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合集下载

《渔歌子》赏析

《渔歌子》赏析

《渔歌子》赏析
渔歌子
作者:张志和年代:唐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 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

附:诗人张志和介绍:约730—810,唐代诗人。

本名龟龄,字子同,
金华(今属浙江)人。

唐肃宗时待诏翰林。

后因事被贬,绝意仕进,隐居江湖间。

字号玄真子,又自称烟波掉叟。

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

渔歌子翻译

渔歌子翻译

渔歌子翻译《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渔歌子》翻译以供大家学习。

《渔歌子》原文: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翻译: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渔歌子》赏析一: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夫,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此词吟成后,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嵯峨天皇的《渔歌子》五首及其臣僚的奉和之作七首,即以此词为蓝本改制而成。

又,旧注都以西塞山在湖州,恐非是。

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其地都不在湖州。

当依陆游《入蜀记》所说,西塞山即鄂州的道士矶:“矶一名西塞山,即玄真子《渔父辞》所谓‘西塞山前白鹭风’者。

张志和《渔歌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张志和《渔歌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张志和《渔歌子》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悠然自得地垂钓,就算下了雨也不回家。

注释:渔歌子:词牌名。

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西塞山:在浙江湖州。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箬(ruò)笠:竹叶或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不须:不一定要。

赏析:此词选自《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张子和,字子同,早年出仕,唐肃宗时因事贬官归隐乡里,浪迹江湖,寄情山水,自谓“烟波钓徒”。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八月,大书法家颜真卿出任湖州刺史,张志和驾舟访谒,次年三月,颜真卿与名士时贤饮宴,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肥美,席上诗酒唱和,张志和首唱,唱的便是《渔歌子》五首。

曾一度散佚,幸有李德裕《玄真子渔歌记》保存,流传至今。

此词是五首中的一首,其余四首被此首所掩,流传不广。

在盛、中唐时代,词还处在发展初期,形式上与诗相异不大。

此词乍看很似七言绝句,唯一的不同,只是第三句分成二个三字句。

然而,诗词已分界,词是配合曲调来演唱的,且有特定的曲子调名,此词的曲子名就是“渔歌子”,今存唐《教坊记》记载有此调名。

后来曲子失传,调名就成了词的词牌,此处“渔歌子”就是此词的词牌。

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西南。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文】: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

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

苏轼有《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徐俯有《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

”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②西塞山:在今xxxx西面。

③xx: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④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⑤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翻译】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

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

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阅读训练及答案】1.全诗呈现出“___”、“___”、“___”、“___”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2.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___的生活情趣。

3.诗歌在呈现鲜明的山光水色时,转化着视角,先描写远的___的,再描写近的,___的。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解析

《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解析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解析《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作品,全文如下: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的意思是: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乐而忘返。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在的渔翁形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词中色彩鲜明,动静结合,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这首词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渔翁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 自然景色的描绘:词中描绘了西塞山前白鹭飞翔、桃花盛开、水流清澈、鳜鱼肥美等自然景色,营造出了一个宁静美好的环境,让人感受到渔翁生活的惬意。

- 渔翁形象的刻画:“青箬笠,绿蓑衣”描写了渔翁的衣着,展示了他的朴实和自在。

而“斜风细雨不须归”则表现了渔翁在风雨中仍悠然垂钓,不急于回家的闲适心态。

- 活动的描写:词中提到渔翁在钓鱼,这是一种悠闲的活动,表现了他对生活的享受和对自由的追求。

这些方面相互结合,共同营造出了渔翁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渔歌子》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渔歌子》的意思及全文赏析

《渔歌子》的意思及全文赏析《渔歌子》的意思及全文赏析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渔歌子》的意思及全文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作者】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

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画,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唐朝肃宗时待诏翰林。

后因事贬官,赦还,不复仕进,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叟。

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

渔歌子,词调名,又名渔父歌。

本为唐朝教坊曲。

分单双调两种,单调27字,五句,四平韵;双调50字,仄声。

张志和《渔歌子》共有五首,全是单调。

【释词】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

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不须:不需要.【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

分单调、双调二体。

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

双调,五十字,仄韵。

《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

作者写了五首《渔歌子》,这是第一首。

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

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

“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②西塞山:即道士矶,在湖北大冶县长江边。

③鳜(音贵)鱼:俗称“花鱼”、“桂鱼”。

④箬笠:用竹篾编成的斗笠。

【意思】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

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的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渔歌子张志和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渔歌子张志和 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渔歌子张志和张志和《渔歌子》原诗、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

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

苏轼有《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徐俯有《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

”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④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⑤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翻译】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

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

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渔歌子张志和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渔歌子张志和【阅读训练及答案】1.全诗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古诗《 渔歌子》翻译及读后感

古诗《 渔歌子》翻译及读后感

古诗《渔歌子》【唐】张志和翻译及读后感
《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作品之一,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翻译、读后感:
原文《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翻译:
西塞山前,白鹭翩翩飞翔,桃花在流水中摇曳,鳜鱼在水中肥美。

身穿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无需归去。

读后感:
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

作者通过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等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

青箬笠、绿蓑衣则增添了一份朴素和清新的氛围。

诗中透露着一种恬淡之美,仿佛置身于山水间,感受着自然的宠爱。

诗人通过描述身着青箬笠、绿蓑衣的形象,似乎将自己融入了大自然之中,与风雨共舞,与山水共存。

整首诗简短而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唤起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斜风细雨中的“不须归”更显得一种豁达和释然,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沉醉,亦或是对俗世纷扰的超脱。

总的来说,这首《渔歌子》通过朴素的诗意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给人一种清新、淡泊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①此词不仅一时唱和者甚众,而且还流播海外,为东邻日本的汉诗作者开启了填词门径。

张氏《渔歌子》词共五首,分咏西塞山、钓台、松江、雪溪、青草湖,泛言江湖渔钓之乐。

苏轼有《浣溪沙》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徐俯有《鹧鸪天》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朝廷若觅元真子,晴在长江理钓丝。

”①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②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③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④鳜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⑤箬笠:竹叶或竹蔑做的斗笠。

⑥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翻译】西塞山前有白鹭在飞,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更是肥美。

江中的小舟中,有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中垂钓。

而他久久不愿离去,是因为这里的美景太吸引人了。

【赏析】: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

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

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

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

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

“斜风”指微风。

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阅读训练及答案】 1.全诗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色彩,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2.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父______的生活情趣。

3.诗歌在呈现鲜明的山光水色时,转化着视角,先描写远的______的,再描写近的,_____的。

4.《渔歌子》的体裁不是诗,而是词。

5.这首词前三句写景,时间在_____季,地点是在_____。

作者写景时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如鹭的颜色是________,桃花的颜色________。

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_____和________,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6.词的最后一句写人,生动地表现了渔夫______的生活情趣。

7.把诗歌改写成一篇120字左右的散文。

8.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白红青绿)2.(悠闲自在) 3.(高、低) 4.词 5.春西塞山前白红青绿 6.悠闲自在 7.要注意这些景和物:从容自适的渔父、江南二月的桃花、春江流水、迷蒙的烟雨、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等等。

8.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