物、氧化剂、温度。

举例说明燃烧的条件,如:火柴、蜡烛等。

3.讲解灭火的方法隔绝氧气:用灭火器、灭火器材等。

降低温度:用水、灭火器等。

撤离可燃物:移走火源、灭火器材等。

4.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判断燃烧的条件是否具备?学生演示: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第二课时:爆炸的原理与防范措施1.讲解爆炸的原理爆炸的实质:气体体积的急剧膨胀。

爆炸的分类:物理爆炸、化学爆炸。

2.讲解爆炸的防范措施防止气体泄漏:检查管道、阀门等。

防止火灾:控制火源、使用防火材料等。

防止电火花引发爆炸:使用防爆设备、加强安全意识。

3.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爆炸事故?学生演示:制作简易灭火器。

第三课时:环保意识与化学知识的应用1.讲解环保意识环保的定义: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环保的重要性: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

2.讲解化学知识在环保中的应用污染物的处理: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处理。

清洁能源的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3.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化学知识保护环境?学生演示:制作环保小制作。

五、课后作业1.复习燃烧的条件、灭火方法、爆炸的原理和防范措施。

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环保措施,并分析其原理。

六、教学反思1.学生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判断燃烧条件和选择灭火方法时,仍需加强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册)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 金属材料
呈现特殊颜色的几种常见金属
铅坠铜导线汞钛网铂金戒指金条
31. 教材P5演示实验实验8-1 比较合金和金属的硬度
【实验目的】
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光泽、颜色及硬度
【实验用品】
黄铜片、铜片、硬铝片、铝片、焊锡、锡、铅
铁架台、酒精灯、陶瓷片
【实验现象】
黄铜片可以在铜片上刻画出痕迹;硬铝片可以在铝片上刻画出痕迹。

合金与成分金属硬度的比较焊锡、锡和铅熔化温度的比较
【实验结论】
①合金的硬度比成分金属的硬度高。

②合金的熔点比成分金属的熔点低。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探究9 教材P10探究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实验目的】
1. 从金属与酸能否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
2. 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种类认识置换反应。

【实验用品】
试管、镁、锌、铁、铜、稀盐酸、稀硫酸、小木条、镊子
【实验步骤】
1. 取8支试管分为两组,在第一组4支试管中分别倒入稀盐酸;在第二组4支试管中分别倒入稀硫酸;
2. 将镁条、锌粒、铁钉、铜粉分别投入两组试管中,观察现象。

大量气泡 较多气泡 少量气泡 无现象 痛不欲生 咬牙切齿 头晕目眩 洋洋得意
【实验结论】
镁、锌、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强;铜的金属活动性较弱,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探究10 教材P11探究 金属活动性顺序 【实验目的】
通过探究认识铝、铜、银三种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实验用品】
铝丝、铜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金属活动性Al >Cu >Ag 【实验总结】
比较金属活动性的强弱一般有如下两个方法:
1. 根据金属能否和酸反应,如能反应,看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

2. 根据金属能否和另一种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如能反应,则该金属的活动性比该化合物中的金属的活动性强,反之则弱。

具体选用试剂时,先由金属活动性顺序将三种金属排序,然后将排在中间的金属变成盐溶液,或者将排在两边的金属变成盐溶液,这样就能一次性得出结果。

【说 明】
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其实就是后续课将学习到的盐溶液。

【实验拓展】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操作:铝丝要先用砂纸砂去表层再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

现象:铝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结论:Al >Cu 化学方程式: 2Al + 3Cu SO 4=Al 2(SO 4)3 + 3 Cu
铜树 银花
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操作: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

现象:铜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白色物质,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结论: Cu > Ag 化学方程式: Cu+2AgNO 3=Cu(NO 3)2+2Ag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炼铁的原理(见第六单元课题3之补充实验13:下册教材P16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赤铁矿
磁铁矿
探究11 教材P17探究 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见右下图) 【实验目的】
1.设计对比实验对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探究。

2. 根据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思考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带铁夹的铁架台)、胶塞、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洁净无锈的铁钉、棉花
、氯化钙(或碱石灰)
铁钉上与水接触的 这部分,锈蚀的最 明显。

【实验过程】
取三根洁净无锈的铁钉,一根放在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并使铁钉外露一半;一根放在用植物油密封的蒸馏水中;一根放在干燥的空气中,注意每天观察铁钉锈蚀的现象,连续观察约一周。

【实验现象】
植物油干燥剂
试管甲 试管乙 试管丙
第一个试管中的铁钉生锈,而第二、三个试管中没有明显现象。

【实验分析】
第二个试管内没有现象,证明了铁钉生锈需要氧气;第三个试管内没有现象,证明了铁钉生锈需要水蒸气。

【实验结论】
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实验拓展】
1. 铁锈很疏松不能阻碍里层的铁继续与氧气、水反应,因此如不及时除去,铁制品会全部锈蚀。

2. 如铁制品与盐溶液接触,铁制品锈蚀速度会加快。

3. 防止铁制品锈蚀的主要措施:隔绝空气和水——在铁制品表面涂油、刷油漆、镀铬以及将钢铁制成耐腐蚀的合金。

实验活动4 教材P24实验活动4 金属的物理性质和某些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1. 巩固和加深对金属性质的认识。

2. 培养实验设计能力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坩埚钳、电池、导线、小灯泡、火柴。

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铁粉、铜片、黄铜片、稀盐酸、稀硫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实验步骤】
1. 金属的物理性质
⑴观察并描述镁、铝、铁、铜的颜色和光泽。

⑵采取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铝片、铜片和黄铜片的硬度。

⑶设计并进行实验,证明金属具有导电性(或导热性、延展性)。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⑴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铜片,观察铜片表面的变化。

⑵向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镁条、铝片、锌粒、铁片、铜片,然后分别加入5mL稀盐酸(或稀硫酸),观察现象。

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⑶设计并进行实验,比较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实验结论】
1. 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钛呈黄色,铅呈蓝灰色,其余金属几乎都呈银白色。

2. 硬度:铜片>铝片、黄铜片>铜片
3.金属都有很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汞呈液态无延展性)
4. 铜片受热表面会变黑:2Cu + O2 2CuO
5. 活泼金属能和盐酸、稀硫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6. 金属活动性强弱:铁>铜>银
感谢光临寒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