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13课-人教部编版(共21张PPT)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13课-人教部编版(共19张PPT)

(二)字词释义。
①终:终日。暴:迅疾。 ②谑:调戏。浪:放荡。笑敖:放纵取笑。 ③悼:悲伤。 ④霾:下雨杂有尘土。 ⑤惠:顺。 ⑥曀:天阴。 ⑦不日:不到一天。 ⑧言:助词。嚏:打喷嚏。民间有“打喷嚏,有人想”的说 法。 ⑨虺虺:雷声。
五、品诗味 (一)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 是悼。
四、明诗意 (一)文白对读
原句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靁。 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译文
成日里风刮得又大又猛,他看到我冷 笑不已。 那样戏谑取笑,令我心中悲伤不尽。 成日里刮风又扬尘,从前顺心他还肯 来。 如今没有往来,我心中思念不尽。 成日里刮风又天阴,一天又一天天气 阴沉。 躺在床上不能入眠,愿他打喷嚏,知 道我在思念。 天色阴暗,雷声滚滚。 躺在床上难以入眠,愿他终有一天能 把我想念。
三、正诗音
(一)初读《诗经·邶风·终风》,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谑、敖、霾、曀、不日有(yòu)曀、寤 、寐、嚏、虺、靁 (三)标注入声字: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靁。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四)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五)师生拍手齐读。 (六)学生说读后感受。
译文
在那阴雨连绵、整月不晴之时,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浪 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旅无法 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传来老虎的长啸和 猿猴的哀啼。这时登上这座楼来,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 忧心被谗言所陷,惧怕被批评指责的心情。举目望去,一片萧凉, 必将感慨到极点而十分悲伤的了。
一级上册语文课件识字13口耳目人教部编版共19张PPT[可修改版ppt]
![一级上册语文课件识字13口耳目人教部编版共19张PPT[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68b1e878c77da26924c5b03b.png)
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对,这四个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理解课文
想一想文中“松、钟、风、弓”是什么意思吗?
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对,这四个都是表示物体名称的词。
理解课文
想一想文中“如”字是什么意思吗?
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如:就是好像的意思。 现在我们来说一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吧!
读读写写
kǒu
口
ěr
耳
★书写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哦。
读读写写
mù
目
shǒu
手
★书写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哦。
练一练
1、按笔顺在田字格中写字
★书写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哦。
小朋友们,这节课上你们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一点像鸟的眼睛。
鸟 niǎo 小鸟、鸟儿
角字头
上面像兔子的两 只耳朵,中间的口像 兔子的头,下面像兔 子的身体和爪子,一 点像兔子的短尾巴。
兔 tù 兔子、小白兔
看 图 说 话
看课本中的图画,说一说“口、耳、目、手、足”各指的是什么?
说一说,它们各有什么作用,能做哪些事?
我说你做
一、老师说,学生做
二、指名学生到讲台上表演
一人说“口、耳、目、手、足”,另一人伸出你们的小 手指一指相应的部位或者出示一下相应的肢体器官
看图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观察下图,说说两个人物的姿势是怎样的?
站立
坐下
朗读课文
学生看课文,听老师读课文。(师范读,学生跟读)
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理解课文
小朋友们知道下文中红色字词是什么意思吗? 并且说说每个词各有什么特点好吗?
对,这四个都是表示动作的词。
理解课文
想一想文中“松、钟、风、弓”是什么意思吗?
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对,这四个都是表示物体名称的词。
理解课文
想一想文中“如”字是什么意思吗?
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如:就是好像的意思。 现在我们来说一说这两句话的意思吧!
读读写写
kǒu
口
ěr
耳
★书写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哦。
读读写写
mù
目
shǒu
手
★书写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哦。
练一练
1、按笔顺在田字格中写字
★书写时,要注意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哦。
小朋友们,这节课上你们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
一点像鸟的眼睛。
鸟 niǎo 小鸟、鸟儿
角字头
上面像兔子的两 只耳朵,中间的口像 兔子的头,下面像兔 子的身体和爪子,一 点像兔子的短尾巴。
兔 tù 兔子、小白兔
看 图 说 话
看课本中的图画,说一说“口、耳、目、手、足”各指的是什么?
说一说,它们各有什么作用,能做哪些事?
我说你做
一、老师说,学生做
二、指名学生到讲台上表演
一人说“口、耳、目、手、足”,另一人伸出你们的小 手指一指相应的部位或者出示一下相应的肢体器官
看图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观察下图,说说两个人物的姿势是怎样的?
站立
坐下
朗读课文
学生看课文,听老师读课文。(师范读,学生跟读)
站如松,坐如钟。 行如风,卧如弓。
理解课文
小朋友们知道下文中红色字词是什么意思吗? 并且说说每个词各有什么特点好吗?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3课-人教部编版(共25张PPT)

(六)学习第六部分,从“缓揭帘,勿有声”到“入虚室, 如有人” 。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缓揭帘,勿有声; 进出门时,要缓慢地揭开门帘,尽量不发 出响声;
宽转弯,勿触棱。 走路时不要碰着东西的棱角,以免造成不 必要的伤害。
执虚器,如执盈; 手里拿着空的器具,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 器具一样小心;
入虚室,如有人。 走进没人的房间,要像进到有人的房间一 样谨慎行动。
②行走:行如风,挺胸收腹,平视前方,沿直线行走,双臂随 着步伐前后自然摆动,步伐轻盈舒畅。
③坐立:双目平视,上身正直,坐椅子的三分之二,双膝自然 并拢
(2)师生演练揖礼,提醒注意:行礼不能马虎,要怀着恭敬之 心。 男生拜:尚左手 女生拜:尚右手 【链接】《邯郸学步》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四)学习第四部分,从“对饮食”到“最为丑” 。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对饮食,勿拣择, 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不要偏食; 食适可,勿过则。 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过量会有害健康。 年方少,勿饮酒, 年轻的时候,千万不要喝酒。 饮酒醉,最为丑。 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
相符。
2.素解文意。 【点拨】我们戴帽子要特别注意戴得正不正,如果歪 歪斜斜的就会给人轻率的感觉。平时要注意纽扣是否 松掉,松掉了要及时缝补好,不然外出后纽扣掉了会 很失礼。穿在身上的衣服只要整洁大方就行,不贪求 华丽昂贵,符合自己的身份和家庭条件,才不失礼仪。 【拓展】大家互相检查一下同桌的帽子、衣服、鞋袜 的穿戴,看是否符合古人的要求? 【链接】《鉏麑(ní)杀赵盾》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一年级 上册
第3课 内容一 弟子规·谨 内容二 游子吟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2课-人教部编版(共21张PPT) (1)

对方着想,愤恨自然会消除。
2.素解文意。 【链接】《曹植的七步诗》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或饮食”到“如事兄”。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或饮食,或坐走, 不论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时, 长者先,幼者后。 都应长辈优先,后辈在后。 长呼人,即代叫, 听到长辈叫人时,应立即替他去叫, 人不在,己即到。 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应立即来到长者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一年级 上册
第2课 内容一 弟子规·出则弟 内容二 诗经·卫风·木瓜 诗经·周南·螽斯
内容一 弟子规·出则弟
一、温故揭题 (一)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弟子规·入则孝》。 (二)师生合作吟诵《敕勒歌》和《牧童》。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弟子规·出则弟》,老师读一句,学生跟 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勿见(xiàn)能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②《御者改过》 【拓展】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就算长相好看,身材 高大,若不懂礼貌不知谦虚,也只会被人看不起。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诗经·卫风·木瓜 诗经·周南·螽斯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弟子规·出则弟》。
(二)正诗音 1.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标注易读错字音:螽、 诜(shēn)诜兮、薨、 绳(mǐn)绳兮、揖(jí)揖兮
3.标注入声字:
4.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5.师生拍手齐读。 6.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明诗意 1.文白对读。
2.素解文意。 【链接】《曹植的七步诗》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二)学习第二部分,从“或饮食”到“如事兄”。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或饮食,或坐走, 不论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时, 长者先,幼者后。 都应长辈优先,后辈在后。 长呼人,即代叫, 听到长辈叫人时,应立即替他去叫, 人不在,己即到。 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应立即来到长者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一年级 上册
第2课 内容一 弟子规·出则弟 内容二 诗经·卫风·木瓜 诗经·周南·螽斯
内容一 弟子规·出则弟
一、温故揭题 (一)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弟子规·入则孝》。 (二)师生合作吟诵《敕勒歌》和《牧童》。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弟子规·出则弟》,老师读一句,学生跟 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勿见(xiàn)能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②《御者改过》 【拓展】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就算长相好看,身材 高大,若不懂礼貌不知谦虚,也只会被人看不起。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诗经·卫风·木瓜 诗经·周南·螽斯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弟子规·出则弟》。
(二)正诗音 1.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标注易读错字音:螽、 诜(shēn)诜兮、薨、 绳(mǐn)绳兮、揖(jí)揖兮
3.标注入声字:
4.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5.师生拍手齐读。 6.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明诗意 1.文白对读。
一级上册语文课件识字13口耳目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可修改版ppt]
![一级上册语文课件识字13口耳目人教部编版共37张PPT[可修改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699f4ca227d3240c8547efb7.png)
tù
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有一点;
禾hé 苗有穗儿,
mù
比“木”多一撇。
学会生字不骄傲,易错地方要记牢。
第三关: 抢读生字
口 耳 兔羊 鸟目 日 月 火木 禾 竹
加
口 日 目 加
减
-1
+1
Hale Waihona Puke 减木 禾 +1
qǐ xiāng
十月月一日日,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乡下玩。乡下
zhēn měi ya
miáo wān yāo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 件识字13口耳目人 教部编版共37张
PPT
第一关:
请用多种方法认识 生字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 去看看最早的文字吧!
象 形 字
kǒu
口
ěr
耳
mù
目
口 耳目
yáng
羊
niǎo
鸟
tù
兔
羊 鸟兔
rì
日
yuè
月
huǒ
火
rì yuè huǒ
日 月火
mù
木
hé
禾
huǒ
竹
mù hé zhú
木禾 竹
这两个字有什么 不一样呢?
mù
目
mù
木
目(目光) (节目)
木(木马) (树木)
第二关: 请你跟我一起说
跟我学
小鸟小鸟飞, 小兔小兔跳, 羊 羊 小 小 咩咩叫。
yáng
小朋友们表现好,山羊开口咩咩叫。
zhú
熊猫拍手直叫好,吃着竹子满地跑。
niǎo
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
lín chàng gē
真美呀!禾苗乐弯了腰,小鸟在竹林中唱歌,羊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11课-人教部编版(共21张PPT)

4.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5.师生拍手齐读。 6.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明诗意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渭城朝雨浥轻尘,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馆驿青堂瓦舍外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饮一杯美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了。
——萧绎《折杨柳》
(五)背诗句 1.复沓式读诗。 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镂空记忆背诵。
(六)想诗境 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 面。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 什么。
(七)悟诗情 诗人描绘了边塞地区壮阔的景象。即使边塞环境的恶劣勾
(三)明诗意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 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 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 迟迟不来呢, 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2.字词释义。 ①远上:远远向西望去。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2.字词释义。 ①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②浥:润湿。 ③客舍:旅馆。 ④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⑤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自古为赴西北边疆的 要道。 (四)品诗味 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品味】这两句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雨后的渭城,空气清新,道路干净,再加上青青的客 舍和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送别图。
泉水冲激着石头, 泠泠地发出声响; 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 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蝉儿鸣叫绵长不断, 猿猴啼叫连续不绝。 像鸢那样想飞到天上的人,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 平息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治理政务的人, 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 流连忘返。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1 0课-人 教部编 版(共1 8张PPT )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1 0课-人 教部编 版(共1 8张PPT )
内容二
诗经·商颂·玄鸟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诫子书》。
二、解诗题 “商颂”是商朝及周朝时期宋国的诗歌,产生于商朝发源及
建都地、宋国国都商丘;“玄鸟”是黑色的燕子,传说有娀氏 之女简狄吞燕卵而怀孕生契,契建立商朝,所以这首祭祀商朝 祖先的诗歌就用“玄鸟”为题。
三、正诗音 (一)初读《诗经·商颂·玄鸟》,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正域(yǒu)彼四方、方(páng)命厥 后、武王靡不胜(shēng)、龙旂十乘(shèng)、大糦(chì) 是承、四海来假(gé)、景员(yún)维河、百禄是何(hè)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1 0课-人 教部编 版(共1 8张PPT )
四、明诗意 (一)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天命玄鸟,
上天降下玄鸟,
降而生商,
先祖商契得天命而降生,
宅殷土芒芒。
带领族人居住在殷商广阔的土地上。
古帝命武汤,
天帝命武王汤,
正域彼四方。
长有天下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 遍告诸侯,使成汤覆有九州。
性”。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 要有才干必须学习, 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1 0课-人 教部编 版(共1 8张PPT )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1 0课-人 教部编 版(共1 8张PPT )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1 0课-人 教部编 版(共1 8张PPT )
内容二
诗经·商颂·玄鸟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诫子书》。
二、解诗题 “商颂”是商朝及周朝时期宋国的诗歌,产生于商朝发源及
建都地、宋国国都商丘;“玄鸟”是黑色的燕子,传说有娀氏 之女简狄吞燕卵而怀孕生契,契建立商朝,所以这首祭祀商朝 祖先的诗歌就用“玄鸟”为题。
三、正诗音 (一)初读《诗经·商颂·玄鸟》,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正域(yǒu)彼四方、方(páng)命厥 后、武王靡不胜(shēng)、龙旂十乘(shèng)、大糦(chì) 是承、四海来假(gé)、景员(yún)维河、百禄是何(hè)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1 0课-人 教部编 版(共1 8张PPT )
四、明诗意 (一)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天命玄鸟,
上天降下玄鸟,
降而生商,
先祖商契得天命而降生,
宅殷土芒芒。
带领族人居住在殷商广阔的土地上。
古帝命武汤,
天帝命武王汤,
正域彼四方。
长有天下四方。
方命厥后,奄有九有。 遍告诸侯,使成汤覆有九州。
性”。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学习必须静下心来, 要有才干必须学习, 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1 0课-人 教部编 版(共1 8张PPT )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 本第1 0课-人 教部编 版(共1 8张PPT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 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二)学习《闲赏篇·冬》。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冬虽隆寒逼人, 而梅白松青, 装点春色; 又感六花飞絮, 满地琼瑶。 兽炭生红, 蚁酒凝绿;
冬天虽然严寒逼人, 但梅花雪白,松树青青, 在肃杀的冬天里装点出一抹春色; 又有雪花飘飞, 落满大地如同白玉世界。 围着火红的炭火, 喝着泛绿的新酒;
2.字词释义。 ①寄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 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②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③归期:回家的日期。 ④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此处泛指巴蜀一带。 ⑤秋池:秋天的池塘。 ⑥何当:什么时候。 ⑦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一年级 上册
第13课 内容一 闲赏篇·秋 闲赏篇·冬
内容二 嫦娥 夜雨寄北
内容一 闲赏篇·秋 闲赏篇·冬
一、温故揭题 (一)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闲赏篇·春》和《闲赏篇·夏》。 (二)师生合作吟诵《诗经·小雅·鹿鸣》。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闲赏篇·秋》《闲赏篇·冬》,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 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 1.《闲赏篇·秋》:浦、蟾、寰、淋漓、鸾 2.《闲赏篇·冬》:絮、裘、濑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拓展】拓展一 你能把你从文中感受到的秋天用笔画
出来吗?
拓展二 积累描写秋天的诗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四)品诗味 【链接】“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如:
①被逼无奈 ②抛夫独吞 【品味】作者用“烛影深”“长河渐落”和“晓星沉” 烘托了人的孤寂、失眠、神情黯然。 【拓展】讨论:如果可以长生不老,但是只能独自一 人生活,你愿意吗?
(五)背诗句 1.复沓式读诗。 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镂空记忆背诵。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嫦娥 夜雨寄北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闲赏篇·秋》和《闲赏
篇·冬》。
4.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5.师生拍手齐读。 6.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明诗意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什么时候归家,我却无法回答。 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的夜雨绵绵不断,涨满了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何时能够相逢一起剪烛西窗, 却话巴山夜雨时。到那时再告诉你今日夜雨的情形吧。
的嫦娥:
“悔偷灵药否?”
“是否后悔当初偷了灵药?”
原句
译文
安得青鸾一只跨之, 凭虚远游, 直入万顷琉璃中也。
哪里能找到一只神鸟, 骑着它在虚空中远游, 一直到广阔而空明清净的琉璃世 界中去?
2.素解文意。
【品味】萧瑟的风、飘落的叶、南飞的雁、悲 鸣的虫、清朗的云、澄澈的水和孤冷的月,这 些都是秋天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在作者眼中这 一切都是“可爱”“爽然”的,秋天也是及时 行乐的好时节。然后,作者将目光投向高远的 夜空,他和好友月下畅饮,遥想着广寒宫的嫦 娥,流露出作者对秋的热爱和他的归隐之心。
五、本课总结
2.素解文意。 【品味】到了冬季,天地之间一片空冷 寂静,没有生气。本文作者却列举了冬 的种种好处,不管是冬景,还是冬天的 活动,经作者妙笔,顿时活灵活现,充满了趣味和生机。
【拓展】拓展一 在寒冷的冬天,你做过哪些有趣的事
情呢?
拓展二 积累描写冬天的古诗: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原句
译文
令人爽然。
令人神清意爽。
南楼清啸,东篱畅饮, 在南楼上长啸,在东篱边畅饮,
亦幽人行乐时也。
也不失为隐士行乐的时节。
银蟾皎洁,玉露凄清, 明月皎洁,寒露凄清,
四顾人寰,万里一碧。 四下里望去,万里全是碧色。
携一二良朋,
和一两个好友,
斗酒淋漓,
痛快地喝酒,
彩毫纵横,仰问嫦娥: 尽兴地作诗赋文,仰头问月宫里
三、学习《夜雨寄北》 (一)解诗题
此诗大概作于诗人在唐宣宗大中五年(851)至大中九年 (855)离家任职期间,在一个秋雨绵绵的夜里,作者思念妻子 (一说友人),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寄北”是指寄给 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 所以说“寄北”。
(二)正诗音 1.初读《夜雨寄北》,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标注易读错字音:涨(zhǎng)秋池 3.标注入声字:
原句
译文
狐裘貂帽, 银烛留宾; 在尾兔毫, 彩笺觅句: 亦佳事也。 至如骏马猎平原, 孤舟钓浅濑: 豪华寂寞, 各自有致。
穿戴着暖和的狐裘和貂帽, 点着烛火和朋友聊天至深夜; 拿着兔毫做的好笔, 在彩色笺纸上构思新的诗句: 这些都是有趣的事情。 至于像骑着骏马去平原上打猎, 撑着孤舟在浅滩急流处钓鱼: 或者富贵热闹,或者幽静独处, 都各有各的乐趣。
二、学习《嫦娥》 (一)解诗题
这是一首吟咏嫦娥的古诗,“嫦娥”是古代神话中 的月中仙女,传说她的丈夫后羿在王母娘娘处得到了长 生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飞上月宫成为了月中仙女。 (二)正诗音 1.初读《嫦娥》,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标注易读错字词:屏、悔、碧
3.标注入声字:
4.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5.师生拍手齐读。 6.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闲赏篇·秋》。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金风瑟瑟,红叶萧萧, 秋风萧瑟, 红叶飘落,
孤燕排云,
孤雁在云中高飞,
寒虫泣露,良用凄切。 蟋蟀在寒露中悲鸣,实在是凄切。
可爱者:
可爱的却有:
云剑长空,
长空中白云如剑一般划过,
水澄远浦,
远处河浦上水面清澈平静,
一片冷轮,皎皎碧落间,一片皎洁的冷月,挂在碧空里,
(六)想诗境 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 描绘的画面。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李商隐原来也是一位有着政治理想抱负的文人,
但他仕途不顺,加上妻子红颜薄命,很早就离开了他, 导致他形成了感伤忧郁的性格。因此,作者写嫦娥的 孤寂,实际是在写自己孤单忧伤的心境。
(三)明诗意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云母屏风上烛影深重, 银河斜落启明星下沉。 嫦娥悔恨偷吃不死药, 独守着青天夜夜寒心。
2.字词释义。
①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 ②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传说是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的 装饰,相传在月宫上,嫦娥只有烛影和屏风相伴。 ③长河:指银河。 ④晓星:一说是启明星。
(六)想诗境 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 面。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 什么。
(七)悟诗情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的意象在诗
歌第二句和末句重复出现,“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 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嫦娥》和《夜雨寄北》。 (二)有感情地背诵《嫦娥》和《夜雨寄北》。
(四)品诗味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品味】诗人告诉对方自己身居的环境,流露出离别 的痛苦和思念。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品味】这句是作者想象与对方团聚的画面,二人秉 烛夜谈,倾诉巴山夜雨。他用对未来的期盼,缓解此 刻的孤寂和思念。
(五)背诗句 1.复沓式读诗。 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镂空记忆背诵。
——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二)学习《闲赏篇·冬》。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冬虽隆寒逼人, 而梅白松青, 装点春色; 又感六花飞絮, 满地琼瑶。 兽炭生红, 蚁酒凝绿;
冬天虽然严寒逼人, 但梅花雪白,松树青青, 在肃杀的冬天里装点出一抹春色; 又有雪花飘飞, 落满大地如同白玉世界。 围着火红的炭火, 喝着泛绿的新酒;
2.字词释义。 ①寄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 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②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③归期:回家的日期。 ④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此处泛指巴蜀一带。 ⑤秋池:秋天的池塘。 ⑥何当:什么时候。 ⑦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一年级 上册
第13课 内容一 闲赏篇·秋 闲赏篇·冬
内容二 嫦娥 夜雨寄北
内容一 闲赏篇·秋 闲赏篇·冬
一、温故揭题 (一)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闲赏篇·春》和《闲赏篇·夏》。 (二)师生合作吟诵《诗经·小雅·鹿鸣》。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闲赏篇·秋》《闲赏篇·冬》,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 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 1.《闲赏篇·秋》:浦、蟾、寰、淋漓、鸾 2.《闲赏篇·冬》:絮、裘、濑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拓展】拓展一 你能把你从文中感受到的秋天用笔画
出来吗?
拓展二 积累描写秋天的诗句: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四)品诗味 【链接】“嫦娥奔月”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如:
①被逼无奈 ②抛夫独吞 【品味】作者用“烛影深”“长河渐落”和“晓星沉” 烘托了人的孤寂、失眠、神情黯然。 【拓展】讨论:如果可以长生不老,但是只能独自一 人生活,你愿意吗?
(五)背诗句 1.复沓式读诗。 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镂空记忆背诵。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嫦娥 夜雨寄北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闲赏篇·秋》和《闲赏
篇·冬》。
4.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5.师生拍手齐读。 6.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明诗意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什么时候归家,我却无法回答。 巴山夜雨涨秋池。巴山的夜雨绵绵不断,涨满了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何时能够相逢一起剪烛西窗, 却话巴山夜雨时。到那时再告诉你今日夜雨的情形吧。
的嫦娥:
“悔偷灵药否?”
“是否后悔当初偷了灵药?”
原句
译文
安得青鸾一只跨之, 凭虚远游, 直入万顷琉璃中也。
哪里能找到一只神鸟, 骑着它在虚空中远游, 一直到广阔而空明清净的琉璃世 界中去?
2.素解文意。
【品味】萧瑟的风、飘落的叶、南飞的雁、悲 鸣的虫、清朗的云、澄澈的水和孤冷的月,这 些都是秋天最具代表性的景物,在作者眼中这 一切都是“可爱”“爽然”的,秋天也是及时 行乐的好时节。然后,作者将目光投向高远的 夜空,他和好友月下畅饮,遥想着广寒宫的嫦 娥,流露出作者对秋的热爱和他的归隐之心。
五、本课总结
2.素解文意。 【品味】到了冬季,天地之间一片空冷 寂静,没有生气。本文作者却列举了冬 的种种好处,不管是冬景,还是冬天的 活动,经作者妙笔,顿时活灵活现,充满了趣味和生机。
【拓展】拓展一 在寒冷的冬天,你做过哪些有趣的事
情呢?
拓展二 积累描写冬天的古诗: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原句
译文
令人爽然。
令人神清意爽。
南楼清啸,东篱畅饮, 在南楼上长啸,在东篱边畅饮,
亦幽人行乐时也。
也不失为隐士行乐的时节。
银蟾皎洁,玉露凄清, 明月皎洁,寒露凄清,
四顾人寰,万里一碧。 四下里望去,万里全是碧色。
携一二良朋,
和一两个好友,
斗酒淋漓,
痛快地喝酒,
彩毫纵横,仰问嫦娥: 尽兴地作诗赋文,仰头问月宫里
三、学习《夜雨寄北》 (一)解诗题
此诗大概作于诗人在唐宣宗大中五年(851)至大中九年 (855)离家任职期间,在一个秋雨绵绵的夜里,作者思念妻子 (一说友人),于是写下了这首千古名篇。“寄北”是指寄给 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 所以说“寄北”。
(二)正诗音 1.初读《夜雨寄北》,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标注易读错字音:涨(zhǎng)秋池 3.标注入声字:
原句
译文
狐裘貂帽, 银烛留宾; 在尾兔毫, 彩笺觅句: 亦佳事也。 至如骏马猎平原, 孤舟钓浅濑: 豪华寂寞, 各自有致。
穿戴着暖和的狐裘和貂帽, 点着烛火和朋友聊天至深夜; 拿着兔毫做的好笔, 在彩色笺纸上构思新的诗句: 这些都是有趣的事情。 至于像骑着骏马去平原上打猎, 撑着孤舟在浅滩急流处钓鱼: 或者富贵热闹,或者幽静独处, 都各有各的乐趣。
二、学习《嫦娥》 (一)解诗题
这是一首吟咏嫦娥的古诗,“嫦娥”是古代神话中 的月中仙女,传说她的丈夫后羿在王母娘娘处得到了长 生不死之药,嫦娥偷吃后飞上月宫成为了月中仙女。 (二)正诗音 1.初读《嫦娥》,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标注易读错字词:屏、悔、碧
3.标注入声字:
4.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5.师生拍手齐读。 6.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分步练读 (一)学习《闲赏篇·秋》。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金风瑟瑟,红叶萧萧, 秋风萧瑟, 红叶飘落,
孤燕排云,
孤雁在云中高飞,
寒虫泣露,良用凄切。 蟋蟀在寒露中悲鸣,实在是凄切。
可爱者:
可爱的却有:
云剑长空,
长空中白云如剑一般划过,
水澄远浦,
远处河浦上水面清澈平静,
一片冷轮,皎皎碧落间,一片皎洁的冷月,挂在碧空里,
(六)想诗境 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 描绘的画面。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 画面有些什么。
(七)悟诗情 李商隐原来也是一位有着政治理想抱负的文人,
但他仕途不顺,加上妻子红颜薄命,很早就离开了他, 导致他形成了感伤忧郁的性格。因此,作者写嫦娥的 孤寂,实际是在写自己孤单忧伤的心境。
(三)明诗意
1.文白对读。
原句
译文
云母屏风烛影深, 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 碧海青天夜夜心。
云母屏风上烛影深重, 银河斜落启明星下沉。 嫦娥悔恨偷吃不死药, 独守着青天夜夜寒心。
2.字词释义。
①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 ②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传说是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的 装饰,相传在月宫上,嫦娥只有烛影和屏风相伴。 ③长河:指银河。 ④晓星:一说是启明星。
(六)想诗境 1.请大家静听吟诵,尽可能地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 面。 2.请脑海中出现了画面的同学举手,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 什么。
(七)悟诗情 此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巴山夜雨”的意象在诗
歌第二句和末句重复出现,“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 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嫦娥》和《夜雨寄北》。 (二)有感情地背诵《嫦娥》和《夜雨寄北》。
(四)品诗味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品味】诗人告诉对方自己身居的环境,流露出离别 的痛苦和思念。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品味】这句是作者想象与对方团聚的画面,二人秉 烛夜谈,倾诉巴山夜雨。他用对未来的期盼,缓解此 刻的孤寂和思念。
(五)背诗句 1.复沓式读诗。 2.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3.镂空记忆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