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二章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人卫4版医学伦理学)
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历史

美国:1968年 ,《器官移植的伦理原则》;1973年, 《病人权利法案》;1976年,《美国护士章程》;1984 年,《关于体外授精的道德声明》;1988年《美国医院 的伦理守则》。
2014-9-26
27
2.医学职业化,医学行业协会成立
2014-9-26
18
(二)近代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医学道德由古代医家的个人修养,发展到医疗组织集 体遵循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
一系列医学行业内的医学道德规范得以制定,医学伦 理道德逐步向系统化、规范化、理论化。
1791年,帕茨瓦尔(Percival)起草了《医院及医务人
1948年,世界医学会以《希波克拉底誓言》 为蓝本,颁布了《医学伦理学日内瓦协议法》, 作为全世界医务人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1949年,世界医学会在伦敦又通过《世界医 学会国际医德守则》,进一步明确了医生的一般 守则。
2014-9-26
23
1953年7月,国际护士会制定了《护士伦理 学国际法》。
33
妙闻:外科医生
提出了“四德”要求: 正确的知识 广博的经验 聪敏的知觉 对患者的同情
2014-9-26
34
迈蒙尼提斯祷文全文
永生之上帝既命予善顾世人之生命之康健,惟 愿予爱护医道之心策予前进,无时或已,毋令贪 欲、吝念、虚荣,名利侵扰予怀,盖此种种胥属真 理与慈善之敌,足以使予受其诱惑而忘却为人类谋 幸福之高尚目标。
2014-9-26
36
愿吾视病人如受难之同胞。
愿上帝赐予以精力、时间与机会,俾得学业日
进,见闻日广,盖知也无涯,涓涓日积,方成江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历史

孙思邈的医德思想
• 孙思邈的医德思想不仅受到我国学者的高度重视,也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 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数内清曾称赞说:"尊重人的生命,今天我们才大声 疾呼;但孙思邈却于一千三百年前的古代就已经极其明确他说明这一真理, 并以它作为著书立说的书名了。"更让我们想不到的是,孙恩邈的《千金药 方》仅存的北京版本,被日本政府视为"药王"宝库的重视情况看:新世纪, 在经济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们对健康、对生命质量越 来越重视的情况下;在人类又重新开始亲和自然,相信自然,特别是在面对 疑难病症只有中医中药能带来曙光的情形下,中医中药的发展有可能是不可 估量的。伴随着医学模式的进一步转变,孙思邈的医德思想必将成为人类医 学人文关怀的核心所在。
• 中国传统医学重视医学的伦理价值,"医乃仁术"被普 遍信奉为职业伦理原则,它更多的是强调医生自身的道德 修养和自我规范的要求。在医德中体现儒家人文主义精神 的,主要是孔子的仁学思想,"仁"字在《论语》中出现了 一百多次。"仁"是自我修养过程,医术是"仁","济世活 人"是行医的宗旨,"普救含灵之苦"是医学的目的。"仁" 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结晶,也是儒家医德的核心,其总的观 点是• 后来由于他考虑到长安有许多医书,为了有条件阅读 这些医书以便从事著述,才接受了"承务郎"这一职务,在 "尚药局"供职了一个时期。这期间,他阅读了大量医学著 作。当他搜集到所需要的医学资料后,便于上元元年(公 元674年)借口身患重病而辞职返乡了。他把一生全部贡 献给了祖国医学事业,他所撰著的《备急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各三十卷,成为传之不朽的医学名著。他的 《大医精诚》作为我国的第一部医德学著作在国内外的医 学伦理领域也一直在闪放着光辉。
2 第二章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人卫4版医学伦理学)

熟悉医学伦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了解不同时期医德思想不同的原因
学习思考题
1.中外医德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各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各个阶段医德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中外医德发展中的代表人物以及代表性的医德文 献主要有哪些? 3.医学伦理学诞生与发展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4.生命伦理学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哪些?
灵之苦……
一、我国古代医的思想
(一)萌芽时期
(二)形成时期 (三)发展时期
(四)相对完善时期
二、我国近代医德思想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医德思想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医德思想 (三)我国现代医德思想
三、我国现代医德思想
(一)第一个阶段(公元1949年—1966年)
医学伦理学
第二章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王彧 制作
本章内容
1
我国医德思想概述 国外医德思想概述
医学伦理学发展概述
2
3
案例:杏林春暖
思考与探讨
此案例强调的是医务人员哪方面的道德品
质? 案例对新医改以及医疗卫生行业职业精神
大讨论有哪些启示?
第一节 我国医德思想概述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
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
二、生命伦理学的兴起
(一)生命伦理学诞生与发展的背景 1.权利和病人权利运动
2.卫生资源的公正分配
3.死亡标准和方式的变革
4.医学模式的转变
5.新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 (二)生命伦理学的学科内容 1.生命伦理学的概念 2.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范围
三、医学伦理学在中国
1926年《医学伦理学法典》
(二)第二个阶段(公元1966年—1976年) (三)第三个阶段(公元1976年—)
《医学伦理学》第二章

第二节 西方医德思想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古代医德思想
公元2世纪,古罗马人占领了古希腊后,继承了古希腊的医学和医德思想。其中,罗马名医盖伦 (Galen,130—200)继承希波克拉底的“体液学说”,发展了机体的解剖结构和器官生理概念,创 立了医学和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打开了早期实验医学之路,使古希腊医学和古罗马医学后来发展成为 整个西方医学。盖伦不仅对医学做出了贡献,而且在推动古罗马医德发展方面也有不少建树。但由于 盖伦的思想体系是唯心主义的,因而被基督教神学所利用,致使在中世纪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医德 被深深地涂上宗教的色彩,医学和医德的发展较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
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医学发展很早。其医德最早主要表现在公元前5世纪名医、印度 外科鼻祖妙闻的《妙闻集》和公元前1世纪印度名医、印度内科鼻祖阇罗迦的《阇罗迦集》的言论中。
14
第二节 西方医德思想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古代医德思想
阿拉伯地区的医德发展,它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以来的医学和医德传统,成为世界医学史 和伦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阿拉伯医学和医德上有建树的突出代表人物是犹太人迈蒙尼 提斯(Maimonides,1135—1208),他著有《迈蒙尼提斯祷文》(以下简称《祷文》),这 是古代医德史上一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广泛社会影响的文献。总之,《祷文》在行医动机态度 和作风方面表现出了高尚的医德思想,它是在医德史上堪与西方医德中的《希波克拉底誓言》相 媲美的重要文献之一。尽管如此,《祷文》把行医的成绩都归功为神的功劳,仍可看到宗教神学 的深刻影响。
(二)旧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的医德思想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鸦片一度关乎到民族存亡,林则徐最先 发现这一状况,并开展了一系列禁烟爱国运动。
医学伦理学提纲讲解

第一章绪论【1】道德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并由经济基础决定,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以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作为评价方式,调节人类与各方面之间的利害选择,并追求自身人格完善的活动现象、关系现象、意识现象的总和。
构成要素为道德活动、道德关系和道德意识。
【2】伦理学(ethics)是研究道德现象并揭示其起源、本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或科学【3】医德(medical morality)是指医学实践或医学领域中特殊的道德。
她是人类追求和实现健康利益的产物和反映,是医者以善恶为尺度,认识和调节医方与患方,医方与医方,医方与社会和生态之间利益关系的所有医德活动现象、医德关系现象、医德意识现象的总和。
【4】医学伦理学是以医德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是人类尤其是医者认识医德生活的产物。
是运用一般伦理学原理和主要准则,在解决医学实践中人与人、医学与社会、医学与生态之间的道德问题而形成的学说体系,是医学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属于应用伦理学的范畴。
【5】医学伦理学的研究对象1 医患之间道德现象2 国际之间道德现象3 医社之间道德现象4 医学科研道德现象5 生命道德现象【6】结合医学伦理素质与临床决策的关系,谈谈为什么要学习医学伦理学在现实中,医学决策不仅需要专业,还是极其复杂的思想、法律、伦理等人文或文化的决策。
医学本性和现代服务特点都决定了医学伦理素质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而医学伦理素质又并非医学人才生而固有的,仅靠经验积累也难以满足需求,因此,在养成医学伦理素质的过程中,学习医学伦理学是不可缺少的。
第二章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1】中外医德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各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各个阶段主要内容是什么?【3】各阶段代表人物和代表文献是什么?中国古代医德思想:(1)萌芽期一些先进者试图用自然的方式研究健康和疾病问题神农尝百草(2)形成时期此时思想家们侧重于人性、自然方面的探讨,为医学伦理思想注入了活力《黄帝内经》;儒家称医术为仁术(3)发展时期此时医生社会地位较低,但是医学仍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现代西方医德发展的现状
1949年,国际医学会颁布《国际医德守 则》 1964年,通过《赫尔辛基宣言》 1968年,通过《悉尼宣言》 1972年,英国成立了医学伦理学研究会
西方医德面临的挑战与抉择
1、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医德 必须拓宽自己的职能范围 2、医学科技的发展,向传统 医德观念提出了挑战,西方 医德面临着二难选择
2、不畏权势、忠于医业的献身精神
医家必须品德高尚,为了救人性命,不为名利, 不贪权势,甚至奉献宝贵生命。 “宁死不屈的华佗”“忠于医业的孙思邈”
祖国医德的优良传统(二)
3、精勤不倦、苦心钻研的学习作风 古代医家都认为:“医为生人之术也,医而无 术,则不足以生人”“医学贵精,不精则害人 不浅”。医生要做到医术精湛,知识广博,就 必须刻苦学习。 “阿是穴” “葱导尿管” 4、不图钱财、清廉正直的道德品质 医者以救人活命为己任,决不应有求财贪色之 念头。如: “见利思义”的明代医家严乐善 “医不贪色”的北宋名医何澄
西方医德的优良传统(简介一)
1、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西方医学 之父 “为病人谋利益”的医德准则。 《论法规》《论医生》、《论箴言》 《希波克拉底誓言》。诸多详尽具 体的医德规范 2、古罗马医学家盖伦,印度的外科 鼻祖妙闻、古阿拉伯的迈蒙尼提斯 的《祷文》
西方医德优良传统(简介二)
3、18世纪,德国柏林大学教授、著 名医生胡弗兰德的《医德十二箴》 4、1794年,英国人帕茨瓦尔写成 《医学伦理学》,1803年正式出版世 界第一本《医学伦理学》。 5、1864年,由瑞士发起,签订了 《日内瓦国际红十字公约》
1、“舍生求义”与“莫贵于 人”的价值准则 2、强调医德的自觉和慎独的 修养方法 3、“推己及人”与“易地以 观”的行为准则
医学伦理学 讲课内容

第一章绪论思考与探讨:实践中的医学能否及如何使求真与扬善得到合理兼顾?第一节医学与伦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黄帝内经》一、医学的伦理属性含义:医学(medicine)揭示疾病、健康及二者相互转化规律,以预防和治疗疾病、维护和增强人类健康的科学知识和实践活动。
二、医学的伦理保障伦理是医学产生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伦理支持:伦理为医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合理辩护。
伦理调控:即伦理为医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正确导向和必要规制。
三、医学与伦理的同一第二节道德与伦理学“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谓道德之极”《荀子·劝学》一、道德与伦理道德侧重于反映人们求善的个人实践,而伦理则侧重于反映人们求善的社会理念。
道德用于描述与个人实践相联系的客观现象,伦理用于描述与社会理性相联系的客观规律。
二、道德与伦理学(一)道德概述1.概念:人类独有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并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以善恶作为评价标准,以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作为评价方式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之间利害选择,并追求自身人格完善的活动现象、关系现象、意识现象(个人心理与社会规范)的总和。
2.道德的构成要素道德活动道德关系道德意识3.道德的固有本质4.道德的主要特征阶级性与全民性相统一变动性与稳定性相统一自律性与他律性相统一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协调性与进取性相统一5.道德的基本类型婚姻家庭道德原始社会道德社会公德奴隶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封建社会道德环境(生态)道德资本主义社会道德共产主义(含社会主义)社会道德6.道德的基本功能认识教育调节(二)伦理学概述1.伦理学的概念伦理学(Ethics)是指专门、完全以道德作为研究对象的学说体系,即研究道德现象并揭示其起源、本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或科学。
2.伦理学的类型描述伦理学(Descriptive Ethics)元伦理学(Meta-ethics)规范伦理学(Normative Ethics)美德伦理学(Virtue Ethics)第三节医德与医学伦理学医者仁术,圣人以之赞助造化之不及,所贵者,扶危救困,起死回生耳。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四、国外医学伦理道德的主要特点
(一)奉行人道主义,尽职尽责,为病家谋利益 (二)平等待人,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 (三)尊师重道,团结协作 (四)注重仪表修养,举止庄重
本章小结
• 中外医学伦理道德均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医 疗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医德传统,历代名医大家高尚的 医德思想时至今日仍熠熠闪光,值得每一位医学生认真 学习。
医学伦理学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一)原始社会时期
• 传说 “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 日而七十毒,神而化之,遂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 立矣”。
• 说明在原始社会里,医疗活动中的克己利他、仁爱助人 的朴素医德思想已经存在。
(二)奴隶社会时期
• 医生成为一个独立的职业。 • 战国时期《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
指出医生诊治中容易出现的失误,为“精神不专、志意 不理、内外相失、故时疑怠”。
(三)封建社会时期
• 随着社会发展,医学和医德都得到了相应发展。 • 东汉名医张仲景反对“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
• 1803年,英国医生托马斯•帕茨瓦尔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 《医学伦理学》。
• 1864年8月瑞士日内瓦,12国签署了《万国红十字公约》。
三、国外现代医学伦理学
• 1946年,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医生对战俘强迫进 行人体实验的罪行,国际法庭通过了《纽伦堡法典》, 制定了人体实验的基本原则。
• 1948年,世界医学会以《希波克拉底誓言》为蓝本,颁 布了《医学伦理学日内瓦协议法》,作为全世界医务人 员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
(四)公元前5世纪,古印度外科鼻祖妙闻著有《妙闻集》, 提出“医生要有一切必要的知识,要洁身自持,要使 患者信仰,并尽一切力量为患者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熟悉医学伦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了解不同时期医德思想不同的原因
学习思考题
1.中外医德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各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各个阶段医德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中外医德发展中的代表人物以及代表性的医德文 献主要有哪些? 3.医学伦理学诞生与发展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4.生命伦理学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哪些?
灵之苦……
一、我国古代医的思想
(一)萌芽时期
(二)形成时期 (三)发展时期
(四)相对完善时期
二、我国近代医德思想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医德思想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医德思想 (三)我国现代医德思想
三、我国现代医德思想
(一)第一个阶段(公元1949年—1966年)
1932年《医业伦理学》
1981年《医德学概论》
1988年《中国医学伦理学》
《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其实施办法》 1991 《医学生誓言》 1997 1999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本章小结
重点: 国内外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要求:
掌握国内外医德思想发展历程、医学伦理学兴起的条件
(二)第二个阶段(公元1966年—1976年) (三)第三个阶段(公元1976年—)
第二节 国外医德思想概述
医生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 人,这是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不要追求 名誉和个人利益, 的个人目的。——胡弗兰德(Hufeland)
一、国外古代医德思想
(一)古代东方医德思想
1.古埃及医德
2.古印度医德 3.古巴比伦医德
(二)古代西方医德思想
1.古希腊医德 2.古罗马医德 3.中世纪的医德 4.阿拉伯和犹太医德 希波克拉底
二、国外近代医德思想
(一)人道主义成为医德义务核心 (二)个体规范与群体规范并重
医学伦理学
第二章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王彧 制作
本章内容
1
我国医德思想概述 国外医德思想概述
医学伦理学发展概述
2
3
案例:杏林春暖
思考与探讨
此案例强调的是医务人员哪方面的道德品
质? 案例对新医改以及医疗卫生行业职业精神
大讨论有哪些启示?
第一节 我国医德思想概述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
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
三、国外现代医德思想
(一)医德由义务论向公益论转化
(二)医德对法律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发展概述
一、医学伦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1803年,帕茨瓦尔《医学伦理学》诞生 (一)制定一系列国际医学伦理文献 (二)各国纷纷出台医学伦理法规与文件 (三)不断加强医学伦理教育和研究
(四)医学伦理学跨入生命伦理学阶段
二、生命伦理学的兴起
(一)生命伦理学诞生与发展的背景 1.权利和病人权利运动
2.卫生资源的公正分配
3.死亡标准和方式的变革
4.医学模式的转变
5.新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 (二)生命伦理学的学科内容 1.生命伦理学的概念 2.生命伦理学的研究范围
三、医学伦理学在中国
1926年《医学伦理学法典》