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桥工程地质勘察说明编写大纲2012
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Ⅰ、工程概况拟建xx特大桥位于xx之间,拟建桥梁为横跨国道和河而设,大桥分左右两线,左线起止点里程桩号为ZK0+895.226~ZK1+785,桥全长916m,中心桩号为ZK0+358,主跨为310m;右线起止点里程桩号为K0+884~K1+785,桥全长916m,中心桩号为K1+358,主跨为310m;上部结构为双塔斜拉桥+装配式连续T梁,桥址区两端均有公路相通,交通较便利。
我公司于20xx年xx月xx日~xx月xx日采用钻探方法对该桥址进行了施工图优化设计阶段的勘察工作,本次勘察共布设钻孔27个(钻孔编号为YQZK1~YQZK21、ZQZK1~ZQZK17,其间的孔号排列不连续)。
并利用初步设计阶段的勘察钻孔1个(CQZK102)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勘察钻孔26个(SQZK116~SQZK152,其间的孔号排列不连续),所完成的外业工作量如下表1:表1 详细工程地质勘察完成工作量汇总表Ⅱ、桥区工程地质条件一、地形地貌桥位区位于xx河两岸侵蚀阶地和两岸的侵蚀、溶蚀重丘-低山地貌,拟建桥梁呈北西-南东走向横跨xx河,桥址处河面宽约200m,该河四季通航,现航道等级为Ⅴ级,拟规划为Ⅲ级;水流方向与桥梁走向基本垂直,设计水流量为30000m3/s,设计水位212.10m,通航水位175.0m。
沿线路轴线地面高程为162.92m~293.00m,相对高差约为130.08m。
桥址区地形起伏变化较大,xx河两岸地形陡峭,基岩裸露,自然地面坡角为30°~45°局部达60°,桥址区属侵蚀丘陵-低山地貌单元。
二、气象与水文测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秋雨连绵、冬暖多雾、四季气温变化特征明显。
历年最大风速31.5m/s,平均风速1.4m/s,多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高气温42.2℃,极端最低气温-2.7℃,平均最高气温34.2℃,最热月平均气温28.6℃,最冷月平均气温7.1℃,最大平均日温差17.6℃(1997年5月1日),年积温6635.3℃,年无霜期331天,年日照1316小时,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年平均水气压为17.70kPa。
黄河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说明书

兰州新区至兰州中通道高速公路工程初步设计阶段黄河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说明书1 工程概况黄河特大桥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为路线跨越黄河河道而建设,中心里程桩号为K59+855,起讫桩号K57+970- K61+740。
我院于2015年10月23日至2015年12月01日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本次勘察共布置钻孔19个,实际完成钻孔17个,完成工作量详见下表:各勘探点孔位测放由设计院提供的钻孔座标和GPS控制点采用全站仪定位,高程由控制点引测而得。
2 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黄河特大桥桥址区属侵蚀堆积河谷地貌。
桥位轴线的地面高程介于1513.10~1582.29m,相对高差69.19m。
该桥横跨黄河河道,河道为长期性流水河道,桥址两端桥台所在区地貌单元属黄河二级阶地,地势较平缓,整个桥址区地形起伏不大。
桥位起点位于黄河北岸,桥位终点位于兰临高速兰州南出口。
2.2 地质构造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钻探揭露,桥位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下伏基岩为新近系泥岩(N)和泥质砂岩(N)。
2.3地层岩性根据地质调查、物探及钻孔揭露,工点区出露地层为人工成因杂填土(Q4ml)(局部揭露素填土和耕土)、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卵石(Q4al+pl)(局部有冲洪积成因粉质黏土、粉土、细砂、角砾透镜体)、新近系泥岩(N)及新近系泥质砂岩(N)。
①人工成因杂填土(Q4ml):杂色,稍密,稍湿,土质不均匀,主要由人工回填的砂砾石及建筑垃圾为主。
在H-CQ-ZK2~H-CQ-ZK4、H-CQ-ZK8~H-CQ-ZK10、H-CQ-ZK19钻孔控制范围内缺失,层厚为2.00~6.30m,层底埋深为2.00~6.30m,层底高程为1512.09~1563.09m。
①1人工成因素填土(Q4ml):杂色,稍密,稍湿,土质不均匀,主要由人工回填的砂砾石及粉土为主。
仅在H-CQ-ZK8和H-CQ-ZK19钻孔控制范围内发育,层厚为2.40~4.00m,层底埋深为2.40~4.00m,层底高程为1515.73~1579.89m。
KXX高边坡工程地质勘察说明编写大纲2012

K×+×××高边坡工程地质勘察说明编写说明1 概况1.1 工程概况1.2 勘察目的1.3 勘察方法、工作布置及完成的工作量2 工程地质条件2.1 地形地貌 (主要介绍高边坡工点的地形地貌,要求说明其基本特点和重要的构筑物位置、距离等。
)2.2 地层岩性2.3 地质构造及地震动参数(重点说明工点的主要地质构造如断层、褶皱等特征。
边坡岩土体的结构类型,组合特征。
岩质边坡岩层的产状、节理裂隙的产状、发育密度等统计信息,若节理裂隙发育很多组,应作节理玫瑰花图。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划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及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
)2.4 水文地质(重点对边坡稳定性有影响的地下水特征)3 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指标(各岩土工程层。
软弱结构面的剪切指标)4 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4.1左侧边坡稳定性定性分析4.2左侧边坡稳定性定量分析(定量分析主要用于土质边坡和全、强风化岩层,岩质边坡应作节理玫瑰花图)5 边坡土石成份(按《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C020-2001)附录J进行岩土分级,计算开挖范围各级岩土百分比。
)6 挖方土石的质量评价(主要是对开挖土石进行质量评价。
)7 结论与建议7.1结论7.2建议附图、表1 K×+×××高边坡工程地质平面图(图C-1)2 K×+×××高边坡工程地质横剖面图(图以C-2)3 钻孔柱状剖面图(共3张)4 岩石试验报告(附表1)5 土工试验报告(附表2~3)。
xxxx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

贵州省余庆至安龙高速公路望谟至安龙段第五合同段乐上大桥(K 线)(中心桩号:左幅ZK30+340;右幅 YK30+345)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前言任务依据、工程概况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受黔西南州工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委托,承担了贵州省余庆至安龙高速公路望谟至安龙段乐上大桥(K 线)桥位进行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院将该大桥的勘察任务交由院地质勘察设计分院执行。
乐上大桥( K线)为分幅桥,桥位桩号:左幅ZK29+~ ZK30+、右幅 YK29+~ YK30+,左幅全长 698.16m 、右幅全长 732.08m 。
左幅全桥共 3联: 6x40+5x40+6x40;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 (后张 )T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构造桥台采用U台, 2、 3、4、 7、 8、9、 10号桥墩采用实体墩。
右幅全桥共4联:5x40+4x40+4x40+5x40;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 (后张)T梁,先简支后连续;下部构造桥台采用U台, 3、 4、 8、9、 10号桥墩采用实体墩。
其余桥墩采用柱式墩,桥台采用扩大基础,桥墩采用桩基础。
桥面净宽:1x净10.25m;荷载等级:公路Ⅰ 级。
勘察目的、方法及设备本次勘察按照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中的桥位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要求、《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及本院技术主管部门和设计部门提出的技术要求执行。
本次勘察目的:初步查明桥位所处地段的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条件,并对桥位方案合理性及场地适宜性、稳定性作出评价,初步确定基础持力层位置及岩土体物理力学指标,为桥梁基础设计提供工程地质资料。
本次勘察采用方法为: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及取样试验等综合手段进行。
勘察使用设备为:XY-100钻机 2 台, WDJD-3 型电法仪 1 套。
起讫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地勘分院接受任务后,于2010年9月1日进场,同年10月20日出场。
龙湾大桥

龙湾大桥详细工程地质勘察说明(二)地层岩性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勘察成果资料,在勘察深度范围内主要为第四系地层,由上更新统及全新统地层组成。
桥址区地层属于太湖冲湖积物,本次勘探揭露深度内岩性自上而下依次为:1、全新统冲湖积层(Q4al+l)可分为三段:上段(Q4al+l):上部以粘土为主、局部夹亚粘土薄层,灰色~灰黄色,局部灰绿色,含少量铁锰质结核,软塑~硬塑。
下部为亚粘土,灰黄色~褐黄色,软塑。
揭露厚度10.20~12.10米,底板标高-7.63~-9.30米。
下段(Q4al+l):上部以亚砂土为主,局部夹亚粘土、细砂薄层,灰色,土质较均匀,含少量云母碎片,硬塑。
下部为粉细砂,灰色,土质不均,局部夹亚粘土或亚砂土薄层,中密~密实。
揭露厚度2.30~10.50米,底板标高-28.33~-30.70米。
2、上更新统冲湖积层(Q3mc+l):本次勘探未揭穿,钻孔最大揭露厚度41.80米。
可分为三段:上段(Q3mc+l):上部为亚砂土,灰色,土质均匀,硬塑。
下部为亚粘土,灰色,层理发育,呈千层饼状,软塑。
局部流塑。
揭露厚度20.80~25.00米,底板标高-50.87~-53.63米。
中段(Q3mc+l):为粘土或亚粘土,灰色,软塑。
未揭穿。
揭露厚度9.45~14.70米,底板标高-60.32~-67.00米。
下段(Q3mc+l):上部为粉细砂,灰色,颗粒分布不均,饱和,密实。
底部为中砂,灰色,分选性差,密实,未揭穿。
揭露厚度2.60米,底板标高-71.80米。
(二)桥基岩土体工程地质分层及评价在勘探揭露的深度范围内,根据时代成因、地层岩性、沉积层位及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等,自上而下可分为19个工程地质层,评述如下:1、Ⅱ12+3粘土(Q4al+l):灰黄色,土质不均,夹亚粘土薄层,上0.40米为耕植土,富含植物根系。
底板标高-2.60~1.17米,层厚1.30~4.60米。
该层分布连续。
容许承载力[σo]=130kPa,极限摩阻力τi=35kPa。
×××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新建铁路**线**至**段初步设计***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K56+744.0)铁道第 * 勘察设计院2006年11月新建铁路**线**至**段初步设计***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中心里程:DK56+744.0)编写:复核:审核:审定:铁道第 * 勘察设计院2006年11月目录一、工程概况: (4)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 (4)三、完成的勘探工作量 (4)四、自然地理概况 (5)(1)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 (5)(2)地形地貌 (5)(3)气象特征 (5)(4)地震动参数 (5)五、工程地质特征 (5)(1)地层岩性: (5)(2)地质构造 (6)(3)水文地质特征 (6)(4)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7)六、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建议: (7)***特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工程概况:该桥位于**县**南侧约600m,桥址为跨越**而设,线路从**右岸**隧道出口向左岸横跨**河,河床及漫滩区宽约160m,两岸为黄土斜坡,桥址中心里程为DK56+744.0,起讫里程:DK56+454.28~DK57+033.78,全长600m,孔跨式样为2-32+(48+4×80+48)+3-32m梁桥。
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特大桥在2006年9月~12月进行了定测工作,本次勘察根据定测勘察大纲的要求,按照以下原则及要求进行勘查工作。
(一)、勘察基本原则1) 查明桥址区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岸坡稳定性;查明桥址区不良地质、特殊岩土的分布及其工程地质特征。
2) 测试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及定量评价,提出设计所需的地质参数。
3) 对边坡及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的危害程度和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程度做出评价。
(二)、勘察具体要求查明桥址地段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岩土性质、水文地质特征等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地基承载力、侧摩阻力,提供设计地质参数,重点查明不良地质和湿陷性黄土等特殊土的性质、分布及对工程的影响,提出工程措施意见。
大桥勘察报告

大沟河大桥(k6+350—k6+830)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受甲方委托,我单位承担了薛家湾大路煤电铝一体化基地至新区连接线城市快速路大沟河大桥(k6+350—k6+830)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图1 拟建桥梁位置示意图拟建桥梁场地位于准格尔旗薛家湾大路新区西沟村东北侧大沟河两岸。
具体位置见附图1工程地质平面图。
拟建大沟河大桥由内蒙古城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设计工作。
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桥梁设计资料,拟建大沟河大桥全长约487米,桥梁上跨大沟河,宽37.5米(2米人行道+3米硬路肩+3x3.75米机动车道+0.5米路缘带+0.5米防撞墙+3米中央分隔带+0.5米防撞墙+0.5米路缘带+3x3.75米机动车道+3米硬路肩+2米人行道),分为左右两幅。
桥梁全长共设四联,即4x30m+4x30m+4x30m+4x30m;上部结构采用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桥面连续;下部结构采用柱式桥墩,钻孔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桩基接盖梁的结构形式。
桥梁平面位于R=1600m的左偏圆曲线上,纵断面纵坡-0.38%,墩台等角度布置,与平曲线法线夹角30°。
桥中心桩号K6+590。
1.2 勘察目的(1)查明有无影响拟建桥梁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并就其对工程的影响作出分析与评价。
(2)查明拟建场地范围内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特征及各层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
(3)查明拟建场区含水地层的岩性、赋水(或储水)构造、裂隙等水文地质条件。
(4)提供与桥梁场地和地基有关的抗震设计基本条件。
(5)提供在安全前提下合理的地基基础方案、基础工程设计与施工方面的技术建议以及岩土工程技术参数,以满足施工图设计的需要。
1.3遵循的技术标准本次工程地质勘察所遵循的技术标准包括: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 064-98);行业标准《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2009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TF50-2011);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 004-89) 等。
初勘报告编写大纲总说明2012新

初勘报告编写大纲工程地质总说明编写大纲前言路线起、终点、项目的重要性等。
应附项目位置图或参见交通位置图。
第一节任务依据、目的任务第二节工程概况一、建设规模、技术标准二、工程概况重点是勘察对象。
路线的长度,构造物的类型、长度和数量。
应详细列表并文字概述。
分路线(正线、比较线)、一般路基、高路堤、陡坡路堤、深路堑、支挡工程、河岸防护工程、改河(沟、渠)工程、涵洞、桥梁、隧道、路线交叉、沿线设施工程、沿线筑路材料场。
应有表格详细分类(路线及构筑物分类表)。
第三节执行的技术标准(指勘察工作的依据的技术规范)第四节前人研究程度第五节勘察方法工程地质调绘,工程地质钻探,取样,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的方法和精度(应包括勘探点、断面测量的方法和精度)。
第六节关键性地质问题的对策、措施重点是活动性断裂,不良地质现象,特殊性岩土。
第七节工作量的布设一、勘探点布设(布设原则、工作量的布设)(分工程。
包括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二、布设工作量应有(附)勘探工作量布设表(按工程类型),可与完成工作量表合并。
有详细的文字说明。
第八节勘察工作概况一、勘察工作过程二、资源配置(组织机构、设备、人员组成)三、质量管理四、安全环保措施第九节工作量完成情况附完成工作量表(汇总表和分工程表))第十节质量评述第一章自然地理第一节地理位置附交通位置图第二节气象、水文条件第三节人文环境、交通条件第二章工程地质条件第一节地形地貌第二节地质构造第三节地层岩性(应有地层综合柱状图和区域地质图(比例尺1:50000-1:200000))第四节新构造运动和地震(包括地震动参数)第五节水文地质条件一、地下水类型包括含水岩组的划分、地下水富水性、埋藏深度等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三、地下水水质地表水、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化学成分统计分析,附水质主要化学成分统计表(各含水层(类))第六节不良地质现象重点是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型,规模、稳定性及与路线和构筑物(各方案)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桥工程地质勘察说明
一、概况
1、地理位置:说明工点的行政划分,与附近村、镇位置关系等。
2、工程规模:中心里程桩、长度、结构形式等。
3、勘察工作概况:说明进出场时间、工作量布置及完成情况,
利用以前资料情况。
应有勘察工作布设及完成工作量表。
4、勘察手段与方法:主要说明采用的勘察手段、方法、测试、
试验等。
二、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2.地层岩性(按时代、岩土工程层)
3.地质构造(桥址区所处的区域地质构造部位、构造形态特点。
对有断层断裂的,应着重论述通过桥址区时的几何形态、宽度、性质、破碎带岩性特征、含水性、活动性等等,以及对桥梁工
程的不良影响和作用。
4.新构造运动和地震
5.水文地质条件:主要说明地表水系和地下水的发育特征。
6.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主要说明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发育
程度、类型、性质、特点、分布情况。
(如有多点应分开论述)
⑴.不良地质
⑴.岩溶(如无可忽略)
⑵.滑坡(如无可忽略)
⑶.强震区(如无可忽略)
…………
⑵.特殊性岩土
三、工程地质评价
1.岩土工程层物理力学性质与设计参数(主要是建议值)
应有岩土物理力学指标统计表
应有设计参数选取成果表及过程中的表。
2.环境水、土的腐蚀性评价
有试验的工点进行评价,无试验的工点引用相邻点的评价结论。
3.不良地质现象对桥梁的影响评价(如无可忽略)
⑴.滑坡
重点是与该桥有关的滑坡定性、定量评价(一般计算天然工况,暴雨工况的稳定系数,给定安全系数的推力),
对桥梁的影响程度,防治措施和建议。
应有滑坡稳定性评价与推力计算成果表(如有单独的
滑坡勘察报告,该表只反映结论性内容)
⑵.崩塌、岩堆
(同滑坡)
⑶.地震液化
重点是地震液化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对桥梁影响程度,防治措施和建议。
⑷.采空区
重点是采空区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对桥梁的影响程度,防治措施和建议。
⑸.强震区
重点是进行工程场地分类、场地土类型和工程场地类
别划分;
…………
4.特殊性岩土对桥梁的影响评价(如无可忽略)
重点是定性、定量评价与桥梁有关的特殊性岩土对桥梁的影响程度,工程建设场地的适宜性,防治措施和建议。
⑴.湿陷性黄土
重点是湿陷性黄土的定量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对桥梁的影响。
应有湿陷性黄土评价成果表(含评价指标,分段、
适宜性,建议)。
附计算成果表。
⑵.膨胀性岩土
重点是膨胀性岩土的定量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对桥梁的影响。
应有膨胀性岩土评价成果表(含评价指标,分段、
适宜性,建议)。
附计算成果表。
⑶.软土
重点是软土的评价指标,评价结果对桥梁的影响。
应有软土工程地质评价表(含评价指标,分段,适
应性,建议)。
……. ……
5.桥梁墩、台的稳定性评价(定性、定量)
如基岩出露应做节理玫瑰图,赤平投影图。
四、结论和建议
1.综合评述桥址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
2.推荐基础类型,持力层及设计参数;
3.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工程地质评价结论及工程建议;
4.地震设防建议;
5.水质侵蚀性分析结论;
6.桥梁墩、台稳定性评价结论与建议;
7.本阶段勘察遗留问题下阶段勘察建议等。
附图、附表应有:
1.桥位工程地质平面图,图表号C—1;
2.桥位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图表号C—2;
3.桥位工程地质横断面图,图表号C—3;
4.钻孔柱状图
5.土工试验表(共×页);
6.岩石试验表(共×页)
7.水质分析成果表(共×页1 )
附件
1.岩芯照片
2.工程物探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