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4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考试是中国高考中重要的科目之一,涉及到地理学科的各个方面。
以下是关于2024年高考地理科目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大气层结构与功能:大气的成分、结构、各层的特点和功能,如对地球的保温、阻挡宇宙射线等。
2. 气候与气候类型:气候要素及其影响,如温度、湿度、降水、气压等;气候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等。
3.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水循环过程、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4. 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土地资源的分类、特点和利用;土地利用方式的分类和影响因素。
5. 岩石和地貌:地壳构造、岩石类型、地貌类型及其形成。
6.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生物资源的分类、分布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评价与调控。
7. 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构造理论:大陆漂移学说的基本内容、证据和意义;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人口迁移:人口变化与规律、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等;人口迁移的原因、类型和影响。
2. 城市化与城市规划: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规模与结构、城市规划的原则和内容。
3. 工业化与工业区域:工业化的过程、工业区域的特点和区域分布。
4. 交通发展与交通网络:交通运输的发展过程、交通网络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5. 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要素、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影响。
6. 城市与农村的差异与联系:城乡发展差异、城市与农村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7.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和影响。
三、地理方法与技巧知识点:1. 地图的绘制与使用:地图的分类、地图元素和地图投影的选择和使用。
2. 地理统计与图表分析:统计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图表的绘制和分析。
3. 实地考察与调查:地理实地考察的重要性、实地调查的方法和过程。
4. 借助现代技术的地理研究:卫星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5. 地理问题的解决与评价: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地理现象的评价和应对。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考地理知识点归纳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影响-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四季变换与昼夜更替的原因- 地球运动对气候和地理现象的影响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种类与用途- 比例尺、地图符号和注记- 地图的阅读和解读3. 空间定位与地理坐标- 经纬度系统- 地理坐标的确定方法- 空间定位技术的应用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组成与大气层结构-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系统2. 水文循环与海洋地理- 水文循环的过程与意义- 河流、湖泊的特征与分类- 海洋的形成、分布和海洋资源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壳结构与板块构造- 内外地质作用及其影响- 地貌类型与地貌演化4. 生物地理与生态系统- 生物分布的规律与生态因素 -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生物多样性与保护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迁移与人口问题 -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体系- 城市问题与城市规划2. 农业地理与粮食安全- 农业类型与农业布局- 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 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3. 工业地理与区域发展-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 工业发展与区域经济- 产业转型与区域创新4. 交通运输与物流- 交通运输方式与网络-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物流系统与现代物流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与GIS- 遥感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础知识- 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中的应用2. 环境监测与评估- 环境监测技术与方法- 环境评估的步骤与内容-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五、地理实践与案例分析1. 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实验与实地考察- 地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地理问题的探究与解决2. 地理案例分析- 国内外地理案例的收集- 案例的分析方法与步骤- 案例教学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概要性的归纳,实际的高考地理复习应结合具体的教材和考试大纲进行深入学习和练习。
此外,考生还应关注最新的地理事件和现象,以增强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新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

新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新高考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地理这门科目,本文将对新高考地理的必备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考生全面了解并掌握相关内容。
一、自然地理知识点1. 大地构造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分地球内部和地球外部。
板块构造理论:指出地球表面由多个不断变动的板块组成,板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地震与火山活动:地震是地壳中产生的震动,火山是地壳向外喷出岩浆、烟气等物质。
2. 气候与气象气候要素:温度、降水量、湿度、风向、气压等。
常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草原气候、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
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引发的问题,如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等。
3. 水文地理水循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间不断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蓄水、径流等。
水资源与水污染: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利用与保护,以及水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4. 土壤与植被土壤类型与特点:包括砂土、壤土、黏土等不同类型的土壤,以及它们的特点与分布。
植被类型与生态系统:世界上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以及植被对环境的影响。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1. 人口与城市人口数量与分布:世界人口总量、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的特点与不均衡性。
城市化与城市发展:城市化过程、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 经济地理经济活动类型与分布:农业、工业、服务业等经济活动的类型与分布情况。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原因。
3. 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利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现象及其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展示。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手段进行地表信息获取与应用。
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与挑战:包括气候变化、生态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地理知识的应用1. 地理实践能力实地考察与实验: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增强对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新高考高考地理知识点

新高考高考地理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知识点新高考高考地理考试涵盖了世界自然地理和中国自然地理两个方面的知识点。
下面将就这两个方面的知识点进行介绍。
世界自然地理知识点1. 地球的结构与地球运动:介绍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构造理论和地球的运动原理。
2. 地球的大气圈:了解地球的大气层结构、气候带和气候变化等内容。
3. 地球的水圈:掌握水资源的分布、水循环和洋流等自然现象。
4. 地球的陆地和人口:学习各大洲的地理特点、人口分布和人居环境等。
中国自然地理知识点1. 中国的自然条件: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条件,如地形、气候、水文等。
2. 中国的自然资源: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种类、分布和利用情况。
3. 中国的农业和农作物分布:介绍中国的农业区划和主要农作物的分布情况。
4. 中国的工业布局和能源:掌握中国的工业布局特点和主要能源资源。
二、人文地理知识点除了自然地理知识点外,新高考高考地理考试还会涉及到一些人文地理知识点。
下面将就几个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点进行介绍。
1. 城市与城市体系:学习全球城市化进程、城市体系的结构和特点等。
2. 人口与城市化:了解全球人口分布、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等人口地理现象。
3. 区域发展与全球化:掌握全球经济地理的基本特点和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影响。
4. 旅游地理:熟悉重要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情况。
5. 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了解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三、地理实践能力除了理论知识外,新高考地理考试还会考察考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地图阅读与地理实地观察两方面。
1. 地理实践能力之地图阅读:考生需要能够掌握地图阅读的基本技能,如读图、理解地图符号和图例、判断地理位置等。
2. 地理实践能力之地理实地观察:考生会接受一些地理实地观察的测试,需要通过观察并回答问题来考查其地理实地观察能力。
总结:新高考地理考试涵盖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方面的知识点,考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并具备地理实践能力。
[高中地理-高考知识点口诀]高中地理高考必考知识点
![[高中地理-高考知识点口诀]高中地理高考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00f7d6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7.png)
[高中地理-高考知识点口诀]高中地理高考必考知识点
1.中国地理概况:北洋南湿长江
北京、洋山、南京、湿地、长江
2.陆地及其分布:亚洲非洲美洲区
亚洲、非洲、美洲是最大的陆地区
3.中国地形:西高东低西纵东横
西部高原,东部低,西北-东南纵向,西南-东北横向
4.中国地缘:亚欧非台
亚欧非台,台湾在中国一边
5.中国气候:蒙华西东
蒙古高原,华北平原,西南高原,东南沿海
6.世界人口:世亚印中
世界人口,亚洲印度中国最多
7.世界贸易:东美欧
世界贸易,东亚美洲欧洲最强势
8.中国人口:密西东多
中国人口,密度最高西部东部多
9.世界农业:欧印美中
世界农业,欧洲最发达,印度美洲中国最多
10.世界城市:东太巴
世界城市,东京太原巴黎
11.中国城市:京沪穗港
中国城市,北京上海广州香港
12.中国河流:长黄淮湖
中国河流,长江黄河淮河湖泊
13.中国山脉:长秦重喜
中国山脉,长白山秦岭重庆喜马拉雅
14.世界山脉:喜安阿阿
世界山脉,喜马拉雅安地岳
15.世界河流:尼长亚亚
世界河流
16.世界地震:太洋日欧印
世界地震,太平洋环日本,欧洲印度不安定
17.世界火山:阿智马太印
世界火山,阿尔卑斯、智利、马鲁帝、太平洋、印度尼西亚18.中国地震:四川安东
中国地震,四川盆地和东南沿海
19.中国火山:长白云南
中国火山,长白山和云南滇池
20.中国湖泊:洱巴鄱洪居
中国湖泊,洱海巴音朝鲁、鄱阳湖、洪泽湖、居庸关
以上是高中地理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口诀,希望对你准备高中地理高考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考地理18种大题必背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区域的含义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

高考地理知识点大全1. 自然地理知识点1.1 大地构造和板块理论•大地构造学的基本概念•地壳的组成和结构•板块运动的原因和表现形式•规模较大的地震的发生原因和地震带的分布特点•火山的分类和分布规律•地震和火山活动与板块构造的关系1.2 地球的外围圈层•大气圈的组成和结构•平流层和温度层的特点•水圈和水文循环的基本过程•潮汐的形成原因和类型•生物圈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3 地球的内部圈层•高温圈层的结构和特点•地壳的厚度和性质•地幔的结构和特点•地核的构成和作用2. 人文地理知识点2.1 地理的基本概念•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理解和运用地理学的基本方法•地理信息技术在地理学研究中的应用2.2 城市和乡村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和问题•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的战略布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农村发展的问题2.3 城市化与工业化•工业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工业和城市布局的关系•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路径3. 旅游地理知识点3.1 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旅游资源的分类和特点•旅游开发的意义和原则•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旅游规划和旅游项目策划的要点3.2 旅游区规划和管理•旅游区规划的目标和要求•旅游区的游客流量管理和景区保护•旅游区的宣传推广和品牌打造3.3 旅游与可持续发展•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措施•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的发展趋势•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4. 经济地理知识点4.1 经济发展的基本知识•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和特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计算和意义•城乡经济发展差距的原因和影响4.2 区域发展的差异性•区域的划分和特征•区域差异的原因和表现•区域发展决策的策略和手段4.3 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原则和运行机制•经济全球化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以上是高考地理知识点的大致分类和内容概述,希望能对你的复习和备考提供帮助。
祝你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考地理备考重点知识点整理

高考地理备考重点知识点整理地理作为高考科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考生来说是一个必须要重点关注和备考的部分。
下面是地理高考备考的重点知识点整理,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球运动-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 地球的倾斜和季节变化2. 大气- 大气的组成和结构- 大气的循环和气候变化- 大气层的温度和压强分布3. 水文- 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水循环和水文地貌- 水资源与环境保护4. 岩石与地壳- 岩石的类型和成因- 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 地壳的构造和地形地貌5. 生物地理- 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的数量和分布- 人口迁移和人口问题- 城市化和城市规划2. 农业与农村- 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区位- 农业发展和农产品流通- 农村经济和农村问题3. 工业与能源- 工业化进程和工业布局- 能源资源和能源利用- 工业发展和环境问题4. 交通与通信- 交通运输方式和交通网络- 信息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 交通规划和资源优化5. 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差异- 区域规划与区域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三、地理工具与技术1. 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图的类型和制图要素- 地图的使用和解读-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和发展2. 遥感与卫星导航- 遥感技术和遥感图像解译- 卫星导航系统和位置服务- 遥感与卫星导航在地理学中的应用3. 统计与地图分析- 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 地理信息分析和空间模型- 统计与地图分析在地理学中的应用以上是高考地理备考的重点知识点整理,不同学校和教材可能会有一些差异,请考生根据自己所学的教材和课程要求进行备考。
除了掌握知识点,还要进行练习和归纳总结,对于各个知识点都要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希望大家都能在地理科目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城市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 组成 区位 特点
中心商务区 CBD 大商场、公司、大银行(例上海外滩和浦东陆家嘴)
一般位于市中心 ①
建筑密集,高楼林立②交通便捷,通信发达③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④内部存在明显分区
商业区 商业街、百货商店、金融中心 ①市中心(无 CBD )② CBD 外侧③街道两侧 ①交
通便捷,多层大厦②人口密度、流量大③人口昼夜差异大④土地利用最集约
人口增长的转变从死亡率下降开始, 出生率的下降使迅速增长的势头得以遏制, 最后实现零
增长。
3、近代人口增长模式及特点 模式 特点 分布 举例 利 弊
高低高模式 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 高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 工业化初期人口再生产模式
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肯尼亚 (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 (人口年轻化,物质资料需
向
(按收入) 低级住宅区: 面积小, 拥挤, 与低地、 工业区联系, 拥挤在内城和工业区附近 发
展
2、形成原因
(1 )历史因素 功能延续:东京江户高级住宅区(武士住宅的延续)
功能改变:北京故宫,原为行政中心,现为文化游览区
(2 )经济因素(最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经济地租高低的主要因素
距市中心远近
通达性高低
建筑间距 由南向北扩大;服饰;交通;民歌。
2、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市中的建筑
建筑空间布局 美国:中心摩天大楼,外围建筑高度逐渐下降,立体化发展,现代城市布局
欧洲:市中心为广场、教堂,中心及四周建筑物高度差别小,高层建筑一般在城市外围,体 现了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
建筑结构 围墙 中国:保守,建筑外一般有围墙
理
改革开放后: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人口流动频繁,规模加大
迁移原因:推拉效应 迁出地不利条件(推力),迁入地
(拉力)有利条件
4、原因 经济原因(主要因素):例如,三峡移民(开发性移民)
政治因素:政治迫害(乌干达)、战争(巴以战争)、国家有组织移民(移民戍边)
社会文化:宗教迫害(印巴分治)、民族歧视(印第安人)、文化传统(中国叶落归根)
求量大,资源短缺,环境、就业、住房压力大)
三低模式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 英国、日本、德国(负增长)、
新加坡、中国 (克服了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 (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
力不足,养老费用增加,年轻人负担重)
过渡模式 过渡 接近或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中国家
土耳其、阿根廷
④低级中心地服务功能小,数目多 ⑤高级中心地是低级中心地面积的 3 倍
⑥假设状态,现实不存在,但可以指导商业网点和城市布局
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 服务功能越强。 但不能说:城市规模大小与城市服务功能大小成正
比(桂林等旅游城市,某一方面功能很强,其服务区域可达全国)
第二节 城市化
一、 城市化 三个内涵: 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农村地域向城市地域转化、
场
会 交通 交通发达,速度提高
因 保鲜技术
素 一般运输距离越远,单位运费越低
集约化程度越高,成本越低,农作物生产越可以远离市场
政策:政府补贴,提供技术支持等
农业生产技术
在自然和社会因素中, 自然因素相对稳定, 社会经济条件多变, 所以要更多地考虑社会经济
因素。
[主导因素 ] ①以色列无土蔬菜栽培(技术)②江南丘陵茶树(土壤)③城郊乳牛、花卉(市
(3 )社会因素:主要影响住宅区的分化
社会地位:高级、低级住宅区
生活方式:美国纽约唐人街、山东村
宗教信仰:济南回民小区
(4 )行政因素:行政规划,例北京方庄住宅小区
3、一般的,城市规模越大,地域结构的分化越明显。
中心地 ①高级中心位于正六边形中心,六个低一级中心地分布在六个角上(服务范围为正
六边形) 理论 ②嵌套包围 ③同级服务范围相互独立,不重叠
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人口迁移流向 欧洲: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洲:迁入变为迁出
北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洋洲:一直是迁入
亚洲、非洲:一直是迁出
国内人口迁移:历史上 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
2 个阶段 清以前:由黄河流域迁往珠江、长江流域,原因是战争 清— 新中国:闯关东、走西口,原因是经济
建国后—改革开放前:响应国家号召,开发新疆等,迁移少,原因是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
酸碱性 耐酸性(中国南方):茶树、马尾松、杜鹃花
耐碱性(中国北方):柏树、碱蓬、柽柳
地形 平原,易于发展种植业,利于实现农业水利化、机械化,三江平原机械化水平最高
山地,发展畜牧业和林业(不易发展种植业,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水源:河西走廊粮棉生产、南疆棉花生产、河套平原(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 社 市场(决定性作用,决定类型、规模):自然条件决定能种什么,到底种什么取决于市
迁移(发达国家新趋势)
3、特点
国际人口迁移: ①新大陆发现前:迁移集中在旧大陆,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
②新大陆发现后:跨洲迁移,从旧大陆亚洲、欧洲、非洲迁往新大陆南、北美洲、大洋洲
③二战后(现代),外籍工人(劳务输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达向不发达地区迁移 国际难民(包括环境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②地域开放程度:正相关(日本、荷兰、比利时利用别国资源)
③本国自然资源:正相关
④生活质量、消费水平:负相关
⑤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
特点:相对性。世界 60 亿,中国 7-10 亿。
第二章 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的空间结构
〔探索〕英国终年盛行西风 工业区一般布局在东部
河流自西向东流 西部环境好,为高级住宅区,东部为低级住宅区
[探索 ]中国与欧洲人口增长的比较:出生率:中国>欧洲,死亡率:欧洲>中国(原因,欧
洲人口老龄化),欧洲后期出现负增长
4、中国人口变化模式( 9 页案例研究):六个阶段 人口加速增长阶段( 1949-1957 年):原因,建国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人口负增长 (1957-1961 年 ):三年自然灾害
(环境人口容量)②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资源决定
木桶效应)、经
济等
阳光、空气对环境承载力没有限定。目前,用粮食生产(土地)来估算承载力应用最广泛
③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世界 100 亿,中国 16 亿。
合理人口容量定义: 养好 的最大人口数,更有意义,合适、 “发展 ”角度
影响因素 ①自然环境:正相关(现实人口间接地反映合理人口容量的大小)
中海式农业 现代农业(发达国家):种植园、现代谷物农业、现代混合农业、乳畜业、市场园艺、大牧
场放牧业
(美国农业地带) (在城市郊区)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美国、中国海南岛橡胶园 荷兰,鲜花王国
2、按生产对象: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
3、按投入多少 粗放农业:投入少,靠扩大土地面积增产
集约(密集)农业(劳动力密集型、资金和技术密集型):投入多,靠提高单产增产
城市文明向农村
地区扩散
主要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数目增加
最主要标志: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判断两个城市城市化水平,计算城市人口比重即可
二、 世界城市化进程
当今世界城市化两大突出特点 城市化进程加快
大城市化趋势明显(发展中国家更突出)
世界大城市化趋势一个突出表现为: 形成了城市群 ( 37 页图 2-2-4 ,大体了解城市群分布在
1、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跨越行政区域界线),改变定居地的行为 人口移动(空间上位置改变)包括:①人口流动:暂时离开常住地,例旅游、出差②人口迁
移
[思考 ]①出国旅游属国际人口流动 ②我国大学生赴美国攻读硕士学位属国际人口迁移
2、分类: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 按迁移方向分为: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当前)和城市向农村
什么地方)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早 晚
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比重) 高 低
城市人口 少 多
现代发展速度 慢 快
与经济关系 相适应(与工业化相伴成长) 不适应(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
现代新动向 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城市化为主,大城市过度膨胀
原因:市中心 “产业空心化 ”,经济萧条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一单元
人口增长 自然增长: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人口增长率高则出生人口多( ×)
机械增长:人口迁移
1、 世界人口增长特点
总趋势:持续增长
特点:阶段性 工业革命以前:缓慢增长
工业革命以后:增长加速,二战后:快速增长 对人口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
2、人口增长的五个阶段和金字塔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差异、环境恶化(爱尔兰水灾移民)
5、其他 家庭、婚姻:男女婚嫁、两地分居
性别、年龄:男性比女性易迁移,年轻人比儿童、老人易迁移
〔思考〕美国老年人迁往阳光地带原因:良好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较低的生活费用
第三节 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
环境承载力 ①定义:养活的最大人口数, “生存 ”角度
距工业区远,交通便利,通信发达,自然环境好
郊区 卫星城、农业区、住宅 城市外围 为城市服务
〔思考〕①占有空间最大的是住宅区
②最主要的三种是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
③城市功能区没有明显界线,某一功能区内也有其他功能用地,只是以某一种功能为主。
④住宅区分类 高级住宅区: 面积大, 独立庭院, 位于城市边缘, 多与高坡、 文化区相联系 背
原因:郊区环境质量好、乡镇配套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城市环境质量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