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政收入影响因素 的统计分析报告.doc

合集下载

浅析GDP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浅析GDP与财政收入的关系

(一)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种
(二)从增强效益入手,推动经济较快发展 以扩大财政收入基础
(三)保障社会公共需求,保持合理的财政 支出结构
(四)降低非税收入比重,逐步将预算外资 金纳入预算管理
(五)加强税收征管,合理确定收入计划和 考核指标
参考文献
[1]帕斯卡尔拜伊,阿莱因穆尼耶,黄语生.增长模式 与工业化的历史[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1997(4)
表2
近年来我国GDP与财政收入变动情况表
GDP
财政收入
税收收入
非税收入
年度
总量(亿 元)
增速(%) 总量(亿元) 增速(%)
总量(亿 元)
增速(%)
总量(亿 元)
增速(%)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曲振涛,丁树彬,王曙光.2002《关于财政收入与国 内生产总值的研究》,《商业研究》第5期
[3]郭庆旺,吕冰洋,张德勇.财政支出与结构与经济 增长[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3,(11): 5-12
[4]李德森,许光建.中国税收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的原 因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12)
17.8 204.16 123.8
18.7 6909.82
14.4 498.17 144.0
16.8 8234.04
19.2 417.10 -16.3
14.2 9262.80
12.5 613.15
47.0
15.9 10682.58
15.3 761.50
24.2
17.0 12581.51

公共预算分析报告

公共预算分析报告

公共预算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公共预算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公共预算作为政府重要的财政管理工具,对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公共预算的分析,可以揭示财政状况、资源分配情况以及政策倾向,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并有助于提升预算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本报告将分析财政收入情况、支出结构、执行情况以及影响预算的因素等内容,为公共预算的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2. 财政收入分析2.1 总体收入情况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去年全年的财政收入总额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

其中,税收收入占比最大,达到了XX%,非税收入占比为XX%。

总体上,财政收入增长态势良好,主要得益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税收制度的改革。

2.2 税收结构分析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对税收结构进行分析十分重要。

去年税收总额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

其中,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是三大主要税种,分别占总税收的XX%、XX%和XX%。

此外,还有资源税、消费税等其他税种对财政收入也有一定的贡献。

2.3 非税收入分析除了税收外,非税收入也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的非税收入总额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

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占比最大,达到了XX%。

此外,还有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等对非税收入的贡献。

3. 支出结构分析3.1 支出总体情况去年的财政支出总额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

从支出结构来看,社会保障和就业是最大的支出项,占总支出的XX%。

其次是教育、科学技术和文化事业,占比为XX%。

此外,还有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环境保护等支出项对总支出有一定的贡献。

3.2 教育支出分析教育支出是财政支出中的重要一环,对于社会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去年的教育支出总额为XXX亿元,同比增长X%。

其中,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支出占比最大,分别达到了XX%和XX%。

此外,还有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等支出项对教育支出有所贡献。

SPSS统计分析报告—基于各省市GDP、财政收入及财政支出数据的 SPSS分析

SPSS统计分析报告—基于各省市GDP、财政收入及财政支出数据的 SPSS分析

论文题目:基于各省市GDP、财政收入及财政支出数据的SPSS分析姓名:学号:班级:内容摘要:本文首先通过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收集了我国大陆31省市2010-2013年GDP、各省常年居住人口数、财政收入、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交通运输支出、医疗卫生支出、教育支出等数据;而后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适当的处理,并选择了SPSS作为工具进行分析。

这其中既有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之间的分布类型检验,又有关于GDP与各省常年居住人口数、财政收入、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交通运输支出、医疗卫生支出、教育支出的相关性分析,以及各省GDP的方差分析。

根据分析的结果对我国GDP水平进行适当的探讨以及给出一些经济发展规划的建议。

1、题目要回答的问题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日趋上升,虽然经历了1997金融风暴和2008金融危机,但是我国经济发展前景一片大好,2011年,我国经济创造奇迹,GDP总量超过日本,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国内生产总值(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究竟处于增长抑或衰退阶段,从这个数字的变化便可以观察到。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现代化步入转型攻坚阶段,要继续坚持经济转型。

同时由于我国自身的一些发展条件限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逐渐放缓,因而对我国GDP水平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由于对GDP的研究是一个非常复杂和庞大的过程,在这里,我们仅对以下几个问题做研究:1、分布类型检验①、正态分布检验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对地区生产总值进行分布特征的检验,检验31个省市区的数据是否服从正态分布。

H0: 31个省市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样本来自于一个正态分布的总体。

H1: 31个省市区的地区生产总值样本并非来自于一个正态分布总体。

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财政收入规模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一财政收入概述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抽泣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财政就是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弥补市场失灵,以国家为主体参与的社会产品分配活动。

它既是政府的集中性分配活动,又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二财政收入规模分析根据财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执行初步统计数为68477亿元,比上年增加7147亿元,增长11.7%。

其中:中央本级收入35896亿元,同比增加3216亿元,增长9.8%;地方本级收入32581亿元,同比增加3931亿元,增长13.7%。

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505亿元。

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9515亿元,比上年增长9.8%;非税收入8962亿元,比上年增长26.1%。

主要收入项目:国内增值税增长2.7%,国内消费税增长85.3%(剔除成品油税费改革和卷烟消费税政策调整的增收因素后增长7%左右),营业税增长18.2%,企业所得税增长3.2%,个人所得税增长6.1%,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增长4.6%,关税下降16.2%,证券交易印花税下降47.9%,车辆购置税增长17.5%。

另外,出口退税64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相应减少财政收入。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规模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水平(见表一),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财政快速增长是中央和地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改革开放以后中央财政收入增速从总体来讲是快于地方的(见表二)。

资料来源:《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我国财政是随着我国经济增长而不断增长的,年平均增速:“六五”时期为11.6%,“七五”时期为7.9%,“八五”时期为16.3%,“九五”时期为18.7%,“十五”时期为18.7%。

统计分析报告的格式写法、注意事项及范文模板

统计分析报告的格式写法、注意事项及范文模板

统计分析报告的格式写法、注意事项及范文模板统计分析报告是统计分析结果的重要表述形式。

它是在统计分析工作的基础上,将分析研究过程中运用的材料,形成的观点、结论,采取的分析方法等用文字报告的形式表述出来,使统计分析结果文字化、条理化,对有关方面具有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

统计分析报告的类型主要有下列几种:统计公报、进度统计分析报告、综合统计分析报告、专题统计分析报告、典型调查报告。

一、格式写法统计分析报告的写法比较灵活,形式不拘一格,但要注意结构的完整性。

统计分析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1.标题统计分析报告的标题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标题形式,标题内容或揭示主题,或表明作者观点,或提问,或概括报告的范围、内容、时间、地点,如“社会发展统计分析报告”“关于××××财政收入偏低的分析”;二是双标题形式,即主、副标题相结合,如“抢占制高点——对××××高新技术发展情况的分析”。

2.正文(1)导语,即统计分析报告的开头部分。

常见的写法有四种:一、开门见山,揭示主题;二、总括全文;三、说明写作目的或动机;四、突出矛盾,制造悬念。

(2)主体。

这是统计分析报告的重点部分。

主体应围绕所要分析的中心问题展开,注意既要用数据说明情况,又要在此基础上展开分析;既要肯定已取得的成绩以总结经验,又要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同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结尾。

这部分内容一般是在正文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意见,制定相应的对策,供阅文者参考。

二、写作注意事项撰写统计分析报告时必须做到有数据、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

统计分析报告的用语必须准确、清楚,尤其是具体数据;同时要简洁、朴实,因为统计分析报告是一种文字和数字相结合的特殊文体,与一般文艺作品、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不同,甚至与一般的应用文也不尽相同。

三、范文模板关于××××年上半年××市物价统计分析报告市政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指示精神,我们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就我市上半年物价形势、下半年价格指数的预测以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今年以来,我市社会零售物价上涨幅度逐月下降,肉蛋菜零售价格的上涨幅度均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猪肉价格、部分蔬菜价格还有所下跌,日用工业消费品价格涨势趋缓,这对稳定人心、稳定大局起了重要作用。

财务预算分析报告范文

财务预算分析报告范文

【导语】关于预算差异分析就是通过⽐较实际执⾏结果与预算⽬标,确定其差异额及其差异原因。

以下是整理的财务预算分析报告范⽂,欢迎阅读!财务预算分析报告范⽂篇⼀ ××公司××××年度财务决算说明书 ××××年度,我公司⽣产经营和财务状况好于上年。

由于产品销售收⼊和利润增长幅度较⼤,成本费⽤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企业经济效益已呈现由低转⾼的势头。

现对本年财务决算情况和有关内容说明如下: ⼀、⽣产经营和主要财务指标的实现情况 ××××年,由于我公司在完成技术改造的基础上,⽣产出新型的××产品等,⼯业总产值达到××万元,⽐上年(××万元)增长××%;产品销售收⼊达××万元,⽐上年(××万元)增加××%;实现纯利润××万元,⽐上年(××万元)增加××倍;可⽐产品成本⽐上年降低××%。

⼆、利润指标实现情况 ××××年,我公司利润计划为××万元,实际完成××万元,超过计划××%,销售收⼊利润率达到××%,利润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1.因改型的××产品在国内各地打开销路,销量增加,⽐上年增利××万元。

2.范⽂写作在我公司技术改造和产品改型之后,物耗减少,从⽽使成本降低××万元。

3.外协加⼯部件⼀律改为⾃⾏加⼯,增利×万元。

4.营业外收⼊增加×万元。

以上4项共⽐上年增利××万元。

财政收入分析报告

财政收入分析报告

财政收入分析报告前言本报告旨在对我国近年来的财政收入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财政收入是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财政状况和经济稳定发展。

通过对财政收入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国家经济发展的脉络和趋势,为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总体概述自20XX年以来,我国的财政收入一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这主要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政政策的调整优化。

下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对我国财政收入的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为财政收入的增加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经济增长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促进了个人、家庭和企业的收入增加。

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基,进而推动了财政收入的增长。

另外,经济增长还会带动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加了消费税的收入。

同时,财政收入的增长也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财税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财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财政收入的规模和结构。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行了一系列财税政策,以促进经济发展和优化财税体制。

这些政策对财政收入产生了积极影响。

首先,减税降费措施的实施减轻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激发了经济主体的活力,提高了市场活力和竞争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并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对税收监管和征收能力的提升也对财政收入的增长做出了贡献。

通过加强税收管理和征收制度改革,可以提高税收征管的效率,减少税收漏税和逃税行为,从而保障了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

财政收入结构变化分析近年来,我国财政收入结构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以20XX年为例,从财政收入的构成来看,主要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其他收入。

税收收入仍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其占比在逐渐下降。

与此同时,非税收入和其他收入的占比在逐渐增加。

这种变化主要受到财税政策的调整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的影响。

随着财税体制的改革和税收政策的调整,非税收入和其他收入逐渐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

财政数据分析报告

财政数据分析报告

财政数据分析报告一、引言财政数据是反映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财政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财政收支的规模、结构和趋势,评估财政政策的效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报告将对具体时间段的财政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揭示其中的特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一)数据来源本次分析所使用的财政数据来源于具体的部门或数据库,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债务等方面的数据。

(二)数据处理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对原始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包括剔除异常值、统一口径、进行季节性调整等。

三、财政收入分析(一)总体规模在具体时间段内,财政收入总额为具体金额,较上一时期增长/下降了百分比。

从增长趋势来看,呈现出具体的趋势,如稳步增长、波动下降等。

(二)收入结构1、税收收入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达到百分比。

其中,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为具体金额,占税收收入的百分比。

2、非税收入非税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总额为具体金额,占财政收入的百分比。

(三)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1、经济增长经济的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

在具体时间段内,经济增长率为百分比,与财政收入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

2、税收政策税收政策的调整对财政收入产生了重要影响。

例如,具体的税收政策变化导致了税收收入的增加/减少。

3、产业结构不同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不同。

在本时间段内,具体产业的发展较为迅速,对财政收入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财政支出分析(一)总体规模财政支出总额为具体金额,较上一时期增长/下降了百分比。

支出规模的变化反映了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投入力度。

(二)支出结构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为具体金额,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主要用于保障政府机关的正常运转。

2、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支出教育支出为具体金额,医疗支出为具体金额,社会保障支出为具体金额,分别占财政支出的百分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报告14经济统计1班陈秋昱陈翔强毛翔宇2016年4月13日目录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因素的统计分析 (3)一、引言 (3)二、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 (3)2.1变量的选择 (3)2.2数据说明 (3)三、模型建立 (4)3.1模型数据 (4)3.2相关分析 (6)3.3模型建立 (7)四、模型检验 (7)五、个别数据的折线图分析 (9)5.1从业人数与国家财政收入间关系 (9)5.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于财政收入间关系 (9)5.3财政收入占GDP的时间变化 (10)六、从模型中得到的结果 (10)6.1财政收入对GDP的依存度 (10)6.2财政收入对能源消费总量的依存度 (10)6.3财政收入对实际利用外资的依存度 (11)6.4财政收入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依存度 (11)七、结论 (11)影响我国财政收入因素的统计分析摘要:影响一国财政收入的因素有很多,如税收收入,三大产业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本文选取GDP、能源消费总量、从业人员总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总额、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9个指标,建立了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模型,分析了影响财政收入主要因素及其影响程度。

一、引言财政作为最为重要的政府活动,是政府职能的具体体现,能够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并能够调节资源配置。

因此,财政收入的变化情况关系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税收,国有资产经营收益,政府性基金收益等。

同时,一个国家财政收入的规模还要受到经济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我们以财政收入为因变量,GDP、能源消费总量、从业人员总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等9 个经济指标为自变量,利用R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建立财政收入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影响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为何。

二、财政收入影响因素的分析2.1变量的选择研究影响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离不开基本经济指标,许多文献资料中都把税收、GDP这两个指标列为影响财政收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而本文通过对较多指标的综合分析,企图在众多而复杂的指标当中寻找财政收入比较重要的决定因素。

2.2数据说明1、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其职能、实施公共政策和提供公共物品与服务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资金的总和。

财政收入表现为政府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个财政年度)所取得的货币收入。

财政收入是衡量一国政府财力的重要指标,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范围和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财政收入的充裕状况。

2、GDP: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是指一个国家(国界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 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

3、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总量是一定时期内全国或某地区用于生产、生活所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之和。

是反映全国或全地区能源消费水平、构成与增长速度的总量指标。

34、从业人员总数:人口中参加经济活动的人口数。

不包括从事家务劳动人口、就学人口、长期患病不能工作人口、年老或退休人口等。

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Total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是以货币表现的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活动的工作量,它是反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速度、比例关系和使用方向的综合性指标。

6、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是指我国在和外商签订合同后,实际到达的外资款项。

只有实际利用外资才能真正体现我国的外资利用水平。

7、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指某一时点城乡居民存入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储蓄金额,包括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和农民个人储蓄存款,不包括居民的手存现金和工矿企业、部队、机关、团体等单位存款。

8、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指一定时期内(月、年)平均每人占有和享受的物质生活资料和服务的数量。

它是一个国家整个经济活动成果的最终体现,也是反映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

9、消费品零售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其他行业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

其中,对居民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金额;对社会集团的消费品零售额,是指售给机关、社会团体、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居委会或村委会等,公款购买的用作非生产、非经营使用与公共消费的商品金额。

1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

它是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

三、模型建立3.1模型数据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区间为1979~2014。

时间财政收入GDP 能源消费总量从业人员总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实际利用外资总额1979 1146.38 4038.2 58588 41024 849.36 31.14 1980 1159.93 4517.8 60257 42361 910.9 31.14 1981 1175.79 4860.3 59447 43725 961 31.14 1982 1212.33 5301.8 62067 45295 1230.4 31.14 1983 1366.95 5957.4 66040 46436 1430.1 19.81 1984 1642.86 7206.7 70904 48197 1832.9 27.05 1985 2004.82 8986.1 7668 49873 2543.2 46.47 1986 2122.01 10201.4 80850 51282 3120.6 72.58 1987 2199.35 11954.5 86632 52783 3791.7 84.52 1988 2357.24 14922.3 92997 54334 4753.8 102.26 1989 2664.9 16917.8 96934 55329 4410.4 100.591990 2937.1 18598.4 98703 63909 4517 102.89 1991 3149.48 21662.5 103783 64799 5594.5 115.54 1992 3483.37 26651.9 109170 65554 8080.1 192.02 1993 4348.95 34560.5 115993 66373 13072.3 389.6 1994 5218.1 46670 122737 67199 17042.1 432.13 1995 6242.2 57494.9 131176 67947 20019.3 481.33 1996 7407.99 66850.5 138948 68850 22913.5 548.04 1997 8651.14 73142.7 138173 69600 24914.1 644.08 1998 9875.95 76967.1 132214 69957 28406.2 585.57 1999 11444.08 80422.8 122000 70586 29854.7 526.59 2000 13395 99215 146964 72085 32917.7 593.56 2001 16386 109655 155547 72797 37213.4 496.72 2002 18903 120332 169577 73280 43499.6 550.11 2003 21715 135822 197083 73736 55566.6 561.40 2004 26396 159878 230281 74264 70477.4 640.72 2005 31649 184937 261369 74647 88773.6 638.05 2006 38760 216314 286467 74978 109998.2 670.76 2007 51321 265810 311442 75321 137323.9 783.39 2008 61330 314045 320611 75564 172828.4 952.53 2009 68518 340902 336126 75828 224598.8 918.04 2010 83102 401512 360648 76105 251683.8 1088.21 2011 103874 473104 387043 76420 311485.1 1176.98 2012 117253 519470 402138 76704 374694.7 1132.94 2013 129209 568845 416913 76977 446294.1 1187.21 2014 140370 636463 426000 77253 512020.7 1197.05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81 197 1800 102399.5 236 2140 108.1523.7 249 2350 110.7675.4 266 2570 112.8892.5 289 2849.4 114.51214.7 327 3376.4 117.71622.6 437 4305 128.12238.5 452 4950 135.83081.4 550 5820 145.73822.2 693 7440 172.75196.4 762 8101.4 203.47119.8 803 8300.1 207.79241.6 896 9415.6 213.711759.4 1070 10993.7 225.215203.5 1331 12462.1 254.9521518.8 1746 16264.7 310.229662.3 2236 20620 356.138520.8 2641 24774.1 377.846279.8 2834 27298.9 380.853407.5 2972 29152.5 370.959621.8 3143 31134.7 359.864332.38 3632 39105.7 43473762.43 3887 43055.4 43786910.65 4144 48135.9 433.5103617.7 4475 52516.3 438.7119555.4 5032 59501 455.8141051 5573 68352.6 464161587.3 6263 79145.2 471172534.2 7355 93571.6 493.6217885.4 8349 114830.1 522.7260771.7 9098 132678.4 519303302.5 9968 156998.4 536.1343635.9 10522 183918.6 565399551 12272 210307 579.7447601.6 13220 242842.8 594.8485261.3 14491 271896.1 606.73.2相关分析Y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X9Y 1.0000 0.9953 0.9441 0.6188 0.9947 0.8812 0.9957 0.9752 0.9971 0.8000X1 0.9953 1.0000 0.9669 0.6809 0.9855 0.9182 0.9986 0.9916 0.9975 0.8514X2 0.9441 0.9669 1.0000 0.7832 0.9185 0.9471 0.9606 0.9815 0.9507 0.9145X3 0.6188 0.6809 0.7832 1.0000 0.5859 0.8671 0.6676 0.7531 0.6567 0.9379X4 0.9947 0.9855 0.9185 0.5859 1.0000 0.8553 0.9885 0.9600 0.9937 0.7685X5 0.8812 0.9182 0.9471 0.8671 0.8553 1.0000 0.9089 0.9518 0.9004 0.9708X6 0.9957 0.9986 0.9606 0.6676 0.9885 0.9089 1.0000 0.9890 0.9985 0.8412X7 0.9752 0.9916 0.9815 0.7531 0.9600 0.9518 0.9890 1.0000 0.9842 0.9068X8 0.9971 0.9975 0.9507 0.6567 0.9937 0.9004 0.9985 0.9842 1.0000 0.8300X9 0.8000 0.8514 0.9145 0.9379 0.7685 0.9708 0.8412 0.9068 0.8300 1.0000从相关分析结果可以看到财政收入(Y)与国内生产总值(X1)、能源消费总量(X2)、从业人员总数(X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X4)、实际利用外资总额(X5)、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总额(X6)、居民人均消费水平(X7)、消费品零售总额(X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9)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3、0.9441、0.6188、0.9947、0.8812、0.9957、0.9752、0.9971、0.8000,关系都非常密切,财政收入与消费品零售总额之间的关系最密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