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地带性 专题练习
【小初高学习]2017年高考地理 高频考点穿透卷 专题11 垂直地带性(含解析)
![【小初高学习]2017年高考地理 高频考点穿透卷 专题11 垂直地带性(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c1e42b14791711cd791715.png)
专题11 垂直地带性家住上海的王小华利用暑假期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条游览线路中,能得到图示地形剖面草图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四条游览线路中,自然带数目最多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B2.C【解析】考点:了解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根据线路分布位置,判断对应的剖面图。
结合陆地自然带地区分布规律,判断自然带数目多少。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某人在夏威夷群岛中较大的岛屿——瓦胡岛上旅游,他发现甲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而乙处是荒漠草原。
下图为瓦胡岛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图中四地风向判断正确的是A.①——东南风B. ②——东北风C. ③——西北风D. ④——西南风4.甲处森林景观和乙处荒漠草原景观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A. 纬度地带性B. 经度地带性C. 垂直地带性D. 非地带性【答案】3.B4.D【解析】考点:本题组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低纬位置为信风带,中纬位置为西风带,高纬位置为极地东风带,因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因素而引起的地域分异为非地带性规律。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下图示意中国某山植被分布状况,近年来该区域牧民人口日增,所产羊毛质量甚佳,颇受市场欢迎。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该山位于A. 西南地区B. 东南地区C. 西北地区D. 东北地区6.近年来,该区域森林分布的上限下移、下限上移,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气候变暖B.开发矿产C.栽培花卉D.扩展牧地7.该地区各种农作物中,马铃薯种植高度上限最高的原因主要是马铃薯A. 对光照要求较长B. 对降水要求较少C. 对热量要求较低D. 对土壤要求较低【答案】5.A6.D7.C【解析】7.该区域农作物中马铃薯的栽种高度上限最高,其原因主要是马铃薯是温带作物,对热量要求低,适宜在高海拔区分布,C对。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

高中地理知识点专题练习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点拨高考】该考点为高频考点,形式选择题与非选择题都有;高考以示意图的形式考查自然带的分布及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现象,比较注重考查自然带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2020年江苏卷、浙江卷、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山东卷均有涉及,纵观历年试题均为重点考查内容。
【知识梳理】植被垂直地带性是指植被类型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交替地变化。
这种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气候,一个高度足够的山体,从山麓到山顶,更替的植被带系列类似于该山所处的水平地带植被到北极的水平地带植被。
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从山麓到山顶年平均气温逐渐降低,生长季节逐渐缩短,同时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随着降水量的增加,风速加大,辐射增强,土壤条件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植被表现为与等高线大致平行的条带状更替,称为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组合排列和更替的顺序形成一定的体系,称为植被垂直带谱。
一、垂直自然带的影响因素(一)受纬度影响,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山地中分布高度不一样。
同一自然带在高纬分布低,低纬地区分布高,低纬地区热量充足,有利于植被的生长,能分布到更高的海拔。
(二)受坡向影响,同一自然带在同一山地中不同坡向分布高度不一样。
1.阳坡与阴坡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由于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山脉的不同坡向热量区别不明显,阳坡与阴坡的差异较小,实际分析时较少考虑。
一般来说,东西走向的山脉分为南坡和北坡,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相反。
阳坡接收太阳辐射量多,气温较高,自然带分布高;阴坡接收太阳辐射量少,气温低,自然带分布低。
比如阿尔卑斯山,南坡为阳坡,气温高,同一自然带分布高。
在气候偏干旱地区,也可能出现阴坡某些自然带分布较高的情况,这是由于阳坡气温高,蒸发大,水分更缺乏,自然带分布低,而阴坡气温相对更低,蒸发更弱,水分更充足,反而自然带分布更高。
比如阴山,北坡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更充足,某些自然带分布反而更高。
垂直地带性

题组三
3.(2011· 福建文综)下图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 结合材料回答下题。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
原理,分析 R 河径流量 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 影响。8分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
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 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 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
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
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
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
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答案
冰原 苔原
形成原因:海拔的变 化 分异基础:水热组合 分异规律:山麓自然 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 一致,垂直带谱变化 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 域分异规律相似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250 热带季风气候 100 00 350
300 200 100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雨林气候
00
一、影响山地垂直分异的因素 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 (1)山体所在纬度——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 (2)山体海拔——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 简单,甚至没有。 (3)与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有关——相对高度大则复杂, 相对高度小则简单。
森林 草原
森林
900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冰原带 苔原带 亚寒带0
700
400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地中海气候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 带 草 原 带 温 带 荒 漠 带 温 带 草 原 带
高考地理高频考点穿透卷专题11垂直地带性(含解析)

专题11 垂直地带性家住上海的王小华利用暑假期间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他设计的游览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四条游览线路中,能得到图示地形剖面草图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2.四条游览线路中,自然带数目最多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答案】1.B2.C【解析】考点:了解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根据线路分布位置,判断对应的剖面图。
结合陆地自然带地区分布规律,判断自然带数目多少。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某人在夏威夷群岛中较大的岛屿——瓦胡岛上旅游,他发现甲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而乙处是荒漠草原。
下图为瓦胡岛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图中四地风向判断正确的是A.①——东南风B. ②——东北风C. ③——西北风D. ④——西南风4.甲处森林景观和乙处荒漠草原景观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A. 纬度地带性B. 经度地带性C. 垂直地带性D. 非地带性【答案】3.B4.D【解析】考点:本题组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低纬位置为信风带,中纬位置为西风带,高纬位置为极地东风带,因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等因素而引起的地域分异为非地带性规律。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下图示意中国某山植被分布状况,近年来该区域牧民人口日增,所产羊毛质量甚佳,颇受市场欢迎。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该山位于A. 西南地区B. 东南地区C. 西北地区D. 东北地区6.近年来,该区域森林分布的上限下移、下限上移,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A.气候变暖B.开发矿产C.栽培花卉D.扩展牧地7.该地区各种农作物中,马铃薯种植高度上限最高的原因主要是马铃薯A. 对光照要求较长B. 对降水要求较少C. 对热量要求较低D. 对土壤要求较低【答案】5.A6.D7.C【解析】7.该区域农作物中马铃薯的栽种高度上限最高,其原因主要是马铃薯是温带作物,对热量要求低,适宜在高海拔区分布,C对。
(完整版)垂直地带性专题练习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专题训练右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据此回答1~2题。
1、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D、S坡是向阳坡,N坡是迎风坡2、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的气温T( 表示冬季最低气温,表示夏季最低气温)应是()A、T冬<18℃B、T夏<18℃C、T冬<10℃D、T夏<20℃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其垂直自然带明显。
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和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3-4题。
3.非洲大陆沿赤道东西部自然带迥异,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A.太阳辐射B.洋流C.海陆位置D.地形4.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雪线低于北坡的主要原因是A.南坡温度高 B.南坡温度低 C.南坡降水多 D.南坡降水少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5~6题。
5.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甲—丙—乙6.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B.水分C.坡向D.地形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该山地可能是()A.太行山B.长白山C.大兴安岭D.秦岭8.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海拔B.洋流C.热量D.水分(2012·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10.该山地位于(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
读图,回答第11~12题1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1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
高三垂直地带性练习

下图是我国某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我国某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1. 图示中的地理事物分布总体上属于(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2.这种地理事物的扩大反映了该地区地理环境存在的严重问题是( )A.水土流失B.荒漠化C.次生盐碱化D.环境污染【答案】 1.B 2.B3.下图是沿经线所作的某山地地形剖面及其对应的1月、7月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就纬度而言,该山地属南半球B.该山地中年降水量最高值出现在A坡C.A、B两坡海拔2 000米以下的气温年较差B坡较大D.当此山地雪线位于海拔较高位置时,我国东部地区多盛行偏北风【答案】 C(2011·海淀模拟)下图为“某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垂直自然带谱反映了( )A.该山地可能位于云贵高原B.经度地带性规律C.甲坡的水热状况优于乙坡D.水分差异导致植被类型不同5.乙坡山麓地带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答案】 4.C 5.D读非洲局部图,回答7~8题。
7.图示6地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 )A.③④B.①⑥ C.①④D.②⑤8.图中①③⑤三地的自然带( )A.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B.类型不同,成因不同C.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D.类型相同,成因相同【答案】7.B 8.A(2011·济南模拟)吉林雾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长江三峡被誉为我国“四大自然奇观”。
据此回答下题。
9.关于四地地理环境共同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气温年较差较小B.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C.夏季多雨D.地表水贵如油,地下水滚滚流【答案】 C读某沿海地区的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0~12题。
10.若①为落叶阔叶林带,则该山可能位于( )A.山东半岛B.斯堪的纳维亚半岛C.新西兰D.巴西高原11. 该山地北坡的垂直自然带完整且比南坡高的原因是( )A.北坡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且地处迎风坡B.北坡的坡度比南坡小,地处阴坡和迎风坡C.北坡的海拔比南坡高,植被覆盖率比南坡高D.北坡地处阳坡和迎风坡,水热条件好12.若CD一线的年降雪量等于年消融量,B、C两点最大温差为28.8°C,则该山地的海拔最接近( ) A.3 700米B.4 500米C.5 000米D.2 680米【答案】10.C 11.D 12.C16.读某国地理环境要素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小练习:垂直地带性(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小练习:垂直地带性(附答案解析)青藏高原面积达25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000-6000米,在夏季是个巨大的热源,具有一定的增温效应,高原内部的气温要高于边缘地区、临近低地或盆地上空相同海拔上的气温,这种增温效应对高原及其周围的地理生态格局有深远的影响。
某研究团队沿着大致相同的纬度,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选取了四个样点(图16),收集了7 月份的气温、林线、垂直带谱等相关数据,研究了青藏高原的增温效应及其影响。
读图,完成1-2题。
1、在海拔5200m的高度上,7月大气温度最高的是()A、甲B、乙C、丙D、丁2、受青藏高原增温效应的影响,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①山地草甸带分布高度上升②雪线降低③垂直带基带上限降低④林线上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A 2、D解析:1、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约6℃。
可计算的甲乙丙丁四地海拔5200m的高度上7月的大气温度分别约为8、6、3.5、-1℃。
(或者根据青藏高原的增温效应,结合四地在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可进行推测),故选A.2、根据材料可知,受青藏高原增温效应的影响,从高原东部边缘到高原内部气温逐渐升高。
气温越高,同一自然带的海拔高度越高,①正确。
气温越高,雪线海拔越高,②错误。
气温越高,垂直带基带可分布的海拔高度越高,上限提高,③错误。
气温越高,林线(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上升,④正确。
故选D.某研究小组在对我国某地区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绘制了该地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和相关信息(图17)。
读图,完成1-2题。
1、该山自然带中生物资源种类可能最丰富的地带是()A、ⅠB、ⅡC、Ⅲ D 、Ⅳ2、在山顶处分布矮林主要是因为()A、气温低和风速大B、降水少和坡度缓C、光照强和土层薄D、肥力高和温差大答案:1、B 2、A解析:1、生物资源种类的丰富程度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该地地理环境的复杂程度;二是生态环境条件的优越性。
高考地理二轮冲刺 垂直地域分异微考点练

冲刺2023年高考二轮垂直地域分异微考点练(原卷+答案)山地植被垂直地带性地域分异反映的是随着海拔变化,水热状况不同而呈现的垂直变化现象,但由于受到某些原因影响,也有可能打乱垂直分布规律,从而出现异常。
读我国某山地植被垂直分布图,完成1~3题。
1.该山地基带类型异常,最有可能是( )A.气温异常 B.降水异常C.物种入侵 D.人类活动2.M处原有的自然植被已完全消失,其植被可能是( )A.热带雨林 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 D.高山苔原3.该山地可能位于我国( )A.吉林 B.山西C.河北 D.福建在长白山西坡海拔2 140~2 220 m处分布着高山苔原带,原生植被以耐寒矮小灌木和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很少。
但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原先位于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入侵该区域,使原有的灌木植被逐渐退化,被侵入地土壤水分增加。
如图示意该区域不同海拔和坡度的草本植物入侵程度。
据此完成4~5题。
4.据图判断高山苔原带最容易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 )A.较低海拔的缓坡地带B.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C.较高海拔的缓坡地带D.较高海拔的陡坡地带5.与灌木相比,该区域草本植物入侵使土壤水分增加的原因是( )A.植被生长耗水减少B.枯枝落叶量增加C.植株高度减小 D.土壤蒸发加剧青藏高原的强烈隆升对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地域分异的影响明显,高原山地垂直带谱类型(如图)的分布模式解释了其自然带景观的地带分异,形成独特的自然带地域格局,呈现同心弧状(由东南暖湿向西北寒冷干旱的递变趋势)。
据此完成6~7题。
6.青藏高原从内部到边缘山地的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为( )A.带谱由繁到简 B.带谱数目增多C.植被种类减少 D.降水逐渐减少7.青藏高原地域分异在空间上呈“同心弧状”的分布态势,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纬度C.太阳辐射 D.海拔我国东部季风区某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8~9题。
8.该山地是( )A.武夷山 B.长白山C.天山 D.秦岭9.该山地南、北两侧自然带基带的不同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下图是我国某山东坡的垂直自然带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专题训练
右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
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
据此回答1~2题。
1、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
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S坡是向阳坡,N坡是迎风坡
2、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的气温T( 表示冬季最低气
温,表示夏季最低气温)应是()
A、T冬<18℃
B、T夏<18℃
C、T冬<10℃
D、T夏<20℃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其垂直自然带明显。
图为“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和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第3-4题。
3.非洲大陆沿赤道东西部自然带迥异,其影响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C.海陆位置D.地形
4.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雪线低于北坡的主要原因是
A.南坡温度高 B.南坡温度低 C.南坡降水多 D.南坡降水少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5~6题。
5.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甲—丙—乙
6.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B.水分C.坡向D.地形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7—8题。
7.该山地可能是()
A.太行山B.长白山C.大兴安岭D.秦岭
8.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
素是()
A.海拔B.洋流C.热量D.水分
(2012·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
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10.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 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 D.昆仑山脉
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
读图,回答第11~12题
11.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
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12.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
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的东坡和西坡的垂直带谱。
读图,完成13~15题。
13.该山3000米以上东西坡各带分布差异反映出同海拔东坡比西坡( ) A .较暖、较湿 B .较凉、较湿 C .较凉、较干 D .较暖、较干 14.干旱河谷灌丛带所在的河谷终年盛行( )
A .干冷北风
B .干热南风
C .上升气流
D .下沉气流 15.该山可能位于( )
A .四川
B .新疆
C .安徽
D .山西
16.(20分)图8为“不同地带相同高度的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丁中,位于北半球的是 。
位于热带地区的是 。
(4分) (2)甲乙丙丁中,迎风坡是阳坡的山是 。
(2分) (3)甲乙丙丁中,可能在地中海气候区的是 。
(2分) (4)甲乙丙丁中,可能种植天然橡胶的是 。
(2分) (5)甲山中①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
(2分)
(6)甲乙丙丁中,所处纬度最高的是 ,可判断理由是 ; ; 。
(8分)
17.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8
针交积雪冰川①阔混
林
草甸针叶林
积雪冰川
草甸
寒草针阔混
交林常绿硬叶
林
积雪冰川
荒漠针叶林
甸寒荒漠积雪冰川
草甸针叶林针阔混交
林
常绿阔叶
林
热带雨林
南北北北北
南南南甲乙
丙
丁
(1)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森林带一般属于哪类森林自然带?该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差异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3)北坡森林带上、下均有丰富的草场资源。
为了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当地牧民一般把________带(图中自然带)作为夏季牧场。
16.下图中甲、乙、丙为珠穆朗玛峰、阿尔卑斯山、天山博格达峰垂直自然带图,据图完成以下问题。
(1)三幅图中代表天山博格达峰和阿尔卑斯山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甲、丙两山雪线分布有何差异,简析原因。
(3)判断乙山A、B两坡中,南坡是________,北坡是________。
(4)甲、乙、丙三地阳坡,植被景观最丰富的是________,简析原因。
(5)近些年来发现三座山地雪线在上升,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