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同步练习附答案

合集下载

锦瑟 习题(含答案)

锦瑟 习题(含答案)
参考答案
1.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C项中“风情”应该解释为“情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比如本题就可以采取课内知识迁移法解决。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题中C项由“更与何人说”可以推测答案。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8.
(1)齐彭殇为妄作
(2)纵一苇之所如
(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4)久在樊笼里
(5)塞上风云接地阴
(6)群山万壑赴荆门
(7)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9)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殇”“苇”“壑”“颁”“摧”“钩”“霜”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一般有“填充补足型”和“理解默写型”两种。本题属于“理解默写型”,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

锦瑟 习题(含答案)

锦瑟 习题(含答案)
D.扪参历井仰胁息(胁息:屏住呼吸)
2.下面对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在时间上从“今晨”又回到“昨夜”,点明了幽怨是因为离别。女主人公迁怒于穿越朱户的月光,但恰恰是这种任性的埋怨,让人看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无眠的情景,可谓无理而妙。
B.“沧海月明珠有泪”一句,化用了民间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夜静月明,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于是珠得月华,晶莹如泪珠一般。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优美而哀婉的妙境。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6.(1)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学而不厌(每句做一字,该题不得分,重点关注划线句)
【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根据题干的提示确定诗句,不要写错别字。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现代文阅读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以桑树喻女子年轻美貌的句子是:“,。”
(2)李煜《相见欢》“”句借“梧桐”这一意象表达愁情。
(3)韩愈《师说》引用古代圣人从师学习的经历,阐明老师和弟子的区别在于“,”。
(4)杜甫《登高》中写诗人远离故乡、漂泊客游的一句是“”。
三、句子默写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8.
(1)齐彭殇为妄作
(2)纵一苇之所如
(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4)久在樊笼里(5)塞上 Nhomakorabea云接地阴
(6)群山万壑赴荆门
(7)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锦瑟》练习题带答案

《锦瑟》练习题带答案

《锦瑟》练习题(带答案)锦瑟》练习题一、文言文翻译攘鸡戴盈之(宋国大夫)曰:“什一(税率十分抽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二、诗词鉴赏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三、文言文阅读张辽字文远。

雁门马邑人也。

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

少为郡吏。

汉末,并州剌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

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

还,进败,以兵属董卓。

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

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

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数有战功。

迁裨将军。

袁绍破,别遣辽定鲁国诸县。

与夏侯渊围吕豨于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

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

辽欲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

”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

”豨乃许降。

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

豨欢喜,随诣太祖。

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

”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也。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七千余人屯合肥。

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

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诸将皆疑。

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锦瑟》练习题带答案

《锦瑟》练习题带答案

《锦瑟》练习题(带答案)锦瑟》练习题一、文言文翻译攘鸡戴盈之(宋国大夫)曰:“什一(税率十分抽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

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孟子》)二、诗词鉴赏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三、文言文阅读张辽字文远。

雁门马邑人也。

本聂壹之后,以避怨变姓。

少为郡吏。

汉末,并州剌史丁原以辽武力过人,召为从事,使将兵诣京都。

何进遣诣河北募兵,得千余人。

还,进败,以兵属董卓。

卓败,以兵属吕布,迁骑都尉。

布为李傕所败,从布东奔徐州,领鲁相,时年二十八。

太祖破吕布于下邳,辽将其众降,拜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数有战功。

迁裨将军。

袁绍破,别遣辽定鲁国诸县。

与夏侯渊围吕豨于东海,数月粮尽,议引军还,辽谓渊曰:“数日已来,每行诸围,豨辄属目视辽。

又其射矢更稀,此必豨计犹豫,故不力战。

辽欲与语,傥可诱也?”乃使谓豨曰:“公有命,使辽传之。

”豨果下与辽语,辽为说:“太祖神武,方以德怀四方,先附者受大赏。

”豨乃许降。

辽遂单身上三公山,入豨家,拜妻子。

豨欢喜,随诣太祖。

太祖遣豨还,责辽曰:“此非大将法也。

”辽谢曰:“以明公威信著于四海,辽奉圣旨,豨必不敢害也。

”太祖既征孙权还,使辽与乐进、李典等七千余人屯合肥。

太祖征张鲁,教与护军薛悌,署函边曰“贼至乃发”。

俄而权率十万众围合肥,乃共发教,教曰:“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守,护军勿得与战。

”诸将皆疑。

辽曰:“公远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

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完整版)锦瑟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锦瑟练习题附答案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一、选择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杜鹃(子规)B.无端(没有由来地、无缘无故地)锦瑟(一种管弦乐器)可待(可以)C.徒闻(空闻,没有根据的传闻)惘然(迷惘、茫然)莫愁(不要愁苦)D.宵柝(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华年(青春年华)2.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

B.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表达失落、困惑之感。

C.颈联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之下,鲛人滴泪,化为明珠。

D.尾联“此情”与“惘然”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句表达了全诗主旨。

3.下列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他生未卜此生休:在另一世界无法卜知这一世界的欢乐。

休,欢乐。

B.庄生晓梦迷蝴蝶:此句用庄子梦为蝴蝶不辨物我的典故,写琴声之如梦似幻,令人迷惘,琴声的这种境界也是作者如梦似幻的身世的象征。

C.沧海月明珠有泪:此句用了海底鲛人泪变珍珠的传说和狄仁杰沧海遗珠的典故,托寓自己的才能不被世用的悲哀。

D.无复鸡人报晓筹:是说唐玄宗在被迫西逃入川的路上,再也听不到往日宫中鸡人报晓的声音了。

4.对李商隐的《锦瑟》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五十弦”并非实指,作者只是借锦瑟的弦之多来遣词达意而已。

B.颔联中诗人用“望帝啼春”的典故来表达对春天来临的向往,充满了欢快、喜悦之情。

C.颈联“蓝田日暖”和“沧海月明”对仗,造成强烈的对比。

诗人以为阴阳冷暖、美玉明珠,虽然境界不同,但怅恨是一样的。

D.尾联明确提出: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限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

以多层曲折来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

二、简答题1、阅读李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答:2、《锦瑟》用典比较多,请你找出来并分析一下这些典故的运用对表现人物心情有什么作用?(选择一两处即可)答:3、理解诗歌颔联的含义,并说明句中“迷”、“托”二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心态。

精品解析: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锦瑟》【同步练习】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锦瑟》【同步练习】试题(解析版)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1《锦瑟》同步练习阅读《锦瑟》,完成下面小题。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 对下列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A. 锦瑟无端..五十弦 无端:不知原因,没有来由。

B. 望帝春心..托杜鹃 春心:指对青春、爱情、或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C. 庄生晓梦..迷蝴蝶 晓梦:早晨将醒来前做的梦。

D.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可待:岂带待,反问之词。

2. 下面是对《锦瑟》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的理解,有误的是A. 运用了比兴手法,由锦瑟生发了对自己人生的回忆。

B. “五十弦”喻往事繁多,其中也隐含已逝的年华很多。

C. 由于诗人慨叹自己已年逾半百,才会有下文的忆旧的心理。

D. 无端的锦瑟弦更长,音更优美绵长,有绕梁三日之神妙。

3. 下面是对诗中运用的典故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庄周晓梦迷蝴蝶”,庄周梦蝶,醒来以后,自己依然是自己,可蝴蝶却不知何往。

“迷”是痴迷的意思。

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境界的痴迷。

B. “望帝春心托杜鹃”,古代杜宇,国亡身死,魂化杜鹃,啼声凄婉。

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如杜鹃送春归般的哀怨之情。

C. “沧海月明珠有泪”,明月之夜,沧海之间,鲛人泣泪,颗颗成珠。

珠似水中月,月本天上明珠。

此典故表达了诗人凄寒孤寂而又十分感伤的情怀。

D. “蓝田日暖玉生烟”,蓝田,产玉之山。

在阳光的照耀下,蕴藏于其中的玉气冉冉上升,远察如在,近观却无。

此典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渺茫难即的惋惜之情。

4. 下列各句中对《锦瑟》一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大意是,一晃我年已半百,回忆已逝的青春年华,不禁百感交集。

B. 颔联写诗人自己曾有过像庄周梦蝶那样美好的追求,可如今只能把自己的爱心像望帝那样托付给杜鹃。

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锦瑟》习题及答案

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锦瑟》习题及答案

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锦瑟》习题及答案一、课内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读音或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锦瑟.(sè):漆有织锦纹的瑟。

无端:无缘由。

B.一弦.(xuán)一柱柱:瑟上系弦的木块。

C.华年:青年时代。

五十弦:传说古瑟为五十根弦,后来的瑟为二十五根。

D.惘.(wǎng)然:模糊不清的样子。

春心托杜鹃:把思恋爱慕的情怀寄托在杜鹃哀切的啼鸣之中。

2.下面是李商隐的一首题为“银河吹笙”的小诗,中间两联的后一句残缺。

根据律诗的特点,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怅望银河吹玉笙,楼寒院冷接平明。

重衾幽梦他年断,①____________。

月榭故香因雨发,②____________。

不须浪作缑山意,湘瑟秦箫自有情。

A.①别树羁雌昨夜惊②风帘残烛隔霜清B.①风帘残烛隔霜清②别树羁雌昨夜惊C.①残烛风帘隔霜清②别树羁雌昨夜惊D.①昨夜别树羁雌惊②风帘残烛隔霜清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

与杜甫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B.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C.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有五言、七言之分,律诗通常每首八句。

《锦瑟》是一首七律。

D.《锦瑟》一诗,有人说,是李商隐悼念妻子王氏的;也有人说,是写给他的红颜知己宋华阳的;也有人说,是他追忆一生的所见所遇,抒写惆怅叹息的。

4.下面对典故或意象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周梦蝶”写出诗人怀才不遇、理想破灭的惆怅;“杜鹃啼血”写出诗人无限的悲伤和难言的怨愤。

“迷”“托”二字,极富表现力,正是它们赋予两个典故新的意义,精当地概括出了诗人陷入悲郁,寻求寄托的真实心态。

B.杜鹃:杜鹃鸟俗称鹧鸪,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在古诗词中,杜鹃一是表达孤独悲苦,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杜鹃啼血猿哀鸣”;二是表达乡思乡愁,如秦观《踏莎行》中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2021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中册《锦瑟》同步练习

2021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中册《锦瑟》同步练习

2021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中册《锦瑟》同步练习1.(2021·同步练习)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锦瑟李商隐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知识点】鉴赏诗词意象意境、鉴赏诗词的语言、锦瑟、诗、诗词的内容与主题、鉴赏诗词表达技巧(1) 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中“无端五十弦”又喻指什么?答:【答案】这里运用了比兴手法。

“无端五十弦”喻往事繁多,也可说是喻已逝的年华,慨叹自己年老体衰,追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

(2) 典丽精工是李商隐诗歌的特点之一。

诗中的颔联和颈联用的典故渲染了什么样的情调?营造了怎样的意境?答:【答案】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伤的内心情感。

诗中美好的境界是什么,殷切的思念是什么,诗人为什么而落泪,为什么而迷惘,都难以知晓,诗歌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朔迷离的意境。

这恰恰给了人们无穷无尽、异彩纷呈的想象空间。

(3) 尾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答:【答案】尾联是对上文的总结。

“此情可待成追忆”,是说上面说的那种情感已在心底沉淀了很久,现在再回来想,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后一句“只是当时已惘然”,是说“当时”的感受,可联系上文看,这种惘然之情现在更甚。

(4) 《锦瑟》一诗的语言有何特点?该诗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答:【答案】该诗语言婉曲含蓄,意蕴朦胧。

在典故传说的运用中使用了象征的手法,使诗作更耐人寻味。

诗以埋怨锦瑟起兴,提出“思华年”的主题,三、四句使用“庄生梦蝶”“杜宇啼春”的典故分别喻往事如梦和感伤不已。

五、六句又将典故与传说糅合在一起,“沧海月明”“鲛人泣珠”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之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蓝田日暖”“良玉生烟”,湿润迷蒙又邈远难觅,表现了理想的幻灭和诗人的彷徨与悲伤。

用典故和传说构成了迷离不定的意境,象征地表现了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悲剧性的惘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锦瑟》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默写训练。

1.《锦瑟》中李商隐以“,”两句借锦瑟而自况,暗示自己与众不同,天赋极高,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感叹年华胜景已逝。

2.《锦瑟》中李商隐借用庄子和杜宇的典故,表露自己的远大抱负不能实现而徒留无限伤感的两句是“,”。

3.李商隐在《锦瑟》中“,”两句诗,借南海鲛人和蓝田美玉的遭遇写出了自己理想的最终幻灭。

4.李商隐在《锦瑟》中以“,”两句来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却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寄寓了心中难言之悲。

二、课内回顾。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对李商隐的《锦瑟》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由锦瑟引起的诗人对华年所历纷繁人生境遇与人生感受的追怀。

B.颔联用庄周梦蝶、杜宇化鹃的典故表达失落、困惑之感。

C.颈联描写了沧海之中,明月之下,鲛人滴泪,化为明珠。

D.尾联“此情”与“惘然”相照应,“惘然”因“思华年”而产生,末两句表达了全诗主旨。

6.《锦瑟》用典比较多,请你找出来并分析一下这些典故的运用对表现人物心情有什么作用?(选择一两处即可)
三、拓展运用。

(一)阅读下面的四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7.古时有临别赠柳的习俗,其中一个原因是“柳”字谐音“”字。

这首诗描写的对象
是。

8.怎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
9.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