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二语文上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璀璨(cuǐ càn)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B. 腹背受敌(fù bèi shòu dí)欣喜若狂(xīn xǐ ruò kuáng)C. 莲花(lián huā)漫不经心(màn bù jīng xīn)D. 突兀(tū wù)恍若隔世(huǎng ruò gé shì)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比赛,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B.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 在这次活动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活动被迫取消了。

3. 下列诗句中,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B.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C.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4. 下列成语中,出自《诗经》的一项是:A.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D.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爱国之心,如日中天;报国之志,如磐石之坚。

B. 人生如梦,岁月如歌;青春似火,热情似血。

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D.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6. 下列词语中,属于多义词的一项是:A. 知识B. 美丽C. 高兴D. 智慧7.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你难道没有发现,他的成绩一直在进步吗?B. 这样做,难道不是最好的选择吗?C.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D. 这样的错误,难道还会犯吗?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青天白日,晴空万里。

高二上期末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期末语文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畅游畅快漫步漫不经心B. 拂晓装模作样碍手碍脚赴汤蹈火C. 落魄胆大妄为风驰电掣青出于蓝D. 稳如磐石鸿毛沐浴筹码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学习,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坚定了继续前进的信心。

B.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活动被迫取消,这让大家感到非常遗憾。

C. 他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D. 老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3.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堪称班级的佼佼者。

B. 眼看比赛就要开始了,他还在那里冥思苦想,真是大敌当前,临危不惧。

C. 她的文章语言优美,内容丰富,堪称一篇佳作。

D. 这位企业家敢于创新,勇于拼搏,在商海中乘风破浪,一路高歌猛进。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 “我有一个梦想”,林肯总统在葛底斯堡的演讲中这样说道。

C. 他看了这部电影,觉得非常感人,以至于感动得热泪盈眶。

D. “这个计划太冒险了,我不同意”,李明坚决地说。

5. 下列各句中,句子成分残缺的一项是()A. 在我国,每年的植树节,都有很多志愿者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

B.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C. 最近,我国成功发射了北斗导航卫星,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描绘了秋水长天、鱼翔浅底的景象。

7. 《阿Q正传》中,阿Q因被赵太爷打了,感到很生气,于是说:“______”。

8.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判词是:“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1.(3分)D2.(3分)C3.(3分)B4.(4分)按照总分总结构展开论证,首先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观点,接着从词义推断、信息捕捉和写作三个方面举例论证,最后阐明渗透逻辑思维训练的效果。

5.(6分)逻辑错误:①犯了“假二择一”(“虚假两难”)的逻辑错误或改为“这个世界既是干活儿的地方,也是忧心忡忡地闲逛或瞎哼哼的地方”。

②犯了“条件缺失”的逻辑错误或改为“拧脾气要打掉,但不一定会打掉”。

③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或改为“花钱的多少与呆在学校里的好处没有关系”。

6.(3分)D7.(3分)C8.(4分)①提前交代了造桥失败的结果和原因,打乱了叙事顺序,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增强了故事的曲折性和可读性。

②已经知道曾祖父造桥失败了,再接着去看他当年本应当意气风发的场景,形成强烈的反差效果,暗示了曾祖父英雄形象的落幕,丰富了他的形象特点。

9.(6分)①曾祖父能带领徒弟和儿子给官家修桥,开采并制作出精美的双龙戏珠图案,这就是一个石匠的荣耀,是可以创造职业生涯巅峰的英雄形象。

②这种气概砥砺着匠人们精益求精,能成就很多能工巧匠。

如祖父孙有元就替曾祖父挽回了造桥失败而丢的面子。

③曾祖父失败了还在儿子和徒弟面前嘴硬,想保留英雄权威;也能深明大义,主动担责,去城里请罪,写出了人性的真实与复杂。

④满身的力气和本领的祖父孙有元,却最终英雄气短,也给我们展现了农村匠人的生存状态与境遇,个体的渺小无法在时代的洪流中彰显英雄本色。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10.(3分)BCF11.(3分)B12.(3分)B13.(8分)(1)桓公生了病,派人召回兹父,说:“你不回来,这将使我忧愁而死。

”(2)晋灵公暴虐,赵宣子屡次进言规劝,灵公憎恶(厌恨)他,派之弥去杀害他。

14.(3分)态度:拒绝。

原因:战前看不上他们的勇气,战斗中以利诱惑他们;阵前杀敌是他们的职责。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导语】如果把高中三年去挑战高考看作一次越野长跑的话,那么高中二年级是这个长跑的中段。

与起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鼓励、期待,与终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掌声、加油声。

它是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

但它同时是一个厚实庄重的阶段,这个时期形成的优势有实力。

无忧考网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学习路上,无忧考网为你加油!【一】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茶之于中国,就如同红酒之于法国,啤酒之于德国,茶是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中的璀璨瑰宝,也是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

茶伴随中国的历史篇章缓缓展开,中国茶史可上溯至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当时茶被作为一味药,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到西汉时,茶已是宫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种高雅消遣。

茶兴于唐,盛于宋,唐代饮茶蔚然成风,贡茶的出现加速了茶产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茶铺、茶馆鳞次栉比,茶产业和茶文化空前发达。

陆羽撰《茶经》三卷,阐述茶之源、之具、之造、之器、之煮、之饮等林林总总,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作。

到了宋代,宫廷、地方官吏、文人雅士皆尚茶、崇茶,以相聚品茗为雅,进一步推动了饮茶之风的蔓延。

平民百姓也是不可一日无茶。

“茶之为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无。

”这是宋代王安石对茶的赞美。

明清时期茶叶制作技术进一步发展,“作罢龙凤团”使散茶的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蒸青的制茶方法改为炒青,同时也推动了其他茶类的发展。

茶随着历朝历代的兴盛而兴盛,繁荣而繁荣。

茶与宗教的关系历来也相当密切,不难发现,很多名优茶都与宗教有一段渊源,很多茶最早也是由僧人所种植打理。

道教最早将茶作为得道成仙的重要辅助手段,视茶为长生不老的灵丹仙草。

佛家也偏爱茶,认为饮茶能“破睡”,帮助坐禅修行,还能清心寡欲、养气颐神。

故历古有“茶中有禅、茶禅一味”之说。

杭州龙井寺产龙井茶,余杭径山寺产径山茶,庐山招贤寺产庐山云雾茶,“名山有名寺,名寺有名茶”,一点都不为过。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高二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沉鱼落雁震耳欲聋B. 青涩油光可鉴C. 莲步轻移震古烁今D. 惊鸿一瞥融会贯通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 环保意识在人们的心中越来越强烈。

C. 他的演讲富有激情,使全体同学深受感动。

D. 她在比赛中取得了第一名,这让她感到非常高兴。

3. 下列诗句中,意境优美、表达生动的一项是:A.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 下列作家中,属于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是:A. 莫言B. 巴金C. 郭沫若D. 老舍5. 下列成语中,出自《庄子》的一项是:A. 画蛇添足B. 狐假虎威C. 画龙点睛D. 指鹿为马6.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代表作。

C. 《水浒传》是施耐庵的代表作。

D.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代表作。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B. 她的声音如黄鹂般清脆。

C. 这本书像一座宝库,蕴含着丰富的知识。

D. 他的眼神如鹰隼般锐利。

8. 下列词语中,含有“水”字的一项是:A. 河流B. 沙漠C. 森林D. 高山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雨中的花朵在微笑。

B. 风儿在轻轻吹拂着湖面。

C. 月亮在夜空中闪耀。

D. 蜜蜂在花丛中忙碌。

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

B. 她的歌声美妙动听。

C. 他的力量大得惊人。

D. 这场雨下得非常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庐山谣》的作者是______,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2.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民族的忧虑。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含答案解析)

高二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含答案解析)

高二语文期末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冯友兰人们开始读中国哲学著作时,第一个印象也许是,这些言论和文章都很简短,没有联系。

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字,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

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

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

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

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可以这么说:中国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表面上的联系,是由于这些言论、文章都不是正式的哲学著作。

照中国的传统,研究哲学不是一种职业。

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

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其他的学习(不是学哲学)是使人能够成为某种人,即有一定职业的人。

所以过去没有职业哲学家,非职业哲学家也就不必有正式的哲学著作。

在中国,没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比有正式的哲学著作的哲学家多得多。

若想研究这些人的哲学,只有看他们的语录或写给学生、朋友的信。

这些信写于他一生的各个时期,语录也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它们不相联系,甚至互相矛盾,这是可以预料的。

以上所说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哲学家的言论、文章没有联系,还不能解释它们为什么简短。

有些哲学著作,像孟子的和荀子的,还是有系统的推理和论证。

但是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它们还是不够明晰。

这是由于中国哲学家惯于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老子》全书都是名言隽语,《庄子》各篇大都充满比喻例证。

这是很明显的。

但是,甚至在上面提到的孟子、荀子著作,与西方哲学著作相比,还是有过多的名言隽语、比喻例证。

名言隽语一定很简短,比喻例证一定无联系。

因而名言隽语、比喻例证就不够明晰。

它们明晰不足而暗示有余,前者从后者得到补偿。

语文高二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语文高二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炽热(chì)气魄(pò)振奋(zhèn)呆滞(zhì)B. 气息(xī)呕心沥血(lì)纷至沓来(tà)雕梁画栋(diāo)C. 神采飞扬(yáng)纵情任性(xùn)雕虫小技(cháo)青出于蓝(qīng)D. 遥想(yáo)融会贯通(huì)比翼双飞(yì)赏心悦目(shǎ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按时作息,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C. 我对他的关心和照顾,使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D.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惕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

3. 下列词语中,与“奋发向前”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A. 奋不顾身B. 勇往直前C. 振奋精神D. 勇攀高峰4. 下列句子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那里的风景如画。

B.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在知识的海洋里辛勤耕耘。

C. 爱情就像一杯美酒,越陈越香。

D. 这座城市的夜景犹如一幅画卷。

5.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脱颖而出,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B. 面对困难,他毫不退缩,迎难而上。

C. 他用心血和汗水,浇灌着这片希望的土地。

D. 那个年代的年轻人,肩负着振兴民族的重任。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7. 《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什么现象?8.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英勇斗争,展现了怎样的精神风貌?9.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体现了他的什么才能?10. 《西游记》中,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取经,克服重重困难,体现了怎样的品质?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及主题。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9 分,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题。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陈玉明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

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与法家相反,道家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

只有墨家,在刹那辉煌之后,无论是作为一种学说,还是作为一种组织,都烟消云散,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作为一个长期而普遍的历史事实,墨家的消亡大概也并非偶然的命运安排。

只是,原因是什么?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差别,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学说,还有自己的组织。

这方面它与晚起的作为宗教的道教和东汉以后传入中国的佛教相类似,胡适先生甚至直接把墨家视为一种宗教,所以我们不妨拿墨家与释道二教来作比较。

就外因看,百家既罢、儒术独尊的历史环境可能是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个别时期除外)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

除开外因,墨家消亡大概有其内在的因由: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

相比之下,做道教门徒似乎要幸福得多。

道教的修行目标不是来世往生极乐世界,而是今世就要长生不老,成为仙人。

所以,道教,尤其是历史悠久的正一道,并没有太多禁欲方面的规定。

为什么墨家、佛教同样主张禁欲,而两者命运迥异 ?这可以从两者的不同之处找到答案:墨家只是一种世俗学说,而佛教是一种出世的宗教。

作为出世的宗教,佛教能为信徒提供一套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他们在禁欲的同时能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第Ⅰ卷阅读题过的旧诗”。

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

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船》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2.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史的发展演变。

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尝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风格、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石天麟,字天瑞,顺州人。

年十四,入见太宗,因留宿卫。

天麟好学不倦,于诸国书语无不习。

帝命中书令耶律楚材厘正庶务,选贤能为参佐,天麟在选,赐名蒙古台。

宗王征西域,以天麟为断事官。

”曰:“卿年老,出入宫掖,杖此可也。

”时权臣用事,凶焰薰炙,人莫敢言。

天麟独言其*,无所顾忌,人服其忠直。

成宗即位,加荣禄大夫、司徒,大宴玉德殿,召天麟与宴,赐以御药,命左右劝之酒,颇醉,命御辇送还家。

武宗即位,*章政事。

至大二年秋八月卒,年九十二。

赠推诚宣力保德翊戴功臣、开府仪同三司、太师、上柱国,追封冀国公,谥忠宣。

子圭,累官治书侍御史,迁枢密副使,复为侍御史,拜河南行中书省右丞,升荣禄大夫、南台御史中丞,卒。

次子怀都,初袭断事官,累迁刑部尚书、荆湖北道宣慰使。

孙哈蓝赤,袭断事官。

(节选自《元史•石天麟传》))()之理理/C.天麟稍与其用事臣相亲狎/因语以宗亲恩义/及臣子逆顺祸福之理/海都闻之悔悟/遂遣天麟与北安王/同归D.天麟稍与其用事/臣相亲狎/因语以宗亲恩义/及臣子逆顺祸福之理/海都闻之悔悟/遂遣天麟与北安王同归/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石天麟好学博识,颇受皇帝恩宠。

石天麟历经几个皇帝,其才能都得以认可,几个皇帝都对他恩宠有加,年衰后甚至被赐以金龙头杖。

赐名蒙古台。

(5分)(2)况臣才识浅薄,年力衰惫,岂能任政,恐徒贻庙堂羞,不敢奉诏。

(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柳宗元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5分)两句,从高下、动静、远近、点面等诸多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天阔水远、水鸟高飞、秋霞绚烂的鲜活图景,意境描写达于化境。

(3)《归去来兮辞》中深信自己为官错误,归隐正确的两句诗是“,”。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其中一题作答。

注意:作答时请先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写在括号里。

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

也有人对他爹说:“养儿不要多,一个顶十个呀——老哥好福气哟。

”爹拿眼去瞅儿子,嘿嘿地笑。

回到家,把脸一洗,娘已经把七大碟八大碗摆上了桌子。

爹悄无声息地从柜子里拿出一瓶酒来。

一看这酒,他愣了一下。

去年春节前,妻子冰在单位分了八瓶抵债的高档白酒。

初一给领导拜年拎去了两瓶,可一看领导家的酒柜,就又悄悄拎了回来。

后来这酒,就送了岳父两瓶,客户四瓶,朋友来家喝了一瓶,余下这一瓶,回老家时塞进了提包,他想让一辈子只喝两块五一斤土烧的父亲,也尝尝这百元佳酿的滋味。

”又是一杯。

酒见底了,爹也醉了。

他扶起爹,爹的头就软软地靠在他肩上。

这一瞬间,他才突然发现,儿时印象中无所不能的父亲,竟然如此的瘦小羸弱……他几乎是搂抱着把爹放在了床上。

爹的手还一直抓着他的胳膊,嘴里还含糊不清地絮语着。

他拉过被子,把爹的手轻轻塞进被窝。

出来时,娘已经收拾好饭桌。

有杯茶,热气腾腾地等着他。

儿子说:“不嘛,老师说一定要寄的。

”于是,他就替儿子写地址。

在写“溡河村”时,还一时想不起“溡”字是不是应该有个三点水。

有多少年没有给父母写信了呢?仔细想想,应该追溯到上大学的时候了。

他看儿子一笔一画地写道:祝爷爷奶奶春节愉快,身体健康!他见下面还有大片空白,就提笔续了一句:祝爹妈笑口常开,健康长寿!儿子见了,又拿起笔递给妻子:“妈妈,你也写一句……”于是妻子也写了一句。

“前几天,你爹还说呢,掰个指头算一算,冰冰有五年没回了,蛋蛋也有三年没回了……”娘总有说不完的话题。

他立即道:“原来是准备回的,冰冰单位要临时值班,孩子也要上补习班……”说这话时,他感觉脸在发烫。

娘也立即说:“知道,知道。

你爹还说了,你以后也不要年年回了。

爹妈知道你们在城里的难处,喝口凉水都要花钱买。

回来一趟,这七大姑八大姨的,你不容易啊……”说到这里,娘的眼圈突然红了:“你爹娘没有啥本事,出门在外()()C.在“他”与儿子蛋蛋的对话中我们知道,他大学毕业后就没给父母写过信了,不写信的原因是父母不认字。

D.“爹拿眼去瞅儿子,嘿嘿地笑”一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了父亲内心的自豪与幸福,折射出父亲内向的性格特征。

E.文章写娘转身进屋,拿出一个包,包里装着明信片,“解了一层又一层”的细节描写表明了爹娘珍视的程度,也是对儿孙爱的程度。

(2)文章开头写乡邻们的话语有什么作用?(6分)(3)简要概括*谈论“明信片”时“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6分)在他的心里埋下了诗的种子。

林先生在大学期间就已致力于诗歌创作。

最初热心于旧体诗词,语言浑成,意境高远。

但林先生感到写旧体诗词难以跳出古人的窠臼,后来决定改写新诗。

先后出版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等诗集。

林先生写诗先是自由体,后来转向新格律诗。

抗日战争爆发后,林先生任教于厦门大学中文系。

1938年1月,随厦门大学迁至闽西山区长汀,与外界几乎处于隔绝状态,这时才把主要精力放到古典文学研究上,并于1946完成《中国文学史》。

1947年,林先生回到北京,任燕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除继续研究古典诗歌和文学史外,还在各报刊上发表新诗和有关新诗创作的文章。

90却又带着鲜明的民族特点。

语言是那么浅显,含义却又那么深邃。

林庚先生首先是诗人,是以诗人为基点从事文学史研究的,他研究古典诗歌的目的是从中寻求创作的经验,以及诗歌形式发展的规律。

他在诗坛上曾经辉煌过,经过岁月的淘洗,他的诗必将重新赢得新一代的读者。

正是因为他抱着这样的目的,并且对包括诗歌在内的文学艺术有敏锐的感受力,所以他的学术研究才能独具慧眼,并取得非凡的成就。

就古典文学研究而言,林先生长于文学史的总体把握和宏观研究,他的《中国文学简史》*远瞩,荦荦大端,有一种卓然不群的气象。

他关于屈原和《楚辞》的考证独辟蹊径,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

他关于去得那么从容,没有痛苦,只有潇洒。

如果说有一点遗憾的话,也只是想再看一次月圆,而没有看到。

他仿佛是为诗而生的,为中国这个诗的国度而生的。

他的一生,他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境地,那就是青春、理想和美。

我们都为物欲横流、精神苍白的某些现状而痛心,我还为缺少理想主义、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而遗憾。

在这种背景下,更觉得我们的老师林庚先生之可贵。

愿更多的人了解他,尊敬他,学习他,愿他的精神经过我们而得以发扬光大。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教育史方面研究的突出成就的记叙,使全文充满深深的怀念、赞美和遗憾之情。

(2)林庚一生的学术研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

(6分)(3)林庚的过人之处在于其“诗歌魅力、学术魅力与人格魅力的交融”,其“魅力”体现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6分)(4)林庚一生勤于研究,笔耕不辍,成就非凡,但他的生命却始终充满诗意,“就是一首诗”。

我们应从他的身上学习什么?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3分)()B.不绝于耳一挥而就走马观花C.不绝于耳一蹴而就浮光掠影D.不绝如缕一挥而就浮光掠影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汽车限购令早已有许多传闻,非但没有为城市治堵,倒是激发了许多购车族的*,提前加入有车族,城市道路更加拥堵不堪。

B.刘良欢认为,既然相关部门已经针对打车软件带来的不公采取了措施,同理,该部门也应为打车软件带来的不诚信提供纠纷解决。

(3③而歌曲只占据非常可怜的仆人地位④而由于这个歌唱世纪的推动⑤它的发展是迅速的、惊人的、幅员广大的、波澜壮阔的⑥因此我们或可以把二十世纪称为歌唱的世纪A.①⑤②⑥③④B.③①②⑥⑤④C.①②⑥⑤④③D.③①⑤②⑥④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5分)6分)①节气:解读:②节气:解读: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上班、下班,上课、下课,睡着了、又醒来……我们以为生活本身就是这样一件平淡无奇的事。

情感也在岁月的洗刷下,变得更加一文不值,就如同一个老妇的衣箱底层、那套尘封已久、再无人问津的3.A(分析:A项原文第1段说“这种继承……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而不是“对外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B项是对第2段第1句话的正确改写;C项是对第4、5段相关内容的正确转述或概括;D项是对3~5段内容的正确概括。

)4.C(释:消除。

)5.A(从句子的结构和意义上看,B项中的“因语以宗亲恩义”应从其所在的切分单位内断开出来;C项中的“同归”和D项中的“臣相亲狎”不可单独断开,应归并到其前面的切分单位内。

)6.B(“喜欢表现自己”,“知道后就向皇帝进言”,这两种情3分,,照应个主体,与下句雨从高树上因风飘落联系更加密切;(1分)“惊”字运用比拟手法,(1分)生动地描写了高树宿雨,经晓风一吹,仿佛受惊而洒落的情景,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心境的宁静愉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