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冶金学炼钢部分总结(知识点)

合集下载

九年级炼钢的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炼钢的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炼钢的知识点总结炼钢是一项重要的冶金工艺,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将铁矿石转化为有用的钢材。

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一些与炼钢相关的知识点,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1. 铁矿石的提取铁矿石是炼钢的原料,常见的铁矿石包括赤铁矿和磁铁矿。

首先,铁矿石需要被开采和破碎成适当的大小。

然后,通过选矿、磁选等方法,去除其中的杂质,获得纯净的铁矿石。

2. 高炉炼铁高炉是炼钢的主要设备,用于将铁矿石转化为生铁。

在高炉中,铁矿石和焦炭被加入到上部,而空气和矿石的还原反应发生在下部。

通过高炉内的高温和化学反应,铁矿石中的氧气被还原,从而得到液态的生铁。

3. 钢铁冶炼生铁中含有过多的碳和其他杂质,需要经过进一步的冶炼过程才能得到合格的钢材。

在钢铁冶炼中,通过氧气吹炼、除碱、调质等方法,控制碳含量和杂质含量,获得所需的钢材品质。

4. 钢的合金化为了获得不同性能的钢材,我们可以将其他合金元素加入到钢中,制成合金钢。

合金钢常见的合金元素有铬、钼、钛等。

钢材中的合金元素可以增加材料的强度、硬度、耐腐蚀性等特性。

5. 钢的热处理钢材在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拉伸、冷却等原因产生应力,这会导致零件变形或失去强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钢的热处理。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淬火和回火等,通过控制温度和冷却速度,改善钢材的力学性能。

6. 钢材的分类根据用途和成分的不同,钢材可以分为碳素钢、合金钢和不锈钢等。

碳素钢是最基本的钢材,主要由碳和铁组成。

合金钢中添加了合金元素,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

不锈钢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通常在需要抗腐蚀的环境中使用。

总结:炼钢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过程,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铁矿石的提取、高炉炼铁、钢铁冶炼、合金化、热处理和分类等步骤,我们可以获得不同性能的钢材。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钢材的制造和应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炼钢重要基础知识点

炼钢重要基础知识点

炼钢重要基础知识点
1. 钢的定义和特性:
钢是一种由铁和少量碳以及其他合金元素组成的金属材料。

钢的主要特点是强度高、韧性好、耐腐蚀性强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汽车等领域。

2. 钢的生产方法:
钢的生产过程主要包括炼铁和炼钢两个环节。

炼铁是将铁矿石经过高温炉石化,获得高纯度的铁。

而炼钢则是将炼铁得到的铁经过加热、除杂、加入合金等处理,控制碳含量,使其成为钢。

3. 钢的合金元素:
为了改变钢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可以向钢中添加各种合金元素。

常见的合金元素包括锰、铬、镍、钼等。

不同的合金元素会赋予钢不同的性能,使其适用于不同的工程需求。

4. 钢的熔炼工艺:
钢的熔炼工艺主要包括平炉、转炉、电炉等几种。

平炉是最早的炼钢方法,通过将炼铁和生铁一起加热熔化,再通过各种方法去除杂质。

转炉是一种常用的炼钢设备,通过向炉中注入氧气,使炉中的碳和其他杂质氧化脱除。

电炉则是利用电能将钢材加热熔化。

5. 钢的热处理与热处理工艺:
钢的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过程来改变钢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

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不同的热处理方式可以使钢材获得不同的硬度、韧性或强度等特性。

6. 钢的质量控制:
钢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观察、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来评估钢的质量。

合理的质量控制可以保证钢材的性能,防止出现质量问题。

以上是炼钢的重要基础知识点,希望对你了解炼钢有所帮助。

如果有更深入的问题,欢迎进一步探讨。

九年级炼钢的知识点

九年级炼钢的知识点

九年级炼钢的知识点炼钢的知识点炼钢是一项重要的冶金工艺,通过控制和改变钢铁中的元素成分和组织结构,使其具备特定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

九年级学生学习炼钢的知识点,有助于理解钢铁产业的发展和相关技术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学生需要了解的炼钢的知识点。

一、炼钢的基本原理炼钢的基本原理是通过高温下的冶炼过程,将生铁中的杂质和有害元素进行去除,同时添加适量的合金元素,使得钢铁具备所需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

主要包括高炉炼铁、转炉炼钢和电炉炼钢等不同的炼钢方法。

二、高炉炼铁高炉炼铁是最常见的炼钢方法之一。

在高炉中,生铁和焦炭以及石灰石等原料被逐层添加,通过高温还原反应将生铁中的杂质去除。

在高炉炼铁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化学反应方程式、温度控制和物料配比等关键技术。

三、转炉炼钢转炉炼钢是一种重要的炼钢方法,其特点是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

在转炉中,通过将生铁和废钢等原料添加到转炉中,通过氧气吹炼和搅拌作用,控制合金元素的含量和合金化程度,使得钢铁达到所需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

四、电炉炼钢电炉炼钢是一种使用电力作为能源的炼钢方法,具有能源利用率高、产生的污染物较少的优点。

在电炉炼钢中,通过将废钢和铁合金等原料加入电炉中,通过电阻加热和电弧放电作用,控制温度和化学反应,达到炼钢的目的。

五、炼钢中的合金元素合金元素对钢铁的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合金元素有锰、铬、镍等。

锰可以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铬可以增加钢的耐蚀性,镍可以提高钢的冷热塑性。

了解合金元素的作用和添加量对于学习炼钢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六、炼钢工艺的发展炼钢工艺在长期的发展中呈现出多样化和先进化的趋势。

例如,在传统的高炉炼铁基础上,出现了湿法冶金、气体冶金和无渣冶炼等新型工艺。

九年级学生应该了解炼钢工艺的发展趋势,了解新技术在炼钢中的应用。

七、炼钢的环保问题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烟尘、废水和废气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炼钢过程中的环保问题,炼钢企业采取了多种措施,如煤气净化技术、废气脱硫技术和废水处理技术等。

炼钢知识大汇总

炼钢知识大汇总

炼钢知识大汇总1.供氧强度单位时间内吨钢消耗氧气量,一般取值3.2m³/(t·min)~4.5m³/(t·min),100t以下转炉取中下限,100t转炉以上取上限。

供氧强度代表转炉冶炼效率的单位,目前小转炉国内冶炼速度最好的是无锡新三洲和阳春新钢铁,纯供氧时间10min左右,大转炉国内做得最好的敬业集团,纯供氧时间12min~13min。

代表公式:I=Q(氧气流量)/[T(出钢量)·t(纯供氧时间)]。

2.转炉装入量铁水+废钢(生铁),炉容比0.65t/m³~0.90t/m³,100t以下转炉炉容比取中下限,100t以上转炉炉容比取中上限,是转炉出钢负荷的一个名词。

3.冲击面积氧气流股与平静金属液面接触时的面积。

冲击面积的大小与转炉氧枪枪位和氧枪工艺参数有关(氧枪吼口直径和扩张角),一般冲击面积占据整个上表面积的60%-80%,过大侵蚀炉衬,100t以下转炉取下限,100t以上转炉取上限。

冲击面积对转炉冶炼速度也有影响,但设计时,必须考虑炉衬安全。

4.石灰加入量吨钢消耗的石灰量,也是影响转炉冶炼成本最关键的一个名词,计算公式(如下),保证炉衬安全和钢水质量的前提下,目前国内钢厂都在追求最佳的少渣冶炼模式,部分钢厂以建立以副枪或少渣冶炼模型,以模型设计来控制石灰和渣料加入,副枪做的做好的Danieli和武汉创特,数据模型做的最好的安徽工业大学和北京科技大学。

加入转炉铁水硅在0.20%~0.40%,通过少渣模型数据计算,石灰在20Kg/t-40Kg/t,为钢厂解决了很多成本。

2.14×[Si%]×RQ=————————×W铁水(CaO%)有效式中Q:石灰加入量(吨/炉); R:碱度;[Si%]:铁水硅成份;(CaO%)有效:石灰有效CaO含量;(CaO%)有效=石灰CaO%-R×石灰SiO2% 备注:冶金石灰(CaO%)有效按75%计算,活性石灰(CaO%)有效按90%计算。

钢铁冶金学(炼钢学)

钢铁冶金学(炼钢学)

脱氧和脱硫反应 的平衡:在炼钢 过程中,需要控 制脱氧和脱硫反 应的平衡,以保 证钢的质量和性 能。
脱氧和脱硫反应 的影响因素:温 度、时间、钢的 成分等会影响脱 氧和脱硫反应的 效果。
转炉:用于炼钢的主要设备,具有容量大、生产率高、操作方便等特点。 电炉:用于炼钢的辅助设备,具有节能环保、操作简单等特点。 炉外精炼设备:用于提高钢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 连铸设备:用于将钢水连续铸造成钢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 轧钢设备:用于将钢坯轧制成各种钢材,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特点。
按化学成分分类:碳钢、合金钢、不锈钢等 按生产工艺分类:转炉钢、电炉钢、平炉钢等 按用途分类:建筑用钢、机械用钢、汽车用钢等 性能要求:强度、硬度、韧性、塑性、焊接性能等 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
碳钢:含碳量在0.25%-2.11%之间,硬度高,耐磨性好,适用于制造机械零件、工具等。
XX,
汇报人:XX
钢铁冶金学:研究钢铁生产工艺、 原理和设备的科学
定义:包括炼铁、炼钢、轧钢等过 程
重要性:钢铁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材 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汽车、 船舶等领域
发展历程:从早期的土法炼铁到现 代的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等技术, 不断提高钢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古代冶金:青铜器、铁器等金属制品的出现 近代冶金:18世纪末,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等技术的出现 现代冶金:20世纪初,电炉炼钢、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等技术的发展 现代冶金:21世纪初,绿色冶金、智能制造等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操作技术:包括设备启 动、运行、停机等步骤, 以及操作注意事项和常 见故障处理方法
维护技术:包括设备日 常维护、定期检查、维 修和更换部件等,以及 维护注意事项和常见故 障处理方法

钢铁知识点总结

钢铁知识点总结

钢铁知识点总结一、钢铁的制备工艺1. 高炉炼铁工艺:高炉是目前最常见的炼铁设备,其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配料、炉料装入、炉内还原、熔融出铁、出渣出炉等步骤。

在高炉内,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先后装入炉腔,通过高温还原反应,产生熔化的铁水和熔渣。

经过处理,铁水得到冷却、凝固成块体,即为生铁。

2. 钢的炼制工艺:生铁经过炼钢工艺处理后得到钢。

炼钢工艺主要包括转炉法、电弧炉法、吹氧底吹转炉法等。

转炉法是最早的炼钢方法,电弧炉法是常用的炼钢方法,吹氧底吹转炉法是一种高效的炼钢方法。

这些工艺均以生铁或废钢为原料,在高温条件下,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控制铁中碳等杂质含量,制得各种规格的钢材。

3. 热轧工艺:热轧是将钢锭或钢坯进行预热,然后通过轧制设备进行加热轧制,最终得到板材、型材等半成品。

在热轧工艺中,可根据需要进行粗轧、精轧、整形等工序,以获得规格合格的钢材产品。

4. 冷轧工艺:冷轧是将热轧后的钢材通过冷轧设备进行再加工,以获得更高的表面质量和尺寸精度。

冷轧工艺包括冷轧板、冷轧带、冷轧型材等,这些产品常用于汽车、电器、建筑等领域。

二、钢铁的性能特点1. 钢铁的力学性能:钢铁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包括强度、韧性、塑性等。

不同的钢材根据成分和工艺不同,其力学性能也有所差异。

2. 钢铁的耐腐蚀性:钢铁在空气、水和化学介质中容易产生腐蚀现象。

为了提高钢铁的耐腐蚀性,可采用镀锌、镀铬、喷漆等表面处理手段,或者选择具有较高耐蚀性能的合金钢。

3. 钢铁的热处理性:通过控制钢材的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可以改变钢的组织和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可分别用于提高钢的韧性、硬度、强度等性能。

4. 钢铁的可加工性:钢铁在制造加工过程中,容易切削、锻造、焊接、冲压等加工,且加工后的产品表面质量良好,尺寸精度高。

5. 钢铁的磁性:钢铁是一种铁磁材料,一般情况下具有磁性,但也可以通过掺杂和热处理等方法获得非磁性的钢材。

钢铁冶金炼钢学


按脱氧程度
按S、P含量
沸腾钢
镇静钢
半镇静钢
普通钢
优质钢
高级优质钢
按用途及特殊性能 分 类
结构钢
工具钢
碳素结构钢
合金结构钢
碳素工具钢
合金工具钢
高速工具钢
弹簧钢
轴承钢
不锈钢
高温合金
按金相组织 分 类
铁素体钢
珠光体钢
马氏体钢
贝氏体钢
奥氏体钢
本章小结
【复习与思考】
炼钢的主要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征?
从2亿t钢到3亿t 仅用了2年时间 2007年中国 粗钢产量为4.89亿吨
2008年中国粗钢产量 为5.02亿吨是日本、 美国、俄罗斯韩国、 印度、德国、 乌克兰、巴西、 意大利之和
中国钢产量平均年增长率 连续保持在20%以上受到 全球钢铁界瞩目
我国钢产量的变化情况
我国钢铁工业存在的差距

我国是钢铁大国、非钢铁强国
合金钢(合金元素总量)



高合金钢 >10% 合金钢 5~10% 低合金钢 3~5 普通低合金钢 < 3% 微合金钢(低碳钢的基础上加入微量的Ni、V、Ti)
按钢中所含 主要合金元素
锰钢
硅钢
硼钢
铬镍钨钢
铬锰硅钢等
按冶炼 方法分类
转炉
电弧炉
等离子炉
感应炉
电渣
电子束炉
按质量水平 分 类

积极利用低品位的铁矿石资源: 科学、合理地利用国内低品位铁矿资源。

第二节
炼钢基本任务 钢的分类
钢和生铁的区别
炼钢的基本任务
钢的分类
钢和铁的区别
钢:C<2.0%(实用<1.4)的铁碳合金,少量的杂质元素

最新钢铁冶金学(炼钢学)

____________________
OBM/ Q-BO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炼 钢 方 法(8)
在顶吹氧气转炉炼钢发展的同时,19781979年成功开发了转炉顶底复合吹炼工 艺,即从转炉上方供给氧气(顶吹氧), 从转炉底部供给惰性气体或氧气,它不仅 提高钢的质量,降低了消耗和吨钢成本, 更适合供给连铸优质钢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LD- Q- BO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炼 钢 方 法(9)
我国首先在 1972-1973 年 在沈阳第一炼钢 厂成功开发了全 氧侧吹转炉炼钢 工艺。并在唐钢 等企业推广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炼 钢 方 法(1)
最早出现的炼钢方法是1740年出现的坩 埚法,它是将生铁和废铁装入由石墨和 粘土制成的坩埚内,用火焰加热熔化炉 料,之后将熔化的炉料浇成钢锭。此法 几乎无杂质元素的氧化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LD/ BOF/ BOP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炼 钢 方 法(7)
1965年加拿大液化气公司研制成双层管氧 气喷嘴,1967年西德马克西米利安钢铁公 司引进此技术并成功开发了底吹氧转炉炼钢 法,即OBM法(Oxygen Bottom Maxhuette) 。1971年美国钢铁公司引进 OBM法,1972年建设了3座200吨底吹转 炉,命名为Q_-__B___O____P____(__Q____u___i_e___t___BOP)。

炼钢行业知识点总结

炼钢行业知识点总结一、炼钢行业概述炼钢行业是钢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关键产业之一。

炼钢行业主要负责将铁矿石、废钢等原料经过高温冶炼、钢水处理、铸造等工艺,生产成各种规格、性能的钢材。

炼钢行业涉及的工艺流程复杂,设备设施、原材料、能源等的要求都很高。

二、炼钢行业的主要原材料1. 铁矿石铁矿石是炼钢的主要原料之一,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少量的其他杂质。

一般来说,铁矿石需要经过破碎、磨矿、矿浆浸出等工艺处理后,才能成为炼钢的原料。

当前,铁矿石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已成为炼钢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2. 废钢废钢是炼钢行业的另一主要原料,其包括废旧钢材、废旧机械设备等。

废钢资源的重复利用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废钢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直受到炼钢行业的重视。

3. 铬、锰等合金元素除了铁矿石和废钢,炼钢行业还需要合金元素,如铬、锰等,来冶炼生产合金钢,以满足市场对高强度、耐腐蚀等特殊性能钢材的需求。

合金元素的选择和添加对钢材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炼钢行业的主要工艺流程1. 炼焦炼焦是将高品质的煤转化成冶金焦,作为高炉冶炼的还原剂。

炼焦过程中需要控制原料粒度、热风量、炼焦时间等,以获得高品质的冶金焦。

2. 高炉冶炼高炉冶炼是利用冶金焦、铁矿石等原料冶炼生铁的主要工艺过程。

在高炉冶炼中,需要精确控制原料比例、炉温、通风量等参数,以获得高品质的生铁。

3. 转炉炼钢转炉炼钢是将生铁转化为钢水的工艺过程,其主要设备包括转炉、炼钢、以及氧气供应系统。

在转炉炼钢过程中,需要根据钢水成分要求调整氧气供应量、加入合金元素、进行脱硫等操作,以获得符合要求的钢水。

4. 连铸连铸是将炼钢得到的钢水浇铸成方坯、圆坯等的成形工艺过程。

在连铸生产中,需要控制浇铸温度、拉速、结晶器等参数,以获得高品质的铸坯。

5. 精炼精炼是通过真空设备、氩气吹炼等手段对钢水进行再处理,以消除氧化物、控制钢水成分和温度,获得高品质的精炼钢。

现代炼钢知识点归纳总结

现代炼钢知识点归纳总结1. 炼铁过程炼铁是炼钢的第一步,它通过高温还原铁矿石得到的生铁。

炼铁过程一般包括了还原和熔化两个过程。

具体包括矿石的选矿、碳素还原法、炼铁炉、高炉、烧结等环节。

炼铁过程是现代炼钢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稳定性和效率直接影响到钢铁生产的质量和成本。

2. 炼钢过程炼钢过程是指将生铁经过氧、碳等还原剂的作用下,去除杂质并将铁中的碳含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最终得到符合要求的钢材。

炼钢过程通常包括了原料的准备、熔炼、除杂、调质、浇铸等环节。

现代炼钢过程中,炼钢技术的进步和改进使得炼钢过程更加精确,高效和环保。

3. 现代炼钢技术现代炼钢技术包括了许多先进的设备和工艺,比如转炉炼钢、电炉炼钢、喷吹炼钢等。

这些新技术的出现使得炼钢的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产品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同时,这些新技术还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以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

4. 原料炼钢过程中所使用的原料包括了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废钢等。

其中,铁矿石是钢铁的主要原料,焦炭是还原剂,石灰石用于还原冶金反应的熔炼助剂,废钢则可以通过回收再利用,降低了原料成本和环保。

不同的原料组合和比例会直接影响到炼钢过程的成本和产品质量。

5. 炼钢设备现代炼钢设备包括了高炉、转炉、电炉、喷吹煤氧等,这些设备通常采用高科技材料和先进的控制系统。

通过这些设备,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降低了人力成本。

这些设备还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符合现代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求。

6. 炼钢工艺炼钢工艺是指炼钢生产中的一系列操作方法和技术要点。

炼钢工艺涉及了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经验,准确、稳定的操作是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现代炼钢工艺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也是注重提高操作技术水平,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

7. 质量控制炼钢的质量控制是现代炼钢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包括了原料的质量控制、炉料的合理配比、生产过程的控制和产品质量的检测。

现代炼钢企业通常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从原料采购到产品出厂的全过程控制,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1、 钢和生铁的区别? 答:C < 2.11%的Fe-C合金为钢;C > 1.2%的钢很少实用;还含Si、Mn等合金元素及杂质。生铁硬而脆,冷热加工性能差,必须经再次冶炼才能得到良好的金属特性;钢的韧性、塑性均优于生铁,硬度小于生铁

长流程:以铁矿石为原料,煤炭为能源-高炉-铁水预处理-转炉炼钢-炉外精炼-连铸-轧钢 短流程:以废钢为原料,电为能源-电炉炼钢-炉外精炼-连铸-轧钢 2、炼钢的基本任务? 答:钢铁冶金的任务是由生产过程碳、氧位变化决定的。炼钢的基本任务分为脱碳,脱磷,脱硫,脱氧,脱氮、氢等,去除非金属夹杂物,合金化,升温(1200°C→1700°C),凝固成型,废钢、炉渣返回利用,回收煤气、蒸汽等。

高炉——分离脉石,还原铁矿石 铁水预处理——脱S,Si,P 转炉——脱碳,升温 炉外精炼——去杂质,合金化 3、钢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答:C:控制钢材强度、硬度的重要元素,每1%[C]可增加抗拉强度约980MPa;Si:增大强度、硬度的元素,每1%[Si]可增加抗拉强度约98MPa;Mn:增加淬透性,提高韧性,降低S的危害等;Al:细化钢材组织,控制冷轧钢板退火织构;Nb:细化钢材组织,增加强度、韧性等;V:细化钢材组织,增加强度、韧性等;Cr:增加强度、硬度、耐腐蚀性能。

4、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来源?

答: .

. 5、主要炼钢工艺流程? 答:炒钢→坩埚熔炼等→平炉炼钢→电弧炉炼钢→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氧气底吹转炉和顶底复吹炼钢。主要生产工艺为转炉炼钢工艺和电炉炼钢工艺。与电炉相比,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生产率高,对铁水成分适应性强,废钢使用量高,可生产低S、低P、低N的杂质钢,可生产几乎所有主要钢品种。顶底复吹工艺过氧化程度低,熔池搅拌好,金属-渣反应快,控制灵活,成渣快。

现代炼钢流程:炼铁,炼钢(铁水预处理、炼钢、炉外精炼),连铸,轧钢,主要产品。 6、铁的氧化和熔池的基本传氧方式? 答:火点区:氧流穿入熔池某一深度并构成火焰状作用区(火点区)。 吹氧炼钢的特点:熔池在氧流作用下形成的强烈运动和高度弥散的气体-熔渣-金属乳化相,是吹氧炼钢的特点。乳化可以极大地增加渣-铁间接触面积,因而可以加快渣-铁间反应。

乳化:在氧流强冲击和熔池沸腾作用下,部分金属微小液滴弥散在熔渣中;乳化的程度和熔渣粘度、表面张力等性质有关。乳化可极大增加渣-铁接触面积,因而可加快渣-铁间反应。

杂质的氧化方式: 直接氧化:气体氧直接同铁液中的杂质进行反应。 间接氧化:气体氧优先同铁发生反应,待生成FexO以后再同其他杂质进行反应。 氧气转炉炼钢以间接氧化为主:氧流是集中于作用区附近而不是高度分散在熔池中;氧流直接作用区附近温度高,Si和Mn对氧的亲和力减弱;从反应动力学角度来看,C向氧气泡表面传质的速度比反应速度慢,在氧气同熔池接触的表面上大量存在的是铁原子,所以首先应当同Fe结合成FeO。

7、脱碳反应? 答:脱碳的重要性:反应热升温钢水;影响生产率;影响炉渣氧化性;影响钢[O]含量。 脱碳产物CO的作用:从熔池排出CO气体产生沸腾现象,使熔池受到激烈地搅动,起到均匀熔池成分和温度的作用;大量的CO气体通过渣层是产生泡沫渣和气一渣一金属三相乳化的重要原因;上浮的CO气体有利于清除钢中气体和夹杂物;在氧气转炉中,排出CO气体的不均匀性和由它造成的熔池上涨往往是产生喷溅的主要原因。

“C-O”关系: .

. 脱碳反应的热力学条件:增大f[C]有利于脱碳;增加[O]有利于脱碳;降低气相PCO有利于脱碳;提高温度有利于脱碳。

8、脱碳反应动力学? 答:限制性环节:C高O低时,O的扩散为限制性环节;C低O高时,C的扩散为限制性环节。

脱碳过程:1.吹炼初期以硅的氧化为主,脱碳速度较小; 2.吹炼中期,脱碳速度几乎为定值; 3.吹炼后期,随金属中含碳量的减少,脱碳速度降低。 9、硅的氧化反应? 答:脱硅的作用:硅高,增加渣量,需多加石灰提高炉渣碱度,影响前期脱磷,影响炉龄,增加氧气消耗,降低金属收得率;硅低,渣量少,石灰用量少,氧气消耗低,金属收得率提高。

有利于[Si]氧化反应因素: [Si]的氧化反应对炼钢过程的影响:热效应;影响脱碳、脱磷反应;影响渣量。 10、锰的氧化与还原?

答:有利于[Mn]氧化反应因素: 有利于[Mn]氧化的因素:提高[Mn]的活度;提高渣中的(FeO)活度;降低(MnO)活度;较低温度。

温度对脱锰反应的影响:初期温度低,渣中MnO活度低,大量Mn氧化;中后期温度升高、渣中FeO含量降低,碱度提高,炉渣中部分MnO被还原;末期炉渣FeO含量增高,Mn重新被氧化。

11、脱磷反应? 答:有利于脱磷的工艺条件:降低温度;提高炉渣碱度;增加炉渣氧化铁活度;增加渣量;增加[P]活度系数。

炉渣的重要性:通过造碱性炉渣能够降低P2O5的活度系数,同时,碱度CaO/SiO2越高,磷分配比越大,有利于脱磷;渣量增大有利于脱磷。 . . 回磷的原因:吹炼中期炉渣“反干”,炉渣FexO含量减少(炼钢过程);出钢带渣量多,炉渣碱度降低,[O]含氧量降低(脱氧过程)。

回磷的解决措施:高磷铁水吹炼过程中采用“倒包”方法。 吹炼高磷铁水技术:利用“后吹”脱磷;“双渣”工艺。

超低磷冶炼工艺技术:采用铁水“三脱”预处理;采用氧气转炉进行脱磷预处理;转炉铁水脱磷工艺。

12、脱硫的方法及工艺: 方法:KR(机械搅拌)脱硫;喷粉脱硫。 工艺:LF炉精炼脱硫渣系;真空喷粉钢水脱硫(铁水预处理-BOF-LF-RH-CC工艺;铁水预处理-BOF-真空喷粉精炼-CC工艺);V-KIP工艺;RH喷粉脱硫;RH-PB工艺;RH顶喷粉脱硫;IR-UT工艺。

有利于脱硫的因素:

硫容量: 炉渣的作用:FexO过高不利于脱硫,碱性还原渣有利于脱硫,增大渣量有利于脱硫。 . . 金属脱硫及气相脱硫:

回硫的原因及控制:回硫主要来自废钢和铁水脱硫渣;石灰带入的硫量很少。转炉炼钢工艺抑制回硫。

衡量脱硫渣能力的方法:炉渣碱度、还原性、[O]活度、[S]活度、(O2-)活度、(S2-)活度的高低。

13、脱氧的必要性:α铁中氧溶解度仅为3~4ppm,过饱和的氧会在钢液冷却过程以铁的氧化物氧硫化物或其他类型的非金属夹杂物的形式析出存在于固态铁的晶界处。在钢的加工和使用过程容易成为晶界开裂起点。脆性破坏。钢中氧含量增加会降低钢材的延性,冲击韧性,抗疲劳破坏性能,提高韧-脆转换温度,降低耐腐蚀性能。

总氧:包括自由氧(a0)以及固定氧(夹杂物所含的氧)。总氧T[O]表示钢的洁净度,值越低表示钢越“干净”。

终点氧:炼钢终点时钢液中总的溶解氧量。 脱氧方式:沉淀脱氧、扩散脱氧、真空脱氧法。 沉淀脱氧:优点:反应速度快,操作简便,成本低。缺点:部分脱氧产物滞留在钢中,不吐程度污染钢水,降低钢的纯净度。

扩散脱氧:优点:脱氧产物不污染钢液。缺点:反应速度较慢。 真空脱氧:优点:脱氧产物CO几乎全部由钢液排除,不污染钢液。缺点:钢液温度降低较大,且投资和生产成本较高。

沉淀脱氧:是用与氧亲和力较铁与氧亲和力强的元素作脱氧剂,脱氧剂与钢液中的氧直接作用,发生脱氧反应,反应产物由钢液上浮排除,从而达到脱氧目的。 脱氧时将各种脱氧剂以铁合金形式直接加入到钢液中;某些比重较轻或较易气化的脱氧剂则多采用向钢液喂丝或喂包芯线方法加入至钢液中。

扩散脱氧:扩散脱氧是向炉渣中加入碳粉、硅铁粉、铝粉等脱氧剂,降低炉渣的FeO含量;当渣中FeO含量不断降低时,钢中的氧即会向炉渣中扩散,以维持氧在渣-钢间的分配平衡,从而达到钢液脱氧的目的;扩散脱氧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钢水炉外精炼;扩散脱氧的优点是脱氧产物不玷污钢液,缺点是脱氧速度较慢。

真空脱氧:真空脱氧是指将钢液置于真空条件下,通过降低CO气体分压,促使钢液内[C]-[O]反应继续进行,利用[C]-[O]反应达到脱氧的目的;真空脱氧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脱. . 氧产物CO几乎全部可由钢液排除,不玷污钢液;钢液温度降低较大,且投资和生产成本较高。

14、元素的脱氧能力? 答:Ca>Ba>Zr>Al>Ti>B>Ta>Si>C>V>Nb>Cr>Mn。 15、脱氧的产物?

答: 复合脱氧:用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脱氧元素的铁合金对钢液进行的脱氧称为复合脱氧;复合脱氧的实质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脱氧元素同时同钢液中溶解的氧发生反应,并使它们的脱氧产物彼此结合成互溶体或化合物以降低脱氧产物的活度;由于脱氧产物活度降低,使钢液[O]含量降低; 与单独元素脱氧相比,多数情况下,复合脱氧能够提高脱氧元素的脱氧能力。

常用脱氧剂:硅-锰复合脱氧剂;钙-硅复合脱氧剂。 脱氧动力学: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即脱氧元素的溶解和均匀化;脱氧化学反应;脱氧产物的形核;脱氧产物的长大;脱氧产物的去除。

脱氧产物长大的方式:扩散长大;不同尺寸脱氧产物间的扩散长大;由于上浮速度差而碰撞凝集长大;由于钢液运动而碰撞凝集长大。

影响脱氧颗粒长大的因素: .

. 斯托克定律: V夹杂物上浮速度 ρm钢水密度7*10^3Kg/m3 ρs夹杂物密度4*10^3Kg/m3 γ夹杂物当量直接m ηm钢水粘度0.005Pa·S 16、夹杂物的分类 ⑴按化学组成成分: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磷化物,碳化物 ⑵按尺寸:超显微夹杂物(微粒<1μm),显微夹杂物(1~100μm),大型夹杂物(微粒>100μm)

⑶按图标:A类(硫化物类):具有高的延展性,较宽范围形态比,一般端部呈圆角 B类(氧化铝类):大多数没有变形,带角的,形态比较小(一般<3μm),黑色或带蓝色颗粒

C类(硅酸盐类):具有较高的延展性,较宽范围形态比(一般≧3μm),呈黑色或深灰色,一般端部成锐角

D类(球状氧化物类):不变形,形态比较小(一般<3μm),黑色或带蓝色的无规则分布的颗粒

Ds类(单颗粒球状类):圆形或者近似圆形,直径大于13μm的单颗粒夹杂物 17、夹杂物的评价指标:含量,尺寸,分布,评级方法 夹杂物上浮去除:⑴精炼:底吹气体促进上浮⑵中间包:控流装置延长上浮时间⑶结晶器:控制流动,促进夹杂物上浮。

夹杂物的变性处理的目的:为了最大程度上防止对产品有坏影响的夹杂物残留在钢中,还需要把他们改变为对产品性能危害小或者无害的夹杂物,即夹杂物的形态控制。

氧气顶吹:优点:控制灵活,成渣快。缺点:过氧化,金属-渣反应慢,熔池搅拌差。 氧气底吹:优点:过氧化程度低,熔池搅拌好,金属-渣反应快。缺点:成渣快,废钢比低。 顶底复吹:优点:过氧化程度低,熔池搅拌好,金属-渣反应快,控制灵活,成渣快。 18、非金属夹杂物的分类: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夹杂。 非金属夹杂物的危害和所造成的缺陷: 铸坯缺陷:表面夹渣;裂纹(表面纵裂纹、表面横裂纹、内部裂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