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税收的因素分析

合集下载

影响企业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的因素及分析

影响企业增值税税收负担率的因素及分析

产品的损耗差异、 产能差异 以及成本差异进行 比较 . 从而能够得 出影 响 企业税负率的具体原因.也能够有效避免公 司内部 出现财务差错 和税
务失误情况 。 有 利 于 加 强企 业 资整其生产销售体 系和纳税金 额的变化 .有利
第 一 ,企业 的增 值 税 实 际 上 就 是 企 业 产 品项 目在 市场 体 系 流 动 过 程 中增 值 金 额 的 税 款 , 因此 其 税 负 率 就 是 企 业 产 品 差 价 的 体 现 。 由 于 企 业 增 值 税 计 算 方 法 的 特 殊 性 ,使 得 企 业 增 值 税 负率 与 企业 的 应 税 销 售 能力 、 经 营成本 、 间 接 耗 费成 本 等 等 有 关 , 所 以 也 可 以 说 企 业 增 值 税 负 率 能 够 反 映 企 业 的 财 务 和 税务 能力 。 第二 , 企 业 研 究 其 增 值 税 负 率 能 够
开展和企业规模扩大的基础, 是企业发展 的重要潜力 。因此. 现代 企业
就 必 须 要 充 分 筹 措 资 金 的 同时 , 也 要 对 市 场 税 务 体 系有 全 面 、 深 刻 的 认
识, 要充分了解企业增值税体 系及其税负率对企业发展的重要影 响

所 谓 的 税 负 差 异 因 素分 析 法 就 是 对 企 业 一 个 长 时 间段 的 财务 结 算 和核 算 信 息 数 据 进 行差 异 分 析 对 比 , 然 后 研究 其 产 生 差 异 的 原 因 。研究 人 员 通 过 把 这 个 时 间段 进 行 按 照 月 度 划 分 .然 后 计 算 其 每 月 的平 均税 负率 , 得 出其 每 月 税 负率 的变 动 情 况 。然 后 通 过 对 影 响 其 税 负 因 素 . 如 产品库存变动 、 产 品 生产 成本 、 产 品 增 值 水 平 等 等 每 月数 据 变 动 进 行 分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房地产税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灰色关联法的房地产税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列 ( 数列 ) 若干 比较数 列 ( 数 母 和 子
列1 之间的关联度 。 如果两者在发展
二、 实证分 析
从 19 9 4年 分 税 制 改 革 后 的房
过程中 , 相对变化基 本一致 , 则认为 两者关联度大 ; 反之 , 两者关联度就 小 。这样便于分清 主导 因素和潜 在 因素 ,为分析评价系统发展提供相 关的信息。 f) - 分析过程 以下选择房地产税收收入 占地 方税收收入 比例为参考指标 ,以经 济 发展水平 、 价格 、 收入分 配状况 、 城镇化程度和财政分权 程度为 比较
前 的 金融 危 机 是 货 币危 机 ,对 我 们 广 大 沿 海 中小 企业 而言 , 同样 既是 挑 战又 是 机 遇 。中小企 业要 全 面分 析 形 势 ,准确 把 握 和 充 分 运 用我 国经 济 发 展
二, 体系 中的主体税种 一

以 及
的有利条件 ,全球经济面临的调整和重组一定能
为我 国沿 海 中小企 业 的 发 展带 来新 的机 遇 。 ( 东 广播 电视 大学 新会 分校 ) 广

房地产税收收入的规模 ,
更好 地发挥 房地 产税 收对 于增加
地方财政 收入和调节经济 的作用等 问题关
2 ] 年 第 1期 ( 01 1 总第 3 4 )I 6 8期 - 5 :
按照 当前 房地产税改革要求 , 次房地 此 产税 制改革 不仅是要 改 “ 不合 理 ” 合 理 ” 为“
业 自身竞争力能为企业带来滚滚利润。
经历 3 0多年改革开放 , 中国已深度融 入全球 化浪潮 中, 其发展令世界瞩 目。在复杂多变 的国际 经济形势下 , 中国经济发展 同样面临巨大考验 。当

影响税收行政效率的经济因素分析

影响税收行政效率的经济因素分析
元,同期税收收人总额为30866 亿元, 全国税务系统的干部
经济运行质量也就是 GDP 的质量,即GDP 的内部结
构。GDP 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劳动力报酬、折旧、生 产税和企业盈余。 增值税是对除生产税之外的其他三个部分 征税。 企业所得税是单独对 GDP 里面的企业盈余再征税。
只有当G 中 DP 新增价值部分和企业盈余部分所占比 重较大
工作量较小, 政府征税的 成本相对较低。 对纳税人而言, 在 四、产业结构对税收行政效率的影响 单一税制模式下,由于其所要缴纳的税收种类少, 用于纳税 方面的时间、精力和财力、物力就少, 税制遵从成本也就不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各产业部门的 会太高。这些都有利于税收行政效率的提高。在市场经济体 构成及其相互关系。由于国民 经济各产业部门 对税收的贡献 制下, 税收一方面要继续为国家筹集财政资金, 另一方面还 率不同, 所以税源状况也会因为产业结构的不同而不同。以 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宏观调控职能。 为了使税收能够更加灵 2003 年为例,我国三次产业 GDP 的比重构成为: 一产业 活、 有效地实现对经济的调控, 就必须首先使税收渗透到经 14. 58% , 二产业52. 26% , 三产业33. 16%。而同期各产业 济运行机制当中, 使各经济主体更多地参与到税收征收管理 部所提供的税收收人占全部税收收人的比 重构成却为: 一产 的过程当中。因此,国家必须建立起一套包括流转税、所得 业0. 02% , 二产业 59. 25% ,三产业40. 73% 。由此可见, 税、 财产税、 行为税等各类税收, 纳税主体涵盖 所有经济成 我国税收收人主要来源于第二、三产业, 第一产业所提供的 员、 涵盖所有经济行为的复合税制体系。在复合税制模式 税收收人很少, 尤其是在目 前农业税己完全取消, 农产品收 下,国家课征的税收种类较多, 政府税收征管的工作量大, 购和加工的 增值税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 农业 GDP 所提 对税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比 较高, 税收的征收成本也相对较 供的税收收人几乎趋于零。所以,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第一产 高。同样的道理, 纳税人要缴纳多种税收, 就必须熟悉各个 业所占 重越大, 的比 税收行政效率相对较低; 第二、 三产业 税种的法律法规和具体的 征管规定, 这就会增加 其用于纳税 所占 重越高, 的比 税收行政效率相对较高。 下表的资料足以 方面的 时间、 精力和财力、物力, 使税制遵从成本相对较 说明这一点。所以, 提高第二、三产业占GD 的比重是一 P 高, 税收行政效率下降。 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的主要表现, 也是提高 该国或该地区税收行政效率的根本思路。 三、财税体制因素对税收行政效率的影响

成都市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成都市税收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R =0. 446 l, F=2 8. 6 2 93 5 l 2 5, DW =2. 5 3 5 l 0 8
【 章摘要】 文 在 前 人 对 中 国税 收 收 入影 响 因素
定 关 系进行 协 整
理论和 实证 分析 的基础上 ,对成都地
区的 国 民 收 入 对 税 收 收 入 的影 响 进 行 时 问 序 列 分 析 。 此 外 通过 逐 步 回 归 模
型 研 究 除 国 民收 入 以 外 的 其他 经 济 变
可 以看 出 xF的 加入 使得 模型 的拟 合效果 变差 ,在 下面 的模 型 中 ,为 了使 L OG(R) 一 1 . 5 7 +1 5 6 9 S = 1 0 6 5 .O 6 LOG 模型 的拟合 效果有一 定保 障 , 暂时将 XF (D ) G P 变量 剔 除。 T ( 2 2 l )( 7 6 ) . 5 7 4.8 0
成都市税收收入
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刘思 靓 胡 小毅 西 南财 经大 学财 政税务 学院 6 O 4 O 1 7
T:( . 2 0 3 ,1 7 5 4 ) ( 一0 9 8 2 ) ( . 8 8 8 ,2.
7 6 4 )( 0 8 3 7 ) 20 0 , . 0 6 6
R2= 0. 4 1 4 7 l F=2 9 6 5 2. 0 41
DW :2. 07045
3 R= 一 1 3 9 8 . 4 0 4 P+ S 1 2 0. +0 0 8 8 GD 0.
6 9 4 ZC 0 0 2 8 W 894 .845
() 3
对 方 程 的 回 归 残 差 e 进 行 平 稳 性 检 t
T=( 一0. 0 8 , 0. 24 8 ) ( 25 7 0) ( 3 3 3 , 1.

财务报告中的税收分析(3篇)

财务报告中的税收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税收分析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负担、税收政策的影响以及税收筹划的效果。

通过对财务报告中的税收分析,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税收状况,为企业的税务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财务报告中的税收分析进行探讨。

二、税收分析的主要内容1. 税收负担分析税收负担分析是税收分析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税负总额分析:通过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税率和税额,分析企业整体税收负担水平。

(2)税负结构分析:分析企业各类税种的税负占比,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3)税负变动分析:分析企业税收负担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税收优惠政策、税收征管政策调整等。

2. 税收政策影响分析税收政策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具有重要影响,税收分析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优惠政策分析:分析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如高新技术企业优惠、出口退税等。

(2)税收征管政策分析:分析税收征管政策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如增值税发票管理、企业所得税申报等。

(3)税收政策变动分析:分析税收政策变动对企业税收负担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3. 税收筹划分析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税收分析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税收筹划策略分析:分析企业采用的税收筹划策略,如税负转移、税基调整等。

(2)税收筹划效果分析:分析税收筹划对企业税收负担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3)税收筹划合规性分析:分析企业税收筹划的合规性,确保企业税收筹划符合相关法律法规。

三、税收分析的方法1. 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将企业税收负担与行业平均水平、历史水平等进行比较,以评估企业税收负担的合理性和变动趋势。

2. 指标分析法指标分析法是运用税收负担率、税负变动率等指标,分析企业税收负担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3. 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是分析影响企业税收负担的各个因素,如税基、税率、税收优惠政策等。

4.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税收案例,深入分析其税收筹划策略、效果和合规性。

税收分析报告pdf

税收分析报告pdf

税收分析报告1. 简介本文将对税收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税收的定义、目的以及影响因素等内容。

通过对税收的全面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税收在经济中的作用和意义。

2. 税收的定义和目的税收是指政府根据法律规定,向纳税人征收的一种经济收入。

税收作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目的:2.1 资源调配税收通过调控货币流通和资源配置,影响经济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通过税收可以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引导和调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

2.2 收入再分配税收可以实现贫富差距的再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通过对高收入者征收较高的税收比例,从而减少贫富差距,实现更加公正的社会分配。

2.3 经济调节税收可以通过调节税率和税基的方式对经济进行调节。

通过降低税率可以刺激经济增长,通过提高税率可以抑制通货膨胀,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

3. 税收的影响因素税收的大小和结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主要介绍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3.1 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税收收入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税收收入会逐渐增加。

因为经济发展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增加纳税人的数量和纳税额。

3.2 政策和法律环境政策和法律环境也是影响税收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税收政策和法律对税收收入有直接的影响。

例如,降低税率可以刺激经济增长,从而提高税收收入。

3.3 社会意识和遵纪守法程度税收收入还受到纳税人的社会意识和遵纪守法程度的影响。

高度的社会意识和遵纪守法程度可以提高纳税人的纳税积极性,从而增加税收收入。

4. 税收的分类和构成税收根据征收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中央税由中央政府征收,地方税由地方政府征收。

税收根据征收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

税收收入主要由直接税和间接税构成。

5. 税收的影响与问题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手段,虽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影响:5.1 减少个人消费高额的税收征收会减少个人可支配收入,从而降低了个人的消费能力。

我国税收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税收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我国税收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税收收入一直保持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们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国家长期实行积极地财政政策,财政支出持续增加,经济快速健康发展,gap 大幅增长以及对外贸易获得巨大发展,进出口总额长期增长的原因引起的。

与此同时,城乡居民储蓄的长期稳定增加却反方向作用于税收。

文章试图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和经济计量分析的方法,建立我国税收收入模型。

通过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得到模型的数学方程。

说明财政支出、gap、进出口总额以及城乡居民储蓄对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政策建议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100-03一、引言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税收收入经历了一个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税收收入总量连年增长,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全国的税收收入只有519.28亿元,到了1985年的时候,也只有2004.25亿元,自2003年突破2万亿关口之后,开始大幅度增长。

到了2008年这个数字就达到了54219.62,比刚改革开放时增加了100多倍,税收收入增长速度惊人。

透析我国税收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概况,我们认识到这是由于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财政支出;经济快速发展,gdp 增长迅猛;坚持大力发展进出口贸易贸易额不断增加。

这些都刺激经济的全方面快速发展,税收收入不断增加,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我国城乡居民长期的高储蓄则从负方向上影响了税收的增长速度。

在我国税收收入增长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前面的许多学者已经做过大量的工作,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不同的分析和阐述,如有的学者认为,税收的快速增长是由许多临时性因素造成的,去掉这些因素,则税收增长和经济增长大体是相适合的;有的学者认为,加强税收征管是实现税收超常增长的主要原因,并阐明了适当减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为税收制度改革应是结构性的减税政策。

税收征管因素影响税收的计算分析

税收征管因素影响税收的计算分析
动 。那 么 可 以认 为 , 产 业 税 收 占分 产 业 名 义GDP 比例 变 分 的
缴、 基层税收虚收等因素。其 中, 税收征管 因素是影响税收增 减 变动 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进行税收负担分析 、税 收计划分 析 、税制设计 以及税务机关税收征管水平评价等工作中都需 要估计税收征管因素对税 收的影响程度。 由于影响税 收增减 变动 的征管因素较为复杂 ,一般通过主观判断来估计税收征 管 因素对税收的影响。本 文根据宏观经济数据 之间的内在联 系, 提供一种计算税收征管因素对税收影响程度 的方法。 为了便于分析 ,假 定进 出口环节 的消费税和增 值税可 以 在计算时予 以扣除 ; GDP 被高估 或低估 是由系统误 差导致 的, 其对全部经济指标都有相同 的影响 ,因而在本 文中不作为影 响 因素考虑 ;欠税清缴和基层税收虚收问题实 际上属于税收 征管的范围。因此 , 在分析 中假设 : 收的增量 只受 ̄ G 水 税 I DP ] 平( 经济总量 )G 质量 ( 、 DP 产业结构 )税 收制度 、 收征管和 、 税 物价水平这五个 因素的影响 。
的连 乘 积 。对 式 ( ) 形 得 到 : 2变
旦 :鱼
Ti O
×鱼
GiV i  ̄ o
× ll - 1l 】 旦
G iPi 1 l  ̄ 0 V
() 3

上式中 : 表示税 收; T G表示 实际GD ( 上年价格指数计 P按 算 )v表示税收 占名 义G P 比重 ; ; D 的 N表示 名义GD ; 表示 PP G 价格平减指数( DP 本期名 义G 与实 际GDP DP 之比 )下标1 ; 、

动只包括税收制度 和税收征管 因素的影响 ,这样 就为分析税 收征管因素对 税收的影 响程度提供了一种计算思路 。 据此 , 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税收的因素分析 一、前言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它来源于经济,但又作用于经济,因为经济的增长能带动税收的增加,而税收又能为政府筹集必要的资金,而且还可以通过改变和调整不同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对经济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研究税收增长的影响因素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从影响中国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出发,实证分析中国税收收入增长的原因。

二、数据的收集与录用 本文选取数据为1985—2011年27年各项税收(Y)、财政支出(X1)、国内生产总值(X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3),如下表: 表1、1985—2011年27年各项税收、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年度 各项税收 财政支出 国内生产总数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985 2,040.79 2,004.25 9,016.04 4,305.00 1986 2,090.73 2,204.91 10,275.18 4,950.00 1987 2,140.36 2,262.18 12,058.62 5,820.00 1988 2,390.47 2,491.21 15,042.82 7,440.00 1989 2,727.40 2,823.78 16,992.32 8,101.40 1990 2,821.86 3,083.59 18,667.82 8,300.10 1991 2,990.17 3,386.62 21,781.50 9,415.60 1992 3,296.91 3,742.20 26,923.48 10,993.70 1993 4,255.30 4,642.30 35,333.92 14,270.40 1994 5,126.88 5,792.62 48,197.86 18,622.90 1995 6,038.04 6,823.72 60,793.73 23,613.80 1996 6,909.82 7,937.55 71,176.59 28,360.20 1997 8,234.04 9,233.56 78,973.03 31,252.90 1998 9,262.80 10,798.18 84,402.28 33,378.10 1999 10,682.58 13,187.67 89,677.05 35,647.90 2000 12,581.51 15,886.50 99,214.55 39,105.70 2001 15,301.38 18,902.58 109,655.17 43,055.40 2002 17,636.45 22,053.15 120,332.69 48,135.90 2003 20,017.31 24,649.95 135,822.76 52,516.30 2004 24,165.68 28,486.89 159,878.34 59,501.00 2005 28,778.54 33,930.28 184,937.37 68,352.60 2006 34,804.35 40,422.73 216,314.43 79,145.20 2007 45,621.97 49,781.35 265,810.31 93,571.60 2008 54,223.79 62,592.66 314,045.43 114,830.10 2009 59,521.59 76,299.93 340,902.81 132,678.40 2010 73,210.79 89,874.16 401,512.80 156,998.40 2011 89,738.39 109,247.79 473,104.05 183,918.60

注: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2011年

三、模型的确定 为分析为被解释变量各项税收(Y)和解释变量财政支出(X1)、国内生产总值(X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3),如图1、图2、图3所示的散点图,如下:

图1、财政支出(X1)与各项税收(Y)的散点图 图2、国内生产总值(X2)与各项税收(Y)的散点图 图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3)与各项税收(Y)的散点图 3.2 模型设定 建立回归模型如下:

iiXXXY3322110 其中,各变量所代表的含义为:iY—各项税收,1X—财政支出,2X—国内

生产总值。3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参数所代表的含义为:0—常数项,

1—财政支出系数,2—国内生产总值系数,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系数,

i—随机干扰项。

四、Eviews软件输出的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1/19/02 Time: 12:18 Sample: 1985 2011 Included observations: 27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850.0015 307.3521 2.765563 0.0110 X1 0.853223 0.048097 17.73971 0.0000 X2 0.175618 0.021275 8.254621 0.0000 X3 -0.481559 0.069779 -6.901185 0.0000 R-squared 0.999304 Mean dependent var 20244.81 Adjusted R-squared 0.999213 S.D. dependent var 24090.56 S.E. of regression 675.6783 Akaike info criterion 16.00526 Sum squared resid 10500446 Schwarz criterion 16.19724 Log likelihood -212.0711 F-statistic 11009.40 Durbin-Watson stat 1.858800 Prob(F-statistic) 0.000000

五.参数估计 由Eviews软件输出的结果可知:

求得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为: 3210.481559-0.1756180.853223850.0015XXXYi

1X——财政支出

2X——国内生产总值

3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六、模型的检验 6.1 经济意义检 所估计的参数 , , ,均大于0小于1 ,符合变量参数中确定的参数范围。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财政支出每增长1%,平均来说税收收入会增加0.853223%;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平均来说税收收入会增加0.175618%;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上涨1%,平均来说税收收入会减少0.481559%。这里与理论分

850.001500.8532231



0.1756182-0.4815593



0.85322310.1756182

-0.4815593

析和经验判断相一致。 6 .2 统计检验 6.2.1 拟合优度检验 由Eviews软件输出的结果可知:

由0.999304R2>0.8, 接近1,回归直线对观测值的拟合程度比较好。即解释变量“财政支出(X1)”、“国内生产总值(X2)”和“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3)”对被解释变量“各项税收(Y)”的绝大部分差异作了解释。

6.2.2 显著性检验 ①F检验 由Eviews软件输出的结果可知:

在5%的显著水平下,查F分布表,得到临界值03.3)23,3(05.0F,可见 ,表明回归方程的总体线性显著成立,即各项税收与财政支出、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线性关系显著,模型通过F检验。 ②t检验 由Eviews软件输出的结果可知:

在05.0时,069.2)23(2t,因为0t 、1t 、2t 、3t 均大于2.069,所以在95%的置信度下拒绝原假设,模型的回归系数均通过t检验。

七、模型的预测 Eviews软件作出的预测区间图

0.9993042R2.7655630t11009.40F3.0311009.40F

17.73971t8.2546212t-6.9011853t 图4 预测区间 八、模型总结与评价 中国税收总额随GDP的增加而增加,二者正相关。这是因为GDP总值作为税收的总源头,对税收总额起着促进作用。在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研究税收总额与GDP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对我国日后的经济走向有着很好的指导作用。特别是税率问题,是大家所关注的重点话题,引起国民激烈的讨论,中国政府可以通过对以往数据的分析决定是否增加还是减少税率。因此,实际应用意义也十分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