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问题
人教版数学3年级上册第九章《数学广角—集合》章节复习巩固(含答案)

第九章数学广角—集合章节复习巩固一.选择题1.(2020•鸡西)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为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有及格的有4人,那么两次考试都及格的人数是()A .22B .18C .28D .262.(2018秋•中山市期末)三3班40人参加舞蹈和合唱表演,其中参加合唱表演34人,参加舞蹈表演12人,两项都参加有()人.A .2B .4C .63.(2018春•惠安县期中)学校开设两个兴趣小组,三(2)班有27人参加绘画小组,有24人参加棋艺小组,8人两个小组都参加,三(2)班参加这两个兴趣小组的共有()人.A .43B .51C .59D .404.(2015秋•临沂期末)三年级有25人参加美术组,32人参加音乐组,28人参加体育组,既参加美术组又参加音乐组的有16人,参加美术组和音乐组的一共有()人.A .37B .44C .41二.填空题5.(2020春•临朐县期末)四年级一班共46人,会下象棋的有25人,会下跳棋23人,两种都不会的有5人,两种都会的有人.6.(2019秋•保定期末)三(1)班参加短跑比赛的同学的学号是2、3、7、9、10、12、18,参加跳远比赛的同学的学号是1、3、6、7、9、10、11,参加短跑比赛或跳远比赛的一共有名同学.7.(2019秋•望城区期末)看图回答问题.(1)一共调查了人.(2)喜欢篮球的有人,只喜欢足球的有人,两种球都喜欢的有人.8.(2019•长沙县)去年某学校“校园艺术周”绘画展出了许多幅图,其中22幅不是初一的,25幅不是初二的,现在知道初一、初二共有33幅图,因此初三年级的共有幅图.9.(2020春•林西县期末)三(1)班参加数学竞赛的有28人,参加作文竞赛的26人,两项都参加的有10人,两项都没有参加的有2人.这个班共有人.10.(2014春•历城区校级期末)三(1)有28人订《智力游戏》,有22人订《科幻世界》,两种报刊都订的有10人,两种报刊都不订的有7人,三(1)一共有人.三.判断题11.(2018春•卢龙县期末)三年级一共有31人参加了舞蹈组或美术组,其中参加舞蹈组的有19人,参加美术组的有24人,两个小组都参加的有12人.(判断对错)12.有旅客100人,其中有10人既不懂英语又不懂俄语,有75人懂英语,有83人懂俄语,既懂俄语又懂英语的有68人.(判断对错)四.应用题13.(2017秋•大兴区期末)三(3)班做完语文作业的38人,做完数学作业的有42人,两种作业都完成的有30人,每人至少完成一种作业,三(3)班一共有学生多少人?14.3名小朋友比赛看谁写出的带“马”字的成语多,小丽写出了12个,小红写出了10个,小芳写出了7个。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说课稿》1.说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单元中的“集合”部分,属于基础数学概念教学。
集合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如并集、交集等。
此内容与前后知识点紧密相连,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数学概念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在于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用。
形成这些重点难点的原因在于,集合概念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说学情学生分析三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注意力易分散,逻辑思维能力尚在发展中。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分类和计数问题,这为学习集合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由于集合概念的抽象性,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困惑。
学习困难预测:学生可能难以理解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如并集、交集等。
解决策略包括使用具体实例进行演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合作学习来加深理解。
3.说教学目标目标设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目标达成: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通过具体实例和动手操作来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来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目标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需求。
4.说教学重难点重难点阐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集合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难点在于掌握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及运用。
解决这些重难点的具体方法包括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以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关系分析:重点和难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关,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
2023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

专注:心无旁骛,万事可破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1.世界杯足球赛共有32支球队分成8个小组比赛。
(1)每个小组有( )支球队。
(2)小组内每两支球队进行一场比赛,每组要进行( )场比赛。
2.五个小朋友,每两人之间互相握手,一共要握( )次。
3.全班50个学生,每人恰有三角板或直尺中的一种,28人有直尺,有三角板的人中,男生是14人,若已知全班共有女生31人,那么有直尺的女生有( )人。
4.甲同学有5种玩具,乙同学有6种玩具。
其中甲同学有3种玩具和乙同学的不一样,两人共有()件玩具。
5.阳光小学一、二年级参加讲故事同学的学号是1号,3号,5号,7号,8号,9号,15号,参加折纸大赛同学的学号是1号,3号,8号,10号,15号,16号,18号,20号,根据上面的学号填一填。
1.参加讲故事的同学是( )。
2.参加折纸大赛的同学是( )。
3.既参加讲故事又参加折纸大赛的同学是( )。
1 / 1。
三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拓展训练题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例1】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票,便顺利地进了动物园,这是为什么?解析:本题只趣味脑筋急转弯。
解答时注意:爸爸的身份最特殊,有两个身份,既是爷爷的儿子又是儿子的爸爸。
解答:爷爷、爸爸、儿子【例2】把2张长度都是10厘米的彩纸重叠粘贴在一起(如下图),重叠部分长多少厘米?如果3张彩纸同样重叠,重叠后的彩纸一共长多少厘米?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集合思想解答重叠问题。
解答时要明确的是2张这样的纸有1个重叠部分,用2张纸的长度和减去重叠粘贴在一起的长度,可得重叠部分的长度;3张这样的纸就会有2个重叠部分,用3张纸的长度和减去重叠部分的长度即可。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得出重叠的长度,然后求出总长度减去重叠部分的长度。
解答:(1)10×2-18=2(厘米)(2)10×3-2×2=26(厘米)或18+(10-2)=26(厘米)答:重叠部分长2厘米,如果3张彩纸同样重叠,重叠后的彩纸一共长26厘米。
【例3】三年级有107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7人,每人至少带一样。
三年级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几人?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集合思想解答春游问题。
解答时利用集合思想分析,这样两样都带的人数被算了2次,也是带矿泉水和带水果的人数比总人数多出的人数。
带矿泉水的有78人和带水果的有77人加在一起,然后减去三年级的总人数就是两样都带的人数。
解答:78+77-107=155-107=48(人)答:三年级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48人。
【例4】3个小朋友猜灯谜,小明猜对了16个,小芳猜对了9个,小东猜对了12个,小芳猜对的9个小明都猜对了,小东猜对的有4个和小明是一样的.(1)小明和小芳一共猜对了多少个灯谜?(2)小明和小东一共猜对了多少个灯谜?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集合思想解答容斥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规律是:总数量=A+B-既A又B。
三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一课一练《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含答案】

《数学广角-集合》习题一.选择题1.一昼夜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重叠()次.A.22 B.12 C.20 D.132.有两张一样长的纸条粘贴起来,成为长30厘米的纸条,粘贴部分长10厘米,求这两张纸条各长几厘米?()A.20 B.153.左边这条细线拉直后长约()厘米.A.7厘米B.8厘米C.9厘米D.10厘米4.三位同学竞选体育委员和卫生委员各1名,一共有()种不同的竞选结果.A.4 B.6 C.85.小明把两张长9厘米的纸条粘贴在一起.粘贴后总长15厘米,小明的粘法是下面的()A.B.C.6.三角形内部有2008个点,将这2008个点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连接,将三角形分割成互不重叠的三角形共()个.A.4017 B.2008 C.4016 D.6024二.填空题1.右图是由7个正方形重叠起来的,连接点正好是正方形的中点,若正方形边长是a,则下图的周长是.2.两根木条,一根长60cm,另一根长80m,将它们的一端重合,放在同一直线上,此时两根木条的中点间的距离是cm3.小红和小芳共有10元钱,小明和小红共有6元钱,小芳和小明共有8元钱,他们平均每人有元钱.4.有两个同样的长5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如图摆放,得到这个“T”字型图案的周长是厘米.5.如图,两个同样的铁环连在一起长28厘米,每个铁环长16厘米.8个这样的铁环依此连在一起长厘米.6.用10张同样长的纸条接成一条长31厘米的纸带,如果每个接头都重叠1厘米,那么每张纸条长厘米.7.在一次运动会中,甲班参加田赛的有15人,参加径赛的有12人,参加田赛又参加径赛的有7人,没有参加比赛的有21人.那么甲班共有人.8.一根木棒长50厘米,从木棒左端开始每隔3厘米画一条红线,每隔5厘米画一条黄线,最后沿线锯开后.这个木棒被分成了段.9.甲、乙、丙三个班共有学生161人,甲比乙班多2人,乙班比丙班多6人,乙班有人.10.黑、白、蓝三种颜色的盖子共有100个,将它们盖在红、白、黄三种颜色的100个瓶子上.其中蓝盖26个,黑盖25个,红瓶29个,黄瓶46个,有12个白瓶和4个红瓶盖着白盖,15个红瓶和4个黄瓶盖着蓝盖.那么盖着黑盖的红瓶有个,盖着黑盖的白瓶有个,盖着黑盖的黄瓶有个.三.应用题1.有两根细竹竿和一个透明的玻璃管,一根竹竿长35厘米.另一根长42厘米,玻璃管长60厘米,将一根竹竿从左边插入玻璃管中,尾端和玻璃管的左口对齐,另一根从右边插入玻璃管,尾端和玻璃管的右口对齐.两根竹竿的重叠部分长多少厘米?2.有两块一样宽的长条形木板,一块长72厘米,另一块长56厘米.如果把两块木板按下图方式重叠后钉成一块木板,重叠部分是20厘米,钉成后的木板长多少厘米?3.用5张同样长的纸条粘接成一条长32厘米的纸条,如果每个接头处都重叠2厘米,那么原来每张纸条长多少厘米?4.把3张4厘米的纸条黏到一起,黏合的部分长5毫米,黏成的纸条长多少厘米?5.把两根长都是15厘米的铁条焊接为一根,接头处(如图)是5厘米.焊接后的铁条长多少厘米?6.淘气、笑笑、小迪三人去测体重.三人共重106千克,淘气和笑笑共重69千克,笑笑和小迪共重72千克,他们三人各自的体重是多少千克?7.有3根彩带,每根彩带长27厘米,如果把它们按如图接到一起,接好的彩带有多长?8.如图,4根长短相同的钢管接在一起(衔接处长度相等),接在一起有多长?9.如图,5张同样大小的纸板部分重叠着,每张纸板都是边长为6cm的正方形,重叠部分的边长是正方形边长的一半.你能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10.水果店运来三种水果.苹果和香蕉一共220千克,香蕉和梨一共180千克,苹果和梨一共240千克.三种水果各是多少千克?答案一.选择题1.A.2.A.3.C.4.B.5.C.6.A.二.填空题1.16a.2.70或10.3.4.4.20.5.100.6.4.7.甲班共有41人.8.23.9.55.10.6;6;13.三.应用题1.解:35+42﹣60=77﹣60答:两根竹竿的重叠部分长17厘米.2.解:根据分析可得,72+56﹣20=128﹣20=108(厘米);答:钉成后的木板长108厘米.3.解:5﹣1=4,2×4=8(厘米)(32+8)÷5=40÷5=8(厘米)答:原来每张纸条长8厘米.4.解:5×2=10(毫米)10毫米=1厘米4×3﹣1=12﹣1=11(厘米)答:黏成的纸条长11厘米.5.解:15+15﹣5=30﹣5答:焊接后的铁条长25厘米.6.解:小迪的体重为:106﹣69=37(千克)淘气的体重为:106﹣72=34(千克)笑笑的体重为:69﹣34=35(千克)答:小迪重37千克,淘气重34千克,笑笑重35千克.7.解:27+27+27=81(厘米)81﹣3﹣3=75(厘米)答:接好的彩带长75厘米.8.解:6分米=60厘米60×4﹣5×3=240﹣15=225(厘米)答:接在一起有225厘米长.9.解:2×6×3+2×6×(5﹣2)=36+36=72(厘米)答:这个图形的周长是72厘米.10.解:(220+180+240)÷2=640÷2=320(千克)梨:320﹣220=100(千克)苹果:320﹣180=140(千克)香蕉:320﹣240=80(千克)答:苹果、香蕉、梨分别有140千克、80千克、100千克.。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数学广角——集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数学广角——集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集合现象。
2. 培养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集合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集合现象。
2. 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集合现象,如水果摊上的水果、文具盒里的文具等,引导学生发现集合的普遍性,激发学生学习集合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认识集合a.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见到的集合现象,如家庭成员、学习用品等。
b.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集合的特点,如元素的不重复性、无序性等。
c.讲解集合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集合的内涵。
(2)集合的表示方法a.介绍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表示集合的方法。
b.让学生动手操作,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一个集合,如家庭成员、水果等。
(3)集合的分类a.讲解集合的分类,如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等。
b.让学生举例说明各类集合的特点。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生活中的集合现象,并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来。
(2)设计一些有关集合的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4. 总结反馈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集合学习的收获,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集合现象,并用适当的方法表示出来。
2. 设计一些有关集合的问题,让学生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学会表示集合的方法,并能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表示方法是集合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它是学生理解和运用集合概念的基础。
在本节课中,介绍了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等表示集合的方法,这些方法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情境。
(易错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单元测试题(有答案解析)

(易错题)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单元测试题(有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三年级有108个小朋友去春游,带矿泉水的有65人,带水果的有63人,每人至少带一种,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人。
A. 19B. 20C. 21D. 222.二一班去动物园的有40人,其中参观熊猫馆的有30人,参观大象馆的有25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人.A. 10B. 15C. 203.三(2)班同学们订报纸,订语文报纸的有30人,订数学报纸的有26人,两种报纸都订的有8人。
订报纸的一共有()人。
A. 56B. 48C. 404.有101个同学带着矿泉水和水果去春游,每人至少带矿泉水或水果中的一种。
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1人。
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人。
A. 48B. 95C. 75.小强和小刚经常向王爷爷借书来读.已知王爷爷有100本书,其中小强读过的书有60本,小刚读过的书有50本,两人都读过的书有20本,那么()A. 两人都没读过的书有20本.B. 小强读过但小刚没读过的书有30本.C. 小刚读过但小强没读过的书有40本.D. 只有一人读过的书有70本.6.同学们去果园摘水果的情况如图,()的说法是正确的。
A. 摘火龙果的有32人B. 一共有112人摘水果C. 只摘蜜橘的有60人D. 两种水果都摘的有20人7.我们班会打排球的有23人,会打篮球的有16人,两种都会的人最多不超过()人。
A. 23B. 16C. 178.观察下图,可知商店两天一共进了()种文具.A. 8B. 9C. 129.某科研单位的所有人员至少懂一门外语.经统计,懂英语的人占全所人员的80%,懂日语的人员占40%,既懂英语又懂日语的人共有25人.问这个科研单位共有()人.A. 100B. 125C. 50D. 135 10.一辆长途客车从武汉开往潜江,再从潜江开往武汉,不断往返.长途客车行驶2012次后在()A. 武汉B. 潜江C. 不能确定11.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翻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A. 朝上B. 朝下C. 不确定12.六(1)班有46人,喜欢打乒乓球的有32人,喜欢打羽毛球的有26人,既喜欢打乒乓球又喜欢打羽毛球的至少有()人。
【易错题精析】第19讲 数学广角—集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

第19讲数学广角—集合(讲义)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易错专项练(知识梳理+易错汇总+易错精讲+易错专练)解决重叠问题时,可以从已知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画出集合图,借助集合图进行思考。
为了不重复地计数,应从它们的和中减去重叠部分;也可以先用其中一部分减去重叠部分,再加上另一部分。
解决重叠问题时,一定要减去重复的部分。
【易错一】李老师对一些同学进行才艺小调查,调查的结果是:会吹竖笛的有22人,会拉小提琴的有8人,其中既会吹竖笛又会拉小提琴的有4人。
被调查的同学至少会其中一种乐器,李老师调查了()名同学。
【解题思路】会吹竖笛的人数加会拉小提琴的人数,再减去两种都会的人数,即等于李老师调查的学生数,据此即可解答。
【完整解答】22+8-4=30-4=26(名)故答案为:A【易错点】熟练掌握集合问题解题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易错二】看图,参与捐口罩的一共有( )人。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可知,参与捐口罩的人数=只参与捐口罩的人数+参与捐口罩和洗手液的人数,依此计算即可。
【完整解答】25+18=43(人)【易错点】熟练掌握集合问题的计算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易错三】下图是三(1)班参加学校歌舞小组的情况,请你根据图意解决数学问题。
①三(1)班参加学校舞蹈小组的有()人,参加唱歌小组的有()人。
②三(1)班参加学校歌舞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解题思路】①观察图可知参加唱歌的在右侧椭圆中,参加跳舞的在左侧椭圆中,分别数出舞蹈小组和唱歌小组的人数即可。
②用参加唱歌的人数加上舞蹈小组的人数,减去既参加唱歌小组又参加舞蹈小组的人数。
【完整解答】①三(1)班参加学校舞蹈小组的有6人,参加唱歌小组的有8人。
②6+8-3=14-3=11(人)答:三(1)班参加学校歌舞小组的一共有11人。
【易错点】本题考查集合问题,关键理解3人既是参加舞蹈小组又参加唱歌小组的学生重叠部分,总人数=(A+B)-既A又B。
【易错四】参加绘画小组学生名单参加书法小组学生名单(1)既参加绘画小组又参加书法小组的有()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广角——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3.在探究生活中的重叠问题过程中,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到数学价值的。
教学重点:经历维恩图的产生过程,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难点:体会集合的数学思想。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兴导入
1.谈话导入
2.出示信息。
出示教科书第104页例1统计表。
让学生说一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3.提出问题,激发“冲突”。
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二、探索交流
1.独立思考表达方式,经历知识形成过程。
师: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不同的意见。
你能不能借助图、表或其他方式,让其他人清楚地看出结果呢?
2.小组交流,初步感知集合概念。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将名单整理地更清楚。
先请同学读清楚合作要求,小组合作开始。
教师巡视,有层次地挑选3-4份作品,选好发言代表。
3.对比分析,介绍维恩图
(1)小组汇报整理的方法,互相评价。
(2)教师引导,发现用维恩图的方法更清楚、直观。
师:我们把参加跳绳比赛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叫做一个集合;把参加踢毽比赛的学生看作一个整体,也是一个集合。
(板书课题:集合。
)在数学上我们常用这样的方法,直观地把集合中的具体事物表示出来。
PPT介绍维恩图。
4.列式解答,加深对集合运算的认识。
请同学们对照维恩图求出一共有多少个同学参加比赛,并征集多种算法。
(1)尝试独立解决。
(2)汇报交流,体会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9+8-3=14 9+(8-3)=14 8+(9-3)=14 6+3+5=14
通过算式指出各部分含义。
谁来说一说9+8-3=14这一算式表达的含义。
教师边规范语言,板书:只只既又
三、梳理巩固
刚刚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发现用维恩图清楚的表示出参加各种比赛的人数,ppt 演示维恩图的形成过程。
四、课堂作业
1.重叠现象怎样求和:
有4人喜欢画画,5人喜欢唱歌,喜欢画画和唱歌的同学可能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你能确定吗?有多少种可能?请同位合作在1号作业纸上,画出维恩图,列式解决问题。
能想出几种就写几种。
学生边交流,教师边在黑板上补充完整:
4+5=9 4+5-1=8 4+5-2=7 4+5-3=6 4+5-4=5
教师PPT演示从不重复到重复4人维恩图的动态变化情况,加深学生理解。
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两部分相加-重叠人数=一共多少人
2、结合生活,巩固练习
(1)教师:说一说,生活中哪里藏着重叠问题?
就连我们平时用的钢笔中都藏着重叠问题呢!不信,你看。
课件:五一支钢笔的笔杆长12厘米,笔帽长5里面,笔杆和笔帽连在一起重叠部分是3厘米,请问这支钢笔长多少厘米?
学生口答:
教师:看来这两道题难不倒大家,再看这个问题,谁能解决?你是怎么想的?(2)完成光荣榜名单人数。
五、反思提升
出示大屏幕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