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溶性硫磺用新型抽提溶剂及抽提技术的研究
不溶性硫磺的制备技术与工业现状研究

不溶性硫磺的制备技术与工业现状研究硫磺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广泛应用于化学、制药、农业、轮胎、橡胶等工业领域。
其中,硫磺的不溶性形式在某些应用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对不溶性硫磺的制备技术与工业现状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一、不溶性硫磺的概念及其应用不溶性硫磺是一种稳定的凝固形态,通常被用于高温、高压和激烈化学反应环境下的添加剂,因其不易挥发、分解、变色等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磺化反应、橡胶加工、颜料生产、行业等。
不溶性硫磺比溶性硫磺具有更高的熔点、更大的晶体尺寸和更低的反应活性。
二、不溶性硫磺的制备技术目前,制备不溶性硫磺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元素硫化法。
即以纯硫为原料,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其转化为不溶性硫磺。
2、硫酸盐沉淀法。
此法的基本思想是先制备出硫酸根盐,然后通过反应得到不溶性硫磺。
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可以控制晶体尺寸和晶体形态,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例如:CaSO4 + 4C → CaS + 4CO↑3、混合制备法。
将氧化铜、氧化铁作为氧化剂,加入硫、焦炭混合物,反应转化即可。
此方法主要用于小规模实验室制备。
例如:CuO + Fe2O3 + 2S → CuS + Fe3O4三、不溶性硫磺的工业现状目前,不溶性硫磺的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我国、美国和印度等国家。
其中,我国是全球最大的不溶性硫磺生产国之一,年产量为200多万吨。
在我国,主要采用硫酸盐沉淀法和元素硫化法制备不溶性硫磺。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制备方法在探索中,如微波辅助制备法、气相法等。
不过,在不溶性硫磺领域的产业结构非常单一,主要由少数大型企业垄断,缺乏市场竞争,导致产品价格虚高,限制了我国不溶性硫磺产业的发展。
因此,应积极推进技术创新,提高不溶性硫磺成本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
四、展望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对不溶性硫磺的需求将会逐渐增加。
人们不仅对其性能与成本做出更高的要求,而且注重其环保性和可持续性。
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应采用更加环保、高效的制备方法,进一步完善不溶性硫磺的成品质量标准,发展高附加值、高性能的不溶性硫磺产品,实现不溶性硫磺产业从单一拓展到系列化、智能化平稳发展,为推动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不溶性硫磺萃取剂的研究进展

全、 环保、 高效 、 能替代 c : s 的新型萃取剂成为 I s 生产亟待解决 的关键技术之一[6 3】 .。本文综述 了
冷、 萃取、 充油等工艺步骤。 2 选择萃取剂的方法 普通硫磺经过聚合转化后 , 须再通过溶剂 必 萃取的方法将普通硫磺与 I 分离 , s 达到提高产品 中 I 含量 的 目的。萃取剂选择 的原则是方便 易 s 得、 经济、 污染小、 效果好、 不与分离组分发生化学
生产不溶性硫磺方法主要有接触法、 气化法、 低温熔融法等。接触法是以硫化氢和二氧化硫为 原料 , 使二者在酸性介质反应器中进行接触反应, 制得不溶性硫磺产品。该法原料易得 , 工艺过程 简单 , 但产率太低, 稳定性不好 , 原料利用率也不 高, 而且该工艺要求设备及管道严格密闭 , 劳动保 护和环保要求高 , 在工业推广上存在一定技术缺 陷 , 待进一 步改进 。 有 气化法、 低温熔融法均是 以硫磺为原料进行 聚合转化 , 聚合工艺可 以分为高温法和低温法 。 高温法分为气化法和熔 融法两种 ; 低温法分为低
物质 , 都是容易互 相溶解 的。分子 的极性是否相 似对溶解度影响很 大 , 所以相 似相溶原理又可 以 理解为“ 极性分子易溶 于极性 溶剂 中, 非极 性分 子易溶 于非极性 溶剂 中” 。利用相 似相溶原 理 , 有助于寻找溶解普通硫磺 的溶剂 , 这也是 目前发 表 的文 献 中用得 较 多 的方法 。 () 2 溶解度参数法。Hl b n ier d等¨ d a 创立的 溶解度参数理论定义 内聚能密度的平方根为溶解 度参数 。它是一个 表示 物质结构特点的参数 , 用 来表征分子问的相互作用力 , 以通过实验测定 可 得 到 。后 来 也 出 现 了 一 些 计 算 溶 解 度 参 数 的 方 法 J如 直 接 法 、 eos基 团贡 献 法 和 H ne 卜 , Fdr asn
不溶性硫磺的制备研究

不溶性硫磺的制备研究叶进春 筱辉(重庆大学化工学院,邮编630044)李国平(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重庆,邮编630038)摘要 开发了低温液相法—浸取剂T E浸取制备不溶性硫磺新工艺。
采用正交试验法得出了低温液相法制备不溶性硫磺粗产品的适宜条件:稳定剂用量0106%,恒温温度250℃,恒温时间60m in,急冷液浓度610%。
并以单因素法对浸取温度、物料比等浸取工艺参量进行了探讨,其合适条件分别为75~80℃,粗粉料∶浸取剂=1∶(12~15)。
在最适宜条件下,产品不溶性硫含量可达92%以上。
关键词 不溶性硫磺,低温液相法,浸取 不溶性硫磺(In so lub le Su lphu r)简称IS,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橡胶硫化剂,用其硫化的橡胶具有最佳的不喷霜性,能有效地预防胶料焦烧和增进橡胶与金属的粘合[1]。
目前广泛用作子午线轮胎生产的专用硫化剂。
不溶性硫磺的传统生产方法是汽化法[2,3]和高温液相法,并以二硫化碳浸取提高产品不溶性硫含量。
这两种方法均存在能耗大、设备腐蚀严重等缺点,同时用作浸取剂的二硫化碳易燃、易爆、毒性大,使得生产操作十分危险。
针对传统生产方法的不足,作者采用低温液相法制备IS,并以不燃、不爆的浸取剂T E进行浸取。
1 实验111 实验方法11111 低温液相法制备IS粗粉料将片硫和稳定剂按比例加入反应锅中,逐渐搅拌升温至指定温度。
在此温度下恒温搅拌一定时间,缓慢放料于急冷液中骤冷,取出,用清水洗净得含可溶性硫与不溶性硫的透明弹性体。
在40~45℃的烘房中固化48h,粉碎(粒度要求达100目以上)得IS 粗粉料,测定其不溶性硫含量。
11112 浸取制备高含量IS 将制得的IS粗粉料与浸取剂T E按比例加入浸取釜中,搅拌,升温至设定温度,恒温115h,离心分离。
滤饼置于真空干燥器中干燥后,测定其不溶性硫含量。
112 实验内容低温液相法制IS粗粉料采用正交试验对影响IS转化率的稳定剂用量、恒温温度、恒温时间及急冷液浓度等四个因素进行考察。
我国不溶性硫黄的研究开发现状及进展

熔融法是在 I0 10 3 — 5 ℃下使硫黄熔融,添加
一
定量 的稳定剂 ,然后将该 混合物温 度提高到
周鸣芳等 发明了纳米级不溶性硫黄的制备 方法 。该方法是将固体硫或液体硫投入熔硫池 内 进行熔硫;把熔融成的液体硫黄用硫黄泵或计量 泵输入 升温罐 内;当升温硫黄达到气化温度时,
的影 响 。
可用于油罐耐油涂层 、化工防腐密封剂 、树脂、
水泥 、丁腈橡胶改性 、染料纺织工业、杀虫剂生 产 以及重金属和废水 治理 等方面 ,应用 十分 广
泛。
12不溶性硫黄的生产方法 . 目前 ,不溶性硫黄的生产方法 主要 有接触
法 、气化法 和熔 融法 ] 。 12 1接触法 ..
重量 比例依 次 为 :7 — 5: - 0: .l 2 其 中 89 52 0O一,
经脱水干燥得到中品位不溶性硫黄。具有操作方 便 、安全稳定 、运行成本低 、转化率较高、高温 稳定性好等优点。
3 发展 前景 及建议
子 午 线轮 胎 的耐 磨性 比普 通 轮胎 高 3 % 0一 5 % 使 用 寿 命 是 普 通 轮 胎 的 1 5 , 节 油 , 0 .倍 6一 % % 8 ,且在高速下行驶具有安全 、舒适 、经济 等优点,已经成为轮胎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 年来,国内子午线轮胎产量平均增长速度达到约 3% 0 ,轮胎 的子午化率也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 。
后 的研究 开 发方 向。维为 此 ,今后 应该 :1进 一 ()
粉尘的污染,保护了生产环境。 武 文 良等 发明了一 种充油型不溶性硫 黄 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是以普通硫黄为原料,添加 复合稳定剂 ,加入到带有加热控 温和搅拌装置 的反应釜 内,充氮保护,熔融聚合反应在2 0~ 0
不溶性硫磺的工艺原理

不溶性硫磺的工艺原理不溶性硫磺的工艺原理主要包括硫磺提取、粉碎、浸提、烘干、成品纯化等多个步骤。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其工艺原理。
首先是硫磺提取。
硫磺提取主要分为地下提取和熔炼提取两种方法。
地下提取是通过开采地下硫矿石,在深度达到一定要求的地方开采硫矿石,在地下进行硫矿石的转运和提取。
熔炼提取是将硫矿石破碎,并与氧气进行高温反应,使硫矿石中的硫转化为SO2气体,然后通过低温冷凝收集SO2气体,最后经氧化反应生成硫磺。
接下来是硫磺的粉碎。
硫磺提取后的硫磺其形态为固体晶体,需要经过粉碎设备进行破碎。
硫磺的粉碎设备一般采用研磨机、粉碎机等设备,通过高速旋转的刀轮或锤头对硫磺进行破碎,将硫磺破碎成所需粒度的颗粒。
然后是硫磺的浸提。
浸提主要是将粉碎后的硫磺颗粒置于一定浓度的浸提液中,提取其中的杂质物质。
浸提液的成分一般为稀酸(如硫酸、盐酸)或碱液(如氢氧化钠溶液),能与杂质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将其溶解或转化为可溶性物质,使硫磺颗粒中的杂质得以去除。
在浸提过程中,需要控制浸提液的浓度、温度和浸泡时间等因素,以确保浸提效果。
接下来是硫磺的烘干。
浸提后的硫磺颗粒含有较高的湿度,需要经过烘干处理,降低其湿度至符合要求。
烘干一般采用烘干机、热风炉等设备,通过加热的方式将硫磺颗粒表面的水分蒸发,使硫磺达到所需的湿度。
最后是硫磺的成品纯化。
经过前面的工艺步骤,硫磺颗粒中的杂质物质已经基本去除,但还存在着一些残留杂质。
为了达到市场上的要求,需要对硫磺进行进一步的纯化处理。
纯化一般采用蒸馏、结晶、过滤等方法,将硫磺与带有杂质的溶液或混合物进行分离,得到纯度较高的硫磺成品。
总之,不溶性硫磺的工艺原理主要是通过硫磺提取、粉碎、浸提、烘干和成品纯化等步骤,将硫磺从硫矿石中提取出来,去除其中的杂质,最终得到具有一定纯度的硫磺成品。
这一工艺的实施需要依靠适当的设备和科学的操作方法,以确保硫磺成品的质量和市场需求的满足。
不溶性硫磺的制备技术与工业现状研究

不溶性硫磺的制备技术与工业现状研究不溶性硫磺的制备技术与工业现状研究硫磺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早在公元前500年,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硫磺了。
如今,硫磺在冶金、化工、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最重要的用途之一就是用于制造硫酸。
然而,传统的硫磺制备方法存在着诸多缺陷,而不溶性硫磺的制备技术因其独特的优点和特点,已经成为了当今硫磺制备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1. 晶体硫磺与不溶性硫磺在硫磺的制备和使用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两种不同的硫磺形态,一种是晶体硫磺,另一种是不溶性硫磺。
晶体硫磺是一种无色、半透明的结晶体,通常以互相连接的六角形结构排列。
在制造硫酸等化学物质时,晶体硫磺是常见的硫磺形态。
然而,不溶性硫磺则是指具有不同形状的硫磺单体结构,其颗粒直径只有几微米,最大的特点是与大多数有机和无机溶剂不溶。
不溶性硫磺因其高纯度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可用于制备各种高分子材料,如橡胶、塑料、硬质聚氨酯等。
在日常生活中,不溶性硫磺还常用于灭火、驱虫、净水等领域。
2. 不溶性硫磺的制备技术不溶性硫磺的制备技术有多种方法,其中比较常见的方法包括化学法、物理法和生物法等。
(1)化学法化学法是制备不溶性硫磺的最主要方法之一,其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硫磺转化为一种不溶于常见溶剂的新物质。
过硫酸钾、聚丙烯酸、溶胶凝胶等化学吸附材料是常用的制备不溶性硫磺的催化剂。
在化学制备不溶性硫磺时,需要控制反应速率、反应温度、吸附剂量等因素,以确保反应的成品符合要求。
(2)物理法物理法是制备不溶性硫磺的另一种主要方法,其主要原理是通过物理过程将硫磺转化为不溶于常见溶剂的新物质。
如超声波法、气相沉积法、机械磨法等。
在物理制备不溶性硫磺时,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条件等因素,以确保反应的成品符合要求。
(3)生物法生物法是制备不溶性硫磺的另一种新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生物体内的微生物等生命体制造出不溶性硫磺。
与化学法、物理法相比,生物法具有制备成本低、环境友好等优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不溶性硫磺的制备技术与工业现状研究

不溶性硫磺的制备技术与工业现状研究不溶性硫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橡胶工业、农药生产、化肥制造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不溶性硫磺的制备技术以及当前的工业现状。
不溶性硫磺的制备技术主要有燃烧法、溶剂法和高温纯硫法。
燃烧法是一种常见的不溶性硫磺制备技术。
通过燃烧硫磺,产生的硫磺气体在空气中冷却凝结形成固体硫磺。
这种方法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
但是需要注意控制燃烧条件和冷却速度,以确保硫磺的质量。
溶剂法是一种溶解硫磺的方式。
常用的溶剂有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
在高温下,将硫磺与溶剂充分混合搅拌,然后通过急冷的方式将溶解的硫磺迅速固化。
这种方法制备的硫磺质量较好,但是溶剂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高温纯硫法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制备技术。
首先将硫磺在高温下进行脱氧反应,形成纯净的硫磺。
然后通过急冷的方式,将高温纯硫迅速固化。
这种方法制备的硫磺纯度更高,但是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
当前不溶性硫磺的工业生产主要采用燃烧法和溶剂法。
燃烧法生产的硫磺成本低廉,但质量相对较差。
溶剂法生产的硫磺质量较好,但溶剂的使用和处理增加了成本和环境压力。
高温纯硫法由于成本较高,目前在实际生产中较少应用。
随着橡胶工业、农药生产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不溶性硫磺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当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不溶性硫磺生产国之一,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加大不溶性硫磺制备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将是未来的发展重点。
总之,不溶性硫磺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制备技术主要有燃烧法、溶剂法和高温纯硫法。
目前,工业生产主要采用燃烧法和溶剂法。
随着相关行业的发展,不溶性硫磺的市场需求量将持续增长,对制备技术的研究和提升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此外,不溶性硫磺在橡胶工业中的应用尤为广泛。
作为一种重要的橡胶加工助剂,不溶性硫磺能够与橡胶中的双键形成交联,从而提高橡胶的物理和机械性能。
具体而言,不溶性硫磺能够使橡胶材料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抗热老化性能,同时提高其耐磨性、耐油性和耐腐蚀性,从而延长橡胶制品的使用寿命。
不溶性硫磺生产萃取工艺新型萃取剂的研究

( hmi l nier gC l g , o t et e o u nvr t, i un C eg u6 0 1C e c g ei o ee S u w s P t l m U i sy Sc a hn d 15 0; aE n n l h re ei h 0 2Sh o o f S i c , hh zi nvri , i i gS iei 3 0 3 C ia col f i ce e S ieh i sy Xn a hhz 8 2 0 , hn ) le n U e t jn
苯、 对二甲苯 、 二乙二醇二 甲醚 、 二甲基 甲酰胺 、 己烷 。 正
1 3 实 验装置及 主要 仪器 .
・
1 ・ 4 4
广州化工
2 1 年 3 卷第 1 期 00 8 2
不 溶 性硫磺 生产 萃取 工 艺新 型 萃取 剂 的研 究
蒋定建 方晓玲 ,
( 1西 南石 油 大学化 学工程 学院 ,四川 成都 600 ; 150 2石 河子 大学生命 科 学学 院,新疆 石 河子 820 ) 30 3
由于轮胎橡胶工业 的迅速发展 , 带动 了不溶性硫 磺… 行业 的快速发展。然而, 作为主要橡胶硫化剂 的不溶性硫磺 , 在生
果选 出的溶剂在对硫磺溶解性方面与二硫化碳具有 一定 的可 比 性, 同时溶解 度受 温度变化影响大 , 就可以对该溶剂 进一步进行 不溶性硫磺 的萃取实验。 本文 主要根据 各类 溶 剂对普 通 硫磺 的溶 解度 进 行分 类研 究, 以期获得 这些溶剂对普通硫磺的溶解 规律 , 并进 一步考察溶
摘 要 : 研究了不同溶剂对普通硫磺溶解性能的影响。对四氯乙烯、 四氯化碳、 以及 ll2 ,, 一三氯乙烷用作萃取剂时的效果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研 究 了一 种 用 于提 纯 不溶 性 硫 磺 (s 的 安 全 、 毒 抽 提 溶 剂 A I) 低 Q一1 其 抽 提 技 术 。 及
滤饼 置于真 空干燥 器 中干燥后 制得高 品位不溶 性
2 结 果 与 讨 论
计算溶 剂 的抽 提效率 主要是 为 了考察经溶 剂 抽提 后 , 溶性 硫磺 产品 中 I 量 的变 化 , 来 不 s含 用
表征 不 同溶剂 和操 作条件 对提 高不溶性 硫磺 含量
硫磺 。太原 理工 大学研 究 的混合溶剂 法l使用 的 3 J
量为 5 . %的 不溶性硫 磺试样 。 73
点, 实验 开发 了一种 安全 、 低毒 的抽 提溶剂 A Q一1 及其抽提 工艺技 术 , 制备 出 I s含量 达 9 %以上 的 5
不溶性 硫磺 。
收 稿 日期 :071-7 20 22 作 者 简 介 : 俊 , 级 工 程 师 ,9 5年 毕 业 于 浙 江 大 学 化 王 高 18 学 专业 , 现任 安 庆 分 公 司检 验( 术 ) 心 副 主 任 技 中
首 先采 用 C 为抽 提溶 剂进 行 实验 , 提 l S作 抽 S含
近年来 , 研制 开发 的新 型抽 提溶剂 主要有 : 四
氯 乙烯 、 四氯化 碳 、 氯 乙烷 、 三 四氯 乙烯 与 三氯 乙
烷混合 液等 , 是这 些 抽 提溶 剂 都 无法 完 全法 和 C 相 比之 外 , 提 效 S, 抽 果也与 C ’ S 有很 大 的差距 。 针对不 溶 性 硫 磺 传 统 生 产 【艺 中存 在 的缺
维普资讯
E 俊等 . 溶 性 硫 磺 f 新 型抽 提溶 制 及抽 提 技 术 的 研 究 不 } 】
2 7
2 11 剂 硫 质量 比 ..
能地 采用较 短 的抽 提 时 间 。本 实验 的抽 提时 间初
12 抽 提 实 验 流 程 .
硫磺 , 然后再用 c 2 提提 纯 , S抽 获得 高 品位 的不溶 性硫磺 产 品… 。用 c 2 为抽提 溶剂 的抽 提工艺 S作
具有 成 本 较 低 和 效 率 高 的优 点 , c 2 燃 、 但 S易 易
爆 、 性大, 毒 给操 作 带来 很 大 困难 , 对劳 动保 护措
施 要 求 非 常 苛 刻 , 且 C 回 收 也 比较 困 难 , 会 而 还
抽 提实 验工艺包 括抽提 、 溶剂与 产物 分离 、 产
物干燥 和溶 剂 回收等 操作步 骤 , 意图 如下 : 示
中品位I S 高 品位I s
带来环 保等 问题 。所 以 , 发 新 型抽 提溶 剂 和 相 开
提溶剂 来制取 高品位 的不 溶性硫 磺 。国内外大多
采用高 温 ( 于 50℃) 大 7 汽化 法生产 中品位 不溶性
中品位 不 溶 性 硫 磺 , 量 分 别 为 5 . %和 含 2O
5 .% , 业 品 ; S, 学纯 ; 定 剂 , 学 纯 ; 73 工 c2化 稳 化 新 型抽 提溶剂 A Q一1化学纯 , , 自制 。
应的抽 提工艺 已经 成为 不溶性硫 磺生产 中亟待解
决的 问题 。 重 庆大学 的研 究人员 j 制得的不 溶性硫磺 将
普 通 硫 磺
粗粉料 与抽 提溶剂 T E按 质量 比 1 1 加 入到抽 提 :5 釜中, 搅拌 , 温 至 8 升 0℃ , 温 15h 离心 分 离 。 恒 . ,
替 代 现 有二 硫 化碳 用 于抽 提 不 溶 性硫 磺 的新 型 抽 提 溶 剂 。
关键 词 不 溶 性 硫 磺 抽提 溶 剂 二 硫 化 碳
由于二硫 化 碳 ( s) 普 通硫 磺 和 不 溶性 硫 c,对
磺有 良好 的分 离效 果 , 因而 工业 上 被 广泛 用 作抽
1 实 验 部 分 1 1 实 验 原 料 .
回收等优点 。
式中, 叩为 溶 剂 的抽 提 效 率 ( , 。为试 样 抽 提 %) W 前的 I 量, 。 s含 W 为试样 抽提 后的 I s含量 。 21 C 2 . s 抽提 工艺条件 的确 定 为初 步 确 定新 型 抽 提 溶剂 A Q一1在 实验 中 的剂 硫 质量 比 、 提 温度 、 提时 间 等 工艺 条件 , 抽 抽
针 对 I 含 量 为 5 % 的 粗 品 , 定 了抽 提 工 艺 条 件 , s 2 确 即剂 硫 质 量 比 1 : , 提 温 度 7 2 1抽 5℃ , 提 时 问 4 抽 o
a 。 rn 在 此 条件 下 , 制 得 I 量 为 9 % 以 上 的高 品 位 不 溶 性 硫 磺 。 与二 硫 化 碳 相 比 , Q—l 抽 i 可 s含 5 A 在 提 效率 、 剂 回 收 方 式 、 燃 性 、 性 和 稳 定 性 等 方 面 都 具 有 比较 明 显 的 优 势 , 非 常理 想 的 可 以 溶 可 毒 是
混合 溶 剂沸 点高 、 闪点 高 、 燃烧 温度 高 、 易燃 范 围 小, 而且毒性 也低 于 c 2与 传统 的 c 2 S; S 溶剂 相 比 ,
所起 到 的作用 。溶 剂抽提 效率用 下式 计算 :
叩:( l 0/ l 0 % W —W ) W ×10
该混合 溶剂具 有操 作危 险性小 , 毒性低 , 溶剂易 于
维普资讯
精 细 f 油 化
2 6
工 进 眨
第 9卷 第 4期
IVANCES 【 ) N Fl P TR0Cl IMI NE E I£ AI
不 溶 性 硫 磺 用 新 型 抽 提 溶 剂 及 抽 提 技 术 的 研 究
王 俊 欧 阳福 生 产 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