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现代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概论

第一讲导论▪一、什么是现代经济学▪1、现代经济学的划分▪我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起来的、在当今世界上被认可为主流的经济学称为现代经济学。
▪2、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内容▪现代经济学以研究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和现象为核心内容,而市场经济已被证明是目前唯一可持续的经济体制。
▪3、现代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不少人还以为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只能用来研究规范市场制度安排下的经济问题,从而对现代经济学以及它的分析框架和适应范围持怀疑、批判、甚至否定的态度,认为不能用现代经济学来研究中国经济及其转型问题。
▪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不仅适用于“西方”社会,也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东方”经济学,甚至“中国特色”的经济学。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是无地域和国别区分的。
▪二、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二三四五六”▪一个行为假设、两个注意事项、三个制度安排、四个基本原理、五个分析步骤、以及六个研究技巧等。
▪1、一个行为假设:利己性假设,它是经济学中一个最核心的假设,是整个经济学的根基。
▪2、二个注意事项:(1)要注意理论结论的边界条件;(2)不能泛用经济理论,拿社会作实验。
▪3、三个制度安排:(1)法规治理;(2)激励机制;(3)社会规范。
▪政府、市场和社会来实现和实施。
要做好或协调好涉及经济人的任何一件事情,无论是做行政、搞管理,或解决经济问题都离不开这三个基本的制度安排。
▪4、四个基本原理指的是:(1)自由选择、(2)约束条件、(3)信息对称、(4)激励相容。
▪5、五个分析步骤组成:(1)界定经济环境、(2)设定行为假设、(3)给出制度安排、(4)选择均衡结果、(5)进行评估比较。
▪6、六个研究技巧和方法:(1)确定基准点、(2)建立参照系,(3)发展研究平台,(4)提供分析工具,(5)构建严谨分析模型,(6)进行理论推断▪三、五个分析步骤▪1、界定经济环境▪了解国情、所处的周围环境或现实背景。
▪经济环境通常由经济人、经济人的特征、经济社会制度环境以及信息结构等组成。
现代主要西方经济学流派观点及政策主张比较

现代主要西方经济学流派观点及政策主张比较【摘要】本文按现行的一般标准将现代主要西方经济学流派划分为两大类,通过对各主要西方经济学流派历史渊源、主要特点的简单阐述,进而详细比较了其主要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的分歧。
通过对现代主要西方经济学流派两大类别中各流派和两大类别间各流派的比较、归纳,为全面系统地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提供了一定参考。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流派理论观点政策主张一、现代主要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现代经济学一般指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某些其他国家与地区,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经济学说。
西方经济学理论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不断发展变化,并且衍生出许多具体的流派。
各流派都有各自的理论观点及政策主张,他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一致、又有冲突。
按照现行的一般标准基本上是以西方经济学家们对经济活动的基本指导原则,即以如何看待国家和市场对经济的作用为标准,将现代主要经济学流派主要分为两大类:国家干预主义的各流派和经济自由主义的各流派。
其中,国家干预主义的主要流派有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流派、新剑桥学派等;经济自由主义的主要流派有现代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等。
二、国家干预主义主要流派起源概述1、凯恩斯主义凯恩斯的经济思想最早属于英国剑桥学派,以研究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著称。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各国的大萧条,而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却无法从理论上解释,更无法从政策上提出摆脱经济困境的办法。
正是这场经济大危机使凯恩斯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936年他发表了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学市场经济可以自动维持经济充分就业的主张,提出了一整套新的有效需求理论,并主张通过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以消除大规模失业、摆脱经济萧条。
由于这些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被认为是对以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经济思想和政策主张的革命,所以称其为“凯恩斯革命”。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完整版)

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田国强近些年来,不时看到有人从研究方法到结论对现代经济学大肆进行批判,否认现代经济学及其研究方法,并宣称要创造出自己的经济学。
但这些所谓的经济学往往只给出了观点,既没有明确的前提假设条件和分析框架,也没有逻辑推理和严格证明;既拿不出周密可靠的数据做依据,又不引用基本的经济理论,随随便便就得出了自己的结论,并将所谓“自己创新的观点”的作用无限放大。
另外,我们还不时听到有人耸人听闻地宣称:自己或某人的理论对现代经济学造成了冲击,他们往往用中国问题的特殊性来否定现代经济学。
这些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大众以及学生。
不少人还以为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只能用来研究规范市场制度安排下的经济问题,从而对现代经济学以及它的分析框架和适应范围持怀疑、批判、甚至否定的态度,认为不能用现代经济学来研究中国经济及其转型问题。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直到现在“西方经济学”一直是“现代经济学”最流行的代名词。
许多人直观地认为,现代经济学的理论仅适用于“西方”社会,中国的经济学家应该研究适用于发展中国家的“东方”经济学,甚至“中国特色”的经济学。
持有这些观点和说法的学者中还有一些著名的“海龟”经济学家,由于他们的海外留学背景,使得他们的观点更具有误导性。
笔者认为,其实是这些人对现代经济学最基本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还没有弄清楚,不知道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具有非常的普遍性、高度的规范性和逻辑的一致性。
这些观点和说法误导了不少人,特别是对现代经济学还不太了解的人。
并且,由于相对其他学科,经济学与经济社会更休戚相关,甚至会影响到经济政策的制定,因而非常有必要正本清源,讨论清楚。
当然,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现代经济学主要研究现代市场制度,而大多外文教科书的作者和读者对象都生活在市场经济制度相对完善的发达国家中,这些教科书一般也不讨论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另外,由于现代经济学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理论,许多理论似乎导致了截然不同的结论,其中不少理论还用到了高深的数学,这些让不少人感到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难以把握,从而对现代经济学产生了误解或畏惧。
现代经济学导论

和高级经济学; ❖ 以研究范围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6
六、微观与宏观经济学比较
❖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 又名
个体经济学 总体经济学、
❖
价格理论 、 收入理论
❖ 理论依据 新古典经济学 凯恩斯经济学
❖ 基本假设 资源稀缺、 需求不足、
35
1.6 经济学发展简史
❖ 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标志现代经济的诞 生;亚当∙斯密被称为经济学的鼻祖;
❖ 1870年,杰文士等导致经济学的边际革命; ❖ 1890年,马歇尔整合但是经济学的成果,集大成创
立经济学的体系; ❖ 1933-1936,张伯伦、罗宾逊夫人提出不完全竞争。
36
经济学发展简史
2
一、经济学的起源和概念
❖ 古汉语中“经济”:治理国家、拯救庶民 ❖ 在西方,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首先使用“经济”一
词,意思是家庭管理。 ❖ 蒙克莱田首先使用了“政治经济学”一词, “政治
经济学”一词表示对整个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 ❖ 政治经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亚当·斯密的《国
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在1776年的出版 为标志的。
❖ 经济学是研究一门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社会 科学。比如研究爱情与婚姻。
❖ 经济学是教别人挣钱,自己不挣钱的专业,
6
二、经济学的定义
❖ 经济学是一门“最庸俗、最肮脏的科学”, 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是最古老的艺术、 最新颖的科学”,“它在社会科学中占居首 要地位”。
❖ 经济学是关于资源配置的科学。
❖ 经济学是关于国民财富的科学。
11
三、为什么学习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理论解读

现代经济学理论解读现代经济学是对经济活动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通过运用数理统计、数学建模、实证研究等方法,解释和预测经济现象,为经济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将对现代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进行解读。
1.供求理论供求理论是现代经济学中的基础理论,它描述了市场上商品供给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关系。
供给者通过定价,决定将商品出售给市场的数量,而需求者则通过选择合适的价格,决定购买的数量。
供求曲线的交点即市场均衡点,表明供给与需求完全匹配。
供给的增加会导致商品价格下跌,而需求的增加则会推高价格。
2.效用理论效用理论是对经济主体行为进行解释的理论,它研究个体的满足感受,以及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做出选择。
效用理论认为个体会根据其对不同商品的效用感受,以及商品的价格和可获得数量,进行理性的选择。
3.边际效用递减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在满足一种需求时,随着获得的商品数量的增加,每单位商品给个体带来的边际效用逐渐减少。
这一理论解释了为什么人们在消费时往往更倾向于先满足基本需求,然后是次要需求。
4.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指出,即使一国在所有商品的生产效率上都优于另一国,也可以通过专业化和贸易来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每个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自身的相对优势商品,然后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的商品。
5.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出现问题,导致供需不平衡和经济效率低下。
常见的市场失灵原因包括外部性、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等。
政府的干预和调节可以修复市场失灵,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6.投资理论投资理论是研究个体或机构如何进行投资决策的理论。
现代投资理论认为,投资者会根据资产的风险和收益预期,以及个人对风险的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投资组合,以实现最佳的风险收益平衡。
7.先进的成本理论先进的成本理论指出,决定生产成本的因素包括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的选择、规模经济等。
通过合理的生产要素配置和生产技术选择,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
8.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选择某种经济决策而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所付出的成本。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

现代经济学十大主流理论及基本观点经济学派,是为研究经济学的方便对具有相似学术主张和政策主张的一系列经济学说和经济学家进行的归总。
主流经济学是指一定时期和地理范围内,在各种相互竞争的经济学说中居于主导和支配地位的某种理论或学说。
其主导地位或者表现为它在经济学术界得到大多数经济学家认可和赞同,或者是作为官方做出经济决策和制定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石,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目前最为活跃的经济学派是新自由主义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二者对政府干预的看法截然相反。
而国内比较流行的奥地利学派,并不处于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位置。
当前,现代经济学的十大主流学派如下:一、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派是凯恩斯主义与新古典经济学由对立转向共存和相互融合形成的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的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在其著作《经济学》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命名为“新古典综合”,意在把以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理论综合在一起,组成一个集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和马歇尔微观经济学之大成的理论体系。
2.基本观点(1)“混合经济”的理论模型:“混合经济”在实质上就是国家干预的、以私人经济为基础的市场经济。
“混合经济”的特点就是以市场经济为主,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社会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2)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综合派通过建立宏观生产函数,指出可以通过调整资本数量和资本产出比率,使经济实现稳定增长。
(3)经济周期理论:新古典综合派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乘数-加速数”理论模型。
该模型是新古典综合派用动态过程分析方法建立起来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波动的一个重要理论模型。
⑷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新古典综合派为了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存的经济现象,将菲利普斯曲线纳入其基本理论框架中。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二、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1.理论背景新剑桥学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代表人物有琼·罗宾逊、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约翰·伊特维尔等人。
现代经济学的本质

现代经济学的本质
现代经济学由假设、约束条件、分析框架、模型以及若干结论(解释和/或预测)组成,其中一个核心假设是利己性假设。
这些结论从假设、约束条件和分析框架及模型中严格导出,因而是一种具有内在逻辑的分析方法。
现代经济学提供两类理论,一是提供基准点、参照系及明道的基准经济理论,二是提供更接近现实的实用经济理论,两者相互促进,并且均可用于内在逻辑的推断和预测。
市场经济孕育了经济理论,又得益于经济理论的发展。
一个成熟的现代市场制度和好的治理只有在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互动互促的综合治理框架下才能运作有效。
因此,唯有正确认识和理解现代经济学的本质及其视野之下的现代市场制度,才能有利于推进中国深化市场导向的改革,真正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长治久安的包容性制度。
经济学第一章

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两者互相补充, 资源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是经济学的两个方面。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两者都是实证分析。 微观经济学的本质:市场有效,市场万能
联 系
区 别 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失灵,市场不完善,
政府有能力。
二、现代经济学的由来和演变
1.经济学说简史
经济制度的变革。Economic
原子弹
Institutions
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
15
12
A
B
C D E F 1 2 3 4 5
粮食
H
资源利用的两种基本经济制度: 市场经济制度 计划经济制度
9 6 3 0
四、 经济学的主要分析方法
1.手段:边际分析法
(1) 边际分析法:运用微分方法研究经济中的增量变化,
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
1970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从1940年起,萨谬尔森一直执教于麻省理工学院。 萨谬尔森在经济学领域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进入大学
一开始学习经济学便遇到萨谬尔森的《经济学》教科书。
三、 经济学研究的两大基本问题
1.资源配置问题
举例:
原子弹与粮食生产
组合 方式 A B C D E F 粮食 亿吨 0 1 2 3 4 5 原子弹 个 15 14 12 9 5 0 (1)生产可能线(生产可能性边界 或生产转换线) PPF: 原子弹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亚当.斯密献给女王陛下的一本书中写道: 女王陛下: “请你不要干预经济,回家去吧!国家做什么? 就做守夜人。当夜晚来临的时候你去敲钟。你只 要看街上没有愉盗行为,你就回家,只要你不管 经济,经济就能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y freshman course on the principles of to a new way of thinking. • 没想到的原因(unexpected reasons) • 非故意的后果(unintended consequences) • 无关紧要的因素(irrelevant factors) • 出乎预料的办法(surprising methods) • 经济学是这样一门学科——可以凭少量的知识去理解广泛的现象。 Economics is a subject in which a little knowledge goes a long way.
的。”
(以上引自钱颖一,“理解现代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与中 国经济改革》,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在本课程中,“现代经济学”与“经济学”提法 等同
金融学是经济学科的一部分
什么是金融学(Finance)
“微观金融”(finance)
公司金融(corporate
司理财) 资产定价(asset pricing)
中级经济学用一些tter economics”)
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A New Way of Thinking
• 大学一年级的经济学原理课程使我看到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曼昆《经济学原理》 economics opened my eyes
经济学在各门学科中的位置
自然科学
数理化生
社会科学
经政社心
人文
文史哲
工
建筑
医
公共 卫生
商
公共 管理
法
国际 关系 新闻 教育 传播 美术
现代经济学
现代经济学
“最近的半个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在当今世界上被
认可为主流的经济学” “代表了一种研究经济行为和现象的分析方法或框架”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是无地域和国别区分
“宏观金融”
包括货币银行(money
finance)(又称公司财务、公
and banking)、国际金融
(international finance) 与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国际经济学 (international economics)密切相关
工商管理学科领域
会计(accounting) 市场营销(marketing) 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 组织行为(organizational behavior, “OB”) 公司战略(corporate strategy) 创业(entrepreneurship) 运作管理(operation management, “OM”)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IS”)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教育的三个层次
经济学原理 中级经济学(微观、宏观、计量) 高级经济学(微观、宏观、计量)
经济学原理不用公式而用图表(“curve-shifting economics”), 对理科学生尤为重要
} 经济学基础课程
现代经济学的入门课 三个主要目的
较为严格的数学推理 较为系统的经验实证分析 学术研究
经济学与管理学关系密切
会计学:前沿研究领域深受信息经济学
的影响
市场营销学:定价策略得益于信息经济
学和博弈论
人力资源管理学:大量运用组织经济学
和激励理论的分析方法 公司战略:延伸博弈论和产业组织理论
Why Study Economics? 学习经济学的三个原因
经济学有助你了解你生活的世界。 Economics will help you understand the world in which you live. 经济学使你更精明地参与经济活动。 Economics will make you a more astute participant in the economy. 经济学使你更好地理解经济政策的潜力与局限 性。 Economics will give you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tential and limits of economic policy.
经济学
• 经济学(Economics)
– 基本观察:资源的稀缺性 – 研究社会对稀缺资源的管理,从而研究
• 人们的经济行为(人们如何做决策) • 社会的经济现象(人们决策的相互作用)
• 现代经济学在当代中国的特殊位置
– 对政府政策的影响 – 对企业的影响 – 对社会舆论的影响
经济学的力量
“许多实行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的影响,却往往当了某 个已故经济学的奴隶” -- 凯恩斯(1935年)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Economics is a Social Science 它的主题是社会的 ——人们的选择如何引导他
们的生活,以及他们如何相互影响。 Its subject matter is society – how people choose to lead their lives and how they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但它以科学的冷静来研究这个主题。 It approaches its subject with the dispassion of a science.
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原理?
“在我当学生的20年中,最令我兴奋的课程是我 在上大学一年级时所选的连续两个学期的经济 学原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门课改变了我 的一生。” ——曼昆《经济学原理》序言 “During my 20 year career as a student, the course that excited me most was the two-semester sequence on the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that I took during my freshman year in college.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it changed my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