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农药残留分析样品制备11
样品制备

第三章样品制备样品制备(sample preparation)是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重要部分,它一般包括从样品中提取残留农药、浓缩提取液和去除提取液中干扰性杂质的分离净化等步骤,是将检测样品处理成适合测定的检测溶液的过程。
其目的是使样品经处理后更适合农药残留分析仪器测定的要求,以提高分析的速度、效率、准确度、灵敏度和精密度。
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种类多,其化学组成复杂,要使分析仪器能检测到痕量的残留农药,必须对样品进行细致的提取、浓缩和净化处理。
样品制备在农药残留分析中不仅最费时、费力、经济花费大,其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方法的检测限和分析结果的准确性,而且还影响分析仪器的工作寿命。
在提取过程中要求尽量完全地将痕量的残留农药从样品中提取出来,同时又尽量少地提取出干扰性杂质;净化则要求在充分降低干扰分析的杂质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的损失。
很多情况下,当检测样品中农药残留量很低难以检出时,常常通过增大样品量和浓缩检测溶液体积来满足仪器最低检测限的要求。
3.1 样品制备的原理样品制备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残留农药与样品基质的物理化学特性差异,使其从对检测系统有干扰作用的样品基质中提取分离出来。
化合物的极性和挥发性是指导样品制备最有用的理化特性。
极性主要与化合物的溶解性及两相分配有关,如在进行液液提取(liquid-liquid extraction)、固液提取(solid-liquid extraction)、液固提取(liquid-solid extraction)等操作时就是利用农药的极性这一理化特性。
而挥发性则主要与化合物的气相分布有关,如在进行吹扫捕集提取(purge-and-trap extraction)、顶空提取(headspace extraction)等操作时就是利用农药的挥发特性。
3.1.1 分子的极性和水溶性农药的极性和水溶性(polarity and water solubility)是选择提取和净化条件的重要参考依据,在残留农药的溶剂提取中常采用“相似相溶”原理,就是使用与农药极性相近的溶剂为提取剂,使残留农药在溶剂中达到最大溶解度。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流程(卡片法)

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流程一、前处理(一) 市场抽样:市场蔬菜样品的抽取应从同一货批的不同位置随机取样。
1、包装蔬菜的抽样:对于包装蔬菜(周转箱、纸箱、袋装等),同一货批样品,随机抽样,每件样品的取样量为1公斤。
2、散装蔬菜的抽样:散装蔬菜的抽样应与其总量相适应,每一货批蔬菜至少抽取5个样点。
在蔬菜个体较大情况下(大于2kg/个,样品至少由5个个体组成。
(二)样品的取样、制备和保存1 随机取5-10克样品(叶菜类取叶尖部位,瓜果类连皮带肉取样),放入小烧杯中,用剪刀剪成0.5cm*0.5cm大小,加蒸馏水至刚好将样品浸没。
2 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中震荡3分钟(如没有超声波清洗器可以用玻璃棒搅动,使菜叶与水分充分接触用手振摇1分钟)。
3 第一批最好做9个检样,同时做一个纯净水空白对照。
4 每剪完一个样品,剪刀要洗净后方可处理另一个样品,以免互相污染。
5、样品制备:将抽取的蔬菜样品混合,缩减成两份,一份作为检验样品,一份作为留样。
6、样品保存:样品应尽快检测。
当天不能检测,应保存于4度冷藏室中。
留样应低温冷冻保存。
二、样品测定步骤1 将农药残留速测仪接上电源预热,达到设定温度后即鸣笛提示。
取出速测卡,先将透明膜盖揭去,将速测卡沿中线对折一下,按农药残留速测仪说明书中的要求,将橙色药片向上插入试纸槽中。
2 用滴管吸取少量提取液,滴三滴至药片上,使其形成一个饱满的水珠。
3 加样完毕后,按开始键(START),速测仪自动计时,10分钟反应结束后会发出急促的提示音,此时合上仪器上盖,让橙红色药片与白色药片接触,3分钟显色反应完成后发出和缓的提示音。
结果判定打开速测仪上盖,观察和记录农药速测卡白色药片的颜色变化,蓝色为阴性,表明合格;浅蓝色为弱阳性,有微量农药残留,通常小于1mg/kg;白色为强阳性,表明农药残留大于1mg/kg不合格。
三、检测后处理1 将前处理装置,包括烧杯、滴管、剪刀等清洗干净,以免交叉污染。
2 用纸巾将仪器清洁,包括残留的水珠、菜叶、药片试剂。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样品制备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样品制备农药残留检测仪农药残留检测农药残留检测方法蔬菜农药残留检测方法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农药残留检测报告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茶叶农药残留检测
观察思考 课外阅读 退出本章
第三章 样品制备
本章目录 学习指南 演示文稿 复习自测
1
一 、超临界萃取技术
本节首页 退出本2 章
二 、微波萃取
⑵ 对色素、脂肪、蜡质等杂质有较小的 溶解性。
本节首页 退出本29 章
② 萃取液与提取液
极性较大的杂质,用强极性溶剂溶解。 如极性较大的氯仿、甲醇等溶剂来萃取 石油醚等极性较小的抽提液。
本节首页 退出本30 章
4、沉淀净化法
低温下,脂肪和蜡质形 成结晶。 步骤: 丙酮提取→80℃ →沉淀 →净化
本节首页 退出本36 章
溶剂
丙酮 苯 甲苯 氯仿 正己烷 环己烷 醋酸 乙醇 乙酸乙酯 甲醇 乙醚 水
分子式
C3H6O C6H6 C7H8 CHCl3 C6H14 C6H12 C2H4O2 C2H6O C4H8O2 CH4O C4H10O H2O
常压条件时 沸点 56 80 111 62 69 81 118 79 77 65 35 100
本节首页 退出本33 章
1、注意事项
(1)、农药损失 (2)、样品污染
本节首页 退出本34 章
2、浓缩和富集方法
(1)减压蒸馏:旋转蒸发器
方
(2)气流吹蒸:空气或氮气
法 (3) K-D浓缩器浓缩
(4)真空离心浓缩法
本节首页 退出本35 章
(1)旋转蒸发仪
旋转烧瓶 冷凝器 溶剂接收瓶 真空设备 加热源
氮吹仪的注意事项
① 不能用于燃点低于100 ℃的物质 ② 氮气、氧气纯度高于99% ③ 不能用于酸、碱物质的浓缩 ④ 酸性用碳酸氢钠溶解中和 ⑤ 一天一换水浴的水
农残分析3

常用净化技术
(1)柱层析法:基本原理是将提取液中的农药与 杂质一起通过一根适宜的吸附柱,使他们被 吸附在表面活性的吸附剂上,然后用适当极 性的溶剂来淋洗,农药一般先被淋洗出来, 而脂肪、蜡质和色素等杂质持留在吸附柱上, 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 常用的层析柱有以下几种:弗罗里硅土柱、氧 化铝柱、硅胶柱、 活性炭柱等。 (2)液液分配法:萃取
除了极性和分子大小外,农药的水溶性还受以下外部 因素的影响: 1)温度 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一般温度每上升10度, 溶解度增加一倍,但气体则随温度的上升,溶解度下降. 硫羟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溶解性具有逆温度效应,因 为在较高温度下它以低极性的互变异. 盐析即利用此原理. 3)有机质 溶解的有机质,助溶剂或表面活性剂均会增 加有机物的水溶性. 4)pH 水的pH可显著影响可解离的酸性或碱性农药 的溶解度,甚至对中性农药也有相当影响.
3.2.1 溶剂提取法
是最常用,最经典的有机物提取方法。具有操 作简单、不需要特殊或昂贵仪器设备、适应范 围广等优点。 是根据残留农药与样品组分在不同溶剂中的溶 解性差异, 通过震荡、捣碎或回流等方式, 将分析物从样品基质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方法。 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
选用溶剂要考虑三方面的要求: 一是溶剂的极性:应符合相似相溶原理。 二是溶剂的纯度:一般应用分析纯试剂。 三是溶剂的沸点:溶剂沸点在45~80度为宜。
3.5 样品制备新技术
3.5.1固相微提取(SPME) 3.5.2快速溶剂提取技术(ASE) 3.5.3微波辅助提取法(MAE) 3.5.4超临界流体提取法(SFE) 3.6 样品制备效果的确认 添加回收率: 即在样品中添加已知量的待测农 药的标准物质,经过样品制备后,以添加标准物 质的样品的测定值和空白样品的测定值之差与 添加标准物质的量之比. 回收率=(加标试样测定量/加标量)x100%
农药残留分析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农药残留分析中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摘要:农药在保证和促进农林牧业发展,满足人们对农副产品需求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加强农药残留的检测和控制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针对样品前处理技术进行了探讨。
20 世纪70 年代起,许多农药被禁止使用。
施用的农药进入环境后,不仅只以母体化合物存在,也会产生代谢物,加之环境介质的复杂性,使得对检测手段的要求越来越高。
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是农残分析检测的关键步骤,直接关系着整个分析过程的准确性与精密度。
农药多残留分析时进行样品前处理不仅要求尽可能完全提取其中的待测组分,而且还要求尽可能除去与目标物同时存在的杂质,以减少对检测结果的干扰,避免对色谱柱和检测器等的污染。
在样品前处理方面,索氏提取、振荡提取、液一液分配色谱、柱色谱等技术曾广泛使用。
尽管这些技术设备成本较低,但整个分析过程耗时长、误差较大。
有机溶剂的大量使用,也造成了对环境的污染。
目前,国际上较多使用固相萃取(sPE)、微波提取技术、凝胶层析(GPC)、加速溶剂提取(ASE)、基体分散固相萃取(MsPD)、超临界萃取(SFE)、固相微萃取技术。
我国目前仍主要采用采用传统的溶剂萃取,液液分配,柱层析净化,前处理方法自动化程度低、提取净化的效率不高、速度慢、环境污染严重。
前处理工作正朝省时、省力、低成本、减少溶剂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系统化、规范化、微型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各种在线联用技术可避免样品转移损失,减少各种人为偶然误差。
农药残留检测的前处理主要有以下技术:一、相萃取(SPE)固相萃取是利用固体吸附剂将液体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吸附,使其与样品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或加热解吸附,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化合物的目的。
它建立在传统的液- 液萃取(LLE)基础之上,又克服了液- 液萃取及一般柱层析的缺点,具有有机溶剂用量少、待测组分回收率高、便捷、安全、高效等特点。
二、固相微萃取(SPME)固相微萃取是20 世纪90 年代兴起的一项新颖的样品前处。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与步骤

一、二、首先进行样品液提取。
农药残留检测方法与步骤
检测样品样液提取方法
样品测量制剂添加量
三、取第一小吸液器先向各反应瓶中加入100ul酶。
四、再取另外一个大吸液器先向1号反应瓶中加入2.5ml缓冲液,其余反应瓶各加入对应提取液各2.5ml。
操 作 步 骤
取所要用到数量的反应瓶,从左到右依次顺序为1、2、3、4......。
七、10min后再用第三小吸液器分别吸取100ul底物到各反应瓶对应的比色皿中,再迅速将个反应瓶对应药液倒入比色皿放入主机检测。
八、
检测3min后查看结果,器对照△A值在0.3-0.8之间为正常后方可读取样品抑制率值,抑制率值>50%则产品农残超标,抑制率值<50%其产品合格。
五、再取第二小吸液器向各反应瓶中加入100ul显色剂,搅拌均匀放置10min。
六、静置药液的同时,打开主机预热10min。
农药残留分析

第一章绪论农药残留:由于农药的应用而残存于生物体、农产品和环境中的农药亲体及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杂质、代谢转化产物和反应物等所有衍生物的总称。
农药残留根据使用有机溶剂和常规提取方法能否从基质中提取出来,分为:可提取残留和不可提取残留。
不可提取残留又分为:结合残留和轭合残留结合残留:农药亲体或代谢物与土壤中的腐殖质、植物体的木质素、纤维素通过化学键合或物理结合作用,牢固结合形成的残留物。
轭合残留:农药亲体或代谢物与生物体内耨写内源物质如糖苷、氨基酸、葡萄糖醛酸等在酶的作用下结合形成的极性较强、毒性较低的残留物。
初始残留量:在农药施用结束或暴露停止时发生的农药操了程度。
初始残留量的大小取决于农药施用和暴露量的大小,在此之后任一时间点的农药残留量则取决于初始残留量的降解速度残留半衰期:农药初始残留量至降解一半所需的时间农药残留毒性:因摄入或长时间重复暴露农药残留而对人、畜以及有益生物产生急性中毒或慢性毒害。
最大残留限量:农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法定最大允许量,单位mg/kg。
农药残留分析:应用现代分析技术对残存于各种食品、环境介质中微量、痕量以至超痕量水平的农药进行的定性、定量测定残毒农药类型:除高毒农药外,构成突出残留毒性的农药有以下一些类型:①化学性质稳定,难以生物降解,脂溶性强,容易在生物体富集的农药,有机氯杀虫剂的许多品种都属于这一类②农药亲体或其杂质或代谢物具有三致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农药残留分析复杂的原因:①残留分析需分离和测定的物质在ng、pg、甚至fg水平,一次成功的分析需要有对许多参数的正确理解。
②样品使用农药历史的未知性和样品种类的多样性,造成了分析过程的复杂性。
③农药品种的不断增多,对农药多残留分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技术适应性要求。
农药残留分析可分为两类:单残留方法和多残留方法单残留方法:定量测定样品中一种农药残留的方法多残留方法:在一次分析中能够同时测定样品中一种以上农药残留的方法多残留方法可分为两类:选择性多残留方法多类多残留方法农药残留分析程序: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样品制备、分析测定选择农药残留分析方法时的考虑因素:1、目标农药的理化性质、分析任务的要求、样品的性质及样品来源的用药历史2、单残留或多残留方法3、考虑最大残留限量和方法检测限以及方法总误差4、分析时间和费用5、分析方法的有效性农药残留分析的发展表现了一下突出趋势:1、总体上,农药残留分析继续朝着安全,环保,高效,经济的方向快速发展2、样品处理出现了许多新技术3、在检测方面,多残留分析方法已经成为残留分析实验室的主要方法,4、以酶联免疫技术为代表的快速检测技术受到市场需求的刺激而发展迅速5、农药残留分析法的标准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农药残留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获得可,农药残留分析的技术与结果在国际间的协同化应用已成为可能6、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和现代人们日益强烈的质量和健康意识,农药残留已成为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构成,政府管理机构对农药残留的检测和管理正在形成完善的监控和决策体系第二章农残样品的采集农药残留分析样品按其来源可分为:主观样品、客观样品主观样品:人们为研究农药残留量与各种因素的关系,从设计的试验区内采集的样品。
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

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色谱法是一种常见的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将样品分离为各个成分,并使用特定的色谱柱和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常用的色谱方法包括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常用于分析挥发性或半挥发性农药。
在GC分析中,样品通常需要经过前处理步骤,如萃取、净化和浓缩,以便得到适于GC分析的样品。
萃取方法可以选择固相微量萃取(SPME)、固相萃取(SPE)或液液萃取等。
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基于液相萃取的分析方法,常用于分析极性、非挥发性或热稳定性差的农药。
常见的液相色谱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HPLC)。
液相色谱法的前处理方法包括固相萃取、液液萃取和固相微量萃取等。
质谱法是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分析方法。
质谱法常用于分析极低浓度的农药残留,如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LIBS)、质谱联用(MS/MS)和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
质谱方法可以直接分析样品中的农药,而无需复杂的前处理步骤。
免疫分析法是一种快速、灵敏度高的分析方法,常用于农药残留的筛查。
免疫分析法基于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反应来检测和定量目标分析物。
常见的免疫分析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免疫传感器等。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如生物传感器法、电化学法和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和选择性好等特点。
总之,农药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和免疫分析法等。
根据不同的农药成分和分析目的,可以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来进行农药残留的检测和定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D值越大,存在于非极性溶剂中的农药 越多,越有利于用非极性溶剂向极性溶 剂中提取农药,而KD值越小,则存在于 极性溶剂中农药越多,越有利于用极性 溶剂向非极性溶剂中提取农药。
在农药残留分析样品制备中,我们常应 用分配定律进行农药的提取和分离净化。溶解、吸着或挥发 等方式将样品中的残留农药分离出来的操作 步骤,也常称为提取。 由于残留农药含量甚微(痕量),提取效率的 高低直接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萃取方案的选定主要是根据残留农药的理化特 性来定,但也需要考虑试样类型、样品的组 分(如脂肪、水分含量)、农药在样品中存 在的形式以及最终的测定方法等因素。
全自动索氏提取器(型号:B-111)
自动取样器+溶剂自 动分流器
采用150℃高温加热 (可用水进行抽 提),测定一批样 品的工作时间在2h, 测定时间短,是为 快速测定仪。测定 分为抽提、淋洗及 溶剂回收和烘干四 个步骤在同一台仪 器中进行。
B-811有四种抽提方法:
A、标准索氏抽提法;
B、索氏加热抽提法(快速法)
固液提取常用方法:
⑴. 索氏提取法: 用适当的提取溶剂在索氏提取器(Soxhlet extractor) 中连续回流提取8个小时左右, 获得提取液。这一方法提取彻底,适用于 匀浆法等难于提取样品中残留农药的提取, 或是作为其它提取方法提取效率的参照标 准。 索氏提取法是许多残留农药提取的推荐方 法,在农药残留分析实验室内普遍使用。
固液提取过程中,不同样品类型对溶 剂的选择有很大影响。
对含水量大的样品,应采用与水混溶 的溶剂或混合溶剂提取;
对含脂肪多的样品则用非极性或极性 弱的溶剂提取;
对土壤样品则用含水溶剂或混合溶剂 提取。
目前较多的农药残留分析方法中对动植 物组织、食品等固体样品采用与水混溶 的溶剂(如丙酮、乙腈)提取,这样可 以减少油脂、蜡质等非极性杂质的含量, 同时有些样品提取后经加水稀释可以方 便地用固相提取技术进行净化和浓缩。
商业化固相提取的吸附剂类型
吸附剂类型
分子作用
十八碳烷基(C18) 疏水
辛烷基(C8)
疏水
环已烷基 (CH) 疏水
中性氧化铝
氢键
应用
反相萃取,非极性到中极 性,有机磷,有机氯杀虫 剂等
反相萃取,非极性到中极 性,有机磷,有机氯杀虫 剂等
反相萃取,非极性到中极 性,有机磷,有机氯杀虫 剂等
极性,维生素、抗菌素、 激素等
概述
1.样品制备(sample preparation) 是将检测样品处理成适合测定的检测溶液的过 程,是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重要部分 一般包括步骤:
(1)提取残留农药 (2)浓缩提取液 (3)提取液中干扰性杂质的分离净化
2.样品制备的目的 使样品经处理后更适合农药残留分析仪 器测定的要求,以提高分析的速度、效 率、准确度、灵敏度和精密度 。
固相提取技术是取代“液液提取”的新技 术,具有提取、浓缩、净化同步进行的作 用,目前主要用于水样中分析物的提取, 但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食品中农药残 留分析的样品制备。
这一技术有重复性好、省溶剂、快速、 适用性广、可自动化和用于现场等优 点。在农药残留分析中,尤其是对较 强极性农药(如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的提取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5)超声波提取
超声波提取时将样品和溶剂放于密闭的容 器中,置于具有一定能量的超声波水浴中, 数秒后拿出,再放入、拿出。如此反复几 次就可达到定量提取的目的。每次超声时 间不能太长,避免溶剂过热沸腾,影响回 收率。超声波提取法操作简单,一次可以 同时提取多个样品。其提取时间短、速度 快、提取效率高。超声波提取法主要应用 在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提取。
最常用的反相吸附剂是C18(十八 碳烷基键合硅胶),其粒子大小一 般为40 µm、孔径6~10nm,适 于在pH为2~8范围下中等极性 (Kow=100~1000)残留农药的提 取。
正相吸附剂主要用于提取后样品的净 化处理
2.固相萃取装置
SPE装置由SPE小柱和辅件构成。SPE 小柱由三部分组成,柱管、烧结垫和 填料。SPE辅件一般有真空系统、真 空泵、吹干装置、惰性气源、大容量 采样器和缓冲瓶。
索氏提取器(下图)是 1879年由德 国化学家Franz van Soxhlet设计出, 其主要特点是样品与提取液分离,利 用虹吸管通过回流溶剂浸渍提取,不 会有溶质饱和问题,可达到完全提取 的目的。但一般需时较长,要提取8 h左右或以上。
使用时将样品盛装在滤纸筒中放 入回流提取管内,上部接上冷 凝管,下接圆底烧瓶。溶剂装 在底部圆底烧瓶中,置水浴上 加热。至溶剂沸点后,溶剂蒸 汽从回流提取管的侧管进入冷 凝管,冷凝后滴流在样品上将 残留农药提取出来。待回流溶 剂达到虹吸管高度后,由于虹 吸作用流入底部烧瓶。如此重 复多次,直至残留农药被完全 提取出来。这一方法不适宜于 对热不稳定农药的提取。
1 溶剂提取法
溶剂提取法是根据残留农药与样品组分 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差异,选用对残 留农药溶解度大的溶剂,通过振荡、捣 碎、或回流等适当方式将分析物从样品 基质中提取出来的一种方法。 是最常用、最经典的有机物提取方法, 具有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或昂贵的 仪器设备,适应范围广等优点。
溶剂提取法包括液液提取和固液提取二种主要 方式。
2)正相固相萃取
流动相:非极性、中等极性 固定相:极性。 分析物质:极性、中等极性、非极性
原理
保留取决于分析物的极性官能团 与吸附剂表面的极性官能团之 间的相互作用。 用比样品本身更极性的溶剂洗脱 吸附的分析物质。
3)离子交换固相萃取
适用于带有电荷的化合物(水溶液、有 机溶液)。
原理:静电吸引,化合物上的带电荷基 团与键合硅胶上的带电荷基团之间的 吸引。
样品制备的原理
样品制备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残留农药与样品基质的物 理化学特性差异,使其从对检测系统有干扰作用的样 品基质中提取分离出来。 化合物的极性和挥发性是指导样品制备最有用的理化 特性。 极性主要与化合物的溶解性及两相分配有关,如在进 行液液提取、固液提取、液固提取等操作时就是利用 农药的极性这一理化特性。 挥发性则主要与化合物的气相分布有关,如在进行吹 扫捕集提取、顶空提取等操作时就是利用农药的挥发 特性。
于极性相中的份数为q,则
KD=
[A]非极性相 [A]极性相
= m·p/ v1 = m·q/ v2
p q
由于p值与KD值的变化趋势一致,有相 同的特性,但比KD值更直观地表明了分 配平衡后农药存在于非极性溶剂中的比 例。
例如当p=0.1时,即表示经一次等体 积液液分配将会有10%的农药存在于非 极性溶剂中,而90%的农药存在于极性 溶剂中。
固相萃取盘
3.吸附容量和穿透体积
吸附容量(adsorption capacity)是指 单位重量吸附剂所能吸附有机化合物的 总质量。 吸附容量越大,能吸附残留农药的量就 越大。现在使用的固相吸附剂大都有 500 μg/g以上的吸附容量,有的高达 15~60 mg/g。
D、连续抽提法;
一般索氏抽提法收集的样品需要放入烘箱 内烘干,而B-811在溶剂回收时向索氏抽 提器内充入惰性气体,使加热回收溶剂和 烘干样品同时进行。这样既可以使溶剂彻 底回收,而且又使样品不会氧化损失。抽 提结束即可称重,不必放入烘箱烘干半小 时。 这样使索氏抽提法(国际法)与其他 三种方法在同一台仪器中进行对比校正。
1. 液液提取
液液提取(LLE, liquid-liquid extraction)是
指根据分配定律,用与液体样品(一般是水)不
混溶的溶剂与样品液体接触、分配、平衡,使溶
于样品液体相的化合物转入提取溶剂相的过程。
根果据溶下质(式m,)存当在二于相非的极体性积相相中等的时份(数v1为=vp2,)存,在如
分为:阴离子交换和阳离子交换。
正相吸附剂(如硅胶、弗罗里硅土、中性氧化 铝等)属极性保留,溶剂极性越强,洗脱能 力越强;反相吸附剂(如C18、C8、C2、 CH、PH等)属非极性保留,溶剂极性越强, 洗脱能力越弱。
由于农药残留分析中的固相提取主要是水样, 要使其中的农药被保留而提取出来,就要使 水的洗脱能力最弱,所以要使用反相吸附剂 进行提取。
分配定律
分配定律是一个与极性及溶解性相关的概念, 它是指在一对互不相溶的二相溶剂系统中, 由于物质在非极性相和极性相中的溶解度不 同,当达到平衡时,物质在该二相中的浓度 比在一定条件下为一常数的定律 KD= [A]非极性相/[A]极性相 KD称为分配系数,与溶质及溶剂的性质及平 衡时的温度等条件有关,而与相体积无关。
液液萃取操作步骤
溶剂体积为样品溶液的10% ~30%。
摇晃几次
Gas
打开活塞 放气
激烈振摇 3~ 5min
静置分层
液液提取要求有较大的分配系数。
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阻止酸性或碱性农 药离子化,或通过加盐降低农药的水溶 性,这样可以提高分配系数。
2. 固液提取
固液提取(SLE, solid-liquid extraction)是指通过溶解、扩散作用 使固相物质中的化合物进入溶剂(包括 水)中的过程。它主要用于固体样品 (如土壤、动植物样品)残留农药的提 取。
标准索氏抽提法只有下面的样品收集 烧杯可以加热,索氏加热抽提法不仅 可以加热样品收集烧杯,而且还可以 加热索氏抽提器内浸提的样品;
C、加热抽提法(热浸法)
索氏加热抽提法的加热抽提器内浸提样品 时 溶剂的液面高度是可以控制的,在抽提 过程中溶剂不断被冷凝下来流入索氏抽提 器内。液面达到一定高度时,电磁阀打开 使一定量的溶剂和浸出物流入接收杯中, 阀门关闭溶剂继续冷凝下来流入索氏抽提 器,这样总是保持抽提器内溶剂的量是恒 定的,直到完成抽提;
3.3.2 固相提取法
固相提取法(SPE, solid phase extraction),又叫液固提取法 (liquid-solid extraction),是指液 体样品中的分析物通过吸着作用(吸 附和吸收)被保留在吸着剂(sorbent) 上,然后用一定的溶剂洗脱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