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计算机网络 教案

合集下载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2 数据传输的类型与标准2.3 数据编码与传输技术2.4 传输介质的选择与使用第三章: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3.1 网络协议的定义与分类3.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3.3 常见的网络协议及其作用3.4 网络协议的层次模型与通信过程第四章:网络互联设备与技术4.1 网络接口卡的作用与类型4.2 交换机的功能与分类4.3 路由器的功能与分类4.4 网络互联技术与设备的选择第五章:局域网技术5.1 局域网的概述与分类5.2 常见局域网技术及其特点5.3 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5.4 局域网的安全与管理第六章:广域网技术6.1 广域网的概述与分类6.2 常见广域网技术及其特点6.3 广域网的组建与维护6.4 广域网的安全与管理第七章:互联网基础7.1 互联网的概述与发展历程7.2 互联网的组成与结构7.3 互联网协议TCP/IP7.4 互联网的应用服务与技术第八章:网络安全与管理8.1 网络安全的概念与重要性8.2 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与处理8.3 网络攻击技术与防御策略8.4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技术第九章:网络编程与应用9.1 网络编程的基本概念与方法9.2 常用的网络应用程序及其工作原理9.3 网络应用开发技术与工具9.4 网络应用案例分析与实践第十章:云计算与大数据网络10.1 云计算的概述与架构10.2 云计算服务模型与部署模式10.3 大数据网络的概念与技术特点10.4 云计算与大数据网络的应用场景与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难点解析:理解网络体系结构和分层模型的概念,以及各层协议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二、数据通信基础难点解析:区分不同类型的数据传输标准和选择适当的传输介质。

三、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难点解析:理解协议分层的好处,以及如何在不同层次上实现网络通信。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章节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案例分析法:分析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教学活动:1. 导入:提问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2. 讲解: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3. 案例分析:分析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4.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定义的掌握情况;2. 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发展历程的理解;章节二: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结构;3.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2. 计算机网络的结构;3.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结构;2. 图形演示法:展示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结构的例子。

教学活动:1. 导入:提问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组成的理解;2. 讲解:讲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结构;3. 图形演示:展示计算机网络的层次模型;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网络结构的例子;5.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组成的掌握情况;2. 图形识别: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层次模型的理解;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结构图。

章节三:网络协议与网络标准教学目标:1. 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2. 掌握网络协议的层次结构;3. 了解网络标准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1. 网络协议的概念;2. 网络协议的层次结构;3. 网络标准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和层次结构;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协议的例子;3. 讨论法:探讨网络标准的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基础 教案1B-计算机网络概述

计算机网络基础  教案1B-计算机网络概述

三、因特网概述 (一) 网络的网络 结合图示,介绍一些名词和术语:主机、 端系统、链路、路由器。 (二)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简单介绍) 通过图示介绍一下因特网服务提供商和 ISP 多层结构的形成,和 WWW 对世界的影响, 其他内容学生自学。
四、因特网的组成 (一)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简单讲一下其组成。 (二)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重点) 重点讲解分组交换。 1、为何需要交换技术?(分析) 2、网络核心示意图 3、电路交换的基本原理(图例) 4、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图例) 分组、存储转发的概念
五、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课堂练习
超星课堂小测验
完成练习
回顾与小 结
参与思考 1、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因特网)的作用; 2、因特网的组成; 3、电路交换、分组交换的基本工作原理; 列出本次课要掌握的知识点
课堂总结 计算机网络是学生熟悉却又陌生的概念,熟悉是因为天天在用,陌生是因为缺乏系统认 知,本节课程通过循循善诱层层深入的讲解,让学生对网络理论有了直观认识。
授课班级 课题序号
16 电子商务高职 1 班 16 电子商务高职 2 班
1
授课日期 课时
2 月 26 日第 3、4 节 2 月 28 日第 1、2 节
2
项目名称 计算机网络概述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 明确课程地位和意义,介绍学习方法; 2. 了解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以及计算机网络在我国
教学环节 导入
教 学 过 程(第 1、2 课时)
教学预设
你认为计算机网络或因特网的核心功能是什 么?与电话网、有线电视网有什么本质区别?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目标
(二) 内容、重难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第一章概述
1、网络资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P10 1
课后记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四个方面来讲解效果好!
备课时间
43;教学讲解
课题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
④高效性:网络信息传递迅速,系统实时性强,采用分布式操作
⑤廉价性:避免系统中的重复建设和重复投资,达到节省投资和降低成本
⑥透明性:如何利用网络高效而可靠地完成自己的任务
⑦易操作性:大多数用户感到使用方便,操作简单
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决了多个用户共享主机资源的问题
存在问题:主机负担重,通信费用高
2、具有远程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
解决了主机负担重、通信费用昂贵的问题。
主要问题:多个用户只能共享一台主机资源
第二阶段(60年代):计算机通信系统,特征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连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实现计算机—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使计算机网络的结构、概念都发生了变化,形成了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网络结构
2、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功能是()。
A.降低成本B.文件打印C.资源共享D.传输文件
3、以下()不是网络上可共享资源。
A.文件B.打印机C.内存D.应用程序
P10 2
课后记
备课时间
2011.8.27
课型
多媒体教学
课题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

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章节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解释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强调计算机网络的用途和重要性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1.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硬件设备(如:计算机、交换机、路由器等)软件(如:操作系统、网络协议等)章节二:网络拓扑结构2.1 拓扑结构的定义解释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强调拓扑结构对网络性能的影响2.2 常见的拓扑结构总线型拓扑星型拓扑环型拓扑网状拓扑2.3 拓扑结构的选择考虑网络的规模、性能需求和成本章节三:网络协议3.1 网络协议的定义解释网络协议的概念强调网络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性3.2 常见的网络协议TCP/IP协议族OSI七层模型3.3 协议的层次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章节四:网络设备4.1 交换机解释交换机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强调交换机在网络中的重要性4.2 路由器解释路由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强调路由器在网络中的重要性4.3 防火墙解释防火墙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强调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的重要性章节五:网络互联5.1 网络互联的定义解释网络互联的概念强调网络互联在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性5.2 网络互联设备集线器网桥无线接入点5.3 网络互联技术以太网无线局域网广域网技术计算机网络概述(教案)章节六:互联网协议(TCP/IP)6.1 TCP/IP协议族简介介绍TCP/IP协议族的组成和结构强调TCP/IP在互联网中的核心地位6.2 IP地址解释IP地址的概念和作用介绍IPv4和IPv6的特点和区别6.3 传输控制协议(TCP)解释TCP的作用和特点介绍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过程章节七:网络应用与服务7.1 网络应用分类面向过程的应用(如:、FTP等)面向无连接的应用(如:UDP、ICMP等)7.2 常见网络服务文件传输服务(FTP)域名解析服务(DNS)电子邮件服务(SMTP、IMAP等)7.3 网络应用开发介绍网络应用开发的基本步骤和工具强调网络应用的安全性和性能优化章节八:网络安全8.1 网络安全概述介绍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强调网络安全的主要目标和威胁8.2 加密技术解释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的原理和应用介绍数字签名和数字证书的作用和特点8.3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解释防火墙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介绍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的功能和应用章节九:网络管理9.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解释网络管理的概念和目标强调网络管理的重要性9.2 网络管理协议和工具介绍SNMP、CMIP等网络管理协议介绍网络管理工具(如:Wireshark、ping等)9.3 网络管理的实际应用分析网络故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强调网络管理的持续性和改进章节十:未来网络技术发展趋势10.1 5G网络技术介绍5G网络的特点和应用场景强调5G网络对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影响10.2 边缘计算解释边缘计算的概念和作用介绍边缘计算的应用场景和挑战10.3 量子计算与网络安全介绍量子计算的概念和潜力探讨量子计算对网络安全的影响和挑战重点解析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组成是学习网络基础知识的基础。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

计算机网络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3.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4.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常用协议和技术;5. 能够分析和解决计算机网络中的常见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概述a.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b.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c.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a. 网络硬件设备:主机、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等b. 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光纤、无线电波等c. 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网状型等d. 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3. 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与技术a. TCP/IP协议族b. 网络传输协议:IP、TCP、UDP等c. 网络应用协议:HTTP、FTP、SMTP等d. 网络安全协议与技术:SSL/TLS、VPN等4. 计算机网络的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a. 网络延迟和带宽限制b. 网络安全问题与防范措施c. 网络拓扑调整与优化d. 网络故障排除与修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例法:通过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应用和问题解决方法。

3. 实践法:开展网络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计算机网络的配置和故障排除。

四、教学资源1. 电子教案和课件:提供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课件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

2. 实验设备和工具:提供实验室环境和网络设备,配备相应的软件和工具。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测试:通过小测验、问答等形式,检测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其对计算机网络操作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 期末考试:综合考核学生对整个计算机网络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计算机网络概述2. 第二周: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分类3. 第三周:TCP/IP协议和网络传输协议4. 第四周:网络应用协议和安全协议5. 第五周:计算机网络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七、教学反思计算机网络作为计算机专业重要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计算机网络原理教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教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教案
教学目标
-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协议
-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通信模型和传输方式
- 学会设计和管理计算机网络
教学内容
1. 计算机网络概述
-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特点
-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领域
2.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 OSI七层模型
- TCP/IP四层模型
- 各层功能和协议
3. 物理层
- 数字和模拟信号
- 传输媒体
- 编码和调制
4. 数据链路层
- 帧结构
- 差错检测与纠正
- MAC地址和局域网
5. 网络层
- IP协议与寻址
- 路由选择和转发
- ICMP协议和ARP协议
6. 传输层
- TCP协议和UDP协议- 连接管理和可靠传输- 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7. 应用层
- 常见应用协议
- 域名系统(DNS)
- 网络安全和加密
教学方法
- 讲授计算机网络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分析和解释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
- 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
- 提供课后题和作业
教学评估
- 课堂讨论和互动
- 实验报告
- 期中和期末考试
- 课程作业
参考书目
-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著)
- 《计算机网络教程》(谢希仁著)
- 《计算机网络原理与应用》(梁勇著)
以上为《计算机网络原理教案》的初步安排和内容,具体教学细节可根据课程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案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3. 理解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5. 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发展历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网络和拓扑结构。

3. 讨论法:探讨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网络类型和拓扑结构的认识。

3.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的掌握。

第二章:网络互联设备教学目标:1. 熟悉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及其功能。

2. 掌握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方法。

3. 了解网络互联设备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1. 网络交换机2. 路由器3. 防火墙4. 无线接入点5. 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网络互联设备的功能和工作原理。

2. 演示法:展示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过程。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网络互联设备,进行实践练习。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网络互联设备功能的了解。

2. 操作演练:评估学生对网络互联设备的安装和配置能力。

3. 小组讨论:探讨网络互联设备在工作中的应用和注意事项。

第三章: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教学目标:1. 理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分类。

2. 掌握常见的网络协议及其特点。

3. 了解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层原理。

教学内容:1. 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分类2. 常见网络协议及其特点3.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4. 分层原理和协议栈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网络协议的作用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网络协议的特点和应用。

3. 讨论法:探讨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层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商务
家庭网络
具有互联能力的设备:
计算机 (PC, notebook PC, PDA) 娱乐 (TV, DVD,VCR,MP3) 无线通信 (Phone, m-Phone, fax) 家用电器 (clock, lamp, refrigerator)
遥测设备
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 种族问题 政治问题
1.1 计算机网络 在信息时代的作用
中继线
交换机
中继线 交换机 交换机
C D
A
用户线 交换机

用户线
B
电路交换传送计算机数据效率低

计算机数据具有突发性。 这导致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很低。
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出现




电话网是为电话通信设计的。电路交换 的电话网很适合于电话通信。 但计算机数据具有很大的突发性。使用 电路交换会导致网络资源严重浪费。 计算机逐渐增多,连网的需求日益迫切, 计算机网络需要使用更加有效的连网技 术。 这就导致分组交换的问世。
这里我们假定分组在传输过程中没有出现差 错,在转发时也没有被丢弃。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是由许多网络和把它 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主机的用途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 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路由器的用途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 进行分组交换的。
路由器的重要任务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1. 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

两部电话机只需要用一对电线就能够互 相连接起来。


更多的电话机互相连通

5 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 10 对电线。






N 部电话机两两相连,需 N(N – 1)/2 对电线。 当电话机的数量很大时,这种连接方法需要的电线 对的数量与电话机数的平方成正比。
使用交换机

当电话机的数量增多时,就要使用交换 机来完成全网的交换任务。


交换机





―交换”的含义


在这里,“交换”(switching)的含义就是 转接——把一条电话线转接到另一条电 话线,使它们连通起来。 从通信资源的分配角度来看,“交换” 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 的资源。
分组交换的传输单元


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 元。 依次把各分组发送到接收端(假定接收 端在左边)。 分组 1
首部 数 据 分组 2 首部 数 据 分组 3 首部 数 据
请注意首部的位置
接收端在发送端的左方时,首部往往画在分 组的左方。

接 收 端
分组 传送方向 首部 数 据
发 送 端
E-business
电子商务的常见形式
EDI
通信和游戏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计算机网络的商业应用:

资源共享(C/S, B/S) 满足人的需要(email, news, ftp, http)


电子商务
通过Internet与客户做各种交易
计算机网络的家庭应用:


访问远程信息
个人之间的通信 交互式娱乐
两种通信方式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 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 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 即Client/Server方式 对等方式(P2P 方式) 即 Peer-to-Peer方式
1. 客户服务器方式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 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因特网
运行 客户 程序
A
网络边缘
运行 服务器 程序 B
客户
网络核心 服务器
客户 A 向服务器 B 发出请求服务, 而服务器 B 向客户 A 提供服务。
2. 对等连接方式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 P2P)是 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 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只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 (P2P 软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 对等连接通信。 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 的共享文档。
第 1 章 概述
1.1 计算机网络在信息时代中的作用 1.2 因特网概述 1.2.1 网络的网络 1.2.2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1.3 因特网的组成 1.3.1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1.3.2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第 1 章 概述(续)
1.4 计算机网络在我国的发展 1.5 计算机网络的类别 1.5.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5.2 几种不同类别的网络 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1.6.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6.2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
第 1 章 概述(续)
1.7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1.7.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 1.7.2 协议与划分层次 1.7.3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1.7.4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1.7.5 TCP/IP 的体系结构
资源共享
email
news
ftp
http
视频会议
E-business
电路交换的特点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

建立连接 通信 释放连接
电路交换举例


A 和 B 通话经过四个交换机 通话在 A 到 B 的连接上进行
中继线
交换机
中继线 交换机 交换机
C D
A
用户线 交换机

用户线
B
电路交换举例


C 和 D 通话只经过一个本地交换机 通话在 C 到 D 的连接上进行

连通性(数据通信)——计算机网络使上网 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好像这些用 户的计算机都可以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共享——即资源共享。可以是信息共享、 软件共享,也可以是硬件共享。

1.2 因特网概述
1.2.1 网络的网络 起源于美国的因特网现已发展成为世界 上最大的国际性计算机互联网 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 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连接在因特网上的计算机都称为主机 (host)。
计算机A 应用层
计算机B 应用层
① 发起连接建立请求
客户
② 接受连接建立请求
运输层
服务器
运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因特网
计算机A
计算机C 应用层
计算机B 应用层
应用层
客户1
运输层 网络层
服务器 服务器 1 2
运输层 网络层
客户2
运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网络与因特网



计算机网络:一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的 集合。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网络 结点
主机
因特网
常见的几种计算机连网方法
点对点连接 (这是最简单的网络) 总线网
集线器
星形网
环形网
不管哪一种计算机网络 都可以用一朵云来表示
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 特网。 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 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用户通过 ISP 上网
用户
因特网 服务提供者
ISP1
因特网
ISP2 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以及所拥有的 IP 地址数目的不同,ISP 也分成为不同的层次。
多层次 ISP 结构的因特网
网络核心部分
H2
路由器 网络 主机
H4 H6
H1
H5 H3
网络核心部分 路由器 H2 B D E
H4 H6
主机 H1
A
发送的 分组
C
H3
H5
分组交换网的示意图
H2 路由器 B 主机 H1 E H6 H4
D
注意分组路径的变化!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主机 路由器 网络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1.3.1 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 网上的所有的主机。这些主机又称为端 系统(end system)。 “主机 A 和主机 B 进行通信”,实际上 是指:“运行在主机 A 上的某个程序和 运行在主机 B 上的另一个程序进行通 信”。 即“主机 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 B 上的另 一个进程进行通信”。或简称为“计算 机之间通信”
对等网示意图
运行 P2P 程序
E
网络边缘
C
运行 P2P 程序
F
运行 P2P 程序
网络核心
D 运行 P2P 程序
1.3.2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网络核心部分是因特网中最复杂的部分。 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 主机提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 个主机都能够向其他主机通信(即传送或 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 (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 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

接收端收到分组后剥去首部还原成报文。
分组 1
首部


分组 2 首部 数 据 分组 3 首部 数 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