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预警机发展现状与展望
军事科技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军事科技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军事科技的发展一直是国家安全和军事实力的重要支撑,不仅关系到战争胜负,更与国家的发展和安全息息相关。
在当今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军事科技的发展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和突破。
本文将就军事科技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探讨。
随着现代化战争的发展,传统战争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冲突的需求。
因此,各国纷纷将军事科技作为提升国防实力的重要手段。
目前,军事科技的发展主要围绕着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等方向进行。
信息化是当前军事科技发展的主要趋势。
信息化战争实质上是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战场信息的掌控,从而实现精确打击和快速指挥。
信息技术在现代战争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通过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精确的导航和定位信息,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战争态势和敌情的智能分析等。
未来,信息技术将进一步提高战争指挥与作战的智能化水平,为战争决策提供更加精确和可靠的数据支持。
智能化是军事科技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种智能装备得以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例如,智能无人机可以在战场上执行侦察、打击、侦测敌情等任务,无人车辆可以进行危险任务和物资运输等。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军事装备将实现更高级的智能化,能够根据环境变化和任务需求自主决策,提高作战效能,减少人员伤亡。
无人化是军事科技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
随着无人技术的成熟,无人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无人系统可以执行危险任务,减少士兵的伤亡风险,提高战场的生存能力。
例如,无人潜航器可以执行对敌潜艇的搜索和打击任务,无人战车可以在战场上执行侦查和火力支援任务。
未来,无人化技术将继续发展,无人作战系统将更加完善,实现更高的自主性和交互性。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趋势外,还有一些其他领域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军事航天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军事领域提供更广泛的空中监视和导弹预警能力;军事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为军队提供更高级的生化防护和战场救治能力。
国外太空态势感知系统发展与展望

国外太空态势感知系统发展与展望
太空态势感知是国外最新的话题之一,涉及应用最先进的技术,以改
善太空安全状况,并能够更好的利用太空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太空
态势感知系统的发展及其在未来展望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近几年,太空态势感知技术在美国和欧洲国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当
前的太空态势感知系统结合了机器视觉、激光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机载
计算机、太空环境感知仪器和太空站等复杂技术,为国际太空环境提供可
靠的状态监测,实现太空环境的高精度监测和预警,实现太空安全的全方
位保护。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防部和欧洲宇航局(ESA)等机构,都已经展开了太空态势感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有关的太空态势感知卫星、机器人和传感器等也已被投入使用。
此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开发的“太空相互关系安全系统”(SPRSS),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太空态势感知系统之一、该系统将利
用机器视觉、激光、无线电、传感器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全方位洞察太空
环境,进行太空垃圾及其他航天器的状态监测,全面检测全球太空安全状况,并提供即时的预警和警报服务。
“空中领袖”:预警机

与之配套的地面设 备和技术培训费等, 行 了现代化改装。
每架开支近 l 亿美元 。而发展 中、小 O
吊舱” 。预警直f’ l 机既经济实用 ,又机
要、 最基本的任务。 预警机 可以在远 离 有快 速 时间响 应和 高精 度测 频能 力 , 己方的空域 , 及早发现、 识别和跟踪各 在密集电磁环境 中具有很高的截 获率 , 种 目标 ,为 己方部 队提供 足够的预警 能迅速测 定敌方 电子 信号的方位 和 电 时间。 和平时期 , 预警 机用于对 周边 国 子参数 。用机载干扰 物投放系统 投放 家的监视 , 加强对某一地区 、 某一方向 箔条弹、 红外弹, 以干扰敌方的防空系 的监控 。 在防空作战 中, 它既可独立执 统 。
模拟计算 , 其结论是: 拥有预警机的 防 空系 统的防空效率 可提 高 1 5~3 0倍 , 拦截 和击落敌入 侵飞机 的数量 将增加
1 % ~ 3 %。 5 5
能在宽大的正面、 几个作战方向和指挥
未来预警机发展趋势预测
目前 , 全世界 已有美国 、 俄罗斯 、 英国 、 国、沙特阿拉伯 、 法 埃及 、以色 列、日本、 加坡、 约诸 国和 中国等 新 北
机 的发展 呈现 出以下几个趋势 。
巴两 具 备 独 立 研 制 预 警 机 的 能
来, 会有更多的困家装备它。 未来预警 理器 , 改进 了敌我识别器 , 加装 _联合 力 ,就决定从 以色剁 引进空 中预警 系 厂 战术信息 分发系统和全球定 位系统接 统 , 装在 自己的运 输机上 , 充当预警机 收机。 型机改装后 , 该 机载雷达探 测距 使 用 。
美国航空计划

美国航空计划美国航空业一直以来都是世界航空业的领头羊,其航空计划更是备受瞩目。
美国航空计划不仅在民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也在军用航空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将对美国航空计划进行全面介绍,以便更好地了解美国在航空领域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
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民航领域的发展情况。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繁忙的民用航空运输系统,其航空公司数量众多,航线网络遍布全球。
美国航空业在飞机制造、航空技术、航空服务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例如波音公司和空客公司等世界知名的飞机制造商均位于美国。
此外,美国还拥有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港口,例如亚特兰大哈茨菲尔德-杰克逊亚特兰大国际机场、洛杉矶国际机场等,这些机场每天都有大量的航班起降,为国际航空运输提供了重要支持。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美国军用航空领域的发展情况。
美国军用航空计划一直是世界军事领域的重要一环。
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其拥有的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机等军用飞机数量和性能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此外,美国还在军用运输机、无人机、航空母舰等领域拥有重要的技术优势,这些都为美国在国际军事航空领域的地位提供了坚实基础。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美国航空计划的未来规划。
随着全球航空业的快速发展,美国航空计划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
未来,美国将继续加大对航空科技的投入,加强航空安全管理,推动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美国还将加强国际航空合作,促进全球航空业的共同发展。
在军用航空领域,美国将继续提升军用航空装备的技术水平,加强军事航空力量的建设,以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总之,美国航空计划在民航和军用航空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其发展对全球航空业乃至世界格局都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期待美国航空计划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全球航空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苏-57单机强悍还是体系优势

苏-57单机强悍还是体系优势杨政卫每每当讲到俄罗斯的战斗机,总有人会说其只是单机强悍,但体系作战能力要逊于欧美。
就像苏-57,不仅有三面X波段相控阵雷达,还有L波段相控阵雷达,更有从紫外预警设备到热成像到主动光电防御包办的复杂光电系统。
这些独家设计往往被解读成“俄罗斯体系作战能力不行,所以必须强调单机性能”。
这种逻辑非常奇怪,就好像說一个人“因为成了游泳世界冠军,所以一定不会走路”。
俄式网络中心战对俄罗斯装备的刻板印象主要来自第一次海湾战争,当时伊拉克的米格-29等俄制战机在面对美国“网络中心战”时毫无还手之力。
不过,伊拉克不是俄罗斯,米格-29也不代表苏俄作战体系。
事实上,俄罗斯对作战体系的研究并不比美国晚,要求也不会比美国低,而米格-29又只是苏联空军作战体系中的底层角色,所以当它单纯以战机身份面对欧美完整作战体系时,惨败是必然的。
根据近年俄罗斯的说法,苏联军方很早就理解“信息优势”在战场上的重要性,并且在建军路线与设备研发上落实这一概念。
这个早有多早呢?早到就连“信息”、“网络”这些名词都还没出现的时候,所以当时也没有“网络中心战”那么华丽的名词。
美国提出“网络中心战”后,俄罗斯也认为这定义很到位.所以借用之,也因此显得好像是俄罗斯追着美国跑。
在防空方面,苏联很早就在搞自动化战场管理。
简单说来,就是把地面预警到战机拦截的过程通盘考虑,依据量化的数学模型规划雷达、战机、导弹的研发路线与布署方式,并尽可能将使用过程自动化。
例如,如果已经知道假想敌的速度、武器射程等,就可以知道我方预警雷达最慢需要在多大的距离发现、争取多少反应时间,也可以知道雷达的具体性能应该如何,还应该如何布署。
知道有多少反应时间,就可以知道战机应该飞多快、飞多远、看多远、打多远、布署在哪里等等。
这相当于把防空过程公式化,用现在体系战争的眼光看,这等于让战机成为防御体系的一环,而非单独的个体。
从四代战机开始,俄军已有今日网络中心战的雏形:战机不只由战场管理中心取得信息,自己也是体系中的重要信息源,并且可以组成战机间网络。
军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军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军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军事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突破,不仅改变了战争的面貌,也对国际安全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军事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
一、无人系统技术的迅速发展无人系统技术是当前军事领域最为热门的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战场上的侦察、目标定位和打击行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无人系统可以代替人类执行危险任务,提高作战效率,同时减少人员伤亡。
未来,无人技术将进一步发展,无人作战系统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成为军事领域的重要力量。
二、人工智能与军事技术的结合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快速发展为军事技术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人工智能可以提供更高的作战效率和精确性,能够快速处理大量信息,进行智能化的决策。
目前,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在无人系统、作战指挥和情报分析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军事技术将更加智能化、自主化。
三、高超声速武器的崛起高超声速武器(Hypersonic Weapons)是指速度超过5倍音速的武器系统。
由于其极高的速度和机动性,高超声速武器具有非常大的打击威力和突防能力,能够对敌方目标进行超音速穿透和毁伤。
目前,高超声速武器在多个国家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已开始装备实战部队。
这种新型武器将对传统的防御系统造成巨大的挑战,对于军事力量的平衡和战略格局的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太空军事技术的崛起随着太空探索的不断深入,太空也成为了军事技术竞争的新战场。
太空军事技术主要包括太空侦察、太空通信和太空武器等方面。
太空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卫星通信等关键能力,为军事作战提供重要的支持。
未来,太空领域的军事技术将更加重要,太空军事竞争也将进一步加剧。
总结一下,军事技术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主要体现在无人系统技术的迅速发展、人工智能与军事技术的结合、高超声速武器的崛起以及太空军事技术的崛起等方面。
国防科技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国防科技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世界各国科技的飞速发展,国防科技也成为了各国军事实力的重要支柱。
然而,国防科技的发展不仅仅关乎军备竞赛,更关乎着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本文将从国防科技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国防科技的现状当前,各国都在加大国防科技的研发投入,大量资金被用于研究军事科技的领域。
其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军事科技大国,其经费投入更是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
不仅如此,它还公开宣称要通过创新军事科技的方式,保持军事优势,同时提高它们的世界地位。
而在全球范围内,国防团队以及各行各业的工程师和科学家都在追求更先进的技术。
一方面,现代国防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可以掌握更高端的武器装备,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公民的安全。
例如,导弹防御系统的研究及应用,可以有效防范恐怖主义的威胁,保持国家和地区的安全。
另一方面,现代国防科技所遭受的争议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等,不仅挑战着公民的道德原则,也给世界带来了风险和威胁。
二、国防科技的未来发展趋势虽然现代国防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但仍然有许多方面需要探索发展。
随着未来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军事科技也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加复杂和先进。
以下是未来国防科技发展的几个趋势:1. 空天一体化作战的发展未来的战争将更加高度立体化,而空天一体化也将会成为下一步的主要趋势。
通过强大的激光武器、空中无人机和高超音速导弹,未来的空中力量会拥有更高的可靠性、更强的机动能力以及更为敏捷。
同时也将会掌握更智能的战术,更有效的指挥和统筹作战。
2. 全球定位系统的更高效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也是未来的关键技术之一。
这将使军事指挥官更能够控制全球范围内的部队,以及更有效地利用隐形战斗机的优势,并通过更为准确、真实的数据信息,使军事策略更加灵活。
3. 网络安全的突破未来战争将更加依赖于网络,网安防御也会变得更加重要。
国家将会在网络防御算法方面进行更多的研究,民间科技人员也会在此方面进行更多的支持。
国外十大预警机盘点

国外十大预警机盘点美国E-2“鹰眼”预警机。
1. 美国E-2“鹰眼”E-2是目前世界上扩散范畴最广、生产数量最多的预警机,由格鲁曼公司研制,1956年开始设计,服役后即参加了越战。
E-2已进展了多种型号,E-2C是目前的主力队员,也是美国海军唯独的现役预警机,最新型号E-2D“先进鹰眼”于2007年首飞。
这些改型外形没有多大变化,要紧是雷达的升级和电子设备的改进。
一架E-2C能同时跟踪2000 多个目标,幷操纵40多个空中截击任务。
E-2参加过多次实战,曾在贝卡谷地上空由以色列制造了现代空战的奇迹。
它尽管是一种舰载预普机,但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它引进搬到陆地上使用,为美国挣了大把的银子,我国的台湾地区也凑了那个喧闹。
但即使它探测范畴再广,以台湾海峡有限的空域,真正打起来,可能也是自身难保啊。
美国E-3“望楼”预警机。
2. 美国E-3“望楼”尝到E-2的好处后,美国决心进展机身空间更大的预警机,以安装更多的设备来大幅提升预警机的性能,因此以波音707客机为基础开发的E-3现身了。
E-3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装备美国空军,是一种大型远程预警机,可有效监视空中及海上目标,幷具备远程目标攻击指挥能力。
它采纳AN/APY-1型脉冲多普勒雷达,天线安装在机背上6转/分的圆盘式天线罩内。
该机最大的特点是能与斗争机的火控系统交联,斗争机能够不使用自身雷达,而由E-3直截了当指挥攻击目标。
E-3也有几个型号。
E-3A是美国空军的首批生产型。
E-3B是A型的改进型,提升了目标处理能力和搜索舰艇的能力。
C型与B型相同,但改装了与欧洲通用的通信系统。
D型和F型分不装备英国和法国。
俄罗斯A-50“中坚”预警机。
3. 俄罗斯A-50“中坚”俄罗斯/苏联预警机的进展要滞后于美国,其A-50与E-3类似,也是一种大型预警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服役,以替换图-126预警机。
它以伊尔-76大型运输机为平台,安装了包括脉冲多普勒雷达等设备在内的“熊蜂”大功率电子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俄预警机发展现状与展望2009-04-29 17:52:39来源: 网易军事核心提示:预警机作为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殊机种,迄今为止,其发展已经历了三代。
美国、前苏联、英国等发达国家先后共研制了20多种预警机。
目前,全世界在役的各种预警机大约共有224架,其中美国拥有各型预警机115架,数量为世界之最。
预警机作为二战后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殊机种,迄今为止,其发展已经历了三代。
美国、前苏联、英国等发达国家先后共研制了20多种预警机。
目前,全世界在役的各种预警机大约共有224架,其中美国拥有各型预警机115架,数量为世界之最。
历次局部战争一再证明,预警机不仅已成为现代战场上信息传输的重要节点,而且在争夺战场制信息权的斗争中,其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
因此,世界各国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强国,纷纷加大了对预警机开发的经费投入力度,积极改装现役预警机或研制新型预警机,以期在未来战场上抢占制信息的主动权。
美国空军预警机概况1、雄心勃勃的E-2C改良计划E-2C“鹰眼”是美国格鲁曼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第二代中档预警机。
该机以航空母舰为基地,既能为海军舰队提供空中预警信息,也能为截击机作战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1982年,在贝卡谷地上空爆发的中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空战中,以色列空军在E-2C的空中指挥与引导下,以96架战斗机迎战叙利亚100多架战斗机,并击落叙方86架战机,取得了86∶0的惊人战绩。
从此,E-2C 的名声大震。
E-2C的价格较低,研制周期较短,其生产量和销售量共为175架,均居世界首位。
其中,美国海军装备145架,日本13架,以色列4架,埃及5架,新加坡4架,台湾4架(型号为E-2T)。
E-2C改进计划的提出虽然E-2C曾经风光一时,但已无法满足美军《2020联合构想》和《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提出的“联合作战能力、预实践能力、预警能力和威慑对手能力”四大防务型支柱,以及对军队建设由原来的“基于威胁”向“基于能力” 转变的要求。
因此,美军前几年一直有用全新机种取代E-2C的构想,例如洛克希德与LTV公司合作以S-3“海盗”(Viking)反潜机机体为基础,配备MESA相位阵列雷达的S-3 AEW预警机方案,甚至可同时取代E-2C、C-2A、S-3B、ES-3A 与EA-6B等机种的“共同支援飞机”(Common Support Aircraft)计划。
但由于冷战后克林顿政府的国防预算削减,美军无力负担全新预警机的研发费用,只能选择改进现有E-2C的方案,因此同意了诺斯罗普·格鲁曼为E-2C提出的“鹰眼2000”与“先进鹰眼”的两阶段改良计划。
“鹰眼2000”计划在此计划中,美军将用雷神(Raytheon)公司的940型中央电脑替换旧式的立顿L-304电脑。
新电脑运用了以DEC 2100型电脑为基础的现成商用技术,重量减轻一半,体积缩小l / 3,但处理能力提高了15倍。
另外,“鹰眼” 2000还换装了“先进控制显示组”(ACIS)的新式显示控制台、卫星通讯设备、新的冷却系统等,并增加了具备“协同作战能力” (CEC)的相关设备,主要包括“协同作战处理器”(CEP)“数位分配系统”(DDS)电子导引圆形集端发射天线阵列等构成的协同作战空中通用装备组(CES),可整合,协调、共享全军内各单位不同传感器所获信息,提高整体作战能力。
1999年4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与美国海军签订了价值14亿美元的合同,计划制造21架“鹰眼2000”型。
首架“鹰眼2000”已于2001年10月开始服役。
按计划,美国海军的“鹰眼2000”将于2004年具备初步的作战能力,服役时间预计可持续到2015年,届时将由全新的机种取代。
“先进鹰眼”计划在此计划中,美军将在“雷达现代化计划”(RMP)中用AN / ADS-18“先进UHF相位阵列雷达”(AURA),替换E-2C的AN / APS-145雷达。
AURA单面天线探测范围160°方位角,配以一个旋转基座便可达到360°的探测范围,大大提高了抗干扰与电子战能力,大幅提升了E-2C的侦察探测能力。
此外,“先进鹰眼”还将配备休斯公司的“先进红外搜索及追踪探测器”(SIRST)赋予“先进鹰眼”探测及追踪战区弹道导弹能力。
据估计,“先进鹰眼”E-2C预定于2006或2007年初步具备作战能力。
台湾于1999年以4亿美元购得的2架E-2T也可能升级为“鹰眼2000”及“先进鹰眼”。
2、E-3“望楼”的多阶段改进计划E-3“望楼”预警机是美国波音公司以波音707为基础研制的,除美国空军使用外,沙特、英国和法国也购买了这种飞机。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共派出5架E-3指挥美空军对伊拉克军事目标进行轰炸。
该机还可协调美空军完成对地/ 对海支援、遮断、空运、空中加油、救援等各种空中作战任务,堪称“空中指挥所”。
E-3改进计划的提出E-3预警机性能先进、造价高昂,整个研制周期长达14年。
该机服役之后,苏联新式战斗机的雷达反射截面积已降至2~3平方米,巡航导弹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更小,尤其隐身飞机的问世,这些都给E-3完成侦察探测任务增加了难度。
为满足未来战争的需要,美国制定了针对E-3的多阶段改进计划。
自从E-3系列机型服役后,不断地得到包括数据链、电子战设备、显控台与通讯系统在内的各式改进。
至今,美军已完成了两个阶段的改进计划。
第一阶段耗资10.33亿美元,主要的改进是使机载雷达具有海上监视能力。
第二阶段的改进计划是,E-3B / 的Block 30 / 35改进。
这项改进计划是在2001年完成的。
它是美国自E-3服役以来最大规模的改进,包括改进电子支援系统、将原有的JTIDS Class 1终端换装为Class 2H终端,使信息传输速度提高4倍,并可传输更加多样化的信息。
此外,E-3还配备了增大5倍容量的CC-2E电脑,加装了彩色屏幕的新式高解析度显控台等。
第三阶段对E-3的改进工作,主要包括提高电子战能力、加装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提高导航精度等。
据估计,改进之后的E-3有可能一直服役到2025年。
3、728JET空中预警管制机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先于波音公司推出了美军颇感兴趣的728JET空中预警管制机方案。
该机由诺斯罗普·格鲁曼与全球第三大短程客机公司——多尼尔(美、德合资)合作,推出以多尼尔70座的728JET短程客机为基础(略小于波音737系列)、搭载预警雷达而成的728JET预警管制机。
该机最大起飞重量39550公斤,机舱内可容纳至少9部战术显示台及4台管制工作台。
728JET飞机的雷达选用了与E-2C相同的AN / APS-145雷达或者是由AN/APS-145发展而来的AN / ADS-1 8先进UHF相位阵列雷达,置于机背上直径为7.3米的旋转雷达罩内。
预计728JET预警机可在2005~2006年开始服役。
4、波音E-737空中预警管制机为参与澳大利亚空军的第5077号(Wedge Tail)空中预警与管制机竞标,波音公司以737-700客机机体为平台,推出了E-737预警机。
E-737预警机配备1台西屋公司的多任务电子扫瞄阵列(MESA)主动式相位阵列雷达。
该雷达在L波段工作,置于机背上长7.6米的T字型截面长条状整流罩内,探测距离约为360公里。
与E-2或E-3飞机机背上的圆盘形雷达相比较,其空气阻力较低。
此外,长条状整流罩内左右还各配备了l具大型相位阵列天线,用于探测飞机左右两侧,前后端则各有1具较小型的相位阵列天线,以构成360°的视野。
E-737的机体尺寸略小于E-3预警机,在搭载2名飞行员和6到10名电子设备操作人员的情况下,可在540公里半径内续航8小时。
机内共配备6具任务显控台,系统软硬件有80%的部分使用了现有的商用产品以降低成本。
预计在2004~2005年左右该机将交付澳空军使用。
5、与多国合作研制的A310 / A321空中预警机A310空中预警机是美国雷神公司(Raytheon)、以色列飞机公司以及空中客车公司共同研制的新型预警机。
该机在位于机背的大型圆盘雷达罩内配备了以色列飞机公司Elta部门的法尔康(Phalcon)主动相位阵列雷达,使得A310预警机的外型与传统空中预警机很相似。
在直径10.6米的圆盘型雷达罩内共有3具长8.5米、高1.6米的相位阵列天线,各自覆盖120°的方位,天线罩以两根大型支柱架在飞机背上。
由于相位阵列雷达是采用电子扫描方式实施俯仰与方位扫描,故A310的圆盘雷达罩并不需要旋转。
A310空中预警机继承了A310-300型客机的宽机体、大航程的优点,可在500公里半径内续航10小时,搭载2名飞行员和10名电子设备操作人员。
此外,雷神公司还以空中客车A321作为平台,采用了在机首、前机身下部两侧和机尾各配备l具相位阵列天线(共5具)的雷达配置方式,同样可涵盖360°的探测范围。
与A310预警机的机背配置方式相较,A321的这种配置对机体与飞行性能的影响较小,而机身对雷达视野所造成的妨碍也较小。
6、美国海军陆战队WV-22预警机为改变过去一直依赖空军E-3与海军E-2提供预警信息的状况,美国海军陆战队决定自行研制供自己使用的预警机。
预警机将以V-22“鱼鹰”倾转旋翼飞机为平台,配备以色列法尔康主动相位阵列雷达,成为WV-22预警机。
由于V-22偏转旋翼的特性及较小的机体,十分适合在缺乏大甲板航母的环境下工作。
与此同时,WV-22与英国的“海王”AEW以及俄罗斯的Ka-3l预警直升机相比,则具有更高的航速和更长的续航能力。
此外,V-22机身可提供较大空间以装载电子设备。
目前,该机仍处于概念论证阶段,离投入实用还有一段距离。
俄罗斯第三代预警机发展概况与美国比较,俄罗斯在发展第三代预警机方面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经费及技术等问题,其发展情况相对滞后于美国。
1、举步维艰的安-71预警机继第一代的图-126与第二代的A-50之后,俄罗斯开始发展体型较小的第三代空中预警系统。
安东诺夫设计局从1982年就开始实施在安-72双发短距离起降运输机基础之上的安-71预警机研制计划,北约称之为Madcap。
安-71的机身比安-72略长,发动机型号也有所差异。
为了抵消增设电子设备后增加的重量,安-71另外在机身后段增加了l台RD-38A喷气发动机以增强推力。
安-71配备的是维加设计局研制的Kvant雷达,配置的方式颇为特异,雷达的碟型天线罩置于垂尾顶端,机身的结构与气动布局也做了相应的修改。
就乘载能力而言,该机总共可搭载6名工作人员。
首架安-71的原型机已于1985年7月首飞,后来因电子设备耗电量过高,电磁相容性等问题而停止研发,仅制造了2架(或3架)原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