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与山为邻 垂直的生计、山地之国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与山为邻》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与山为邻》教案

1前言本课是本人在4月23日在历史与社会综合性学习研讨会暨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成立仪式上开设的一节展示课,共同参与学习的班级是椒江二中七年级(8)班的47位同学,听课对象是椒江区青年教师研修共同体成员、台州学院实习生、椒江区各学校历史与社会教师共50余位老师。

椒江二中能够说是椒江区初中学校的龙头,学生素质不错,这个个七年级(8)班属于随机抽取班级,在上课之前理解到的学情是比较沉闷的班级,学生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够。

2课程标准1-2-8描绘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要点提示:世界各国和地区,在自然环境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在经济、文化、民俗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不同。

1-4-2使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绘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要点提示:从地图中获取信息,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生活水平。

3教学目标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资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描绘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绘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意识。

4重点难点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把课本内容实行梳理,依据目标和学情重新选择与组织学习内容5学教形式全班上课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联系阅读法—主动问答法—自主讨论法—自评互判法传统纸笔与现代多媒体相结合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神秘礼物马铃薯导入新课:你理解秘鲁的安第斯山区吗?你理解安第斯山脉吗?学生回答(根据资料:地理位置、概况、居民、特产等)(五)感悟安第斯山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为什么要这样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发展生产呢?说明了因地制宜,顺应自然,保护资源,人类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五)学以致用通过今天的学习,请大家来出谋划策,为如何更好因地制宜的发展台州经济,打造山海秀丽,富裕和谐的台州贡献自己的智慧。

活动2【活动】教学过程(一)寻秘安第斯看来大家对安第斯山都有一定的理解,让我们先去找找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结合两图说说。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练习:第二课与山为邻

2019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同步练习:第二课与山为邻

第二课与山为邻第1节垂直的生计安第斯山脉在世界的位置1.安第斯山脉的概况(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全长近9 000千米,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秘鲁的大部分国土位于安第斯山区,中部地区平均海拔4 000多米。

(2)垂直的自然景观①成因:这里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自然景观随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

②表现(见上图)海拔1 500米以下的山脚为热带,分布着热带雨林;海拔1 500-3 000米的山区为暖温带,分布着灌木、矮树、草地;海拔3 000-4 500米的山区为寒温带,分布着大面积的草原;海拔4 500米以上的地方,终年积雪。

原因:一般而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山体不同高度的自然景观差异明显。

2.印第安人的生产特色(或:印第安人是如何利用山体不同高度发展生产的?)(1)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这里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自然景观随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

地势起伏很大,海拔越高,气候越寒冷,空气越稀薄,对人类活动造成许多限制。

(2)印第安人利用安第斯山区的环境特点,形成了山下山上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

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3.印第安人的生活特色(1)衣食: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

羊驼和骆马的奶、肉与皮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来源。

(2)交通:多山的地形严重影响了交通和经济的发展,修筑铁路和公路困难重重。

但是,骆马却能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耐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3)穿着: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极为珍贵,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羊驼毛出口是秘鲁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4.印第安人的发展(1)过去:勤劳智慧的印第安人,不仅培育了多种农作物,而且创造了古老灿烂的文明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如今:在严酷的高寒山区,他们仍在辛勤劳作,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人类奉献着丰富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一课家住平原第二课与山为邻1.垂直的生计—南美洲安第斯山区(农业生产)(1)地理位置:该地区在南美洲,位于南半球,西半球。

(2)自然环境: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纵贯南美洲大陆,全长近9000千米,素有“南美洲脊梁”之称。

秘鲁大部分地区位于安第斯山区,中部地区平均海拔4000多米。

这里的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自然景观随之呈现明显的变化。

详见教材第64页3-17图。

(3)人们的农业生产情况:A在海拔较低的山谷和山坡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稻米,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种植业)。

B.在山区的高海拔处,气候寒冷,居民以放牧驯养的羊驼和骆马为生(畜牧业)。

(4)人们的生活情况:A羊驼和骆马的奶,肉与皮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之源。

B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

C骆马是本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5).秘鲁国徽的左上角是什么动物的图案?答:骆马。

它的形象泛起在国徽上说明了什么?答:骆马在本地居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2.山地之国——瑞士(欧洲阿尔卑斯山区)——旅游业(1)地理位置:瑞士在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北温带。

瑞士有山地之国之称。

瑞士人被称为大山之子。

(2)自然环境:阿尔卑斯山脉是欧洲最大、最雄伟的山脉。

阿尔卑斯山脉跨越的国家:法国、意大利、瑞士、列支敦士登、奥地利。

.阿尔卑斯山区是欧洲多条河流的发源地,主要有莱茵河(注入北海)、多瑙河(注入黑海)和波河(注入亚得里亚海)。

瑞士的地形特征: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区占到了国土面积的60℅,耕地面积少,矿产资源奇缺。

湖泊众多,河谷平原面积狭小,地势起伏变化大。

(3).阿尔卑斯山脉的高山峡谷、险峰深涧是怎么形成的?答:是由于河流和冰川的感化形成的。

(4) 多样的地形、独特的景观,以及古老的城镇和纯朴的乡村生活,为瑞士人提供了丰厚的旅游资源。

瑞士发展支柱产业之一是旅游业。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与山为邻》教学设计2

初中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2课《与山为邻》教学设计2

第二课与山为邻[第一课时] 垂直的牧场[教学目标]1.通过收集山区的有关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并尝试描述一个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2.初步掌握分析天山垂直牧场的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文化间的关系,学会尊重异乡人们的文化。

3.欣赏山区自然之美,积极探讨山区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确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观。

[教学重点]天山哈萨克牧民利用自然条件安排生产和生活的情况。

[教学难点]天山哈萨克牧民利用自然条件来安排生产活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我们已经了解了平原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今天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山区。

看看与山为邻的人们是怎样生产和生活的。

[新课教学]教师:请同学们把收集到的有关山区的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最后归纳一下山区与平原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后归纳1.优势: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资源丰富,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2.劣势:地表崎岖不平,交通不便,土壤不肥沃,降水量少。

教师:(展示图1-1山区景观图、图1-2山区景观图、图1-3山区景观图、图1-4山区景观图、图1-5山区景观图。

)老师:山区的自然条件与平原相差很大,他们的生产跟平原也不一样,你认为山区可以从事哪些生产?学生:(思考后回答)种树、种茶、畜牧业、开矿。

老师:同学们为山区人民出了好多点子。

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说,山区人民生存的自然条件比较艰苦,但是,山区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利用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营造出了美好的生活图景。

今天我们就到天山山区看一看,当地人民是如何利用山地特色进行生产与生活的?教师:(展示图2-我国地形)请描述一下天山的位置及周边景观。

学生:思考后回答(略)。

教师:(展示图3-1北天山林区、图3-1天山博格达峰、图3-3天山牧场。

)提问:按照因地制宜发展生产的观点,这里适合发展哪种生产?学生:发展牧业教师:(展示图4-放牧、图5-天山山脉景观的垂直变化)提问:天山山体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是如何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学生:山体表面的自然景观自下而上呈现出垂直变化。

3-2-1垂直的生计

3-2-1垂直的生计

农 业 生 产
(古老的 农业文明 成就)
垂直的 生计 衣食住 行特色
高海拔: 畜牧业
低海拔:种植业
因地制宜
人地和谐
相对于平原地区来说,山区在 自然条件上主要存在着哪些特点?
地表崎岖不平,土壤不够 肥沃,交通相对困难。
大家知道 这些农作 物的原产 地吗?
甘薯 玉米 马 铃 薯
南美洲的安 第斯山区
印加文明
印第安人是南美洲的开拓者。安第斯山脉 中段地带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发祥地。早在10世纪前00万。当时的农业已相当 发达,人们在河谷两旁修建了水渠和梯田,栽培玉米、 马铃薯、豆类和西红柿等大约40多种农作物,饲养骆 马和羊驼。
第二课 与山为邻
—— 安 第 斯 山 区
垂 直 的 生 计
安第斯山脉是陆地上最长的山脉,位于南 美洲的西岸,范围从巴拿马一直到智利 。属于科迪勒拉山系,从北到南全长 8900余千米,纵贯南美大陆西部,素有 “南美洲脊梁”之称,山脉有许多海拔 6000米以上、山顶终年积雪的高峰,且 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山脉从智利的最南 端合恩角,穿越阿根廷、玻利维亚、秘 鲁、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 在委内瑞拉 ,安第斯山脉分成三个不同的山脉,其 中一条山脉一直延伸到太平洋海岸。
以适宜山区种植的玉米和马铃薯为食物; 驯养羊驼和骆马提供奶、肉、皮革和毛; 利用骆马作为山区的运输工具。
3)秘鲁国徽的左上角是什么动 物的图案?这说明了什么?
是一匹金黄色的骆马 说明骆马在当地居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安第斯山区山上山下不同的生产生 活景观,体现了人与自然这样的关系?
安 第 斯 山 区 的 自 然 环 境
在低海拔的山谷和山坡 处,开辟梯田,种植玉 米、马铃薯、小麦和大 麦等,发展种植业。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一)

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一)

第08期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一)李小华知识强化一.知识概述无论身居祖国还是漂泊异乡,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总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无论生活在平原还是山区、沿海还是内陆、草原还是沙漠、城市还是乡村,人们都在积极地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通过不同的典型案例,我们可以领略区域生活的特色,感受各地人民的情感,从而拓展我们生活的视野。

本单元从《家住平原》《与山为邻》《傍水而居》《草原人家》《干旱的宝地》等方面探讨了不同区域中人们的生活状况与地域环境特点的密切关系。

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各具特色,这是因为地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无论人们生活在哪里,都在积极地利用各种自然环境,创造着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

自然环境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基础,区域生活大都刻上了这个地区自然环境的烙印。

所以,从自然与人文关系的角度分析区域特色,是本课学习的主线。

《家住平原》中的两个案例同为平原地区,但由于气候、环境、人口等其他方面的差异,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区域特色。

这表明了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从而使区域特点更加鲜明。

稻作文化的印记--重点讲述以精耕细作的水稻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与生活。

水稻适宜在高温多雨、土壤肥沃、灌溉便利的自然环境中生长,因此热带和亚热带的冲积平原成为水稻生产的主要分布区。

水稻的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修建农田设施,都需要大量的劳力。

这样一方面促进了当地人口的增长,同时也使人口密度不断上升,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压力。

为了满足对粮食的需求,人们不断地兴修水利,共同抵御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并祈求神灵的保佑,形成了物质、社会、精神三个层面的稻作文化印记。

用机器种庄稼--重点是以大机器为核心的农庄文化与生活。

面积广大和机械化作业是大农场经营的两大特点。

美国中西部平原地域广大,地势平坦,非常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

同时,作为新大陆,这里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远远比不上旧大陆。

垂直的生计

垂直的生计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二课《与山为邻》之垂直的生计课程标准: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色。

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

教学要求:1.能够利用各种地图或文字材料,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2.能够说明山区人们是如何利用山区来发展生活的,描述他们生产生活的特色。

3.学会分析山区人们生产生活的特色与山区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人文环境特色难点: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几个国家的国旗(其中一幅是秘鲁国)问:它们各是哪些国家的国旗?秘鲁国旗上有哪些图案?在这面国旗上,你看到什么?生:羊驼、树、……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秘鲁这个国家。

新课教学:出示南美洲区域地图问:请位同学描述秘鲁的地理位置?学生:……再出示南美洲地形图问:对照两张地图,说说秘鲁的地形?学生:……问:这里的山是什么山?学生:……问:请位同学描述一下安第斯山脉。

学生:……问:这里的地形有什么特点?生:海拔高,坡度较陡。

师:在这里生活的主要是印第安人。

师:这里的山区是什么气候?有什么特点?生:高原山地气候……师:这种气候有哪些特点?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出示《5°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出示右图。

问:南纬5°是什么温度带?生:热带师:我们以热带地区的年平均气温25°为山脚的年气温,请学生根据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摄氏度。

计算各海拔段的气温。

……问:结合刚才计算的结果观察景观图说说各海拔段的植被变化?……师:位置、地形、气候是人类生活的哪一类环境?生:自然环境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印第安人,如何生产生活的呢,为什么这样生产生活?接下老师把这个问题交给大家,给大家一个展示的机会。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3.2与山为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3.2与山为邻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第二课与山为邻第1节垂直的生计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世界最高峰是喜马拉雅山②欧洲最高大的山是阿尔卑斯山③安第斯山脉有“南美洲脊梁”之美誉④北美洲最雄伟的山脉是阿特拉斯山脉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0.6℃②安第斯山区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③安第斯山区的高海拔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④安第斯山区地势崎岖,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对人类活动造成许多限制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3.安第斯山脉从山麓到山顶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这种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经纬度B.地势C.洋流D.气候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4—5题。

4.甲地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5.乙地多山区地形,该地高海拔处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风光旖旎,滑雪胜地B.开辟梯田,种植水稻C.草原广阔,放牧羊驼D.环境优美,发展科技6.下列关于印第安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印第安人的主要粮食②羊驼是山区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③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有“纤维上帝”之美誉④印第安人创造了古老灿烂的印加文明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秘鲁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有“纤维上帝”之称的是( )A.骆马毛B.羊驼毛C.牦牛毛D.貂皮8.安第斯山区的平均海拔超过4 000米。

山体表面景观自上而下呈现出明显的变化,依次是( )①热带雨林②积雪③灌木和林地④高山草甸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②④③①9.下列关于安第斯山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山下主要发展种植业,如玉米、马铃薯、小麦、大麦等B.山上发展畜牧业,如细毛羊、羔皮羊等C.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递减D.安第斯山区主要的国家有秘鲁、智利等10.秘鲁国徽的左上角是什么动物图案( )A.骆马B.羊驼C.牦牛D.骆驼二、非选择题1.读图,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 与山为邻
垂直的生计——安第斯山区 (秘鲁种植业与畜牧业)
安第斯山脉的位置
1、安第斯山脉和走向
南美洲部 南北走向
(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2、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1)海拔: 平均海拔4000多米。 (2)气候和植被:
类型复杂多样, 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 自然景观随之呈现出现明显的变化。
(3)基础设施:
(4)交通条达、便利。 (拥有发达的铁路和公路,如冰山快车,许多地方有 电缆车 直达山巅,还有直升机提供救助。)
阿 尔 卑 斯 山 的 垂 直 景 观
奇特的景观
农场、牧场
冬季滑雪
瑞士空中救援——Rega是瑞士的一个空中救援组 织,提供紧急医疗服务,主要以高山救援而出名,瑞 士国内任何地方都可以在15分钟内到达。也参与任何 威胁到生命安全的紧急场合。他们也参于其他国家的 紧急医疗救助。
3、安第斯山区居民的主要交通工具是( ) A、羊驼 B、骆马 C、细毛羊 D、牦牛 4、有“纤维上帝”之美誉的是( ) A、美利奴羊毛 B、藏羚羊毛 C、羊驼毛 D、绵羊毛 5、安第斯山中段地带是南美洲古代文明的发 祥地,古代印第安人在这里创造了( ) A、玛雅文明 B、两河文明 C、印度河文明 D、印加文明
6、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山脉的名称 是 ,它的地理位置 有什么特点? (2)印第安人是怎样利用 安第斯山区的环境发展农业 的?
(3)垂直农业对印第安人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
与山为邻 山 地 之 国——阿尔卑斯山(瑞 士旅游业)
瑞士概括
瑞士位于欧洲中部,与德 国、法国、意大利、奥地利及 列支敦士登接壤。瑞士是全球 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 准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旅游资 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 伯尔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苏 黎世和日内瓦分别被列为世界 上生活品质最高城市的第1和第 2名。瑞士也是世界著名的中立 国,历史上一直保持政治与军 事上的中立,但瑞士同时也参 与国际事务,许多国际性组织 的总部都设在瑞士。
(1)衣
羊驼毛质地轻 柔,纤维细长, 保暖性强,极 为珍贵,有 “纤维上帝” 之美誉。
(2)食
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 民的主要粮食。 羊驼和骆马的奶和肉也 为人们提供丰富的食物。
(3)行
骆马能在崎岖的高 山峻岭间行走自如, 体小但耐饥渴。是 当地居民的主要运 输工具。 时速可达47km/h。
骆马在秘鲁人民的生 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1、阿尔卑斯山脉的地理位置: 欧洲腹部 2、阿尔卑斯山脉跨越的国家: 3、从阿尔卑斯山脉发源的河流:
4.瑞士地形的特点: 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
5、旅游业发达的原因:
(1)耕地面积小,矿产资源缺乏,不利于 发展农业和工业。 (2)自然环境:
地形多样,景观奇特,旅游内容丰富多彩。 (海拔高,有冰川和积雪,风景优美)
6、启示
顺应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地发展经 济,与自然和谐相处。
1、纵贯南美洲的山脉是( ) A、阿尔卑斯山脉 B、喜马拉雅山脉 C、安第斯山脉 D、落基山脉
2、下列关于安第斯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山下主要发展种植业,如玉米、马铃薯、 小麦、大麦等 B、山上主要发展畜牧业,如细毛羊、羔皮羊等 C、山地气温随海拔的增高而递减 D、安第斯山区主要的国家有秘鲁、智力等
暖温带:灌木和林地
热带雨林(山麓)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4、安第斯山区不同的生产生活景观:
(2)高海拔的畜牧业 (1)低海拔的种植业
低海拔的种植业
开辟梯田,种植稻米,玉 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
高海拔的畜牧业
羊 驼
骆马
骆马是当地 人们的主要 交通工具
羊驼 安第斯山脉上 走动的黄金
5、山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雪地救援犬
完备的基础设施
冰便 川捷 快的 车交 通 :
瑞士雪绒花
6、旅游业的影响
(1)积极: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增加收入。
(2)消极: 带来环境破坏。 应对:爱护环境,严格立法保护环境。
启示: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
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除旅游业外,瑞士还有哪些产业?
浪琴手表
瑞士联合银行集团
(3)地势: 起伏大。
秘鲁安第斯山区的自然环境
高原山地气候
﹣2℃
7℃
山区不同海拔高度, 假设山脚的 16℃ 其降水和热量不同,形 气温为25℃,请 成山上山下差异明显的 计算不同海拔高 25℃ 气候特点。不同的气候 特点会形成不同的自然 度的气温。 景观。
3、垂直自然景观的因素:海拔(地势)
终年积雪 寒温带:草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