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有
财政学简答题论述题

简述题1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1、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因素和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高,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就多,该国的财政收入总额较大,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重也较高。
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同财政收入之间存在着正比例关系。
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加快生产速度,提高生产质量,引起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的增长,从而导致财政收入的增长。
2、价格因素价格总水平与财政收入:价格变动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主要看财政收入增长率与物价上升率的比较(1)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实际下降;(2)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实际未增长;(3)物价上涨率<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名义增长,实际也增长。
3、收入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规模的制约一般说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上起主导作用,并会采取相应的收入分配政策使政府在一定的国民收入中掌握和支配较大的份额,从而有较大的财政收入规模。
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政府活动定位于满足公共需要,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及收入决定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收入分配政策的选择和实施以弥补市场缺陷为主,财政收入规模就相对较小。
2政府介入教育领域的理由其一,教育具有正外部性教育不仅使受教育的人可以从中得到很大的收益,而且整个社会也会因受教育者文化程度的提高而收益。
技术进步之基础;有助于减少犯罪;可减少行政管理成本。
教育具有的诸多正外部性特征,如果全部由私人投资,会使得教育市场的投资不足,这时需要政府介入。
由政府部门办教育事业,有助于使教育产生更多的外在效益,更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其二,教育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从收入分配方面看,如果教育完全由私人部门提供,则市场收入分配不均等会密切关联到教育投资的不均,而不均等的教育则会延续不均等的收入,而较为均等的教育投入则有助于降低收入的不均。
因此,政府提供教育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我国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摘要: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比如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员数,税收体制,科教进步等等。
本文针对国家财政收入影响因素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 E - v i e ws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回归、检验、多重共线性以及自相关分析,建立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了影响财政收入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我国财政收入税收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就业人数一、研究目的要求:财政收入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它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
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大小往往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因此,研究财政收入的增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财政收入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1981年全国财政收入为1175.79亿元,到2008年已经增长到61330.35亿元,增长十分快速。
为了研究影响全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财政收入的增长规律,预测中国财政未来的增长趋势,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影响财政收入水平的因素可能有很多。
例如,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就业、科学教育发展程度、税收体制、固定资产投资等都可能对财政收入有影响。
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财政收入增长的数量关系,需要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一)理论综述近年来,国家财政收入的增长成为我国学术界和政府所关注的问题。
尤其在财政学界展开了一场关于财政收入的讨论。
现将一些观点综述如下:1.政府职能范围是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直接因素。
关于政府职能范围,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西文经济学家,主张对经济实行自由放任,由“看不见的手”通过市场进行自发调节,政府活动被限制在像“守夜人”那样极小的范围内,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收支规模很小。
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国家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1.研究背景财政收入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它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
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大小往往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
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
财政收入的增长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然而,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财政政策到底是什么,如何在保证财政收入的基础上制定出利于中国国民的福利制度,是我们所关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研究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对帮助国家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基础。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财政收入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增长十分快速。
许多学者为了研究影响全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财政收入的增长规律,预测中国财政的增长趋势,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回归模型等进行过多次研究。
影响财政收入水平的因素可能有很多。
例如,税收、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总人口数、税收体制、就业、科学教育发展程度等都可能对财政收入有影响。
现针对税收收入、国内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农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总人口数等因素对我国财政收入做简单分析。
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理论2.1设置指标变量回归分析模型主要是揭示事物间相关变量的数量关系。
首先要根据所研究问题的目的设置因变量y,然后再选取与y有统计关系的一些变量作为自变量。
2.2收集、整理统计数据回归模型的建立是基于回归变量的样本统计数据。
当确定好回归模型的变量之后,就要对这些变量收集、整理统计数据。
数据的收集是建立经济问题回归模型的重要一环,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样本数据的质量如何,对回归模型的水平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2.3建立模型的数学形式当收集到所设置的变量的数据,就要确定适当的数学形式来描述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
绘制变量y i与x i(i=1,2,3,…,n)的样本散点图是选择数学模型形式的重要一环。
分析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

分析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财政收入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从而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财政收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1989年的2664.9亿元到2008年的61330.35亿元,20年平均每年增长了16.98%。
为了研究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财政收入的增长规律,预测中国财政收入未来的增长趋势,我们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
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财政支出、居民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年底就业人数。
一、模型的建立本模型主要反映的是财政收入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
在这里,我们选择“财政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选择“财政支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底就业人数”、“进出口总额”为模型的解释变量。
从《中国统计年鉴》中收集到以下数据。
年份财政收入(亿元)财政支出(亿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年底就业人员数(万人)进出口总额(亿元)1989 2664.90 2823.78 1260.70 601.50 7074.20 55329 1116.00 1990 2937.10 3083.59 1510.20 686.30 7250.30 64749 5560.10 1991 3149.48 3386.62 1700.60 708.60 8245.70 65491 7225.80 1992 3483.37 3742.20 2026.60 784.00 9704.80 66152 9119.60 1993 4348.95 4642.30 2577.40 921.60 12462.10 66808 11271.00 1994 5218.10 5792.62 3496.20 1221.00 16264.70 67455 20381.90 1995 6242.20 6823.72 4283.00 1577.70 20620.00 68065 23499.90 1996 7407.99 7937.55 4838.90 1926.10 24774.10 68950 24133.80 1997 8651.14 9233.56 5160.30 2090.1 27298.90 69820 26967.20 1998 9875.95 10798.18 5425.10 2162.00 29152.50 70637 26849.70 1999 11444.08 13187.67 5854.02 2210.30 31134.70 71394 29896.20 2000 13395.23 15886.50 6280.00 2253.40 34152.60 72085 39273.20 2001 16386.04 18902.58 6859.60 2366.40 37595.20 73025 42183.60 2002 18903.64 22053.15 7702.80 2475.60 42027.10 73740 51378.202003 21715.25 24649.95 8472.20 2622.20 45842.00 74432 70483.50 2004 26396.47 28486.89 9421.60 2936.40 59501.00 75200 95539.10 2005 31649.29 33930.28 10493.00 3254.90 67176.60 75825 116921.80 2006 38760.20 40422.73 11759.50 3587.00 76410.00 76400 140971.45 2007 51321.78 49781.35 13785.80 4140.40 89210.00 76990 166740.19 2008 61330.35 62592.66 15780.76 4760.62 108488.00 77480 179921.47设定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μ二、参数估计将上述数据输入Eviews 软件中进行参数估计,得到以下结果: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14/10 Time: 13:12 Sample: 1989 2008 Included observations: 20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5128.266 6249.727 0.820558 0.4267 X1 1.177815 0.163365 7.209705 0.0000 X2 -2.438244 1.040729 -2.342824 0.0357 X3 7.059414 2.826045 2.497984 0.0267 X4 -0.263680 0.184393 -1.429990 0.1763 X5 -0.082663 0.104103 -0.794049 0.4414 X60.1218670.0370993.2849480.0059 R-squared0.998280 Mean dependent var 17264.08 Adjusted R-squared 0.997487 S.D. dependent var 16847.80 S.E. of regression 844.645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6.58493 Sum squared resid 9274545. Schwarz criterion 16.93344 Log likelihood -158.8493 F-statistic 1257.743 Durbin-Watson stat1.576982 Prob(F-statistic)0.000000由表中的数据可得模型估计的结果为:1234565128.266 1.177815 2.4382447.0594140.263680.0826630.121867XX X X X X Y ∧=+-+--+ (6249.727) (0.163365) (1.040729) (2.826045) (0.184393) (0.104103) (0.037099) t= (0.820558) (7.209705) (-2.342824) (2.497984) (-1.429990) (-0.794049) (3.284948)20.998280R=20.997487R= F=1257.743 df=13 三、模型检验1. 经济意义检验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的财政支出每增长1亿元,财政收入增长1.177815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当年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元,财政收入减少2.438244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每增长1元,财政收入增长7.059414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增长1亿元,财政收入减少0.263680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年底就业人数每增加一万人,财政收入减少0.082663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进出口总额每增加1亿元,财政收入增长0.121867亿元。
基于EViews对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基于EViews对我国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概述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财政收入作为衡量国家经济实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利用EViews软件,对中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以期揭示各因素与财政收入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具体来说,本文首先对财政收入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明确财政收入的内涵和构成。
结合国内外关于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梳理出影响中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税收政策、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等。
接着,本文利用EViews软件,选取合适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本文将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等方法,确保数据的平稳性和模型的有效性。
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将对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还可以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财政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结论也可以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财政收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财政收入作为政府开展各项经济活动的重要支撑,其稳定性、可持续性和合理性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深入了解和分析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各种因素,揭示其内在规律,对于优化财政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旨在利用EViews软件对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EViews作为一款功能强大的计量经济学软件,能够有效地处理时间序列数据,并通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来分析各因素对财政收入的贡献度和影响程度。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财政收入背后的复杂机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讲义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

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讲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初级经济师考试科目是:《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
中华会计网校整理了初级经济师考试预习辅导资料,供大家参考,希望有助于考生备考。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财政目标之一。
(一)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可以分为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
相对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有关经济指标的比率,通常用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该指标综合反映政府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程度,反映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和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程度。
还经常用的一个指标是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该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和反映中央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宏观调控的能力。
(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掌握)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收入占国内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越大。
2.生产技术水平——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
3.经济结构4.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因素5.价格因素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二是现行财政收入制度。
(三)财政收入规模的确定1.效率和公平的标准效率标准,就是要考虑既定的财政收入规模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公平标准,就是在确定财政收入规模时,要公平地分配财政税收负担。
2.“两个比重”的衡量标准我国通常用两个比重来间接地反映效率与公平的兼顾程度。
“两个比重”就是指全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
三、政府债务收入(一)政府债务收入的涵义和特征掌握政府债务收入的涵义:政府以债务人身份,依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
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国家公债,简称国债;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地方公债,简称地方债。
由于我国不允许地方发行债务,因此我国的公债一般是指中央政府的债务。
浅析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浅析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引言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以及财政收入与GDP的相对增长速度应该有一个标准,使得经济发展超额负担最小、效率最高,这也是各国财政收入的目标。
但实际上,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政府职能定位、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以及统计标准的各不相同,该标准难以统一,只能在考虑多方因素的情况下对财政收入增长的影响加以综合考量。
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影响中国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分析中央财政收入对税收收入的依赖程度,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建立对未来中国财政收入的增长趋势加以预测。
二、模型假设1.变量选择税收收入:税收收入是指国家根据其政治权力向纳税人强制征收的收入,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形式。
税收收入包括工商税、农业税和关税,还包括从1985 年开始征收的国有企业所得税和集体企业所得税。
能源消费总量是指一定时期内由国家或地区用于生产、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之和,它从总量上反映了国家或地区能源消耗水平、构成与增长速度。
预算外资金收入,是财政部门按有关规定从财政专户调拨给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以及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予上缴预算外资金的财政专户,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
2.建立模型3.模型检验通过Eviews软件对模型进行最小二乘法全回归分析,有结果如图:多重共线性的检验方程在修正后的R-squared值较高,体现了变量对因变量有很好的拟合程度,但应当注意到C,lnX1与X2三者的t值均偏低,检验未通过,因此怀疑变量之间存在多重共线的问题。
检测自变量lnY,lnX1,X2,lnX3之间的相关系数,判断多重共线性的可能如图:观察易得:各个解释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比较高,进一步怀疑其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可能,应当进一步加以修正。
异相关White检验根据估计结果,得到White检验的结果如下:nR2=,由White检验知,在置信度为下,计算得临界值为> nR2=,表明模型没有异方差干扰。
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一财政收入概述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抽泣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财政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
它既是政府的集中性分配活动,又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二财政收入规模分析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执行初步统计数为68477亿元,比上年增加7147亿元,增长11.7%。
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5896亿元,同比增加3216亿元,增长9.8%;地方本级收入32581亿元,同比增加3931亿元,增长13.7%。
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505亿元。
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9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8%;非税收入8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
主要收入项目:国内增值税增长2.7%,国内消费税增长85.3%(剔除成品油税费改革和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的增收因素后增长7%左右),营业税增长18.2%,企业所得税增长3.2%,个人所得税增长6.1%,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长4.6%,关税下降16.2%,证券交易印花税下降47.9%,车辆购置税增长17.5%。
另外,出口退税6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相应减少财政收入。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规模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水平(见表一),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财政快速增长是中央和地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以后中央财政收入增速从总体来讲是快于地方的(见表二)。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财政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而不断增长的,年平均增速:“六五”时期为11.6%,“七五”时期为7.9%,“八五”时期为16.3%,“九五”时期为18.7%,“十五”时期为18.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份
财政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建筑业总产 社会消费品 受灾面积 人口数目
零售总额
(亿元)
(亿元)
(亿元) 值(亿元) (亿元) (十万公顷) (百万人)
obs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理论背景
我们从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来分析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从国民经济部门结构看,财 政收入又表现为来自各经济部门的收入。财政收入的部门构成就是在财政收入中,由来自国 民经济各部门的收入所占的不同比例来表现财政收入来源的结构,它体现国民经济各部门与 财政收入的关系。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和服务业等部门。 其中工业和农业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最大。
Y=β0+β1X1+β2X2+β3X3+β4X4+β5X5+β6X6+μ
解释变量有 6 个,β 0 为常数项,μ 为随机误差项,描述变量外的因素对模型的干扰。
数据的来源与分析
1. 样本数据的来源: (1)财政收入 1980、1985、1989—2002 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282 页;2003 年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 年)第 269 页。 (2)工业总产值 1980、1985、1989—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460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0 年)第 414 页。 (3)农业总产值 1980、1985、1989—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416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0 年)第 335 页。 (4)建筑业总产值 1980、1985、1989、1990、1992—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527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 计年鉴》(2000 年)第 469 页。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980—1989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0 年)第 627 页; 1993—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618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 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 年)第 594 页。
Y 1159.93 1175.79 1212.33 1366.95 1642.86 2004.82 2122.01 2199.35 2357.24 2664.9 2937.1 3149.48 3483.37 4348.95 5218.1 6242.2
X1 5154 5400 5811 6460 7617 9716 11194 13813 18225 22017 23924 26625 34599 48402 70176 91894
1211.21 1223.89 1276.27 1236.26 1284.53 1247.61 1257.86 1292.27
为了与以往数据可比,我们对以货币量计量的数据做了调整,调整结果如下:
财政收入 工业总产 农业总产 建筑业总产 社会消费品 商品零售 工业品出 农产品收
X6 987.05 1000.72 1015.9 1030.08 1043.57 1058.51 1075.07 1093 1110.26 1127.04 1143.33 1158.23 1171.71 1185.17 1198.5 1267.43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6)受灾面积 1980、1985、1989—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445 页; 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1990 年) 第 389 页(由于单位问题将数据扩大十倍)。 (7)年底人口数 1980、1985、1989—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97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0 年)第 89 页。 (8)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1980、1985、1989—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 第 331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 (1998 年)第 317 页。并将数据化成以 1980 年为基期的定基指数。 (9)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 1980—1997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1998 年)第 302 页; 1998、1999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0 年)第 290 页。并将数据化成以 1980 年为 基期的定基指数。 (10)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1985、1989—2002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3 年)第 331 页;2003 年数据出自《中国统计年鉴》(2004 年);其余年份数据由《中国统计年鉴》(1998 年)第 317 页。并将数据化成以 1980 年为基期的定基指数。 2. 数据的调整: (1)由于年鉴中的货币形式数据均以当年价格计算。因此,统计模型中的财政收入、建筑 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均运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加以调整;而工业总产值及农业总产 值分别运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及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加以调整。 (2)关于物价指数的选取,由于在查找资料时数据有限,不能运用理想的物价指数来调整, 因此只能运用最接近指数来调整。但是,这样做对模型的影响不会很大,从而保证参数的估 计不会失真。样本数据如下表:
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因素主要有 (1)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的影响最大,其系数估计值为 1 左右,这说明财政 收入增长率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率之间呈 1 对 1 的关系,财政收入超收与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高度相关; (2)财政支出增长率和 GDP 增长率的系数 估计值分别为 0.9 和 0.6 左右,这说明基于财政支出预算安排的财政(税收)收 入计划具有刚性,通常计划本身安排就比 GDP 增长速度要高,实际执行时又会 超额完成,所以财政支出具有很高的收入弹性,甚至超过 GDP 的收入弹性很多; (3)全社会商品零售额变化率的系数估计值为 0.18 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额增长率的影响最差,其系数估计值为 0.06 左右,这说明消费的收入弹性较高, 而投资的收入弹性较低; (4)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 长率的系数估计值分别为 0.15 和 0.40 左右,这说明居民收入越高,消费能力越 强,同时意味着其工作积极性越高,创造出的财富越多,这些因素都能带来财政 收入的更快和持续增长。
X4 1794 2002.5 2181.5 2426.1 2899.2 3801.4 4374 5115 6534.6 7074.2 7250.3 8245.7 9704.8 12462.1 16264.7 20620
X5 445.26 397.9 331.3 347.1 318.9 443.65 471.4 420.9 508.7 469.91 384.74 554.72 513.33 488.29 550.43 546.88
8282.25 9126.48 10061.99 11152.86 12497.6 15361.56 18527.18 23083.87
24774.1 27298.9 29152.5 31134.7 34152.6 37595.2 42027.1 45842
458.21 469.89 521.55 534.29 471.19 501.45 499.81 545.06
第三,从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看,他们也都与财政收入密切相关,如商业部门的收入也是 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商业活动虽然一般不创造价值,但它在实现其职能过程中,参与 商品价值的分配,因此商业活动的经济效益如何、盈利大小都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多少。建 筑业、服务业、旅游业等部门,这些部门在经济运行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们的运 行状况如何必然影响经济总体的状况,进而使财政收入的来源发生变化。因此,协调好国民 经济各部门的关系,广辟财源,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计量经济学》报告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分析
金管 0202 穆兰
前言
本篇报告我们主要是要来研究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之所以研究这一问题, 是因为,财政收入对于国民经济的运行及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首先,财政收入是一个国家各项收入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一个国家财政收入规模大小 往往是衡量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其次,财政收入是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 杠杆。宏观调控的首要问题是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问题,实现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 平衡,包括总量上的平衡和结构上的平衡两个层次的内容。财政收入的杠杆既可通过增收和 减收来发挥总量调控作用,也可通过对不同财政资金缴纳者的财政负担大小的调整,来发挥 结构调整的作用。此外,财政收入分配也是调整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格局,实现社会财富公平 合理分配的主要工具。 在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是税收收入。因此,在税收体制及政策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会 随着经济繁荣而增加,随着经济衰退而下降。
第一,农业与财政收入的关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财政收入的基础。这样说 并不是从农业直接为财政收入提供的数据来分析,而是基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来认识
的,因为农业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它不仅可以提供粮食和生活副食品,保证 再生产对劳动力的需要,而且还为轻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农 业基础越雄厚,轻工业就会得到越快发展;而轻工业的发展不,资金积累水平的提高,为重 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重工业的发展有可使国民经济的各部门获得先进的技术装备,这一 循环链条4 9875.95 11444.08 13395.23 16386.04 18903.64 217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